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塑料调频 Plastic fm
塑料调频 Plastic fm
Claim Ownership

塑料调频 Plastic fm

Author: 赵曾于李

Subscribed: 1Played: 7
Share

Description

Plastic FM塑料调频是由四位生于长沙的30+女性发起的一档不知道如何归类的播客。我们关注女性成长中我们曾经经历或者观察到的困惑,更新都在周五。

这档播客是我们四人的观点交流,也是我们把说教放在心里的尝试,更是我们对于“生活无意义”的向内探索。保持沟通,共同讨论!

节目主播:

赵师傅 微博@zhaoojuun

曾老师 微博@yin一定要四个字符

仔仔李 微博@Leiyimyim

小于 微博@EvieYuuuuuu
111 Episodes
Reverse
周五了!我们四个不会玩游戏的长沙别又来了!我们至今也仍然无法得知,为什么这一期节目会是四个加起来快200岁(夸张修辞)的女的隔着网线共玩海龟汤游戏,还坚持非要找到不恐怖不血腥不暴力不细思极恐的“宝宝汤面”。海龟汤游戏又叫情境猜谜,情境推理游戏,是一种猜测情境型事件真相的智力游戏。差一点就要侧面佐证我们四位主播智力堪忧。情境猜谜的玩法是由出题者提出一个难以理解的事件,参与猜题者可以提出任何问题以试图缩小范围并找出事件背后真正的原因,但出题者仅能则以“是(对)”、“不是(不对)”或“没有关系”来回答问题。游戏谜题本身并没有很强的逻辑性,注重能否发现关键线索重现情景。在充满了“趣味”与“互动”的海龟汤游戏间隙,我们还探讨了一下自己对游戏这件事的小小看法,最后由很难从游戏中得到乐趣的赵师傅独自完成了一道汤面,不知道她是否从其中得到了些微趣味呢?我们下期见!
周五啦!消失了一个月的四个长沙别又来了!过去这一个月我们三次尝试录音,除了大家各忙各的以外,还包含了仔仔李的再一次大型不靠谱(是的录音又录丢了)。所以这期一旦听感上有些微妙,那大家的感觉就没错,确实是两期素材努力鬼斧神工在一起的。我们这一期的节目,从另一位雅礼&北大学妹的近况切入,围绕个人标签进行了一些讨论。期间多次为了节目效果,给跳票祸首仔仔李打上了北大啃老女儿的标签,相信另外三位主播多多少少有一些泄愤的情绪在里面。(并没有真的啃老啦!!)我们一边互相打着标签,一边试图在我们的人生中规避标签化。我们将他人通过自我标签化去获得价值的行为视为勇敢,也将去标签化无标签化不强化标签的行为视为风骨和某种原则。标签或许是流量时代的捷径,但也有可能是人生的桎梏和画地为牢。“这是一档由四个长沙别发起的塑料普通话播客”。我们的开场白囊括了我们为塑料调频打上的两个标签—长沙别主理人&塑料普通话。在我们自己的定义里这也可以是借势借力以及捆绑长沙和塑料普通话两个有天然流量的标签。当我们想要内容被更多人看到的时候,我们会通过每一期的标题来完成一场小型的标签化。但我们仍未选择将伦敦妈妈、工科妈妈(腰突版)、88离异咖啡店主理人姐姐以及北大啃老女儿以标签的形式完整在台面上向每一位听众展示。因为我们对标签的态度大概就是,消费我们能消费得起的那部分,规避掉可能会带来风险的部分。这个权衡应该就是我们每次发布节目就掉两三个粉丝,但也会吸引到两三个新粉丝的真实原因吧。Anyway请不要再掉关注了,不然下期标题一定是北大女儿啃老经。我们下期见!
