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英伦事务所 Echo of Time
英伦事务所 Echo of Time
Claim Ownership

英伦事务所 Echo of Time

Author: Echo_yuan

Subscribed: 0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探究、记录、分享在英华人的工作经历与生活体悟。

欢迎感兴趣来聊天、分享的朋友们联系主播。
9 Episodes
Reverse
嘉宾: 老李,从国内教育系统出逃到英国教育系统,从G5土木系转行到Tier 1咨询公司,从爱看爱情偶像剧的异性恋到激进Feminist和专业帮姐妹分手第一人。人生是旷野,是试验场,是无限可能。/关于本期:老李是我的客户,也是我的朋友。和老李聊天,不是聊房子,就是聊“男人”。原本计划中的这期播客,是要来聊聊她过往约会过程中的奇葩趣事的。最终我们却从她职场中的男女工作方式的不同,一路探究,试图看清楚这个固化的社会体系里,女性该如何安顿自己。而这当然不仅仅是个体话的问题,希望可以被更多的人看到、理解、改变。如果可以,希望在近处生活的你,可以看到远方的别人。最后,这期节目的前半段,如何从伦敦G5高校毕业后顺利转行进入Tier1咨询公司,如何在多元国际化的职场里戴上fake it till you make it的面具,如何被看见,又如何自处....希望这些也可以帮到困顿于“职场身份”的你。/Shownotes:01:32 开场 & 嘉宾介绍02:42 从土木到咨询,老李一直在换赛道08:25 英国毕业为什么都进“四大”和金融10:47 分享Tier1咨询行业的工作日常18:37 在职场Fake it till you make it21:56 多元国际化的职场里体验如何 & 如何自处27:10 性别带来的不同工作模式36:05 开始聊男性!Dating两年后老李因何对男人失望44:49 男权社会“洗脑”女性的脉络49:01 为什么父权社会能培养出大多数正常的女性?53:48 当鞭子抽在身上感到疼,就是觉醒的时刻58:43 关于“胖猫之死”的讨论——它凭什么上热搜啊!01:01:00 男性与更年轻的女性在一起就没道理!01:03:47 反转性别物化男性?01:06:18 希望更多人看到男权社会的问题/文案:Echo剪辑:Dylan音乐:母系社会 - 张惠妹封面:Alex联系微信:echo_yuan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下期见。
嘉宾:Jiajie, 十七年国际教育经验。从新东方到国内的教育公司创始人到现在英国教育公司。从曾经幻想过上市,到后来一直坚持做小而精的教育品牌。现在在英国从事低龄留学的规划,也是众多学生的监护人,从11岁一路陪伴学生成长到大学。/关于本期:《礼记·学记》有云,“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相长”,是我在和 Jiajie 认识这些年以及录制播客的过程中,常常跃入我脑海的四个字。英国的低龄留学机制,教育体系,我们没有多聊,而这份工作的责任与爱,我们也并没有多谈。反而是Jiajie 如何从孩子们的本真出发,去了解与探索孩子们的需求,去理解与探究孩子们的心理,去关注孩子们真正的快乐,以及如何在英国三六九等的私校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是我们这期的主要话题。或许这些,才是我们真正想了解与认识的英国低龄留学。而最后,出于我的观察与私心,我们也聊了聊家长与孩子的“嫉妒”关系,以及陪读妈妈的心理健康话题。希望我们教学相长,始终进步。/Shownotes:01:43 开场 & 嘉宾自我介绍03:57 Jiajie搬来英国生活的契机08:07 i人在英国创业,因为专注而倍感轻松10:30 家长的焦虑反应,会如何影响孩子14:09 与家长沟通的方式始于意识到情况与目的不同18:36 国内的国际学校与英国学校有何不同22:17 干货!英国择校的一些诀窍29:18 在英国做教育和房产,真的需要更多“有良心的人”32:20 每天和学生打交道,让我保持心态年轻不油腻36:40 留学是人生的转折点,在英国上学孩子是否会更快乐?40:11 不同背景的家长,对孩子抱有不同的期待46:40 背井离乡,如何帮助学生度过在英学习的困难56:30 在忙碌的工作里,Jiajie会如何提升自己58:28 身在教育行业,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01:01:36 天赋与努力,认清自己很重要01:06:00 出身环境天差地别,父母是否有“嫉妒”孩子的瞬间/文案:Echo剪辑:Dylan音乐:Kids - MGMT联系微信:echo_yuan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豆瓣|QQ音乐/下期见。
