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添砖加瓦 Bricks&Tiles
添砖加瓦 Bricks&Tiles
Claim Ownership

添砖加瓦 Bricks&Tiles

Author: Azu祖

Subscribed: 0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添砖加瓦是一档以建筑师的视角谈论城市、行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再教育的播客节目,我们希望从个人视角出发,具体而微、身体力行地实践关于建筑学和城市设计的思考,希望可以从历史和文本之中建立连接,从连接中收获启发。


10 Episodes
Reverse
欢迎收听这一期的添砖加瓦,这一期请到大岳来聊聊他今年作为参展人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亲身经历。关于威双,坦白说我了解的实在有限,但相信听众中和我一样的也不在少数。而且,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下,相比于远方众多的图片和信息,切身的经历感受也许更加珍贵。于是,我决定就基于自己目前这种一知半解的状态,先问出一系列问题:【收听指南】02:03 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有何渊源?07:23 威尼斯双年展的举办场地是怎样的?09:52 今年的主题展与评奖的过程是怎样的?12:30 展览与威尼斯城市的关系?13:30 (免费附送一个小插曲)16:45 落地成本:18年参与策展的幕后视角20:05 投稿时间线:25年参展的幕后视角25:50 参展时的即兴创作27:00 100个Facts:在上海设计一间网红公共厕所的幕后视角31:56 如何在国际展览上进行跨语境交流?36:44 国际化与价值:比较威双与SUSAS、深港双年展的幕后视角43:40 策展人作为那把锋利的刀48:11 策划一个建筑展,策展人到底在做什么?51:36 参加展览,对于建筑师有什么影响?55:07 专业,还是专业。理想的公众建筑展览是什么样子的?【提到信息】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官网 https://www.labiennale.org/itCarlo Ratti 意大利建筑师、学者、策展人,本届建筑双年展的策展人。卡塞尔文献展 记录当代全球艺术的重要展览,与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并称为世界三大艺术展,每五年举办一次,最近一次于2022年6月举办。Diller Renfro DS+R,来自纽约的建筑、城市、装置艺术设计事务所,其参展作品the Canal Cafe获得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个人金狮奖SUSAS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自2015年开始,每两年一季,由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及相关区政府主办,以城市更新发展中的不同场地为背景,聚焦城市空间,是备受公众关注的城市与建筑展览。今年的第六届空间艺术季落户于复兴岛。深港双年展 自2005年起每两年一次,在深圳与香港轮流举办,关注全球城市议题,最近一次展览于2024年举办,聚焦科技创新与深港协同发展。PSA西扎展 2025.06.06-2025.09.07 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的名为“阿尔瓦罗·西扎:档案”的建筑师作品与草图展。PSA贝聿铭展 2025.04.26-2025.08.10于PSA举办的名为“贝聿铭:人生如建筑”的建筑师生平作品回顾站大岳本次参展的项目:五原路乌鲁木齐中路街角公共厕所详见:https://www.douban.com/note/847223700/?_i=3140946cDH9PVS大岳参加2025年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的展示现场:100个Facts中的内页展示本届银狮奖获奖作品:Diagram of Communication and Computation本届金狮奖获奖作品: DS+R的The Canal Cafe含有大岳参展手册的Instagram二维码【使用音乐】Intro-Jack in the Box II by Erik SatieOutro-Saturday Night by Suede录制嘉宾:大岳(豆瓣@yybot)制作剪辑:Azu祖
