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我们的故事
我们的故事
Claim Ownership

我们的故事

Author: SBS

Subscribed: 5Played: 17
Share

Description

聆听心声,分享故事,探索在澳华人的生活百态。
166 Episodes
Reverse
澳大利亚以丰富的矿产和稀土资源闻名,但这些财富背后,是无数矿区工人的付出。华人在西澳矿业工作的情况如何?他们的收入是否如传说中那样可观?点击收听。
什么是游戏治疗师?点击音频收听游戏治疗师杨启慈(May Yeung)的职业故事。
在近四年的时间里,Lesley和其徒步群的成员们会每月举办一次徒步捡垃圾活动,他们亲身体会到“有人的地方就有垃圾”。近日,他们用捡来的垃圾联合其他艺术家,共同在墨尔本Fringe艺穗节中,举办了Queer Ecologies(酷儿生态学)展览。
本期我们的故事,32岁的墨尔本华人Fred会分享他在澳洲确诊鼻咽癌后的治疗经历和心路历程。确诊初期,Fred曾考虑过回中国治疗,但在权衡花费与实际情况后,最终决定留在墨尔本。他说,澳洲的医疗体系与医护人员的关怀让他倍感温暖。如今,Fred已完成化疗,正积极面对放疗,并在这段经历中重新审视人生。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本期我们的故事,SBS普通话请到西澳大学中国研究副教授陶郁博士,透过史料重温早期华人移民陈霞的经历。 陈霞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澳大利亚经营着一家华人商铺,他不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还与1900至1901年访问澳洲的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有过一段渊源。陶博士表示,陈霞百年前在澳洲为种族平等、多元文化发声的历史,对当今的澳大利亚社会也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点击音频,收听完整节目。
Carrie胡刚刚来到澳大利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是在咖啡厅打工。 现在,她已经在职场上经过不断地跳级,成为政府部门一名资深的工作人员。 (点击音频收听详细采访)
每年七八月间,西澳偏远小镇哥萨克都会因“哥萨克艺术奖”而热闹非凡。今年,旅澳画家卞瑞志凭借风景画作品荣获该奖。
2025年,SBS迎来建台50周年。半个世纪以来,SBS普通话节目陪伴无数华人走过人生的不同阶段。本期节目嘉宾陈正利,就是一位与SBS结缘超过30年的老听众。无论是留学塔州的青春岁月,还是回台推广环境教育的十余年,抑或是近50岁再度移居悉尼、转行投身幼儿教育,陈正利的人生轨迹都与SBS的发展一路相伴。点击音频,收听他的故事。
正值南半球深冬时节,澳洲雪季迎来高峰时段。不少华人抓住机会感受滑雪的乐趣。不过,住宿紧张、雪票昂贵,以及不断上涨的配套开销,让“在澳洲滑雪究竟值不值”成为热议话题。至于性价比如何,游客们心中有着自己的判断。点击音频,收听完整报道。
在澳大利亚,中华民乐蓬勃发展,代代传承。聆听“二胡女孩”寇润瑶从小与二胡结缘,并在中港青年共襄的音乐会上担任乐团首席的故事。
“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之后,我觉得应该延迟退休年龄。”接近退休年龄的沈捷教授做出了决定。(点击音频收听详细采访)
早在19世纪澳大利亚掀起淘金热的时候,华人移民和原住民之间就有着不少交集——他们不仅一起工作,还曾通婚并组成家庭。
泌乳顾问与通乳师有何区别?泌乳顾问怎样帮助新手妈妈?
两种不同的跨国绘画艺术不期而遇,展开了一段长达40年的艺术之缘……
自称为“悉尼茶人”的Max陈说,社交媒体上一些品茶的短视频,吸引了在澳洲这边的很多年轻人也热爱茶艺。(点击音频收听详细采访)
乐之声海岸旋律艺术团是黄金海岸最为活跃的华语艺术团体之一,其女子合唱队即将参加8月初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一档歌唱比赛。艺术团秘书长Sophie接受SBS普通话采访,分享在黄金海岸的退休生活体验,以及对即将到来的歌唱比赛的展望。 点击音频,收听完整采访。
做一名“多边形战士”,可能吗?这可能就是李静的生活状态。点击音频收听故事。
击剑教练金志扬曾是中国国家击剑队队员并获得全国冠军,如今他在悉尼传授击剑技艺,延续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本期我们的故事,三位新西兰华人——Cissy Bao、Hillbe Cai和Wesker Huang——将分享他们为何选择离开新西兰、前往澳大利亚重新开始。点击音频,收听完整报道。
Ian卢十几年前来澳大利亚留学,在大学期间由于自己热爱户外运动,就组织了户外社团。 这十几年来,他好像一直都在“玩”。 但与此同时,他也建立了自己的户外运动小生意。(点击音频收听详细内容)
loading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