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不打草稿
不打草稿
Claim Ownership

不打草稿

Author: 桃子和阿青

Subscribed: 0Played: 2
Share

Description


人生没有草稿,生活无法誊抄,我们都在参与对这世界的共同书写
37 Episodes
Reverse
还是一刀未剪版本。今天带大家听一些来自四月的鸟叫声,稍微聊了一下成长型思维以及平庸的价值,以及看的日剧《Hot Spot》和英剧《Adolescence》。
好久不见,一刀未剪和大家分享近期思考,聊了几件事情:和大家叙旧;我们对AI的想法;死亡与成长。
这一期播客,聊聊阿青为什么要花20万在英国学一个叫Food Studies的专业。以下来自阿青自述:去年就在考虑读个书,不过读书前先要攻克我的语言问题。实不相瞒,英语在前28年就只在高三下学期那半年有过真正认真的学习(也都忘光光),所以去年底就开始备考,一开始在新东方网站上做了模拟考试,结尾是粗体大写红色的3.5分,表明我算个十足的潜力股。今年初选专业,三个方向摆在面前:一个是跟我本科所学承接的文化产业方向,另一个是看起来比较有就业前景的商科方向,最后一个是Food Studies,顾名思义,研究食物。前两个很快被我排除掉。原因怪简单,不感兴趣。煞费心思和金钱,来英国只是换一张文凭,没意思。但第三个方向不一样,它很小众,看起来也“不好找工作”,但跟我来英国之后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有关:去年来英国后,很快我就加入了家附近的社区花园成为一名志愿者。说是志愿者,也没有那么苦哈哈,花园组织非常松散,每周日中午想来就来。大家一起干了活,还能各自分一点儿收获的作物带回家,偶尔会用这些作物做点吃的带去花园和大家共享。这让我感到有联结,不是一个陌生的异乡人。另外,社区花园也成为我打开英国食物(运动)版图的起点,得以窥见英国公共社区文化是如何运作的,这之后参加了当地社区组织的在地食物会议,成为一个生态农场的志愿者,通过面试成为一名再生农业短期课程的学生。最忙的时候,一周有这些跟食物相关事程:周二和周五中午去附近的咖啡店,将后厨装着蔬菜水果残渣满满当当的两桶Food Waste提去社区花园,倒入其中一个堆肥箱;周三一整天在隔壁小镇上Regenerative Agriculture的课程;周五去附近30分钟骑车路程的生态农场做志愿者;周日中午在社区花园做志愿者;年初参与至今的社区项目,做一本食谱书:将附近共十几位居民、食物团队成员、厨师、咖啡师提供的食谱收集起来,里头的主要原料都是花园种植过的作物。我还画了一张食物地图,将小餐饮体、食物银行、社区花园、份地花园、难民花园等等都囊括其中。噢,我还在一家英国餐馆兼职厨师,做英国菜。我该很庆幸,没有生活在伦敦,而是住在一个被人们称为“村”的城市,才得以有这么多与食物互动的机会。接下来这两年,将是半工半读的状态,但仍然和食物同行。也期待能以更多不曾设想过的角度看待它。或许一年后,两年后都可以再录一期播客,届时和大家分享我的收获。00:01:00 本期源于一场家庭争执?00:07:11 为什么要读书:身份焦虑与自然而然00:14:26 以暂居者的身份进入英国乡镇00:19:42 穿针引线打开英国西南部的食物版图00:26:29 为什么去学再生农业?00:33:41 一些在农场工作的体验00:41:20 城市化与社区花园00:46:19 每个人都应该有种菜的权利00:54:15 学习怎么照护一棵树01:03:51 为什么需要知识01:09:26 符号学与食物(学)桃子:戏剧博士英国在读。关心性别,戏剧(曲),大众文化。阿青:Food Studies Msc在读。关心独立电影,生态农业,气候变化。设计:陈旭麟音乐:《Edamame 毛豆之歌》- 林生祥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好久不见!这里是不打草稿,一个不定期停更的不敬业播客。一年前,桃子、阿青和飞飞在分别前录了一期播客,聊了聊对接下来又一人生转折的期待。之后不久,桃子和阿青落地英国,开始了新的生活和探索,飞飞则结束长假,重新回到工作中。一年过去,日历换了一本,我们对工作的体悟也变了一番:进入新公司的飞飞果不其然对工作产生新的厌烦;辞去北京工作的阿青因生活所迫兼起两份体劳工作,有了新的感悟;桃子则持续里程数过半的乏闷读博之路,边一砖一瓦砌着数万字巨文,边寻求与外界联结。我们不禁对工作发出天问:工作会产生屎吗?什么样的工作会产生屎?写博士论文也会拉(产生)屎吗?听起来很不雅,但这一期也不全是在聊排泄物。我们也对过去一年做了总结,对未来五年展开想象,很多内容跟成长这个「老套」的话题有关,但到最后,我们也有了自己新的理解。谢谢你不厌其烦地关注着这个不间断更新的播客。01:35 一年之后的飞飞:“我一定会辞职的!”04:00 一年之后的阿青:“辞掉北京的工作,到英国干起了后厨”05:04 一年之后的桃子:“依旧仍然还在写博士论文中”07:31 典型一天之飞飞:通勤上班,跑步爬山11:04 典型一天之阿青:备考雅思,打两份工,顺便出个车祸17:30 典型一天之桃子:做自己的老板是我的痛24:40 飞飞:最近让我非常想辞职的点是请假的“耻感”26:41 桃子:全日制读博,自由但痛苦29:34 阿青:体系工作和自由职业36:17 体系内的工作内容,完美没那么重要44:45 8小时工作制是否有效?50:11 写论文不会拉出屎吧?——会的,而且还会便秘!55:44 写论文和做电影一样,要多参会,和人交流,才不孤独01:03:58 过去一年最大成长之飞飞:我倒退了!01:05:03 过去一年最大成长之阿青:雅思从5.0终于到6.5,还有写字(文章)01:06:35 过去一年最大成长之桃子:对自己不会像以前一样那么苛刻了01:11:24 想象五年后之飞飞:我要能自己控制我自己01:12:40 想象五年后之阿青:农场、学业、电影01:15:14 想象五年后之桃子:要产出,但不是被逼出来的产出
