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Dr. Marshall Podcast
Dr. Marshall Podcast
Claim Ownership

Dr. Marshall Podcast

Author: Dr. Marshall Lee

Subscribed: 2Played: 0
Share

Description

精神科醫生/容格心理分析師。診所內問唔完嘅問題,係Podcast 繼續問。每集請黎各界友好,傾關於成長、心理、同香港人嘅生活。

IG: dr.marshall_podcast

17 Episodes
Reverse
AI功能強大且隨傳隨到,不只是幫手處理繁複工序,更彷彿成為資料、學術權威。作為家長,我們與子女討論如何使用時,有什麼地方需要注意呢澳洲法院案例https://www.abc.net.au/news/2025-08-15/victoria-lawyer-apologises-after-ai-generated-submissions/105661208
「網絡沉溺」近年成為普遍問題。「網開新一面」2005年已經開始幫助流連網吧嘅青年人,到現在人人機不離手,唔打機生活日常都離不開網絡,在生活與科技使用中找到平衡談可容易。今集同Joe 由真實輔導個案,找尋線索面對未來嘅虛擬世界。#只要唔打機就冇問題#虛擬比生活更加充實#學習面對獨處#挑戰者一號
當生活的挫折令人氣餒、失落進而否定自己甚至視一切皆失卻意義,我們已不只是面對心理困擾,需要在心靈層面上找到支撐點。今集嘉賓許龍杰醫生/Dr. Emma Wong 由精神醫學、心理學漫談到哲學、宗教,來一塲心靈探索。#醫生叫我唔好死#存在先於本質#找尋生命與自然的聯系#定海神針
ChatGPT 從2022年面世,各種AI 工具開始滲入生活不同範疇,資訊娛樂工作學習甚至心理輔導。為趕上潮流急於應用,同時又意味著怎樣的衝擊?#情感渴求#信任成本#全知全能#用依賴心態帶來依賴效果Yuval Harari. Not a tool but an agentAI and human evolution | Yuval Noah HarariYouTube · Yuval Noah Harari 1 month agoGeoffrey HintonGodfather of AI: I Tried to Warn Them, But We've Already Lost Control ...YouTube · The Diary Of A CEO1 month agoThe Velvet Sundownhttps://www.instagram.com/p/DMAVnD2Ma_J/?img_index=1&igsh=a3BsN2sxNmFvaDk4Herhttps://www.instagram.com/p/DMNTW2lSigb/?igsh=MXJ1M3poY3NhOTQwbQ==AI model collapseAI Models Show Signs of Falling Apart as They Ingest More AI-Generated DataTrusting AI?https://www.instagram.com/p/DMmXksczxm8/?igsh=MXd4eGhuYmZ3a3ByYg==封面圖片來源https://commons.m.wikimedia.org/wiki/File:Echo_and_Narcissus_-_John_William_Waterhouse.jpg
小休復出,新一系列由Netflix《Adolescence》開始傾青少年話題。塑造自我形象、別人認同、自我價值等等都是老生常談,但成長於不同世代的文化、媒體生態都帶來截然不同的挑戰。今集同好友Emma, Annie,一齊從觀眾角度傾套戲,亦從家長、心理治療師角度思考一下青少年面對的現實。這亦是我們共同面對的未來。網絡資訊、AI 將帶來什麼的生活衝擊?就業機會、學習模式、娛樂消費甚至個人心理轉變⋯⋯未來一系列的節目將會一一探討。#要錫住老師#以結果為目標還是關懷就是目的#爭取成為受尊重的長輩#真正彼此了解的心理準備#家長的保鮮期#全天候上線#躁動童年步入暴怒青少年#網絡精神食糧#Phubbing
近來做了一個家長講座,關於兒童情緒發展同壓力處理。參與者踴躍題問,時間有限,未能一一回應。決定做一集Q&A,更請到Natalie 同Ester 一齊傾下。#情緒安撫 #遊戲中釋放情緒 #做功課的親子角力 #孩子的自我要求 #獨立與倚賴
故事是否聽完就算,還是可以繼續幻想,甚至投入角色演出來!人生如戲,對孩子來說,演戲更如遊戲,在不同生活情節中演練,探索故事中情感。#生死是誰也改變不了的事實 #故事可以攞嚟玩 #聆聽對話行動 #有冇時間過生活 #古老的藝術
