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泡脚派对|PalsJoyParty

20 Episodes
Reverse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张老师(@张芷蓉)暑热真的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存状态,以及礼仪,礼貌。剪辑完这期节目的这一天正好是入秋的第一天,温度迅速下降,小编整个人神清气爽,听着主播们的那些崩溃瞬间,竟然也不觉得非常窘迫,一个鲜活的生命不可能永远保持体面。当然我们在聊天的过程中,也不断在反刍那些崩溃的来源,它夹杂着日常对一些人和事累积的失望,也暗暗地夹带一些童年创伤,成长的烦恼。但真实远比体面更值得追求,不是吗?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进入到无敌模式,不再轻易崩溃, 多愁善感,甚至拥有了那该死的“钝感力”的时候,反倒应该检讨下,我们究竟何时丢失了脆弱,因为它真的应该被好好保护着。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张老师(@张芷蓉)人类真是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动物。在各种“祛魅”大行其道的今天,不论是对一个地方,一种职业,或者一种兴趣爱好,一个明星,一种生活方式,都没有对人类祛魅的过程来得快。热搜上挂着的都是某某明星塌房了,那是民众对公众人物的监督无时无刻不在,但普通人的塌房通常是无声无息的。塌房并不是导致我们对人类祛魅的唯一原因,因为在对喜爱过的人事物上我们的底线还是有点低的。可一旦它的流动范围涉及到我们的身心健康,生活的舒适程度,还是体验这个世界时的热情大打折扣。那么这个祛魅的结果就会瞬间而至。人类之间的相处不太容易,但也不能轻易放弃。去除一些无用的语言包装,相互试探,应该会让这种情况有所改善。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张老师(@张芷蓉)有一个过时的笑话是说,不去清华北大难道是因为我不想吗?这次要聊的就是说出这句话的人:他们已经相信自己是真的不想了。可我们又不是聊普信,是那种进入到假的自律状态,忘记自己真心喜爱的东西后,又想起来时,那种介于滑稽和茫然之间的灰色地带。真的欲望不用过多解读,除了口腹的欲望,爱情的欲望,当然还有生活里方方面面的欲望。但是假的自律却非常巧妙地进入到我们的思考体系里。这些假自律有时是正向的,它可能正在以一种润物细无声地脚步走进你健康的生态里。但大多时候,是负向的,它剥夺了你的热爱和赤诚。烂大街的歌你可以喜欢听,带着名牌大LOGO的衣服你可以穿,喜欢票房几十亿的爆米花电影没什么,畅销书里就没有真理了吗?试着诚实面对自己,很酷的。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老葛(@生活缓释胶囊)由于我们无法从医学角度解读情绪怎么来,又会怎么离开,只能用我们的亲身经历,让听到的人读取一下自己记忆里,情绪不稳定的根源。在这个全民发癫的时代,能保持一直情绪稳定,不是很难,是非常难。为什么把情绪稳定和社交礼仪联系到一起,是因为我们在录制这期节目的时候,发现陌生人的善意,更容易让我们自然稳定下来。而亲密关系里的风吹草动,往往就是彼此爆发的导火索。另外就是不同层面的情绪波动可能和身体健康,收入进账,恋爱分手这些人间烟火有着紧密的联系。以上就是我们本期观察的内容。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张老师(@张芷蓉)个人的局限和他人的局限哪个更容易被发现?当你是个人的时候一定是更早发现他人的局限。按照惯常逻辑,大多数人一定希望自己所爱之人或者物品,作品,在各种层面来看都是趋近完美的,但经过实践最终都会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何须多虑盈亏事,终归小满胜万全。”个人的标准究竟能影响多少人?在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数据的无情在于没有经过系统的采样分析,样本不够多的情况下,没有一种个人标准能成为通用标准,这也是我们本期聊到的一个有趣的话题。你我可能都是彼此的局限,我了解你不了解的,你擅长我不精通的。卸下人类天然的傲慢,在平等地交流中彼此成长才是喜大普奔地人间日常。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老葛(@生活缓释胶囊)吃穿用度要到什么层次才算体面?或者我们现在放弃追求体面,让一切消费止步于能用,质量没问题,不影响健康,这些简单的生活需求。从很久以前我就在想,家里为什么怎么收拾都很乱。