Discover城市豆沙包
城市豆沙包
Claim Ownership

城市豆沙包

Author: 城市豆沙包

Subscribed: 29Played: 481
Share

Description

「誠實豆沙包、城市豆沙包,吃完了 50 分鐘之內說的話會誠誠實實!」

《城市豆沙包 Podcast》是一個自 2020 年開始的 Podcast 專案。 由 Carlton 在每一集中用 50 分鐘採訪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台灣人,以吃了誠實豆沙包的直白為大家將地表上的城市逐個開箱!

不浮誇、不爆炸、不做大娛樂家。
有夠誠實、有些知識,又有點意思。

📻收聽《城市豆沙包 Podcast》:
各大播放平台搜尋《城市豆沙包 》

💭關於《城市豆沙包 Podcast》:
官方網站:https://citydosa.medium.com/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Citydosa

📧寫個訊息給《城市豆沙包 Podcast》主持人 Carlton:
Email:citydosa@gmail.com
38 Episodes
Reverse
Sandy,住在上海 7 年,吃咖哩粉絲湯時總是不加香菜。 上海,中國以至全世界超一線的國際大都會。 久居上海的 Sandy ,簡單分享幾個地鐵的豆知識來體現上海的「大」。 上海的地鐵總長度為 770 公里,遠超過台北到墾丁的 450 公里,其中最長的 11 號線長度為 270 公里,相當於基隆到新竹湖口。不僅長度驚人,每天運輸量更是高達 1000 萬人,相當於每日搬運半個台灣的人口。 作為兼職的 Food Tour Guide,Sandy 在本集中暢談美食以及上海國際化的前世今生。 除了九雌十雄的大閘蟹以及必搭的黃酒,還有本幫菜、淮揚菜、上海點心生煎包、小籠包、蟹殼黃、咖哩粉絲湯。總之這集半夜聽了會很餓。而源自歐洲的炸排骨,又串起了上海國際化的前世今生。清朝五口通商時的小漁村,毫無歷史包袱的成為三不管的各國租界,再發展成如今與中國其他城市大不相同的國際舞台。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Sandy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談談上海!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Jessie,在北海道生活了 3 年,覺得這裡簡直是生活的天堂 📃本集內容: 因為工作的關係,Jessie 住過地球上 15 個像天堂般的地方,發現北海道是最適合生活的天堂! 北海道四季分明,除了冬季知名的「香檳粉雪」滑雪體驗外,還有春天的櫻花、夏季的薰衣草和秋季的紅葉! 北海道的海鮮無比驚人,帝王蟹、松葉蟹、海膽,和商海產市場「點白飯」、「取海鮮」的「勝手丼」又是怎麼回事? 北海畜牧業發達,除了北海道的牛奶以外、也不要錯過在稚內這個日本北端,入口即化的稚內和牛。 而北海道好山好水的農業,又怎麼樣產出品質優異的馬鈴薯、蕎麥,讓愛吃蕎麥麵的 Jessie 四季都吃蕎麥麵? 3年在馬爾地夫工作的過程中,Jessie 又經歷過甚麼最辛苦、最幸福的事情? 1個小時,聽聽 Jessie 和 Carlton 談北海道!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Jessie,在馬爾地夫度了2年半的蜜月,依然樂此不疲 📃本集內容: 因為工作的關係,Jessie 住過地球上 15 個像天堂般的地方,為什麼認為馬爾地夫無比魔幻,是一個「不像地球」的地方? 馬爾地夫的魔幻,不僅來自海的清澈見底與溫暖,又充滿了「坐船或坐水上飛機到度假村」、「遠離一切日常生活」的儀式感。 馬爾地夫原來不是一座島,而是橫跨 800 公里的「群小島」。做為一個曾被英國殖民的穆斯林國家,怎麼一步一步變成度假勝地呢? Jessie 在度假村工作「天天度假」是怎麼樣的體驗呢?在僅一平方公里又與世隔絕的絕美小島工作,到底是幸福還是辛苦? 2年半在馬爾地夫工作的過程中,Jessie 又經歷過甚麼最離奇、最害怕的事情? 1個小時,聽聽 Jessie 和 Carlton 談馬爾地夫!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James,在哥倫布市住了 3 年,在攻讀博士學位之餘也增廣了自己的視野。 