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原创播客|梅影学国画识古今
原创播客|梅影学国画识古今
Claim Ownership

原创播客|梅影学国画识古今

Author: 梅影z

Subscribed: 0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欢迎大家与梅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流传千年的国风时尚吧!

中国画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艺术传统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是特别珍贵的艺术和精神财富,中国文人画,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一个非常独特的现象,所以很想把自己在中国画的学习与探究中所学到的与感受到的用新颖、轻松的视角与大家分享交流,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中国画,也算是为传承国粹尽绵薄之力吧。

同时与国画爱好者们一起来了解、交流历朝历代文人的一贯思想和精神状态、了解中国绘画史上两种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审美观念,了解画家的精神气质决定绘画的风格与成就、通过绘画作品及对画家本人的分析,把握住中国画的写“神”写“意”的精髓,知道要画好一副写意的画,自己除了要具备基本的技法外,更重要的是还需要有什么样的精神气质。

31 Episodes
Reverse
中秋佳节快乐!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少人常常用于表达与传递情侣之间的爱慕与思念之情,然而,你们知道苏东坡这首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写给谁的吗?是思念的亲情呢还是爱情呢?其实苏轼这首词是写给他的弟弟苏辙的,兄弟情深,离别了7年未曾见面,中秋时分苏轼思念弟弟心切写下了这首词,在写了这首词的一年后的中秋节兄弟两终于在徐州见面了,弟弟苏辙也写下了一首词《水调歌头•徐州中秋》,其中几句让人动情,“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西去曾不为人留”“依旧照离忧”。
这世界上有什么是越分享越多的呢?读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悟!《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在中国古代,是不是就没有儿童节了呢?的确,在我国古代是没有儿童节的,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在我国古代虽然没有专门的儿童节,但是某些节日,会有专属于儿童的过节方式和活动内容,可谓无“节”胜有“节”。那么,现在、在今天“六一”儿童节里,让我带大家一起穿越遥远的时空,走进我国数千年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去了解一下古代儿童在各种喜庆民俗活动中,也是不是有属于自己的“儿童节”呢?古代儿童他们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来欢度各种喜庆民俗活动中属于自己的节日的?
今天梅影将带大家一起来欣赏由明代三位画家马轼、李在、夏芷分别依据陶渊明的这首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合作而成的连环式作品,具体是这三位明代的画家各人从辞中任选择某几 句诗句为主题,作得九段,裱为一卷,此画卷为纸本,水墨,画心纵28厘米、横656厘米,算是极为稀有的合卷了。卷中马轼就有五图之多,其中《舟摇摇以轻飏》和《怀良辰以孤往》两幅已佚去,系清初补入,非马轼所作,据说好像是由乾隆如意馆金廷标所补绘。李在有三图,夏芷有一图。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目前在网上能够找到这个画卷中的五幅画吧。 
