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Claim Ownership

香港電台:視像新聞

Author: RTHK.HK

Subscribed: 811Played: 373,522
Share

Description

「視像新聞」由新聞部編製,為大家精選當天新聞,探討時事。
4836 Episodes
Reverse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世界粵商大會視像致辭時表示,去年廣東省新設港資企業超過13000家,實際利用港商直接投資額,高達722億元人民幣,佔全省外商直接投資總額超過七成。港商投資的行業多元,已從製造業擴展到服務業。他鼓勵港商繼續把握好國家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深化國際交往,以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李家超表示,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香港與各個大灣區城市優勢互補,共建一流灣區高質量發展。今年底由廣東、香港、澳門三地共同承辦的全運會和殘特奧會是大灣區標誌性的合作項目,亦是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承辦,體現粵港澳大灣區同心共進的凝聚力量,更彰顯國家對大灣區協同發展的堅定信心。 他又說,在剛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一系列深化改革的策略部署,其中,特區政府將制訂促進產業和投資的優惠政策包,吸引企業落戶香港。內地企業的戰略重心已轉向積極開拓新興市場,不再聚焦單一國家,政府會成立內地企業出海專班,主動招攬內地企業利用香港平台「出海」,為企業制訂多元方案。 李家超又說,香港將用好內聯外通的優勢,發揮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的角色。他期待粵商、港商繼續變革求新、匯聚力量,在爭取更大發展空間的同時,積極貢獻大灣區的高質量發展,又將與內地企業包括廣大粵商攜手共進,把海外資本「引進來」的同時,一同「走出去」開拓更多市場,對接環球買家,創造更廣大的商機。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專題片《習近平的文化情緣》及大型專題節目《習近平經濟思想系列講讀》,今日起將陸續在香港電台電視頻道和新媒體平台、大公文匯網和點新聞等平台播出。 中聯辦主任周霽表示,相信兩部專題片的播出將有助香港社會更好領會習近平的新時代中國政治社會主義思想。他提出三點學習體會,包括堅定「一國兩制」制度之心,大力弘揚愛國愛黨的主流價值觀,鞏固「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共同思想基礎,為香港由治及興注入強大的文化力量;堅定發展之心,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最大引擎,祖國是香港發展的堅強後盾,香港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進程中,仍可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周霽又說,要厚植惠民情懷,他提到習近平對香港提出切實排解民生憂難的囑託,而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特區政府就提升民生福祉做了大量工作,新一份《施政報告》再次強調改善民生作為施政的最終目標。他說,要全力支持行政長官和特區政府依法施政,勇於改革、勇於創新,以發展的實際行動,解民憂、紓民困、暖民心,把惠民造福的事情辦得更好更實。 中宣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台長兼總編輯慎海雄來香港出席啟播儀式致辭時表示,習近平始終關心香港繁榮穩定,心繫香港居民的利益福祉,啟播的節目是向廣大香港居民生動展示習近平文化及經濟思想,為香港受眾打開一扇思想之窗。他說,偉大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全球最近都關注香港的股市,全國人民都為香港股市感到振奮,香港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製作專題片《習近平的文化情緣》及大型專題節目《習近平經濟思想系列講讀》,今日起將陸續在香港電台電視頻道和新媒體平台、大公文匯網和點新聞等平台播出。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啟播儀式致辭時表示,文化是國家的靈魂所繫,是民族團結的同心圓,是時代發展的血與脈。他說,節目《習近平的文化情緣》透過實地探訪習近平工作或考察過的地方,呈現習近平的治國理政理念的深厚文化根基,同時讓香港市民加深認識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底蘊,了解國家在文明探源、文化遺產保護等方面的努力。