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
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
Claim Ownership

人文清华播客:对话清华学者

Author: 人文清华

Subscribed: 51Played: 71
Share

Description

几十年的人生风雨中他们与学术为伴,教书育人,求知探索。清华学术大师们的求学旅途中有哪些动人故事,他们的学术志向、学术观点、学术思想是如何确立和产生的?那些曾经登上“人文清华”讲坛的学术大师,他们的人生际遇对我们有哪些新的启发和思考?人文清华将与您一起走进他们的学术人生。


#关于我们

“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2016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

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

82 Episodes
Reverse
导语去年年底,清华办了首届哲学-戏剧节,在45天的时间里,为大家带来了近20场风格迥异、形式多样的精彩演出和公共活动,其中就包括世界戏剧大师里马斯·图米纳斯导演的话剧《浮士德》的展演。今年3月,图米纳斯导演与世长辞,而话剧《浮士德》成为了导演首次与中国团队合作、亲自创作排练并完成舞台演出的唯一作品。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清华首届哲学-戏剧节的两位发起人,和《浮士德》制作人,一起聊一聊哲学和戏剧的那些事儿!嘉宾雷婷(下图左二)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编剧、制作人话剧《浮士德》出品人、制作人夏莹(下图左三)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清华首届哲学-戏剧节发起人肖薇(下图左一)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清华首届哲学-戏剧节发起人小标题03:18 “哲学-戏剧节”到底是个啥节?09:11 《浮士德》落地清华始末:在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发生18:23 如果你试图五分钟读完《浮士德》,那只会浪费你生命里的五分钟22:19 浮士德是近代资本主义精神的一个晶体24:18 当代人再读浮士德:理性终将毁于理性本身27:57 图米纳斯:一个世界级大导的成长之路31:30 跟一个有哲学家气质的导演合作是什么体验?39:15 戏剧之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美?47:23《浮士德》这么晦涩,出品人为什么要“花钱找罪受”?49:46 哲学诞生于对话,对话就是最初的戏剧54:21 让学生理解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戏剧老师比哲学老师更在行?60:23 未来的哲学家就是导演,这是德勒兹说的62:25 一出好戏,可以让哲学家幸福到喝醉67:57 图米纳斯导演在排练厅朗读的《浮士德》片段《浮士德》选段中文翻译我真想看到他们——自由的人们,在自由的土地上相会这样,我才会对那个瞬间说停下吧,你有多美!在时光的流逝中我的痕迹才不会消退这是崇高而又奇妙的瞬间值得我永远品味幕后制作责编:张琳剪辑:杨钧杰关于“清华大课间”系列本系列是一个加长版的「师生课间聊天局」,主播张琳会去发掘和采访清华的宝藏老师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术志趣、成长经历和社会关怀,在这里,老师们不会像课堂和讲座上那样硬核输出,而是轻松随和地和我们聊聊天,力求展现清华新锐学者的所思所想。关于“人文清华”播客本播客由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出品,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琴主理,遍邀清华大学的学术大家、资深教授和新锐学者,讲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重大发现,以及他们基于学术积累的社会观察。清华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共同参与,致力于建设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构建看待世界的多维视角。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Podcast等各大音频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导语4月23号是世界读书日,4月28号是清华校庆,本期节目邀请了两位毕业20年左右的校友来聊聊关于读书的事儿。一个影视人类学学者+大学老师+纪录片导演,会拥有多么庞杂的阅读喜好?一个顶流文化播客主播竟然也有过一段“阅读间断”的时光?如果有后悔药可以吃,毕业20年的他们希望改变什么事情呢?今天这期播客是校友回家,也是主播串台,同时也是一期斜杠青年的聚首,我们一起聊聊关于读书、关于大学的那些事儿吧!嘉宾梁君健清华大学2001级校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传播、视觉文化、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等,执导《一张宣纸》《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多部纪录片张超清华大学2004级校友播客《文化有限》主播小标题00:24 清华毕业20年后,我在开小卖部07:05 大学时候射出的子弹,现在正中了我的眉心09:42 “系统性阅读”不适合我们这样的人11:30 人类学学者+纪录片导演的书架上有什么?15:11 从河北定窑到消费主义的全球史17:25 做一档读书播客,是为了倒逼自己多读书20:00 阅读能力也是需要进行复健的24:28 教书和录读书播客,会让读书丧失乐趣吗?28:13 读书就像吃辣椒,没那么功利,也没那么多意义30:17 社交媒体在渲染读书焦虑33:42 阅读让我对“不确定性”建立了耐受力 40:11 阅读时的小灵感,让它飘着就很好41:11 如果有一颗后悔药,但它是大学限定款49:34 做喜欢的事情,代价是什么?幕后制作责编:张琳 李珈琳剪辑:杨钧杰关于“清华大课间”系列本系列是一个加长版的「师生课间聊天局」,主播张琳会去发掘和采访清华的宝藏老师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术志趣、成长经历和社会关怀,在这里,老师们不会像课堂和讲座上那样硬核输出,而是轻松随和地和我们聊聊天,力求展现清华新锐学者的所思所想。关于“人文清华”播客本播客由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出品,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琴主理,遍邀清华大学的学术大家、资深教授和新锐学者,讲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重大发现,以及他们基于学术积累的社会观察。