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教育聊聊吧
教育聊聊吧
Claim Ownership

教育聊聊吧

Author: Sia&Amy

Subscribed: 2Played: 23
Share

Description

由两位在职国际学校老师共同发起,一位来自纽约,一位来自中国大湾区。
全球教育千变万化,我们用不同的教育视角,打破国际教育的次元壁,解锁世界各地教育与文化的奥秘。
43 Episodes
Reverse
本期,我们邀请到前深圳编制历史老师——江江。她曾被《人物》杂志报道“高薪、有编制、体面,我还是离开了深圳教师岗”,是一位从免费师范生走入体制内、又勇敢走出来的老师。从被“稳定”“寒暑假”“铁饭碗”吸引,到在焦虑、抑郁中找到新的方向,江江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教师如何学会“先讨好自己”的故事。🧠 她坦言:“如果我不够优秀,我就不配活着。”“辞职那一刻起,我决定不再讨好别人。”节目中,我们聊了—— 从“理想稳定”到“想离开的”八年教师生涯 深圳教师降薪后的真实处境与情绪崩塌 双减“减”的是老师的寿命? 被学生、家长、领导和自我期待层层绑架的讨好循环 如何用心理咨询和艺术疗愈重新认识自己 教师技能如何迁移到心理疗愈与活动策划领域🎧 收听指南00:00 从历史教师到心理疗愈师的转型故事08:25 辞掉编制:焦虑、父母与自我和解12:21 “讨好型人格”的觉醒:从他人转向自己22:10 深圳教师降薪后的现实与心态崩塌35:56 OH卡心理疗愈:从教育走向疗愈的桥梁49:01 给还在内耗的老师一句话:你们真的很好💬 一句话总结教育不是牺牲自己去成全别人,而是先学会温柔地照顾自己。❓什么是OH卡?OH卡,也被称为“潜意识图像卡”,由88张图像卡和88张文字卡组成,就像一面心灵的镜子。它没有标准答案,也不涉及专业心理诊断,而是通过自由联想与叙述,帮助人们触达内心真实的情緒、信念与盲点。江江作为OH卡带领师,常在沙龙中见证:当人们借助卡牌说出故事,往往能跳出固有思维,重新看见困境背后的资源与选择。它适合用于自我觉察、情绪梳理、创造力启发及团队沟通等场景。☎️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如果你对节目中讨论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投票或留言。🎧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推荐节目请@你的朋友或在社交平台转发分享~
这一期我们从热播剧《欢乐家长群》聊起,说到每位老师都能感同身受的日常——学生吵架要不要“骂回去”、家长群变成“八卦现场”、选做作业到底该不该做,还有幼小衔接、双减政策带来的各种教育焦虑。节目里我们没有高大上的教育理论,只有老师的真实故事:怎么在家长、学生、学校之间保持平衡,怎么在混乱中坚持一点公平与分寸。🎧收听指南02:07:「欢乐家长群」:电视剧中的家长群趣事揭秘!04:09:真实的校园生活:矛盾、理解和解决——班主任的挑战06:16:小学生纠纷处理:勇于维护每个孩子的权益09:56 “别人骂你要不要骂回去?”——教育中的反击与保护12:36:口水战与战斗:学校教育中的家长老师交流困境15:34 校园冲突该不该划分“主责”“次责”?18:56:学生皮肤颜色与老师沟通的挑战:处理种族主义言论的难题28:27:学生作业选择与老师的角色:尊重学生意见的教育理念31:43 幼儿园“不能教字”的真实现状与幼小衔接困境34:44:国家政策与教材改版:如何应对幼小衔接的挑战?🎧 一句话总结教育不只是课堂的较量,更是价值观、制度与文化的交叉地带。💬 欢迎留言区聊聊: 你觉得“被骂要不要骂回去”? 家长群该不该“退出老师视角”? 幼小衔接该怎样做到“玩中学”?☎️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欢迎在小宇宙给我们留言、转发或打赏,支持创作!加入听友群,与我们一起聊教育、聊真实的老师生活。
开学第一周,老师们不仅要适应新班级,还迎来了不少“新鲜事”。纽约中小学正式实施手机禁令,学生把手机锁进高科技信号屏蔽袋,课堂一下子变成了“眼神对视大会”。新生的小动作,看似无心,实则是在测试老师的底线。与此同时,中美两地学校在应对霸凌上也呈现出不同的图景,而“霸凌”一词在不同文化语境下也有截然不同的重量,有时只是小朋友之间的抢橡皮,有时却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危机信号。本期我们聊了: 没有手机的课堂,到底是高效学习还是“尴尬对视”? 新生和老师的“互相试探”,谁更快摸清彼此的底线? 美国学校的 safety & safeguarding 系统,和中国学校的实际执行差别。 为什么“学生安全”被认为是教师的头号职责?这一期是一次关于 手机禁令 × 开学心境 × 校园霸凌 的深度对谈。希望能让老师和家长都获得一些启发,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所在学校的故事。🕒 收听指南:00:54 纽约学校手机禁令正式实施02:31 “高科技手机袋”现场体验04:52 没有手机的课堂,学生齐刷刷盯着老师06:05 学生钻空子:有线耳机算不算违规?07:59 新班级 vs 老班级,课堂管理差异10:14 新生的“试探行为”与老师的应对13:33 学生寻求存在感:课堂“哗众取宠”小动作14:50 一年级“霸凌”四年级?案例分析18:24 美国学校处理霸凌的完整流程21:34 校园霸凌与教师性骚扰案例23:07 中国私立学校在处理霸凌上的困境24:38 学生自杀倾向案例:学校介入与家长沟通26:12 从英美经验看“学生安全”是教师头号职责28:49 英国校长的真实案例:零钱背后的性侵真相31:23 中美校园霸凌的表现差异:打架 vs 精神伤害34:35 “bullying”一词在学生中的滥用与误用37:31 中国低年级学生滥用“霸凌”一词的案例39:34 总结:手机禁令、新学期适应、校园安全与反霸凌教育40:23 节目开通赞赏功能 & 听友互动☎️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如果你对节目中讨论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投票或留言。🎧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推荐节目请@你的朋友或在社交平台转发分享~
