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坐而论道
坐而论道
Claim Ownership

坐而论道

Author: 近复

Subscribed: 0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个人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助到你

7 Episodes
Reverse
 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探讨如何正确使用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以及它在知识学习和整理中的作用。文章强调了以下几点:1. 思维导图的本质:思维导图不是笔记工具,而是整理思路的工具,它的核心在于“导”字,意味着将知识从内部导向外部,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框架。2. 思维导图的适当用途:文章指出,思维导图不适合直接用来做笔记,而是用来展示和梳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3. 正确的使用方式:作者建议,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先用QA笔记法(问题和答案)来固定每一个知识点,然后再用思维导图来展示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4. 避免误区:文章提醒学习者不要被思维导图的外在形式所迷惑,而应关注其内在的学习和理解知识的功能。同时,不要过分追求思维导图的美观,而忽视了其帮助记忆和理解知识的本质目的。5. 推荐的笔记工具:文章推荐了幕布这个笔记工具,因为它自带思维导图功能,并且支持大纲式的笔记,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展现知识结构。总的来说,文章强调了思维导图的正确使用方式,以及它在辅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知识方面的价值。同时,作者也提醒学习者要明确学习的目的,避免陷入形式主义,而忽略了学习的本质。
本文重点这篇文章的重点在于探讨和介绍高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文章通过分析学习的本质、心智模型的构建、以及如何通过正确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记忆和认知能力,提出了以下几个核心观点:1. 学习的本质:利用心智模型将知识在大脑中形成条件反射。心智模型是解决问题的程序,通过编码、巩固和检索三个步骤来创建。2. 错误的学习方式:指出了常见的错误学习方式,如重复记忆、依赖直觉和盲目自信,以及缺乏有效的反馈机制。3. 高效学习的条件:介绍了检索式学习、合一困难、建立高效的反馈机制和培养终身学习习惯等高效学习的条件。4. 记忆和遗忘:讨论了记忆曲线和遗忘的正面作用,强调了遗忘对于过滤无用信息和巩固有用信息的重要性。5. 成长心态与刻意练习:提倡成长心态,即相信智力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改变,并通过刻意练习来提升能力。6. 记忆线索:介绍了如何通过助记手段建立记忆线索,以帮助检索长期记忆。7. 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强调了终身学习对于提升智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成长心态、刻意练习和建立记忆线索来实现终身学习。文章通过这些观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学习不仅仅是记忆和重复,而是一个涉及理解、应用和持续改进的复杂过程。通过正确的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学习,提升个人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重点1. AI在阅读和笔记中的作用:AI可以作为辅助工具,帮助生成导读和大纲,但不应完全依赖AI来替代人的思考和学习过程。2. AI的局限性:AI生成的内容往往过于概括,缺乏深度,可能导致信息的浅尝辄止,而不是真正的知识吸收。3. 个性化与通用性:AI生成的笔记可能缺乏个性化,无法根据个人的知识结构和兴趣进行定制。4. 最小原则:在记笔记时,应遵循最小原则,即一个问题对应一个答案,避免信息过载,提高记忆效率。5. AI的准确性问题:AI可能会接受并传播错误的信息,因为它没有能力纠正输入文本中的错误。6. AI与人类思考的关系:AI应该被用来释放人的思考空间,而不是替代人的思考。AI最擅长的是处理与思考无关的事务,如信息整理和优化。7. 尼古拉斯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强调日常笔记的输出和知识链接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写作来整合和输出知识。8. AI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AI可以帮助整合笔记,但不应完全依赖AI来完成知识整合和输出。9. AI的辅助作用:AI应该被视为辅助工具,帮助提高学习和阅读效率,而不是完全替代人的思考和学习。10. 对AI的合理使用:在使用AI进行学习和记笔记时,应保持克制,避免过度依赖,以免影响个人的成长和能力提升。