一个恐育派妈妈,一个笃定派妈妈,一起聊聊她们生育的心路历程。怎样生,妈妈才不会领到"牺牲剧本"? 生完之后,发现选择生的时候,有哪些地方"大意"了?晚育,是什么样的体验?这期播客,为内心挣扎"生不生"的你,提供了一些决策时可供考虑的素材。你将听到:Intro: "生"还是"不生" 02:11 笃定派,想清了什么,决定生?04:05 恐育派,辨别了什么,转向生?14:32 笃定派的烦恼:选择生育,是不是对传统叙事的投降?议题一:生娃,还是事业?17:12 女性选娃选事业的根源:现代社会的“理想worker"模型20:17 生育后的职场挑战:社会善意的诱惑议题二:生育之后,怎么做才能不拿到牺牲剧本?23:12 构建支持系统24:37 不要羞于启齿——《出走的决心》虽然进步了,但还不够28:19 跳出“自证循环”议题三:生育的timing 31:30 直面生理代价32:23 好处1:人生冲动,不后悔地体验过了 34:41 好处2:对面妈妈、婆婆家庭权威的心理优势议题四:产后复盘,哪些决策时还是大意了?   36:44 身体的“灾后重建”39:59 围娃360°转的空虚感 43:49 两位妈妈的总结陈词*本期由《妈呀!有理》和《添砖加瓦》联合制作,欢迎大家也关注主播Huisi的另一档播客《妈呀!有理》——一档在“母亲”和“自我”之间展开深层对话的播客节目
欢迎收听这一期的添砖加瓦,这期请到了我的好朋友“阿梦”,她是一位工作多年的甲方建筑师,参与过多个沪上大型商业开发项目,项目履历很是精彩。不过平时聊天也会提到,大家都不可避免受到环境下行带来的创伤,心里也多少有些迷茫,今天呢我们就来一个甲方乙方大对决,聊聊身处在内卷漩涡中心的甲方建筑师,工作以来的所得、所感、困惑与成长。【收听指南】02:10 开场一、关于房地产业大环境04:10 分配住房、接私活、去甲方、房住不炒,房地产沉浮二十年之印象08:00 三道红线后,潮水退去,凛冬来了13:00 “你们都没赶上过好时候”16:13 输出技术和服务,冬天里一些可能的探索方向二、关于做项目26:07 这些年参与了些什么样的项目? 超复杂能有多复杂?28:30 一个复杂综合体里最难做的业态是________?31:50 “如果有这种思路,那这个乙方还需要进步”38:30 图纸是一个公司最高决策和意志的体现三、关于甲方建筑师的身份与角色41:15 如何形容甲方建筑师在整个项目中起到的作用?46:00 美不美、炫不炫是次要的49:40 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52:30 频繁改方案是必须的吗?57:46 当你把所有问题都搞定的时候,那个真正出来说话的人才会放心真正说话58:35 你认为,重要的是把事情做对,还是做对的事情?四、关于个人成长60:30 对于一个建筑师,“下工地“意味着什么?64:05 专业主义的价值与无奈65:40 甲方乙方大掰头:怎样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到信息】“房住不炒”原则 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三道红线”政策 三条指标分别为:1.剔除预售款后的资产负债率  2.净负债率  3.现金短债比。将房产企业分为红橙黄绿四级,如果三线全触就是红色企业,评级为红色的企业不得新增有息负债。天安千树 上海普陀区2021年开业的一个商业综合体,因复杂的形体和昂贵的造价受到评价争议。 方案设计师是有“鬼才”之号的英国建筑师Thomas Heatherwick。达摩克利斯之剑 来自古希腊神话故事, 指时刻会降临的危险,拥有权力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责任。【使用音乐】Intro:Joe Pass - Autumn LeavesOutro:Fun. - Be Calm录制嘉宾:a梦制作剪辑:Azu祖
