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大愛網路電台
2760 Episodes
Reverse
一、【20251108人間菩提】
早期有許多富有愛心的人,他們一生節儉度日,但為支持 上人建醫院的大願,將積蓄全數捐出。 上人讚歎這份捐獻不僅是金錢的價值,更是生命歷程中愛與願力的結晶。 回顧慈濟於菲律賓「海燕」風災的救援歷史,慈濟人啟動關懷援助、祝福金發放、人醫義診,並透過「以工代賑」重建家園,展現菩薩在人間的行動力。 上人勉勵要將這些真實的故事、影像、文字好好保存,成為人間的「慈濟大藏經」。每一段歷史都有見證者、有時日、有影像,是慈濟精神的活教材。這些感人的故事不可忘,更需要用心來分享,這都是有價值的慈濟歷史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慈濟廣播40年溯源
慈濟基金會編纂處主任 洪靜原 回溯《慈濟世界》廣播誕生的因緣,起點可追至 1985 年。當時天南電台主持人 林義傑 在柯美玉師姐的接引下,聽聞證嚴上人的開示後深受觸動,發願在自己的廣播時段開闢一個「淨化人心」的節目,讓更多人透過聲音認識慈濟。上人起初不習慣「宣傳」,但思考到廣播能讓更多家庭接觸善的訊息,便欣然允許。林義傑於同年 11 月 16 日提供免費時段,《慈濟世界》正式在天南電台開播,成為慈濟第一個廣播節目,也呼應慈濟月刊與日後電視節目的共同名稱——「慈濟世界」,象徵慈濟是一個走向全球的善行版圖。
節目一開始即以經典的片頭詩句開場:
「步行在清朗芬芳的路上,沐浴在佛法清泉流中,
它是慈悲康莊的道路,它是智慧不息的泉源。」
邀請聽眾走入真善美的慈濟世界。
早期主持由柯美玉師姐與林義傑搭檔,她以「不專業做專業」的精神撐起節目,四年間存取與分享不輟。然而缺乏廣播訓練,加上內容龐大,主持壓力漸增。1988 年後,希望節目品質提升,靜暘(紀媽咪)便積極尋找專業人才,終於在 1989 年迎來慈韻師姐——慈濟第一位具廣播電視科班背景的同仁,自此節目邁向專業化,不只在錄音室工作,更跟著上人行腳、採訪、寫稿,以「化複雜為簡單、保持赤子之心」作為廣播原則,並自我苦練台語,只為與更多聽眾貼近。
《慈濟世界》不只傳遞訊息,也深刻影響社會。例如 1989 年上人為樂生療養院病患發起「心蓮募心蓮」活動,聽眾透過廣播感受老菩薩的堅毅與善念,即使每月僅領 1200 元,也願意一年一年存錢成就一朵「心中的蓮花」。這些故事在空中傳遞,帶動無數善念共振。
隔年(1986)中區中廣也在上人的帶動下加入播出《慈濟世界》,形成北中區的善迴圈。透過聲音,慈濟的人文、故事、行腳與智慧,從此在臺灣各地綿延,開啟慈濟廣播深遠的歷史與使命。
一、【20251109人間菩提】改變自己 互相度化
耕耘自己的心,播下善種與人分享,當他人接收到了善的種子,又再傳遞下去,便是相互地度化。一人之力雖渺小,但人人都發一念心開始做慈濟,便會結下善的循環,帶動更多的人一同投入菩薩道。 當年慈濟從「五毛錢」起家,開辦義診所時,因為花東交通的不便,使有些本該可以挽回的生命,就此以遺憾作結。因此慈濟醫院建院時,人人的一念善心,紛紛盡自己最大的力量,才有如今的醫院。 人,在這世間的生命法則都同,總是不知自己的時日還有多少。 上人希望大家能把握因緣將善法傳遞開來,讓家裡及周遭的人也都能認識善法,共闢人間菩薩道。
二、健康100分~守護呼吸健康: 肺阻塞的預防與保健
