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Claim Ownership

界面文化|编辑部聊天室

Author: 界面文化

Subscribed: 5Played: 22
Share

Description

这是一档由界面文化出品的播客,我们将围绕聊天室主持人选定的话题展开,可能涉及政治、历史、文学和社会热点事件。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在小宇宙&界面文化微信公众号(ID:booksandfun)收听,每个周日同步更新。
72 Episodes
Reverse
9 月,豆瓣书店挂出告别海报,进入倒计时;这家陪伴读者 19 年的书店将于明年正式落幕。10 月,经营了 16 年的北京库布里克书店也与读者道别。哪怕曾被称为“北京最美书店”,依然没能留在这座城市里。似乎每隔几个月,我们都会听到某家书店的关停消息。独立书店陆续离场,连锁品牌也开始缩减规模:茑屋、西西弗、三联书店都关闭了部分门店。但另一边,各地书展、图书市集却愈加热闹,只是热闹背后,是不断下降的“含书量”。原本的引流品变成主角,书反而退居次位。当承载书的物理空间在收缩,当书本身在文化消费中的中心位置被稀释,我们和实体书的距离是否正在被拉开?本期,我们从几家书店的告别谈起,聊聊为什么书店会不断消失,书展和市集的热闹意味着什么?书在今天的文化生活里,还占据中心吗?03:58 地方书店的意义11:27 文创,吸引读者的重要途径16:59 图书可能成为文化奢侈品24:18 走进书店的理由还有哪些?27:59 阅读文化中可能存在的‘健全者沙文主义’
10月25日下午,歌手郑智化发微博,控诉深圳机场在登机过程中的残疾人服务缺失。他写道,廊桥与登机口之间的空隙让轮椅无法通过,只能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连滚带爬”地登上飞机。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随着一段现场监控视频流出,舆论开始反转:视频中似乎否认了他“连滚带爬”的描述,不少网友转而指责他夸张用词、滥用明星特权。最终,郑智化在 27 日再次发微博致歉。当事件的焦点从“无障碍设施的缺席”转向“明星有没有撒谎”,真正值得讨论的问题被掩盖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城市设计,是不是在默默筛选出“谁能被方便、谁必须被排斥”?当“高效运转”成为一座城市的价值信条,哪些人的身体经验被忽略在外?这一期,我们从郑智化事件出发,聊聊无障碍、敌意建筑,以及城市空间中那些“看不见的人”。03:22 日常生活里的城市糟糕体验10:27 身体的标准尺度是白人男性的16:18 女性的出行需求很少在城市规划里考虑24:56 到底应不应该有女性专属车厢32:39 好的秩序是大家一起决定的秩序35:09 好的无障碍设施一般是隐形的
本期主持人|王鹏凯月初,珍·古道尔去世在中文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我们再次意识到,她的人生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动物的认识,我们与动物的关系不再是陌生的、居高临下的,而是存在更深的理解和交互。在过去几年,我注意到动物越来越成为当代生活的关键词,很多人开始爱逛动物园,或是观鸟,今年十一假期更是看到网上说非洲坦桑尼亚草原出现大堵车,此外,养猫狗等宠物也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包括在学界,伴侣物种、多物种、动物伦理也成为了热门议题。今天的我们如何对待动物,如何理解人与动物乃至自然的关系?本期嘉宾|丁欣雨 李欣媛 吕一含音频剪辑|周文晴 徐鲁青02:50  从被大众媒体塑造的珍·古道尔谈起05:44  《猩球崛起》中的动物隐喻08:05  猫猫狗狗表情包代表的人类情绪11:34  从《阿凡达》反思人与其它物种如何“共生”13:52  宠物其实是一个现代的发明16:50  驯养曾描绘成男子气概、单亲、自我孕育的典范行为20:20  没落的地方动物园完成了青少年的动物启蒙25:18  海洋馆困住动物,也困住了人29:40  观鸟反映出人类理想的自然生命形态31:45  学界近年来流行的“多物种民族志”开头1,Djourou_Ballake Sissoko2,An Ending, a Beginning_Dustin O'Halloran结束:The Blue Planet_Jacob Shea