时隔多年,欢迎收听《添砖加瓦》拖更了很久...的第七期。这期想讲一本放在案头很多年的小书,一本很散文化的经典建筑入门读物,丹麦建筑师拉斯姆森的《建筑体验》,同时也想借机展开一些关于身体与空间感知的讨论。但果不其然在酝酿节目的过程中,我被各种虚无缥缈的思路卡住了。经历了生活里种种琐事,还是想要把播客这个自留地做下去,于是我又重新将这一期的主题锁定在两个问题上——到底如何用身体去体验空间?这种身体行的空间体验在AI时代是否已经过时?那么就请带着这两个问题来一起阅读吧(本期录制于室外咖啡馆,稍微有些蝉鸣、风声、隔壁的萨克斯音乐等噪音,还请包涵)【收听指南】00:30扯两句闲篇——卡住我的这本小书03:30作者是谁?写作的年代有何深意?05:08写作目的:恢复旧有的基本常识-----07:53开篇:建筑是什么?建筑师不是什么?13:37如何阐释“体验”?17:15风格与外形特征不足以代表建筑品质的优劣18:48体量:洞穴与实体,结构意向与空间意向23:06两座设计理念大不相同的城门25:46表皮:漫游威尼斯,体验为色块的建筑31:13韵律:体验建筑也是一种精神劳动35:00质感:强调还是掩饰?一个人类学例子36:52粘土表示生命,石膏表示死亡38:11裸露还是刷漆?木材、砖石、混凝土43:35光线:数量问题还是质量问题?46:51德加的芭蕾舞者、维米尔的室内画与赖特的住宅-----50:35神经美学研究对与物通感的证明53:16梅洛庞蒂:身体是认识世界的出发点55:10帕拉斯玛:视觉霸权与触觉感知57:07一个对人类幼崽的观察举例60:44卒姆托:对在场体验的描写64:47红色药丸:在场、具身的空间体验在AI时代过时了吗?【提及书籍】S·E·拉斯姆森 -《建筑体验》哈利·弗朗西斯·茅尔格里夫 -《建筑师的大脑》尤哈尼·帕拉斯玛 -《肌肤之目》梅洛庞蒂 -《知觉现象学》彼得·卒姆托 -《建筑氛围》【使用音乐】Intro:Vladimir Horowitz - Rondo In A Minor, K.511Outro:Leonard Cohen - Who By Fire【搭配图记】左:格式塔图示-图底关系  右:图底关系的交界,一条近乎非物质性的有逻辑意义的线条 典型哥特建筑-巴黎圣母院,平面及室内,更加强调结构实体。 典型文艺复兴建筑-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平面及室内,更加强调穹顶下的空间以及内部的装饰 罗马的两座城门——左:小桑加罗设计的圣斯皮里托大门(Porta Santo Spirito)右:米开朗基罗设计的匹亚门(Porta Pia)前者利用了壁龛、壁柱的进退关系来塑造大门的古典庄严,后者利用了丰富的线脚雕饰来增添戏剧感。 罗马的西班牙大台阶-平面及实景 阿尔瓦·阿尔托设计的麻省理工学生宿舍-鸟瞰图、北立面的楼梯、楼梯内部空间 德加的芭蕾排练 - 展现舞台上向上照射的脚灯,能显现舞者超凡脱俗的销魂魅力 荷兰常见的街道立面,百叶窗维米尔室内画中对百叶窗和光线的表达 - 左:Officer and Laughing Girl 右:The Milkmaid 赖特住宅里的补光 - 橡树园自宅中的书房制作剪辑:Azu祖
欢迎收听《添砖加瓦》的第六期刚好赶在五月母亲节这个契机,我找来了朋友豆豆,聊一下今年我们相约读过的一本小说,同时也有一本同名电影,叫做伯纳黛特,你要去哪。 讲的刚好是一名女性建筑师生育孩子后经历的系列故事。借着电影为切口,我们试图聊一聊生育的决定对于职业女性生活的影响,以及建筑职业中女性视角是否应获得更多的鼓励和发展。 在此我先要做个剧透预警,如果不介意的话,就请继续听下去吧。【收听指南】04:10 书与电影两种呈现的比较08:52 电影中伯纳黛特作为女建筑师的成长履历 比伯双焦楼、二十英里楼以及生育和家庭对于创作的压抑21:14 关于做出生育决定的经验40:50 建筑学与建筑行业中女性视角缺乏的体现及其意义【提到链接】《伯纳黛特,你要去哪》铃木凉美 上野千鹤子《始于极限》滕静茹《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建筑师》 《建筑师》2011/3【使用音乐】片头:Sgt. Pepper Shoelaces   Randy Newman片尾:给自己的情书   王菲