这一期从一条听众留言开始。留言写得很温和、礼貌,语气几乎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但我们中有人(没错就是赵师傅)看完却皱了皱眉,说:“她是不是觉得我们太有优越感了?”于是我们围绕这条“看似风平浪静”的评论展开了大讨论:是谁在解读批评?是谁在过度敏感?我们有没有可能在无意中真的流露出“优越”?为什么我们这么容易在网上感受到敌意,却又总在现实中装没看见?接着,我们聊到最近印象深刻的争执——有的是日常口角升级,有的是线上互怼,有的甚至只是脑内小剧场。为什么我们需要“争”?争的是事实,观点,还是情绪?而我们到底在捍卫什么?如果你听完也有点想跟我们吵一架,欢迎留言,我们会努力礼貌地回的🙂
这个星期五,我们聊聊“开始”,或者说“结束”。曾老师要回去工作了——在四年的调整之后。小于关掉了她的其中一家咖啡店——权衡、告别,也是一种新的展开。仔仔李今年突然认真起来上班——大家都有点被吓到。我们分享了自己与“工作”的关系,也试图理解:🔹 我们是不是总是渴望“做点什么”?🔹 是什么让我们在开始之前迟疑?又是什么让我们愿意重新归位?🔹 当我们有条件选择暂停,是特权,还是责任?🔹 那些看起来像结束的事,其实是不是另一种开始?我们聊“gap”,聊“返回”,聊人生中那些不太轰烈但意义重大的拐点。聊我们如何在不确定中练习继续生活,也继续创造。如果你最近也站在人生某个“重新开始”的门口,欢迎加入这期的对话。夏天快乐!
周五啦,我们四个有很多阴暗面的长沙别又来了!在炎炎酷暑中我们想来聊一些降温话题,但讲鬼故事又好像超过了我们能承受的范畴,所以我们折中了一下来聊聊我们的恐惧,一些稀奇古怪的只有自己害怕的东西,童年的一些莫名胆小等等。比起怪力乱神,蜘蛛蟑螂老鼠蛇,我们还试图讨论有没有哪些情绪或者状态是我们害怕自己会沉浸在其中的,例如成瘾性。我们会因为害怕成瘾而设防,让自己尽可能远离成瘾源头,还是有意放纵自己贴近成瘾带来的惯性和快乐呢?赵师傅认为,我们所能感受到的恐惧,大部分都是被构建出来的,如果我们能去尝试解构掉那些令人恐惧的元素,我们就不会再害怕。而更深层的恐惧,可能是我们作为人类存活的伴生体,细细密密地缠绕着我们内心,并非那么容易被解构。无论是对死亡的恐惧,对病痛的恐惧,对爱人可能经受危险和痛苦的恐惧,也许会是我们终其一生生都需要去消解的。当然最让我们恐惧的是上两期节目发布以来我们不断地失去了一些关注者,可以说是天塌了级别的恐怖,需要很多很多的评论才能消解掉这泼天的恐惧。所以我们评论区见,下期也一定还要见噢!
周五啦,我们四个被消费主义腌入味的长沙别又来啦!本期感谢隔壁台Slow Brand的选题灵感,我们也畅聊了一下生活中与消费有关的选择。(虽然隔壁台的原题是“隐性选择”,但毫不意外到了我们这就只剩选择了)按照每天日常起居的时间线,我们从牙膏厕纸聊到了外卖平台,咖啡,茶饮……不知不觉就变成成了618不赶趟的好物推荐。没关系,7月、8月、9月……一定还有促进消费的购物节让本期节目能发挥余热。如果你还没有对消费厌倦,如果你不管隐性显性反正要选择,那么本期应该相当适合你来收听。不管你们会不会边听边打开购物软件,至少有一位主播在本期发布之际已经可以开箱一两件产品了。我们下期见啦!
周五啦!我们四个掌握了流量密码的长沙别又来啦!本期我们试图从标题到内容复刻“撞见公公搞外遇”那一期的辉煌,来检测是否一个看上去就充满话题和流量的标题真的能为我们节目带来一个新的收听量小高峰。如果本期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峰值,下一期我们四人将会在塑料调频分享“平均年龄35岁没饿过一顿少女感是我们应得的”。反之,若我们喜迎收听新高峰,我们将对互联网标题党的成功表达我们最#%^*+=的问候,并将接下来十期节目的标题耸动与否划为赵师傅的年度KPI。拭目以待!我们下期见!