31 种子迟早会发芽

31 种子迟早会发芽

2024-04-2901:25:14

好久没见。最近夜晚变短了。此刻晚上八点半,天还是蒙蒙一层白,和去年底五点多就天黑的日子相比,时间在感知上的流逝速度要慢得多。好事。跨入2024,桃子和阿青各自的人生之路收获预料不到的惊喜:桃子前往美国参加了她人生中第一学术会议并作了两场报告;阿青拿到大学的食物人类学的offer,也获得7月份再生农业培训的机会。当然,也遇到期待之中和之外的重又重的阻碍,有被依旧难有反馈的学术工作压垮的桃子,也有零基础突击雅思果不其然扑街数回的阿青,还有生活中细碎的金钱压力。不过,成长就是这样嘛。成长不只是一时兴起的对未来的许诺。诺言许下后,是持久,或许枯燥的行动,是偶尔折磨人的漫长等待。成长的种子不是非会在春天就发芽,它也许会在夏天,甚至有可能在秋天。这次聊天,阿青聊了聊他从社区花园,到生态农场,再到未来再度成为食物与土地的学生之旅的期待;桃子则回顾了她第一次参与会议的感受,作为学术路上收集到难能可贵的动力新来源。愿大家都能在真实的世界撒下名为「成长」的种子。剩下的交给时间00:02:22 我们今年以来的一些变化00:09:33 桃子误打误撞的西雅图之旅00:11:23 桃子:我有一种关于读博的羞愧感00:21:41 被动或许不是一件绝对的坏事00:27:06 当一颗螺丝钉松开 决定漂流00:34:49 阿青闯入附近的社区花园00:42:07 阿青从社区花园晃荡到生态农场与学堂00:48:08 现在在做的这件事情,你会一辈子做下去吗?00:55:29 从社区花园一窥社区的意义所在01:08:06 暴露疗法01:18:30 成长的量与质和接下来的一些展望【BGM】《Gotta have you》- The Weepies【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的话】「迟早会发芽」
2023年的最后一小时,我们一起填写了名为Year Compass的年终总结模板(下载链接 https://yearcompass.com/cn/)。它分为旧年回顾和新年展望两部分,没有“新的一年我要读50本书”这种立flag的空间,有一些挺有意思的问题,比如“对我影响最大的三个人”“新的一年要对……说不”。通过这个机会翻了一遍2023年的电脑日历,发现这一年的确是非常丰富的,变化极大的一年。剩下的就去播客里听吧; ) 也推荐大家自己去下载来填写一遍,是很好的梳理头脑的契机。祝大家度过平和的、精彩的、向上的2024年。桃子 阿青
两个月前,我们和桃子的朋友飞飞聊了聊天——其实更像是三个人各自成长路上的一次碰头。我们从对旅行的思考开始谈起,在对各自未知冒险的祝福和期待中结束。以下是来自两个月后的我们对这期节目想说的话。飞飞:无论来自大事小事,总有些时候会一拍脑袋感觉“我悟了”!这些福至心灵的瞬间是平凡生活中的小亮光;经历不寻常的时期、高难度的挑战,亦或是全身心投入一个陌生的环境,这些小亮光几乎天天都被点亮,汇聚成足以彻底改变我如何看待世界的巨大光源。今年夏天,在开始下一份工作之前我收获了大半年可以任意支配的空闲时间。我选择背上我的登山包,踏上了一段为期4个月的东南亚流浪汉之旅。去了很多地方,住了很多间青旅,追逐了很多震撼的景色。现在,我站在下一段人生的起点,回望这段旅程和过去的自己。桃子:回英两个月,当助教、赶论文、做饭、攀岩,忙到头打脚,承诺要剪的播客最后还是阿青来剪,想到音频记录下来的那个在重庆江边高楼上三人对着手机慢慢打开内心的畅聊,觉得好像是十年前的事情了。聊天中碰撞出的“Eureka”(就是飞飞的“悟了”!),在这种奔波的、骤变的生活中潜在地继续发展。我们没有充分如音频中所期待的,把日常生活当做旅游去过,对身边的事物保持新鲜和热情——阿青比我好很多,仍然积极探索“附近”,而我最大的日常期许就是坐下来好好工作,拜托了,让我今天也可以坐下来认真工作五小时吧——不过也渐渐建立起新的认识和联系。我对读博日常生活常常带着一种麻木,因为能量只够专注一件事,并ego极大地要求自己“don't look impressed”。但触角伸出去所触碰到的,也有一些宝贵的经验,每次周日参加完社区花园的种地,我都有一种轻飘飘的快乐和困惑:我们刚刚挖了半米土移植了一棵梨树吗?我们刚刚种下了一片扁豆吗?我的手指缝里全是泥土,所以显然答案是肯定的,但我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种扁豆,也不知道来年梨树长大后我是否还在这里。这些非常异质化的经验和我日益模糊的idenity让我甚至很难发社交网络分享或炫耀。是的,我已经非常久没有发过任何东西了。我仍然在以沉默的方式处理生活的变化,在脑袋里慢慢brew。那一天的聊天和火锅几乎是无忧无虑的,但是吃火锅的时候我们意识到了自己的“成年”和“无聊”,因为身后坐着一桌大一新生,女生,笑、闹、喝酒、尖叫,为一件极小的事笑到整家火锅店沸反盈天。是吵闹的,但也是愿意容忍的,因为是一种我们似曾相识的、注定会结束的、无法无天的快乐。我们三个的生活都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想必想法也是。