有人说陶渊明是被苏轼“捧红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我曾看到一个视频中一位大学教授这样说:“其实陶渊明在南北朝钟嵘的《诗品》里面只是一个中品,就是一个很普通的诗人,到了宋代以后,苏轼就特别的欣赏、崇拜陶渊明,他自己就把陶渊明的每一首诗都唱和,而且不仅自己唱和,他还让苏辙、让秦观、让他的弟子们一起来唱和,这样就让陶渊明成了一种现象级的人物。” 那么我们回忆一下前面节目里给大家讲过关于苏轼的点点滴滴就不难理解了,因为陶渊明在人生的坎坷遭遇当中,他不断地有一种自我的养伤、恢复的能力,所以苏东坡特别能够体会到陶诗的真髓,因为苏东坡后来不断地被贬谪,特别是他晚年到了海南岛,我们前面讲过,那时他已经60多岁了,生活最艰难的那段岁月当中,他说每到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他就每天要读一下陶诗,而且不敢多读,正如他在他的一首题跋里写道“每体中不佳,辄去读,不过一篇,唯恐读尽后,无以自遣耳。”每日读陶诗一首,读多了以后呢,害怕读完了,第二天没有机会读了。陶诗里边有很多写得非常精彩的句子,“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你外界表扬我也好,批评我也好,我永远做自己内心的那个我。说到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东坡先生在被贬谪的时候,为什么非常的寄情于陶诗解忧,并且把陶渊明当作偶像,甚至毫不掩饰崇拜之情的这样写道: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原来苏轼这位文坛巨匠,也曾在人生困惑之时,手捧陶诗,怦然心动。在东坡先生心中,李白、杜甫,包括他自己,无论走过多少名山大川,写尽了悲欢离合,也只是接近了陶诗的境界而已。说到这里你们有没有感觉到突然间离杜甫、离苏轼从未有过的近,能明白东坡先生逆境中的达观背后的文化内涵,更能明白杜甫的诗与远方了吧,与其说陶渊明是被苏轼“捧红的”,不如说懂你的人翻过千山万水,穿越时代长空也会与你心有灵犀、山鸣谷应。欢迎来到梅影学国画识古今,今天与梅影一起去感受古代著名文人们有血有肉的内心,体会无论什么时代,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人们都希望还有诗和远方。如果喜欢我的节目请在评论区留言与互动,欢迎订阅《梅影学国画识古今》,咱们每期不见不散。
今天梅影将带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幅唐伯虎的传世佳作,让我们来透过他的绘画穿越到明朝去感受他内心的温度。大家可以看到在本期简介里所放的几幅唐寅的画作,跟着梅影一起穿越到明朝去领略唐寅艺术造诣与文化修养之非常高度,感受他内心的温度与情感!《杏花茅屋图》《秋风纨扇图》《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
大家一定都看过《唐伯虎点秋香》这部著名的喜剧电影,在影片中的唐伯虎家世显赫,才华横溢、风流倜傥,不仅诗画双绝,还拥有绝世武功,他取了八位国色天香的妻子,还偶遇华府的婢女秋香,对她三笑留情,为了秋香,唐伯虎入华府为奴,多次帮助华府化解危机,最后点中秋香,抱得美人归。整部电影充满了喜剧色彩和美好的结局,出生豪门、风流才子、武林高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些美好的形象都加在了唐伯虎身上,在观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当我们穿越到明代去走进唐伯虎真实的人生时,你会发现在文学作品里唐伯虎极具喜剧的形象的背后其实是他悲剧的人生,他的人生一直都在理想和现实当中挣扎,无论是冯梦龙的《唐解元一笑姻缘》还是后人在此基础上创作的《三笑姻缘》,都是来至民间的传说,这些小说与电影里的故事是文人为了附和读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进行的文艺创作,属于艺术作品,作品里很多并不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又是什么样的呢?欢迎来到梅影学国画识古今,赶快收听本期节目,跟着梅影一起去了解吧!唐伯虎的著名画作:《杏花茅屋图》《秋风纨扇图》《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
今天梅影将带着大家一起具体来欣赏沈周的四幅著名的画作,请大家赶快看着今天节目简介中提供给大家的从中华珍宝馆下载的沈周的《庐山高》图、《东庄图册》《盆菊幽赏图》《魏园雅集图》,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明朝去欣赏沈周从“细沈”到“粗沈”的画风与感受风流才子,悠悠林下,潇洒风流、热爱生活、快乐似神仙的隐士情趣吧!明沈周《庐山高》,纸本设色193.8cm × 9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盆菊幽赏图》明 沈周 《魏园雅集图》 纸本设色145.5x47.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在明朝有自由到,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的人吗?