花蓮慈濟醫院有「肺部守門員」之稱的胸腔科醫師劉迪塑,深入解析國人十大死因之一的「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其中最普遍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又稱肺阻塞)。劉醫師指出,肺阻塞屬於退化性肺部疾病,特別好發於抽煙族群,其中部分人體質對煙害更敏感,從40歲左右就開始出現症狀。如果從20多歲開始吸菸,到了四、五十歲肺功能便可能明顯下降。正常人肺功能會隨年齡自然退化,但肺阻塞患者的退化速度可能是一般人的兩倍,因此「及早預防」遠比治療更關鍵,因為肺功能一旦衰退便是不可逆的。
在預防方面,劉醫師強調最重要的就是「遠離煙害」。不僅不要吸菸,也要避免一手煙、二手煙與環境污染,如汽機車廢氣、工業排放等。若已經有煙癮,目前有尼古丁替代品、戒菸藥物及醫療院所的戒菸門診可協助增加成功率,越早戒菸越能延緩肺功能惡化。
第二個保健關鍵是「運動」。雖然肺功能退化不可逆,但透過提升心肺耐力與肺活量,可減輕呼吸困難與提升生活品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週至少需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心跳維持在最大心跳(220-年齡)的 65%~75%。劉醫師提醒,運動其實不難達成,可分段累積,例如走路、爬樓梯、以走路取代交通工具皆屬中等強度活動。超慢跑也是很好的選擇,不受天氣限制且可依個人狀況漸進增加時間。
此外,他也分享兩個肺阻塞患者常用的實用呼吸技巧,其中最重要的是「噘嘴式呼吸」。透過縮脣、延長吐氣時間,可維持吐氣時的正壓,避免肺泡塌陷,使氣體能更順利排出,改善呼吸困難。
整體而言,只要戒菸、遠離污染、規律運動並學習正確呼吸技巧,即可大幅延緩肺功能退化,重新找回呼吸的自主權。
一、【202511人間菩提】感恩尊重 愛圓滿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回花蓮靜思精舍分享在過去做慈濟時,遇到的人事物不盡相同,在該如何應對及做出的決定是否符合慈濟宗門上,往往都帶著考驗。 上人因此給予了最關鍵的五字答覆:感恩、尊重、愛。讓也曾感到迷茫的慈濟人明白,只要時時懷有感恩、尊重與愛,精進做對的事並縮小自我,把握生命的有限光陰,用心去體會了解對方的苦與困難,匯聚眾人之力合和互協,守護赤子之心,便是世間美「好」之事。
二、心蓮朵朵開~花蓮的甜
「慕慕烘焙 DIY 花蓮香榭店」是一個結合創意、親子互動與手作樂趣的溫馨空間,節目中邀請店長 宋皓宇分享「手作甜點」的故事。皓宇原本並非念烘焙相關科系,全因姊姊的因緣,姊姊在桃園創立「慕慕」品牌,從家庭手作開始,逐步發展成為 DIY 烘焙店。由於人生階段不同、育兒繁忙,姊姊後來將店面交給皓宇和夥伴經營。
皓宇因喜歡花蓮的慢步調,選擇在此展店。他分享,DIY 烘焙最大的魅力是「從 0 到 100 完成作品的成就感」,不論是節慶慶祝、朋友同樂、親子互動,甚至三代同堂,都能在手作過程中創造共同回憶。他們會提供標準配方並隨時協助,即使完全沒有經驗,也能做出屬於自己的甜點。
最難忘的客人是一位原本只是陪伴家人的阿嬤,從旁觀者逐漸加入製作,最後開心地完成作品,讓他看見烘焙帶來的跨世代力量。
在訪談中,陪同來賓也分享自身的手作經驗。陳玉鳳師姐把家庭料理視為「家中廚房版的 DIY」,每次做菜都像在創作;陳麗容師姐則回憶學校烘焙活動時,即使照著步驟仍屢屢出錯,最後靠老師協助才救回作品,讓她印象深刻。
