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波爾多五大酒莊

波爾多五大酒莊
Author: 味道筆記本
Subscribed: 2Played: 3Subscribe
Share
© 味道筆記本
Description
葡萄酒,不只是餐桌上的飲品。
她承載風土與季節,也映照出文明的流轉——從修道院的清晨祈禱,到貴族宮廷的華麗宴飲,從大航海時代的貿易航線,到今日高端社交的語言。每一口酒液,都是歷史與文化的低語。
在《味道筆記本》,我們以葡萄酒為核心展開旅程。
傳奇的 五大酒莊、珍稀的 DRC、風格鮮明的 Leroy,以及夢幻的香檳 Salon、Selosse,將一一在此被品味與述說。這些酒莊不只是收藏家的夢想,更是藝術、歷史與地理交錯的縮影。
而酒的世界,也延伸至餐桌與樂音——日本與法國的料理風格、歐洲藝術的光影、音樂的旋律,都將在此與酒的風味相互呼應。
這不是一堂關於酒的課,而是一場穿越文明的旅行。
Sabrina 將以文字與聲音,翻開一頁頁風味的筆記,帶你在腦海中釀出屬於自己的味道與記憶。
你,準備好開啟《味道筆記本》了嗎?
她承載風土與季節,也映照出文明的流轉——從修道院的清晨祈禱,到貴族宮廷的華麗宴飲,從大航海時代的貿易航線,到今日高端社交的語言。每一口酒液,都是歷史與文化的低語。
在《味道筆記本》,我們以葡萄酒為核心展開旅程。
傳奇的 五大酒莊、珍稀的 DRC、風格鮮明的 Leroy,以及夢幻的香檳 Salon、Selosse,將一一在此被品味與述說。這些酒莊不只是收藏家的夢想,更是藝術、歷史與地理交錯的縮影。
而酒的世界,也延伸至餐桌與樂音——日本與法國的料理風格、歐洲藝術的光影、音樂的旋律,都將在此與酒的風味相互呼應。
這不是一堂關於酒的課,而是一場穿越文明的旅行。
Sabrina 將以文字與聲音,翻開一頁頁風味的筆記,帶你在腦海中釀出屬於自己的味道與記憶。
你,準備好開啟《味道筆記本》了嗎?
15 Episodes
Reverse
在前幾集裡,我們已經走過了侯布里昂、拉菲、拉圖與瑪歌。這一集,將來到最後一個五大酒莊——木桐(Château Mouton Rothschild)。我們先回顧幾個重要的歷史轉折:從 12 世紀英法聯姻開啟的「紅酒航道」,到 16 世紀末英格蘭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荷蘭進入黃金時代,再到 17 世紀侯布里昂率先進入英格蘭宮廷,和 18 世紀拉圖與瑪歌的崛起。最後,在 19 世紀,羅斯柴爾德家族分別購入拉菲與木桐,讓五大的格局逐漸成形。1855 年分級時,木桐僅被列為二級。但經過百年的堅持與改革,終於在 1973 年破格升上了一級,與其他四大並肩,成為今日完整的「波爾多五大」。木桐的故事,不只是釀酒的故事,更是一段關於藝術、野心與文化的傳奇。本集特別選用 舒曼的〈阿拉貝斯克〉(Arabeske, Op.18) 作為音樂,這首曲子清新而優雅,就像木桐在葡萄酒世界中的姿態——細膩、藝術化,卻又帶著獨特的力量。