本文重点1. 阅读的层次:文章提到了基础阅读、检式阅读(略读)、分析阅读(精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它们是层层递进的关系。2. 略读(检式阅读):作者详细介绍了略读的方法,包括查看书名、前言、目录、索引、腰封、作者简介、相关章节以及书的最后几页,目的是为了快速判断一本书的价值和是否值得深入阅读。3. 精读(分析阅读):文章强调了在需要从书中获取更深层次知识时,应采用分析阅读。这包括对书进行主题分类、用自己的话概括大意、记笔记、写书评以及与作者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和讨论。4. 主题阅读:文章提到在写论文或对特定主题有深入研究需求时,应采用主题阅读。这包括准备阶段的资料搜集和剔除不相关部分,以及阅读阶段的寻找主题章节、串联关键词、搜寻问题答案和分析答案的谬误。5. 读书法的时效性:作者认为,尽管技术在进步,但阅读的基本方法并未过时,这些方法依然适用于现代的阅读实践。6. 对AI时代阅读的看法:文章指出,尽管AI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阅读,但它并不能替代阅读的核心原理和方法。7. 读书法的实用性:作者通过自己的经验分享,强调了这些阅读方法的实用性,并鼓励读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去实践和探索。文章通过这些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籍中的知识。正文欢迎收听本期节目,这里是坐而论道,我是主播近复。在前几期节目中,我连续分享了许多关于学习和阅读的技巧与常识。回顾这些内容,我意识到可能信息量过大,尤其是考虑到我的更新频率较高,这可能对听众的吸收造成影响。因此,今天我们将简短一些,作为对之前内容的补充。在第一期节目中,我提到了在缺乏材料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传统的略读方法来阅读书籍。既然提到了略读,自然也涉及到精读,所以我决定补充这一部分的知识。我采用的方法来源于莫提莫艾德勒先生的著作《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之所以从一开始就关注学习方法领域,是因为在这本书的序言中预见到了一些问题,尽管他生活在上个世纪初,他预见的是广播电视对人们的影响。他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人们能更好地阅读,以抵抗这种影响。几年前,当我读到这一段时,尽管当时人们已经不再看电视或听广播,但这种影响以新的形式出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这让我经常翻阅这本书,并时不时地向他人推荐。然而,这本书确实有些枯燥。我在书友群中交流时,有人指出这本书是教人如何阅读的,但它本身却难以阅读。我认为,书中前面的方法思路清晰,但后面针对不同题材的阅读方法,其实都是前面核心原理的变形。因此,我认为艾德勒先生有些过于操心大家的成长,不如直接写前面部分。当然,如果只写前面,可能也无法成书。无论如何,我们取其精华,学习如何阅读。在此,我要提醒一下,听到这里,肯定有人会对我不屑一顾,认为在AI时代,还拿100多年前的阅读方法来糊弄人。请大家记住,技术的革新是技术的进步,而非底层原理的进步。我们之所以感觉比前人聪明,是因为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探索全新领域,回顾时会发现,我们与古人并无太大区别。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孔子等人的思想依然闪耀着光芒。因此,不要认为有了AI,就不再需要这些方法。AI只是帮助我们更省力、更科学地完成流程,尽量减少无关的精力消耗。但它对底层原理基本没有影响,这一点必须明确。现在,我将详细介绍《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关于阅读的讲解。首先,艾德勒先生将阅读分为几个层次:基础阅读、检式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这四个层次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并非孤立存在。基础阅读指的是识字的基本能力,即具备基础的阅读能力。我猜测,在上个世纪初,可能文盲较多,因此在讲解学习方法时,需要考虑这一层次。但今天,我们无需考虑这一点。接下来是检式阅读,即略读。其目的是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书籍的阅读。在第一期节目中,我已详细介绍了略读的方法。简式阅读的操作步骤包括:首先查看主副书名和前言,然后查看目录、索引、腰封、作者简介、图书简介以及与书名相关的章节,最后查看书的最后两三页。这些步骤有助于我们判断书籍的价值,决定是否继续阅读。分析阅读,即精读,适用于需要从书籍中获得更深层次知识的情况。分析阅读的步骤非常清晰。首先,将图书按主题分类,因为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各异。其次,用自己的话精准概括书籍大意,然后进行笔记和书评的撰写。在分析阅读中,我们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来提高效率。但在此之前,我们应已略读并做笔记,记录下不理解的地方和新的想法。最后是主题阅读。当需要撰写论文时,主题阅读尤为常用。主题阅读分为准备阶段和阅读阶段。在准备阶段,我们需要搜寻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并留下与主题切合的部分。在阅读阶段,我们首先寻找与主题相关的章节,然后串联关键词,搜寻问题答案,并分析答案的谬误,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主题阅读,我们可以完成论文或重要文章的撰写。《如何阅读一本书》提供的阅读方法,即使过了100多年,依然没有过时。后来出现的一些卡片、笔记、写作法等,在我看来属于知识管理范畴,而非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几乎没有变化。通过我的讲解,如果对你有所帮助,甚至激发了你的兴趣,你可以找这本书来阅读。当然,我认为我已经将这本书的精华讲述得差不多了,如果你阅读后可能不会有太大的感受,但我也不会因此而感到沮丧。如果你有兴趣,可以阅读这本书。这就是我今天的分享。
