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Open Rose鐵玫瑰藝起來
Open Rose鐵玫瑰藝起來
Claim Ownership

Open Rose鐵玫瑰藝起來

Author: 桃園展演中心

Subscribed: 1Played: 1
Share

Description

「Open Rose鐵玫瑰藝起來」分享發生在桃園市的各類型藝文活動,不管是創作過程的酸甜苦辣或是精彩藝文小故事,這裡通通都有。原來桃園藝文事那麼多,那麼有趣,都在桃園!

2025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想邀請你走進一座 半透明城市。

在這裡,我們不追求絕對的透明,而是探索那些若隱若現的關係。透過劇場,我們凝視創作的「邊界之眼」,感受觀眾共享的「當下之心」。在 Podcast 節目中,主持人吳思鋒將與這座城市的領航員—本屆的創作者、表演者們展開對話。從他們如何被一個瞬間觸發,到如何用創作回應社會的疲憊,讓我們一起聆聽,他們如何在透明的縫隙中,找到閃爍微光的詩意。
📣每週五上線,12 集節目 × 10 組創作團隊,邀請您一起收聽藝術節的創作旅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34 Episodes
Reverse
主持|吳思鋒 來賓|謝宜君、林文中 本集帶大家走進桃園鐵玫瑰藝術節,聊聊君舞蹈劇場的《家鄉的歌》。 這是一支以印尼流行歌為靈感、在戶外廣場跳給桃園移工與市民看的互動舞作。 我們會談到:為什麼現代舞要走到戶外?「學院身體」如何變成「草根娛樂」?舞者怎麼用玩耍、即興和觀眾一起把空地變成舞台?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盧頌寧、莫兆忠 從「影子」的消逝談起,聽創作者如何以編織、光影與身體,重新編寫一座城市的記憶。 我們也會聊到2009首演與2024重演之間的轉變、手作美學的意義, 以及觀眾如何在非典型空間中「走進」表演,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對於喜歡城市記憶、劇場現場的觀眾朋友,千萬別錯過這場演出喔!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這個人人發聲、訊息爆炸的時代,我們的聲音,真的被聽見了嗎? 《在眾聲喧嘩裡的消散》是一場關於「訊息、城市與存在」的創作對談,由燈光設計陳冠霖、影像創作者黃煌智(知日影像工作室)、聲音設計林育德共同展開。 他們以桃園為觀察起點,透過攝影、聲音與空間的即時編輯,記錄城市的喧鬧與消散、群體與個體的流動。 節目將帶你走進創作現場——從白噪音到人群呼吸,從記錄到虛構,聽見藝術家如何以行動重新定義「觀看」與「被看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本集將帶你走進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節目《月海書》——一場以「物件劇場」為核心的創作。作品從月光與海洋的意象出發,透過聲音、光影與回收物件的現場操作,讓物件「說話」,講述關於戰爭、遷徙與離散的故事。 這不只是劇場的演出,更是一場關於記憶、存在與見證的對話。創作團隊以不插電的方式,讓聲音與光在黑暗中引導觀眾穿梭於漂流的敘事空間;觀眾可自由移動,成為故事的一部分。 《月海書》將於 11 月 22 至 23 日在桃園展演中心登場,邀請你一同傾聽物件的低語,感受一場從廢墟與月光間展開的劇場航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城市.聲音/身體/記憶 》系列工作坊 主創人員:藍雨楨、吳庭寬 回顧去年與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合作的作品《遷徙之歌》,並延伸到今年的工作坊規劃。這個計畫以「移動」與「勞動」為核心,連結桃園多元族群的日常。 並談到:場域選擇與觀察、與移工舞團及聲音藝術家的跨域合作、語言差異如何設計成為參與的一部分,以及公開與限定場次的安排。這些都指向一個核心問題——藝術屬於誰?誰能創作? 邀請你和我們一起走進這段旅程,聆聽在桃園城市裡,關於身體、勞動與藝術的多重聲音。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陳德安(桃園鐵玫瑰藝術節推廣) 來賓|浮果(資深作家) 歡迎收聽「2025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延伸書展」特輯。 今年我們把主題「半透明城市」帶進閱讀,讓書展成為觀眾走進藝術節的橋樑。