這一集,S 特別想和大家分享侯布里昂(Château Haut-Brion)。在五大酒莊當中,它有著與眾不同的性格:它是最早被英格蘭宮廷記住名字的酒莊,也是最早導入現代釀酒技術的先驅。侯布里昂不只是貴族莊園,更像是一個不斷實驗、勇於突破的革新者。從 17 世紀與英格蘭的緊密連結,到 19、20 世紀率先引進溫控與不鏽鋼槽,它的歷史充滿了「走在時代前面」的印記。更特別的是,它還有全波爾多唯一能與紅酒並肩的傳奇白酒——白侯布里昂(Haut-Brion Blanc)。產量極少,價格昂貴,卻以驚人的陳年潛力和複雜度,成為全世界最稀有的乾白酒之一。這一集,我們將透過侯布里昂的故事,來理解什麼叫做「創新精神」,以及它如何在五大酒莊裡,佔據無可取代的位置。最後,搭配貝多芬《小提琴浪漫曲第2號》,在音樂的餘韻中,一起感受這座酒莊跨越世紀的魅力。
在五大酒莊之中,最早打開國際名聲的,不是拉菲,也不是瑪歌,而是侯布里昂 Château Haut-Brion。從 1588 年伊莉莎白一世擊退西班牙無敵艦隊,到 17 世紀查理一世被處決、查理二世流亡歐洲,再到王政復辟後的倫敦宮廷,這些政治與宗教的動盪,都成為侯布里昂被推上舞台的背景。Pontac 家族不只會釀酒,更懂得行銷,他們把酒送進皇室,還在倫敦開設餐館,把侯布里昂變成上流社會的品味象徵。1663 年,當塞繆爾·皮普斯在日記裡寫下「今天喝到一種叫 Ho Bryan 的酒」時,侯布里昂已經完成了歷史性的一步——它是第一個被英國人指名道姓記錄下來的波爾多名莊。這一集,S將帶你走進 17 世紀的歐洲,看看侯布里昂如何在風雲詭譎的王權更替之中,成為五大酒莊最早響徹世界的名字。
在這一集,我們將繼續走進瑪歌堡,探索主樓之外的重要建築與工藝。從現代化的新酒窖,到修復後的橘園,以及仍在運作的橡木桶工坊,這些空間不只是酒莊的一部分,更承載了波爾多數百年的釀造與貿易歷史。同時,我們會回顧 16 世紀宗教戰爭與荷蘭黃金時代,解釋為什麼尼德蘭的崛起能改變波爾多的風土,並最終影響像瑪歌堡這樣的名莊。最後,節目將介紹兩款經常被忽略、卻同樣精彩的作品:Pavillon Blanc(白酒)與 Pavillon Rouge(二軍紅酒),它們與Château Margaux 一起,構成了這座酒莊完整而優雅的全貌。🎶 本集推薦配樂:海頓《弦樂四重奏〈皇帝〉》第二樂章 Poco adagio —— 典雅而安定的旋律,正好呼應瑪歌堡的莊重與優雅,也為這集劃下溫柔的句點。
在這一集,S 要帶大家走進 Château Margaux 瑪歌堡,一座被譽為「梅多克的凡爾賽宮」的酒莊。這趟旅程,S 是親自到訪,從 勃艮第的伯恩濟貧院拍賣會出發,經過香檳區與蘭斯聖母大教堂,再一路南下抵達波爾多。當車子駛近瑪歌莊園時,眼前筆直的林蔭大道、成片葡萄園,以及遠方那座酒標上的主樓,讓人彷彿走進「葡萄酒的神殿」。這棟由波爾多知名建築家設計的新古典主樓,不僅奠定了酒莊的氣度,也成為 1855 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一級酒莊的象徵。自 19 世紀下半葉起,它更被印上酒標,從此成為全世界都能一眼認出的符號。這一集,就讓我們透過建築、歷史與酒標,再加上 S 的親身旅程,來理解瑪歌堡如何從一座莊園,變成葡萄酒世界的文化象徵。🎶 建議配樂: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三號》
