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心靈物語

心靈物語
Author: 聖嚴教育基金會
Subscribed: 4Played: 9Subscribe
Share
© 本節目版權歸屬財團法人聖嚴教育基金會
Description
這是一個讀書心得與生活應用的音頻節目,每集邀請一位來賓分享聖嚴法師某一本著作的內容。受訪者就是你我他身邊的人,活的平凡而日常,卻在生命遇到波濤洶湧之際,因為師父書中的一句話生命有了改變。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42 Episodes
Reverse
從總本山清洗祈願觀音水池的石頭,到護勤組的執勤,闕文海師兄始終懷抱感恩之心。他銘記師父教導的「一粒米見如來」,在一次課程藥石中,他體悟到:從農夫插秧、辛勤耕耘、收成,到今日碗中這一粒米,無不蘊含著眾多的付出與因緣。他由衷感恩,在一念感恩之中,見到了如來,也因此常保感恩的心。
聖嚴師父曾開示「慚愧、懺悔、感恩、迴向」。文海師兄因感恩而生覺照,明白生活中自己或許無意間得罪他人卻不自知,因而自我反省,心生慚愧與懺悔。他更將這份心念迴向給生命中的貴人,以及那些不經意間被傷害的小動物。正因懷抱感恩,他生起「逆增上緣」的體悟,自此處處皆見觀音菩薩的慈悲身影。
讓我們一同來聆聽文海菩薩,分享他如何將「感恩」融入日常生活的點滴之中。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從一位家庭主婦成為法鼓山香積組主廚,王惠淑說自己是膽子大,但更多是她求新求變的好學之心,以及對師父理念的追隨。她不僅將師父的少油少糖少鹽以及不用再製品的囑咐深記在心,她還將師父所說的“大鴨游大路,小鴨游小路,沒游就沒路”的故事在水陸法會的主題桌中呈現。她多年負責水陸法會贊普供飯,從呼應型到故事型,花了許多的心思與巧思,只為展現她的一份心意。今年她又有何巧思,讓我們一起來聽王惠淑老師的分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年紀輕輕的范云瑄擔任關懷院義工多年,她從怕鬼到現今可以參與助念,是對爺爺奶奶的思念還是了然生死?從「佛教徒的生死觀」到聖嚴師父教導的默照禪修,「要允許一切的發生」,這個世間本來就是會有苦難,去見證這些事情,不是去改變或扭轉,我帶著有限的所知去見證苦難的發生。她領悟到要回到跟自己的不舒服在一起,對小小年紀的云瑄來說這是多麼不容易的啊!
原來創傷是會讓人沒有知覺沒有反應的,哀傷與悲傷都是情緒,是需要被處理的,助念,也是一種方式,經由一次次的助念,范云瑄找回了自己的心。讓我們一起來聽范云瑄菩薩如何以助念走出與面對哀傷。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從小在阿嬤的引導下,林玉倫早已經將四它深植在心中只是不自覺。成長的過程中,這四它在她的生活中潛移默化,不時的在引導及協助她。玉倫的阿嬤是生活的智者,處處將聖嚴師父教導的教法於生活中實踐,她也早早就將後事交代,讓子孫無疑無憂,這樣的大智慧也以身教來影響著下一代。玉倫深受阿嬤的影響,也立願將繼續傳揚下去。讓我們一起來聽林玉倫與阿嬤深厚誠摯的祖孫之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心靈物語- EP38生死不惑 -鄭史珮/ 義工
小時候即面臨手足的生死課題,鄭史珮對生命產生疑惑。何謂存在?活著的型態又是甚麼?多年來尋找生命的答案,在聖嚴師父的「生死不惑」書中得到了解答。原來要先了解死才知生的意義,雖然對死亡時有許多的不安,但參透生死後,就可坦然面對。
鄭史珮更以合唱來接引更多的菩薩,「也參與師父《生死不惑》合唱曲的錄製」,用音樂來讓更多人了生死、撫人心,這是她在知客服務、關懷助念後的另一個義工之路。
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鄭史珮菩薩如何面對參生死的課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對自我期許很高的社工陳于婷,她想以身教去影響周遭的人,更要對社會有所獻,這無形中也給自己許多的壓力。而聖嚴師父的一句「盡形壽 獻生命」讓她受到無比的震撼與動感,知道自己該怎麼做了!