嘉宾:林妍独立摄影师,擅长拍与人有关的照片。22 年暂别读书工作生活了8 年的伦敦。目前是全世界流浪拍摄、择人而居的生活方式。喜欢拍人物状态真实自然的照片,把人的神情举止还原到接近 ta 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关于本期:如果记忆有颜色,那一定是我与林妍认识时她头发的粉色。那时的画面里,是她已经默默存在的喜欢自己,贴近本性。时间一晃而过,她从在伦敦生活成为了一个全球流浪拍摄的独立摄影师。照片凝固的虽是一瞬,而我们流连的是一段人生状态,一份时空纠缠,一些遥远之物或者近处氛围的独一显现。是此时此刻的显像,更是未来无数日子的回忆。而当距离拉近,我们可以面对面地坐下深入交流的时候,仿佛是发现了原本以为可以被复制进而被掌握的东西,其实它们是那么的独一存在,不可复制。就像林妍她在流浪摄影中,逐渐与更多人建立连接,去享受生活中的未知与不确定,去用稳定的内核坚持自己想要的生活,去用活在当下的心境面对一切存在的关系。或许在拍摄中,她去寻找那些被遗忘、被忽略,又或许,她并不执着记录开心的、苦难的,她只是寻找自己喜欢的,记录自己看到的。那么,如果时间有颜色,那一定是现在林妍头发的蓝色。是水一样的平静,是冰一样的清澈,是云一样的自由。/Shownotes:1:51 开场 & 嘉宾介绍03:22 干完Marketing,我去奶茶店当店长04:57 摄影的起始,是想留下更多英国的时光08:47 把爱好变成工作,是因为享受其中的每一个环节10:36 因为摄影,开始无预设地去和陌生人沟通14:01 交际圈里的“真空层”让我不怕失去任何人17:03 照片能定格住一段故事里最漂亮的一刻与人生状态25:05 享受生活中的不确定和未知28:58 “流浪”摄影师的脚步从不停歇34:50 开始做播客之后,与更多人建立联系38:26 预期管理是生活主轴稳定的前提46:41 外在柔软内心坚定,贴近自己的本性55:16 下一站与对未来的期待/本期内容配图4 月在伦敦——嘉宾供图3 月在阿拉斯加的马塔努斯卡冰川——嘉宾供图/文案:Echo剪辑:Dylan音乐:Radiohead - No Surprises联系微信:echo_yuan嘉宾小红书:@英国独立摄影师_YAN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QQ音乐/下期见。
嘉宾:小中一个以人为动力和目标,一路用排除法探寻理想工作的人。目前在国际儿童发展组织工作。/关于本期:从云南支教开始,从善纵如登,也没有改变小中想要帮助孩子们的想法与行动。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坚持善意,坚持理想,更重要的是她总能从孩子们身上学到很多,他们带给小中的力量成为了她努力让自己更强的动力。如今,在伦敦的小中不仅在国际儿童发展组织工作,也在坚持做着儿童救助机构的志愿者。无论是在前线从言语疏导上帮助孩子,还是在后方从资金筹措上支持孩子,小中始终想成为一个有爱有坚持的人,也是这份践行,让她逐渐坚强,逐渐找到让自己幸福的方式。和小中的聊天,不断地让我想起费雷德里克·巴克曼在《焦虑的人》里写的一段话:“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很多时候甚至没有办法改变别人,也许只能尝试着一次改变一点。所以我们一有机会就要尽力而为。我们只能挽救那些可以挽救的东西,竭尽全力,还要想办法让自己相信,这样做,已经足够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忍受失败,不被绝望淹死。”所以,小中帮助别人的这份初心,所拥有的知识,逐渐理性化地去看待与实践帮助,并不幻想于帮助他人的成果,我想,这应该可以支撑小中长久地走下去。