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国学经典《了凡四训》(原文+白话)改命秘诀在这里
国学经典《了凡四训》(原文+白话)改命秘诀在这里
Claim Ownership

国学经典《了凡四训》(原文+白话)改命秘诀在这里

Author: 太学在线

Subscribed: 1Played: 8
Share

Description


《了凡四训》是明代袁了凡创作的家训,旨在教育子孙认识命运、明辨善恶并改过迁善‌。

‌作者与成书‌:《了凡四训》由明代医学家、思想家袁了凡所著,成书于1602年,原本为《训子文》,后更名为《了凡四训》以启迪世人。

‌内容结构‌:该书包含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分,通过袁了凡的亲身经历,讲述如何改变命运。

‌核心思想‌:强调行善积德、反省自身以改变命运,如“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了凡四训》不仅是一部家训,更是一部蕴含深邃智慧和丰富劝善思想的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太学在线频道带您通读和理解这部经典



20 Episodes
Reverse
江阴的张畏岩在乡试中落榜,怒骂主考官。修道人点醒他心情不佳影响文章质量。随后自省行善,梦中看见缺少名字的录取名单,明白积德的重要。最终,他成功考取名次。故事告诉我们,命运需要自己掌握,谦虚行善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听众朋友们,这段内容的智慧引人深思,想了解更多请继续关注本频道。00:02:01:命运的转变:通过行善积德改变命运的启示00:04:02:孟子的音乐哲学:从个人快乐到国家幸福00:06:03:追求功名的志向与造福苍生的心态:古代读书人的成长之路
天道轮回,地道流谦,鬼神与人同喜谦虚。月圆则亏、水满则溢,人若骄盈必招祸。反之,若谦虚则福祉自臻。文中实例证明,谦虚之人终会受益。丁敬宇与冯开之在京城的表现印证了这一点。赵裕峰的经历也说明以虚心学习,终获科第。世道与人道相映成辉,这些古训在现代仍有启发。谦虚,是贯穿古今的成功秘诀。00:02:01:谦虚谨慎,福报自然来——嘉善县十人进京会试的故事00:04:04:上天的扶持与帮助:谦虚之心的重要性00:06:04:福报来临!智慧的开启与性情的转变
积善之方(9)

积善之方(9)

2024-12-1107:03

何谓护持正法?正法是世间生灵的眼目,无正法何以成就天地万物,脱离尘世束缚?敬重圣贤之貌,弘扬正法,报佛恩,这是我们应当相互劝勉的事。何为敬重尊长?在家侍奉父母,出门服从长官,必须用恭敬心,这是绵远昌盛的根本。何谓爱惜生命?人之为人,惟有慈悲,戒食四不始。善行无穷,推广之则万德备矣。00:02:01:道德、职位、学识高的人,应该特别注意的事情是什么?00:04:02:戒杀生、惜生命:儒家思想与现代环保主义的共鸣00:06:03:保护小生命,善行无穷!宋朝苏东坡的慈悲心典范。
积善之方(8)

积善之方(8)

2024-12-1109:46

到底什么是成人之美?善人常受批评,善事易败,但仁者扶助成就可见功德;劝人一世利多,用书长留细解人心。危难时刻,及时援助如己身之痛,为不大的恩亦见真情。利益社会的善事不应因困难而推托。真正的布施,从舍财开始,内破吝啬,外济他人,尽在洗涤内心。深入了解,揭开善行背后的挑战与力量所在。00:02:00:道德高尚的人:纠正不善风气,帮助成就善事00:04:01:劝人为善:与人为善的重要性与意义00:06:01:救人危急,解困于难,皆可称之为大吏,众人应齐心协力,共建公益!00:08:01:心怀真诚,不可因怕辛苦或被人埋怨而推脱善事
积善之方(7)

积善之方(7)

2024-12-0807:35

舜帝以身作则的善行影响渔夫,以身教代言教。他看到老弱渔夫处境艰难,亲自帮助捕鱼,并广泛推崇礼让之风。通过自身行动来影响他人,舜成为了古人行善的典范。他的十种善行核心在于帮助他人、尊敬长辈、救济危难,以及在各方面发扬慈善精神。了解舜帝如何无言传道,便能开启我们内心的德行之门。00:02:01:爱人敬人,大仁天下——论与人为善的重要性与实践方法00:04:02:道德高尚的秘诀:爱敬众人,维护真理与法则00:06:02:爱敬存心:探寻君子与小人的差异与相同之处
积善之方(6)

积善之方(6)

2024-12-0806:30

行善积德,若心无所挂,福报自会圆满。卫仲达在阴间看到善恶记录,才明白善念的重要性。朱子曾言,积德应从难处着手。古人如江西舒翁、镇江靳翁的善行,因其难能可贵,故福报丰厚。这些故事引发深思:真善之心,方能成就无量福德。00:02:02:善念与功德:小小奏章的影响力00:04:04:忍辱难忍,善事难做?解读经典中的“先难”精神00:06:08:建立功德并非易事,但拥有财富与地位的人更应积极行善
积善之方(5)