后来我发现虽然我不是追求极简生活或者断舍离观念的人,但我的“东西”还是太过于多了。厨房里锅,不同的电子播放设备,不同版本的同一本书,洗衣液,甚至大量鸡蛋,吃到最后都不太新鲜了。这些日常消费都超过了我们的“需要”。本期泡脚派对不止讨论怎么省钱,也在检讨我们自己的消费观。欲望很会虚张声势,在为非常规的欲望买单时,你的其他喜好可能就要为它节衣缩食。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张老师(@张芷蓉)这是泡脚小队第一次做放映室单元,未来我们将会在这个单元推荐各自喜欢的影视作品。第一期为什么取名叫遗珠片单,是因为我们迄今为止还没有对齐各自观影的标准和喜好,如果聊同一部电影至少我们在录制时应该拥有观影信息应该是平均的。所以这一期更像是我们彼此推荐给对方我们心里的影像宝藏。这一期对每部电影都有或多或少的剧透,但是每一个推荐的出发点都是真诚的,就是这部电影一定有数个点是真正打动过我们的。看长片有点像一个“已修课程”,像骑自行车,游泳。只要学会了之后,可能这个技能会伴随我们一生。虽然短视频当道,它也可能是未来最主流的影像形式。但长片的信息量和影像表达的单一主体,无疑是能更好整合价值和故事信息的一个方法。以下是我们在本期节目当中提及到的一些影片信息,希望喜欢长片的朋友根据我们三言两语,蜻蜓点水般地解读可以找到你中意的电影。(*代表有深度剧透)超脱(2011)导演: 托尼·凯耶狩猎(2012)导演: 托马斯·温特伯格少年PI的奇幻漂流(2012)导演: 李安路边野餐(2015)导演: 毕赣爱情的牙齿(2007)导演: 庄宇新 *东京物语(1953)导演: 小津安二郎团圆(2010)导演: 王全安*八两金(衣锦还乡)导演: 张婉婷*三更之回家(2002)导演: 陈可辛新桥恋人(1991)导演: 莱奥·卡拉克斯浮城谜事(2012)导演: 娄烨春潮(2019)导演: 杨荔钠梦之安魂曲 (2000)导演: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荒野生存(2007)导演: 西恩·潘蒙古草原,天气晴(2006)导演: 山田和也DOG MAN(2023)导演: 吕克·贝松梦醒时分(1992)导演: 张艾嘉*苔藓(2010)导演: 康佑硕 空房间(2004)导演: 金基德网(2016)导演: 金基德*布达佩斯之恋(1999)导演: 诺夫·舒贝尔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张老师(@张芷蓉)TVB的剧集里最爱写“做人呢,最重要是开心。”那怎么做才能开心呢?除了那些被满足的愿望,被实现的想法,被体现的价值。听听其他人的悲惨事也算是一个方式。共情感强的人,可能也会跟着伤感一下,但总会有还好不是我的这种情绪冒出来。所以相比TVB的编剧,大家现在更喜欢讲“有没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呀,说出来让我开心开心。”希望听过首届泡脚杯比惨大会之后你会发现,不幸运≠倒霉≠活不下去,记住这个公式,你可能会释怀很多。我们不可能无时无刻地开心,那样开心的阈值会越来越高。反倒是小倒霉怡情,小幸运养生。今天我们能笑着把这些有点悲惨,有点凄凉,有点倒霉的故事讲出来,就说明现在的我们过得都还不错。但愿你也是。不要畏惧苦难,那会助长他的气焰,只要有一点光,就要站在光下面,那是你的底气。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我们很想享受现在科技与智能带来的便利。当AI技术不停迭代,开始无孔不入地进入职场和真实的生活,每个人都在想:“我是不是能用AI做点什么?”。但这期泡脚派对想带你倒车回AI离我们还只出现在科幻电影里,智能手机还在努力研发的日子。那时想吃饭就要出门,想见谁就要提前约定,听音乐要买磁带CD,看电影还需要租赁碟片或者录影带。朋友见面如果没有什么明确的项目,会问:“去你家还是去我家?”甚至我们可能有过一个“笔友”。相片是要用相纸洗出来插在相册里的。那时每天都很忙碌,但是总要有一件切切实实的事情做过之后,才能达成目的。现在很好,真的很好。过去也不错,真的不错。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张老师(@张芷蓉)搞鬼趴第二夜,又一轮真实灵异故事来了。还需要更多的真实亲身经历的故事,欢迎所有听众和网友踊跃投稿!本期内含九个完整的故事和无数个稀碎的小故事:1. 千里追魂2. 联梦3. 优惠不了一点4. 酒店的叹息声5. 我知道你没睡着6. 门锁了(吗)7. 姑姑来了8. 妈妈的气息9. 拔不完的钉子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张老师(@张芷蓉)本期嘉宾:小马阿姨搞鬼趴是「泡脚派对|PalsJoyParty」的一个特别单元,以后会规律地出现在我们的更新当中。