这一期我们请来了AI+教育跨界嘉宾伊伊子。我们一起聊聊当教育学遇上计算机,两套体系怎么互相“鸡同鸭讲”?为什么真正有用的 AI 教育产品,不是 GPT 套壳,而是能帮老师省时间的 quiz、小测工具。从她写给自己用的苏格拉底提问机器人、YouTube 学语言小工具,到美国 K12 爆火的 Magic School,我们拆开看老师最在意的痛点是什么。 💡 还聊到: 先创新,还是先达成共识? GPT-5 / Study Mode 的真实体验 小孩要不要学编程? 老师可以立刻尝试的 AI 入门清单👩🏻‍🏫本期嘉宾:伊伊子 嘉宾小红书:【教育聊聊吧】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 040这是一期把“工具清单 + 产品思维 + 课堂现实”缝在一起的聊天。🎧收听指南00:00 认识伊伊子:程序员 + 教育学博士的跨界人生02:38 教育 vs 计算机两种语义体系:为何容易错位?04:34 什么才算“AI 原生教育产品”07:36 伊伊子做了二十多个原型:给非技术人做“Web 编程入口”的思路08:11 用 AI 做头脑风暴/项目管理→ 设计实验 → 记录对话 → 初步数据分析的闭环12:15 小工具 1:苏格拉底式提问机器人(提问难于回答的提示词设计)13:38 小工具 2:用 YouTube 学语言(双语字幕、语法拆解、术语场景化;学习留存观察)20:08 从个人需求到产品化的矛盾21:06 “边界每三个月被拓宽一次”:AI 提升个人创造力与迭代速度30:00 教师端真实反馈:时间轴/可视化比“炫技功能”更受欢迎44:06 Magic School 的爆火与老师的真实反馈47:35 产品三角的错位:老师/产品/工程优先级不一致与采购“看得见的花哨”56:02 “先创新,再共识”的思维方式58:48 从抵触到真香:学校里的 GPT 转变01:01:26 孩子要不要学 AI/编程?先练需求发现、专注与自主01:08:39 GPT-5 使用体验与 Study Mode 观察:更像模型路由、引导有效但别神化01:15:32 Gemini 教育动向(简述)01:16:29 老师立刻可做的 AI 入门动作本期关键词:#AI教育 #教师发展 #教育科技 #课堂效率 #MagicSchool #GPT5 #跨界人生☎️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如果你对节目中讨论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投票或留言。🎧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推荐节目请@你的朋友或在社交平台转发分享~
这一期,是我们在开学前的深夜“抱头取暖”实录。从“我不会讲课了”到“我要辞职算了”再到“算了先上班”,这是每一个老师都经历过却说不出口的开学前夜。开学将至,老师们的焦虑浓度直线上升:假期作息根本倒不回来?带新高一像从零开始驯龙?领导画的大饼,到底能不能兑付?本期关键词:假期综合症|返校焦虑|领导嘴炮|听课压力|同行抱头痛哭🍵 “假期最后一天,我哭了,真的哭了。”🛏️ “躺在床上想第二天要讲什么……结果越想越慌。”📎 “唯一一次画饼成真的领导,我至今记得你。”📌 如果你也: 假期最后一天失眠 上课前焦虑得想哭 被“你太玻璃心了”这句话伤过 但也遇到过像天使一样的领导那这期节目,送给你 🎁收听指南🎧 00:26 开学焦虑来袭:人在国内,心在返校 02:18 新学年带新高一的紧张 03:16 校长也会紧张:焦虑的共鸣 07:20 站上讲台,职业肌肉记忆就回来了 08:42 开学前夜失眠是老师的通病 09:58 共鸣 vs. 内耗:大家都很惨的双重感受 11:15 假期作息根本倒不回来 13:28 同事互助的高光记忆 15:15 唯一兑现的“画饼”与错过的机会 18:49 第一份工作的“职业顶点体验” 20:16 新人接“难班”的背后考量 22:44 不到场的体贴:减少观察压力 25:41 “记性差型领导”的正确打开方式 27:58 领导的成长:从“挑毛病报告”到“刀子嘴豆腐心” 30:50 别说“有啥好烦的”:情绪需要被承认 33:58 有人就有江湖:文化与人性 37:41 收尾:新学年,互相打气相关往期: SEN与班级支持: vol.05揭秘国际教育| 国际学校老师的心酸与倔强:职场崩溃瞬间自救指北 “推门听课/Probation”:vol.04 揭秘国际教育 | 教师职业有多“卷”?中美升职之路对比📬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你也有过开学前失眠、焦虑、想逃避的瞬间吗? 你遇到过让你感谢到现在的好领导或好同事吗?☎️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如果你对节目中讨论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投票或留言。🎧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推荐节目请@你的朋友或在社交平台转发分享~
在香港当老师是什么体验?🤔这一期,我们请到 Emma 老师,聊聊她在香港公立小学两年的真实经历。我们聊到了: 拿到身份 & 教师资格的曲折路径 投了上百份简历才拿到的面试机会 面试时“中文老师要穿这样、英文老师要穿那样”的奇妙规定 老师的一天:从 7点45 到校到晚上 7 点离开,为什么说“忙得有规则感” 薪酬表里的升职路线:点数越跳越高,从合约老师到主任、副校长 香港 vs 内地学生:课堂表现、口语水平、家庭背景的巨大差异 为什么深圳家长愿意每天送孩子跨境上学?如果你对“在香港当老师的真实职场体验”感兴趣,这期节目千万别错过!本期嘉宾👩‍🏫:Emma 老师小红书号:教育聊聊吧公众号回复 038 获取🕒 收听指南00:00 香港老师的身份门槛:为什么证书不是唯一的门槛?03:49 招聘与投递:100 多份简历换来几个面试机会08:00 入编 vs 合约老师:薪资与保障的区别10:46 面试流程:一轮二轮三轮 + 试讲 & 面试着装潜规则15:21 面试氛围与“西装革履”的港剧场景19:20 香港教师的一天:从早会、上课到放学后的批改与会议25:19 班主任日常:通告、家长沟通与电话制度28:20 薪酬体系 & 晋升路径:从普通老师到主任、副校长34:26 学校类型:官立、资助、直资、国际学校37:49 招生竞争与“叩门文化”42:00 升学选择:留港、内地还是出国?44:15 港深跨境学童:每天通勤上学的真实情况45:50 为什么深圳家长愿意送孩子去香港读书?48:26 小班教学与丰富福利:香港教育的性价比49:33 学生差异:内地学生 vs 香港学生的课堂特点52:41 家庭背景与学生差异:教师在其中的挑战53:32 给想去香港当老师的人:不要被“硬性条件”吓住54:34 学校为什么更倾向招本地人?语言 & 文化的隐性门槛58:16 总结 & Emma 的寄语: 求职建议:不要因为缺少 PGDE 或师范背景就放弃机会,合约老师也能成为起点。 心态提醒:香港学校看重能力和经验,不必被“硬性条件”束缚。 现实考量:本地身份和粤语沟通能力依旧是优势,但有实力的人依然有机会。 鼓励话语:只要有热情和教学经验,就值得去尝试,哪怕被拒绝,也是在积累经验。☎️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如果你对节目中讨论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投票或留言。🎧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推荐节目请@你的朋友或在社交平台转发分享~