清华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共同参与,致力于建设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构建看待世界的多维视角。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苹果播客Podcast等各大音频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导语当喧闹的闹钟将我从被窝中拖出来时,我常常充满怨恨地思考这样的问题:到底是谁发明了“早八”。显然,我不是唯一一个人,一些历史学研究者甚至把这样的问题推进到了更深的层次:到底是谁发明了“时间”。具体来说,那就是本应该连续的、均匀流动的时间,是怎么样被人打上一个个标签予以分割,并赋予其不同意义的。本期的清华博论请到的徐仕佳博士的研究就部分回答了这一问题。她找到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以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琉球王国作为切口,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东亚地区时间流动的地图。本期嘉宾徐仕佳,2017-2021年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攻读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长期从事琉球王国史相关研究。本期主播刘宣伯,2020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正在努力毕业),主要研究兴趣为影像传播、平台研究、青年亚文化。小标题00:48 除了新垣结衣以外,琉球为什么是“重要的”03:00 琉球?流求?流虬?07:41 各个国家有各个国家的“时空观”?“时空观”为什么值得研究?10:54 历史学家都用什么史料来认识“时间”?14:29 朱元璋颁赐的明朝日历,琉球人民不爱用?17:09 明朝日历如何渐渐被琉球接受?有利于搞钱!19:17 在接受中国时间之前琉球怎么看“日子”26:00 通过派人来中国进修,琉球掌握了先进的造历技术(但偶尔也会出错)31:03 琉球对中国历法的“本土化”改造36:22 “麦稻四祭”:琉球也要牢牢把控本国的时间发布权38:14 东亚的“时间共同体”是如何形成的?44:34 花四五年研究琉球王国的时空观,值得吗?46:17 在被钟表划分刻度之前,古人的时间并不是均质流淌的49:25 历史学研究也要做田野吗?53:55 历史研究并不孤单,因为你会认识很多“纸上”的朋友本期责编刘宣伯 张琳
导语当提到苏联电影时,大多数普通的90后脑中的第一反应大多都与“二战”有关,不论是浪漫的《雁南飞》或是悲壮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即使是电影研究者,一般也只关注20年代苏联对电影的实验性改革,或是关注几个具有特殊历史地位的电影人,例如爱森斯坦、塔可夫斯基或梁赞诺夫。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生刘宣伯却关注到了“苏联科幻电影”这一似乎已经被大众遗忘的领域。苏联到底产出了怎样的科幻电影?它们造成了怎样的影响?作为新闻传播学的博士生,刘宣伯为什么会关注如此冷门领域?这对他的求学生涯带来了什么?在第一期“清华博论”节目中,我们先让节目主持人聊聊他和他的博士生涯。小标题00:07 “清华博论”是一档怎么样的节目01:20 本硕博主要研究方向不同,是种什么体验06:34 “反复横跳”的背后是不变的兴趣07:59 为什么选择苏联科幻电影作为博士论文题目10:56 苏联科幻电影中迷人的“宗教性”13:59 苏联科幻中的独特美学传统18:08 试图把自己作为一个苏联人来看苏联科幻电影21:42 “圣愚”或许是一种俄罗斯民族性的表现29:20 电影史作为博士论文是愉悦的疲惫38:43 选苏联科幻电影作为论题,那找工作怎么办? 41:10 无法笃定:一种叙事的历史哲学45:32 预告!“清华博论”之后将有什么精彩内容本期嘉宾刘宣伯,2020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正在努力毕业),主要研究兴趣为影像传播、平台研究、青年亚文化。幕后制作责编:张琳剪辑:刘宣伯关于“人文清华”播客本播客由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出品,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琴主理,遍邀清华大学的学术大家、资深教授和新锐学者,讲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重大发现,以及他们基于学术积累的社会观察。清华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共同参与,致力于建设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构建看待世界的多维视角。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导语这期是一期串台,我们叫上友台《我有一个朋友》的主播小董老师,喊上清华新闻学院的“段子手”张铮老师,一起聊聊大学老师做UP主这件事情。董晨宇老师研究社交媒体和数码人类学,张铮老师研究文化产业和网红经济,两位老师是否能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个体和时代、社会学和管理学的视角产生有趣的碰撞?这场对话更明显的碰撞在于:同样是从事新媒体研究的传播学者,面对是否躬身入局去“抛头露面”做“知识网红”这个选择,他们两人用实际行动给出了各自的答案。迥异的答案折射出的却是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共同迷思,敬请收听《人文清华播客》癸卯兔年最后一期。嘉宾张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数字文化产业,新媒体与人的发展,文化消费与文化传播。董晨宇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播客《我有一个朋友》主播、B站UP主、“互联网人类观察爱好者”,研究方向为社交媒体和数码人类学。小标题01:48 大学教师在社交媒体中的知识传播与边界调适07:02 张铮老师,你为什么不做UP主?12:15 小董老师,你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做UP主?21:13 “安全”从何时起成了老师们上网的第一考虑?25:48 从创意者经济到认同者经济:一次“需求侧转型”30:00 特别想红的大学老师,一般都红不了36:56 网红研究到底是不是时代命题?43:32 “网红”概念之流变46:18 当我们谈论“小镇”时,我们在谈论什么?49:08 文化产业的研究都能怎么做?52:09 头部主播和MCN必然闹掰?57:41 “我必须学会新的卖弄呐,这样你才能继续的喜欢呐”59:07 网红不干了,我还能回去上班吗?69:37学者、主播和老师,都会有职业倦怠感?