除了主播亲身经历的一些超自然事件之外,同时也在征集各位听众和网友的真实经历,欢迎随时投稿。本期分为上下两集。上集的几个故事包括:1. 3D鬼压床2. 重孝献祭3. 冤亲债主4. 看事5. 日常电梯恐怖事件6. 电梯空间逆转7. 草原惊魂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张老师(@张芷蓉)本期献给在纷乱的信息流里依然能保持清醒的人。在每天不同平台上巨量的信息涌入个人账号的时候,我总会担心父母被这些完全未经考证形成的文字,视频蒙蔽。因为这其中暗含大量的消费引导,健康引导,与真实背道而驰的假冒新闻。所以我们一次次在家族群里当着那个“不肖子孙”。同时我们的三妮儿和张老师以及李哥,也在担心自己的下一代(包括孩子和学生)会不会在未来还能拥有一个相对真实的信息获取环境。这期的案例不是那些有点让人颤栗的新闻采集现场。是不同生活情境下,我们遭遇的信息茧房困境。在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发布单元的今天,做一个有效单元,不做那个信息坏道,是我们有点无奈但很坚持的现在。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张老师(@张芷蓉)本期节目献给所有顶着晨昏日暮穿梭在新闻一线的工作者。本期节目内含大量凶案现场细节还原,可能会引起部分朋友的心理不适,请谨慎收听。当你听到音乐从chill开始变的有点诡异的时候,就是那部分的现场描述。TVB的爆剧《新闻女王》是我们这期开聊的契机。无论是剧中人物还是情节,我们都无比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一条新闻从选题到采访,制作到播出的那种紧张节奏。陌生的是完全不同的新闻体系下,剧中看似有点无厘头的操作,以及团队协作时的流程。李哥和张老师作为曾经扎根在新闻一线的工作者,贡献了很多鲜活的案例。这些案例有些耸人听闻,有些无可奈何,而另外一些大概率会挑战一个人类的心理承受底线。而关于新闻的采写,新闻道德,我们也有浅聊数句。剪辑时,那种阴森又无法摆脱的焦虑一直围绕着我,所以我们这次把这期节目分为上下两集,希望听到本期节目的朋友除了猎奇之外,也能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以及法治社会下我们此刻生活的来之不易。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张老师(@张芷蓉) 平凡人的日子就没有自己的人生作品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只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在毫无知觉地情况下创作着。这所谓的“人生作品”是属于你自己的历史,它也许不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很可能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被无情地推翻过,否定过。但它依然可以在我们短暂的一生当中熠熠生辉。你曾经在这个作品中倾注的热情和汗水会在很久很久以后反哺你。它的形态多种多样,可以是萝卜雕花,也可以是冰上舞蹈。可以是一部漫长的纪录片,也可以是部短篇小说。可以是你整个的求学生涯,你满墙的收藏,也可以是你养育的孩子。万物既伟大又渺小。这些人生作品,无关社会价值,无谓他人评价,但最终都会落向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我们希望每一个平凡的普通的还在奋斗着的人,都能快快找到自己的那一个,人生作品。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张老师(@张芷蓉)本期献给那些曾经在街头无助游荡的孩子们现在还谈“残酷青春”似乎有点过时。但我们都知道真正的残酷青春永远不会退场。在最没有能力负担自己人生的时刻,恰恰是我们对未来最充满憧憬的时刻。剪辑这期节目的时候我脑海中无数次响起《在别处》这首歌,也许是因为它正好跟我的青春期重合了。“我的身体在这里,可心它躲在哪里,每天幻想的自己,总在另一个地方。”青春里有木马,有许巍,有Metallica,AC/DC和Ozzy Osbourne,有武侠小说和数不清的幻梦。也有总也没办法纾解的难题,这是任何人以任何身份干预都没办法迅速穿过的痛楚。但我们也在回忆里找到了救赎我们的那个东西。孩子,你也一样可以,都会过去的。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DJ里特) 三妮儿(@日是苏日那的日) 李哥(@马泽发克怂孬孬斯基) 张老师(@张芷蓉)本期献给深夜的站台,三万英尺的高空,地铁上唱歌的年轻人,草原列,小公共以及大辫子公交。