IB(国际文凭)课程体系常被誉为“最国际化”的高挑战教育模式,甚至有老师坚定地“只想在IB学校任教”。但IB的光环背后,也有很多现实的挑战:没有教材、工作强度大、学生英文跟不上、老师多角色“白干”等等。这一期,我们邀请到拥有多年IB教学经验 Susan 的老师,一起聊聊真实的IB教学生活,包括教学设计、本土化融合、师资培训、家长沟通、教师发展以及IB学校背后的生存逻辑。👤 本期嘉宾:Susan老师 纽约大学TESOL专业 曾在北京、杭州国际学校任教 深耕IB教学体系,具备中外教融合课程开发经验 小红书:教育聊聊吧公众号内回复 037(分享教师求职经验与教学资源)📝 收听指南:02:00|IB课程到底难在哪?13门课门门重要04:00|写论文、上街头、做产品:IB的跨学科评估方式06:00|IB课程全称是什么?和AP、A-Level有何本质区别?09:30|中国学校如何“本土化”IB?中外教联合授课实践13:00|IB没有课本?校本课程如何打造?14:30|IB没有统一考试,如何做标准化评估?17:00|英文不行,IB就学不下去?语言支持和辅导机制剖析20:00|没有差生?IB也有适应失败的案例23:00|IB家长普遍“佛系”?其实是理念契合才会选择26:00|IB学校如何支持学生抗压?老师的安慰与引导很关键28:00|IB课程补不补得起来?核心还是英文能力31:00|想学IB的家庭要具备什么条件?英文好、经济稳、心态平32:00|IB老师备课累、活动多、工资却一般35:00|IB老师需要哪些证书?培训体系与认证机制37:00|建议新手老师选择“老牌学校”积累经验38:00|北京 vs 杭州国际学校的对比:成熟度、活动量与支持力度42:30|北京家长 vs 杭州家长:谁更配合学校教育?46:00|当工作量太大时:校长们的“提拔”是双刃剑48:00|感动时刻 & 崩溃瞬间:一线IB老师的真实心声📌 金句摘录:“IB课程就像一片海,而英文不过关的孩子就是不会游泳的人。”“IB不是学不会,而是补不起来。”“IB老师要身兼多职,还不能有情绪。”“学生的‘谢谢老师’,是幸福感具象化的瞬间。”🗣️ 听众互动: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你是否也正在考虑IB/AP/A-Level课程的选择?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或加入听友群和我们互动。 我们也欢迎家长和老师投稿你对国际课程的真实体验!☎️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如果你对节目中讨论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投票或留言。🎧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推荐节目请@你的朋友或在社交平台转发分享~
老师真的有“别人家的假期”那么爽吗?这期节目,我们围绕“教师的暑假”展开深度对谈,从脱口秀老师的争议出发,聊到朋友圈晒旅行的压力、教师职业形象的社会期待、产假制度的中美差异,还有私立学校对怀孕教师的微妙态度——这些话题,既现实又切身。我们不想制造对立,只是想破除迷思。因为教育行业的从业者,也只是普普通通想喘口气的人。🧭 收听指南01:00|久违更新:Amy回国度假,节目回归啦02:00|“不准晒朋友圈”?老师假期到底惹到谁了?04:05|“你们放假真好”这句话背后,到底藏着什么误解?05:45|老师发个旅游照片也会被骂?职业形象的双标困境07:33|脱口秀墩儿老师引发争议:老师不能喝奶茶?09:50|老师讲段子为何被道德审判?11:00|“反向跳槽”的老师:暑假集中也未必爽12:25|职场怀孕女性的处境:假期福利 vs 微妙冷遇14:00|中美教师产假制度差异详解17:00|学生连老师名字都不知道?中美师生关系对比18:40|私校老师怀孕:微妙的职场“氛围组”20:00|怕被替代、怕被调岗:怀孕老师的现实担忧21:56|美国老师的“灵魂休假”:Sabbatical制度揭秘24:00|男性产假,竟然比孕妇还长?25:28|瑞典产假制度:480天的共享假是什么意思?26:46|美国学校如何招聘“代课老师”?临时岗位说明书29:37|教师人手不足怎么办?超负荷但未必有补偿31:58|想转行当老师只因为假期?请先去实习试试看33:23|理性看待教师职业,不盲目羡慕,也不刻意贬低📌 本期金句:“如果你只是为了假期来当老师,那你可能要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选对了行业。”“老师发个旅游朋友圈都不行,是我们太玻璃心,还是社会对我们要求太高?”“在美国,有些科技爸爸的产假,比妈妈还长。”📣 给听众的一封信:每年暑假,我们总能听到“当老师真好啊”的声音。但假期从不是一种“福利”,而是一种缓冲与修复。教育工作者每天面对的是人,是情绪,是责任。欢迎你留言分享你的假期故事、职场困境或对教师群体的看法。我们希望“教育聊聊吧”不仅是教师的对话空间,也是大众理解教育的一个窗口。☎️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欢迎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教育话题的“台前幕后”,也能第一时间收到新节目预告与嘉宾资源。如果你对节目中讨论的某个话题感兴趣,欢迎在评论区投票或留言。🎧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推荐节目请@你的朋友或在社交平台转发分享~
牛津大学生物专业毕业,现广州国际学校升学指导和生物老师的Clementine 。她的人生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从差点在牛津挂科的学霸,到居酒屋的服务员,再到热爱Salsa的舞者 !🌟节目亮点1. 凡尔赛式”入学牛津,却被现实“打脸”?你以为牛津学霸都是一路开挂?Clementine当年竟然是“被迫”考上牛津的!。生物年级第一的她,本来只想去约克大学,结果被老师“忽悠”去试了试牛津,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考上了 。然而,这所顶尖学府的学习模式却让她瞬间“水土不服”,差点挂科 。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让她直呼“听不懂,做不出,想哭”? 牛津的大课究竟有何“意义”?牛津学生是互卷还是互助?她又如何从困境中找到自我学习的秘诀?  节目中为你揭秘。2. 情绪崩溃找妈妈:“社死”时刻与自我救赎当学业压力大到一打开电脑就想哭,妈妈从国内飞到英国现场解决。没想到,妈妈竟然让她“读实验报告” ?这波操作是“亲妈”还是“坑妈”? 心理咨询师又如何用一句话让她醍醐灌顶,走出“我觉得我做不到”的死胡同?听她亲身讲述在牛津求学期间的心理挣扎与疗愈过程,也许你能从中找到共鸣。3. “不想上班”去居酒屋端盘子?牛津毕业生的人生“离轨”实验厌倦了高强度低性价比的工作,Clementine竟然辞职去居酒屋当了四个月服务员 ,你敢相信吗? 她的学生竟然跑来居酒屋“探班” ......这段“不务正业”的经历,让她发现了什么人生真谛? 为什么她反而觉得这样“活得很高兴”?  听她分享这段“大开眼界”的经历,颠覆你对“成功人生”的定义!4.神奇的女性体验课,牛津免费给学生提供?生物老师带你“涨知识”!牛津大学免费提供有关于女性体验的课程,而且是免费的 !这门课是如何“科学探索”xx的原理? 还有线上模拟训练?Clementine作为一名生物老师,如何在课堂上教授“生殖系统”和“月经”的?她又是为什么说“以后谈恋爱别被女朋友嫌弃”?  一起来听听她如何打破“月经羞耻”,让生理知识变得平常而有趣。Sia和Amy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感受到的女性自由时刻又是哪些?5. “我不是老师!”:打破刻板印象,活出真实的自己Clementine不希望别人记住她是一位xxxxx的老师 。为什么?XX 课🔗:https://www.omgyes.com/join📩 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获取嘉宾信息或节目资料,请在评论区留言“加群”。☎️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账号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收听平台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Spotify | YouTube(同步上线)