在人生起伏的路上,于婷有師父的法語相伴,低潮時可調適,在禪修的路上有了依歸。讓我們一起來聽陳于婷菩薩的社工之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師父在「正信的佛教」寫到,「種瓜不一定得瓜,種豆不一定得豆,我們雖然有業障,若能不斷地修行,且在修行的過程,業障也必然會起現行,可是,由於不再造惡業,且不斷地增強修行的力量,慢慢地也能將重罪轉為輕報。」這讓蔡妙珍對於善惡的報應有了解答,也認同了佛教因緣與因果的觀念,她開始了禪修之路。
讓我們一起來聽蔡妙珍菩薩如何發願來實踐與推動法鼓山理念來報答師恩。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凡事急不得,這是林倢安師姐在離開法鼓山再回歸時調整的心態與言行,也是她在了解了師父的「慢行聽禪」一書中所提醒的“慢”與“行」後的改變。雖然師父曾說過「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但也如師父所說「法鼓山是個清靜的地方」,所以林倢安聽從心的聲音,選擇回到法鼓山,進禪堂,繼續她的大願力,讓我們一起來聽倢安菩薩的分享。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身為客服人員,應對著各式各樣的問題,吳慧貞該如何讓自己不起瞋心?
雖然來法鼓山修習的時間不算久,但從第一次到農禪寺聽法時,吳慧貞就知道她來到了她尋求已久的地方,從聽課到義工中做到謹言慎行,不起貪瞋之心,以「智慧100」內所提及的–“瞋為毒根”時時的警惕自己,她讓自己生活及工作中不做出後悔的事。讓我們一起來聽慧貞菩薩如何將佛法應用在她的日常生活裡。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聖嚴師父在「雪中足跡」一書提到「哪裡需要他,他就往哪裡去」,對哲仁師兄有極大的影響力。他發願「哪裡需要佛法的因緣,就會隨著因緣而去」,即便只有3個人來上課,他都願意去分享佛法。在生活上,他更是因為師父對他說「禪不是只有說而已」,他便不只是說,還在生活中實踐。讓我們一起來聽哲仁菩薩身體力行的故事。
主持人:許瀛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農禪寺吃完齋飯後轉身時無預期的遇見聖嚴師父,師父的一句「常回來吧!」讓淑芬菩薩不僅常回來,還全家皈依並學習佛法。自認學佛三十餘年,至今才唸到小學程度,但近幾年重讀「完全証悟」,有了不同的體會。「道心中自有衣食,衣食之中無到心」是師父留日時,指導教授坂本幸男博士勉勵師父的話,這句話也提醒了她,即使在紅塵修練並非易事,仍不可忘道心。來聽聽陳淑芬菩薩如何領悟佛法。
主持人:許瀛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人生不是為了批命的擁有,而是為了放下。生來就有胎記的女孩羅麗芬,她在閱讀了「放下的幸福」一書後,她理解了放下,她放下了心中的慌亂、迷惘、執著,對自己以及對企業對員工有了不一樣的面對的心態,也讓這上市企業有更好的發展。
聖嚴師父對羅麗芬說她是美麗佛,不只是外表的美,而是希望每一位女性從內心綻放光芒,活出自在與自信。她從事美的事業,將美帶給每一個人,無愧於師父的教導,讓我們一起來聽麗芬菩薩的分享。
主持人:許瀛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身為一位醫師,蔡洪瑩卻未能陪伴母親走完人生最後一程,這段遺憾成了她心中深深的痛。而過去數次與佛法擦肩而過,是因緣未到,還是道心未堅?如今,她已是法鼓山的十年資深義工。在行醫的過程中,她將佛法的智慧與病患分享,實踐聖嚴師父的教導,把「生活禪」活用於每一天。她用「以願導行、以行踐願」的精神,實踐菩薩道,讓發願不只是口號,而是生活的日常。邀請您一起來聆聽洪瑩菩薩的真誠分享,感受她溫柔而堅定的菩薩行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原本只是陪朋友到法鼓山參加皈依觀禮,沒想到在聽見佛號的那一刻,林育如竟淚流不止——那是她內心深處對佛法的渴望與呼喚。