在這一集,我們要把視角拉到 17 世紀的「荷蘭黃金時代」。那是一個航海、貿易、藝術同時繁榮的年代:尼德蘭人憑藉卓越的治水技術,將梅多克的沼澤變成了適合葡萄生長的園地;他們的海外貿易網絡,則把波爾多的紅酒送得更遠,甚至跨越大西洋。同時,我們也會談到荷蘭在國際上如何從 Holland 正名為 The Netherlands,以及這段歷史背景下的文化符號——從維梅爾畫布上的光影,到馬哥堡(Château Margaux)在葡萄酒世界的初登場。Margaux,不僅是一個村莊的名字,更因馬哥堡酒莊而聞名於世。從土地的改造、貴族地主的轉作,到酒莊一步步走上國際舞台,這一集,我們將看到「酒中女王」誕生之前的伏筆。
「本集,我們將把時間軸拉長,回顧16至18世紀的航海大歷史:為什麼是西班牙與葡萄牙率先啟航?為什麼荷蘭在十七世紀凌駕英格蘭?又是如何在十八世紀,由英國接棒成為最終的海上霸主?這些歷史脈絡,正是波爾多葡萄酒被推上世界舞台的背景。接著,故事走進十八世紀的梅多克:拉圖因一場婚姻而歸入 Ségur 家族(法文原文:Ségur),這個貴族世家,同時掌控拉菲、瑪歌與愛心酒標Château Calon-Ségur,奠定了波爾多名莊的貴族格局。最後,我們將揭開拉圖的分級制度之謎:為什麼會有一軍、二軍、三軍?從塔樓與獅子的經典酒標,到三塔的二軍,再到僅標示 Pauillac 的三軍,這套制度如何兼顧品質管理與國際市場?拉圖的故事,就像它的堡壘酒標一樣,不只是力量的象徵,更是一段航海、貴族與葡萄酒交織的歐洲史。」
為什麼是波爾多?為什麼它能比勃艮第、香檳更早走向世界?在這一集中,我們將回到十七世紀,看見三股力量如何同時作用: • 英格蘭 提供了最大市場與海權,把波爾多酒送上倫敦餐桌,再帶往北歐與新大陸。 • 荷蘭 以水利工程改造梅多克,把沼澤排乾成礫石葡萄園,並推動葡萄酒風格革新,讓它能耐久遠航。 • 法國凡爾賽宮廷 則在路易十四的時代推崇勃艮第,使波爾多在國內反而低調,卻因此更專注於海外市場,成為「世界名片」。拉圖正是這個歷史交織的見證者。在「英格蘭、荷蘭與凡爾賽」之間,我們能看見葡萄酒如何不只是餐桌上的飲品,而是歐洲權力與貿易網絡的縮影。
在本集《波爾多五大酒莊》系列中,我們將走進 拉圖(Château Latour),探索這座傳奇酒莊為何以「塔樓」為名,以及酒標上那座象徵守護的堡壘,如何跨越戰爭與時代,成為葡萄酒世界中最具標誌性的符號。透過拉圖,我們不僅能看見一個酒莊的興衰,更能窺見歐洲歷史的縮影: • 法國與英格蘭百年戰爭如何改變波爾多葡萄酒的命運; • 法國與英國貴族餐桌上的葡萄酒搭配,如何塑造了葡萄酒作為「權力與品味」象徵的地位; • 從軍事防禦的堡壘,到酒標上的文化圖像,拉圖完成了橫跨數百年的象徵轉化。這不只是葡萄酒的故事,更是一段關於權力、文化與飲食交錯的文明史。邀請您與《味道筆記本》一同舉杯,在拉圖的紅酒中品味歷史。
在波爾多五大酒莊之中,拉菲堡(Château Lafite Rothschild)被譽為「國王的酒」。早在十八世紀,它便是凡爾賽宮與英國宮廷最珍愛的佳釀。那份優雅、纖細、帶著悠長餘韻的風格,使它成為貴族社交場合裡最閃耀的酒杯。本集,我們要一起回望拉菲的歷史:它如何在中世紀貿易的浪潮中嶄露頭角,又如何在十九世紀因 Rothschild 家族的入主,而站上全球葡萄酒舞台的頂端。從卡本內蘇維濃的優雅骨架,到酒標背後的家族傳奇,拉菲不僅是一瓶紅酒,更是一段交織著政治、文化與財富權力的故事。在這裡,我們將探索:為什麼拉菲能被稱作「國王的酒」?而 Rothschild 家族,又是如何將它推向世界舞台,成為今天舉世聞名的象徵?