本期主持人 | 丁欣雨正值国庆假期,你们有出游打算吗?虽然这个时间点的出行必然冒着人山人海的风险,但“人群”多多少少是旅途中无法避免的存在。人和人结伴而行,又偶经、结识无数的人,重复日常生活的种种,或者上演只有脱离庸常走在路上才会经历的事。这段时间刚好在看《花儿与少年7》,几位明星给自己的旅行团取名“七老童心”,其和谐程度让人不禁想到两年前《花少5》“北斗七行”的日子,曾经的“花学”名场面到现在依然历久弥新。人们总爱钻研旅行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流动,不是被drama时刻刺激,就是被美好群像打动,在这些综艺里,关系几乎构成了最大层面的“旅行的意义”。想从近期越来越多的旅行团综出发,聊一聊被远行“放大”的人际交往生态。本期嘉宾 | 王鹏凯 徐鲁青音频剪辑 | 周文晴 徐鲁青02:22 越来越多的旅行综艺与婚恋关系还有陌生人社交结相结合07:18 旅行提供超出日常生活的空间,让人激发出新的情感10:35 松动僵持关系的好方法,是在文艺作品里给人物写一场旅行13:59 公路片“说走就走、解决困境”的治愈叙事有点俗套20:11 打卡出片让旅行从探索未知变成了预期验证22:51 社交媒体下的拍照点位即旅行目的地24:20 想把一切记录存储下来的心态,反倒令人们在旅行中开着小差?26:13 社交媒体也会改变旅客与当地人的交流
主持人:徐鲁青嘉宾:张友发、丁欣雨、潘文捷餐桌上的风波先是从一条微博开始。9月10日,罗永浩直言西贝“几乎全是预制菜,还那么贵”。仔细想想,预制菜其实已经在我们身边存在很久了。比如月饼算不算预制菜?肯德基、麦当劳又算不算?在现代食品工业和餐饮连锁的体系下,预制菜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技术形式。为什么大家一听“预制菜”就容易反感?这些问题很值得聊一聊。与此同时,另一种“吃饭的想象”也在流行,比如最近大热的综艺《一饭封神》,展示了创意、讲究、慢工出细活的料理过程,建构起另一种与工业化相对的美学。于是我经常陷入一种诡异的场景:一边点着便宜的外卖预制菜,一边看着屏幕里主厨们做的精致饭菜。这些并存的食物形态,勾勒出了我们与食物关系的转变。03:05 中国人对大火爆炒的执念11:33 预制菜是资本逻辑的必然趋势13:50 “吃”和科学话语的相斥感29:30 餐馆为什么追求“万店模式“?36:05 我们越来越差的味觉能力50:00 预制菜是不是家庭结构变化后的产物?58:01 厨师开始被炒菜机器人代替
今年暑期档及其后的电影市场又一次迎来主旋律影片的热映,除了票房接近 30 亿的《南京照相馆》,还有《东极岛》《731》《生还》《营救飞虎》等影片都将上映。这在过去几年的影视市场中并不少见,主旋律正在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影视叙事之一,但到底什么是主旋律?它在当下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如何关联起公众对主流文化的接纳与再阐释?00:49 主旋律正在成为当下最重要的影视叙事之一7:33  主旋律从故事主干到深深嵌入17:33 何为主旋律是多方因素共同塑造的23:04 评奖系统如何塑造主旋律33:05 主旋律如何塑造共同记忆40:41 手撕鬼子电视剧如何被制造配乐: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插曲 (钢琴版)_–泽凉战狼2主题曲_Joseph Trapanese永远的微笑_黄绮珊
越来越多的新闻正在变成娱乐新闻,越来越多的媒体变得越来越像娱乐媒体。脱口秀、电影导演等过去文娱媒体的报道对象现在正在被特稿杂志、主流媒体抢夺,曾经进行特稿报道的《人物》杂志在去年年底举办文娱盛典,一度让撞期的文娱媒体在年度活动时找不到嘉宾。而在微博、小红书等平台,“抱歉占用公关资源”成为了占用公共资源的最重要方式。 媒体都在主动地拥抱文娱新闻,文娱新闻也在更积极地拥抱主流媒体。思考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维度,是文娱产品越来越和公共议题结合,大家也开始用文娱的框架来审视公共问题,比如脱口秀和电影成为了讨论女性主义的场域,《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则成为了爱国主义载体。当娱乐掌握了公众,它也因此成为了资源。4:53 《人物》年度面孔从沈南鹏刘慈欣到陈冲毛不易8:38  娱乐新闻被纳入到主流媒体和特稿杂志的报道框架13:12 文娱报道越来越多,文娱媒体越来越少22:27 利用电影来代替媒体,是一大发明26:19 视觉文本对语言文本的全面压制催生了文娱信息的泛化38:15 明星占用的“公共资源”,到底属于谁?
