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跨口而出 - 全港唯一跨青主理Podcast
跨口而出 - 全港唯一跨青主理Podcast
Claim Ownership

跨口而出 - 全港唯一跨青主理Podcast

Author: Quarks HK

Subscribed: 2Played: 30
Share

Description

三個香港跨性別青年的亂嗡平台,輕輕鬆鬆論盡性別不明大小事。

18 Episodes
Reverse
近日K先生跨性別公廁權案判決出爐,原訟庭宣佈公廁條例違憲,恐跨人士自然大呼禮崩樂壞、世界末日,而即使是跨性別社群的盟友,亦可能對判決內容感到疑惑不解。「跨口而出」今次邀請到Christine,同我哋傾下公廁權案嘅來龍去脈,亦都會同我哋幾位主持,一齊回應網絡上的各種反對言論,討論大眾對跨性別使用公廁的恐懼來源,以及以性徵劃分空間的荒謬之處。有興趣嘅朋友記得唔好錯過今集嘅跨口而出喇!00:00 Part 1: 公廁條例解惑0⁠2:00 裁決簡介及緣起10:18 申請人及政府論點12:40 ⁠法庭裁決理據16:08 裁決後續19:44 性別承認法簡介22:03 Part 2: 回應網絡言論24:52「保護女性」?37:25 ⁠⁠性別規訓 Gender Policing?42:55 性別=性器官?53:14 跨性別=精神病?57:57 延伸討論:公廁設計1:01:17 ⁠⁠應少數服從多數?1:02:39 延伸討論:下體大細=個人價值?1:04:53 結語
為客人遠赴美國搜購一條藤鞭、鼓勵不同性別客人試穿情趣內衣不特止,仲做埋身體自愛練習⋯⋯Sally Coco絕對不止一間性玩具店,更係俾不同性別、喜好的人都能找到自己所需的「雜崩冷」角落。今集「跨口而出」邀請到Sally Coco創辦人Vera,同我哋分享推動多元性別身體歡愉的點滴,以及介紹新書《解憂情趣店》,講述寫作過程如何轉化為一場意想不到的自我療癒。除咗係一位教大家G點喺邊嘅老闆/性教育工作者身份,Vera亦係兩孩之母,佢點樣喺相對保守嘅香港教育孩子性/別二元以外的可能性?當中又面對咩不同挑戰?有興趣的大家,記得快啲收聽今集Podcast喇!~~~~~~~~~~~~~~~~🎙️👄《跨口而出》💦🔊三個香港跨性別青年的亂嗡平台,輕輕鬆鬆論盡性別不明大小事主持: Annabelle, Liam, Ming音樂:SY 胡肇賢節目不定期更新
南京「紅姐」話題延燒了整個七月,「來都來了」仍是網絡最火熱新迷因。在網絡狂歡與嘲諷中,事件作為大型影像性暴力的本質似乎被漸漸遺忘,而「紅姐」在順直男以及「偽娘/TS/跨女」的廣義女性化跨(transfeminine)群體中引起的焦慮,似乎沒有被好好梳理及討論。今集「跨口而出」請來持續以性別角度關注華語圈流行文化的阿Bao 李薇婷,和大家一起剖析紅姐如何震開社會當成理所當然的性/別期望,由順直男「沉溺的異性戀」,到transfeminine「陰柔氣質競技」,再到「紅姐/紅爺/阿紅」命名的多重演繹、排跨女性主義(trans exclusive radical feminism, TERF)……讓我們一起抓緊迷因,掘得更深!0:00 開場 1:35 南京「紅姐」事件簡介與網絡觀察 10:47 有關順直男:為何「來到來了」? 16:33 順性別異性戀常態:焦慮與壓抑 37:45 「沉溺的異性戀」 48:57 有關「男娘/偽娘/TS/跨女」:反思陰柔氣質競爭、被覆蓋的多元男性群體 1:07:55 有關順女:「紅姐/紅爺」命名爭奪戰、「浸豬籠」文化 1:18:00 有關影像性暴力:認真無人理會、獵奇無人認真~~~~~~~~~~~~~~~~🎙️👄《跨口而出》💦🔊三個香港跨性別青年的亂嗡平台,輕輕鬆鬆論盡性別不明大小事主持: Annabelle, Liam, Ming音樂:SY 胡肇賢 @sy_wusiuyin節目不定期更新