在今天我們熟知的「波爾多五大酒莊」之前,還有一段被歷史塑造的序章。1152 年,阿基坦女公爵艾莉諾與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結婚,這樁婚姻讓波爾多紅酒走出地方市場,直通倫敦貴族的餐桌。從此,葡萄酒不再只是地方的農產品,而是跨國貿易裡的珍貴商品。在這一集裡,我們要回到十二世紀,追隨亨利二世帝國的足跡,理解為什麼英國人會深深愛上波爾多紅酒——以及沒有這段歷史,後來的五大酒莊傳奇根本不可能誕生。*更正啟示: 「安茹」正確的發音是ㄢ ㄓㄨˊ Anjou
在正式走進勃根地 DRC 的神祕殿堂之前,本集先帶大家認識更耳熟能詳的 波爾多五大酒莊——拉菲、拉圖、瑪歌、侯布里昂與木桐。我們將從 巴黎到波爾多的地理座標 開始,搭上兩小時的 TGV,直達法國最著名的葡萄酒產區;接著聊到 左岸與右岸的分野、梅多克與格拉夫的特色,再到 1855 年分級制度 與木桐的升級傳奇。最後,也會談到這些酒莊在 電影、小說與文化場景 中的身影:從《007》《王牌特務》,到《唐頓莊園》《失樂園》,再到香港電影裡的「82 年拉菲」——這些經典畫面,讓五大酒莊成為超越葡萄酒的文化符號。這一集,將會是你踏入頂級葡萄酒世界的最佳暖身。
DRC2,歡迎參加DRC酒莊之旅的行前說明會~複習一下,DRC,是法國勃根地酒莊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 的縮寫, DRC 的9塊特級園(Grand Cru)葡萄園的名字: 7款紅酒,由北往南分別是
1.Échezeaux
2.Grands Échezeaux
3.Richebourg
4.Romanée-Saint-Vivant
5.Romanée-Conti 獨占園
6.La Tâche 獨占園
7.Corton
以及兩款白酒:
8.Corton-Charlemagne
9.Montrachet
DRC1 :前往傳奇酒莊DRC酒莊的快速通關。DRC,是法國勃根地酒莊Domaine de la Romanee Conti 的縮寫,接下來將為您介紹DRC 的9塊特級園(Grand Cru)葡萄園的名字: 7款紅酒,由北往南分別是
1.Échezeaux
2.Grands Échezeaux
3.Richebourg
4.Romanée-Saint-Vivant
5.Romanée-Conti 獨占園
6.La Tâche 獨占園
7.Corton
以及兩款白酒:
8.Corton-Charlemagne
9.Montrachet
DRC除了前面提及9款著名的葡萄酒外,還生產兩款白蘭地:
1.Fine Bourgogne
2.Marc de Bourgogne
各位旅客您好、歡迎您搭乘味道筆記本航空、SABRINA號班機,前往頂級葡萄酒的世界。本班機的機長是葡萄酒、座艙長是日本料理,每一集Podcast預計的飛行時間是10到12分鐘,飛行途中可能會遇到臨時插播的驚喜,請您在收聽的時候,務必將耳機戴好,直到結尾的音樂完全播放結束為止。在介紹葡萄酒的同時,也會分享日本料理與法國料理的文化與歷史,有任何疑問與需求的旅客,請在FB或是IG,留言給SABRINA,我們會儘快回覆給您。敬請注意,味道筆記本與世無爭,本班機是全面禁止惡意中傷以及仇恨言論的。感謝您的支持與配合,味道筆記本以及SABRINA預祝您每一次聆聽、都是輕鬆愉快的旅程。希望您將來繼續選擇收聽味道筆記本,SABRINA期待與您每一次同行的時光,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