本期主持人 | 丁欣雨上班之前还有暑假放的时候,我喜欢在家乡的老城区蹿来蹿去,经常看到近些年才开起来的星巴克里坐着不少老年人,他们大多数人手中没有手机,不会点单更没有饮用咖啡的习惯,彼此也不怎么聊天,但就这样也能在里面待一整个下午。这段时间看新闻,发现原来这是个一到夏天就在全国各地频繁发生的情况。在山东聊城,还有江西吉安,有网友拍下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扎堆来到诸如肯德基、麦当劳,还有华莱士这样的快餐店蹭凉消暑。他们有的围坐一圈打扑克牌,也有的直接躺倒在座位上睡觉,不仅令网友感到不满,也让商家担忧营业秩序受影响,开始在餐厅用喇叭轮放“这里不是老年活动中心”。在不同人群的需求随着矛盾的发生而愈发显见的同时,能够充分承载其功能的城市空间却相较来说稀缺且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城市里某个空间的“用法”也通常是模糊有弹性的,其中存在着消费商业、公共民生各个逻辑之间的协商与平衡。比如当服务于年轻化客群的连锁饮料店占据街边铺位,大型商场拔地而起代替广场空地,从前给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市集成了更多提供给游客观赏的古镇时,一些人群成了这些空间的“主人”,而另一群人则被视作不够格,得到排斥和驱赶。但他们该去哪里,能去哪里?这一期我们想聊聊城市空间规划与不同人群在其中的处境。本期嘉宾 | 张友发 潘文捷 徐鲁青音频剪辑 | 周文晴 徐鲁青03:06 公共空间是各种群体争夺有限城市资源的战场05:53 活力四射的老年人和死气沉沉的年轻人07:01 老年人有改造空间设施的主动性10:37 老一辈人更适应也更爱靠近人群14:53 不同品牌的消费空间,给哪些群体提供了公共功能?21:21 连锁品牌的冷漠与安全感,独立门店的熟络与压迫性30:17 互联网企业成了公共性与商业性互相纠缠的一体37:57 在城市商业布局中的眩晕与迷失39:25 空间排斥人群,又向特权敞开本期使用音乐:Public Space_Jake Euston不开的唇_赵雷三里屯的夜_赵雷
本期主持人|王鹏凯近期,说唱歌手揽佬登顶Spotify华语歌手月收听人数榜首,他超过的是此前长期排名第一的周杰伦。更让人吃惊的是,他的月收听人数还在继续飙升,目前已经超过440万,成为断层式的领先者。揽佬的走红在当下的流行音乐工业并不是孤例,《跳楼机》今年在中文互联网爆火,上个月刚结束的金曲奖颁奖中,男团歌曲《星期五晚上》争议性地获得年度歌曲奖,再到今年在世界范围内爆火的《APT.》等歌曲,流行音乐似乎正在短视频化、神曲化,我们如何理解正在发生变化的音乐工业,以及与此关联的听众和社会心态?01:48  不认识作者的十大神曲05:42  短视频时代的音乐:从收听到观看09:30  一个模版拆取抖音神曲14:23  音乐制作变得软件化19:35  收听率统计的不精确是对作者的保护23:55  神曲跟主流音乐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27:44  音乐宣推变得更依靠短视频31:14  聆听音乐的场景越来越私人化33:48  音乐被嵌入短视频之后38:10  抖音神曲关键词:遗憾、分手和emo38:47  经济上行时期的流行音乐44:30  每代人都有自己的原生音乐
本期主持人 | 潘文捷2025年3月,复旦大学宣布将文科招生比例从原来的30%-40%降至20%,随后,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高校也相继调整学科布局。大学中发生的变化影响到了中学教育。“真实故事计划”的《高中文科老师,开始无人可教》一文就指出,近年来,文科生能填报的志愿越来越少,导致上线难度越来越高。直观的难易对比推动了大量学生“弃文从理”。许多家长也因毕业后就业问题要求学生报理科。例如一位家长就这样说:“同样在大厂上班,学文科的毕业生年薪只有四五十万,而理科毕业生能拿到年薪百万。”00:48 文科生的偏见:成绩差的学生选文科?03:08 应试教育对文理科偏见的影响及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07:32 理工科与文科在中国历史与现实中的地位变迁11:52 文科班和理科班的性别差异及其影响18:14 中国文科招生比例不断缩减的原因23:13 高校经营性质与文科院系的经费危机27:41 大学教育的市场化导向29:55 文科教育的启蒙价值与现实矛盾33:16 精英学生的专业选择与社会阶层的关联41:42 文科教育与AI技术的未来挑战47:30 文科与理科在技术变革中的批判与协作这是这次音乐:开头:胡桃鉗組曲_花之圓舞曲 - 柴可夫斯基结尾:降B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 柴可夫斯基