梅影告诉你们还真的就有,欢迎来到梅影学国画识古今,说道在明朝的这个自由的人,他是谁呢?原来他就是明朝绘画大师沈周。沈周的这个自由不是凭空掉下来的。而是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沈周会投胎。第二个原因是沈周会画画。沈周啊他也是出生在书画世家,根据史料,至少可以追述到沈周的曾祖一辈,他们都是高门大户的出生,沈周呢是出生在苏州一个富裕的书香门第,从沈周的爷爷开始,老沈家就不用为五斗米折腰,因此也不会care考不考取功名之事。到了沈周这里,他也觉得,我就喜欢窝在小村子里写写画画,风景又好又舒服,为什么要跑去给老板打工受气呢?因此别人三番四次叫他去当官,都被他果断拒绝。沈周是一个十分追求精神上自由、同时非常的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这与我们之前讲到过的王维还是有一些类似,他们都是生活上的理想主义者。在上一期节目中我们提到过的赵孟頫他是在元代的文人画上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作用,那今天讲到的沈周,它在明朝的文人画上也是有同样的贡献,沈周呐书法上他是学习的黄庭坚、绘画呢造诣是非常高的,可以说是山水、花鸟、人物各项全能,尤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整个的绘画是继承了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瓒他们的一些浅降水墨,他还参考了南宋的像李唐、马远、夏圭等这些人非常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一派粗笔水墨的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家。在他中年的时候,他就已经成为当时的一个画坛领袖了,晚年时期的沈周性格十分的开朗,他的笔墨粗简豪放、气势浑雄,在书画事业上成就了一番大事。后人把沈周和文徵明、唐伯虎、仇英并称为明四家,而这明四家之首的地位,沈周当之无愧。这不仅是因为他年纪最长,也是因为明四家中的两位,文徵明和唐伯虎,都是沈周的学生。他们能够青出于蓝,当然是因为沈周这个老师足够的好。 明 沈周《庐山高》,纸本设色 193.8cm × 98.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盆菊幽赏图》   明 沈周《魏园雅集图》纸本设色 145.5x47.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大家不仅都很熟悉现代的女神是什么样的?同时对古代的女神也有深刻的印象,也很熟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八个字分别所代表的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贵妃了,那今天我们要讲到的赵孟頫的妻子是什么样的?也是不是一位女神呢?大家好,欢迎来到梅影学国画识古今,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赵孟頫之妻,想必大家对赵孟頫还是比较熟悉了,特别是书画爱好者,也或是一直收听我的这个梅影学国画识古今节目的听众们都应该会知道赵孟頫是说到中国文人画必须要了解的三个人之一。赵孟頫是元代的书、画艺术领袖,杰出的诗人和文学家,也是在中国艺术史上雄霸了数百年的大艺术家和杰出文人。他留下了许多一流的书、画作品和优秀的诗文,包含了重要的美学思想。赵孟頫美学思想的四个主要的部分:(一)是贵有古意的说法;(二)是师法自然的思想;(三)是以书入画理论;(四)是诗书画印一体化的审美理念。 他的“古意”说,渊源于苏轼。在他的美学中,“古意”具有高古雅致、超逸脱俗的审美特点,存在着 “复古”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在提倡向古人学习的同时,赵孟頫也提出了师法自然的思想。重视绘画艺术中的“写生”,提出了“久知图画非儿戏,到处云山是我师”的观点,同时,他还身体力行,创作了一些“写生”性质明显的绘画作品。 对绘画实践和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以书入画”的思想和实践,这是“文人画”取代“画工画”占据元代以后绘画史主流的关键。正因有了这样的思考和实践,才有了山水画在元代达到顶峰的事实。 此外,赵孟頫还自觉地继承和发展了宋代以来“诗书画印一体化”的艺术传统,在几个向度上将这一传统推向前进。 总的来说,赵孟頫是承接元代以前和元代以后美术史的艺术大师。他的美学思想和艺术实践是元代以后中国艺术史发展的一个关键,其理论贡献和实践成果都非常值得我们后人反复地研究和探讨。 那这样一个杰出的大文人、大艺术家的妻子是谁?她又是什么样的呢?