本期参考文献[1]董晨宇,陈芊卉,许莹琪.做UP主:大学教师在社交媒体中的知识传播与边界调适[J].新闻与写作,2023,(10):23-33.[2]张铮,许馨月.从创意者经济到认同者经济——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需求侧转型[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4(02):162-170.[3]王怡霖,许莹琪,董晨宇.操纵“美丽”:中国秀场直播平台中的美颜工具及其关系性使用[J].妇女研究论丛,2023,(04):116-128.[4]张铮,刘晨旭,邓旸.多方共构:城乡观念区隔下“小镇”概念的社交媒体意象[J].传媒观察,2023(12):97-104.幕后制作责编:张琳 邓嘉欣剪辑:王怡然关于“清华大课间”系列本系列是一个加长版的「师生课间聊天局」,主播张琳会去发掘和采访清华的宝藏老师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术志趣、成长经历和社会关怀,在这里,老师们不会像课堂和讲座上那样硬核输出,而是轻松随和地和我们聊聊天,力求展现清华新锐学者的所思所想。关于“人文清华”播客本播客由清华大学“人文清华”讲坛出品,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小琴主理,遍邀清华大学的学术大家、资深教授和新锐学者,讲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重大发现,以及他们基于学术积累的社会观察。清华大学的学士、硕士、博士共同参与,致力于建设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构建看待世界的多维视角。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睡眠跟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关于睡眠,我们有很多的迷思——睡不着的人越发焦虑,祈祷可以好好睡上一觉;睡太好的人容易被人说“不努力”“太懒惰”。睡眠观也是休息观,而休息观折射出的其实是自然观、人生观,反映出人们对“何为良好生活”的理解和回答。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一位在睡眠社会学领域深耕的老师,和我们一起聊聊那些关于睡眠的迷思。嘉宾李晓谕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教育经历 2017年,哈佛大学,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博士2017年,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硕士2013年,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社会学硕士2011年,清华大学,社会学学士工作经历   2020年—迄今,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2017年—2020年,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科学与行为科学系,博士后2017年—2020年,哈佛大学医学院 & 布莱根妇女医院,睡眠医学科,博士后研究领域(课题组目前招收博士后、研究助理,欢迎有兴趣的申请者邮件沟通)小标题01:10 在《睡眠与健康》课上睡着了,就接着睡吧!04:31 睡眠科研小史11:19 越有钱的人睡得越香?15:29 失眠在临床上的准确定义22:29 睡眠歧视:睡得多就是不上进?29:49 越受欢迎的女孩,睡眠时间越少?32:53 睡眠社会学的研究具体怎么实施?39:35 关于“睡眠呼吸暂停”,你应该知道这些45:42 睡前喝红酒真的能助眠吗?49:36 “越睡越瘦”是真的51:01 为什么早早上床反而睡不着? 58:39 睡眠中的“夫妻相”64:05 为什么会进入睡眠社会学的领域?幕后制作责编:刘冰清 安妮 李珈琳剪辑:王怡然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将清华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的谈话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上期我们和夏莹老师聊了哲学-戏剧节,聊了她研究的青年马克思、消费社会、鲍德里亚。还没聊够,这期从夏老师本人特别喜欢的《论共享经济的“资本主义”属性及其内在矛盾》这篇论文聊起,聊聊她自己的学术生活:哲学学者是如何做研究的?她是如何走上哲学研究的道路的?什么样的人适合学哲学?嘉宾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9年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哲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国哲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北京市社科重大项目等多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已经出版相关学术专著六部,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小标题00:46 小黄车、元宇宙、瑞幸咖啡:哲学家也研究这些?02:07 共享经济破除了所有权吗?07:23 以孟菲斯特代表的死亡力量:是毁灭,也是促进,正如资本的力量09:24哲学研究者就像当中医11:01 马哲学者,你是“资本派”还是“劳动派”?13:04 入师门,先抄书16:34 中国还处在前消费社会的时候,就敢做消费社会的研究22:15 那些法国哲学家,哪个不是活色生香的?22:31 “富二代才配学文史哲”,张雪峰老师说错了吗?26:50 哲学系的就业光谱:从公务员到自媒体到艺术策展人31:07 学哲学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天赋?36:32 现在的中学生不得了,高中就读阿甘本幕后制作责编:刘畅 冼思琦剪辑:尹佳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将清华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的谈话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图米纳斯导演的话剧《浮士德》最近在清华上演,戏里一句台词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长青”,这部戏在反复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书斋里的知识分子如何处理形而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冲突和张力。《浮士德》其实是清华首届哲学-戏剧节的特邀剧目,今天这期播客我们邀请到了哲学-戏剧节的发起人之一夏莹老师,她也是我个人特别喜欢的一位女性学者。