这期节目,我们四个长沙别聊了聊最近反复在我们的讨论中出现的两个字:旅居。到底什么样的人会旅居?什么人想旅居?是35岁裸辞后去西班牙待三个月的数字游民,还是在大理一边做瑜伽一边接PR freelancing的“灵修小红书博主”?我们发现,旅居这个词其实带着点“精致”“自由”“中产焦虑缓解剂”的滤镜,但每个人说出来的时候都不太一样——有人是为了逃离日复一日的社会机制,有人是热爱新的街道和空气,还有人只是想在"不被熟人看见的地方活一次"。我们自己也盘了一盘:我们有没有旅居的经历?旅居过的人,真的更自由吗?旅居是否本质上是一种“重新拥有感官的方式”?最后,我们每个人都回答了一个问题:假如地球随便选,我们想在哪里旅居?希望在评论区也能看到你的答案!下次再见啦!
周五啦,我们三位顺直女和一位不试图定义自己的长沙别又来啦!本期上演的是,如何从严肃的性别、社会议题入手,一个大拐弯直接来到我们频道的常驻话题屎屁尿,再用最后一丝理智回到相对理性的讨论中。想要更好地了解本期多个讨论点,你可能需要在某书阅读以下几篇帖子:(关键词可以搜索)1. 两个男译者在女性研究译后记秀恩爱(豆晓得了!)2. 生活中的爱女好习惯(Zoey仔怡)以及可能会需要了解JK罗琳以及英国法院最近对于‘女性’定义的风波:跨性别女性不算女性”,英国最高法院判了!JK罗琳狂喜:抽根雪茄庆祝!和最近几天沸沸扬扬的北理工教授与男学生事件。我们架空着去讨论了一些非我们所属群体,包括但不限于性少数群体、跨性别群体。我们的假设,我们的理解,我们的言论,哪怕小心翼翼都有可能存在冒犯和无知的可笑。我们频道大部分的话题都是立足于我们自己的性别,即女性议题。除了一些天马行空之外,我们尝试过讨论LGBTQ相关的话题,(Vol.87)以及本期节目看似跳脱,实则严肃又浅薄地对跨性别和性少数群体的讨论。在这些讨论的背后,我们发现这种巨大的认知差异和无法想象发散深入,都是基于无知或知之甚少,而我们需要也想要去了解更多。希望电波那一端的你在包容的前提下,多给我们带来一些认知以外的观点。我们下期见!
周五啦,我们四个有病的长沙别又来啦!某年某月某一天,仔仔李不得不面对面接受某位听众对本频道的直白点评,该名听众用“大部分时间都在无病呻吟”对塑料调频的节目内容盖棺定论。在那一刻仔仔李并没有合理地对这个点评进行回应,而是真的去思考我们在选题和表述方式上是否确如这位听众朋友所讲的为赋新词强说愁。直到某年某月的另一天,精准来说是上个礼拜,她在小红书刷到了一篇对播客这个载体开炮的文章,大意就是某些播客仅仅吃了入局早的红利,实际上是各种小资的傲慢,傲慢又无真才实学,没有营养等等评价。从而串联起来了这期的主题,那就是我们到底是有病吱哇乱叫还是小资的无病呻吟呢?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试图去定义什么是相对无病呻吟来说的“有病”。谁来负责界定这个概念所谓的有病是否就是真实的痛苦,那我们的痛苦如何去量级,我们的痛苦能否被比较,在这个话题上纵向延展,对四位主播的阶级性和同质性进行了不深刻地反省,顺便展开了一些关于如何与痛苦共处的讨论,总之全方位向各位听众朋友们展示,您的一句宝贵评价是真的有可能会成为我们选题的方向,并得到我们一期节目时长这么长的回击。我们在讨论的每个瞬间都坚定地认为,我们有病,我们有真实的痛苦,我们也有真实地表达和输出,且我们将继续不断地在塑料调频分享我们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我们将持续鲜活,持续地在每一个观点带上我们与生俱来无法回避的阶级性,我们将时刻警觉,在傲慢时谦逊,在谦卑时肆意。也在下一期和你再会!