欢迎收听《添砖加瓦》的第五期新年新气象,这一期想要开始一个新的系列,叫做“一本小书”,将一本或多或少跟建筑有点关系的小书介绍给大家,贩卖安利的同时也巩固一下我自己的记忆。第一本书,就从这本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柯布西耶所著的《东方游记》开始,记录的是他年轻时代的一段壮游。刚好2023 年伊始,大家都摩拳擦掌,支棱起来面对生活了,从这一本野心勃勃的游记开始,我觉得再合适不过了。【收听指南】02:38 一本普通又特别的书05:25 “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都是对柯布西耶的一系列注脚”06:54 进入正文来看看这一段加冕之旅10:18 伊斯坦布尔、圣山和帕提农17:50 仅作为散文,也相当有意思19:49 浅谈两个收获【提到链接】柯布西耶《东方游记》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列维·施特劳斯《忧郁的热带》圣山,又名阿索斯山(Mount Athos)【使用音乐】Hit the road Jack Buster Poindexter东方之旅简图 1911.05-1911.09圆形黑框眼睛联盟:左柯布,右贝聿铭柯布速写:巴尔干的陶器柯布速写:雅典卫城
欢迎收听《添砖加瓦》的第四期。这一期是今年夏天录制的建筑学专业选择的下集。和上集一样,以同样的问题问了身边三个几乎同龄,也就是三十代前后的女建筑师。 录的时候还没有过完今年这个超高温的夏天,也还没有出现所谓建筑学高考分数熔断现象。 现在几乎半年过去了,大一新生们已经快要经历第一个交图周期了。很想知道现在的建筑学本科生活是怎么样的?你们还适应吗?如果有刚好听到的人,请留言告诉我吧!按照顺序,这三个受访者分别叫做——主播最好的朋友、饺子、以及我的网名叫网名同学~那么就来听听这些奇形怪状的名字后面,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吧【收听指南】00:45  开头道歉04:41  “主播最好的朋友”的问答,我们谈到了——     有什么天然正义的职业吗?     有的学科像一棵树,而建筑学像一个沙盘。     要活得更像一个艺术家,不要更像一个高中生。     以及女性身份在职场中的优势劣势。22:40  “饺子同学“的问答,我们谈到了——     学建筑体验里比较好的一面     预警Tips:要注意爱惜身体。     漫谈建筑学女生的就业选择,又或者,也可以考虑读博?52:05  “我的网名叫网名”同学的问答,我们谈到了——     一个转专业建筑生的心路历程。     什么是建筑学的专业性?     工作以后,具体做事反倒让人获得了内心平静。     那些对女性的偏见,但或许更多的是跟人有关。【使用音乐】Wild World By 王若琳
欢迎收听《添砖加瓦》的第三期。这一期我请到了好朋友Tutti ,本想和刚刚高考完正在报志愿的小朋友聊一聊,我们与建筑学的恩怨情仇。但不出所料,没有蹭上热点,我们于是更加随性的聊了聊大学、研究生期间以及毕业后的建筑学体验。不构成任何参考建议,预计会由很多的劝退,以及少量的自我劝说组成。如果感兴趣的就来听听看吧~同时预告一下,还会有一个相对应的下期,是带着同样的问题去采访了身边其他学建筑的女同学,每个人身份不太一样,答案各不相同,我尽快剪辑,敬请期待噢【收听指南】3:16 一个笼统的快问快答5:45 我们是怎么踏上这条不归路的?9:45 本科的建筑学教育有什么特别之处?11:08 在设计课中经历了哪些痛苦?16:27 课程设置带来的令人羡慕的部分?19:58 为什么说要劝退小朋友? 我们提及了沉没成本以及自我怀疑。25:40 研究生期间得到了寻求的帮助吗?28:41 读研帮助我们见识世界35:24 聊工作——为什么选择现在的职业?40:48 仿佛不约而同地提到——“还是能学到东西的”42:01 对行业工作的一些基本认知:对作品的执念、做卑微的乙方、用专业赢取信任47:48 擅长学建筑、做建筑的人有什么共同特点?50:59 觉得自己是合适做建筑的人吗?55:19 所以,工作了这些年后,还会觉得学建筑是个好选择吗?57:32 最后,如果还是对建筑学感兴趣的话,我们有一些想推荐的【提到链接】阿祖补充推荐了纪录片《抽象:设计的艺术》 抽象:设计的艺术 第一季 (豆瓣) (douban.com)Tutti强行推荐(碰瓷)了业内驰名播客 “博物志” 博物志 (bowuzhi.fm)【使用音乐】一些风景 By 五条人