整段訪談呈現慕慕烘焙 DIY 不只是做甜點的地方,更是讓人放慢腳步、投入創意、分享愛與回憶的溫暖場域。每一道手作甜點,不只是作品,也是一段故事、一種連結、一份屬於花蓮的甜。
❤️今年8/30的※勞工節長週末,慈濟北加州分會迎來了將近一百位的小客人,他們是從美國西北各地區來參加慈濟青少年營隊的青少年朋友。而在北加州分會負責主辦這次營隊的主要工作人員,也是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五、六歲的大學慈青社成員。
這些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年輕人,有的已經是授證的慈誠;有的正在接受培訓,他們是如何走入慈濟?又如何擔負起帶領青少年的重責大任?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三位慈青Daniel〈高吳晟佑〉、Baron〈李全際〉、Elvin〈黃奕誠〉,還有陪伴他們成長的副執行長許世傑師兄,來和我們聊聊他們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主持人:張詠涵
嘉賓:許世傑、高吳晟佑、李全際、黃奕誠
※美國的勞動節,在每年九月的第一個星期一,是聯邦的法定節日。
【真心看世界】在煩惱中開出一朵清淨蓮花。光復報導記者真情告白。德勘師父1107... by DaaiRadio
「恆心如滴水穿石,再大的困難與阻礙也能衝破。」
◎水滴雖然微小,但它方向不變、不曾動搖,長久以往,哪怕是頑固的石頭也能被穿透,這份恆心正是提升個人品德修養、難行能行的力量。
成就並非來自於一蹴可幾的蠻力,而是從分秒不空過的用心累積而來,一旦我們發了心、立了願,就要專心一意、把握當下,步步踏實做。
🎤主持人:許豈逢、陳宥甄
首播時間:每月第一週五 14:00
重播時間:
每週五 20:30;隔週五 01:00 10:00
每週六、日 3:30
【真心看世界】佛來人間一大事因緣,原來可以這樣做!! 德璒師父 1106... by DaaiRadio
一、【20251027人間菩提】法音宣流菩薩行
高雄慈濟線上讀書會每週透過網路直播,讓慈濟法音跨越語言與國界,傳遍全球。十二年來,五大洲二十多國的書友在線共修,口譯、筆譯團隊以科技為橋梁,將 上人的法語與慈濟脈動即時傳遞,凝聚無數聞法、行道的心。 上人讚歎這是「善法轉法輪」的展現,藉由多語傳法,讓佛法普遍化、全球化。科技是弘法的助力,但核心仍是「正念與善語」,心正則語正,語正則法正。人人若能以慈悲喜捨之心說好話、行好事,便是法音宣流、菩薩道長行於世。 學與覺,乃修行之道。慈濟人在科技時代中不忘覺照本心,以智慧與慈悲並行,讓佛法在人間扎根,讓善的力量遍照全球。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從天津到法國的愛心旅程
來自中國天津的高愛林,於大學時期因參與志工活動而結識慈濟。畢業後,高愛林赴法國攻讀碩士,雖身在異鄉,仍持續參與慈濟志業。曾參加國際賑災,親眼見到災後滿目瘡痍的景象,更深刻體會「把握因緣、立即行善」的真諦。
高愛林的父母雖非佛教徒,卻尊重他的選擇。對年輕一代,高愛林勉勵:「精進,未來誰也無法預料,但只要把握當下,就是最好的修行。」
一、【20251103人間菩提】福滿人間愛綿延