本期主持人 | 徐鲁青毛茸茸,眼神精怪、有点生气,相比过去精致、甜美的“可爱”玩偶标准,Labubu看起来不太讨好,却在最近火爆了起来。2024年4月,blackpink成员Lisa拿着一只Labubu出现,意外成为推动它出圈的事件。很快,Labubu在泰国和整个东南亚掀起风潮,相关产品销售迅猛。同年,泡泡玛特披露《The Monsters》系列上半年销售额达63亿元人民币,成为该公司最具商业价值的系列之一。Labubu的“艺术价值”也开始被放大——今年6月北京永乐拍卖会上,一件真人比例的 Labubu艺术品拍出108万元人民币,总成交额达到373万。为什么是现在?为什么是它?这次聊天室,我们聊聊labubu的走红,潮玩的文化逻辑,以及成年人的情绪消费。【本期嘉宾】潘文捷 丁欣雨 王鹏凯【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时间线】3:00 掏空lisa钱包的labubu6:06 more than human——玩偶带给我们的情绪陪伴8:50 妖怪投射了我们想要捣蛋的欲望12:30 labubu刚刚好的是,一种无伤大雅的叛逆感15:30 潮玩充满随机性,艺术也是如此19:20 新时代的IP,不靠故事,靠重复24:19 从商品到艺术品,以及从艺术品到商品26:31 盲盒是怎么让大家分泌多巴胺的?27:50 我们为何如此容易上瘾?本期配乐:开头:A Story in Macau_金培达结束:LABUBU之歌_LABUBU
在6月2日,以直男社区著称的虎扑被迅雷以5亿人民币收购,商业媒体大部分认为这是虎扑的贱卖。作为对比,大众感觉上以女性用户为核心的小红书,其最新估值是260亿美元。两个社区形成了巨大的商业差别非常之大。以性别作为分野的话,男性社区和女性社区在商业层面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差距。抛开这个商业角度不谈,只是从舆论的讨论的逻辑来说,虎扑作为直男社区的声量也在下降的。在几年前,虎扑曾经以步行街女神大赛,以及和流量明星的粉丝的骂战吸引了媒体关注。但最近几年大家对于虎扑的关注确实是越来越少。本期主持人 | 张友发[时间线]03:10 “被嫌弃的男性视角”到底是被谁嫌弃?07:34  小红书和虎扑没有比较性09:06 虎扑发家史12:38 “让男人成为男人的,是同性,而不是女人”14:29  为什么虎扑用户很喜欢说“用实力说话”20:21 认为女性更爱消费是一种刻板印象吗?22:55 女性做出比男性更多的选择劳动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上野千鹤子《厌女》
本期主持人 | 丁欣雨又到了一年儿童节,根据往年经验,快餐店里的玩具套餐应该不是只有小孩子会买,此刻在游乐场排着队的应该也不只是陪小朋友来玩耍的一家子,结伴而行的成年人们分布其中,也在享受着“当一天儿童”的限定快乐,所以也要祝屏幕前的你节日愉快,在今天能拥有一段暂时不用被烦恼打扰的童趣时光。即使只看节日当天的人群特征,似乎也足够瞥见时下社会的缩影——人们越来越厌倦或不甘于过一种严肃正经、成熟稳重的大人生活了。具体表现有:“小孩姐”“小孩哥”的称呼在网上成了一股潮流;不仅自称“宝宝”,还爱炸薯条和可乐椰汁、爱迪士尼乐园和三丽鸥玩偶;信奉“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而“生活也像游戏打怪”,经历的大小事是在做主线剧情,打副本和收集成就图鉴。也许有人批评说,把一切娱乐化和幼稚化会消解掉很多讨论的意义,但我们恰恰也想要了解这些做法背后是否自有意义。当人们把儿童和游戏的世界移植到长大后的日常生活中,他们渴望从中借鉴到的是什么,又想要拒绝或认同什么呢?本期嘉宾 | 徐鲁青 张友发 潘文捷音频剪辑 | 周文晴 徐鲁青[时间线]01:25 豆瓣里的“我的游戏化人生”小组03:14 打卡、积分与关卡:游戏化设计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05:22 游戏玩家和设计师是一对权力关系10:42 复制现实经验的游戏、填满现实不足的游戏12:26 游戏帮助抽离痛苦,也更容易激发人性黑暗?17:39 游戏=幼稚?当被主流批评的一代人长大后19:40 新媒体模糊儿童与成人的界限,带来青春期的永存22:13 抗拒成年世界的权威,年轻人现在不想长大25:16 不管有没有用,好玩也有意义:游戏出自人们抵御工具理性的本能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美] 尼尔·波兹曼《童年的消逝》[日] 宇野常宽《〇〇年代的想象力》[荷] 约翰·赫伊津哈 《游戏的人》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日] 新海诚《你的名字》[日] 新海诚《天气之子》[韩]《鱿鱼游戏》[美]《饥饿游戏》本期节目中提到的游戏:《塞尔达传说》《英雄联盟》《阿瓦隆》《钢铁雄心4》《维多利亚4》本期使用音乐:开头:捉泥鳅_杨烁结尾:歌声与微笑_周深