咱们天府之国四川,是美食之都,出生在这里的人都有一颗爱吃的心爱吃的胃和爱吃的嘴,所以出生在这里的大文豪苏轼,因爱吃的心胃嘴,在逆境中练就了一手创造美食的好功夫。如果他仅仅是一个大学者,一个文坛天王的话,我想大家应该不会这么喜欢他,正是因为他身上具有我们这种平凡人也有的东西,这种非常接地气的浓重的烟火气,你想一个大文豪,一个八任市长,一个国家教育部文化部部长,居然是一个美食家、一个极富生活情趣的美食鉴赏家,他爱吃、会吃、懂吃、写吃,更能创造吃,中国菜历史上有六十六道菜是因他而生的,比如众所周知的东坡肉、东坡鱼、东坡饼、东坡豆腐,都是苏轼开创的名菜,凡是可以用来烹饪的鲜美之物都能成为他的目标,除了爱吃苏轼也和当时很多修道之人一样追求永生,但苏轼追求的方式在今天看来也有很多可取之处,很有趣的一点,就是苏轼喜欢练瑜伽,苏轼练瑜伽其实是受弟弟苏辙的影响,因为在苏轼被贬谪,久未蒙面的弟弟为他送行,苏轼意外地发现从小体弱多病,身体不是很健康的弟弟,居然满面红光, 别有一番新气息,问其原因才知是瑜伽的功效。苏轼练瑜伽不喜欢扭曲的姿势,大部分时间是在打坐默想,这也算是对今天中国式瑜伽的一点贡献吧。如果说苏轼幽默的性格是有趣的基础,爱吃的天性是有趣的延伸,那么练习瑜伽称得上是有趣生活的调味剂了,但苏轼最打动人的是他身处逆境仍胸怀天下的人格魅力。请继续聆听梅影今天这期节目,了解关于苏轼更精彩的内容。
今天要说到的文人呢,我作为一个成都人是感到非常骄傲的,从古至今成都都是孕育艺术的肥沃土地,虽然偏居西南,但一直人才辈出,出现了诗仙李白、东坡居士苏轼、草堂诗圣杜甫、国画大师张大千、一代文豪郭沫若、文坛巨匠巴金等等名人数不胜数。那今天要说到的中国文化史上无与伦比全能型的文人就在他们当中,是谁呢?请认真聆听这期的节目具体了解吧!
邀兴隆一起抒怀春晚,畅谈民族文化与自信的回归,赏《千里江山图》观18岁眼中世界。
嗨,过年好!欢迎来到梅影学国画识古今,和家人一起过年的幸福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已经大年初六了,不过今年从年三十就一直心里有一种美美意犹未尽的感觉没有抒发与言表,心里痒痒的,以至于今天有点受凉嗓音有些沙哑了,还是想先说两句,对,你没有听错,这是梅影的AI版。现在就请听梅影的AI来替梅影说说今年的跨年夜,今年春晚的国风潮、感受国粹的文化底蕴与国风文化的魅力吧!
上期我们观看与讲解了《韩熙载夜宴图》的第一、第二幕,进入了第三幕沐手围坐休憩,在这个所谓整幅画里最恬静的画面里究竟充满了一个怎么样不可描述的刺激呢?这幅堪称艺术版碟中谍的名画里还暗藏了怎样的玄机?请继续跟着梅影一起进入画面的第三、四、五幕去听梅影为你揭秘吧!