內政部宗教及禮制司團隊拜會,感念慈濟的無私奉獻,提及內政部也有輔導宗教團體培育人才,體現重視宗教教育。 宗教教育其實不分信仰,從家庭到社區,甚至擴展至整個社會,都是源於人的善心,才會有這麼多的人潛移默化,自發性地投入付出,讓此次光復復災在極短的時間內,便能見到全臺各地有志一同的愛。也很感謝各地教聯會的老師,投入教育之餘,每年也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回到花蓮尋根、精進。大家共同的行善付出,讓這個社會充滿眾人的善與愛,福氣充盈人間。
二、大愛中醫館~立冬進補不盲從,調養體質才是真保養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象徵冬季正式來臨,也意味著「冬藏」的開始。中醫師柯建新指出,這個時節的養生重點在於「收斂與儲藏」,讓身體充電、為來年打好基礎。冬季適合進補,但要依個人體質而定,不可盲目補。若體質偏寒、手腳冰冷,可適量食用溫補食材如紅蔘、高麗蔘、羊肉爐等;若屬燥熱體質,則宜選擇涼補的白蔘、西洋蔘或四神湯、白木耳百合甜湯等溫和食膳,以潤燥養陰、安神助眠。
柯醫師提醒,進補前應先了解自身氣血狀況,氣虛者可用人蔘、黃耆補氣;血虛者則以當歸、川芎、熟地等為主,若氣血兩虛可用「八珍湯」或「十全大補湯」,但頻率不宜過多,以免上火或腸胃負擔。若體質偏熱或易長痘、口乾,宜減少補湯攝取,選用清潤食材取代。
此外,立冬時節也要注意「保暖」與「腸胃調理」。外在應注意衣著、頭頸與四肢保暖;內在則要少吃冰冷食物,維持腸胃溫度,幫助吸收。冬季飲食應節制,「補不過量、食不過度」,像湯圓、火鍋雖應景,也不宜吃太多,以免消化不良。
最重要的是「順應時節、養好作息」——睡得飽、吃得好、心情穩,就是最好的補。中醫強調養生應量身調理、循序漸進,不躁進、不過補。立冬之際,若能做到「內藏精氣、外防寒涼」,便能在寒冬中養出新春的能量與活力。
一、【20251102人間菩提】
教育是在人間,在人與人之間。不論是老師還是父母,無不是在學習,亦無不是在教育。但要能「就有道而正焉」,就必須在日常生活中看見他人的好時,虛心學習;看見他人的不好,便要反省自己,並以實際行動讓人看見,讓他人也能從中學習,結下善的循環。 馬來西亞慈濟志工發心立願行菩薩道,投入教育志業,在人文學校中成為教育典範;看見身陷苦難之人,也透過訪視關懷,討論該如何更好地幫助照顧戶,齊心解決難題。讓彼此善的志願,能更好地實現。
二、心蓮朵朵開~
來自花蓮東大門夜市的「原香嘟倫竹筒飯」老闆,原住民名為凱布·撒樣,被親切地稱為「都倫王子」。他從職業軍人退伍後,毅然回到家鄉接手父母經營的傳統小吃攤,延續部落的生活智慧與文化記憶。從最初被人笑稱「雜貨店什麼都賣」,到後來重新定位主軸、專注竹筒飯與原鄉料理,他一步步將傳統美味轉化為文化品牌。
為了支撐家業,他與妻子白天跑黃昏市場、晚上經營夜市,用心研發出黑糖桂圓竹筒飯、烤麻糬等創意料理,讓傳統食材煥發新生命。他感謝妻子的全力支援,形容她是「最強後盾,也是人生軍師」。這份堅持與用心,讓他從被質疑的年輕攤主,成為榮獲經濟部「樂活市集五星級夜市」評鑑與節目《夜市王》肯定的職人代表。
因友人引介,他加入「富有愛心店」行列,推廣環保與慈善,夜市每個塑膠袋的收入都捐作公益。他更抽空回到部落教長者製作竹筒飯,透過食物傳遞愛與尊重。慈濟志工陳千金師姐讚賞他「工作再忙也不忘付出」,是真正以行動落實善唸的人。
❤️一塊福地可遇不可求,座落在華盛頓州山坡上的慈濟波特蘭大愛園區,遠眺哥倫比亞河,風景如畫,是現代人嚮往的心靈淨土。更特別的是,這塊福地的捐贈背後,蘊藏著一段不可思議的因緣!