本期主持人 | 王鹏凯日前引发热议的《卿本著者》事件中,有关男译者是否可以翻译女性主义著作的争论持续发酵,有读者由此出发梳理了过往男译者作品中潜在的男性凝视和文字厌女,也有出版方推出了全女译者书单,文字是不是有性别?翻译乃至文艺创作是否与性别身份有关?这样的问题不只关乎性别,而是可以延伸到更广泛的创作中。本月上映的听障题材电影《独一无二》(中国版《健听女孩》)中,导演也选择由健全演员出演残障者,这回到了文艺创作中长久存在的问题:是否只有特定群体拥有对话题的解释合法性?类似的问题像是,男导演能不能拍好女性形象,健全人能不能演好残障电影,中产能不能写出底层生活,等等。在身份政治愈演愈烈的当下,我们如何理解文艺创作中的“身份”,它又如何反过来影响着我们的文化生活?【本期嘉宾】张友发 丁欣雨 徐鲁青【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时间线】00:53 文艺创作中的性别与身份04:10 书写的权利:为何女性叙事由男性书写?12:05 女作家的视角无法被替代15:07 “男频”和“女频”的分流成为一种趋势19:31 从性别聊到边缘群体,共情是否真正存在?31:42 听障题材电影火热的背后34:39 我们讨论身份政治之后,转变、困境与未来之路【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美】王鸥行 《大地上我们转瞬即逝的绚烂》【意】埃莱娜·费兰特《我的天才女友》【英】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法】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加】方秀洁 《卿本著者:明清女性的性别身份、能动主体和文学书写》【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作品】《不说话的爱》《健听女孩》《独一无二》《小小的我》《惠子,凝视》
本期主持人 | 潘文捷一个青年人通过什么成熟起来?在《少年中国:民族青春与成长小说》一书中,作者宋明炜关注五四时期讲述青年成长经验的小说,这类故事常常会融入更大的、关于国家的故事之中,涉及关于启蒙、革命和社会改革的情节。其中,青年的个人的成长与民族重获青春的主题紧密联结起来。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回顾当时青年的成长历程,我们也不由得思考,当下青年的成长是如何进行的呢?对此,流行文化中有许多范本。不论是流行小说,还是电影电视,通常都会呈现主人公整个的成长过程,选秀节目里“越努力越幸运”的叙事、脱口秀中关于“passion”的高呼,激发着当下的年轻人。这些人物的成长与我们个人的经验也密切相关。【本期嘉宾】张友发 丁欣雨 王鹏凯【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时间线】01:35 那些被“遗忘”的五四青年04:49 从公共走向个人:青年成长叙事的变迁07:45 新世纪青年们的热血与无处安放的迷茫11:45 重听《New boy》,什么变了?14:44 失去“圣地”的青年们,文化消费成为逃避痛苦的一种方式23:23 综艺——塑造现代青年认同的文艺产品26:47 被置于优绩制度中的青年们及其反抗30:29 流行文化作品中的阶层、叙事与趋势探讨【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中】宋明炜 《少年中国:民族青春与成长小说》【中】巴金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中】叶圣陶 《倪焕之》【中】陈映芳 《“青年”与中国社会变迁》【中】刘慈欣 《微纪元》【中】郭敬明 《小时代》(系列)【中】汪晖 《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中】杨沫 