過去的她,曾因工作迷失方向,也曾因人際關係而感到痛苦。直到她遇見聖嚴師父的法語,學會將「不可愛」的人轉念為「可愛」,從此不再執著於他人的言行,而是以慈悲和智慧轉化自己的人生。
育如菩薩用一顆報恩的心,身體力行佛法,讓自己也讓他人得以安樂。讓我們一起來聽她分享如何用佛法柔軟心地、轉苦為樂,走出屬於自己的菩薩道💫
主持人:許瀛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身為三長–安和長青班班長、佛學班班長、生命關懷共學共修班班長,年輕氣盛時的黃國堯,對聖嚴師父的開示覺得自己可以挑戰也認為自己可以推翻,還被師父說「根氣頑劣」!但在法鼓山學佛30多年,才知道自己遠遠不足而深感慚愧。師父的四它,黃國堯也是在十多年後才覺悟到師父的修行力。
讓我們一起來聽國堯菩薩如何被師父的當頭棒喝而省思的故事。
主持人:許瀛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這段警眾偈是禪堂晚課時吳文熙必須唱誦的,每次打禪七唱頌時, 她都感受很深, 有時甚至是淚環眼眶 。吳文熙居住在美國就嚮往學禪,但工作與地域都無法讓她滿願,退休回到台灣後,她終於可以隨心的親近佛法,並在生活中以志工、書法、寫詩來實踐佛法,並從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體悟到默照的意義。讓我們一起來聽文熙菩薩的故事。
主持人:許瀛美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在法鼓山皈依三寶之後,陸續完成快樂學佛人、福田班、佛學班、禪學班的課程,修習文理學院工作坊與學分班課程,一路走來,他了解世間一切人事物皆在「互即互入」中體驗因緣生滅;轉念、轉化讓他在人生路上更有力量!閱讀聖嚴法師著作《福慧自在》金剛經講記與生活篇,堅定師志「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努力實踐於日常。且聽苾梅如何將自身的生命結合「有大願力」之心,透過義工服務解行並進。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曾擔許多公共工程案規劃設計,歷經台灣鐵路地下化、捷運系統、華航空廚….等無數工程建設的工程師苾梅,從小就對生命與生死議題有著探尋與好奇,當他走入安寧病房擔任義工多年後,又投入法鼓山承攬多種義工,從接待組員、茶禪組茶人、禪訓輔導、心靈環保兒童營帶領人、心聚團演員舞者、校園香草老師、心靈講座主持、到讀書會帶領人等,究竟是怎樣的願力讓他如萬行菩薩般,多年不曾停歇,且聽苾梅娓娓道來他的生活修行實踐之路。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從事教學工作多年,閱讀是他設計教材與幫助學生學習的靈感來源;而聖嚴師父的著作《牛的印跡》中最後一章〈十牛圖〉令其深刻「著迷」。這是一個修行人尋心牛的歷程,每張圖與詩偈的解說都可以套在生命各階段,讓他用來與自己生命歷程轉化做對照。其中,第九圖的「返還本源」更呼應著生命尚未規訓而徜徉自然的自己。在探尋自我、認出自性與漸漸進入「入廛垂手」;透過認回自己、照顧好自己內在安定的歷程後,體會〈十牛圖〉與自己的人生如此相應。藉著月珍的分享,能幫助更多人能有機會認識此書,展開閱讀與探尋成長自我的旅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從基督教信仰到探索佛教與佛法的求知若渴,皈依聖嚴師父後以佛教徒自居;在佛學班學習中,大量閱讀聖嚴師父著作如《法鼓全集》系列,其內容深入淺出的內容,是她能理解佛法義理及行願館義工服務時最佳的參考書。且聽秀美如何活用書中智慧,穿越人生的艱難,從不安重回自在豁然的歷程。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