原來這片福地是由一位慈悲的出家師父釋真融法師所捐贈。為什麼真融法師堅持要把這塊地捐給慈濟?而慈濟一開始又為什麼沒有接受呢?這背後有著令人動容的故事。
今天邀請到慈濟波特蘭聯絡處大愛園區負責志工梁慈宣,以及副園長黃秀鳳,娓娓道來這片淨土如何從一位法師的願力,到志工們的用心守護,一步步成為眾人心靈的歸屬。溫馨精彩的內容,千萬別錯過。
主持人:姜至真
嘉賓:慈濟波特蘭聯絡處志工梁慈宣、黃秀鳳
單元主持:陳韻如、林玉燕
靜思精舍 德木雨師父
慈濟月刊 周傳斌
花蓮慈濟醫院 中醫科 張簡媜鶧醫師
慈濟醫療志工 顏惠美
靜思小語『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造時機。』
【真心看世界】在每一次呼吸與分秒間,感受時間的美好。德庸師父1030... by DaaiRadio
一、【20251027人間菩提】
慈濟大學響應教育部,第三人生大學試辦計畫,修業年限長達10年。鼓勵中高齡民眾重返校園,持續成長、實現自我價值。
許多學員過去因貧困或性別觀念而失去受教育的機會,如今在課堂中圓夢,重拾學習的喜悅與自信,展現「學無止境」的精神。
上人肯定第三人生教育的價值,長者不僅在課堂中成長,更以行動走入社區,成為人生典範。教育不只在知識傳授,更在於啟發生命價值,讓長者活得健康、有尊嚴,也能啟發後輩孝親行善,世代傳承愛與智慧。
上人期勉大家珍惜父母所賜的身體,懷抱使命感為人間付出,以慈悲心走入人群,在助人中得福,在學習中成長,讓佛法教育人間化,生命之光永續綻放。
二、慈濟的愛一直在─從叛逆少年到骨髓關懷志工的足球教練人生
花蓮慈濟志工高聖杰師兄出身慈濟家庭,父母親、兩位妹妹與三名孩子幾乎都是慈濟人。從小熱愛運動的他,現於慈濟小學擔任足球教練。他以自身經驗陪伴孩子們學習自律、釋放精力,也看見運動能幫助孩子從「調皮」轉變為有紀律的成長歷程。
18歲那年為自己的人生留下一份有意義的生日禮物——捐血建檔成為慈濟骨髓資料庫之一。多年後,接獲配對成功通知時,正身在美國讀書,他毫不猶豫地飛回台灣完成捐贈。他說:「當時覺得就像捐血一樣理所當然,但後來在關懷過程中才真正體會,捐贈幹細胞可能是世界上唯一能救那個病患的人。」這份「唯一性」讓他深受觸動,也堅定投入宣導志業。
他指出,許多人對骨髓捐贈仍有誤解,以為需從脊椎抽取,其實目前多為抽取周邊血幹細胞,對身體影響極小。他以親身健康狀態作為最佳見證,笑說:「我捐完後還能跑馬拉松,體力比以前更好!」現今他結合運動與志工精神,積極向年輕世代推廣捐贈觀念,強調「年輕就是本錢,越年輕越容易配對成功」。
高聖杰用行動詮釋「救人一命,無損己身」的真諦,他相信,每一次付出都是為生命注入新能量,也希望更多人能以健康的身體,為他人帶來重生的希望。
一、【20251026人間菩提】不請之師菩薩島
澎湖地處離島,慈濟種子已在此45年,生根發芽。並於2022年9月成立慈濟輔具平臺,透過家訪關懷了解居家需求,並送上二手輔具提供給有需求者。志工分享在過往案例中,曾有一名長者於輔具安裝後三週便辭世,但便是因這樣的好緣,讓長者於世的最後三週,重拾許久未見的笑容。
上人因此想起,過往慈濟人協助緬甸丹茵鎮自然禪修中心援建簡易屋,也曾有過個案僅入住「天堂」一天便辭世,但慈濟也始終在他生命的盡頭,給予愛與關懷,享有難得的舒適環境。
慈濟人只因不忍心,便立願作為不請之師,當有苦的人走不出來,便帶著福走過去,造福人間結下善緣,使人間處處皆是菩薩。
二、健康100分~肺癌微創新選擇!
