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SA
Claim Ownership

NATSA

Author: NATSA

Subscribed: 6Played: 4
Share

Description

This is a podcast program produced by NATSA (North American Taiwan Studies Association).

- Season one features a Taiwan Studies scholar in each episode. The scholars share with us their research, experiences with NATSA,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opics such as work-life balance, tips for publishing, teaching, etc.

- Season two features issues embedded in the academic structure that led to common mental health problems. We explore questions such as what ar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struggles Taiwanese grad students and young scholars go through in North American academia? What are some common myths and anxieties of academic life? How do we navigate those moments of despair in grad school? The two hosts of the podcast program will approach these issues from their own experiences, in the hope to provide others with some consolation and a sense of solidarity, if not useful advice and solutions.
23 Episodes
Reverse
距離 2024 NATSA 年會倒數一個月,這一集很開心能邀請到本屆其中一位議程長,同時也是芝加哥大學法學院博士候選人,世安,和大家聊聊 2024 NATSA 年會有哪些令人怦然心動的活動。 今年以臺灣原住民研究為本屆年會揭開序幕,期待以此領域豐富的內涵,拓展北美臺灣研究的主題與視野。本場活動特別邀請幾位青年學者主講,希望能為臺灣原住民研究之於台灣研究、全球原住民研究,提供新的視角和突破可能。 此外,呼應近期有不少與臺灣相關的書籍出版,本屆年會也特別邀請幾位新書作者來到現場,以下也附上書名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Welcome Reception 以 ”Phantoms Lingering in Taiwanese History” 為題,將由著有 Haunted Modernities: Gender, Memory, and Placemaking in Postindustrial Taiwan 的 An-Ru Lee 以及 Where Every Ghost Has a Name 一書的作者 Kim Liao,和大家分享他們的洞見。Public Event 則邀請到 Wendy Cheng、Wen Liu、Christopher Fan 等三位學人,和大家交流他們甫出版、內容以台美人與亞裔美國人為題的新書。書籍依序為 Island X: Taiwanese Student Migrants, Campus Spies, and Cold War Activism (2023)、Feeling Asian American: Racial Flexibility Between Assimilation and Oppression (2024)、Asian American Fiction after 1965: Transnational Fantasies of Economic Mobility (2024)。 以 “Cold War Anthropology” 為題的活動,則選讀 Taiwan before Taiwan Studies: US Anthropology in Cold War Taiwan 一書,重新思考於 1950 年代到 1980 年代間,到臺灣做田野的北美人類學者視角。普遍認為當時台灣研究的意義為「中國研究的實驗室」,而這樣的意義發生怎麼樣的轉變,又是如何促使臺灣研究開拓不同發展脈絡?本屆也將舉辦針對北美臺灣研究學術出版的工作坊,歡迎與會者一同腦力激盪,像是發表時有哪些不容錯過的考量、如何結合臺灣研究與教學、該拿尚未出版或被拒稿的作品怎麼辦等。有志於在英語學術界出版研究著作的學人們千萬別錯過! NATSA 2024 年會議程報名 NATSA 2024 年會 本集聊到: * 令人怦然心動的 2024 NATSA 年會 * Opening Event: 臺灣原住民研究的開創與突破 * 新書出版,作者現身說法  * 在北美出版臺灣研究相關著作的疑難雜症大解答