📃本集內容: 哥倫布市?恐怕這個地名對於許多台灣聽眾來說都是一頭霧水,讓人尋思是不是在拉丁美洲的某個城市。實際上,哥倫布市是美國俄亥俄州的首府,其中的俄亥俄州州立大學更是許多不同世代的台灣人,到美國攻讀學位的主流選擇之一! James 目標明確的為了拿到教職而到哥倫布市攻讀博士學位。在這集中將從「在地生活」、「出國念書」兩個方面分享。不只談哥倫布市的生活經驗,也談當代「出國念書」這個選項背後該有的考量與準備。 位於美國中西部,哥倫布市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是更像美國東岸大家耳熟能詳的紐約、費城,還是像西岸西雅圖、舊金山這樣的地方呢? 為什麼說從台北到哥倫布市是一個「由城入鄉」的經歷?道地的天龍人 James 從台北市大安區到哥倫布市以後生活有甚麼轉變? 到美國念學位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經驗? James 回過頭來看有甚麼感想,又怎麼建議要如何調適心態、順應生活呢? 50 分鐘,聽 James 和 Carlton 一起聊聊在哥倫布市的生活以及在海外讀書的分享! 更多 James: Youtube 頻道 「Wei James Chen」 https://www.youtube.com/@James_Chen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Irene,在西雅圖住了 6 年,覺得這個城市把所有能給的都給她了 📃本集內容: 西雅圖。在台灣 Google 的伴隨關鍵字是「景點/旅遊」、「大學」、「房價/社區/華人」,勾勒出大多數台灣人對於西雅圖的想像是可以去玩、去念書、甚至移民(久居)的地方。 Irene 在人生中形塑世界觀的年齡來到西雅圖,在這裡渡過從學生到社會新鮮人的關鍵階段,她怎麼看待這座城市? 西雅圖作為一個早期開發的商港,這樣的歷史、地理背景怎麼樣源遠流長的營造出現在的所謂「多樣性」?話說回來,這樣的「多樣性」到底指的是什麼? 作為亞馬遜、星巴克、波音這些知名現在企業總部的所在城市,不禁讓我們發問為什麼是西雅圖?以亞馬遜作為職涯出發點的 Irene 怎麼看呢? 台灣人耳熟能詳的 Costco 也來自西雅圖。那麼,「蛤蠣巧達湯」和西雅圖的飲食文化有甚麼歷史淵源呢? 50 分鐘,聽 Irene 和 Carlton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西雅圖!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儷瑾,旅西班牙 30 年的資深台人,進去聖家堂已經超過 2000 次還是覺得美爆了! 📃本集內容: 高第、聖家堂、超貴門票 巴塞隆納,不只擁有2000年的悠久歷史,也有100多年前在巴塞隆納輝煌時期建造的各種經典建築。一共擁有2項世界遺產,共計8棟建築。 Carlton 心目中第一名地的旅遊城市:來個 Chill 的假日?這裡有陽光、海灘!來點文化之旅?這裡有滿滿的文化與建築!是個商務人士嗎?你大概會來這裡參加各種商會。喜歡吃、喜歡玩?美食、PARTY在這裡等你! 說到巴塞隆納,不可能不提到聖家堂。這裡到底有甚麼魅力,可以讓儷瑾進去 2000 次還是不厭倦?真的上塔後再走個 20 層樓的螺旋樓梯下來嗎?作為少數訪問過訪問過聖家堂首席建築師的華人,儷瑾又得到甚麼難忘的經歷? 來個簡單的等號:聖家堂 = 高第。高第,以一個人的力量就可以撐起巴塞隆納的旅遊產業!到底高第是怎麼練成的?他又如何師承大自然,用「一點點的材料,建構出最堅固的結構?」 巴塞隆納的治安好嗎?身為專業導遊的儷瑾的建議又是甚麼?怎麼樣能夠讓自己不是最好下手的肥羊金字塔底層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儷瑾暢聊巴塞隆納!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儷瑾,旅居西班牙超過30年,在巴塞隆納定居20多年,是領有西班牙官方執照的專業中文導遊。 📃本集內容: 西班牙、不只、海鮮飯! 西班牙是個盛產橄欖、葡萄、稻米、黑松露、番紅花的農產大國。豐富的農產如何他們「豐富」了西班牙人的飲食選擇呢? 