下一次聊天会在什么时候呢?阿青:两个月前和桃子、飞飞在重庆长江边高楼上席地而坐聊至肚困,然后巴巴地去吃一顿正宗的火锅,便启程离开中国——于是我从一个大城市的通勤上班者摇身一变游手好闲无业人士。然后发现:人不上班之后,时间真的会慢很多很多很多!时间指针虽缓,但遭遇的波折却远超我想象。最近以来,恐慌有,焦虑有,好在有充沛的热情去调整,去挑战,去开启从未有过的体验:自己拍自己剪做饭视频、重拾绘画、攀岩初入门,还在家附近和新朋友一起维护真正意义上的一亩三分地——每周都在种地、堆肥、收获,我们一齐在流逝的时间和陌生的环境中见证与寻求植物们的、人的具体生长。这次冒险开始之前的谈话便显得尤其珍贵,记录下新阶段开启前我们的所思所想,得以成为生长轴上的刻度一痕。这次漫聊,我们从旅行不要做攻略聊到人生不要做攻略,从攀岩聊到冲浪再到潜水,最后又聊了一通奢侈品行业的秘辛——虽然这才是我们最初想聊这一期的动机。话说回来,好想再吃一次正经的火锅啊00:00:55 飞飞的漫长假期00:02:50 旅游给我们带来了什么?00:06:38 丢掉攻略上街去00:17:02 攻略不会告诉我们所有事情00:21:49 攀岩与冲浪,原始的快乐00:33:53 全世界十大最危险的地方居然是学潜水最便宜的地方00:47:38 旅行最大的变化:我不化妆了00:49:30 结束旅行,回到奢侈品行业的飞飞00:58:51 消费与反消费01:08:53 小聊一下奢侈品行业的策略01:21:04 偏离正道后,我获得了人生?【BGM】《Gendhing Bonang / Babar Layar / Pelog Lima》 - Gamelan Kyai Sekar Tunjung【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的话】「早点偏离正道才是正道」
一个月前,和桃子去办理小动物航空托运,在西城区一家宠物医院做体检时,医生健谈,扯东扯西,末尾忽然拿起一沓厚厚的体检单,说:这是今年所有带着宠物离开北京的人,比去年一整年还要多得多…走吧,走吧,说不定哪天我也要走了。第一次离开是六年前。六年前一次偶然逃逸,我从家乡潮州来到了北京,一待就是五年,如今也到了离别的时候,正如无数离开北京的人一样。记得在单向街书店时,主编让我们每个人写一篇自己的家乡。那是我第一次认真对待命题作文,以「阿青」这个笔名出场。说实话,以前从没认真读过书,在教育体系里毫无信心,那篇文章写得拙劣,但认真,小巷、外婆、信仰、迷惘,当时思考的一切,也都永远留在了文章《一位潮州青年: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里。https://mp.weixin.qq.com/s/Qv3RxeD2wqEsK9dgdhAjjA然后是现在。这次算是蓄谋已久。疫情几年来的身心折磨,对环境的失落,对未来的不确信,我算是又在一个十字路口,而最终还是选择放弃在北京的工作,暂时离开一段时间。好友一海也在十字路口。他跟我是同乡,我们语言、文化、饮食习惯相近,他刚硕士毕业,在继续研读和工作之间面临抉择,他最终选择先工作。莫名地和我相像:我们存在时间差,但面临的却是一样的不确定。于是有了这一期播客:两位青年站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路口,进行了一场聊天。我们聊前路,聊乡愁,聊自己。00:02:12 站在过去和未来之间00:07:44 工作的意义与待价而沽的个体00:12:06 「知识」过剩的时代00:14:07 五年前,阿青的北京求职之路00:19:35 我们交替进入系统00:23:46 城市里,人成为沙丁鱼00:33:07 当我选择退出系统00:40:03 或许我们早已在离散中长大00:47:41 仪式趣味与「潜在的宗教改革者」00:50:54 一部纪录片,阿青的家乡文化触发之源00:55:11 何为家乡?00:59:35 家乡对于我们的意义01:08:08 人生的难题一直在扑面而来【BGM】《日久他乡是故乡》- 交工乐队【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的话】「是否你也面临着这十字路口?」
5月份,阿青带桃子去了一趟潮汕,踏入这片此前阿青回忆、桃子想象的土地。接下来的几期节目都是跟潮汕有关,我们先聊吃的,再聊故乡,最后聊民俗与文化。这一期节目便是关于潮汕的吃,一周时间,我们从酒席家宴吃到街头巷尾,节目中按顺序提到的菜我们在公众号(同名)版本会附上相应的图片,结尾会附上我们去过的店址。00:00:00 一段实录:在潮汕酒楼点菜00:03:26 报菜名环节00:14:48 桃子最喜欢的居然(还)是炒冰花00:18:55 阿青最喜欢的:鱼生00:22:44 川菜重味型,潮菜重鲜00:27:39 父子粿条:极度精细化的粿条(一碗50块的粿条!)00:32:36 潮汕酒席上的甜品00:41:17 一方水土成就一方饮食体系00:46:46 品味新鲜不是一件容易上手的事00:55:27 在四川,街边小吃反而会比大部分酒楼菜好吃得多01:01:35 酒桌上(比较尴尬)的祝(劝)酒桥段01:02:01 浅谈潮汕的酒桌文化PS.节目中提到的菜我们会在公众号(同名:不打草稿)版本会附上相应的图片喔-酒楼菜推荐金岛食府 3.5/5位于潮州市潮州大道皇庭大酒店一楼(中国移动对面)。一家用料很猛的酒楼,盘子巨大,最好有当地人带着点菜。团圆酒店 4/5位于潮州市新南路5号(近海悦大酒店)。一家比较多本地人去吃的酒楼,最好有当地人带着点菜。载阳家 4.5/5位于潮州市义安路铁巷15号(近已略黄公祠附近)。