升学指导不只是改文书、找夏校?其实,他们每天面对的是学生的迷茫、家长的焦虑,还有藏在“录取秘籍”背后的信息差。本期我们请来一位牛津毕业、在广州做升学指导的老师,聊聊她怎么在不焦虑的前提下,陪学生一起找到方向。当学生/家长说:📌 “我专业不重要,我就是要进牛津剑桥。”📌 “老师,我90分是不是还不够?同学们都有十门AP…”📌 “我爸妈想让我学生物,但我一点都不想学…”📌 “孩子都学到崩溃了,还能再挤出时间参加科研吗?”📌 “怎么让孩子未来能‘不后悔’?老师你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办?👩🏻‍🏫本期嘉宾:Clementine 老师: 本科牛津生物专业毕业、现任广州某国际学校的升学指导老师兼生物老师。她既见过“申请界内卷天花板”的鸡娃家庭,也陪伴过迷茫又抗拒的学生。最关键的是:她自己并不焦虑,还总能让人冷静下来。🎤我们聊了:🔸 升学指导 VS 留学中介:谁才是真正陪学生走一程的人?🔸 面对焦虑的家长和学生,老师该“推一把”还是“放一放”?🔸 所谓“录取秘籍”到底是真货还是营销?🔸 转行做升学指导需要什么背景和能力?🔸 高考成绩能不能申请剑桥?为什么有些学生宁愿不读喜欢的专业?🎧 本期特别适合:国际学校老师/升学指导从业者升学阶段焦虑的家长想从教学转型的教育工作者关注教育公平与信息差议题的你“我不会拉着学生焦虑,但我可以一直陪着他走下去。”“你以为你在金字塔顶端,其实90%的人连门口都没到。”“大学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小段,不是全部。”🎧收听指南03:20 升学指导工作内容详解(三大模块:课程、一对一、活动对接)05:35 学校升学指导 vs 留学中介:服务角色、责任边界与学生自主性11:22 美国大学申请系统复杂性:如何造成信息不对称13:57 “专业无所谓,我只想进牛津”:录取概率 vs 真实兴趣的冲突15:24 三种典型学生心理状态:主动内卷、被动卷入、完全放弃16:42 高分学生也焦虑?一个全A学生的申请焦虑18:05 与焦虑学生沟通方式:焦虑值打分法 & 及时调节节奏19:29 与焦虑家长沟通:名校神话 vs 现实生活落差22:06 “鸡头凤尾”的硕士申请逻辑:如何理解名校的门槛与策略24:02 “学生不想学怎么办?”教师如何匹配支持 vs 主动推动26:46 教课 vs 升学指导:哪个更有成就感?Clement 老师的双重身份感受28:08 “是不是被压榨?”:双岗安排的透明与主动权29:07 升学指导职业发展路径 & 广州地区工资参考范围30:38 想转行做升学指导?必备技能与面试常见考察点33:13 升学指导有寒暑假吗?34:12 小学家长的“超前焦虑”:明明全优还要跳级?35:24 如何帮家长冷静下来:反向规划 & 实际时间评估表法37:13 高考 vs 国际教育:双轨尝试是否可行?高考成绩也能申请国外大学?38:59 “录取秘籍”是伪命题?招生官来访的真正目的42:08 第三方科研/竞赛服务的真相:花钱买资源 vs 自主探索路径43:55 牛剑毕业回国也普通:诺奖得主也未必出自名校本科44:49 老师如何避免“帮倒忙”?与家长达成良性支持共识46:10 家长如何“挤时间”:任务时间表 vs 主观认知差👂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对升学焦虑的看法!📩 想加入我们的听友群,获取嘉宾信息或节目资料,请在评论区留言“加群”。☎️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账号获取最新服务信息!Sia微信:Xinyi10_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Amy微信:excelsior_amyAmy小红书:Amy_📮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收听平台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Spotify | YouTube(同步上线)
高考太卷,国际学校能躺平?高考,是独木桥,还是十字路口中的一个选择?这期节目,我们聊了很多人都纠结的选择题:如果不参加高考,能不能去国际学校?我们从国际学校的真实教学情况、资质区别,到学生适应力、特殊学生支持,逐一拆解“逃离高考”的迷思。国际学校真能“轻松上藤校”吗?本期节目帮你拆掉滤镜,看清真相:国际教育不是捷径,更不是退路,而是一种对孩子教育的选择。这一期,送给每一位正站在分叉路口、既想孩子有出路又怕走错路的你。🎧收听指南01:24 | 家长送孩子读国际学校,是为了“逃避高考”吗?02:18 | 国际课程能不能“双轨”?能考国外也能考国内?03:16 | 什么是“国际学校资质”?双语学校有用吗?05:02 | 真正“双轨制”存在吗?学生可以中途切换赛道吗?06:08 | 国外本科也不轻松:考牛津比考清北容易吗?07:50 | “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的教育体系差异08:37 | 去国际学校是“逃避”还是另一种“内卷”?09:35 | 什么样的学生能上世界名校?学术能力仍是核心10:36 | 国际教育适合什么样性格的孩子?12:05 | 性格 vs 能力:哪种孩子更容易适应国际环境?13:41 | 教师视角:如何陪伴一个沉默学生的成长?15:09 | 成功适应的关键,不是分数,而是适应力和社交技能17:00 | AP考试作用:省学分 ≠ 升学门票18:18 | 国内高考 vs 国外SAT:一个是主线,一个是选项20:04 | SAT一年能考几次?本地生和国际生有差吗?21:23 | 为什么中国高考压力这么大?22:46 | 个案讨论: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该走哪条路?24:52 | 特殊儿童能去国际学校吗?关键是家庭是否能配合26:44 | 高考失利还能转国际?也许你需要另一个 gap year27:25 | 国际教育是一条出路,但不是一条捷径29:00 | 家长焦虑下的“既要又要”心理32:17 | 兴趣是发现出来的,不是培养出来的33:38 | 教育是一场统一战线:家长+老师的合力34:49 | 家长的“反复横跳”,孩子的讨好型人格36:25 | 一个讨好型学生的故事:我每天都想上学37:56 | 老师要不要戳破家长教育中的认知偏差?41:16 | 选择学校前,要先选择观念42:35 | 高考制度的公平性,不应被一棒打死43:13 | 节目结语:教育无标准答案,但家长必须先想清楚📌 重要资讯:我们的新服务即将上线!2025 年暑期我们将推出【中国国际学校 & 海外教师求职咨询服务】: 简历修改 & Demo Lesson 指导 面试模拟与系统分析 求职路径1v1建议(支持中英)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账号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互动方式欢迎你在评论区投票、留言,说说你的观点。我们也欢迎加入听友群,一起聊聊你所看到的教育世界。更多幕后故事、第一手嘉宾分享,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教育聊聊吧】。📡 收听平台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Spotify | YouTube(同步上线)📪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请别忘了转发分享!