在西班牙平均170多人就有一間餐廳,造就了有許多飲食之最:全世界被認證最古老的餐廳位於馬德里、最貴的餐廳一人均價五萬多台幣、也讓西班牙人在餐廳中流連忘返:早餐、早茶、午餐、午茶、TAPAS、咖啡... TAPAS 怎麼來的?伊比利亞火腿可以有多講究?除了海鮮飯以外,原來西班牙還有各種烤飯、燉飯、海鮮粥? 高頻率、長時間的進食,又怎麼改變西班牙人的生活作息?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儷瑾暢聊一小時的西班牙美食與文化!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Kai,住在布拉格 5 年,認真分享如果啤酒一杯不解渴,那就喝兩杯吧! 📃本集內容: 布拉格。這個大部分台灣人從蔡依林的「布拉格廣場」聽到的城市。 Kai 在這住了 5 年,他感受到了甚麼呢? 熱愛喝酒又在酒商工作的 Kai,他怎麼看待捷克這個啤酒大國,啤酒人均消耗量穩居世界冠軍的國家呢? 雖然對歷史不太理解,Kai 怎麼談論捷克一路以來「不流血」又和俄國、斯洛伐克「和平分手」的過程? 以旅行來說,Kai 建議大家來到捷克的話該吃些甚麼東西,又在什麼季節過來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Kai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布拉格!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Louis,住在金邊 7 年,真心覺得能夠一路順遂,要謝的人真的太多了,那就謝天吧。 📃本集內容: 金邊。位於中南半島,是柬埔寨的首都。 Louis 在這住了 7 年,他感受到了甚麼、又有甚麼改變呢? 在 Louis 剛到金邊的時候,路面都是泥土路,晚上走在「首都」的路上也得靠民宅透出的光來照明。路上的車也不多,是個尚待開發的中南半島城市。 乘載佛教歷史、法國殖民時期、紅色高棉恐怖統治,金邊呈現出怎麼樣的樣貌?在這生活的 Louis 又看到了些甚麼?接觸了甚麼形形色色的文化、次文化、潛規則? 說到潛規則,Louis 怎麼面對柬埔寨海關「Tips、Tips」的聲聲呼喚?對於路上藉故攔車、索要金錢的警察,Louis 又發展出甚麼技能避免荷包大失血? 在 Louis 即將離開的時候,金邊已經和他初來乍到時完全不一樣了:高速開發的基礎建設、公路、路燈、建築...。怎麼會這樣的?和中國的「一帶一路」政策有甚麼關係?又怎麼樣造成了金邊的「現代」景象? 如果要到柬埔寨旅遊,甚麼季節最合適?吳哥窟究竟是一個怎麼樣的地方、又值不值得去呢?S21 集中營、萬人塚會否太沉重?柬埔寨第一大河「洞里薩河」為什麼會在一年之中「上游」、「下游」互換?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Louis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金邊!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書宜,住在萊比錫 5 年,始終對於「和平禱告」事件感動不已。 📃本集內容: 位於德國東部的萊比錫。既是歷史悠久的大學城、也是巴哈、舒伯特等大音樂家駐足過的音樂城。 萊比錫大學,創立於 1409 年,歷史之長在德國僅次於海德堡大學。如果和中國歷史對比,相當於創立於明朝年間。除此之外,萊比錫大學的建築散落於城內的各個區域,真的是「整個萊比錫都是我的校園」。 萊比錫也是個音樂之都。巴哈、舒伯特、華格納等大音樂家都在萊比錫駐足過。巴哈更是在萊比錫長待了 20 年直到辭世,他們為這個城市帶入了怎麼樣的特殊氣息? 「我們是人民!」位於東德的萊比錫,經歷過「和平禱告」這個加速推倒柏林圍牆的重要事件。書宜身邊朋友的長輩就曾經親身經歷過這段歷史,他們是怎麼感受當時的社會氛圍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書宜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萊比錫! 