花蓮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鐘秉儒醫師,深入解析肺部腫瘤治療的新進展。過去聽到「肺癌」幾乎等同於絕症,但隨著醫療科技不斷進步,治療方式也日益多元化。鐘醫師指出,傳統開胸手術傷口大、恢復慢、術後疼痛明顯,現今多以「內視鏡微創手術」取代,傷口僅3至5公分,術後恢復快速且疼痛大幅減少。
更令人振奮的是「微針消融手術」的出現,醫師透過影像導引將細針插入腫瘤,以熱能或冷凍破壞腫瘤細胞,達到類似切除的效果。此技術幾乎不留傷口,疼痛感低,部分病人甚至可於隔天或當天下午出院。不過,鐘醫師提醒,並非所有病人都適合此療法,像是需要清除淋巴結或腫瘤較深的個案仍須採傳統手術。
微針消融適合高風險病人,如曾開過胸、有沾黏問題、或麻醉風險高者。雖可能出現輕微咳血、氣胸或胸壁疼痛,但多能自行恢復。鐘醫師強調,科技進步讓治療更精準、人性化,未來肺癌治療將更趨個人化。最重要的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遠離吸菸、定期篩檢,才能讓肺部健康、呼吸自在。節目最後也提醒大家——「有好肺,深呼吸,健康長久久」。
一、【20251014人間菩提】身心依止處
臺東慈濟志工回到花蓮靜思精舍與 上人溫馨座談,證嚴上人也憶起與東臺灣的因緣,是在1964年與修道法師的陪同下棄俗離家,從臺中搭火車前往高雄,又從高雄搭乘客運來到了臺東。看見鹿野車站心生歡喜,佛陀說法的第一場不就是在「鹿野」嗎,彷彿找到身心依止之處。因緣不可思議,輾轉又來到花蓮,慈濟的創立,正式開啟 上人的宏願。 資深志工回眸來時路,如今臺東慈濟人承續著慈濟的法脈,在當地推展慈善關懷,也深耕社區做環保與長照工作,資深的志工們依然勇猛精進, 上人感恩所有志工的努力耕耘,依舊堅守環保崗位,用行動守護大地,也期許所有資深菩薩,身心健康,互相勉勵彼此感恩,繼續讓慈濟精神在後山代代延續。
二、心蓮朵朵開~
花蓮東大門夜市的榮譽主委、也是「缸缸好酸梅湯」老闆的林文松,以孝心返鄉承接母親手藝,用傳統滋味打造出屬於花蓮的在地故事。他原本在臺北從事證券業,為照顧年邁雙親回到家鄉,面對景氣波動、疫情與天災重創觀光,他不氣餒,憑著「健康是本錢、不放棄就有路」的信念,重新在夜市紮根,推出不酸不甜、剛剛好的酸梅湯與滷豆乾,傳遞媽媽手作的溫度與堅持。
除了經營攤位,林文松更致力推動夜市環保與社會關懷。他以行動支付減少現金接觸、推廣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並邀請遊民參與清洗回收容器的工作,讓弱勢者重新找回自信與尊嚴。夜市垃圾屬於事業廢棄物,清運成本高昂,因此從源頭減量、使用可重複餐具不僅環保,也節省開支。從被動回應到全體夜市攤商主動參與,林文松成功帶動「綠色夜市」的風氣,讓東大門夜市成為花蓮永續經營的典範。
近年他又推動「蔬食旅宿平台」,鼓勵民宿業者回應蔬食文化,以環保飲食對抗暖化。他從一杯酸梅湯開始,串起了親情傳承、社會關懷與永續環保的故事。這份「缸缸好」的滋味,不只是味蕾的平衡,更是人生取捨之間的智慧。
慈濟的故事_100 參 心蓮
壹部曲1978年始 自不量力.建院
覓地難_1 P122~127
❤️慈濟北加州分會將於11/915:00~17:00,舉行「2025年慈善募款音樂會」!
兩位台灣重量級民歌天后許景淳、鄭怡將受邀來到北加州,為我們帶來一場令人期待的音樂饗宴!當天將同台演出的,還有灣區的兩位音樂家:大提琴家王昱棋與鋼琴家陳欣沂,為音樂會注入來自社區的正能量。
今天的大愛知音,我們將以樂會友,一起來與這兩位音樂家談談這次的慈善募款音樂會,以及如何透過音樂回饋社區、傳遞美善!