這裡不只是展書,更是一場對話——書與表演互相呼應,嚴肅的議題也能透過圖像書和繪本變得溫暖而易於親近。 從卡夫卡的《變形記》,到探討身體與人權、移工文化的演出,我們將用書單延伸舞台,打開更多理解作品的視角。 邀請你和我們一起,發現一本書如何延伸一齣戲,一場表演又如何啟發另一個閱讀世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Ballet Manila 首席舞者Shaira Comeros and Stephanie Santiago、專案統籌 張天恩(Leo)、敦青舞蹈團副團長 錢美蓉(Maggie) 今年,我們要跟大家聊聊一段跨越三年的芭蕾合作旅程。敦興舞蹈團與菲律賓的芭蕾曼尼拉,繼《胡桃鉗》和《仙女奇緣》之後,今年帶來了《白雪公主》。這齣舞劇不只是童話的再現,更是一場文化交流的盛宴——近 80 位舞者同台演出,其中包含多位芭蕾曼尼拉的首席舞者與獨舞者,展現了亞洲舞者在芭蕾領域的力量與可能性。 在這集裡,我們將聽見他們如何詮釋角色、分享挑戰,並談談童話故事為何在今天依然能啟發我們。邀請你和我們一起,走進這段跨國合作的舞蹈旅程。 原訂 2025 年 11 月 1 日、2 日於桃園展演中心展演廳演出《白雪公主Snow White》兒童古典芭蕾舞劇,原擔任女主角之首席舞者 Shaira Comeros 因故調整,由 首席舞者 Abigail Oliveiro 接任白雪公主一角。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FOCASA藝術總監 陳冠廷 這部作品融合童年遊戲與懷舊氛圍,透過「一二三木頭人」、「躲貓貓」、「銅腕」、「跳繩」等熟悉元素,用身體演出屬於台灣的集體記憶。身兼《解憂馬戲團》導演的陳冠廷提到希望像一道快餐,讓觀眾在短時間內獲得一份會心一笑。 將深入探討馬戲的三種型態──從傳統、新馬戲,到當代馬戲──以及表演者如何在技藝與藝術之間,尋找自己的價值與定位。此外,也談到劇團從社子島搬遷至桃園的歷程,團隊如何直覺式創作、如何面對轉型焦慮與認同挑戰。 這不只是馬戲的故事,而是一段關於創作初心與集體情感的告白。 🎧 馬戲不只是特技與娛樂,它也可以是關於生活與情感的提問—— 如果快樂可以被演出,那會是什麼樣子?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犀牛劇團團長楊竹君、編導鄭智源 從一場誤聽誕生的劇名《KOMA》,我們走入犀牛劇團近二十年來從青少年劇場教育、家人般的情感凝聚,到面臨專業化轉型的深層歷程。這齣戲不僅是表演,更像是一封寫給自己與觀眾的信,一場深刻的集體回望——當劇團創辦人倒下,留下的不是空缺,而是「我們為何還要聚在一起創作?」的終極提問。 編導智源從《唐吉軻德》到實驗電影《騎士的漫遊》汲取靈感,融合劇團歷史、地方記憶、讀劇與表演資料,建構出一場資訊密度極高、抽象但情感深厚的現場經驗。這場演出不走直白的敘事路線,卻以真誠與情感深度直擊人心,挑戰我們如何感知群體記憶與關係動力。 Podcast 中,我們也將探討:地方劇團的世代交替、創作與教育的平衡、導演如何面對劇團的傳承與再造、《KOMA》的命名巧合與轉化過程……以及,一個劇團如何在變動與迷惘中,繼續寫下自己的故事。 想了解一群人如何走過的昏迷與重生?這集Podcast絕對值得一聽!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王文萱 來賓|結城座上代領導—三代目両川船遊(Senyu Ryokawa lll) 本集邀請來自日本,擁有近400年歷史的懸絲傀儡劇團「結城座」代表両川船遊(Senyu Ryokawa,以下統稱Ryokawa-san)與師大東亞學系王文萱老師及策展人吳思鋒進行交流。 內容聚焦於結城座的歷史與傳承、木偶劇和現代化、操偶師的多元訓練以及本次改編卡夫卡《變形記》於台灣演出的創作理念。 從訪談中,不僅能窺見日本木偶劇發展的深厚脈絡,也能感受到Ryokawa-san醉心於木偶與作品的細膩,以及對藝術創作始終如一的熱情。更將自身對《變形記》的執著與夢想投注其中,展現出跨文化與跨時代的藝術精神。 不用飛到日本,就能近距離感受這段跨越四世紀的珍貴技藝!有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姚立群 「生之重力」談的不只是舞台上的作品,而是一種關於表演與人權的思考。 身體氣象館長年以身心障礙者為核心,從「新寶島視障者藝團」、開創性的「第六種官能表演藝術祭」,到「暗中有戲」工作坊,持續連結世代,打破視障與明眼的界線。 本次對談將聊到「表演人權」一詞的由來、藝術祭的發展、共同創作的方法,以及重製《OH!BABY》的契機與調整。同時也分享身體氣象館與臺北市藝術統合教育研究會的合作,如何激盪出新的障礙劇場思維。 