約莫 2017 至 2018 年間,學術界針對以臺灣為題的研究能見度逐漸提升,幾位歐美學者提出「臺灣研究的黃金時期」(Golden Age of Taiwan Studies),比如於英國 SOAS 負責 Taiwan Studies program 的 Dafydd Fell 教授,近年撰文、受訪時都曾以此描繪他的所見所思。 這一集,稚涵和安如邀請了幾位近年積極參與 NATSA 年會活動的夥伴們,從各自的學門領域,以及觀察於北美就讀、服務的學校出發,初步嘗試回答:「臺灣研究的黃金時期」是翩然來到?已經過去?或者,尚在等待中? 特別感謝印第安那大學媒體學院的以霖、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東亞研究的立亭、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研究的 Paul Ueda、史丹佛大學歷史系的宜庭、倫敦政經學院性別研究的庭先,以及多倫多大學歷史系的昱翰等多位青年學人。他們為各位聽眾錄製的簡短語音訊息,呈現了初探此一提問的多重切面。 除了學門分類在英語學術界的發展脈絡之外,他們也點出關於臺灣研究於不同學門的發展、臺灣研究中心在北美與歐洲運作的現況、從史學史角度反思複數「黃金時期」的可能、研究者的自身定位等值得持續關注的面向。節目同時收錄與昱翰的小對談,就曾作為 Taiwan Gazette 網站編輯,從實戰經驗分享翻譯如何爲英語學術界裡的臺灣研究扎根、從網站讀者思考社群與連結,以及臺灣研究維繫永續性的挑戰等。 本集聊到: * 「臺灣研究的黃金時期」來了?過了?等待中? * 不同學門領域的觀察 * 北美與歐洲校園裡的臺灣研究中心  * 翻譯、社群、臺灣研究的永續性
這一集很榮幸邀請到 Margaret 和懋緯,他們將和大家分享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同時,如何解鎖兼顧育兒與學術工作的挑戰。 Margaret 是華盛頓大學法學院 PhD Candidate,身兼 5 歲與 7 歲孩子的媽媽;懋緯是史丹佛大學法學院 JSD Candidate,錄音當天他家小寶寶剛滿八個月大。 節目中,兩位來賓慷慨分享了他們的生活經驗與心路歷程,包括校園內提供了哪些支援與服務、如何與伴侶相互支持協調、歷經分離焦慮和愧疚感後練習放下等。 Margaret 和懋緯呼籲,生育是每個家庭的決定,而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受到尊重。希望各位聽眾朋友無論身處人生哪個階段,別忘了我們都在持續摸索、學習,就算遇到挫折,也別太急著責怪自己。 最後,這行筆記留給現在與未來的 NATSA 成員(以及,樂意贊助 NATSA 年會的各位大德):研討會開啟 hybrid 模式,對隨時都在臨機應變的新手家長們幫助甚大。此外,會議現場若能在完備制度與規劃下,提供兒童或家長一個安全的空間,甚或是托嬰/育兒服務,也能進一步提升親子友善度。一起許願! 本集聊到: * 若有生育規劃,讀博期間何時適合? * 育兒改變人生觀與學術研究態度 * 及早登記校園托育服務與補助! * 破除超人迷思
本集和大家聊聊在美國破病、就醫、鑽研健康保險等生活經驗。如果聽眾朋友對個人健康保險的使用方式感到困惑,請聽稚涵和安如的血淚故事,並立刻找出檔案資料著手研究。在節目中,兩人也談到讀書研究環境「硬體升級」的重要性。對價格實惠的人體工學家具有興趣的聽眾,歡迎搜尋 remanufactured、refurbished、authorized return、open box 等關鍵字! 身心健康很難分開,在心理健康逐漸受到更多討論的同時,我們希望提醒大家,追求學術精進也可能引發生理層面的職業傷害,別忘了好好照顧自己。 如果你對這些議題有任何想法、回應,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   本集會聊到: * 如何避免從肩頸卡卡到整隻手不聽使喚 * 關於健康保險的詢問與鑽研永遠不嫌多 * $$$ 人體工學椅有幫助嗎?怎麼撿便宜? * 伸展小教室:動起來,現在! * 如需養眼體操,歡迎複習 NATSA S2EP1