主持人:姜至真
嘉賓:大提琴家王昱棋、鋼琴家陳欣沂
單元主持:紀素珊
花蓮光復急難清掃過後,接下來我們還是要持續把那份愛心化作實際行動,能走到災區為這些非親非故的受災居民付出。 那麼你也能,好好的關注自家所居住的鄰里社區。 災難的發生出現,都是不斷的提醒我們,人類要自覺,愛護地球,我們這些平凡人能做什麼? 節能減碳,這是我們做得到的
靜思精舍德杭師父繼續帶大家來回顧「光復賑災行」。
【八仙塵爆十年特輯 EP3】
可以照顧自己!信任與陪伴勝過千言萬語,用行動回報家人的愛!Ft.黃博煒
「爸爸說會來救我!」
意外當下打給父親的電話,
成為博煒復原之路的安定力量。
*父子之間的承諾,總是說到做到!
*可以甜蜜不要負擔!做到獨立生活不依賴家人
*累了沒關係,家人是永遠的後盾!
*意外後父母再次經歷「孩子青春期」,重新學會放手
*關心則亂?過度保護的爸爸,讓復健中心發話「不要再來」
*父母在加護病房接病危通知的日子,有志工們陪伴度過!
*愛子心切的父親,拋出的靈魂拷問「以後這個孩子怎麼辦?」
*穿上義肢學會走路,向父親證明「我可以照顧自己!」
*十年過去,志工陪伴依舊,不只是朋友更像家人!
*發生意外很不幸,但受傷後的我很幸運,只要努力一定能成功!
來賓:八仙塵爆傷者 黃博煒 Leo Huang
靜思小語「生命的樂趣是親身付出,發揮生命的價值。」
「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人為開墾,天災地震…護國神山,泥石崩落,山的破壞是誰造成的?
====
【八仙塵爆十年特輯 EP2】真不一般!不看身體缺憾,內心珍惜擁有,難道這是一般人和超人的差別!Ft.黃博煒
「即使我沒有手腳,也能創造自在生活!」
八仙塵爆帶來的傷痛無法消失,
但博煒面對人生的樂觀、堅強、勇敢,
成為許多人再次出發的動力!
*不糾結、不抱怨,積極面對才能重新站起來
*能一次成功是驚喜✨接受每一次失敗的自己
*認為努力復健是本分,無形中卻激勵很多人❤️
*自滿會阻礙前行,自信能看見未來!
*回歸「正常」,創意輔具實現自在生活
*找到自己的超能力🌟不看失去,珍惜擁有,創造未來!
來賓:八仙塵爆傷者 黃博煒 Leo Huang
靜思小語「平常要有無常的準備,培養開闊無私的愛心,樂於付出無所求」
【如來壽量品】
諸善男子 如來所演經典
皆為度脫眾生
或說己身 或說他身
或示已身 或示他身
或示已事 或示他事
諸所言說 皆實不虛 所以者何?
如來如實知見三界之相
無有生死 若退若出
亦無在世 及滅度者
非實非虚 非如非異
不如三界 見於三界
如斯之事
如來明見 無有錯謬
以諸眾生有種種性
種種欲 種種行
種種憶想 分別 故
欲令生諸善根
以若干因緣譬喻言辭
種種說法 所作佛事 未曾暫廢
如是我成佛已來 甚大久遠
壽命無量阿僧只劫 常住不滅
諸善男子
我本行菩薩道 所成壽命
今猶未盡 復倍上数
然今非實滅度
而便唱言 當取滅度
如來以是方便 教化眾生 所以者何?
若佛久住於世
薄德之人 不種善根
貧窮下賤 貪著五欲 入於憶想 妄見網中
若見如來 常在不滅
便起僑恣 而懷厭怠
是故如來 以方便說
比丘當知
諸佛出世 難可值遇 所以者何?
諸薄德人
過無量百千萬億劫
或有見佛 或不見者
以此事故 我作是言
諸比丘 如來難可得見
斯眾生等 聞如是語
必當生於 難遭之想
心懷戀慕 渴仰於佛
便種善根
是故如來 雖不實滅 而言滅度
又善男子
諸佛如來 法皆如是
為度眾生 皆實不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