求职准备、教师资格证、简历推荐信,到办公室派系、领导记性差、如何被“劝退”....?本期你将听到: 国内外教师资格证获取路径与求职流程差异 海投 vs 精投?如何申请纽约州公立学校 推荐信到底该找谁写?title重要还是了解你更重要? 被学校“请走”也能拿到好 reference?一段黑色幽默的现实 校长“我老婆会提醒我”的职场性别偏见现场 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沟通:留学生在国外工作环境下的 mindset 重构 中美职场文化对比:斗争、躺平、站队与“只想安静做事”🎯 适合听众: 准备进国际教育行业的教师 留学生、转行者、教育行业从业者 对中美教师职场文化差异好奇的人我们将于 2025年暑期推出「教育求职咨询系列」,提供从简历修改、demo lesson 到一对一指导的服务,欢迎关注“教育聊聊吧”公众号及主播的小红书主页获取服务信息!🎧收听指南:00:59    美国公立学校求职的第一步:教师资格证02:32    多种获取教师证的方式及其优劣对比03:14    教师实习中的制度障碍与现实困境04:07    国内教师资格证的重要性与适应期建议05:16    私立、成人教育与 charter school 的不同要求06:06    纽约市教育系统与新教师招聘流程详解 (Ref. 纽约市教育局官网招聘/LinkedIn/Job Fair)08:29    国际学校:校招、社招与信息(Ref. 学校官网/猎聘/51job/Boss直聘/各大找工作的微信公众号e.g.: 教中文的Hanson君)10:04    电话初筛 → 面谈 → 试讲:流程对比11:34    外国教师的工作签证困境12:55    简历准备:中英文双份+推荐信选择建议17:15    换学校的自由度:年度评价与“软性劝退”的机制21:44    推荐信的尴尬与“漂亮离职”的套路25:14    “被推荐”但仍然是问题员工?职场现实片段28:09    真实试讲体验:从“太顺了”得到的反馈33:44    入职后才是挑战的开始:领导文化与职场思维35:42    “不是质问只是提问”:破除职场误会37:06    性别刻板印象实例:女性提醒角色与男性领导记忆缺失的摩擦:“我老婆会提醒我”。42:20    办公室小团体 vs 旁观者:生存术分享44:56    情绪负担与保持独立:拒绝被拖入“站队”45:51    资深老师 vs 新晋教师:教育理念冲突实录48:27    你适合国际学校?50:47    预告:求职咨询服务上线,欢迎关注52:36    结语: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或加入听友群交流📌 重要资讯:我们的新服务即将上线!2025 年暑期我们将推出【中国国际学校 & 海外教师求职咨询服务】: 简历修改 & Demo Lesson 指导 面试模拟与系统分析 求职路径1v1建议(支持中英)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教育聊聊吧」或在主播小红书账号获取最新服务信息! Sia微信:Xinyi10_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Amy小红书:Amy_☎️联系我们:如果你对教育、职业发展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往期节目:Vol.028|从一线班主任到英国私校,再到荷兰自由探索者——一个数学老师的跨国职业重启之路📮 互动方式-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观点- 投票告诉我们你最感兴趣的求职主题- 加入听友群,获取嘉宾干货资料!📡 收听平台你可以在 小宇宙|Apple Podcast|Spotify| YouTube上订阅我们的节目。🔁 如果你喜欢这期节目,记得转发推荐给朋友,也欢迎打赏支持我们继续创作。
从大学教授助理讲师国际学校人文主任,从留学镀金到二次回国际教育行业,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本期嘉宾 Eva老师 Wiwi老师(关注“教育聊聊吧”公众号回复 031 获取嘉宾🍠账号)如果你是: 🎓 教育相关专业的在读或应届留学生 🧳 计划回国的硕士或博士 ❓想要突破自己拓宽职业选择-要不要去读博? 📚 在K12领域中迷茫的在职教师或求职者 🔄 想从教但不确定是否适合自己的转行者那么这期节目非常适合你~在讨论过程中,我们真实谈到聊了聊国际教育行业的职业路径、找工作的方式、真实困境。从如何入行、职业规划到学生管理、家长沟通、绩效考核,我们覆盖了从“教学”到“生存”的方方面面。🧭 本期亮点速览 国际学校和双语学校的区别真的被理解了吗? 留学回来到底还有多少教育行业的职业出口? 教师转行 pastoral 人文关怀、学术、管理岗,现实中有几条路? 成都 vs 杭州 vs 上海 vs 深圳的家长期待差异 学生顶嘴、教师被投诉,你在国际学校会遇到的情况 什么样的背景适合投国际学校?怎么规划升职路线? 自媒体与教师身份的矛盾和结合:可以边讲课边做博主吗?⏱️ Timeline 时间轴02:32|在民办大学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05:58|从大学行政岗跳进国际教育的决定07:41|师范生如何跨进国际学校的大门10:39|国际学校“扩招潮”对教师的机会与误区12:14|双减之后,国际学校面临怎样的挑战15:27|留学归来者如何再进入教育行业?16:37|到底该读书?还是先工作?目标感有多重要?22:10|国际学校、双语学校、外籍子女学校,差别在哪?24:07|国际学校学生画像&社会偏见盘点26:36|成都国际学校的生源现状和家长期待28:11|西南家长的教育焦虑和“佛系”文化30:22|转任Pastoral (关顾)主任:升职路上还是“投诉收纳器”?33:55|从江浙沪到西南的文化落差体验41:45|绩效考核、校长听课和老师的精神压力46:22|老师怎么应对投诉,学生又是怎么“用”投诉的50:24|一线教师如何应对学生冲突与社交障碍55:36|老师还能不能做自媒体?要注意什么?1:02:03|关于薪资、选人标准与国际学校的未来展望💬 本期关键词:#国际学校 #教育行业 #教师压力 #双语教育 #双减政策 #职业转型 #留学回归 #社交媒体分享🧡 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身边的国际教育是什么样?你怎么看“体制外”的教育实践?🌱 教育不只是职业,它是我们对这个社会还能做些什么的方式。