如果你想知道劇場如何重新定義身體、看見差異、觸碰人權,這集一定不能錯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李惠美、吳思鋒 本集由 2025 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策展人 李惠美 與協同策展人 吳思鋒 共同主持,帶你認識今年的策展架構與節目主題。從十年前的劇場起步,到蛻變為完整的藝術節,鐵玫瑰一路見證並參與桃園文化與藝術的更新。 今年,以「半透明城市」為題,聚焦那些既清晰可見、又若隱若現的故事與記憶——它們發生在舞台上,也藏在日常的城市角落。藝術節分為三個主題,呈現 10組節目與 1 組工作坊,涵蓋戲劇、舞蹈、馬戲、光影等多元形式,並關注文化平權與表演人權,讓整座城市都成為舞台。 準備好與我們一同走進這座「半透明城市」,探索可見與不可見的風景與故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吳庭寬、瓦旦・督喜(TAI身體劇場X吳庭寬X藍雨楨) 從不停移動的角度看城市,會是什麼樣貌?而TAI身體劇場,是如何以歌謠帶動身體,譜出交集? 吳庭寬與藍雨楨又如何在移工的歌謠裡,聽見他們那不同於來處,也不同於棲息處的聲音?我的遷徙之歌,會在哪裡都一樣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羅芳芸(聚合舞 Polymer DMT藝術總監) 《我的名字,Kim》是根據越南裔德國記者暨作家Khuê Pham的半自傳小說《無論你身在何方》(Wo auch immer ihr seid)為創作文本而生的舞蹈影像劇場作品,從文本開始便是跨文化的作品,從移動,回歸到對身份認同的疑問。由小說文字轉為劇場,是一場極大挑戰,聽羅芳云述說作品如何誕生,如何茁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田采薇、揚.莫蒙(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虛缺號》導演) 「虛缺號」,一個彷彿與歡笑和華麗的馬戲不太相關的名詞,卻是本次FOCA的節目名稱,為什麼會有這個名字,而作品中試圖勾勒當代人的失落與矛盾,我們會從這樣的馬戲裡頭看見什麼?真實與製造出的真實,什麼才是真正的真實?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謝宜君(君舞蹈劇場團長) 君舞蹈劇場的《軌.跡》,由3位編舞家分別以作品回應今年鐵玫瑰藝術節主題「移人如梭」,為什麼會採取這樣獨立發展作品的方式,各自又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回應?聽謝宜君團長分享她的舞蹈養成與美學,以及如何從「我也想跳舞」逐步建立舞團的特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阿道.巴辣夫.冉而山(冉而山劇場團長)、李杰 marang aly(藝術行政) 以罕見的原住民族劇本為本,以敘事長篇來描述一段生命史,由文本出發,不只是讀劇的讀劇行為工作坊,會以什麼面貌呈現進行?長歌緩緩悠遠而唱,冉而山「讀劇行為工作坊」,靜待你的聆聽與加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游文綺(導演、漂鳥演劇社藝術總監) 從一本繪本《親愛的小莉》開始,聽游文綺導演闡述如何從繪本故事出發,再到在舞台上繪出《兩個月亮 Walk Two Moons》,以兩個空間的交錯,創作出「離別三部曲」的終曲,帶領觀眾探索一段充滿別離與愛的母女關係?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李銳俊(導演) 製衣廠製造的一件件成衣曾在澳門與臺灣社會中撐起無數家庭的經濟,兩地如此相似卻又不同的際遇,成為《車衣記》在臺上演的一面時代背景,而曾經在澳門演出的這部作品,現在要在桃園重新上演,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演員,導演將如何引領大家回溯、梳理,再延續這些記憶?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主持|吳思鋒 來賓|錢美蓉、張天恩(敦青舞蹈團藝術行政) 經典永不褪色!為什麼敦青舞蹈團在去年的鐵玫瑰藝術節一演完《胡桃鉗》,便下定決心今年要選擇大家都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仙履奇緣Cinderella》?聽美蓉老師述說他對芭蕾舞劇的愛,在臺灣經營芭蕾舞團的酸甜苦辣,以及將《仙履奇緣Cinderella》帶到今年鐵玫瑰舞台上的心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