《青春之歌》【日】冨樫義博《幽游白书》【日】鸟山明 《龙珠》【日】井上雄彦 《灌篮高手》【中】猫腻 《将夜》 《间客》【中】阿越 《新宋》【中】Cuslaa 《宰执天下》【中】酒徒 《指南录》【中】蚕室废人《北唐》【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作品】《无问西东》《情深深雨濛濛》《少年的你》《指环王》《哈利波特》《功夫熊猫》《哈姆雷特》《庆余年》《哪吒2》【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开头:不开的唇_赵雷不万能的喜剧_万能青年旅店结束:青春_汪峰
本期主持人 | 徐鲁青这次清明档,梁朝伟和段奕宏主演的《猎狐·行动》表现得相当平淡,豆瓣评分只有4.7,票房预计也不过五千万,这对于一部上亿投资的电影来说,可谓票房惨淡。实际上段奕宏这几年饰演的角色都差不多:警察、军官、硬汉,似乎被困在了同一个类型里。这种困境不止他一个人有,像孙红雷、廖凡、胡军这些“中生代硬汉”演员,似乎都遇到了同样的瓶颈。这些演员曾凭借粗犷的硬汉形象在影视圈大放异彩,然而如今,他们被限制在同样的警匪、军旅类型片中,演出的空间越来越小。段奕宏的困境或许反映的是一种“硬汉审美”的危机。另一边在好莱坞,过去几年崛起了一种新风潮:“面条男孩”——比如提莫西·查拉梅(“甜茶”)代表了这一波风潮。他的形象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肌肉男,瘦弱、清秀,蓬松的卷发,流露出一种顽童小鬼式(impish)的帅气。在戛纳获奖的《阿诺拉》男主马克·埃德尔斯坦也是这个类型。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在中国的影视创作中,男性气质的变迁往往与时代的价值观、社会的需求紧密相连。从上世纪80年代,施瓦辛格、史泰龙等肌肉型男演员占据荧屏,到如今以更加柔和、纤瘦的男性形象为主流,背后无疑反映了社会、文化乃至政治风向的变化。今天就想和大家聊一聊荧幕上的男性形象变迁。【本期嘉宾】潘文捷 丁欣雨 王鹏凯【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时间线】03:00 荧幕上的男性形象变化4:59 面条男孩流行反映了人们对男性的期待和转变8:21 文弱书生是传统的中国男子气概19:08 从文人特质到“武”的复苏,男子气概与国家形象相关28:10 男性更喜欢能让自己代入的角色30:58 从incel到绿化:当男性自身凝视自身37:19 男子气概不只是一个性别问题【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中】宋耕 《文弱书生:前现代中国的男性气概》【中】王实甫 《西厢记》【中】《金瓶梅》《肉蒲团》【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作品】《狂飙》《棋士》《士兵突击》《侠女》《倩女幽魂》《小妇人》《沙丘》《摇滚诗人:未知的传奇》《猎狐·行动》《真正男子汉》(综艺)《运动少年》(综艺)
本期主持人 | 张友发《白雪公主》的滑铁卢成为了最近全球性的娱乐新闻,上映第三周后,目前在中国大陆的累计票房甚至没有破千万,全球票房则为1.44亿,低于市场预期,媒体预测亏损将会达到1.15亿。这部电影从选角到最后上映,一直在不断陷入到舆论风波之中,从女主肤色,主演们的政治立场,甚至小矮人角色不用真人出演,都引起了不断的风波。从《小美人鱼》到《白雪公主》,迪士尼最近对经典作品的改编一直陷入到争议之中,更多元化的卡司并没有带来良好的口碑和票房,也被批评其内核并不新锐。值得注意的是,该动画系列立项于2016年,恰逢特朗普宣布竞选美国总统。这一时间节点可能反映了美国电影在政治转型期的困境,也就是从身份政治转向孤立主义、民粹主义时面临的摇摆问题。【本期嘉宾】徐鲁青 潘文捷 王鹏凯【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时间线】03:01 迪士尼重说童话:伪先锋还是真激进?14:46 为什么中国不欢迎迪士尼新童话:东西文化语境差异的讨论16:39 无法形成的普适价值观进一步导致文化讨论脱钩20:42 中美对于“政治正确”的看法和理解差异25:10 大众对于文化产品的追求背后,透露着社会现实与其政治主张34:12 好莱坞与多元化政策的量子纠缠【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日】河野真太郎 《战斗公主、劳动少女》【中】林垚 《空谈》【本期节目中提到的影视剧】《小美人鱼》《白雪公主》《冰雪奇缘》《新世纪福音战士EVA》《星际穿越》《冰与火之歌》《甄嬛传》《黑暗荣耀》《阿诺拉Anora》《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美国队长》《哪吒》《大都会》《绿皮书》《大地》《青蜂侠》《喜福会》《摘金奇缘》《瞬息全宇宙》《新白娘子传奇》《芭比》《小妇人》【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开头:Snow White Returns_Rachel ZeglerHz) ,结束:从心底祈愿_希林娜依高