顾客多为游客,菜量适中,比较精致。-主食推荐父子粿条面(红领巾路店) 4.7/5位于汕头市红领巾路46号(中国移动对面)。建议提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去,避免板筋肉卖完。潮镇老尾牛杂(环城西路店) 4/5位于潮州市环城西路107号(古玩玉器隔壁)。原镇记粿条,汤底鲜美,用料较多,出品比较平稳,但不够惊艳。西门鳝鱼粿条 4/5位于潮州市新桥东路新泰里2号首层门市。不建议外卖,直接到店吃,点最小份的鳝鱼炒粿条就行。肠粉 n/5随便找一家,看着人多就行。-小吃推荐丽华炒冰 4.8/5位于潮州市上兴巷湘桥区政府卫生局干部宿舍楼下。绝。老炳·七丛松甘草水果 4.5/5位于潮州市牌坊街七丛松巷2号(蜜雪冰城左侧巷口直入20米)。可以外卖,可以到店点。【BGM】《鸡肉饭》- 生祥乐队【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呢,最想吃什么?」
封面图是我们在家复刻的自贡小煎鸡。——————本期我们俩聊了聊吃的,毕竟成都和潮州也算美食之都了。桃子推荐了她作为成都人最爱的三道菜:鱼香肉丝、肝腰合炒、水煮牛肉,阿青则推荐了很奇怪的三道潮州「菜」:肠粉、炒冰花、海石花。为什么这么不对仗(三道炒菜对应小吃、冰品、冰品)?阿青想了许久。直到我们后面一起去了趟潮州,才发现——因为以做法讲究、食材新鲜闻名潮州菜普遍都在酒店/饭店里,都在宴席上,而宴席又是一个非常家族聚会、社交宴请的场所,作为小孩的阿青很容易吃撑,但却少有细细品尝的机会,所以没有留下印记。反而是家常的肠粉,夏天的炒冰花和海石花让他念念不忘。预告,潮州吃吃之旅下一期发,大量图片预警,到时见。02:31 桃子:鱼香肉丝09:11 阿青:肠粉13:35 桃子:肝腰合炒19:55 阿青开始糊涂:炒冰花24:34 桃子:水煮牛肉27:07 阿青把糊涂进行到底:海石花31:27 离开家乡之后的口味变化38:57 明天请客吃饭,我们做什么菜?45:03 小谈一下北京为什么没有好吃的东西【BGM】《食欲との戦い》- THE SCREENTONES【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问问大家】「不问了,吃吧!」
只需要一个决心,为期一周的坚持,和一点与自己独处的勇气。——————各位好,上个月桃子和阿青为了挽救早上睁不开的干涩朦胧眼、时刻流失指缝无法专心的注意力、被手机占得满当当的碎片时间,进行了一次「多巴胺」重置计划的尝试。原本对其不抱期待的阿青做完之后变身「多巴胺重置计划」代言人,逢人便说;桃子作为一名在学术路上苦苦行进的在读博士生,对此也深有感触:手机是学术生涯天然的敌人。读博相当于做四年的自由职业者,这四年的时间安排、项目进度全由自己一手控制,可以一天工作十二小时也可以一周工作两小时。一方面,日常如果不能建立起专注工作的习惯,生产力就会像大厦倾塌一样哗啦哗啦地往下掉。一方面,有太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如果没有恪守专注的工作时段,这些事情就会在箱底压着压着,直到消失。而手机在这其中随时可以钻入。总有在逃避工作时安慰自己的借口:刷豆瓣看别人都看了什么书,不也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吗?看看微信公众号的深度影评,也让大脑活动了呀?但这些轻松的、快速的多巴胺,让人很难摒弃。习惯以后(可太容易习惯了),就会发现自己再难割舍信息流的诱惑,去做慢的事情,难的事情,一时半会儿不会有反馈的事情,重要的事情。在这一周的重置里,我晚上九点把手机关机,放进抽屉里,第二天直到下午才拿出来。也尝试上午只用电子纸看文献(终于派上用场),下午再打开电脑,甚至在处理完文献笔记以前尽量不要联网——并不总是成功,但像过去那样把自己整个埋进信息流,逃避工作和焦虑(并因此产生更多焦虑)的情况,一次也没有出现。日均专注工作时间倍数增长,一周看的书比过去一个月加起来还要多,这些都在播客里讲了。我还想补充的是,这样的日常习惯,让我每晚入睡前的心境变得不一样了。面对一个无法衡量和比较工作量的项目(我参加过很多面向博士生的心理健康/时间管理讲座,一大要点就是:不要和别人比!),很难说出:我今天做够了。现在我依然无法这么说,但至少可以说:我今天尽力了,我用能用的时间,做了能做的事。我感到满足。于是我可以安静地看书,平静大脑,等待夜晚安眠——不用说,睡眠质量也好了很多。总之,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当然要推荐大家都试试。话虽如此,「多巴胺重置」并非一劳永逸:我们经过一个漫长的假期后,又陷入新的轮回(尤其是放了悠长假期回来,假期综合症还没消散),所以也开始了新的重置计划,一次、一点,争夺流失的注意力。常态化多巴胺管理,我想这才是需要推广的理念。重置的动力远不如第一周强烈,那就采取措施,如果更加忍不住看手机,就把手机藏得更深,绝不打开。如果忍不住刷网页,就干脆把Wi-Fi“忽略网络”。总之,建立对信息流的依赖很容易,重建对缓慢多巴胺的接受和习惯却很难。我们在尝试互相鼓励着进入这个过程。——————PS.恰好,前不久,还有朋友托阿青以「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还有强烈的拖延症怎么办?」为题写一篇短文,刚好符合这次的播客主题,里面也简要介绍了多巴胺的来由,以及我们所实行的重置方法。我们放在时间轴之后,文字辅助音频,邀请大家食用。