无论是那架送我们去远方的航班,还是那一列带我们回家的列车,或者伴随我们每日生活工作的公交汽车。交通方式的升级变革和大家迅速适应这些出行方法的节奏,都是这个时代不断向前的标志。作为几代出行方式变更的见证人,我们在堆叠这些关于交通的记忆时,让我们的记忆出现华点的不是交通方式本身,而是那些伴随我们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出行方式的人。朝夕相处的同学,情窦初开的恋人,旅途中偶遇的好心人,初来乍到时的朋友们。是交通在烦扰着我们每天的梦吗?不是,交通在联结我们每天的梦,去看更大的世界。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三妮儿|李哥|张老师本期献给我们的小时候。“妈妈,如果你死了怎么办?”这是我小时候常常会问我母亲的一句话。但直到上了小学才得到第一个完整的答案。这个答案当时的我并不满意,可是这之后的很多年我都会在心里默念,并且用它散发出来的力量,在异乡,在不断更替的新环境里独自应对。“你的童年我的童年好像都一样。”这大概是本期节目当中最不能被认同的一句话。里特和李哥的童年都有东北儿童公园一样的美好滤镜。但是三妮儿和张老师的童年,这之前我们只在狗血电视剧和社会新闻上见过。我们无比希望这期节目是唯一一次全程伴着呜咽声录制的节目。这漫长的一生,苦比乐多。但大多数时候我们还知道苦中作乐。而家呢?伴随着你无数盘根错节的深度关系中,最重要的一个单位。你该怎么评估它是幸福,还是不幸?爱自己,爱今后的自己,也试着去爱从前的自己吧。总会有人牵着你的手,带你回家。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 | 李哥|豌豆本期献给曾经在恶心饭局里迷失过和迷惘过的人。吃饭本应该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事情之一,但是如果迫于无奈地吃,带着怨气地吃,不仅不会开心,还会消化不良。加上饭桌上的那些道貌岸然的人,各怀鬼胎地推杯换盏,有没有一瞬间想掀翻桌子,或者跳上桌子舞一曲,最后仰天狂笑来个大发癫式的收尾?让一顿饭发生质变的是酒,从质变走向变态的是酒桌文化。爱酒本没错,小酌也高雅,可是让酒背上的污名的大概率是那些既没有屁品格,又期待借酒发挥的饭局咖。本期节目没什么结论,也没什么答案。唯一希望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能实现饭局自由,饮酒自由,这个自由包括吃的自由和不吃的自由,喝的自由以及不喝的自由。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里特 @三妮儿 @李哥 @张老师本期献给敢于重新开始的所有人。这两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好想辞职……好想躺平……”但真正在休息的时候我们又避免不了对未来的焦虑,好像忙起来才能不去思考这些。这让我们每个人看起来都像一个可怜的M,人均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张老师作为辞职再就业代表,带来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并且让我们知道,哪怕学历已经达到博士也会照样面对职场的各种问题,各种奇葩的人群。我们也没想到,关于职场,关于上班这件事,我们能聊这么多。最后,希望大家都不会被班味淹没人味。并祝福所有敢于重新开始的人们。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
本期主播: 里特|三妮儿|李哥本期献给我们缺觉的青春,奔走的清晨,还有无数个漫长黑夜里的火热灵魂。因为个体的声量微弱,那些有价值的想法很难有效到达。所以才会有这个播客的诞生,我们希望永远不放弃表达,但是可以少一些价值的灌输,多一些经验和故事的分享。而这个故事的开始是关于上班这件事,最初想聊这件事,是因为自己和身边一些朋友的离职,和那些仍然在上班但每天想离职的朋友的迫切。上班和工作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比如工作可以不限场所,不限时间,虽然它也不一定比上班更自由,但我们毕竟可以再有限的时间做点真正产生价值的事情。在上班日渐充斥着巨大无意义感的今天,去留的选择好像都和生计这个关键问题有点遥远,因为聊着聊着我们都有点觉得我们似乎是热爱工作的,只是上班这个形式的桎梏根基太过庞大,在细密的规则和潜规则之下完成个人价值近乎于妄想。(虽然我们最初的主题是上班,但最后发现这些故事是关于成长和蜕变,坚守或离开。)监制:里特录音:山丘STUDIO制作:里特视觉:B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