本期我们从纽约州拟全面禁止学生带手机进入教室的新闻聊起,一路深入讨论了课堂纪律失控、教师惩戒边界、文化冲击、法律风险、鼓励机制滥用等一线教师每天都在面临的现实困境。🎙️ 当惩戒变成“风险行为”,当“温柔以待”成为不成文的职业要求——老师们到底该如何在“不能碰学生”的前提下完成教学任务、维护课堂秩序、保护自己、还能不崩溃?🌍 这期聊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手机进课堂,美国真的能管得住吗? “每个教室都是一个独立王国”,制度自由带来的混乱 老师掐学生被拘、拉架反被抓:惩戒权正在全面失效 外教式“狂夸文化”:鼓励到底是教育的万能解药,还是另一种选择性忽视? “正面教育”卷到尽头,什么时候能允许老师正常生气? 美国也在搞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补习班、KPI 一样不少 教师自保第一原则:不要接触学生!⚠️ 如果你是教育工作者、准备走进教室,或正在课堂上深陷“精神内耗”,这期内容会给你带来真实的共鸣、实用的建议,和一点点黑色幽默。🛎️ 在评论区聊聊:你遇过的最“离谱”学生行为是什么?学校的处理方式让你满意吗?💬 留言、打赏、订阅节目,和我们一起把这些讨论说出口!🕒 收听指南00:00|节目开场 & 最近教育圈爆炸新闻(哈佛国际生+惩戒法案+手机禁令)01:10|学生手机怎么收?中美老师各显神通03:20|自由≠无纪律:规则松散带来的困扰06:18|一所“微缩版的美国”:校规校纪完全靠老师自由决定08:15|从制度刚性到领导“不当回事”:校长一句话就让规定形同虚设?10:07|东亚式成长心态 VS 美式自由工作的心理碰撞12:11|浙江老师掐学生被拘事件:惩戒权还能怎么行使?14:01|“你不能骂学生!”——老师被要求永远温柔16:40|“鼓励”过度会怎样?一个外教风格下的教育幻觉18:00|连拉架都不行?老师卷入学生打架的“高风险”操作19:44|中式老师不太会“夸”?文化差异下的鼓励方式对比24:31|中式教育“进化论”:从戒尺到student-centered25:16|美国也搞“应试教育”?标准化考试+辅导班28:11|当补课成了老师第二职业:中美教育产业化趋势30:56|“双减”之外,美国的教育不平等如何重演?31:26|俄语同事对东亚人的精准概括?34:47|节目结尾 & 下期预告:聊聊求职和职业探索!往期链接:vol.024|行走的新西兰百科全书(下),揭秘新澳工资和晋升,双语宝宝面对世界的优势在哪?Vol.016教师转型系列 | 出走国际学校围城,独立教师创业秘籍公开☎️ 联系我们: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欢迎留言评论、五星好评,也可以推荐给身边的教育工作者朋友们~👥 加入听友群,与我们互动、获取一手资料!🔗 收听平台:小宇宙 / Apple Podcasts / Spotify / 喜马拉雅🕊️ 教育聊聊吧 —— 打破国际教育的信息差,看见世界各地的教育与文化故事。
“为什么有人天生就赢在起跑线?”“高考加分,真的公平吗?”“资源丰富的家庭,是否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时隔许久,终于和Sia老师再次线上对谈!本期我们聊了一个既熟悉又充满争议的话题——“教育公平”。从个人成长经历到国内外教育现状,从政策倾斜到家庭资源的影响,这场对话既像回忆录,又像一场深刻的反思。🌟 本期亮点1. “北京来的老师” vs. “北师大免费师范生”北京大学生在河南被当作“稀缺资源”,而北师大毕业生回到西北小城时,同样引发家长圈轰动。“资源的不均衡,从起点就决定了不同的期待。”2. 政策能弥补公平吗?高考加分、免费师范生、偏远地区教师补贴……政策试图平衡,但总有人觉得“不公”。“公平是动态的,政策只能缓解,无法根治。”👂你会听到: 北京 vs 河南的真实教育体验差异 为什么“好老师”在一些地区成了稀缺资源? 山村孩子看不懂 AI 题目,问题在哪? 美国高中如何提供多元职业路径? 教育公平到底是理想、政策,还是一种“运气”? 高考加分,到底补偿了谁,又亏待了谁?教育公平是永恒的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每一次讨论都在推动改变。感谢所有支持我们的听众,你们的反馈让这场对话更有意义。🎧收听指南00:00🌱 教育公平:从个人故事切入社会现实03:52🏫 乡村小学 vs 城市中学:资源与命运的分叉口07:49🚸 20年前的“土操场”,今天的“安全第一”10:59🧃 谁的课后生活更精彩?谁没得选?12:45🌍 中国 vs 美国:教育机会到底有多“开放”15:54👨‍🏫 免费师范生、博士老师与家长期望17:36🔁 教育资源的循环陷阱:一代又一代22:41📚 一本"图书馆" vs 一次游学:认知世界的分水岭26:19⚖️ 教育公平三问:起点?过程?结果?28:01🎯 家长口中的“反应试教育,我要他学到技能而不是学会考试”,能实现吗?32:42🏠 家庭条件决定孩子成就?我们不这么看37:31🧪 中文/双语考试试卷与高考加分:公平 or 特权?39:01🎓 政策的两难与我们能做的那一点努力📬 欢迎留言讨论:你怎么看“高考加分”?你身边的教育资源是“够用”还是“被比下去了”?你觉得教育真的能改变命运吗?💗感谢本期嘉宾:刘天晗老师 Summer老师📍收听平台: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Spotify 等主流平台☎️ 联系我们: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教育聊聊吧 —— 打破国际教育的信息差,看见世界各地的教育与文化故事。
跨越三个国家、两种教育体制与无数次内心挣扎。我们深入探讨了教育体系的差异、教师职业发展路径、文化适应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张力。她的故事不仅关乎“如何出国教书”,也关乎“如何在全球化时代中重塑自我”。🎒她曾是一线城市的公立小学班主任,经历高强度、全方位“007式”工作;📘她也曾孤身一人赴英深造,考PGCE、过QTS、站上英国私校的讲台;✈️而如今,她选择再次出发,移居荷兰,重新思考什么是真正想要的教育与生活。📌 关键词:数学教育、UCL、PGCE、QTS、中英教育对比、国际学校、教师转行、礼仪与着装文化👩🏻‍🏫本期嘉宾小麦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和英国UCL数学教育专业,拥有PGCE证书和英国中学数学教师资格。曾在一线担任小学数学教师和班主任,后赴英任教于私立中学,现定居荷兰。📣 如果你也正在考虑出国教书、攻读教育硕士,或正身处跨文化职业抉择的十字路口,这期节目会带来许多现实经验和深度启发。我们聊了:公校 vs 私校,国内 vs 国外,教育压力到底差在哪?英国私校的“礼仪”文化,是精英教育还是形象管理?英国的工资高吗?中国数学好是不是一个刻板印象?为什么我们不喜欢“30岁单身大龄女出国”这样的标签。这一期,我们不聊理想主义,而聊现实选择;不只谈出国路径,更谈放下、挣扎、重构与自我修复。🔊 如果你正站在人生转弯口,这期节目值得你听完每一分钟。🕒 时间线(节目章节)00:00 小麦老师的跨国教育之旅:从北师大到UCL,踏上教育出海之路01:23 英国私校 vs 公校:着装、礼仪与校园文化对比03:06 国际学校背后的“选择性”与“排他性”机制04:43 英国学校的日常生活规范:从裙子长度到放学后活动07:06 转行契机:从公校助教到私校教师培训项目09:52 英国PGCE课程与教师资格认证制度12:51 留学动机与规划转变:为什么留在英国当老师?15:20 中英教育体制下的教师角色与工作强度差异19:11 数学教学对比:中国 vs 英国26:33 教育文化差异下的表达方式:谁敢“质疑老师”?29:02 英国教师薪资结构与晋升路径一览34:38 职场文化对比:扁平 vs 层级、自由 vs 社交压力35:43 职场压力与工作适应:24h不间断客服42:26 教师转行探索:教育出版、自媒体与生活记录45:41 留学与工作的挑战:跨文化适应、心理调节与家庭变故49:33 留学年龄、生活质量与心理准备的再评估Ref:汉语学习数学的优势的文献英国教师薪酬网址📬 喜欢本期节目?欢迎转发、点赞或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也可添加小助手加入听友群,与我们一起聊聊教育背后的故事!📍收听平台:小宇宙 | 苹果播客 | Spotify 等主流平台☎️ 联系我们:📮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教育聊聊吧 —— 打破国际教育的信息差,看见世界各地的教育与文化故事。