00:03:09 聊聊桃子的「症状」和可能的「解药」00:08:40 阿青的「症状」:怎么会有人刷买菜软件?00:13:45 刷手机是最简单的愉悦(多巴胺)获取方式,但00:20:50 重置之后的我们就一个字:爽00:26:52 请欣赏本段:由siri引起的「车祸」00:30:04 屏幕使用时间从8小时到1小时00:37:45 重新体会吃饭这件事情00:41:56 一昧地强调「自律」并不可续00:50:08 真正的摸鱼不是刷手机,是什么都不做00:58:05 重置后也让我们直面所逃避的事物了01:04:13 决定「多巴胺重置」常态化了!一个月前的我,常常是这样的:睡觉醒来,抱着手机就不肯下床;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还有强烈的拖延症;总是无法专注,买了一百本书却没有一本完整看完;一天1/3的时间都离不开手机,手机没电便陷入恐慌状态。这样「消耗」的状态或许是我们的「现代病」。结合我的自身状况,或许你可以试试多巴胺重置。一、「病因」「现代病」的病因或许是无节制网上冲浪、长期熬夜、大量饮酒吸烟、过度疲劳工作等等。我尝试过许多方法,比如强迫自己早睡,给自己设定了许多读书计划,准点下班绝不做无意义的加班等等,但仍然无法完全解决上述问题。更可能的情况是,强迫自己早睡,却怎么也睡不着,设定了读书计划,但总是沦为「想看」和「在看」,早早下班,却还是以熬夜结束了无意义的一天。简单来说:一直在消耗,总是不创造。直到半个月前,我尝试了一下「多巴胺重置」。二、重置多巴胺为了便于理解,我需要先讲一下多巴胺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重置。多巴胺是一种作用于细胞间化学物质传送的神经递质,它可以传递快乐、兴奋的神经冲动,与抽烟、喝酒、刷手机等多种上瘾行为相关。它由「情感之父」阿尔维德·卡尔森(Arvid Carlsson,1923-2018)提出。多巴胺的分泌时时刻刻在进行,但并不直接导致你快乐,传递快乐的机制主要依靠的是「多巴胺奖赏预测误差」。打个比方,我们日常最常触发这类机制的行为便是刷手机:你永远不知道信息流的下一秒会给你推送什么帖子,永远不知道聊天框的对方会给你什么反馈,永远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给你的朋友圈/视频点赞评论互动三连。刷手机的同时,多巴胺一直分泌,持续带来奖赏和快乐。但是,长期依赖单一行为获取多巴胺会导致上瘾,副作用便是我们「感受快乐的阈值」提高。可我们还无法轻易「戒瘾」,因为没有它,我们会感到无聊。此外,因为上瘾,我们离不开手机:在厕所间、地铁里、进食中等各种场景。许多碎片时间都交付给手机,结果是我们不单单难以感受到快乐,还会增加对眼睛和大脑的负担,难以腾出精力去做其它事情:学习、看书、写作等创造性工作。更糟糕的是,这些艰难的创造性工作虽然也能分泌多巴胺、让我们快乐,但是获得它们会比刷手机难得多。久而久之,就陷入困局,回到开头所说的那场无尽轮回,最终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还有强烈的拖延症,逃避现实,沦陷于网路。三、如何重置「多巴胺重置」计划,其实非常简单:1 禁止刷各种信息流形态及产品,比如朋友圈、小红书、豆瓣等等;2 每天晚上九点后关机;3 不玩游戏,不听播客;4 手机不进餐桌,不上床;5 保持一周。规则总的来说就是在时间和空间(周期性及碎片性)上限制手机的使用,以减少刷手机的频率。做这个计划之前,我并没有什么期待,但实施下来一周的感受是:太爽了。限制手机的空间和整段时间的使用,使我更关注和尝试手机之外的事情:看书、骑车、去公园。而退出手机碎片时间之后,我的精力也得到修复,在进行创造性工作时也得以更专注、持久。一组可量化的数据:1 我的平均屏幕时间从 5小时19分钟 变成了 1小时28分钟,同比下降了70%;屏幕唤起次数从周平均每天184次变成了113次,同比下降了62%。2 两周的时间,看了3本书,在看2本书,看了3部电影。3 爬了1座山,进行了2次骑行,在水库坐着看书一整午。或许你想问,这有什么,不就是丢掉手机,真的能解决「对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和「强烈的拖延症」这些问题吗?是的。现代科技改变了世界,我们的生活因此变得「突飞猛进」,可相对也带来了数不清的问题,把生活的大部分交付给手机便是其中一种。如果你想改变,只需要一个决心,为期一周的坚持,和一点与自己独处的勇气。千言万语一句话:重置常态化,欢愉总相伴。大家伙一起创造条件丢掉手机上街吧!【BGM】《十二平均律, 升C大调前奏曲》- Wendy Anderson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问问大家】「这周重置了吗?」