📑 快速書籤: (播放時間 01:00) 書宜來到萊比錫的原因,以及他所經歷的「讀書」、「工作」兩階段 (播放時間 01:55) 科普萊比錫:大學城、音樂城 (播放時間 03:00) 歷史悠久的萊比錫大學 (播放時間 05:00) 以地理、人口來說,萊比錫的尺寸、比例尺到底如何? (播放時間 07:30) 萊比錫的近代歷史:和平禱告、周一示威 (播放時間 12:00) 書宜在生活中怎麼感受德語的重要性、德語的學習方式? (播放時間 17:00) 書宜在萊比錫的生活方式:以戶外和慢活為主調 (播放時間 20:00) 誠實的開箱德國食物 (播放時間 23:00) 德國人「不用作做」的社交距離 (播放時間 28:15) 德國人在工作和學習上的「鼓勵文化」 (播放時間 30:30) 書宜談到人在異鄉的寂寞感和社交焦慮 (播放時間 32:30) 所謂「台灣朋友」的重要性 🎙️ 來賓簡介: 楊書宜 / 書宜在德國 一個很喜歡觀察與思考的人 :) 興趣是學外語、散步、寫作、聽詩歌和巴哈的音樂。 超喜歡狗。 《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書宜在德國 Facebook 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shuyileipzig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Vera,住在杜拜 4 年,發現自己還挺喜歡「甜到會得糖尿病」的中東甜點。 📃本集內容: 杜拜,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七個酋長國之一,集合了世界  20% 的起重機、經濟飛速發展的沙漠之都。在「到處都有富豪開跑車、養獅子」的迷思之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城市呢? 來自台灣的 Vera,因緣際會之下在杜拜這個中東地區的經濟中心生活了 4 年,來到《城市豆沙包 Podcast》上為聽眾將杜拜開箱。究竟她眼中的杜拜是個怎麼樣的地方? Vera 在節目中詳細的爬梳了杜拜的前世今生:做為一個50年代還以珍珠為主要產業的沙漠漁村,杜拜是如何在(有限的)石油資源下脫胎換骨?在經濟飛速發展、全世界 20% 的起重機都在此處建設的情況下,杜拜曾經如何在經濟危機中深受打擊?事到如今,杜拜日常生活中的經濟面貌又是怎麼樣的呢? 回到杜拜的生活上,Vera 初來乍到就躬逢其盛的齋戒月,如何為她帶來「在商場差點找不到東西吃」的衝擊?在外籍勞工占比高達 80% 的杜拜,她發現原來在生活中需要使用的不是阿拉伯語,而是聽得懂帶著各種腔調的英文。此外,在日常生活中,Vera 又喜歡吃些甚麼、去那些海灘和飯店放鬆呢?對於買當地的紀念品,旅居在杜拜的她又有甚麼採買地點與技巧的建議呢? 說到杜拜的在地特色,Vera 怎麼感受「當地娛樂」:抽水煙呢?雖然是在沙漠地帶,居然有「適宜旅遊」的 18 度到 25 度氣溫,到底是在哪個季節呢?當地的飲食選擇有哪些、她又喜歡哪幾種中東(甜到可以得糖尿病的)甜點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Vera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杜拜! 📑 快速書籤: (播放時間 01:30) Vera 為大家科普杜拜的歷史文化、地理樣貌。 (播放時間 10:20) Vera 初來乍到杜拜,直接受到齋戒月的文化衝擊。 (播放時間 14:50) 在杜拜生活需要的語言能力,原來不是阿拉伯文而是「聽得各種不同口音的英文」 (播放時間 18:40) Vera 私人推薦在杜拜喜歡吃的東西、喜歡去的海灘及飯店 (播放時間 23:50) 中東地區在地的休閒活動:抽水煙! (播放時間 25:40) 杜拜的天候、氣溫以及 Vera 推薦大家來的旅遊季節 (播放時間 31:00) 杜拜的飲食選擇、 Vera 個人鍾愛的中東甜點推薦 (播放時間 39:00) 你可能沒想到的豬肉、酒精 in 杜拜(!) (播放時間 41:30) Vera 最討厭杜拜的一個點:真的太沒有效率啦! (播放時間 45:00) Vera 為大家闢謠杜拜:遍地黃金只是誤解、一定要小心求職陷阱 來賓簡介: Vera 畢業於貓大斯語系研究所。離校後第一站不是俄國,而是進了國籍航空成為「機上擺渡人」,觀察機艙內種種人情冷暖、悲歡離合。 離職後以 29 歲大齡考上外商航空,環遊世界4年半後回台。 喜歡旅行、美食、文學與創作,曾出版童書與譯作。在換日線經營專欄「大齡空姐的飛行觀察筆記」。