新加坡担任华文老师的叶老师分享其教学经历和新加坡教育现状。叶老师硕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她跟我们探讨了新加坡华文教育的不同路径、教学挑战以及文化差异,并对比了补习机构、政府学校和国际学校的教师工作环境与要求,节目的最后,叶老师告诉我们如果你想来新加坡当老师,你可以怎么做。🎧你将听到:- 新加坡华文教育现状:补习机构、政府学校和国际学校三种教学路径的特点与差异。- 教学挑战:学生华文水平参差不齐,家长功利心态,以及机构管理问题。- 文化差异:新加坡华语与中文的细微区别,以及学生语言使用的混合现象。- 职业建议:新加坡教师签证与就业情况,国际学校与政府学校的入职要求。- 个人经历:叶老师从哲学背景转向教育的心路历程,以及未来独立教学的规划。🎧 收听指南:00:58 跨越国界的教育对话:新加坡华文老师的哲学视角从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到新加坡华文教师,叶老师不仅将哲学思考融入教学,还通过播客分享教育见解。11:25 教育机构兼职老师的困境:超负荷任务与不合理要求教育机构不合理工作安排?从固定工作时间到被要求一周内整理数千个生词的荒谬任务,机构管理层与教学一线的脱节。21:22 新加坡华语现状:口语进步但读写仍存挑战在新加坡家庭中,华语口语通过日常交流显著提升,但读写能力因缺乏实际应用场景而停滞不前,有‘能说不会写’的独特现象。27:39 富豪子女的教育:精英学院的全面培训富裕家庭的孩子被送入精英学院,从学术到体育、艺术,课程排满七天,家长更注重全面发展。31:55 教育困境:当商业利益凌驾于教学尊严之上在新加坡教育机构中,新移民家长纵容孩子的不尊重行为,而机构为了保客户选择沉默——老师被迫用‘人格魅力’化解冲突。37:37 课堂失控:当调皮学生影响全班一位无止境调皮的学生不仅影响全班学习,还让多位老师束手无策,即使严厉惩罚也无效,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42:57 文化认同的悖论:移民家庭子女的语言选择中国移民子女轻视母语学习,而印度裔家庭却看重华文实用性,这一全球现象揭示了文化认同与功利主义之间的微妙冲突。47:55 华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与家长态度课程设计注重听说读写结合,但教案编写耗时费力;新加坡家长大多尊重老师,仅少数新移民富豪因优越感有一种'付钱即上帝'心态。51:08 补习机构生源流失与国际学生的语言学习困境新加坡补习机构面临生源流失的挑战,低生育率和经济压力让家长重新考虑教育支出。同时,国际学生的流动性导致语言学习难以深入,基础掌握无法转化为流利交流。58:22 新加坡华语教师指南:选择与心态在新加坡,华语教师并非被动选择,而是拥有挑选合适机构的主动权。建议选择规模较小、更尊重教师的机构,并保持良好心态,认识到学生表现不佳并非全属教师责任。☎️联系我们:📮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订阅我们: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公众号同名:「教育聊聊吧」,不错过更多精彩对谈,解锁更多教育圈生存秘籍!
五个MBTI不同的中美老师聊了——作业不交、学生冲突、被学生评价“无聊”,还有那些支撑我们继续教下去的“小确幸”。从情绪反应到处理风格,每一个老师都像自己的 MBTI,一样独特而鲜明。我们围绕了在真实课堂中遇到的五大“高压”情景展开讨论:学生集体不交作业怎么办?课堂上学生打架了怎么办?学生提出超纲、质疑性问题该怎么回应?学生突然给予积极反馈你会怎么回应?学生突然公开抱怨你该如何处理?我们五位来自不同学段、拥有不同MBTI的老师,轻松且真诚得分享了自己在这些高压情景下的“第一反应”和处理方式。有的选择高能应对,有的干脆无视;有的自带“绿茶滤镜”拉近关系,有的则直言“我不是你朋友”。也欢迎你一边听,一边思考: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收听指南00:00🎒 情景1:学生集体不交作业每位老师分享面对学生“作业不交”时的真实反应,从“阴阳怪气”到“放下执念”,从联系家长到“佛度有缘人”。08:00🧨 情景2:课堂突发冲突 / 打架如何处理学生吵架甚至肢体冲突?面对“把校长打倒”的真实事件,老师们分享了冷静分离、呼叫副校长、甚至“我绕着走”的选择19:00❓ 情景3:学生提出超纲问题或质疑如何优雅应对学生的挑战与质疑?老师们聊到从鼓励差异化表达,到设置“学术语法”练习空间。23:30💌 情景4:学生突然表白你“是最好的老师”这类反馈到底有多治愈?有老师说:能支撑我继续熬下去的,就是这些片段。28:45😠 情景5:学生当堂说“你的课太无聊”如何处理学生公开表达不满甚至攻击?有人反问学生“你努力了吗”,有人演技上线“绿茶式委屈”,也有人选择“自动屏蔽”。40:00🤝 Bonus:如何维系师生关系?从“每天叫到每个学生的名字”到“贴纸治愈法”,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人设维护术”。44:30🧠 总结与感言教师职业的“共情”时刻:听到别人也经历这些事,会觉得——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在撑。MBTI 教师风格小结|谁说教书只有一种打开方式?🔥 ENFP/ENFJ:浓汤型老师,情绪流动感强,和学生关系密切,喜欢用幽默和温情回应挑战。“我不是你妈妈,但我真的很爱你们。”💡 INFJ:情绪深水流型,有时话不多,但在关键时刻给出疗愈的一句。“我不会表扬你,但我会记得你今天的努力。”🚨 ENTJ:效率掌控型,强调结构与权威,能hold住局面,但也会有“怒火中烧”的时刻。“我不是针对你,我是对整个年级失望。”👻 ISTJ:制度守护者型 以最低成本维持秩序,他们信奉“职责先于感受”,是最不怕重复、最能撑起一整个年级运作的老师。讲义整齐、打卡及时、改卷迅速,课堂不一定花哨,但学生最信他们讲的内容一定考。“规则就是规则——我提前讲清楚了,你没按它来,我也只能按规矩处理。”🎙️ 教育的日常,是一次次情绪拉扯下的耐心博弈。而 MBTI 并不定义我们是谁,只是在复杂的教学现场里,帮我们照见:原来每种回应方式,都是一种认真生活的模样。老师不止是教书的人,也是在教育战场上不断调试人性与理智的修行者。从“作业不交”到“课堂打架”,从“质疑老师”到“突如其来的温柔表白”…… 每个看似日常的情境背后,其实都是教师职业中最真实的起伏与情绪。而我们也相信,共鸣的力量,能够缓解那些无声的孤独,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让人更有力量继续站在讲台上。👀 如果你也是老师,或者你认识某个正在经历这些故事的老师,欢迎转发这期节目给他/她。或许,一句“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这样”,就能让人笑着挺过这一学期。📢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觉得你是哪一型老师?你又最喜欢哪一型的搭档老师?也欢迎转发给你的搭档老师,一起听听属于自己的MBTI反应机制!我们想听你说。下期见!☎️联系我们:📮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订阅我们: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公众号同名:「教育聊聊吧」,不错过更多精彩对谈,解锁更多教育圈生存秘籍!