具体的人常常做着虚幻的梦,这竟也是活下去的意义啊。——————4月2日,阿青和桃子在北京的中间剧场看完陈思安导演的剧作《凡人之梦》,骑共享单车回五环边的家的路上时,决定录制一期播客。以下是来自桃子的讲述:在我们(尤其是我)对大量当代中国剧场作品失去信心之后,陈思安编剧、导演的《凡人之梦》是让人依然愿意(跨过整个北京去)进入剧场观看并支持的那一类作品:关注当下中国的现实,以调研为创作基础,自由、用心地使用剧场手段,兼顾社会深度与个人艺术风格。这部戏讲述居住在河北,工作在北京的人的通勤生活。极小的题,但螺蛳壳里作出了广阔空间。它呈现跨城通勤微信拼车群、公交车跨城查证件的真实细节,在虚构中重现不同的个体生命:被北京工作的父母留在家里的“留守儿童”、被女朋友质疑人生选择的跨城打工人,也将梦的题眼以不同含义反复使用——睡梦:在梦中窥见自己一生蜗牛般的缩影、白日梦:在无聊和童真中渴望快快长大到父母身边去、噩梦:在高速飞驰中窥见死亡的闪念,当然还有跨城生活的底色,折损和耗费背后的——梦想,对总有一天会应许来到的、美好生活的期许。这个意义上的“凡人之梦”,也是支撑数量浩大的人群在中国北部“每日迁徙两次”的生命动力。看到中间一段时,我忍不住掉泪,拼命忍住,这是很久没在剧场发生过的事,我偷瞟阿青,他也一样。在那一段,从北京下班的小伙要坐几小时地铁,几小时公交,骑四小时共享单车,再步行五公里,只为了回到他的并没有人等候的家,因为核酸证明过期而无论如何回不去的家。怎么就非得回家呢?村口的阿姨也很为难,她朴素的同情心、她的特殊时期不可懈怠的职责、他已经到极限的精神状态,和他苦心经营的油嘴滑舌相映成趣,促成全剧最令人哄堂的笑话,也让我们猝不及防地掉泪。这种“特殊时期”的描写激起的情感浓度,甚至诱发的心理创伤的强度,是我第一次在互联网小角落以外的地方有所体会。但这不是以题材取巧,而正是那个问题更下面一层的答案,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背后的:京津冀的经济关系,大城市的资源集中,不得不去又无法留下的“北上广”,和行政命令下微如草芥的个体生命的无力与抵抗。这“三年时期”让这一点最突出地展现,让不只是跨城人群而是几乎所有在此地的人都有了痛切的体会,这个段落也因此激发了最深入的共鸣。即使不住在河北,我们在北京的通勤生活也有着非常相似的折损,到了不断要问自己“究竟为什么在北京”的程度,这也是这部戏在北京上演时广泛的共情基础。在一个“北漂”成为旧词,追逐光鲜丰富和实现自我的“北京梦”已少见提及,而“逃离北上广”屡屡出现在微信文章标题的时期,这部戏让我们重新思考自己和这座超级城市的关系。带着一点庆幸,和一点怅惘,我们发现,自己是“没有梦”的人。因此可以做更多“向下”的选择,可以为了不像货物一样被班车运送到公司、不成为在地铁里用胳膊肘无差别攻击人类的漠然者,就选择用肉体骑行穿越北京,甚至默默计划即将到来的离开。但拒绝这个梦并不是终点,我们想要追求和建立的美好生活又是怎样的,又在哪里呢?04:40 不带剧透地快速讲一下这部戏剧的6场戏07:23 赞美舞台设计11:07  里里外外都是一场梦境14:23 一位在阳台做白日梦的小孩17:59 唤起集体创伤回忆的一场戏22:17 为什么要有一个「家」?27:29 结构与个人33:27 非典型北漂体验41:04 为什么我们是没有「梦」的凡人45:18 《JL005便で》- 椎名林檎【凡人之梦】《凡人之梦》由戏剧创作人陈思安基于她自2020年8月起开始进行的围绕京津冀“跨城生活”人群的长期调研创作而成。城市加速运转变革中几近离心的众生相从模糊的概念还原为具体的个人,丰沛的细节叠加迷狂的梦境,构成本剧的独特气质。——文字来源于「中间剧场」公众号【BGM】《JL005便で ~Flight JL005~》- 椎名林檎【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问问大家】「幸福在哪里?」
头疼,究竟买什么礼物好?——————阿青和桃子梳理了一下结识三年多以来送过的那些礼物。刚认识时候送的礼物:绝对不会出错的香薰、消费主义象征的化妆品套装;进入关系后送出的的礼物:意大利卡拉瓦乔纪念年的酒神奖章,可以随身携带的牛皮手账本;异地恋时候送的礼物:摆在窗边提供陪伴的毛绒小树,纪念阿青搬新家送的磁吸门铃;也有实用的礼物:有许多个口袋的工装衬衫,智能手表、运动鞋、书包……借着对礼物的回顾,我们展开每一件礼物当时的送礼语境。它们也见证了我们各自的成长,与这段关系的变化。当然,很重要的是,结尾为对方下一次送礼提供了小建议 : )00:05 盘点一下我们送给对方的礼物06:09 阿青第一次送的礼物,背后寓意竟然是08:07 最满意的礼物:衣服、香水、酒神纪念奖章18:44 HomePod居然是最适合异地恋情侣的礼物之一,但千万不要这么做21:58 千万不要送的礼物,从送男生袖扣开始说起26:55 最雷之选:不需要的奢侈品,太理想化的手工玩意32:33 我们礼物价值观的变迁,也是从结识到了解的过程40:20 给对方下一个礼物的建议【BGM】《突然の贈り物》-大貫妙子【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对大家说】「祝大家收到/送出好玩的礼物」
了解日常以外的对方。——————本期播客是桃子和阿青的一次会议实录。还处在异地恋的时候,桃子和阿青实践了若干方法以保持双方的精神连接(详见第三期播客《用8个方法开启异地恋》)。十六个月后异地结束,忽然恢复二人生活,一些方法隐退,新的相处模式在建立。但定期开会还是被重拾起来——刚刚结束异地恋并荒废了一个月开会制度后发现少了点什么后,我们才意识到定期沟通的重要:哪怕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伴侣,也需要一个不同于日常的、柴米油盐的沟通模式,有助于我们袒露一些想说但没有机会说的内心话,也共同处理一些搁置的问题,或者讨论接下来如何再调整步调,等等。当然,这种模式也因人而异,比较适合不太容易开展深度沟通能力的人,或者是行事风格较为内敛(指很多事情闷在心里)的人。那么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如何开月会:一、确立共识希望通过会议来补充日常沟通模式所欠缺的哪些部分?