虽然夏老师是做哲学基础研究的,但其实她关于消费社会、马克思拜物教理论、共享经济的研究都跟我们当下的生活和热点息息相关。一年即将过去,今年我们又经历了各种各样的消费事件,资本的故事讲了一遍又一遍,让我们听听夏老师会如何从哲学层面解读这些现象,理论和生命之树到底该如何交织。嘉宾夏莹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9年北京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经济哲学研究分会副会长。多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法国哲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一般项目,北京市社科重大项目等多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教育部高校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等多个重要奖项。已经出版相关学术专著六部,在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小标题02:29 清华有个“哲学-戏剧节”?03:55 从德勒兹到巴迪欧,哲学家离电影和戏剧从来都不远05:26 哲学不仅关注“灵”,也关注“肉”07:14 什么是“痛感的哲学”?12:59 如果一门课程既要学哲学又要学表演,它会长啥样?18:12 德勒兹:我们都是马克思主义者19:53 所以,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22:34 有了切肤之痛(比如开始上班)的人更能读懂马克思30:45 马克思和黑格尔都喜欢《浮士德》,但他们对浮士德的判定截然不同31:28 鲍德里亚为什么“炮轰”马克思?38:45 研究拜物教和消费主义的学者,也会买包吗?43:12 奢侈品牌和快消品牌,哪个才是消费主义真正的帮凶?51:38 如果马克思来逛直播间 本期提到l  《浮士德》[德]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 l  哲学-戏剧节:11月15日至12月31日,清华大学哲学学堂班与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哲学-戏剧节,以——“一「哲」戏:思想的精灵在剧场游荡 Action! Philosophy Living in Theatre”为主题,话剧《浮士德》作为特邀剧目,参与本次清华首届哲学-戏剧节的「特邀剧目展」。导演里马斯·图米纳斯以全新视角解读歌德著名诗剧《浮士德》,在剧场带给大家一场深刻的思想求索旅途,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浮士德式”的困境中,但“一个圣洁的灵魂,即使在黑暗的悸动里,也会觉悟真理的道路。”l  里马斯·图米纳斯:立陶宛戏剧导演,曾多次获得俄罗斯的最高戏剧奖项——“金面具”奖,“水晶图兰朵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奖”、“国家戏剧奖”、“海鸥戏剧奖”等。代表作:《叶普盖尼·奥涅金》、《万尼亚舅舅》、《假面舞会》、《俄狄浦斯王》、《钦差大臣》、《三姐妹》、《马达加斯加》。l  《资本论》[德] 马克思l  《消费社会》[法] 让·鲍德里亚l  《青年马克思是怎样炼成的?》夏莹 l  《为什么出发?马克思和他的时代》夏莹 幕后制作责编:刘畅 冼思琦剪辑:尹佳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将清华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的谈话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清华的“墨甲”机器人乐队是世界上第一支中国风机器人乐队,几年前一经发布就获得社会广泛关注。最近OpenAI的新闻也让我们重新开始思考艺术、科技、人工智能、人机之间的关系。本期大课间,我们找到了“墨甲”背后的男人,清华美院的米海鹏老师,来聊聊艺术和科技,也包括他自己神奇的跨学科经历。嘉宾米海鹏清华美术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客座研究员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数理基科班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博士毕业于东京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近年来致力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艺与新兴交互技术相结合的新的设计可能性。其代表作品“墨甲机器人乐队”是世界上第一支中国风机器人乐队,其它重要作品还包括首次将液态金属引入动态雕塑设计的交互装置《鉎命》,将中国传统艺术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创新作品—动态刺绣《木兰》以及动态国画《九兰》等。作品受邀参与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中国国际艺术与科学展、长春国际动态雕塑展、新疆双年展、隆里新媒体艺术展等国际知名大展。(shownotes的结尾展示了作品相关图片,更多米老师团队的作品请关注其官网https://milab.design)小标题00:30 被马季先生点名表扬过的相声人才02:27 参与世界上第一台摇滚机器人的研发,我大受震撼03:54 “墨甲”的来历:中国风的机器人乐队都有哪些要素?08:43 给机器人乐队搞个《陈情令》主题的穿搭12:36 为了把前沿科技突破应用到艺术设计,我带着学生去敲开了科学家的门16:47 如果金属也有MBTI18:02 如何欣赏和评价一件科技艺术品?22:01 “跨学科”这个词还没有的时候就在跨了27:40 其实刚刚读博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人机交互这个专业方向42:20 学科鄙视链可能会害了你45:05 在清华开一门产品课,希望同学们放下“胜负欲”49:24 什么是“双钻模型”52:23 从历史趋势看,人机交互和AI总是风水轮流转56:59 我们离“万物有灵”还有多远?“双钻模型”播客中提到的作品墨甲机器人乐队希望通过融合中国传统美学、民乐以及机器人技术,以多元化的表现力和丰富的情感展现方式,探索中国风机器人音乐剧的可能性,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木兰》是一项动态刺绣作品。将传统立体湘绣与SMA记忆合金相结合,实现动态化表现,营造出禅宗的意境。 “鉎命”将有机体缩变为被电磁控制的液态金属,生活在装置中的液态金属仿佛具自主意识,在与参与者互动时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引发参与者对于究竟什么是生命的思考。幕后制作责编:卢皓炜 朱婕敏剪辑:王怡然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将清华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的谈话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2023 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生效,建设、维护以及保障这些基础设施切实可用,成为了有法可依的必选项。