今集《跨口而出》,我哋繼續與Anna母親Auntie Francis討論陪伴孩子性別過渡的點滴。性別過渡不只出櫃一刻,出櫃之後的探索才是親子關係的最大考驗。孩子如何給予家長信心,讓他們放心自己走上轉變之路; 家長又可以如何成為孩子面對親朋戚友時的最強後盾?讓我們放下執着與自責,借由這段生命歷程,與家人建立更深厚的連結。〖精彩內容〗➣ 衫褲兩份着:母女同行探索女性身份➣ 連祖父母輩都學會孩子的新名字:家長如何成為孩子面對親友的最強後盾➣ 做足準備功課:什麼是讓家長放心的出櫃形式?➣ 給家長與孩子的建議:放下執着,接納落差
出櫃從來不易,家長面對孩子出櫃更不簡單。跨性別孩子出櫃時,固然期待家長的接納,然而,家長對跨性別概念的不理解,以及對性別過渡風險的擔憂,往往需要時間化解。要如何調解雙方期望的落差?香港社會鮮有跨性別孩子的家長公開分享隌伴孩子性別過渡的心路歷程。無論孩子與家長都難免感到不知所措。今集《跨口而出》,我哋有幸請來主持之一Annabelle的母親Francis,與我們細數她與Anna 一起走過的性別渡之路。在陪伴家人實踐自我的路上,妳/你/x尔,並不孤單。精彩內容包括:與Tomboy同居、感情不分性別:Auntie Francis超前時代的性/別觀念從冷戰到為Anna改名:媽媽面對孩子出櫃時的心路歷程語言的代際差異:家長輩如何理解「跨性別」無條件的愛與包容:Anna 如何在跨性別社群中實現保護角色
三年前警察尖沙咀掃黃行動,導致泰國跨性別性工作者爬窗逃生,大眾傳媒的偏見報導與網絡上的歧視回應,今日回看仍然叫人心痛。而在本地跨性別社群之中,參與性工作亦是一個時有聽聞,但鮮有公開討論的議題。今次「跨口而出」 找到午夜藍的Sophie,帶大家了解在港工作的跨性別性工作者社群的面貌;我們亦邀請到曾參與性工作的跨女Kaila,向大家分享自己參與性工作的經歷與感想。00:02:25 午夜藍簡介:從服務同志到服務跨性別性工作者00:09:20 本地跨性別性工作者現況:社群組成、尖沙咀爬窗事件、法律及身體風險00:26:12 跨女及前性工作者Kaila:參於性工作的緣起、Marketing策略、工作流程、安全措施00:46:39 與客人的關係:自我物化、性暴力01:08:43 性工作反思: 身邊人看法、情緒影響、身份認同01:22:10 「性工作是工作」:除罪化、支援網絡
延續上集的討論,我們將深入探討無性戀及無浪漫傾向者的生活經驗。本集將從交織性的角度出發,思考性別表達與性慾之間的關係,並探討無性戀及無浪漫傾向者如何建立關係,包括Chosen family及Queer Platonic Relationship等多元關係形式。我們也會探討伴侶制度的想像,包括單身保障及法定同居者等議題,以及深入討論這些身份認同的意義。🐘〖活動通告〗🐘每年2月14日後的一星期為無浪漫光譜關注週(Aromantic Spectrum Awareness Week,ASAW),無性群象亦將有相關活動,記得密切留意無性群象嘅最新活動公佈喇!
在「單身即地獄」的現代社會 ,不追求性或浪漫關係彷如罪過總是受到社會若隱若現的批判。而無性群象 A-lephants 就如一頭沉隱而堅定的灰色大象,為香港無性戀及無浪漫社群撐起了一處可以安心自處的避風港。 今次,我們將與無性群象五位朋友深入探討無性戀及無浪漫傾向者的生命經驗。從基礎概念開始,無性群象將帶領各位聽眾了解無性戀光譜的多元面向,包括性慾、性吸引與性快感的差異,以及拆解「性吸引」與「浪漫吸引」之間的綑綁關係。我們亦會探討無性群象的社群發展,以及社群成員在生活中遭遇的挑戰,包括來自親友的催婚壓力、病理化認知等議題。同時也會一窺各成員在探索身份過程中的心路歷程與各種碰壁。讓我們一齊與房間𥚃的大象對話。🐘〖活動通告〗🐘每年2月14日後的一星期為無浪漫光譜關注週(Aromantic Spectrum Awareness Week,ASAW),無性群象亦將有相關活動,記得密切留意無性群象嘅最新活動公佈喇!