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Olivia,住在京都 8 年,覺得所謂「老店」的定義是已經開了一千年噢。 📃本集內容: 京都,起源於 8 世紀建立的「平安京」。從 794 年起就成為日本重要的政治與文化中心,十足的老靈魂。 因為對於日本歷史、文化好奇而來到京都的 Olivia,在《城市豆沙包 Podcast》上為聽眾將京都開箱。她為什麼決定在京都留下,一留就是 8 年的時間? 以一個幾乎是京都「在地人」的視角,她感受到的城市氛圍是怎麼樣的、平常又喜歡做些甚麼?對於旅遊,她又建議聽眾在什麼季節來到京都賞櫻、賞楓?談到和菓子,她有哪些私人愛店推薦給大家品嘗琥珀糖、烤麻糬呢? 另外一方面,生活在一個歷史超過千年的古都,Olivia 認知到的京都「老店」有哪些條件?對於存在感極高的京都代表建築「京町屋」,她有哪些認識與大家分享?在和服相關產業工作的她,又對於這個幾乎是來到京都「一定要體驗的經驗」有甚麼建議,為什麼說「京都與和服」緊緊相依、密不可分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Olivia 一起從旅遊、生活、文化面向開箱京都! 📑 快速書籤: (播放時間 02:30) Olivia 來到京都的原因,以及她感受到的城市氛圍 (播放時間 09:00) 京都「老店」vs. 東京「老店」,幾年可以叫做「老」呢? (播放時間 10:50) 作為一個在地人,Oivia 在京都最喜歡去的地方、最喜歡做的事 (播放時間 13:20) 京都的咖啡廳非常的多,原來因為京都人意外的愛吃麵包!? (播放時間 17:40) Olivia 在地推薦的京都和菓子:永樂屋的「琥珀糖」、ㄧ和的「白味增烤麻糬」 (播放時間 25:25) Olivia 推薦的旅遊季節:春天賞櫻、秋天賞楓 (播放時間 30:00) 京都的世界文化遺產:「京町屋」 (播放時間 33:20) 作為相關從業者,Olivia 談京都與「和服」千絲萬縷的關係 (播放時間 35:00) 租和服體驗的時候,該怎麼樣找到真正「合適自己」、「無違和感」的和服呢? (播放時間 37:50) 吃茶泡飯嗎?喝杯咖啡嗎?到底甚麼意思?京都人是日本「拐彎抹角文化」的王牌! (播放時間 41:20) 迷思闢謠:京都雖然是古城,但也努力的「現代化」、「國際化」 🎙️ 來賓簡介: 旅居京都8年,說著一口京都腔的台灣女孩。長期關注日本社會議題,透過寫作、採訪、翻譯等方式實踐媒體人責任。 2012年以未來媒體人的身分受日本政府邀請前往NHK、讀賣新聞社等媒體機構學習。2013年參加日本外務省「絆計畫」前往日本311災區,進行實地考察與交流。2014年以留學生的身分來日後定居京都。長期替各大網路媒體、政府機構撰寫文章,目前為臺灣天下雜誌《換日線Crossing》與日本《Nippon.com》專欄作家,以及《日本職活WIJ》執行編輯。 人生座右銘是:「後悔せずに生きよう!」(不帶一絲後悔地前進吧!) 《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奧莉放送株式会社 IG 帳號:olivia.jp0510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歡迎大家收聽 《城市豆沙包 》,我是Carlton。」 因為一個小小的起心動念,這句話從 2020 年底開始說起,橫跨 2021 年,慢慢完成了 20 集的 Podcast。勉強也可以說是開箱了亞洲、歐洲、澳洲、北美、拉丁美洲的 20 個城市,只差一個非洲就可以湊齊世界各個主要大陸。 於是我決定把這 20 集當作 《城市豆沙包 》的第一季 Season #1。一直以來我都把聽眾當成這個 Podcast Project 的一部分,因此我想和各位分享第一季的總結。 如果從今天往回看的話,第一季的播放次數大約 2 萬次。以每集節目的長度和(相當不錯)的聽眾留存率(大約都有 8 成以上的聽眾會完整地聽完一集)來看,那麼《城市豆沙包 》第一季的播放總時數達到 1 萬 3 千小時,換算成天數的話大概 540 天。 相當於聽眾們花了這個地球上 540 天的時間,與我一起在《城市豆沙包 》上度過。 這樣的數字代表什麼呢?當然和一線、二線的 Podcast 相比只是大概一個花生(A Peanut)。然而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我發現和一些專業、全職、公司經營的 Podcast 也有一定的可比姓。