本集很榮幸邀請兩位和 NATSA 淵源頗深的社科學人:維婷和晏庭,和大家分享他們在北美教學現場的觀察與反思。 維婷在賓州 Franklin and Marshall College 政府系擔任助理教授,同時身兼 NATSA 董事會成員;晏庭則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社會學博士候選人。 在研究與教學兩者的分流與匯流之間,維婷和晏庭提供了幾種思考與實踐的方法。本集也延續前幾集的討論,從「distributed cognition」的角度出發,討論如何創造教學相長的正向循環。此外,兩位來賓也提出,AI 重新提醒學人有哪些學與思的門檻,以及變化中的「學習」本質。 延伸閱讀:維婷的文章  如果你對這些議題有任何想法、回應,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 NATSA 2024 年會將於 6 月 11-13 日在紐約市舉行,期待與各位在 NATSA 2024 年會相見。   本集會聊到: * 研究和教學在光譜兩端嗎?學術人如何尋找自己的定位? * Distributed Cognition:學習者透過與系統中每個人互動建構知識,來自和系統中每個人的互動 * 教學相長的正向循環實例分享 * AI 崛起的時代,教師如何帶領學生跨越批判性思考的門檻?   任何回饋或分享都可以到FB、IG私訊給我們。 快來追蹤 NATSA 的 IG!! https://www.instagram.com/natsa_twstudies/
承接上集,NATSA 的前輩 Laura、稚涵、安如,繼續分享在北美教學的甘苦談。這集聚焦於「評分」和「 AI 」這兩大主題,我們聊到設立標準的初衷,也分享了彼此對於如何幫助學生更靈活學習的一些思考。 同時,在這一集當中,談到在這個不可避免的 AI 世代,人文領域的高等教育如何面對教學、研究和思考的轉型與轉化。如果你對這個議題有興趣,也歡迎留言給我們! NATSA 2024 年會將於 6 月 11-13 日在紐約市舉行,期待與各位在 NATSA 2024 年會相見。 本集會聊到: * 評分與不評分:如何應對學生的成績焦慮 * 如何讓學生用 AI 輔助研究,而非代寫作業
對許多身在北美的青年學者與博班學生來說,教學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北美的教學現場,面對學生,哪些時刻曾讓你重新反思校園是個什麼樣的空間?教學又是怎麼樣的行動? 感謝熱心的聽眾朋友們提供了不少關於在北美教學的心得與提問。接下來,連續兩集,稚涵&安如稍微彙整了大家的想法,同時邀請到 NATSA 前輩 Laura 來跟大家聊聊。 小提醒:NATSA 2024 年會預計於 6 月 11-13 日在紐約市舉行,徵稿截止日期延長至 2024 年 1 月 15 日,歡迎大家把握時間衝刺投稿。期待與各位在 NATSA 2024 年會相見。 本集會聊到: * 如何和學生在課堂上討論具有爭議性的時事 * 作為教師如何面對議題性罷課 * 學生和老師各自的支持系統
又到了回顧與展望的季節,你是否也對參與 NATSA 2024 躍躍欲試? NATSA podcast 邁向第三季!!這一集,稚涵&安如分別以菜鳥教師與菜鳥博士生的身份,分享她們對於 NATSA 2024 CfP 主題的看法,並稍事回顧過去幾年的 NATSA CfP 與年會。   本集邀請到 NATSA 2024 會長詠瑛,針對本屆 CfP 主題—— “Taiwan Studies Matters: Worlding the Contested Frontier”——簡短解說,誠摯邀請對臺灣研究有興趣的朋友們,一同參與討論。下一集我們將聊聊「在美教書甘苦談」,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任何問題或心得,歡迎在留言或私訊中分享,讓我們透過節目與大家集思廣益。 NATSA 2024 年會預計於 6 月 11-13 日在紐約市舉行,徵稿截止日期為 2023 年 12 月 31日。進一步的更新消息,將陸續在 NATSA 各社群平台帳號發佈,歡迎大家密切追蹤。期待與各位在 NATSA 2024 年會相見!!
正值申請學校的旺季,你是否也在用US News篩選你的申請選項呢? 在NATSA podcast第二季的最後一集,魯蛋與滷肉將分享他們在申請博班過程之中(甚至是從小到大的台灣教育之中!),經歷過什麼樣對於排名的執著與反思。 這集也將分享記者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他的podcast之中,對US News的演算法所做的分析與批判,讓大家更有意識這些知名的學校排名是如何被創造出來,又同時複製了什麼樣的問題。結合魯蛋與滷肉的經驗談,希望這集對於正在申請的你有些參考價值! 本集會聊到: 1:52  從小就被教育成績、GPA、排名很重要? 5:23  研究所申請過程中,排名是一切嗎? 13:17  泰晤士報大學排名,US News的排名是怎麼做出來的? 27:50  如果排名不是一切,要怎麼選擇博班申請的學校?