/Shownotes:01:43: 开场 & 嘉宾介绍03:20: 公益之路的起点始于云南支教07:25: 陪伴一个孩子的成长带来的感慨12:25: 放弃投行工签——当年的选择与今天的自由18:15: 在国际公益组织做企业合作工作是什么体验23:31: 有关公司公益捐款的道德判断,一种个人视角30:20: 在儿童支持服务热线当志愿者的经历分享35:20: 面对他人苦难的志愿者,会如何释放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40:05: 长期的倾听,如何让自己“不麻木”50:40: 把公益作为未来生活的锚点,为世界带来多一点善意/本期内容配图:1. 云南支教的学校2. 云南支教遇到的小朋友们3. 平时喜欢摄影的小中/文案:Echo剪辑:Dylan开头音乐:Omake-pfadlib - 泽野弘之结尾音乐:小さな掌 - Aqua Timez联系微信:echo_yuan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QQ音乐/下期见。
嘉宾:Stephanie冬蕾旅英十年,前媒体人,曾任《英中时报》主编,主持人。现半地产营销人,未来希望继续成为有理想的(自)媒体人。/关于本期:“最热情的旅行者,往往也是热衷阅读和写作的人。”保罗索鲁是我的邻居Stephanie最喜欢的旅行文学作家,而在她绘声绘色地谈及旅行时,我看到了她对于生活、他者、世界的热爱与思考。或许,她也像保罗索鲁一样,年纪小时阅读有关别处的文字,于是《哈利波特》的魔法将她带到了英国;到了可以走出的年纪,她带着对“别处”的重要性的笃信,走向了欧洲与世界的各地。遥远的地方不仅是书里世界活灵活现的展开,也有着新鲜的人事物,更有着她一次次的寻找的那个新的自我。我相信,市场人、媒体人、记者、主持人等等,都不是 Stephanie 的最终“标签”,她在每次阅读之后,每次出走归来,都已然不再是那个故我。祝福所有热爱阅读、喜欢旅行的女孩,都像 Stephanie 一样,走入广阔,自在随心。/Shownotes:01:22 开场&嘉宾介绍02:20 英格兰北部城市的样态与美05:22 因为《哈利波特》选择来到英国09:37 成长中了解的英国印象,来了之后都应证了11:17 生活这么久,我们对英国食物的真实想法12:30 主持 2024伦敦中国春节庆典的感受22:13 在伦敦当记者,给成长带来了什么27:08 英国摄影记者Adrian Bradshaw(肖君)带给嘉宾未曾体验的蓬勃80年代29:12 从凯特王妃事件出发,聊聊自媒体现状和新闻真实性35:05 嘉宾的欧陆城市观察41:17 和费兰特笔下的那不勒斯相遇50:30 嘉宾的爱书推荐环节:《不平静的江河》 & 保罗索鲁53:21 英剧《万物生灵》里的英国乡村/本期内容配图:打卡《哈利波特》取景地——杜伦大教堂2024 年伦敦特拉法加广场新春庆典主持打卡那不勒斯四部曲剧集女主街区直直的柏林/文案:Echo剪辑:Dylan音乐:万能青年旅社-山雀联系微信:echo_yuan嘉宾联系方式:Instagram: Stephaniedonglei播放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QQ音乐/下期见。
嘉宾:Reese / Sharon / Yolanda - Max Alliance 麦睿置业合伙人/关于本期:这本是一个周末聚餐的活动,突然之间就有了这期节目,果然“淡人”如我需要这三位雷厉风行的朋友们。所以大家会在背景里听到路边车子开过的声音,酒杯的声音,以及我们好多的哈哈大笑!不同于她们是彼此这些年创业过程的见证者,我是她们三位这近十年恋爱、结婚、生娃、工作、干倒公司、一起创业、公司稳定等等时间点的旁观者;是她们有温度的同理、有力量的柔软、有实力的内核,像带着光一样,照向我;所以我很感谢有这样的三位朋友。这一期我们聊到了她们当初为何来到英国,为何喜欢伦敦,为何选择与彼此一起创业;聊到了招聘过程中老板们会一眼看中的特质和素养;聊到了女性创业、创业妈妈等等标签,是加持还是束缚;聊到了是向上社交还是向下兼容更吸引现在的她们;而或许很多人都关注与希望看到的work-life balance(工作生活平衡),她们似乎有着不一样的想法。最后,我们是同行,也是同行者。祝福我们各自,都能活个自在,做成自我。