周五啦,我们四个好好说话的长沙别又来啦!本期选题由衷感谢徐徐的栏目#59《和三个直男聊完女权后我吐了》。谢谢这期堪称受工伤的节目给我们带来一点新的启发。我们跳出了男权和女权的对话,选择的切入点是,假设我们是这位工伤女主播,在面对一些超出自己预料范围,很难接受甚至令人乍舌的观点时,我们有没有办法很好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不让这种沟通变成一种冲突?这也是仔仔李分享这期节目作为选题的初衷,即我们在生活中输出观点或者听见别人的观点需要做出回应的时候,什么样的表达,表达抑或不表达,哪样才是最优解呢?当冲突形成的时候,我们会是钻牛角尖,迎面刚上去的还是逃避当作没发生,又或者是插科打诨用不严肃来消解?一如既往,我们的答案像薛定谔的猫,只有真的听完本期节目才会知晓了(可能也不会)。期待大家在评论区跟我们分享你们处理冲突和表达意见的方式,我们下期见啦!
周五啦!我们四个对电影有些话说的女孩又来啦!勉强蹭个奥斯卡的尾巴,我们聊了聊自己2024年喜欢的电影,以及一些印象深刻的女性角色,还有我们对近年来女性电影转变的一些小小剖析。虽然整体来说憋不出什么屁,但希望大家还是能从我们的取向里面感受到我们作为女性群体的一份子,伴随着意识发生转变,这种转变是怎么样影响着电影喜好这样一件小事。除了期待有越来越多好看的,女性的电影出现,我们还期待着能跟女儿、妈妈乃至更多的女性一起享受这些电影。我们下期见啦!
出正月啦!我们四个长沙别又在周五来啦!经过一个年的沉淀,我们通过过年期间疯狂上网冲浪,试图为本频道的产出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我们深度学习了别的节目如何以小见大,立志往后的每一期都从一个小小的主题入手,纵向深度挖掘。本期小小的主题由最近稍稍有一些睡眠问题的曾老师提出,其它三位主播连连附和。我们从“你有没有睡眠问题”这个小问题着手,直接横跳到了清醒梦,如何控制自己的梦境(?)又回到了如何应对失眠、多梦、反复醒来等多种睡眠问题,再到女性特质与睡眠的关系。每一次听我们剪辑完成的节目,本文案小编仔仔李都会被我们四位的发散能力折服。纵向讨论一个问题可能是本频道及四位主播需要花费一生来攻克的痛点,然而天马行空的美,也希望能继续被大家包容和捕捉。我们下期另一个小小的主题见吧!
契科夫的短篇故事《宝贝》里,主人公活在“必须得爱一个人”的信念中,仿佛只有恋爱,人生才有意义。这种全情投入的依赖令人唏嘘,也让人想起当下“恋爱脑”的污名化——我们害怕受伤、害怕被利用、不敢付出真情。恋爱脑当然值得警惕,它是社会塑造的,是把女性规训成温顺的、可爱的、为爱献身的对象。可如果爱情让我们找到了主体性,那恋爱脑真的一无是处吗?这是我们的第100期节目。对于我来说,它完全不只是一个节目,它更像是一种长期的情感经营。我发现自己对待播客的方式,竟然像是在对待一段关系——真心地喜欢我们之间的vibe,喜欢不设限的讨论,互相冒犯,互相坦诚,互相支持;另一方面,我也怕投入太多期待而受伤,试图和它保持一点点距离,希望它成为一段健康真诚的关系。这不仅仅是关于恋爱脑和情人节的一期节目,也是关于“爱”本身的一次探讨。当我们反思自己的感情模式,我们是否能找到一种既不牺牲自我、也不封闭自己的方式,去热烈地爱?我不知道,哈哈哈哈,101期再见!