欢迎收听《添砖加瓦》的第二期。现在是在2022年6月的上海,节目上线比计划中的晚,但不想上个月白白过掉,于是在开头放了封控期间,在身边收集到的声音。这期的主题是漫谈上海百年建筑,主要是因为在封控期间重读了伍江老师的《上海百年建筑史》。在准备期间,险些陷入了资料的无穷细节之中,不过随后也想开了,人只能讲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情,到了某个时间点,打住,必须要说出点什么了,也算是对自己的考验吧。所以,这期就是以这本书为基础,提供一个宏观视角下的漫谈。沪宁、沪杭铁路与站点分布,图片来自《设施、隙地与市政:近代城市进程中的上海北站》【收听指南】03:18 试着从地图上熟悉一下老上海的空间格局05:40 书的结构与老上海百年时间线08:31 开埠之前,江浦合流——苏州河作为母亲河这件事10:20 老上海的城墙和名字有点土的城门12:00 上海的人口增长数据——谁是客人,谁是主人?13:24 租界的发展:外滩、跑马场、越界筑路、工部局和公董局19:32 南北华界:南市、闸北的兴衰,沪杭沪宁铁路与上海南北站26:43 三界四方:有序的局部和无序的整体27:21 英法租界建筑类型不同的原因30:23 四明公所事件的缘由33:34 风格问题:技术发展和建筑式样的分离35:50 演变视角下的几种类型:康白渡、复古折衷、Art-Deco、现代主义、民族折衷38:31 上海执业建筑师如何看待风格,又如何影响至今41:01 湖心亭:文化之边缘,城市性格还是时代必然?44:01 努力过了,感谢收听!【提到链接】书籍:《上海百年建筑史》《上海建筑指南》《从苇荻渔歌到东方巴黎 近代上海法租界城市化空间过程研究》《探求一种“中国式样”——近代中国建筑中民族风格的思维定势与设计实践(1900-1937)》期刊论文:《设施、隙地与市政:近代城市进程中的上海北站》播客:《忽左忽右 vol110 谍海轶闻:魔都上海的情报往事》电影:《八佰》《兰心大剧院》《爱情神话》【使用音乐】On a slow boat to China _ Benny Goodman
欢迎收听《添砖加瓦》的第一期现在是在2022年4月的上海,在开头我录下了傍晚时分小区窗外的鸟叫的声音。外面仍然在封闭管控中,微信多了很多邻里团购群,每天晚上在吸足负面信息后辗转难眠,又在第二天清晨被更大的鸟叫声吵醒,开始又一个循环。能做什么呢,在进行了一些思考、调研并给自己打了些鸡血之后,打算开始着手做一件想了很久,迟迟没有行动的事情,就是从头开始做一个播客。今天的第一期想要聊聊做播客的初衷和计划。【收听指南】01:55 继续表达还有什么必要吗?还能产生新的价值吗?02:22 从序言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表达03:06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自序05:38 村上春树《当我谈跑步时我谈论些什么》自序07:17 戴锦华《犹在镜中》自序10:24 顾随《苏辛词说》序言17:04 为什么要以播客的形式进行自我再教育18:22 学习建筑学的道路上遭遇的存在危机20:41 有哪些选题方向和计划?22:06 最后推荐两期播客 《不可理论vol32》《三五环vol55》【提到链接】王小波  沉默的大多数 (豆瓣) (douban.com)村上春树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豆瓣) (douban.com)戴锦华  犹在镜中 (豆瓣) (douban.com)顾随  苏辛词说 (豆瓣) (douban.com)城市罐头 | 小宇宙 - 听播客,上小宇宙 (xiaoyuzhoufm.com)未命名播客 | 小宇宙 - 听播客,上小宇宙 (xiaoyuzhoufm.com)某某与我-综艺-腾讯视频 (qq.com)不可理论 32: 我什么都不够好,但我还会继续创作 - 不可理论 (bukelilun.com)三五环 No.55 愿我们都做一条脱钩的鱼(单口) - 三五环 | 小宇宙 - 听播客,上小宇宙 (xiaoyuzhoufm.com)【使用音乐】It's always the little things  郭顶 / Rachel Yamagata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