今次再次請到第二集傾過嘅 Dr. Emma Wong 分享佢係英國嘅生活觀察。海外升學或舉家移民都是嘗試為子女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期盼過後又會面對什麼挑戰?除咗孩子本身不同階段嘅成長轉變,整個家庭也同時經歷文化、家庭角色轉形的衝擊。
帶小朋友睇醫生無非希望身體狀況得以改善,一劑見效。但安排發展評估後,發現孩子有特殊需要,日後要更多心力時間做治療訓練,諱疾忌醫也是人之常情。今集請黎臨床心理學家Dr. Fefe Chan 傾吓家長嘅心路歷程和可行嘅出路。#評估唔係算命 #怕老師標籤還是自我標籤 #由評估了解成長需要 #受保護嘅休息時間 #合適訓練期望 #安排合適社交情景角色建立技巧
父母工作繁忙,收工就趕教功課,緊張後都冇心機傾心事。其實每晚同小朋友讀一個故事,可以拉近彼此距離,分享感受,一同幻想。小朋友不是一個執行大人指令的機器,性格各異,有些活潑,有些內斂。但同樣需要發自內心去感受世界,連貫行為和思考。不坊試吓由自已細個聽嘅故事講起,每晚瞓覺前都是值得期待的時光。#故事的溫度 #生活的節奏#由感受而生的行為轉變 #想象與感受的自由空間 #意象的療癒力量
古語有云: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由幼稚園、小學、中學到JUPAS ,誰不想要一條個必勝連贏過關攻略。仍然由父母全權主導,還是與子女共同決策,實在影響如何面對學習與生活上的高低波折。學林老師話齋,切勿為求成功而扭曲成長。#學習接受失誤 #學習冇包袱 #贏咗起跑線 #唔理Band1定Band3總之夾嘅就係好學校 #Fit_in還是Good_match #中學係人格塑造黃金期
近日因Elon Musk而興起討論 “First principle thinking”,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應用。音樂老師Ms Candy在教學上都曾經遇到瓶頸位,跟隨傳統方法,還是找尋音樂內在原動力,重拾與學生聯系,享受音樂的樂趣。#學冷門樂器加分 #裁培背後期望 #冇人話我地好架 #追求知識係天生動力 #老師也BurnoutFirst Principles: Elon Musk on the Power of Thinking for Yourself
悉心栽培子女,無可厚非。但係場外每一個眼神,每一句打氣說話背後是否有太多包袱,追求完美帶來不能犯錯的壓力,為咗練習而犧牲童年稚趣。不如好好享受每一塲練習同比賽,贏波好輸波好,都一齊渡過。內容精選:#唔想練失左興趣點算 #學去羸亦學會輸 #打波為討好父母 #父母撐塲的情緒控制 #失誤與失敗
我稱呼林老師做我半個老師,皆因昔日共事嘅時候,係佢身上學到好多野。好多家長、學生對中文學習叫苦連天,認定係自己能力不足。但得林老師提點學習竅門,先發現係學術程度過深,透過簡單實用嘅方法,慢慢睇到學生進步。內容精選:抄寫練習目的。識字敎育年齡階梯。學術要求通漲,家長需自行面對敎學難題。追艱深字還是由學生程度着手?由困難、厭惡到放棄學習。認定冇得教,到一隻一隻字咁學。
Ep 3. 音樂人/結他ukulele導師Bernard Yim(@bernardguitar)。每次聽Bernard 講音樂都眉飛色舞,人如音樂,有時好Chill 如Ukulele,有時熱情膨湃如Flamenco。今集佢分享下學音樂、敎音樂嘅心路歷程。點樣了解學生需要,因材施教,費盡心力創造表演機會,從而刺激學生鍛練基本功嘅決心。另外Podcast 嘅intro/outro music 都係出自Bernard ,創作加結他一手包辦!#每人總有一個CulturalHero #要上舞台就開始練紥馬 #冇人係天生嘅natural_performer #可能係人生唯一一次表演 #追求完美首先知道件事有幾難
第二集有註冊臨床心理學家、容格心理分析師Dr. Emma Wong,從心理層面、亦從為人母親角度思考下親子關係。承接上集,照顧子女彷彿要面對重重挑戰,究竟要再上幾多管敎課程,還是由內心出發,反璞歸真,與孩子好好相處。《21堂課─理解‧適應‧生存─獻給21世紀的每個人》作者Yuval Hoah Harari 在Google 的講座:3:00「歷史上首次出現我們不知道敎孩子些什麼去預備未來生活。教育中最重要強調的是情緒智商,和思緒穩定,從而能發掘自己能力去適應急速轉變。」https://youtu.be/Bw9P_ZXWDJU?si=ybG7WTiYHGHF1zB-《山頂小屋》李心潔導演「世界上好像沒有一個課程或一本書,能夠很實際告訴你,怎樣做一個好父母。」https://youtu.be/v2iWmksaun8?si=6c6xjPoiOdV8gFGw
話說這個podcast 緣起也是由電影「年少日記」開始,想用podcast 形式寫一本日記。不經不覺,計劃擱置了一年, 2025 重新開始。第一集請來香港神託會青年新領域高級服務主任社工Clara Leung 一齊回顧電影中片段,和分享青少年工作上的思考。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