迎新春啦!过大年啦!我们四个长沙别又来啦!已经彻底进入什么都过完年再说的状态,在赵师傅催文案的时候甚至差点脱口而出年后再写吧,但我们还是想在这个阖家欢乐的时间点上,把进入新一年最重要的资讯,即新鲜的蛇年玄学启示带给大家。本期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四位主播的属相在蛇年的事业、情感、健康、财运等方面需要注意什么,还有一些蛇年的风水摆位小提示。希望跟我们四个人同一属相的朋友们听得开心,其它生肖的朋友们也可以为一家老小对象闺蜜隔壁邻居来听一听。在即将迎接蛇年到来的时刻,却发现要想到跟蛇有关的祝福的话语真的好难,想来想去也只能靠谐音。那么在蛇年即将来临之际,衷心祝福我们塑料调频的听众朋友们新的一年有舍亦有得。蛇年继续互相陪伴吧!我们下期见!
2025年的第一期,我们四个长沙别又来晚了!本期开场白完美诠释了我们每期节目的片头口播都是真实现场录制,上呼吸道十分健康的百灵鸟小于担任本期口播,确实为这一期节目带来了新年新气象。我们在新年伊始,探索除了MBTI星座命理以外能更了解彼此的方式。最后落脚在85道互问互答题,并准备一口气剪出三集来,至少一个多月不用担心没有库存可发。然而回答第一道题就用时一个世纪,最后不得不精简再精简,浓缩成最精华的这一期。我们从过去的经历、日常生活、人际关系、未来目标、核心价值观与自我五个大方向中挑选出了不少问题,通过这些问题我们也发现,原来真的还可以更了解对方,原来我们也不必担心表述的干涸,而是需要再往深处挖掘,再多交出一点自己。总而言之,2025年的首期节目也许不会是特别轻松愉悦的,不过总体来说仍然是在略有深度的对谈中穿插着我们的天马行空和好笑。感谢上一期评论区给我们留言提供选题的朋友们,我们都看见啦,择日一一兑现。也感谢大家2025年还和我们在一起经历生活的高低起伏和大小事,继续聆听我们的喜怒哀乐和种种厥词。我们下期见啦!
周五了,我们四位(实到三位)长沙别又来啦!一转眼来到24年的年底。虽然我们年初立下的“更新集数超过月经次数”的轻松flag早已实现,但撇开次数不说,我们的内容到底是逐渐枯萎干涸,弹尽粮绝,还是枯木逢春柳岸花明常听常新呢?希望大家听完这期节目之后留下你们的真实想法。没有参与本期聊天的仔仔李,听剪辑版到三分之二处仍然对本期的中心思想毫无头绪。能提炼出来的大概是:旅游还是当代生活的救赎,但模式化的旅程不如以前随机自由来得快乐;赵师傅总是吃不饱但她想控制体重;小于想要收获财务知识;曾老师想要学会说话之道,以及三位都觉得本频道的常驻例子吴鲁先生也需要学习说话之道。最后,年底琐碎事多,我们将会有三周的时间无法录音。在这辞旧迎新的时间点上,我们怕零点的钟声鞭炮声太响,提前祝大家跟2024年所有的烦恼说拜拜,跟2025年数不清的美好说嗨嗨!我们2025年见啦!