至於節目《習近平經濟思想系列講讀》則詳述習近平的經濟思想內涵,以及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要論述,帶領觀眾了解國家經濟發展的戰略思維,牢記全面推進強國建設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 電視專題片《習近平的文化情緣》實地探訪國家主席習近平工作或調研過的地方,通過鮮活的事例和真實感人的故事,詮釋「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的價值理念。節目助力香港市民深刻領悟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義和治國理政理念的深厚文化根基,增強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推動香港在由治及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電視專題節目《習近平經濟思想系列講讀》則邀請內地經濟領域專家學者解讀,將理論宣講、解疑釋惑及研機析理有機結合,展現習近平對新時代內地經濟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反映出新時代內地經濟發展的歷史進程和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維持暫緩垃圾收費是考慮了眾多因素,一方面民調顯示有七、八成市民認為現階段不適合推行垃圾收費,亦都考慮到飲食及清潔業界面對人手不足,經營具挑戰。但他強調垃圾收費是工具,現時政府並沒有決定取消,只是現階段考慮各種因素後繼續暫緩。 謝展寰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今屆政府開始扭轉多年以來香港垃圾量長期上升的趨勢,人均棄置垃圾量與2021年相比減 8.5%。去年5月政府宣布垃圾收費暫緩後,市民的關注和減廢意識都提高,不少人棄置垃圾的習慣改變,去年上年半與今年上半年比較,市民的垃圾棄置量今年減少5%。 被問到都市固體廢物收費相關的條例草案在2021年已通過,現在暫緩垃圾收費,法例方面應如何處理。謝展寰表示,法例其實並未生效,所以並無問題,加上政府不是取消垃圾收費這工具,如果將來有合適時機,市民又認同,法例可以再生效。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AI效能提升組」,擔任副組長的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成立這個工作組主要目的是大規模推廣應用AI、研究重組工作流程、推動技術革新,以進一步提升政府效率。 孫東在本台節目《千禧年代》說,現時選定3個部門作為試點,期望會增至10多個部門,最終目標是所有部門都要參與。他相信所有政府部門一定有用到 AI提升效率的空間,未來兩三年內所有部門都要起動,但強調 AI是輔助提升效率而不能替代人員的工作,更不能替代相關人員的問責性。 施政報告亦提出加快發展河套,孫東說河套香港園區第一期首三座大樓已經落成,另外五座大樓預計2027年起陸續完工。他形容,河套發展已經到了提速提量的重要階段,由於時間較急,必需用非常手段。他表示,政府成立的「河套香港園區跨部門審批專班」包括約18個部門和機構,就河套的工程建造建立高效溝通。 至於政府考慮以「邊建設、邊進駐」模式,為企業提供工作空間。孫東說,主要是滿足市場需求,因為園區要盡快營運,有相當多企業感興趣進駐,但短期內無法提供太多空間,因此希望可以盡可能騰出一些空間讓很有興趣的企業先進駐。
施政報告提到要制定優惠政策包,吸引海內外企業進駐本地。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接受本台專訪時表示,香港在招商引資方面具備一定優勢,但要進一步吸引重點企業進駐,署方會有專班提供更靈活、彈性、跨局、跨部門的協作,務求更高效「拆牆鬆綁」,加速企業落戶。 施政報告建議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成立由行政長官主持的「北都發展委員會」,提升決策層次。劉凱旋表示,不少海內外企業對北都有興趣,部分已落戶香港的企業更希望了解進展,為日後遷入作準備。 她說,大家均看好北部都會區蘊藏龐大的發展機遇,加上鄰近創科為主的深圳,在多元產業領域優勢下,能更好體現「產業主導」的招商策略成效。
位於四川成都的瞪羚谷數字文創產業園,有多家電競製作、動漫影視、音樂製作等數字文創企業落戶,包括遊戲開發商「靈澤科技」。 「靈澤科技」聯合創始人姜敏表示,成都環境有利文創產業,薪酬水平較一線城市實惠,生活成本低,幸福指數高,加上政府的扶持,有助挽留和吸引人才前來發展。公司現有的300人中,平均年齡不足30歲,也會與園區內其他文創產業公司合作交流。 公司今年7月全球發售國產3A動作遊戲《明末:淵虛之羽》,採用傳統中國風格,融入四川當地的三星堆和金沙等真實歷史遺址,結合古代神話,角色動作表情由武打演員真人演繹,再經數碼系統捕捉記錄,以還原真實度和提升製作效率。 姜敏認為,單靠美術上採用中國風格,難以在全球市場競爭吸引海外玩家,需要在世界觀和打鬥動作等多方面創新,而中小型團隊會有更大膽的設計想法。 被問到人工智能發展會否帶來挑戰,姜敏指出,人工智能是創新的生產工具,助創作者更簡單地實現想法,更方便地輸出設計產品,有利創作行業發展,目前未發展到取代設計者或其他崗位的地埗。