 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关于记笔记的重要性和方法。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提取:1.记笔记的重要性:   -记笔记对于深度学习和理解知识至关重要。   -记笔记可以帮助大脑加工知识,提供思考和理解的素材。   -记笔记可以提升学习效率,帮助记忆和理解复杂的知识点。   -记笔记对于写作和知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2.不建议的记笔记方法:   -划线、摘抄、使用荧光笔等被动学习方式效果不佳。   -这些方法可能不便于记忆和理解,且难以在需要时快速回顾和整合信息。3.推荐的记笔记方法:   - Q&A(Question and Answer)笔记法,即将知识点拆分成问题和答案的形式。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 Q&A笔记法有助于将知识点以统一格式整理,便于后续的复习和应用。4.记笔记的原则:   -使用自己的话来记笔记,而不是直接摘抄原文。   -通过用自己的话来转述知识点,可以增加记忆的难度,从而提高提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记笔记是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开始时可能不准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理解的加深,笔记的质量会提高。5.手写笔记与电子笔记:   -手写笔记因为书写速度较慢,可以给大脑更多的思考时间,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无论是手写还是电子笔记,关键在于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理解和思考知识点。6.总结:   -记笔记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使用Q&A笔记法,并用自己的话来记笔记,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的应用能力。   -记笔记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实践来提高。
1.第一性原理的定义与历史:第一性原理最早源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的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观察来寻求事物的最基本原理和本质,以解决复杂问题。2.马斯克与第一性原理:马斯克在火箭和电动车制造中应用第一性原理,通过拆解问题到最基本的元素,挑战传统观点,打破固有模式,产生创新解决方案。3.电池成本的降低案例:马斯克通过第一性原理将电池成本从市场评估的6000美元/千瓦时降低到80美元/千瓦时,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和供应链。4.第一性原理与类比思维的对比:类比思维是从已有的解决方案中寻找相似之处,而第一性原理是从事物的本质出发,推导出新的解决方案。5.减肥效率的提升:通过第一性原理,可以发现慢速爬坡运动能有效提升心率,从而提高减肥效率,而不需要复杂的训练计划或特殊技能。6.第一性原理的应用:鼓励听众在生活中寻找并应用第一性原理,以提高效率和创新。7.个人体验与反思:主讲人通过亲身实践第一性原理在减肥中的应用,强调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并鼓励听众分享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应用经验。
这段文字是一段关于如何进行广泛阅读(泛读)的演讲稿,主讲人近复在其中分享了自己对于阅读的见解和方法,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法来拓宽知识面和视角。以下是对演讲内容的概述:1.速读与泛读的区别:主讲人强调速读和泛读是不同的。速读追求快速阅读,但可能牺牲了理解和记忆。泛读则是广泛地阅读,不局限于特定主题,有助于拓宽视野。2.泛读的意义:在大数据时代,人们容易陷入信息茧房,泛读可以帮助我们跳出自己的领域,接触不同的观点和知识,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世界。3.如何泛读:主讲人建议遵循80/20法则,即用20%的精力去处理80%的材料。他推荐使用读书会的材料,因为这些材料已经提炼了书籍的精华,可以快速获取信息。4.选择合适的泛读材料:主讲人建议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材料,不必过于担心他人的评价。他还提到了喜马拉雅和得到的读书会材料,以及AI导读作为前沿的阅读方法。5. AI导读:主讲人提到了利用AI技术提取书籍重点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可能需要付费。6.检视阅读:主讲人介绍了一种传统的阅读方法,即通过阅读书名、前言、目录、要风简介、相关章节和最后几页来快速判断书籍的价值。7.总结:主讲人最后感谢听众,并邀请大家在评论区提出建议和意见。这段演讲稿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阅读,特别是对于那些希望通过阅读来增长知识和见识的人来说,这些方法可能会非常有用。主讲人通过自己的经验,给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听众更高效地进行泛读。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