相应会做哪些尝试?这部分因人而异,需要了解对方、自己的需求,达成一定共识。然后便可确定本月的负责人,并由Ta来安排本月的两次会议时间(月会及双周会),在双方的日程中定好时间。此后负责人将每月轮换。月会一般在月末或月初,作展望和回顾总结;双周会则是半程回顾。二、制定或者总回顾开月会时我们会先做这些事情进行「回顾」:1.回顾制定的所有目标和to-do list的完成情况2.分享本月各自最喜欢的一张照片3.双方为本月的负责人打分并评价4.最后写一句想对对方说的话进行完上述步骤后,会再「制定下一个月的计划」:1.为下一个月制定一个关键词2.制定各自下一个月的目标,并用一句话进行描述3.下一个月要一起完成的事情(to-do list)开双周会时,我们会进行「半程回顾」:1.对本月制定的目标及to-do list的完成情况进行回顾,检视是否有需要及时调整的事项2.给自己下半月一句鼓励的话最后祝大家会议愉快(误)【BGM】《パクチーの唄》- 宇多田ヒカル【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对大家说】「禁止会议超时」
在云南,与酸味共舞。——————春节假期,相隔十六月未见的桃子和阿青出发云南,在不到十天的时间里去了昆明、建水、西双版纳,有了一些体会和提醒。如果你也打算去云南(建水、昆明、西双版纳),推荐一听。些许见闻整理为一篇图文,也可点击此处: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MTE1MjM2NQ==&mid=2247485573&idx=1&sn=7b70d4527ae2aa70f3a045154f03e914&chksm=ea5f8387dd280a919f496b7853c86bf63fb87bbced2aaa68ac7a53e0951ba1241d9b7a3cd2ee&token=467387641&lang=zh_CN#rd00:01:48 就突然决定去一下建水了00:04:30 发展得比较均衡的旅游城市00:09:38 建水跟潮州真的很像00:15:18 团山民居,推荐一去的时代缩影00:19:24 西双版纳,春节期间让百万人心碎00:27:12 基诺山徒步,此行最佳00:34:54 中科院植物园:请在花季去,并找专业向导/陪同00:40:38 吐槽一下旅拍00:50:23 旅游途中闹脾气一则01:01:55 昆明,能处01:10:29 见家长【BGM】Photograph - Arcade Fire《小河淌水》- 黄虹【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对大家说】「去吧,去温暖的地方生活」
注意看,这张封面图是一口井,注意看,井里有两个人的倒影,他们分别是桃子和阿青。是的,我们结束了十六个月的异地,见面啦!现在我们在四处走走逛逛,闲散度日(毕竟放假嘛),这里很热、很好吃、还有肆无忌惮的烟花爆竹。这期录制于去年十二月底,我们三周年纪念日的当天。隔着屏幕举着酒,我们聊了一些细细碎往事,过于细细碎因此不做时间轴。欢迎两类朋友收听:1) 关心桃子和阿青成长的朋友们 2) 和我们一样震惊“谈了三年怎么还有话讲啊”的朋友们。祝大家新年快乐,万事顺意!
不会讲漫才的司机不是一名优秀的计程车司机。——————偶然被陌生人推荐看了这部动漫,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和桃子两三天就看完了(时差党已经很不容易了)。没有快进。看完便录了一期播客,虽然等到发出来已经是两三个月以后了,但并不迟。如果你没看过,推荐你看看,如果你看了,也可以一起再多刷几次:)蛮适合圣诞看的。阿青 上——非剧透——00:02:37 为什么看过都说好,却少有人知道?00:05:29 听完这部番的设定,你很可能不会提起兴趣00:10:12 一部反类型的番:漫才台词、现实主义立意、人设丰富立体00:15:31 叙事没有重点:讲许多个小人物组成的故事00:20:08 失败者才能写好漫才感的台词00:26:43 角色的刻画与日本社会现实相关性极高00:36:46 《奇巧计程车》的剧本是日剧《濑户内海》编剧00:40:48 塔塔君minkun:每一集都存在的「漫才空间」——剧透线——00:44:21 「田中革命」和安倍晋三遇刺00:55:05 没有超人,也没有反派01:04:34 没有看过这部番,这里千万不要听01:08:50 动物设定是妙笔【BGM】《夜のピクニック》-PUNPEE (パンピー)《ODDTAXI》-スカート /PUNPEE (パンピー)【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对大家说】「有一个发现是:越沉重,就越失真,然后越真实」