我们的城市在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上,经历了怎样的路程,又面临着怎样的挑战?2022冬残奥会有哪些无障碍设计的亮点?那些老小区的加装电梯工程,为什么基本都很难实现?“无障碍”设计和“适老化”设计有哪些重叠和差异?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无障碍”设计,我们邀请到了邵磊老师和王春彧老师,一起聊聊关于“无障碍”和“适老化”设计的那些事儿。“无障碍”,是每个人都被世界看见和善待。嘉宾邵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设计、居住问题研究王春彧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曾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老年人建筑、住宅建筑、社区适老化改造播客《空间》主播小标题l  01:35 “残废”曾经是一个官方用语l  03:58 跟专家组成员聊聊: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无障碍设计难点何在?l  10:05 建筑学者每到一个地方都要去体验一下当地的无障碍洗手间l  15:28 在“8D城市”重庆能做到“无障碍”吗?l  18:41 什么是“一刻钟社区服务圈”?l  23:02 老小区加装电梯为什么难普及:技术能实现,意愿不统一l  31:18 如果我想给上了年纪的父母做适老化装修l  36:50 从青年长租公寓转而研究适老化建筑:老人是真的不能摔!l  38:49 为什么研究“无障碍”设计?是被“有障碍”伤害过吗?l  44:18 每个人都有“脆皮“的时候l  46:54 “无障碍”的通用意义:让一切的一切变得再正常不过幕后制作责编:李珈琳 安妮 刘冰清剪辑:尹佳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将更多清华大学优秀学者的谈话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导语两周前,我们邀请到范立欣导演与影片主角张洪夫妇来到清华大学清影放映,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梁君健老师一起,为大家带来《看不见的顶峰》超前放映及创作交流。2021年5月24日,一位来自中国的视力障碍者张洪,登顶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他成为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三位登上这座高峰的盲人攀登者。纪录片《看不见的顶峰》历时三年,由范立欣执导,记录了张洪在向导强子的帮助下历经艰辛攀登珠峰的全过程。影片已于2023年10月27日登陆全国院线。嘉宾导演 范立欣纪录片导演、制片人。首位获得艾美奖最佳纪录片奖、最佳长篇商业报道奖及世界纪录片最高奖伊文思大奖的中国导演。其纪录片作品《归途列车》曾获得《青年电影手册》2011年年度纪录片大奖、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的VPRO IDFA奖。影片主人公 张洪全球第三位、亚洲首位登顶珠峰的视障人士。2016年,张洪偶然了解到美国视障人士艾瑞克成功登顶珠峰的事迹,于是萌发登顶珠峰的念头。2021年5月24日,张洪成功登顶珠峰。影片主人公 夏琼张洪妻子,四川成都人。1992年开始职业生涯,一边打工一边学习,至1996年成为一名创业者。也是在这一年,她认识了自己的爱人张洪。从这一年起,十余年间,她和爱人张洪一起,先后在成都、重庆、上海辗转创业,之后定居拉萨。2014年,夏琼加入西藏阜康医院康复诊疗科。她是张洪成功登顶珠峰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者。 主持人梁君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人类学系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影视传播、视觉文化、影视人类学、媒介与社会等,讲授《镜头中的国家与社会》《影视制作》《清新视界工作坊》等课程,执导《一张宣纸》《喜马拉雅天梯》《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多部纪录片,并在世界人类学大会、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电影节等学术会议上报告过自己的影视人类学研究与民族志电影创作。 小标题● 01:56 范立欣导演和他的《归途列车》● 10:44 《看不见的顶峰》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12:31 在一个登山纪录片里,看见了一种良性的亲密关系● 16:11 比较几部登山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徒手攀岩》《看不见的顶峰》● 20:15 导演和主人公的相识● 33:12 起初,向导认为他在“工具化”登珠峰这件事● 38:53 极端环境下的纪录片拍摄:摄影师和电池在一个被窝里睡觉● 43:26 登顶时刻的黑屏处理:是素材事故,也是表达的出路● 50:55 对视障人士的纪录片拍摄伦理 本期提到纪录片《喜马拉雅天梯》纪录片《归途列车》纪录片《徒手攀岩》纪录片《落脚城市》 幕后制作剪辑:王怡然 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文科沙龙”专题,将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的优质内容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这档播客将于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苹果播客Podcast、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导语202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一位女性经济学家Claudia·Goldin,以表彰她发现了劳动力市场性别差异背后的关键因素,本期节目邀请到了刘潇老师和她的好友,南洋理工大学的包特老师来聊聊这件事。刘潇老师和Goldin同为女性经济学者,我们不仅想听她谈谈Goldin的研究,也想问问她作为女性在学术界工作的感受;包特老师前几天喜提了一个微博热搜,因为他最近刚好发表了一篇性别经济学方向的论文,通过计量方法分析了“樊胜美现象”背后的社会经济因素。希望听到这期节目的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能够摆脱性别观念带来的枷锁,成为自信的、不被比较的、圆满的自己。