在經歷上一集沈重的分享之後,滷蛋跟滷肉決定要來聊一個輕鬆一點的題目——在學術界裡談戀愛會碰到什麼問題?   博士生在漫長而孤獨的研究之路上,常必須倚靠周圍信賴的伴侶、摯友、照顧者等支持體系,才能繼續走下去。面對學術圈內不穩定的生涯規劃、工作與生活的高度混雜,該如何維繫一段關係,以及與重要他人之間該如何協調和溝通,都是許多人共同經驗過的難題和掙扎。這集滷肉和滷蛋從自己的經驗出發,來分享與不同領域的人(理工 vs. 人文)、以及與「學術圈內/外」的人交往時會碰到的各種疑難雜症。   本集的分享雖然集中在異性戀單一伴侶關係,但我們也希望大家在學術生涯裡,都能夠以對自己而言理想的方式,去練習、實踐和維繫不同形式的陪伴關係,無論那是什麼樣的形式,都能夠從中找到支持著自己前進的照顧與陪伴。 ️本集會聊到: 04:10 吵架永遠吵不贏?和相異/相近領域學術人交往的經驗談 13:10 與學術人的交往需知:理解和支持對方的價值和工作型態 18:25 看不見盡頭的遠距離關係:找到關係的共識和平衡 28:05 學術圈求職和伴侶關係如何兼顧?   ┃任何回饋或分享都可以到FB、IG私訊給我們 NATSA有IG了!!!!快來追蹤我們 https://www.instagram.com/natsa_twstudies/   ┃Mental Health & Academic Life  我們彙整了我們目前所知道有關「身心健康」與「學術指南」的資源,歡迎大家多加推廣與使用(持續增補中,若是大家有知道相關資源也歡迎私訊或留言告知我們!) Mental Health & Academic Life:https://www.na-tsa.org/about-1 - ┃收聽管道 ➤ natsa 網頁:   https://www.na-tsa.org/podcast2 ➤ spotify: https://reurl.cc/10zdYV ➤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VRerRb
|本屆NATSA年會投稿截止日期為1月20日:https://www.na-tsa.org/2022-call-for-proposals「我的研究有什麼用?」這是一個研究生的千古大哉問——我們不斷地被別人問,我們也不斷地問自己,我們的研究價值是什麼? 我們決定以這個幾乎是所有研究生都會碰到的焦慮來作為 NATSA podcast 第二季的第一集主題。在這一集中,我們討論了一些常見的文科研究生對於自己研究意義所產生的焦慮,包含留學生無可迴避的「做台灣研究有什麼用?」的問題,以及自己的研究題目對於社會有什麼貢獻的,對於學術研究是否能真的影響社會的自我質疑。滷肉在節目中分享了身為文科博班生是如何面對這些焦慮的,而滷蛋也從他的角度分享了理工科研究生對自我研究價值的看法。雖然這些都不是絕對的答案,但希望能對抱持類似疑慮的人有些幫助。 節目的最後是「鄉民時間」,我們會分享美國的一些實用趣事。透過滷蛋與滷肉在美國與健保交手的各種(賭爛)經驗,這集的鄉民時間希望呼籲大家,在做研究之餘也不要疏於生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醒我們自己也提醒大家,尤其是在現在的疫情情勢下,不要用健康去換研究品質。
不好意思讓大家久等了,我們承諾已久的重磅第四集終於來了——要跟大家來一起面對退出博班這件事情。 博士班的路程艱辛,一路上有許多難以向他人分享的時刻,而博士生的身心健康,也在這光鮮亮麗的頭銜之下難以公開討論。除了研究、學習、融入當地社會,博士生還得協調自己和指導老師間的關係、了解學院內部的派系。在這段過程中經歷的自我懷疑、價值的打擊和挫折,以及對於「放棄」的種種考量和掙扎,都是博士生常見的共同經驗,卻往往不存在於我們經常聽聞的各類成功樣板之中。 這次我們邀請到滷豆乾,聊聊他曾經歷的一段有毒的指導關係,以及他從覺察到出走的一段心路歷程。無論你是正在念博班、考慮要念博班、考慮要暫停或離開博班,或是已經離開學院生活;如果你也曾經在漫長的學術路程中,感覺到迷失與孤單,希望這集的討論能夠帶來一些共鳴與幫助。 本集會聊到: 5:06 入學博班的挫折感:轉換領域和國際學生衝擊 12:26 學院內的政治:職場關係與派系、煤氣燈效應 23:39 指導關係的經驗談:察覺有毒關係的警訊與建議 37:50 身心健康的訊息——最真實也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39:47 如何提分手?說出口的準備與經驗分享 48:01 離開學術工作的推力與拉力
This special co-released episode between NATSA and New Bloom is a recording of the first event of NATSA’s 2022 Online Festival, which took place on the evening of July 22, 2022 US time and featured Professors Wen Liu and Wendy Cheng. The event, moderated by Daniel Yo-Ling, explored how we can critically engage with the recent propagation of New Cold War discourse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bearing in mind the lasting legacy of the Cold War on Taiwan’s history and present. Both of our invited speakers approached this topic by sharing about their current research and book manuscripts. Professor Cheng shared about the lives and radical politics of Taiwanese migrants to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1960s to 1980s, such as Lin Shiaw-shin (林孝信), Kao Cheng-yan (高成炎),  and Chen Wen-Chen (陳文成); while Professor Liu shared about tankism and Asian American political formation, civil defense training in Taiwan in the wake of Russia’s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the reductionism of Cold war binarism.