政府繼續暫緩垃圾收費,並會循宣傳教育及完善回收網絡等四方面,繼續推動減廢及分類回收。環保署說,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下降,回收率有所提升,根據民調有大約7至8成受訪市民不贊成現階段實施垃圾收費,加上飲食界等業界反映人手短缺及營運挑戰,不希望政府急於推出垃圾收費,政府認為政策及措施要因時制宜。 環保署副署長鄭健表示,去年暫緩垃圾收費,但減廢回收的趨勢良好,認為是朝向零廢堆填目標穩步向前。他說,早前推出自願性質的「減廢回收約章」,大部分屋苑都有參與,反應很好,認為以自願方法逐步推展較立法方式更有效。 他表示,去年的「綠在區區」回收量較前年大幅上升6成,即使去年5月暫緩垃圾收費,今年上半年的回收量亦按年升兩成,認為公眾並非因垃圾收費而做回收工作。 政府會提升「綠在區區」現有800多個公共回收物收集點的服務水平,「綠綠賞」禮品兌換會在明年4月全面電子化。鄭健表示,會提升「綠在區區」的成本效益,延長不同回收點的自助回收時間,減少人力需要,並嘗試將「綠在區區」搬入政府物業,以節省開支。 鄭健說,「綠綠賞」電子化,換領的禮品選擇會更多,並與市面的電子獎賞平台連結,預計吸引力會更大。不過他指出,有四成半前來「綠在區區」的市民並非為了積分,而是希望參與回收。
尖沙咀一間鐘錶店發生搶劫案,兩人被捕。 警方在下午5時許接報,現場是漢口道一間鐘錶店,現場消息指,兩名內地人在店內搶走3隻手錶,價值約500萬至600萬元,兩名疑犯在逃走期間分別被警方拘捕,並在兩人身上起回3隻手錶,警方事後封鎖現場調查。
詳盡報道本地時事、大中華消息、國際局勢等新聞,緊貼最新熱話。
公營醫療新收費明年1月1日生效,其中急症室收費由現時180元上調至400元。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表示,可以說得很「口響」,香港不會有人因為經濟原因而得不到合適的治療,特別是急症、重症、危疾方面。 他說公營醫療會給予市民一個安全網,確保他們得到適當的治療,未來減免機制會放寬,治療危疾的補助亦會加大。
全球第一艘甲醇雙燃料動力滾裝船「港榮」輪舉行首航香港儀式,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在儀式上致辭時表示,特區政府積極引領並支持業界轉型,推動使用綠色船用燃料,助力香港建設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及交易中心,為航運業注入綠色新動力。 陳國基說,施政報告宣布進一步將香港打造成為綠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聚焦發展包括綠色甲醇等燃料,並繼續推動綠色船用燃料在香港交易。政府將會提出修改法例,為用作出航船隻燃料的甲醇提供免稅優惠。當局亦正就青衣南一幅用地,徵求業界意向,發展綠色船用燃料貯存設施,提升香港燃料儲備能力,便利加注和交易。 他說,特區政府將從提升綠色船用燃料加注服務的品質、加強與各地港口合作、提供合作平台促進綠色船用燃料在香港交易,進一步完善香港的綠色船用燃料生態圈。
國家移民管理局表示,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慶,中外旅客跨境遊需求旺盛,全國口岸將迎來出入境高峰,預測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將突破200萬人次,預計出入境客流高峰主要集中在10月1日和6日。 假期期間,粵港澳三地將舉辦煙花匯演、演唱會、花燈展等多場大型活動,毗鄰港澳陸路口岸通關流量將明顯增多。其中,深圳羅湖和福田口岸日均出入境旅客預計分別達到22萬和20萬。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解放軍駐港部隊、中小學生代表以及連同抗戰老兵,到烏蛟騰烈士紀念碑出席紀念儀式。 他們先後默哀以及在紀念碑前獻花,90歲的抗戰老兵林珍表示,早前到北京觀賞閱兵,感到震撼,認為銘記歷史並不是要記住仇恨,而是要記住這份精神,同時亦希望下一代了解這段歷史。 有中學生表示,參加活動令他明白學習中國歷史的意義,平時在課堂上,多數都以課本,較難產生深刻記憶,但透過這次活動,將歷史「具象化」地呈現,令他領悟到當中的精神。亦有中學生表示,透過活動明白和平得來不易,作為下一代應該珍惜,之後都會在學校的演講與同學分享。 有中學校長表示,學校一向有愛國教育的課程和活動,日後亦會舉辦講座,向學生講解閱兵的重要性,以及抗戰歷史要學習的地方。有小學校長就表示,小學生年紀較小,但同樣需要學習抗戰歷史,學校會透過不同活動,用較簡單的方式教導他們。
國務院港澳辦轉載《大公文匯網》文章,批評美國新任駐港總領事伊珠麗來港後,邀請陳方安生等「反中亂港」分子出席活動,質疑伊珠麗是否想重操亂港「舊業」、破壞香港來之不易的繁榮穩定。 文章又提到,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崔建春日前接受伊珠麗的到任拜會,傳遞出清晰且強烈的信息,就是提警告、劃紅線,認為如果伊珠麗還有最基本的外交常識,就應該聽得明、聽得進,以實際行動表現誠意,否則必將遭到嚴厲的反制。 文章認為,美國當年在港為所欲為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伊珠麗如果以為可以靠籠絡幾名當年的「殘兵敗將」就能「再圓舊夢」,注定是「黃粱一夢」,必將以慘敗收場,又指任何試圖「打擦邊球」、「試探底線」的做法,終將反噬其身。 今次是港澳辦近日第三次轉載有關伊珠麗上任的文章。崔建春上星期二接受伊珠麗到任拜會,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事後發稿表示,崔建春敦促美方取消對港制裁,要求伊珠麗以符合外交官身份的方式在港履職,不得干涉香港事務和中國內政,為中美關係、港美關係發展和香港繁榮穩定發揮建設性作用。