/Shownotes:1:25 开场Intro1:40 三位嘉宾的自我介绍3:19 伦敦收租婆,为何买了6套之后收手4:40 作为地产人,如何抄底6:42 决定创业是因为“干倒”两家公司8:36 喝了一顿大酒,这事就成了11:18 如何有温度地对待员工16:49 对工作的“饥饿”与“取之有道”22:15 什么样的内驱力让你们留在英国?23:57 Sharon:放弃一眼看到头的安稳生活,毅然决然来到英国28:03 Yolanda:要求不多,只要金丝雀码头一张办公桌31:03 Yolanda:两次恋爱脑的洗礼34:16 Reese:面临事业、爱情的抉择34:43 找创业伙伴比找老公还难42:58 多重女性身份的创业有什么优势47:20 作为女性创业者,鼓励女性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实现自我54:44 什么样的客户会变成朋友1:01:26 英国交友方式的舒适性1:02:56 有些事情并不是为了追求“爆款”和“出圈”1:03:57 并不是人人都读“圣保罗”,信息获取的闭塞与单一/本期内容配图:录制当天/文案:Echo剪辑:Leslie音乐:Not Enough - FUR主播联系微信:echo_yuan播客平台:小宇宙|Apple Podcast|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荔枝|QQ音乐/下期见。
主播:Echo嘉宾:11/关于嘉宾:11,一个在伦敦讲脱口秀的投行老会计。/关于本期:认识11时惊讶于这个从四大审计跳槽到投行会计的女生,竟然在讲着脱口秀。出于对这个行业的人与事的强烈好奇,我们录了这期节目。而脱口秀里有趣、有天赋、有坚持、有努力的小伙伴们与环境,让11备受鼓励也获得了很多快乐。这一期简单探索了一下在伦敦做华人喜剧的一群人,他们是如何获取灵感写稿、读稿排练、开放麦、商演等等等等。也和11聊了她的本职工作,给还在读书的小朋友们一些关于在英国四大做审计、会计的小建议或者在英国公司工作如何speak out。同时也有对职业规划和未来方向的探索,即使时而迷茫,想要逃避,但依然要大步先前!/本期内容配图:11和哗人喜剧 - 嘉宾供图/Shownotes:01:15 开场intro01:49 嘉宾Yiyi的自我介绍02:43 和脱口秀结缘,竟是因为dating app男嘉宾讲的太烂05:42 伦敦的华人脱口秀演员们灵感来自哪07:53 “有趣的人聚在一起,干什么都好笑”09:51 开放麦与商演的区别16:10 看脱口秀,一定要放肆笑出来20:17 在中国与英国讲脱口秀,有何不同23:50 探索伦敦华人线下脱口秀的生态32:39 Yiyi聊起本职工作,突然认真起来36:42 严谨的审计工作经历是否会成为段子素材38:23 在伦敦投行工作,真实体验究竟如何41:30 工作多年,还能改变职业路径吗47:16 我们留在伦敦所追寻的生活51:05 关于“四大”作为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的真诚建议57:59 大城市 v.s 小城市,终究取决于你想要的是什么01:01:30 从兰卡斯特到伦敦,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01:05:43 在英国职场,不做“小透明“很重要/文案:Echo剪辑:Dylan音乐:Intro: I Got Soul Feat. Amanda Diva         Outro: Luv(sic.)pt3(feat.Shing02)主播联系微信:echo_yuan嘉宾联系方式:小红书 - 伦敦哗人喜剧/下期见。
主播:Echo嘉宾:Lin/关于Lin:长居伦敦,Lin Gao Collection创始人,诺丁山精品店主理人,收藏欧洲古董银器、瓷器7年。爱好去旅行的城市看展,去看展的城市旅行。信仰佛教,热爱生活。/关于本期:当我和Lin定好时间要录这期播客时,我迫不及待的想要问出那个心里好奇了很久的问题:做藏家、卖藏品,是不是可以一夜暴富?而和Lin再上一次见面时,我们在Holborn的一家咖啡店喝茶,我记得她背着一个老大的“蛇皮袋”,说是在附近的“老头子”家里收了一麻袋的藏品。那时,我便跃跃欲试地想要一窥这个行业的究竟。从这期节目的录制到定稿,我们从23年的圣诞节前来到了24年的春节前。而我,也逃离伦敦的emo冬季去新加坡跨了一个热年。很妙的是,在这段时间,我陆续学习了“正念”,了解了“观呼吸”,甚至读完了高二时便已在书架摆放着的《悉达多》。