那麼《城市豆沙包 》以一個單人團隊、全部手作、斜槓經營的 Podcast 來說,或許也有值得我小小開心的地方吧! 然而最開心的部分並不是這些「量」的數字,而是更多無法量化的「質」的部分。 首先從《城市豆沙包 》的重點說起:每一集為聽眾開箱不同城市的受訪者,AKA 各式各樣離開台灣的「離島人」。 在訪問這些「離島人」的時候,我總默默感覺自己幾乎是佔了 《城市豆沙包 》這個 Project 的便宜:讓我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與這些人接觸,聽聽他們第一手的經驗,交流一些同為「離島人」的想法與看法。 作為 《城市豆沙包 》的主持人,我是這個 Podcast 的製作人,同時也是這個 Podcast 的死忠的聽眾。從這裡面,我得到的想法、自我的成長是難能可貴的。深深希望對於這些花時間參與的受訪者、花時間收聽的聽眾而言也有一樣的感受。 接著回到我自己的身上,我發現我對於聲音的控制力、談話的節奏有了(自己覺得)大幅的進步。即使僅僅是 20 集,回頭看剛開始的集數總可以感受到當時的青澀(啊這就是青春呢)。這裡有更多自己內心、非常個人的情緒與感受,這裡就先不再多談, 這是《城市豆沙包 》的第一季,再次謝謝所有人的陪伴,我要將這個篇章翻過,進入嶄新的第二季了! 從第二季開始,《城市豆沙包 》會固定雙週更新,於每雙週二台灣時間早上 7:00 發布。 此外,在第二季中我作了一些(或許作為聽眾不容易察覺)的改變。對於Podcast 的節目敘述、文案推廣、圖片製作都做了修改。並且在節目的敘述中加入「快速書籤」的概念,可以幫助聽眾直接了解該集的內容主軸是什麼,如果沒有時間的話可以直接收聽有興趣的重點。 這些改變都會讓我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在後製上,因此對我來說也是新的嘗試,且讓我們看看在第二季的 20 集當中,會激盪出哪些新的火花吧! 謝謝你的收聽,也請你繼續和我一起《城市豆沙包 》第二季的旅程。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城市豆沙包Community 踏出第一步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在 Clubhouse 上舉辦第一次線上沙龍了! 線上沙龍要做甚麼呢?抽象的說,我希望可以把「點」串成「線」、也把「線」組成「面」。具體的說,在 Clubhouse 中開一個房,讓座標於不同城市的受訪者同台交流「同」與「異」,再讓聽眾們也一起加入即時互動。 這裡沒有台上台下。我們一起把各個城市的台灣人們串成一條「線」,再由這條線和聽眾們一起織成一個「面」,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開始 Community 對話的起點。 4/9的這場線上沙龍,參與的對談來賓有—— ChiaoHan Lu / 學的是語言和文化研究。待過財經和生活風格雜誌媒體及廣告行業,現在在一家英國童書公司做亞洲區行銷,覺得特別適合現在的自己。倫敦生活進入第十年,現在一天要查兩三次天氣,下雨天也不怎麼帶傘了⋯如初見地,喜歡這城市的多元文化和刺激、天際線和綠意。 Kim Shieh / 出生成長於臺北。大學修習經濟和哲學,研究所到山遙路遠的瑞典念商學院。畢業後留在瑞典從事行銷工作。仰賴語言、真實性及好奇心維生,重視個人勝於群體,沉迷聲音及味道。 Roderick Hsiao / 台北人,在舊金山灣區生活邁入第九年,養的狗比主人有名。標準矽谷阿宅,喜歡到世界各地走走看山看海看建築或找老朋友喝下午茶。 現階段努力學習跳街舞文化,感覺年紀越大,unlearn的領域越多,成長空間也越多。目前努力推廣心理健康以及社會平等多元。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城市豆沙包Community 踏出第一步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在 Clubhouse 上舉辦第一次線上沙龍了! 線上沙龍要做甚麼呢?抽象的說,我希望可以把「點」串成「線」、也把「線」組成「面」。具體的說,在 Clubhouse 中開一個房,讓座標於不同城市的受訪者同台交流「同」與「異」,再讓聽眾們也一起加入即時互動。 