积善之方(5)

2024-12-0808:01

孔子评价子贡和子路的行善行为,启示我们必须从长远影响来看善恶。吕公原谅醉酒乡民,导致恶行不改,这强调了善心也要严谨。无论是小善大善,积少成多的力量不可忽视,正如布施诚意与钟离传道所示。如何辨别善恶,需要智慧与洞察。00:02:02:善心与恶行的辨析:正中偏与偏中正00:04:03:善恶之间:正中之偏与偏中之正的辩证关系00:06:04:真诚的施与:二文钱的功德与千金的回向之道
积善之方(4)

积善之方(4)

2024-12-0609:10

善恶判断并不简单,从前有读书人请教国师佛家论善恶报应,国师指出凡情难察,正目未开。善恶需以利他为标准,奸诈即便做善事也为恶。圣人与世人看法不同,内心之纯,济世之心为真,如果有一毫媚视或愤世之心即为曲。行善而不求知名谓之阴德,而阳善则名望高但易招祸。阴德能得天福,阳善带来名望却有风险,是非善恶间界限细微。00:02:01:善恶并非绝对:中峰国师否定世人常规观点,提出新见解00:04:03:正邪之间:如何看待世俗对善恶的评价与圣人的标准00:06:06:纷争与理解:儒家与道家对阴阳的理解差异如何?00:08:06:子贡与子路:孔子对弟子接受奖励的态度与教化之道
积善之方(3)

积善之方(3)

2024-12-0606:42

嘉兴才子包凭,因屡试不第而研佛道。一日见观音像淋雨,无庙遮护,捐金修缮。住持感动,预言其子孙显贵。支利父亲怜囚犯,妻舍己请命,终还清白。故事提醒,行善需辨真伪,方不白费苦心。00:02:02:布施衣物与真诚善心:包凭的修行之路00:04:03:善行的真假与后果:一个囚犯的命运转折点00:06:05:深入研究善的真相:避免盲目行善的陷阱
积善之方(2)

积善之方(2)

2024-12-0510:08

福建莆田林家有位老太太,连续三年每日布施粉团给仙人,仙人为报答,指点埋葬风水宝地,子孙后代官运亨通;同为善人的冯公,冬日救助落雪中人,夜梦天神授子,果得贤子冯琦;浙江应公听闻鬼计,急救孤女,鬼神赞赏,其子孙中举不绝。00:02:06:人间大爱:应尚书的善良行为感动了阴曹地府00:04:06:修德积善,徐家子孙连登科官位,常熟县的传奇故事!00:06:09:徐家的善行感应:修桥铺路,接济贫民,解决温饱问题!00:08:13:皇帝恩典:奏请减刑的尚书家庭获得天赐血脉
积善之家,后代必有余庆。孔子家族因祖辈积德,生下了孔子;杨少师家族因救灾施仁,后代官运亨通;杨自成家贫行善,子孙皆成才;张凯剿匪保民,后代荣耀。这些真实故事揭示了一个古老秘密:积德行善不仅能福泽当代,更能惠及子孙,改变家族命运。你是否也在寻找改变家族未来的钥匙呢?
改过之法(3)

改过之法(3)

2024-12-0403:46

改过自新,一心忏悔,日夜不懈。经过数日努力,会得到效果验证,心境淡泊,智慧顿开
改过之法(2)

改过之法(2)

2024-12-0404:29

学习古人的智慧,对人宽容,反思自我。当听到诽谤时,保持冷静,不急于辩解,避免陷入自我束缚。自我修养至关重要,改过从心,正念当前,而非逐条纠正。彻底改正内心的恶念,就像直接砍断毒树的根。最高明的方法是时刻清净心灵,立刻察觉并打消恶念
探讨古代圣贤如何通过羞耻心、敬畏心和勇心改正过错。通过春秋大夫的预见智慧,洞察人们的言行与祸福关系,揭示改错的重要性。文章提及无论做了多大错事,只要一息尚存,即可悔改。改正过失从心开始,知错能改,方能避祸获福,最终达到自我完善
切换心态后,我改名为了凡,每天谨慎修行,行为大不相同。科举考中,反省过程中发现善恶互补之理。经历多年积善,减税解百姓困苦,善行感应梦中神人。禅师提醒真诚行善的重要,善行无数却未完满。最终,通过自省、自修和持续行善,树立了新的生活态度。命由己造,修行不止。
立命之学(4)

立命之学(4)

2024-11-2908:48

云谷禅师向袁了凡布道
立命之学(3)

立命之学(3)

2024-11-2907:34

遇见云谷禅师,询问命运是否可以改变
立命之学(2)

立命之学(2)

2024-11-2703:44

叙述被占卜后竟全部兑现,分毫不差
讲述由学医改读书的缘由
序言

序言

2024-11-2502:25

概括该书内容和意义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