喺急劇變化嘅香港,無論你我係咩身份,總有覺得自己係異鄉人嘅時候。No stake in the society嘅大眾/小眾,要如何喺呢片「虛無」中找到自己嘅立足點?珍珠星人可樂 @holok3holok 話俾我哋知,即使喺呢個被結構同演算法牢牢掌控嘅社會,我哋仍可以連結社群同前人,找到安身立命嘅殼。如果你都因為自己嘅不同而感到迷茫,記得收聽今集跨口而出,吸收一點外星力量喇! 〖活動通告〗 珍珠星太空站將於2025年3月28-30號短暫降落灣仔會展Art Basel,到時大家可以同可樂以及一眾珍珠星人進行跨越物種的生命交流,喚醒心中嘅一點外星種子。記得唔好錯過喇!00:20 介紹嘉賓:非二元外星人可樂 03:05 性別探索歷程:我也曾經是「直男」 09:42 性別寄居蟹:Adopt不用屈就自己的殼12:50 在華語社會實踐:源遠流長的非二元展現/非二元社群在香港25:55 身份的意義:與被壓迫的祖先相遇29:18 外星人身份與虛空龐克:白蛇傳中的跨女隱喻/顛覆「人妖」意義的可能40:27 無可避免的演算法戰場:論述介入之必要/溝通還有可能嗎?01:01:05 珍珠星太空站降落香港?!與可樂喺Art Basel 2025第四類接觸!
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學系於九月十三日舉行《破浪男女》電影放映,戲中演員更於影後座談大談鮮為人知的電影製作過程。今集我哋邀請到今次放映會嘅推手: 中大性/別研究教授Sonia Wong同我哋一齊探討電影內外種種。到底喺大學舉行情慾電影情慾電影放映有咩挑戰?電影中有咩對多元情慾、性/別身份的探討,社群又對電影中的跨性別呈現有咩睇法?有興趣嘅朋友,快啲上各大平台同我哋跨口而出喇!00:00:00 - 介紹嘉賓主持:中大性/別研究教授 Sonia Wong00:03:25 - 中大性別研究:一個時代之下的教與學00:12:00 - 《破浪男女〉放映會:「情慾」放映如何在大學校園成事?00:23:23 - 親密指導與Erotic Literacy00:33:25 - 華文BDSM社群的呈現:愉虐中是否只有迷妄與缺失?00:38:40 -四位主角的悲劇性與自我理解:投射在BDSM上的深層慾望/完整「救贖」的可能? 01:08:00 - 跨女角色小綠: 跨性別社群的觀影感受;伴侶、手術⋯⋯何處是終點?01:23:26 - 社群內的性討論:情感投射;性作為愛情替代品;真誠才是最大本領
⚠️下半集因技術問題音質有損,請各位聽眾見諒 ⚠️承接上半集,我哋繼續同小風傾性/別種種。原來美國有跨性別朋友用佛教哲學處理性別不安?變幻原是永恆,唔同人的唔同性/別概念都可以變動?讀得越多gender嘅人反而越易misgender他人?繼比基尼之後,小風嘅性/別新嘗試又係啲咩?00:16 接納v.s.改變:佛教的滅苦與恒變觀念06:54 流動之後:醫療介入與政府服務的正當性何來?11:00 概念的流動: 因時制宜的性/別定義16:53 代名詞實驗:熟悉性/別更易misgender人?20:00 日常生活有關稱謂的種種encounter:逆向assumption?性/別猜猜樂?29:43 反轉反轉再反轉:比基尼、Packer,之後是⋯⋯?40:21 小風紀錄片
⚠️下半集因技術問題音質有損,請各位聽眾見諒 ⚠️承接上半集,我哋繼續同小風傾性/別種種。原來美國有跨性別朋友用佛教哲學處理性別不安?變幻原是永恆,唔同人的唔同性/別概念都可以變動?讀得越多gender嘅人反而越易misgender他人?繼比基尼之後,小風嘅性/別新嘗試又係啲咩?