当回过头来再听这期内容时,我彷佛更理解了Lin所追随的那份哲学与信仰,更明白了她为何要在关注藏品与关注藏家之间更关注自己,更能感受到她“雷厉风行”的性格背后柔软感性的言语。确实“搞钱与致富”依然是这两年的热门话题,只是这话题背后如何维系精神与活力,如何关注、取悦与爱自己,或许听完这期节目,会有稍许解悟。/本期内容配图:1. 入行的契机,送给男朋友的礼物,路易镀银四件套,嘉宾供图2. 嘉宾Lin目前为止最喜欢的银器 之一,银镀金天使高足赏杯,公主旧藏,嘉宾供图3. 嘉宾Lin目前为止最喜欢的银器 之一,878年纯银水晶餐桌Central Piece中心摆件,由伯明翰HW&Co顶级银器制作商订制绝版限量制作,嘉宾供图4. 嘉宾Lin目前为止最喜欢的瓷器 之一,Flight Barr & Barr,王子旧藏,嘉宾供图5. 藏品的使用体验 - 嘉宾供图6. 荷兰艺术家皮特·蒙德里安 (Piet Mondrian) ,图片来源Google7. 瑞典艺术家,希尔玛·阿芙·克林特(Hilma af Klint),图片来自ocula.com8. 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英国浪漫主义风景画家,水彩画家和版画家《被拖去解体的战舰无畏号》(The Fighting Temeraire), 图片来源Google/Shownotes:02:02 - Lin的自我介绍02:38 - 走上收藏之路竟然是为了送男朋友礼物?!05:32- 古董店主理人的养成之路07:56 - 收藏和买房,都需要优质上线10:50 - 用古董美化生活,有效降低“不配得”感15:59 - 英伦与欧陆藏品的差别21:10 - 慈善音乐会上的感人经历27:47 - 把佛教当成哲学33:13 - 坚信自己的审美带来平稳心态34:20 - 吸引力法则让我遇到高粘性客户35:47 - 藏家心态:存在且唯一,所以带来喜悦37:55 - “我遇到的客户都是温柔的人”42:19 - 老藏家们展现出超越年龄的精气神是Lin的向往47:23 - 一些能让身心平静的方式53:00 - 英国提供的“完整人生体验”56:30 - 收藏能不能暴富?有哪些入行技巧?/文案:Echo剪辑:Dylan音乐:李斯特《钟》主播联系微信:echo_yuan嘉宾联系方式:小红书 Lin Antique Collection推荐阅读:希尔玛·阿芙·克林特:改写抽象绘画历史的女性 - ocula.com/下期见,祝龙年快乐!
主播:Echo嘉宾:Lulu/关于Lulu:白露,伦敦十二年,毕业于UAL-LCF,后化身创业人。目前开有四家公司。在搞钱的同时,主打一个身心灵合一与平衡。/关于本期:和Lulu认识大概也有靠近10年的时间了,不过我们从互相点赞的网友变为现实生活中会约饭、会打麻将、会闲聊的朋友大约是从我帮Lulu买了她现在居住的房子开始。不过其实一直到我们录制这一期节目,我还并不知道原来她在伦敦经营着4家公司。每次和Lulu聊天,都会觉得眼界大开甚至不可思议。譬如这次我们详细的聊了她在伦敦工作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几个大坑,因为语言的隔阂,法律系统的不同,思维方式的颠覆等等各种原因,她经历了与英国内政部持续了三年的官司,经历了公司的倒闭,经历了长时间的心理咨询,以及每一年并不相同但如约而至的病痛。于是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如何接纳自己选择放弃,如何处理网暴不受外界控制,如何直面自己能量的波动等等,我们都详细的聊到了,从一本正经的方法,到不得不信的玄学,Lulu从各个纬度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小小的过来人的建议。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每次聊天都少不了她所经历的灵异事件,这一次她也给大家简单分享了三个伦敦居住经历里的“奇谈”。而当经历所有再回头看时,你会发现,每一处的细节对于我们都是有帮助的;祝福大家都可以处在自己喜欢的环境、氛围、味道里,困难时可以给自己力量,或者不害怕于向外界寻求能量,坚持能坚持的,放下该放下的,找到心安之处,2024年一切都好。/本期配图:1. 这期播客所处的空间呈现:Lulu家阳台,Echo实拍2. Lulu和陈冠希的照片3. 