本期主持人|丁欣雨最近出现了杨铭宇黄焖鸡米饭的爆雷,而距离蜜雪冰城在港交所上市仅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湖北经视就报道了其店员使用常温存放的隔夜水果切片制作饮料的新闻。当餐饮店越开越连锁、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人的味觉也被塑造得适应了标准化和工业化口感,难以辨认其原料构成,反而是已经提供到饭桌上来的食品给了我们“应该是这种味道”的幻觉:虾仁就该是这么q弹,鸡肉就该是这么滑嫩。原材料与成品在流程上的距离,给了商家钻空子的机会。我们的食物发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工业化、规模化又会给食品和身在其中的人带来什么影响?2:22 人们为什么不批评蜜雪冰城4:07 三聚氰胺到地沟油,消费维权考古10:33 原来樱花味不是真实的味道20:13 食物工业嵌套着资本增值逻辑29:06 从共享经济到零工经济32:10 吃不吃麦门,有得选吗【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本期主持人 | 潘文捷歌手方大同2月21日因病去世,享年41岁。有人分析他是因为极端吃素导致免疫力下降,也有人说他是因为长期在环境恶劣的录音棚内录音导致身体状况不佳。2月初,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在日本去世,享年48岁,也引发了许多悲痛。在我们所处的媒体行业,今年,41岁的媒体人、新周刊审校室副主任吴玉燕因为严重流感而早逝的新闻也受到了许多关注。作为记者,我们经常撰写逝者讣闻,你如何看待英年早逝的消息?【本期嘉宾】徐鲁青 张友发【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时间线】02:00 名人的英年早逝:亲身经历比遥远的怀念更震撼10:58 我们为什么哀悼大S和方大同?15:10 从青年学者到韩娱明星:英年早逝或许是现代社会压力的体现19:38 消费死亡:讣闻报道的流量逻辑反思26:08 从讣闻对象中获得看待人生的新角度【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俄】列夫·托尔斯泰 《伊凡·伊里奇之死》【韩】吴赞镐《我们赞成差别对待:变成怪物的年轻一代》【本期节目使用的音乐】St: 天之涯 海之角_天外飞仙原声大碟En: 回留_方大同
本期主持人 | 徐鲁青这段时间,AI占领了身边大多数新闻,而大家尝试AI的第一步是用它“算命”。我们拿Deepseek做表格,写报告,也用它测紫薇看星盘。扔给它出生时间地点,能看到人类的命运起伏。为何我们在面对这样先进的技术时,第一反应竟是问“命运”?人们是怎么面对AI的?【本期嘉宾】潘文捷 张友发【音频&文字版整理】徐鲁青 周文晴(实习记者) 覃瑜曦(实习记者)【时间线】01:43 由古至今的“命运”之问:从传统占卜到AI算命07:52 当AI、大数据加入现代占卜,算命变得更“科学”了吗?12:13 线下算命的骗局16:30 算命过程中的互动也是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19:05 不止算命,当AI成为现代搜索引擎22:40 会骗人的AI:消失的信源和被取消的逻辑链条27:25 透过版权问题聊聊“AI热”30:00 数据主义vs人文主义:我们对于“人”的反思35:45 AI对于创造的理解是一种非人类中心的思维启发【本期节目中提到的书籍】【中】金庸 《连城诀》【法】大仲马 《基督山伯爵》【中】易之 《我是个算命先生》【中】王化平 《占问苍天:出土文献中的数术文化》【本期节目中使用的音乐】St:黎恩濟序曲_瓦格纳En:齊格菲牧歌_瓦格纳
loading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