有誰規定一定要博士班讀不下去或是找不到tenure track才能開始想像學術以外的出路呢?為了打破這種線性想像,也為了與大家一起腦力激盪職涯發展的各種可能性,滷肉與滷蛋這次突擊訪問了(雖然不是街訪但真的是突擊!是訪問當下才告知他們題目的突擊!雖然大家回答都超用心不小心變成了深度訪問!)六位不同背景的文科研究生:「如果你們下個月就不念了,你們想像你們出來可以做什麼非學術的工作呢?」 如果你也是正在學術之路上的一份子,你的答案是什麼呢?你的答案與被訪問者們有何相異,又或是從其他人的答案之中你是否有獲取更多靈感?歡迎大家留言或是私訊,與我們分享你對於人生天馬行空的想像! *下集重磅預告:quit博班的心路歷程  - ┃Mental Health & Academic Life   我們彙整了我們目前所知道有關「身心健康」與「學術指南」的資源,歡迎大家多加推廣與使用(持續增補中,若是大家有知道相關資源也歡迎私訊或留言告知我們!) Mental Health & Academic Life:https://www.na-tsa.org/about-1
「走學術之前我應該考慮什麼?走學術之中的人在掙扎什麼?只有我念博班念到身心俱疲嗎?」 今年五月NATSA 2021的線上年會中,我們首度討論學術工作或留學生活中長期被忽略的心理健康議題,意外引起諸多共鳴,讓我們覺得是時候更深入且公開地重視學術場域所引發的心理健康問題。NATSA podcast 第二季, 將由滷肉(在課業壓力之下落入韓國女團斷食法的文科博士生)以及滷蛋(申請博班申請到被家人帶去觀落陰的工科博士生)兩位主持人,以自身經驗為出發,帶領大家一同探討學術界和留學光環下的迷思、焦慮、與陰暗面,以及我們在陷入這些問題時,如何排解與自處的心得撇步。 ep.0 中將為大家解釋我們為什麼想在這個時候做這個題目,以及我們最想透過這個節目,為所有在留學路上、學術路上的人所做到的事——「陪伴」。 我們希望讓所有在這條路上掙扎的人知道,你不是孤單的。
NATSA podcast Ep 7. Studying Taiwan in TW & Abroad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aiwan Studies Guest: Dr. Ming-Yeh Rawnsley (Research Associate at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Moderator: Chia-Yu Liang 梁家瑜 (Doctoral Researcher at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University of Sussex) Editor: JoAnn Chee-Hann Wu (Ph.D. Candidate in Drama,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n Irvine) 
NATSA podcast Ep 6.  Teaching and learning // Social movement // human connection // keeping up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Guest: Dr. Pei-Wen Lee 李佩雯 (Professor of Speech Communication; Shih Hsin UniversityModerator: Dr. JhuCin Rita J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Global Health Progra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Editor: Dr. JhuCin Rita Jhang
Establishing oneself as a scholar in the US // communication studies // pedagogy Guest: Dr. Sydney Yueh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mmunication; Northeastern State University)  Moderator: Chia-Hsu Chang 張嘉栩 (Graduate Student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Binghamton University) Editor: Dr. Lev Nachman (Ph.D. in Political Science; UC-Irvine)
NATSA podcast Ep 4.  Sexuality and race in US and Taiwan // Black-lives-matter // Queer theory and queer studies // the fallacy of left-right binary // racism // nationalism  Guest: Dr. Wen Liu 劉文(Assistant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Moderator: Dr. JhuCin Rita J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Global Health Program,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Editor: Dr. Lev Nachman (Ph.D. in Political Science; UC-Irvine)
Academic research in Taiwan and the U.S. // Arts and Theatre // Pedagogy Guest: Dr. Jasmine Yu-Hsing Chen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Languages, Philosophy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Utah State University) Moderator: Chee-Hann Wu 吳稚涵 (Ph.D. candidate in Drama and Theatr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 Editor: Lev Nachman (Ph.D. candidate in Political Science; UC-Irvine)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