毫无来由的,我们在寒冬腊月人人都裹成粽子的日子里,选择聊聊我们对于人类身体的观察。包括但不限于自己、父母、路边的大爷、澡堂里的同性、浴场搓澡的大姨、断臂的维纳斯,大卫、参加真人秀的健身博主、头部博主、擦边个体户、模特、明星等等。在对人类身体的观察上,我们选择的对象五花八门,异彩纷呈,导致赵师傅在选择标题的时候甚至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本期不含观点冲突,不含说教,有且仅有我们从个人出发,对各种类型的人的身体大放厥词。观察身体可以说是一叶知秋。我们喜欢的身体可能是我们某种欲望的投射,我们抗拒的身体可能是对于边界感和主体性的守护。虽然一开始的主题是品鉴身体,最后还是发散到天涯海角全人类。希望你们也和四位主播一样对人类的身体保持好奇保持观察保持憧憬保持批判。我们下期见!
“你是猪吗?”——本期节目,就从赵师父被老公用这句经典“灵魂暴击”开启讨论。老公真的觉得我是猪吗?还是只是在表达一种“哎呀你怎么又这样”的无奈?这种话听起来简直就是一只苍蝇直接飞进嘴里,恶心还让人哭笑不得。于是,我们开始了对日常沟通中 “阴阳怪气” 的大起底。 这到底是无心之失,还是一场语言的高级操作? 面对这种语气上的“低气压”,我们到底是该怼回去,还是大方自嘲?当然,作为一档塑料普通话播客,我们也少不了吐槽语气的重要性。“塑料普通话” 是治愈系还是火上浇油?比如,当“你是猪吗”用塑料普通话说出来,感觉是不是顿时变得……可爱了一点?(呃)我们这一期深度探讨: 赵师父吞苍蝇事件,到底是谁的问题? 自嘲和他嘲的边界在哪里,怎么不小心就翻车了? “共情”到底是个什么鬼?我们真懂对方的感受吗? 如何在不打压对方的情况下,直球沟通、不阴阳怪气?本期节目,是一场语言情感的修复课,也是一场塑料普通话主导的“语言复仇记”。“你是猪吗”的背后藏着的,是我们日常交流中那些深藏不露的“苍蝇时刻”。快来听听我们如何一边吐槽,一边用塑料普通话治愈自己、化解矛盾、迎接更美好的对话方式!🎙️ 欢迎在 [Apple Podcasts/Spotify/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小红书] 关注我们!💫还想听我们聊啥?欢迎在评论区 吐槽+提问,下一期话题你来决定!TGIF!
周五啦,我们四位有爱的长沙别又来了!本期我们勇蹭热度。好吧其实我们也不是蹭热度,而是《再见爱人》这档节目属实是在网路上形成了一个小现象,cut满天飞,讨论帖层出不穷,想要忽视或是不聊都很难。这个IP来到第四季热度不降反升,也侧面说明了“分手擂台”、“真情”这种类型的节目始终在广大人民(吃瓜)群众的心趴中占据了一些不可动摇的地位,不管是看个热闹,还是认真分析,或者换位思考,还是就是路过骂两句,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我们节目当然毫不例外。麦麦为什么承担了这么多的火力?留几手和扬子如果是你老公你可以吗?硬要从自己的前任里挑选一位参加再见爱人你会选谁?以上林林总总的问题都在这次的录制里得到了解答。在我们剪辑完成等待发表这一期的过程里,节目又一次更新,红薯上立刻即时推送新鲜讨论八百篇,我们观众仿佛都是这三对婚姻的亲历者见证者,作为网络判官网络青天大老爷,我们也许断不清自己的情感,理不清自己的生活,这也丝毫不妨碍我们全情投入去替这三对下一个离或不离的定论。而那些最根本的,背后不可动摇的,曾经是约定俗成的婚姻定式,亲密关系样板,男与女,关于这些的讨论和发声,如果能随着节目的播出和讨论慢慢发生变化,我想这才会是我们最希望能看到的这个节目“流量变现”的方式。下期见!
loading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