身為性別流動倡議者、專業健美教練、美國艾默理大學Women, gender and sexuality study博士生,羅小風(they/them)@siufung_law 身上總是充滿各種可能與故事。今次小風回港行程緊湊,《跨口而出》有幸「騎劫」小風一晚,喺跨室同幾位主持天南地半討論各種性/別逸事。點用佛教觀念睇性/別?原來跨性別「去病化」都有佢嘅爭議?香港美國嘅跨仔約會「搵食」文化又有咩差異?想了解多啲嘅,快啲同我哋喺大氣電波(網上)相聚喇!00:00 - 主持及嘉賓介紹——歡迎小風!01:30 - 格格不入的跨男群體06:10 - 令醫生頭大的「非典型」案例09:17 - 開展行動者之路:大學分享獨特故事14:00 - 港大Comp Lit:性/別研究萌發點16:17 - 多重性/別身㤋?從佛教理念看恒變的自我、Liam的性別20:52 - Liam的pronoun轉變22:34 - 第一次穿起比堅尼:小風的健美突破27:24 - 跨女主持們的運動焦慮30:32 - 並非跨性別專屬:性別不安與身體改造的光譜34:10 - 反思「去病化」:Disability studies與精神病污名37:38 - 小風的多元倡議工作:媒體曝光、個人v.s.團體倡儀40:08 - 中學生的性/別認知比大學生更廣更深?44:22 - Reclaim「transexual 變性」45:42 - 私密的非二元群體48:30 - 個人倡議利弊:觀察者身份、資金挑戰49:32 - 美國博士求學記: 香港PhD難搵工、COVID打開機會之門53:15 - 美國博士求學記:發現自己完全唔識性/別?57:35 -「我見過你條Jer!」被排拒於約會平台之外的跨性別01:00:45 - 美國博士求學記:嘗盡直男、同志、Bisexual01:01:54 - 好多跨仔都鍾意仔?接納自我陰柔面01:03:12 - 亞姆斯特丹開放性/別文化、Christine做手術被質疑性傾向?01:05:05 - 解放直男、開闊自我: 原來自己同跨仔親密都ok?01:07:40 - 社會建構以外:不能被忽視的身體
上半集diss完教育局的公社科性教育教材之後,呢半集我哋回歸自身,了解Miss Wow如何踏上推動多元平等性教育之路,同時探討性經驗點樣構成我哋嘅性別認同,同埋順性別對兩性角色喺親密關係中嘅刻板印象,點樣被複製到跨仔跨女社群之中。
最近教育局推出的公民、經濟及社會科中三性教育教材重新激起本港社會對青少年性教育的討論,「Friend with Badminoton」等meme頓時成為熱話。《跨口而出》邀請到性/別教育KOL、流性香港Fluid HK主理人、註冊社工Miss Wow(She/her)一齊評論今次風波。作為跨性別嘅主持Liam同Ming 對異性戀、順性別主導的教材有咩睇法?體制內的課程又係咪香港性別教育嘅唯一出路?
節自下半部,Liam與伴侶Josephine分享自己的無性戀(asexual)、半無性戀(demisexual)和泛浪漫傾向(panromantic)身份,解構個人性慾(libido)與性吸引(sexual attraction)的分別。Annabelle分享自己和伴侶「畫外貓」面對基督教家庭的挑戰,由此帶到各主持面對長輩們有好有壞的各種奇遇。從Josephine對第一次踏入親密關係的心態轉變,大家談到自己性與浪漫傾向的發展歷程,如何在踏入關係時開拓新的視界,並在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學習愛的藝術。性/別小眾身份到底是為親密關係帶來的,更多是挑戰還是解放呢?
恭喜主持人之一 Liam 結婚了!Liam同佢嘅伴侶喺今年六月參加NEXT Chapter舉辦的Pride to Wed 多元驕傲婚禮,與其餘九對多元性/別及性傾向情侶一齊透過視像形式,喺美國猶他州律師見證下步入婚姻殿堂。到底係咩驅使Liam同伴侶年紀輕輕就許下婚姻承諾,結婚又係咪只係儀式同習俗,對多元性/別及性傾向嘅伴侶來講又有咩重要性?聽下呢班已婚比例高過未婚嘅主持人各自有咩睇法啦!
三個香港跨性別青年圍爐吹水,點解傾計要傾到咁大陣仗開podcast?上網咁多跨性別相關報導同資訊,點解要花時間聽跨青podcast呢?仲有仲有,呢三位其實係乜水?如果你都想了解下跨性別社群喺媒體「悲情/勵志/獵奇」以外嘅寫實面貌,記得由今集開始,收聽由跨青時刻Quarks推出嘅《跨口而出》Podcast series喇!(00:30) - 自我介紹: 點解要傾計傾到開podcast(04:35) - 打破同溫層: 點解性/別小眾活動成日都係嗰班人?(12:20) - Annabelle的Juicy經歷: 順、跨之間,可否無shame地講性(15:03) - 咩係「跨性別」: 掛喺口邊嘅正確用字究竟點嚟?(17:02) - 邊位Liam: 踩入advocate圈 / 摸着石頭,reach out社群 / transition永遠都「太遲」?(26:00) - 邊位Annabelle: 6 歲的美少女戰士蛋糕 / 邁阿密的歧視 / be WITH her or be LIKE her? / 伴侶是自己的Barbie公仔 / 疫情危與機(38:18) - 邊位Ming: 表面和諧的青春期 / 教授的pass認可 / 不想成為中年漢 / 總有一個轉折點 / 語言、社群與肯定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