🎧 主题:当遇到老板不同的反馈和情况——不同MBTI的教师真实反应本期亮点本期五位老师,用亲身经历告诉你:面对观察评估,或老板的请他评价,mbti真的决定你的“教室动作片”剧本吗?在这一期节目中,邀请了五位拥有不同 MBTI 人格的教师,从性格出发,聊聊当校长或领导产生了一些问题,或其他情景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教学选择与情绪调节。没有预警、没有通知,只听见门“咔哒”一声打开进来听课。是瞬间屏住呼吸?还是若无其事继续讲课?👀 有人会紧张到不敢直视校长;📊 有人默默确认教学目标是否写在黑板上;🧠 有人坚持自己的教案,哪怕遭遇“讲太多”的反馈;🧘‍♀️ 也有人无视现场评估,以学生为中心淡定应对。本期不只是聊情绪,更是一次性格与教育策略交叉的深度观察。🎯 关键词MBTI人格|教师心理|临时听课|教育管理|课堂反思|教学风格差异🧠 本期你将听到: 不同MBTI人格面对临时听课时截然不同的内心小剧场 不同性格的教师,在面对相同压力源时,会做出哪些不同决策? 教师是否应调整教学以迎合观察者?人格会影响这一选择吗? 如何回应校长“你讲太多了”的评价? 课程准备两周,观察课被取消:情绪该如何安放? 当教学反馈与教师风格冲突,如何保持自我?👥 本期嘉宾 Chloe(ENTJ):ENL主科教师,教学目标清晰,反馈导向强 Sia(INFJ):数学教师,注重教学逻辑,有强烈边界感 Joyce(ENFJ):小学ESL教师,热情且注重师生关系,鼓励式教学代表 Minjia(ENFP):高中英语教师,充满能量,灵活应对观察挑战 Amy (ISTJ):高中中文教师,教学稳定、结构清晰,制度感强时间轴02:17【情境1】“领导临时进教室听课”- 慌吗? - ENTJ: 快速思考:我该展示哪部分更强? - INFJ: 心里炸裂,表面平静 - ENFJ: 表面应对顺利,内心波澜起伏,但仍坚持风格不改。 - ENFP: 继续节奏,只是假装淡定 - ISTJ: 流程完备,波澜不惊10:11【情境2】“你讲得太多,学生练习不够”- 如何回应这种反馈? - ENTJ: 把批评拆解成任务优化点 - INFJ: 会思考理念落差 - ENFJ: 情绪先来,逻辑再来 - ENFP: 下次再调一调,先吃个饭冷静下 - ISTJ: 质疑对方不懂,不专业?18:11【情境3】“公开课准备两周被临时取消”- 失落吗?生气吗? - ENTJ:OK,我把PPT保存为模板,下次更好 - INFJ:可能产生内伤,强调“被看见”和“被尊重”的重要性。 - ENFJ:会委婉沟通,也会期待情绪被理解 - ENFP:马上发朋友圈吐槽一下,下一秒继续热情教课。 - ISTJ:虽不开心,但按下情绪,默默准备“下次更好”。25:00 结尾总结 + 听友互动:你是哪种老师? “人格不是标签,而是教学风格的一部分”📢 听友互动 你是ENFJ那种“为了学生全情投入”的老师, 还是ISTJ那种“规范守则在手,临时突袭也不慌”的风格?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你的MBTI类型和“听课生存法则”,也可以加入【教育聊聊吧】听友群,一起聊聊真实又好玩的教育现场!☎️联系我们: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订阅我们: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公众号同名:「教育聊聊吧」,不错过更多精彩对谈,解锁更多教育圈生存秘籍!
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老师们,她们在教学中的挑战、职业发展路径以及跨文化教育经验是怎样的?本期讨论涵盖了师生互动、课堂管理、薪资待遇、教师资格认证转换等话题。最后🔟分钟让我感动流下了眼泪。总结:- 师生互动与课堂管理:如何处理学生玩手机、撒谎等行为,以及教师情绪管理策略。- 职业发展与薪资对比: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美国教师的薪资差异,幼教转中教的动机与优势。- 教师资格与跨文化适应:不同国家教师资格证的转换难度,新教师如何克服初期压力。- 教育初心与个人成长:从幼教到中教的转型经历,以及坚持教育梦想的激励故事。Timeline:04:45课堂手机管理:策略与尊重并重在新西兰学校,手机管理政策严格,但执行需智慧。老师分享了一种既尊重学生又能有效管理的方法:先警告,再让学生将手机放入包中并置于老师旁边,避免直接没收引发的冲突。这种方法既维护了课堂秩序,又保护了师生关系的和谐。08:14师生冲突:学校如何处理投诉与真相当学生投诉老师时,学校是否会不假思索地站在学生一边?20:40留学与教师资格:一年与两年的选择从中国直接带着教学经验和资格证到国外工作压力巨大,而通过一年留学快速获得教师资格证则性价比高。22:12教师工作的真实面貌:时间与挑战从课时计算到备课改作业的无尽忙碌,教师的工作远不止课堂上的几小时。即使在同一个学校,同事之间也可能成为‘网友’,教师工作背后的辛勤与孤独。26:59从幼教到中教的职业转变与自我发现讲述者分享了从幼教转向“中教”的心路历程,揭示了职业选择背后的多重考量,包括个人成长、经济因素和生活平衡。29:30双语宝宝的成长教育优势在哪里?33:40职业晋升的多维路径探索晋升的多样化途径,包括管理岗位、教育培训、家庭与事业的平衡,以及教育科技的新机遇,揭示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41:00 年龄不是人生的障碍四十一岁仍然是成为人生赢家最好的年龄,永远不要为自己设限。☎️联系我们: 📮邮箱:jiaoyuliaoliaoba@gmail.com(欢迎投稿你的教育故事,或者推荐你认识的优秀的国际教育人) Sia微信:Xinyi10_   | Sia小红书:爱分享的希雅老师 Amy微信:excelsior_amy  |   Amy小红书:Amy_🔔 订阅我们:Apple Podcast、Spotify、小宇宙、公众号同名:「教育聊聊吧」,不错过更多精彩对谈,解锁更多教育圈生存秘籍!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