這裡沒有台上台下。我們一起把各個城市的台灣人們串成一條「線」,再由這條線和聽眾們一起織成一個「面」,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開始 Community 對話的起點。 3/26的這場線上沙龍,參與的對談來賓有—— Jerome Yang / 不務正業的軟體工程師,對於旅行的熱情遠遠大於寫程式,志在將世界上較少被關注到的地方、族群與人介紹出去,最喜歡的是前蘇聯國家、穆斯林世界與非洲大陸,以及潛藏於世界各大城市裡的多元移民文化。住過波士頓、洛杉磯、安克拉治等城市,目前座標為加州灣區。經營《旅行熱炒店》Podcast節目。 Irene Lu / 從西雅圖到東京夜未眠的財務工作者,也是業餘記者與影視製作助手。十六歲開始在美國留學,二十三歲來到日本工作,驚豔於人類的故事,喜歡紀錄人與人的相遇。目前經營粉絲專頁 Irene Lu東京夜未眠和Podcast B612小行星。 郭誠涵 /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學士,荷蘭萊頓大學國際稅法碩士。居住過的城市有台北,北京,上海,鹿特丹,萊頓,阿姆斯特丹,東京,紐約。 專業吃貨,業餘律師/會計師/稅務師。目前正在重新探索台北這不熟的家鄉。撰有《微光日常》一書,經營同名粉絲頁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城市豆沙包Community 踏出第一步的重要里程碑:我們在 Clubhouse 上舉辦第一次線上沙龍了! 線上沙龍要做甚麼呢?抽象的說,我希望可以把「點」串成「線」、也把「線」組成「面」。具體的說,在 Clubhouse 中開一個房,讓座標於不同城市的受訪者同台交流「同」與「異」,再讓聽眾們也一起加入即時互動。 這裡沒有台上台下。我們一起把各個城市的台灣人們串成一條「線」,再由這條線和聽眾們一起織成一個「面」,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開始 Community 對話的起點。 3/20的這場線上沙龍,參與的對談來賓有—— Fay Chiang / 出生在台南,一個熱情又熱心的靈魂。不確定自己想幹嘛就到處看看別人都在幹嘛。六年前外派北京,路途上一直在認識各種有趣的靈魂,真心和珍惜每次的交流機會,看看平凡的生活能不能不平凡些。 現職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兩年前又飄到上海闖蕩,想看看自己有多少能耐,開心難過辛苦輕鬆都是人生,就是好好體驗一把! Lydia Tseng / 台大牙醫系畢業,學生時代很想去美國唸書,後來留在台灣一邊工作一邊抱怨健保制度對醫護人員的壓榨。一場交通意外帶走母親後,開始認真思考如何在一個能安心吃、安心走路的地方生活。 第一次到墨爾本覺得來到心目中的城市。 成為居民後發現更多真面目,持續努力在這個多民族文化中享受生活。 Sandy Yang / 東吳大學政治系畢業,只因為覺得去北京工作可以看奧運很酷,在 2006 年投入中國職場。從出版跨足公關、行銷、諮詢和旅遊行業,又誤打誤撞地經歷了三屆夏季、一屆冬季奧運會的籌辦,目前任職某國際飯店集團的亞太區市場行銷總監。 同時也是天下雜誌《換日線》作者,最新斜槓是生命教練(life coach)。2020 因爲新冠疫情,曾經滿世界亂飛的日子不復存在,生活重心大洗牌,但還是樂觀地相信未來會更好!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約克,住在里約熱內盧 3 年,意外體會到貧民窟裡的治安其實相當不錯。 城市豆沙包 x 約克在哪裡,在第 20 集開箱巴西的著名大城里約熱內盧! 里約熱內盧,對於台灣人而言似乎遠在天邊的城市,約克在這裡有怎麼樣的生活體驗? 遠在南半球的里約熱內盧,什麼時候是最適合的旅遊季節?相對於台灣寒冬中的跨年,在里約熱內盧南半球盛夏的海灘跨年煙火、跨年派對讓你喝啤酒 High 到天亮! 體驗里約在地人生活的約克,為什麼帶條包巾、在里約熱內盧名聞遐邇的海灘一躺就是一整天?海灘上由流動攤販送到你面前的 「Buffet」又是怎麼樣的體會? 里約熱內盧深植人心的貧民窟到底是怎麼樣的地方?生活在其中的約克為什麼說這裡的治安反而相當不錯,只要知道怎麼躲避槍戰就好? 