当一个雅思8.5的人和雅思3分的人聊文化霸权:害,没听说过!——————免责声明:这个吸睛的标题是阿青起的。也确实是事实,去年考雅思大概准备了十天,最后是8.5,口语也是8.5,冲着标题点进来的朋友,也能(在密密麻麻的无效信息中)捕捉到一些学英语的秘方——算了,不如写在这里:学英语是没有秘方的,和学母语一样,靠的是大量时间、大量练习、自然积累。要说心得,也有一些,就请大家点开这期播客淘一淘吧~这期主要聊的话题并不是怎么学英语,而是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具体来说,是英语作为重要工具和作为英美文化霸权的化身的关系。起源是微博博主“他塔拉”的视频《24岁,我决定以后再也不学英语了》——是的,我们的名字是对着它起的。她的很多观点我们都同意,我也讲了一些类似的事情,比如为什么我不再用英文名了,我遇到过的一些荒谬事件(在德国曾经有人问我,你怎么英语说得这么好,是不是舌头动过手术?)这期的背景音乐来自音乐剧改编电影《窈窕淑女/My Fair Lady》,起因是我福至心灵,想到借用里面的桥段来纠正阿青的发音。但回看电影,发现思想腐朽至极:市井伦敦腔是鄙陋的,是底层的烙印,唯有靠模仿上层社会说话,“纠正”自己的发音,卖花女才能成为“淑女”。这种价值观,这种对口音的追求,有没有让人想到中文社交媒体上的“十分钟教你学会贵族英音”,或者对中国女星英文口音的吹毛求疵?但我们的题目叫“我还是要学英语”。处在英语学术环境的我,在近距离地学习早已建立起来的英语中心的学术规则。从来没有好好学过英语的阿青,意识到这门工具的重要性,甚至迫在眉睫的紧急性。不仅要学英语,我还学(了小半年)德语,学(了两个月)意大利语,学了(三脚猫的)拉丁语。文化霸权的反面不在于一腔情愿的文化自信,而在于多元——关于这一点,更详细的思考和讨论也请在播客里收听。桃子 上00:01:51 介绍一下我们加起来超过雅思10分的英语水平00:04:45 为什么要聊这一期?00:09:44 知识也是一种隐形的霸权,并且内化在每一种文化和人的思想中00:14:58 桃子遇到的具有文化霸权反思意识的剧作家00:25:23 阿青是真的不上课00:29:06 然后是好好上课的桃子00:36:57 桃子也曾执着于讲“纯正”英音00:45:25 桃子遭遇过的“冒犯”00:49:55 为什么还是要学英语00:54:55 中文的教学体系通常欠缺思辨性的训练01:06:26 一些乱七八糟的延展01:09:31 可以请桃子上雅思课,当然,也可以请阿青教大家怎么考到雅思3分01:17:44 阿青现场展示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BGM】《My Fair Lady - Soundtrack -1 Overture》《The Rain in Spain》【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对大家说】「学,我学」
17 在云端,一起种树

17 在云端,一起种树

2022-10-1101:24:55

一周年啦!——————这一期是对《不打草稿》一周年的回顾,一以贯之地,我们既讨论播客,也讨论我们二人一年来的生活和变化。在去年将要离开北京前往英国的夜晚,我和阿青一起录制了第一期播客,用借来的录音笔,还一人喝着一杯威士忌,我们聊起各自的小镇青年往事。《不打草稿》诞生了,连它的名字也恰如其分,在第一期录到末尾才由阿青的灵光一现确定。接下来的十几期里,我在英国小城,阿青在北京家里,我们开着视频会议,各自录音,延续着第一期的风格:既有“想聊这个!”的主动策划,也有“聊着看吧”的散漫过程,既是私人的,也关注公共,既是我们培植关系的小树,也是我们向外界发声的窗口。一年来,我常常懒怠,也分身乏术,大多数时候是阿青不辞辛劳地剪辑播客和编辑文章,把它当成认真的作品来打磨和呈现。而我,哪怕常常充满“顶替者之耻”,全方位地担心自己做得不够好,也愿意认为,我们的播客除了激发异地恋爱的深度讨论和灵魂交流之外,也有其记录和反映现实的意义。毕竟,社会浓缩在每一个人中,而我们二人的经历和思考,或许也能为谁打开一扇窗,或者只是提供一小时的陪伴。今后也将继续用声音陪伴大家,在云端,我们一起种树。桃子 上本次一周年回顾的10个问题清单:播客篇——1、为什么叫《不打草稿》,我们依然不打草稿吗?2、过去一年印象深刻的听众。3、最满意的一期播客(最意外的一期播客)。4、你最爱听什么播客?最近听了什么播客?5、播客让我们获得了什么、失去了什么?个人篇——6、这一年,我们种了什么树?7、最近的困惑是什么?8、我们关系发生的变化/对异地恋的看法有改变吗?9、留给听众朋友的话。10、留给对方的话。【BGM】开头:《Airport Check in Counter》过场:《Happy New Year!》结尾:《K.K. Birthday (Radio)》【创作团队】主播:桃子主播:阿青设计:陈旭麟【最后想对大家说】「年年见。」
人需要劳动。——————这是一期 拨瞪拨瞪 X 不打草稿 的串台节目。今年春夏之际,居住在上海的01和居住在北京的阿青分别买了单车,而后也都感受到了骑行带来的乐趣。在 拨瞪拨瞪 的社群里,大家由讨论起骑行的话题,阿青突然抛出一句「不花电,上街去」,俩人像是对上了奇怪的暗号,一场关于骑行的对话得以展开,于是,这一期播客串台,由 拨瞪拨瞪 的@01和 不打草稿 的@阿青作为搭档嘉宾——也上路了。01:12 阿青为什么想要一辆自行车?04:34 那为什么选择买小布?13:08 阿青的诡辩22:04 01为什么想要一辆自行车?28:03 买自行车是一门学问40:11 城市规划、骑行与能源危机50:16 摔车体验53:49 骑车上路是一场有趣的竞技游戏【一些初入门骑行者的照片分享】阿青的蓝色小布阿青为单车增添的挂饰——小黑气鼓鼓阿青骑行时候say hi01前同事在speedcat买的车,现在01的男朋友在使用01分享:《向哥本哈根学习》01:呜呜,摔车了。【BGM】《Little Nemo》- Berlin 《採石》- 万能青年旅舍《『風を呼べ』【弱虫ペダル ed】(full MV) 》- アンダーグラ【本期串台的创作团队】主播:01@拨瞪拨瞪主播:阿青@不打草稿设计:陈旭麟【最后想对大家说】「不花电,上街去」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