节目中忘记了名字的三个博物馆The Wallace Collection,图片来自GoogleHunterian Museum,图片来自GoogleSir John Soane's Museum,图片来自Google/如果要穿梭:00:50 英伦事务所开篇词01:30 嘉宾Lulu的自我介绍05:31 海外创业有多难,打碎了牙往肚里咽07:11 身心灵平衡:金钱是能量,居住环境也是09:30 从和内政部打官司到收购自己公司炒掉原雇主的传奇经历18:41 刚来伦敦就偶遇张曼玉,注定走上明星经纪业务的路23:16 被网暴的经历,Lulu如何自救与疗愈28:42 可e可i,折衷看待海外生活的边缘性31:47 内幕消息,时装周、电影节体验34:50 伦敦小众博物馆私人推荐38:00 生活在伦敦如何改变了Lulu45:20 疗愈道路始于玄学?Lulu的占星学习体验47:15 伦敦的多样性,每一种独特都在这里被看到50:03 许多伦敦人买房是为了宠物?52:33 伦敦租房竟然遇到过这些灵异体验01:02:40 玄学促使我们发自内心的行动,从而更好地生活01:07:39 创业女强人的爱好竟是写小H文01:10:37 能量只是能量,不分正负01:14:45 Lulu分享变动中的疗愈小方法/文案:Echo剪辑:Dylan音乐:Sweet Saturn - Dennis Kuo主播联系微信:echo_yuan嘉宾联系方式:小红书 Niokululu/下期见,2024见。
主播:Echo嘉宾:Emma剪辑:Dylan文案:Echo音乐:Show Me How - Man I Trust联系微信:echo_yuan/关于Emma:人文学科十年学生,在英国读书五年目前在英国读电影研究博士四年级,研究方向涉及现象学和木偶定格动画(Quay brothers)研究兴趣包括中国和西方早期电影,现象学(海德格尔),木偶和其他人形物(肖像画),图像以及偶像学相关。在大英博物馆做了一年多的志愿者多门语言A1水平(日、法、德、拉丁、希腊)可能是全豆瓣最懂《镜子》的人,Emma豆瓣主页:www.douban.com/关于首期:和我认识的大多数博士不同,Emma拥有一个有趣的学术灵魂。我们的认识,是通过一期我做为嘉宾聊伦敦房产的播客,有一天Emma从牛津来大英博物馆培训,我们就约了见面,原本是聊房子的,最终在现象学、早期电影、晚清百态展览、牛津的生活等等话题中,我们约定有了这期播客。原本我和Emma是沟通了一个问题提纲的,不过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聊的很自在,也很“脱缰”,于是就索性聊到哪里算哪里了。Emma给我介绍了她所研究的专业领域,可以听出我在人文纯理论的洪流里挣扎了一会,但很快,我们聊了读书与写作,语言与思维,现实与精神,博物馆与展览,留学生活的融入与边缘,想象喜欢的居住场景,以及反而令人平静的“焦虑”话题。世上有趣的状态大抵相同,但是共鸣的灵魂却叫人珍视。希望听到节目的最后,大家会喜欢我们所聊的话题,会喜欢与我们有些许共鸣的状态。/本期配图:Emma用花瓶解释自己的研究领域Emma 研究的定格动画电影剧照 (Quay brothers’ the Street of Crocodiles)大英博物馆中国馆内“约翰逊博士茶壶”“晚清百态”展上慈禧太后缂丝长袍细节 - Echo拍摄1906年“幻游火车”内景夜晚“十八世纪的牛津” - Emma实拍/01:20 英伦事务所开篇词01:56 嘉宾Emma的自我介绍02:38 纯理论人文学科给生活带来什么06:44 有什么办法平衡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10:34 英国文科博士的日常14:04 Emma会如何阐释自己的研究领域(用一个花瓶)19:26 怎么通俗易懂地理解现象学24:01 语言对思维的影响,在汉语和英语之间26:54 在大英博物馆当导览是什么样的体验31:26 这里口误,“分封制”改为“册封制”/“朝贡制”32:07 大英“晚清百态展览” 的平民叙事、女性主义43:35 VR的祖先-幻游火车折射出的中西差异47:08 当下语境里,出国留学的意义50:23 面对语言焦虑,我们怎么最终释怀55:06 Emma逃离伦敦搬家牛津的理由01:04:12 Emma和Echo在海外生活、工作,在边缘感与归属感间徘徊01:11:27从纹身来看两代人的观念变迁/下期见。
Comments 
loading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