兩年沒參加到嘉年華的約克,是怎麼看待「解放自己」、「整個城市都變成夜店」的嘉年華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York 一起暢談里約熱內盧!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立娟,住在曼谷 7 年,慢慢體會到原來泰國菜不一定又酸又辣。 城市豆沙包 x 台灣太太的泰國生活觀察筆記,開箱台灣人既熟悉又陌生的曼谷! 泰國,國土面積等於 14 個台灣,而首都曼谷則是台北的 5.7 倍大,人口高達一千多萬。 曼谷的泰文名字可不是短短「曼谷」這麼簡單。事實上在泰文中全稱高達 167 個泰文字母,直接被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最長的城市名。天使之城果然不是浪得虛名。 泰國菜總是又酸又辣?立娟熱愛的蝦膏拌飯有醃蝦膏、辣椒、紅蔥頭等風格強烈的食材,卻能在上桌時呈現出令人驚訝的調和口感,莫非這才是泰菜的精髓所在? 曼谷的面貌落差極大,一方面有極高級的五星飯店、購物中心,另一方面也有到處破損、雨天濺水的人行道和公車上收票的車掌小姐。立娟生活在其中怎麼感受如此強烈的落差? 泰國廣告令人印象深刻,兼具幽默、生活感而平易感人。泰國設計也在材料上別出心裁,具有手感又充滿現代感。具有視覺傳達背景的立娟又是怎麼看待泰國的文化土壤?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立娟一起從旅遊、飲食、文化層面開箱曼谷!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Jerome,住在波士頓 8 年,曾經前往陽光明媚的南加州卻又再度回到波士頓。 城市豆沙包 x 旅行熱炒店,讓主廚 Jerome 做一回食客,細細開箱自己熟悉的波士頓! 熱愛爬梳文化脈絡的 Jerome,會從哪些角度開箱與美國歷史千絲萬縷的波士頓呢? 一個交通活化石「路面電車」依然在路面上勇健前行的都市, Jerome 怎麼從交通的面向講述一個歷史古城艱苦現代化的歷程,波士頓又有哪些大手筆、跨世代的交通革新? 作為美國一線的歷史古都,Jerome 怎麼感受波士頓的歷史定位?除了白人大一統的中心史觀外,波士頓對於不同白人群體、甚至不同族裔而言又有怎麼樣的意義存在? 時至今日,波士頓現在的生活面貌又是怎麼樣的? Jerome 娓娓道來他所觀察到的義大利、拉丁美洲、柬埔寨移民如何在美國這個移民的「沙拉碗」中融合與不融合。 知名的波士頓龍蝦,背後有怎麼樣的歷史脈絡,從勞工皺眉下嚥的基層飲食而一躍成為世界高檔食材?在地的 Jerome 自己偏愛的龍蝦料理方式與風格又是甚麼呢?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Jerome 一起從旅遊、飲食、文化層面開箱波士頓!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Nicolle,住在舊金山灣區 7 年,是一個時常進城的快樂咖啡人。 舊金山市,出乎意料的比台北市還小,卻是全美米其林餐廳密度最高的地區。 久居灣區的 Nicolle ,對於該區的飲食文化有深刻的觀察,在這一集中一路從舊金山的私藏景點、涼夏警報、美食文化一路聊到在地的獨特精神! 為什麼 Nicolle 認為舊金山是「加州的南法」?她怎麼推斷重視在地、有機、可持續性的「加州料理」可能根源自南法的地中海料理? Nicolle 又怎麼看待充滿濃濃混血精神的混搭料理,譬如結合墨西哥捲餅 Burrito 和日本壽司 Sushi 的「壽司捲 (Sushirrito)」、結合英式馬芬和法式可頌的「可芬 (Cruffin)」? 作為一個咖啡人,Nicolle 對於源自舊金山的獨特咖啡文化有甚麼看法?舊金山如何蘊育出講求風土、單一產地、48 小時上桌、品咖啡如品紅酒的藍瓶咖啡 (Blue Bottle) ? 在欣喜迎接好咖啡店的同時,Nicolle 為什麼擔憂舊金山逐漸失去專屬於此的在地性和獨特精神? 50 分鐘,聽 Carlton 和 Nicolle 一起從旅遊、飲食、文化層面開箱舊金山!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city-do-sa/message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