小标题02:22 Goldin的书里有个指标叫做「毕业后十年职场被打断率」09:34 “她之所以拿诺奖,只是因为她是个女的”???15:16 东亚人的传统性别观不仅压抑了女性,也压抑了男性18:57 大学里女生学习成绩吊打男生,然而——22:42 经济学者的育儿经25:50 “我妈妈什么也不会,就爱写论文!”29:43 “樊胜美现象”:Unlucky to have a brother35:59 女性可能应该来点儿“过度自信”40:59 大家对事业女性有太多严格的预设45:13 学术圈的女性榜样们嘉宾刘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长聘副教授,2006年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她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实验经济学、行为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市场设计。目前担任Management Science,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 Organization,Journal of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的副主编。其研究成果不仅发表在经济学和管理科学顶尖期刊,同时还发表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的顶会上,如国际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大会(KDD)、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议(IJCAI)等。包特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长聘副教授,2006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2007年硕士毕业于香港科技大学,2012年博士毕业于阿姆斯特丹大学。他的研究领域为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和计算经济学,论文发表于Economic Journal,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Experimental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ics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等国际期刊,和《经济研究》、《世界经济》、《管理世界》、《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期刊,担任Singapore Economic Review副主编和《中国经济研究》编委,2018-2021年担任国际计算经济学会顾问委员会委员。附录播客中提到的Goldin教授的书《事业还是家庭? 女性追求平等的百年旅程》包特老师关于“樊胜美现象”的文章Bao, Te, Yuemei Yuan, Weidong Luo, and Bin Xu. "Unlucky to Have Brothers: Sibling Sex Composition and Girls’ Locus of Control." World Development 173 (2024): 106403. Web.刘潇老师提到的「实验经济学协会」(Economic Science Association)作为国际实验经济学官方机构,Economic Science Association旨在使用随机实验的方法研究经济行为,通过实验室实验或者实地实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基于统计及计量方法对其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推动经济学的发展。其历任主席包括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Vernon L. Smith和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lvin E. Roth等。自2022年起,刘潇老师受邀担任其执委会成员,成为担任该职位的首位在中国大陆任教的学者,期间参与组织了面向女性实验经济学者的mentoring program并组织了相关学术研讨会,致力于推动该学科女性的互助支持。幕后制作责编:王怡然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将清华大学优秀青年学者的谈话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苹果播客、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导语距今约5800年前,华夏先民利用黄河、长江、西辽河等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拉开了农耕经济的序章,其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滋养出具有强大聚合力和愈合力的中国政治与文化体系,奠定了以历史延续性而非断裂性为鲜明特点的中国道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步入新的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的提出,正蕴含着对古老农耕文明的赓续与升华。�那么,如何走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本期文科沙龙邀请公共管理、社会学、环境艺术设计、法学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何以实现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全面乡村振兴。嘉宾王亚华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天夫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朝阳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天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院兼聘副教授小标题00:55 香港也搞乡村振兴?08:08 社会学家走南闯北看到的乡村振兴图景12:09 不能用城市审美去打造美丽乡村14:28 “猛一看是青山绿水,住久了是穷山恶水”18:47 外来机构进农村,为何水土不服?26:29 从水利灌溉看农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29:21 农村是熟人社会,城市是陌生人社会32:12 数字技术真的可以赋能乡村振兴吗?38:20 乡村美学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44:37 《塘约道路》:通过自治改变村民的精神面貌57:09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乡村振兴幕后制作沙龙小组长:蒙克责编:杨钧杰审核:李莹关于文科沙龙清华大学文科沙龙致力于促进校内艺术、人文和社科等领域的跨学科对话,助推跨院系、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激发科研新思想、教学新内容和合作新机会,展示清华文科建设成就和文科教师的精神风貌,树立清华文科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做出清华贡献。