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我们的故事

162 Episodes
Reverse
本期我们的故事,SBS普通话请到西澳大学中国研究副教授陶郁博士,透过史料重温早期华人移民陈霞的经历。 陈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经营着一家华人商铺,他不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还与1900至1901年访问澳洲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有过一段渊源。陶博士表示,陈霞百年前在澳洲为种族平等、多元文化发声的历史,对当今的澳大利亚社会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Carrie胡刚刚来到澳大利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是在咖啡厅打工。 现在,她已经在职场上经过不断地跳级,成为政府部门一名资深的工作人员。 (点击音频收听详细采访)
每年七八月间,西澳偏远小镇哥萨克都会因“哥萨克艺术奖”而热闹非凡。今年,旅澳画家卞瑞志凭借风景画作品荣获该奖。
2025年,SBS迎来建台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SBS普通话节目陪伴无数华人走过人生的不同阶段。本期节目嘉宾陈正利,就是一位与SBS结缘超过30年的老听众。无论是留学塔州的青春岁月,还是回台推广环境教育的十余年,抑或是近50岁再度移居悉尼、转行投身幼儿教育,陈正利的人生轨迹都与SBS的发展一路相伴。点击音频,收听他的故事。
正值南半球深冬时节,澳洲雪季迎来高峰时段。不少华人抓住机会感受滑雪的乐趣。不过,住宿紧张、雪票昂贵,以及不断上涨的配套开销,让“在澳洲滑雪究竟值不值”成为热议话题。至于性价比如何,游客们心中有着自己的判断。点击音频,收听完整报道。
在澳大利亚,中华民乐蓬勃发展,代代传承。聆听“二胡女孩”寇润瑶从小与二胡结缘,并在中港青年共襄的音乐会上担任乐团首席的故事。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我觉得应该延迟退休年龄。”接近退休年龄的沈捷教授做出了决定。(点击音频收听详细采访)
早在19世纪澳大利亚掀起淘金热的时候,华人移民和原住民之间就有着不少交集——他们不仅一起工作,还曾通婚并组成家庭。
泌乳顾问与通乳师有何区别?泌乳顾问怎样帮助新手妈妈?
两种不同的跨国绘画艺术不期而遇,展开了一段长达40年的艺术之缘……
自称为“悉尼茶人”的Max陈说,社交媒体上一些品茶的短视频,吸引了在澳洲这边的很多年轻人也热爱茶艺。(点击音频收听详细采访)
乐之声海岸旋律艺术团是黄金海岸最为活跃的华语艺术团体之一,其女子合唱队即将参加8月初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一档歌唱比赛。艺术团秘书长Sophie接受SBS普通话采访,分享在黄金海岸的退休生活体验,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歌唱比赛的展望。 点击音频,收听完整采访。
做一名“多边形战士”,可能吗?这可能就是李静的生活状态。点击音频收听故事。
击剑教练金志扬曾是中国国家击剑队队员并获得全国冠军,如今他在悉尼传授击剑技艺,延续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本期我们的故事,三位新西兰华人——Cissy Bao、Hillbe Cai和Wesker Huang——将分享他们为何选择离开新西兰、前往澳大利亚重新开始。点击音频,收听完整报道。
Ian卢十几年前来澳大利亚留学,在大学期间由于自己热爱户外运动,就组织了户外社团。 这十几年来,他好像一直都在“玩”。 但与此同时,他也建立了自己的户外运动小生意。(点击音频收听详细内容)
澳大利亚人Ben Webb不仅说得一口流利中文,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并向SBS分享了他亲笔书写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对中文的热爱,以及如何通过收听SBS中文普通话节目重新拾起这门语言的故事(收听播客,了解详情)。
18岁母亲患癌,她复读一年考上复旦;毕业后顺利进入央视,她却选择辞职来澳读研,创业办学。黄珊珊的人生在不断重启中前行。
64岁的悉尼华人Jenny叶在2025年5月14日成功登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8848.86米)。 点击音频收听详细采访
中华剧社年度新剧《青蛇》定于5月29日至31日在墨大剧场演出。本期我们的故事,SBS普通话请到《青蛇》的导演、制作人以及四位主演一同分享这部作品背后的故事。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