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生活相对论
生活相对论
Claim Ownership

生活相对论

Author: SBS

Subscribed: 2Played: 1
Share

Description

在澳生活,经历讨论、经验分享尽在生活相对论。
62 Episodes
Reverse
本月初(11月4日),澳大利亚利亚政府提出三小时免费用电的“太阳能共享计划(Solar Sharer program)”。
周三(11月5日),中文社媒上关于“男子高铁要求让座被拒后怒骂”的话题登上热搜。 不久前,台湾也发生一73岁老妇挥袋打人要求年轻人让座不成,被“一脚踢倒”的事件。 该不该让座?有人说这是尊老爱幼;也有人认为让座应该出于自愿,“道德绑架”不可取。 在澳洲的公共交通上,您会主动让座吗?遇到要求让座,您会怎么做?(请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近日,关于“穷养”和“富养”(grew up poor or privileged)的话题在英文社交媒体上引发讨论。 听众朋友,您如何看待“穷养”“富养”?您会用哪种方式养育您的子女?(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从11月1日起,澳大利亚人支付养老院或疗养院费用的方式将迎来新变化。 有人觉得,养老院能减轻子女负担,是安心的选择;也有人认为,养老院的饮食、照料、生活方式都不太适合华人。 您会为自己或父母选择养老院吗?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联邦反对党领袖近日称,墨尔本已经从“最宜居城市”沦为“犯罪之都”。 枪击案、入室盗窃、劫车……与治安相关的新闻频频近期登上头条。 您觉得澳大利亚真的更危险了吗?您觉得解决治安问题的症结何在?(请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23岁中国留学生杨兰兰(音,Lanlan Yang)日前在悉尼引发车祸致人重伤,并被法院强制要求于10月17日出庭。 与此同时,网络和媒体上出现了大量题为“疯狂中国留学生富豪在澳洲的隐秘生活”“天龙女孩在澳洲”等相关报道,“Crazy Rich Chinese”等字眼频繁出现,而这些报道并非全部仅针对杨兰兰事件本身。 您如何看待媒体对“Crazy Rich Chinese”的描述?您觉得这是否会影响整个华人社区?(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中秋前夕月饼销售额大跌超过45%。有人说,月饼早已变成了“高价伴手礼”,没必要跟风花钱;但也有人坚持,节日仪式感不能少,哪怕不送人,也要给自己来一块低糖健康月饼。 听众朋友,这个中秋,您买月饼了吗?您更看重性价比,还是仪式感? (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澳大利亚人口研究所的一份最新研究显示:相比公立学校学生,私立学校学生更有可能完成大学学业,就业率更高,也更可能成为医生等高技能职业人士。 您觉得私校和公校的差距真的那么明显吗?孩子上私校的投入,值不值得?(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近日,中国科技企业家罗永浩与连锁餐饮“西贝”之间的争论,引发了公众对“预制菜”的热议。 您吃过预制菜吗? 您觉得它是餐饮业的科技进步,还是降低品质的“捷径”?您在餐馆点菜时,会在意它是不是预制的吗?(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蒙纳士大学最新研究显示,澳大利亚多个大城市——包括黄金海岸、墨尔本和悉尼——都已经远超最佳承载力,正处于“超负荷运转”。与此同时,澳洲偏远地区研究所的报告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依然被小城和偏远地区的生活吸引。 大城市的繁华便利和机遇,小城市的空间、安宁和房价优势,您会如何选择?(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一份最新研究发现,在澳大利亚的一些移民社区中,出生性别比例出现失衡:男孩明显多于女孩——这尤其出现在中国和印度移民群体中。 研究人员认为,这背后可能不仅仅是自然因素,而是文化观念的影响。 在您的家庭或文化背景里,生男生女有没有被期待或讨论过?在澳洲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您觉得“重男轻女”的观念还存在吗?(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最近,昆州政府对公屋住户的审查发现,数十名住户的收入远远超过公屋的收入上限,还有人拥有房产。 另一方面,墨尔本44栋公屋大楼的拆除决定也引发了人们的讨论。 听众朋友,您如何看待公屋体系?您觉得公屋分配公平吗?对于拆除旧公屋的措施,您支持还是有顾虑?(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澳大利亚最近一系列关于托儿中心虐待或忽视儿童的报道引发社会各界的担忧。 政府也在采取措施,比如要求幼教人员登记备案、在托儿中心安装监控等。 另一方面,华人家长们也常常面临另一重困扰:幼托服务费用高昂、等待时间漫长;而部分幼教从业者也被质疑只是为了获取签证而进入这个行业。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幼教行业?我们的孩子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照顾?(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尽管最新的工资数据创造了记录,但这个看起来令人兴奋的数字却没有让网友们觉得开心,许多人感到怀疑,认为这并不能反映他们目前的生活水平(点击音频,收听完整报道)。
一份新研究显示,许多家庭愿意支付上万甚至超过百万澳元的溢价,购买顶尖公立中学的学区房。 您如何看待学区房?您认为这样的“教育溢价”值得吗?您会为了孩子上好学校,换区甚至换城市吗?(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家里说中文,学校讲英文——你是不是也在这样的“双语夹缝”中养娃? 教孩子说英语、帮孩子写作业、跟老师沟通……作为母语非英语的家长,你都做过哪些努力? 最新报告指出,对很多学生来说,“学英文”和“用英文学知识”是两件不同又同时进行的难事。(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在实验室里“种出”培育肉牛排,用大豆制成的植物肉汉堡……您听说过这些充满未来感的“科技食物”吗? 有人说,培育肉和植物肉是解决气候危机、动物伦理和食品短缺的关键;也有人担心,这些“人造食物”会不会太假、太贵、太可怕?(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你信风水、转运、改运、化煞这些说法吗?你家长信吗?你会为了“保平安”去做什么事? 近日,新州警方对七名华人发出逮捕令——他们瞄准亚裔社区,以为财物赐福和解除诅咒为由,骗走数百万澳元的财物。年长华人女性成为主要受害者。(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近日,香港知名歌手张学友在澳门演唱会上拒绝说普通话,并要求观众“学一下广东话”,引发网友激烈讨论。 有人认为,在粤语主场坚持母语,是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也有人指出,所在地官方语言普通话是沟通的桥梁,语言选择背后映射的是文化认同与身份立场。 张学友并不是第一位因为语言问题而引发争议的香港艺人。您怎么看此类事件?语言、身份、甚至政治,能不能从一场演出中分离开来?(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近日,美国一名孕妇脑死亡后因堕胎禁令被迫继续怀胎三个月,最终产下婴儿。这起事件震惊舆论,也再次引爆了关于堕胎权与法律、道德、生命自主的激烈讨论。 听众朋友,您怎么看这一事件?堕胎,是个人的自由,还是社会该干预的决定?(点击上方收听音频)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