您可以关注公众号「清华文科」及时查看沙龙活动线上直播信息。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文科沙龙”专题,将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的优质内容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本期嘉宾倪玉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运河研究院兼职教授,曾任美国哈佛燕京、UCLA访问学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中央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Customs Du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ca.1644-1911,主编《中国运河志·通运卷》等学术著作。#本期内容 02:38 清代皇帝大婚花多少钱?07:38 晚清从国家财政到财政国家的转变15:57 1850年前中国GDP全球第一的背后23:14 康乾盛世后清朝逐渐衰落28:30 明清经济中心东移与西方发展历程相似37:10 晚清商人地位大大提高40:19 潜心研究曾国藩日记56:24 每个历史学家只是摸到“历史大象”的一部分65:24 对历史应怀有温情和敬意#主持人简介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本期剪辑:尹佳本期主编:杨钧杰
#本期嘉宾倪玉平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运河研究院兼职教授,曾任美国哈佛燕京、UCLA访问学者,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客座研究员、日本中央大学客座教授。“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出版《清代漕粮海运与社会变迁》、Customs Duties in the Qing Dynasty, ca.1644-1911,主编《中国运河志·通运卷》等学术著作。#本期内容 00:06 从《资治通鉴》入门培养历史感08:37 《道光实录》中“筛”出硕士论文课题12:38 一个历史学选题是如何一步步被找到的?17:45 为何会被漕粮海运吸引?19:37“我在故宫查文献”23:15 漕运制度的起源和发展27:18 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的脱节使得大运河应运而生32:38 漕运背后的关系网41:01 漕粮海运为什么出现在元朝?60:42 漕粮海运与中国的近代化转型64:31 研究财政史的意义何在?#主持人简介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本期剪辑:尹佳本期主编:杨钧杰
嘉宾邓耿清华大学化学系博士、历史系博士后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教师写作课开设主题:《史记》与司马迁,黄金李莹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科研助理以纪实影像传播研究为主要研究领域导语电影《封神第一部》还在热映,文史作者、影视学者、封神宇宙爱好者今天齐聚一堂!但我们今天不聊电影,而是借着电影的由头,聊聊《封神演义》这个故事母题的周边:封神故事的内核是如何流变的?那段久远的历史怎样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性格?围绕它有哪些好玩的八卦、好看的书?特别提示:本期节目信息量大,很多内容有出处,无定论,谨供参考。小标题02:38 纣王、帝辛、殷寿……商周人名是怎么取的?12:28 离谱的商周八卦:伯邑考是姬发的叔叔?19:27 “武王伐纣”的故事流变24:45 封神宇宙流传甚广,因为它与我们的文化有共通性的29:04 封神的内核到底是“立权威”还是“反权威”?38:52 如果让你去演封神宇宙里的一个角色48:34 封神宇宙含男量太高53:14 《翦商》里写的殷周之变56:35 历史里有绝对的好人吗?61:16 历史是个思维实验场本期提到《翦商:殷周之变与华夏新生》李硕《纣王》康赫《孔子的周公:<尚书>中所见西周女王》吴钢《尚书·周书·金滕》幕后制作责编:杨钧杰
嘉宾尹鸿影视传播、大众媒介与文化产业研究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评论委员会会长李莹清华大学传播学博士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科研助理以纪实影像传播研究为主要研究领域导语 7月的票房统计出来了,87.17亿。今年的暑期档可谓“强势回暖”, 好片扎堆,热度不减,从总票房上来看比2019年同期的57.56亿高出30亿。我拉上在清华影视传播研究中心做科研助理的李莹师姐,一起采访了电影领域的大学者尹鸿老师,由暑期档聊起,谈谈这批电影体现的审美偏好以及时代精神,大家趁热收听。小标题01:52 电影院是影评家的田野现场04:35 今年暑期档有种过节的氛围09:49 95后的童年记忆里没有暑期档14:39 那些张口就来的古诗,其实依然离我们很远18:01 跳出宫廷文化和家庭礼教文化,传统IP怎么讲故事?24:26 高适和李白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波粒二象性26:38 暑期档体现的时代审美趣味:烟火人间和浪漫文脉32:50 《消失的她》抓住了三个点:男女、阶层、信任危机36:45 疫情三年“优化”了电影行业,然而过程是惨痛的38:48 “非典型”暑期档:行业内部对明年没有那么乐观42:18 引进片票房:好莱坞式微、日本电影上涨47:43 不是所有电影都能玩“大规模点映”幕后制作责编:杨钧杰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3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清华大课间”专题,和清华宝藏老师对话,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术志趣、成长经历和社会关怀,展现清华新学人的所思所想所关切。