《韩熙载夜宴图》:您好!欢迎来到梅影学国画识古今,上期我们聊到了李煜听说了韩熙载纵情酒色就想搞清楚实际情况,同时啊还有一种说法,李煜其实本来对从北边来的人就心存有一定戒备,韩熙载正好是先主时期专门写了一篇《行止状》就类似投名状,从北方一路投奔南方任职的,目前这种表现,又不得不让李煜心里多出一点芥蒂,就派了宫廷画院的待诏,当时数一数二的人物画大师顾闳中悄悄潜入韩府了解情况,回来之后,顾闳中就凭借自己像高清摄像机一样清晰敏锐的观察力与记忆力,高度还原了这场宴会的细节,于是就有了这幅被称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韩熙载夜宴图》,画面堪比碟中谍大片,他是中国画史上的杰作,堪称中国人物画的巅峰之作。首先画家顾闳中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这幅真实场景上的真实事件与情节的呢?用连环画的形式展开,按照故事的顺序把它切割成了五个不同的场景,那这五个场景怎么在一张画面上表现的呢?难道是在一张画面上,画了五幅画吗?No,这就是画家顾闳中表达的巧妙之处了,是场景跟场景之间采用屏风来做隔断,这个是一个很新颖巧妙地构思,屏风自古就是中国最古雅、常用的一个家具或装饰,它起到的作用呢是软隔断或者遮挡视线,就是在一个整的空间里起到一个功能性分割的作用,不是彻底隔断,而是欲拒还迎,可以推开也可以绕开,所以,这幅画采用屏风来做一个不同场景的隔断,它既让整幅画有一个明显的节点,同时又保持了故事的连贯性与画面的整体性,同时啊有人这样说,说这个屏风在古代的闺房小曲儿里面还带有一点点情色暧昧的意思,所以用在这幅纵情声色的夜宴图里面简直不要太合适。那到底在这个宴会上发生了怎么样耐人寻味的故事呢?就请跟着梅影马上走进这幅画里去一探究竟吧。请你现在一边看着如下《韩熙载夜宴图》,一边听我细细讲与你听。
做个词人真绝代,可惜身在帝王家啊!上期我们说李煜是背了千年黑锅的第一个理由,是李煜即位的时候,南唐已经是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了,但还是很多人把南唐的灭亡怪罪于他的昏庸无能、治国无方之上。真的是这样的吗?今天就来具体聊聊。李煜的一生,像是命运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他原本只想当个艺术家,却被意外推上了皇帝位,可当沦为阶下囚之后,他的艺术创作却风格突变,更富感染力,像虞美人、浪淘沙这样的传世佳作,就是在亡国之后创作的,所以有人感叹,说李煜是国家不幸诗家幸。那么千古绝唱虞美人为什么会成为李煜的绝命词呢?请静听这期节目。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大家好,欢迎来到梅影学国画识古今。我相信这些深情优美的词句你们一定不陌生,如此的千古绝句,千百年来折服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征服了多少古诗词爱好者的芳心啊!你们知道这些是谁的词句吗?这些绝美的词句竟然是出自于南唐末代皇帝李后主李煜,他的词《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这些词啊写得文字凝练、清新优美、用情真挚,表达出李煜怀念已亡故国浓厚的乡愁,那种具有排他性的,只有当过皇帝才会感受得到的撼人心魄的悲惋与伤痛。我们在前面讲北宋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的时候提到过李煜李后主是北宋之前南唐的末代皇帝,历史上有很多末代皇帝,我们已经聊到两个了,而且都是两个如此在文学与艺术上颇有造诣、凤毛菱角的文艺皇帝,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其父亲李璟、还有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义深沉,更富感染力,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词帝。那在历史上大家又是怎么说李煜这个人的呢?大部分知道李煜的人都会认为他是一个失败的君王,虽然他在文学艺术上有很大的造诣,但太过沉迷风花雪月且性格懦弱,甚至很多人把南唐的灭亡也怪罪于他的昏庸无能、治国无方之上。那么李煜真的是这样的人吗?我认为NO,其实不然,我们今天,就来聊聊李煜所背的这个千年的黑锅吧。
大家好,元旦快乐,欢迎2022年的第一天来到《梅影学国画识古今》,上期我们介绍了米芾的绘画风格,今天呢我们在给大家介绍米芾的书法成就的同时首先呢会聊到癫狂的米芾他的很多奇葩事,会给我们今天的节目平添许多笑料,让2022年的第一天,大家欢笑开场,带来一年的好运气。祝愿大家在2022年大吉大利、好运连连、财源滚滚、平安健康、开心每一天本节目用云剪辑制作米芾的《蜀素贴》:
loading
Comments 
loading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