施政報告提出直資學校可申請上調非本地生人數。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直資學校在課程、教學語言、收生機制或津貼模式,有相對充足條件,並不會影響本地學生入學機會。 她在電台節目說,直資學校有表達希望能增加收生額,吸收更多非本地生,考慮到課程、師資及配套等因素,相信學校會逐年遞增,不會一下子大幅增加非本地收生。 另外,施政報告提出,教育局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蔡若蓮表示,因學生未來面對的是人工智能世界,要學習人工智能素養、應用價值觀、能力和態度,預計學校會利用有關金額投放在軟硬件,以提升校園應用人工智能的環境,以及教學輔助等。 就北部都會區大學城發展,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相關小組已展開工作,會參考世界各地的大學城發展模式及成功經驗,因本港地方有限,要思考如何發揮最大效益,預計明年會公布「概念發展綱要」。她說,北都大學城的三個板塊各有重點,院校要結合北都發展並互相配合,亦要配合本港八大中心需要及國際教育樞紐建設,並非只將原來校舍搬遷到新校舍。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表示,當局將會推出乙肝篩查,會集中在1988年之前出生、沒有接受過相關疫苗注射的人士,首階段會包括家人帶乙肝病毒的人士,預計會透過慢病共治計劃平台推出。 施政報告提出,會繼續鞏固在癌症研究及防控工作,盧寵茂在一個電台節目說,癌症是本港頭號殺手,每年有約1萬5千人因癌症而離世,隨著人口老化,相信有關病例會增加,但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而存活率亦越來越高,5年存活率由過往四成多,增加至現時接近六成。 盧寵茂說,癌症篩查計劃需要以風險為本、用得其所,會針對高風險人士,並非人人都去驗,否則是浪費資源。 另外,急症室新收費明年1月1日生效,由現時180元上調至400元,第一類危殆及第二類危急病人豁免收費。盧寵茂強調,香港不會有人因為經濟原因而得不到合適治療,特別是患有重症急症和危疾人士。政府亦會放寬費用減免門檻,增設全年收費上限,每人每年1萬元,適用於除了自費藥械外的所有收費項目。
為招攬更多國際教研人才和學生,教育局會成立「留學香港專班」,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表示,會聯繫不同部門,包括創科局、人才辦、駐外經貿辦及駐內地辦事處等聯同院校一同到外地宣傳留學香港品牌,吸引對香港認識不多,但具潛力的地區,如東盟及一帶一路國家等。 蔡若蓮表示,本港天然資源不多,除外匯儲備外,人才儲備亦相當重要,可為國家發展培育更多創科頂尖人才。 被問及來港留學生是否以內地生為主,蔡若蓮回應說,現時全球最大留學輸出國是中國及印度,因年輕人口多,經濟上亦可負擔出外學習,香港並不例外,強調增加非本地生數量外,多元化及國際化都很重要。 她又表示,因應有地方對科研人員或大學對學者取態不友善,加上本港有五間百強大學,有兩文三語及東西匯聚等優勢,海外科學家較容易適應生活,本港對全球頂尖科研人才具有很大吸引力。
開業35年、位於金鐘統一中心的名都酒樓,今日結業,晚上大約10時正式關門。 不少食客趁今日最後一日營業,特地前來飲茶,並與酒樓招牌、點心車等打卡留念。有食客表示,覺得有點可惜和不捨,在金鐘的傳統酒樓本身已經買少見少,希望有更多這類中式酒樓能保留下來。 酒樓掛出「光榮結業」的橫幅,行政會議召集人葉劉淑儀、港區全國人代表胡曉明等,晚上亦有到場緬懷一番,拍照留念。 超過3萬平方呎的名都酒樓1990年開業,7月宣布決定結業,舖位由科技大學接手,校方表示將作教學相關用途。
行政長官李家超說,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參與國際組織實習及國際會議的機會,更好裝備香港青年拓闊國際視野和建立大局觀,政府會擴大「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的成員機構數目,民政及青年事務局亦會持續推展「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及「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為創業青年提供更全面支援,協助他們拓展網絡,提升競爭力。 李家超在香港青年聯會活動視像致辭表示,青年是社會中朝氣蓬勃及創新拼搏的新一代,特區政府一直全力啟發青年潛能,讓他們擁抱自己開創的未來,政府會繼續積極透過多元化措施,為青年提供更到位的支援,鼓勵他們實現全人發展,當局亦會全力創造一個充滿機會、成就夢想的社會環境,協助青年把握香港內聯外通優勢,實現抱負、一展所長。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