这档播客将每周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本期嘉宾田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教研领域为公司金融、企业创新和风险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多篇论文累计80余次位列全球前1%高影响力论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两次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入选“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主讲的《公司金融》两次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本期内容 00:50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20:46 风险投资未来看中国22:21 中国资本市场需要更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32:43 “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有利于中国股市发展42:19 建议证券交易所实行公司制46:42 回国投身金融研究,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50:21 新一代经济学家要为中国高质量发展做贡献#主持人简介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关于我们“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本期剪辑:尹佳本期主编:杨钧杰
#本期嘉宾田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金融学讲席教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教研领域为公司金融、企业创新和风险投资,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多次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多篇论文累计80余次位列全球前1%高影响力论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曾两次获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和“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入选“中国商学院十大最受欢迎教授”,主讲的《公司金融》两次入选“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本期内容 00:46 胡同里的琴童06:52 考入北大经济系08:06 赴美国转行研究风险投资15:44 博士论文研究分阶段投资20:28经历2008全球金融危机26:30 6年获得终身教职30:28 关于创新的颠覆性发现:股票流动性过高不利于创新49:13 创业者具备特殊特质53:55 金融要为实体经济创新提供服务#主持人简介张小琴,文学博士,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新闻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视听传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新闻与传播教学研究与实务工作,自2016年1月起,负责“人文清华”讲坛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曾任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主持人,曾获第五届“金话筒奖”,“五个一”工程奖,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关于我们“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本播客精选自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知名主持人张小琴女士对登上讲坛的清华人文学者的长篇访谈,全面反映学者的成长经历和学术经历,使各位听众不仅知其学术之所然,亦知其所以然。他们作为亲历者的口述,同时呈现了特定时期中国社会、人与文化发展的鲜活历史。本期剪辑:王怡然本期主编:杨钧杰
导语1944年,梁思成在清华大学作了题为“半个人时代”的演讲,指出有人文没有技术的“边缘人”或有技术没有人文的“空心人”都是残缺的人。在清华的“写作与沟通”和 “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课程中,思维与表达、人文和技术正在越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写作,是一门终身学习、终生受益的学问;沟通,是一种面向世界、连接心灵的技巧。然而,如今新型人工智能与算法正在深刻改变着人与机器的关系,也在影响我们原有的“沟通与表达“。革新之下,人文与智能的秩序平衡点究竟在何处?本期播客以“写作与沟通的恒心与革新”为主题,邀请在全校开设写作、沟通表达相关课程的多学科背景的老师,以通识交融的眼光,共同探讨写作与沟通的核心理念、做法与变革的可能。嘉宾曹柳星  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开设“写作与沟通:工程师、切尔诺贝利”陆跃翔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开设“写作与沟通:诺贝尔奖”李君然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教学中心,开设“写作与沟通:工业革命、中国制造”刘慧凝清华大学党委学生部,开设“沟通表达基础与进阶”小标题04:25  清华开始写作与沟通课的初心09:24 什么是 “通专”融合的教育?12:43  写作课的无用之用14:11  “教清华的学生说话”这件事难点在哪?21:46  “理科人”教“文科课”48:48  当写作沟通面对AI的挑战幕后制作沙龙小组长:蒙克责编:杨钧杰剪辑:张丁萱审核:李莹关于文科沙龙清华大学文科沙龙致力于促进校内艺术、人文和社科等领域的跨学科对话,助推跨院系、跨学科的思想碰撞,激发科研新思想、教学新内容和合作新机会,展示清华文科建设成就和文科教师的精神风貌,树立清华文科品牌,为“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做出清华贡献。您可以关注公众号「清华文科」及时查看沙龙活动线上直播信息。关于“人文清华”播客“人文清华”讲坛是清华大学于 2016 年初开启的大型活动,遍邀当代人文大家,阐述他们的经典学说、独特思考和重大发现,致力于构建一个人文思想持续发声的公共空间,推动人文日新、社会进步。《人文清华》播客是我们与大家交流的另一个窗口,会完整呈现我们对清华著名学者的长篇访谈。2022年,本播客特别开设“文科沙龙”专题,将清华大学文科沙龙的优质内容用播客的形式进行传播,丰富听众朋友们的收听体验。这档播客将每周四在喜马拉雅、小宇宙app、网易云音乐等各大播客平台更新,欢迎关注。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