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下班医生
下班医生
Claim Ownership

下班医生

Author: Batur

Subscribed: 12Played: 28
Share

Description

这档由两位上海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倾情呈现的talk show,缘起自周末徒步的一次山中谈话。在播客里,我们脱掉白大褂,用轻松真实的口吻聊聊病房内外的故事、从专业视角剖析健康话题、分享鲜活有趣的执业经历,还要带给你满满的情绪价值!

二位主播从研究生期间的患难之交,变身临床上的加班搭子,再到运动场上剑拔弩张的父子。在实验室埋头苦干、在病房摸爬滚打、在生活中嬉笑怒骂、在舞台上胡劈乱侃,在成长路上我们相互砥砺、艰难前行……

圆哥哥/INTJ/奶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M.D. PhD./胸外科/第2季《健康脱口秀》冠军/B站: Dr.圆哥哥

大巴/ESFP/二胎奶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M.D. PhD./胃肠外科/CCTV《健康中国》客坐嘉宾/全网: 大巴

小助理: Kamran02_
22 Episodes
Reverse
​本期嘉宾:​​​多多​ - 在医院工作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一位能让你瞬间平静的“佛系”拖延症战友。​本期主播:​​​圆哥哥​ & ​大巴​ - 两位在“拖延”与“高效”间反复横跳、极具代表性的医生主播。​**⏰ 时间轴 & 超全高光时刻**​ 00:01 - 05:10​ | ​开场与嘉宾介绍​主持人自我介绍,并隆重介绍本期嘉宾——心理咨询师多多。三位嘉宾坦诚分享自己生活中的拖延经历,确立本期主题。 ​05:10 - 13:16​ | ​个人经验分享:我们是如何拖延的?​​​多多:​​ 拖延常见,但通常不影响最终结果,属于一种习惯性的“解压方式”。​大巴:​​ “看人下菜碟”式拖延。对家人健康等重要事务绝不拖延;对上级善变的任务或他人不上心的请求,会采用“主动拖延”作为策略。​圆哥哥:​​ 自认曾是非拖延者(如长线备考),但读博期间因缺乏外界压力和对科研的畏难情绪,开始出现严重的内耗型拖延。 ​13:16 - 20:24​ | ​何为真正的“拖延症”?​​从心理学角度区分主动拖延​(一种策略选择)和被动拖延/拖延症​(明知后果仍自愿延迟,并伴随焦虑、内疚等情绪困扰)。讨论拖延行为背后复杂的情绪因素,而不仅仅是“懒”或“时间管理问题”。 ​20:24 - 31:22​ | ​探讨拖延的心理机制​​情绪调节失败:​​ 任务引发负面情绪(恐惧、焦虑),拖延成为暂时的逃避和自我保护机制。​时间贴现:​​ 大脑更看重即时的快乐(刷手机),而低估未来完成任务的奖励或未完成的惩罚。​任务认知偏差:​​ 将任务视为“威胁”而非“挑战”,高估其难度和所需努力。​习惯的形成:​​ 拖延行为因能短暂缓解压力而逐渐固化为习惯。​权利抗争:​​ 对于一些人,拖延可能是对童年时期外部控制(如父母催促)的一种反抗,是寻求自我掌控感的方式。 ​31:22 - 42:44​ | ​实战策略:如何应对拖延?​​​核心信念植入:​​“允许自己笨拙的开始,不是完美才可以启程。​” (多多)“我总是不加思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好了。​” (大巴)“完成比完美重要。​” (袁哥哥)​认知层面 - 接纳情绪:​​ 承认任务带来的压力和不适是正常的。​行为层面 - 5秒法则:​​ 感觉压力时,倒数5-4-3-2-1,激活前额叶,打断习惯回路,立即开始一个微小的相关动作(如打开文档)。​任务拆解:​​ 运用“微习惯”理念,将大任务拆解成极小、极易执行的步骤(如“只做一个俯卧撑”、“只背3个单词”),降低开始门槛。​自我对话与预热:​​ 通过自言自语或散步思考任务细节,让大脑提前“预热”,进入状态。 ​42:44 - 49:48​ | ​延伸讨论:迟到与社会现象​将“迟到”视为一种常见的拖延现象进行探讨。分享生活中的迟到轶事(如博士生答辩迟到),分析其心理动因并非故意,而是习惯与意外叠加。强调对自身行为模式的“觉察”是改变的第一步。 ​49:48 - 53:25​ | ​总结与尾声​总结本期要点:拖延普遍存在,理解其机制并运用策略,可以更好地与它共处。强调嘉宾多多提到的“觉察”能力的重要性——识别情绪而非被情绪劫持。预告未来可能探讨的话题(如“冥想”)。节目结束。​🎧 听完本期,您将获得:​​​1个释怀的信念​:完美不是开始的必要条件,​​“笨拙的开始”​​ 远胜于无限的筹备。​2个清醒的认知​:拖延不完全是你的错;它是大脑的自我保护,也可能是深层心理的映射。​3套实用的工具​:​​“5秒法则”​​ ​​“微习惯”​​ ​​“觉察练习”​​ 帮你从心到行,告别拖延。​N次会心一笑​:听两位医生和一位咨询师“互相确诊”,在极强的共鸣中获得巨大的治愈和轻松。​下期的门票​:一场关于「冥想」的深度对谈邀约。​再次感谢您的收听!如果本期节目治愈了你的1%,请把它分享给需要“开始”的朋友。
内科的绝境翻盘、外科的毫米之争、儿科的生命奇迹,这些都是够医生吹一辈子的成就时刻 。然而在职业旅程中,真正的「高光」并不总是惊心动魄的抢救,也可能是第一次静脉穿刺、第一次漂亮的缝合、第一次独立小手术;或是察觉一次异常、解除一次危机、完成一次关键沟通。本期,我们从实习生聊到主任医师,讲讲那些让人热泪盈眶的瞬间。也让非医学背景的朋友走近一点,看看医生的内心世界🫀🕒时间轴:02:00 住院总---医生的必经之「劫」🌋04:50 医生这行当,和您的职业有什么差别👩🏻‍⚕️07:40 羊水栓塞---邵主任曾与死神抢人!11:24 今天的实习经历,够发一条朋友圈! 👇🏻12:08 动脉穿刺---「就没有我穿不到的桡动脉!」17:49 留一条深静脉,多一条生命通道25:28 做心脏外科的助手,「我比一条🐶强点儿」27:05 皮肤缝合才是患者最在意的🪡28:47 这一次,又是切口感染的病人33:52 靠它,外科医生解决了九成的感染问题!🦠37:11 第一次独立主刀---「我面对的是病人,身后是整个世界」46:02 一位整形医生的小骄傲🔪50:30 门诊室里的得意瞬间 😏52:23 我摸到了一颗淋巴结55:45 手术顺利不意味着出院顺利 ❤️‍🩹60:02 拯救邱财康---中国烧伤的高光时刻!☀️对于我们所有人,职业生涯当中很多的微小的成长,可能比“大成就”更能让人铭记一辈子😎 所以我的朋友,永远不要忘记庆祝最微小的进步!———————————————————————————[片首曲] Вальс H.I.B.R[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后期] @Kami
大家好,我们又回来了。这期是观众点菜。我们聊一个话题——“好好说话”。我们从生活中那些“一句话让人跳”的经历,聊到医患沟通场景下那些不好回答的问题,再聊到两本教人说话的书籍。希望今天的内容,大家能收获欢乐。善待自己的心,从好好说话开始~01:56 “把那俩字儿给我憋回去”03:10 感谢听众留言点菜03:48 “这能播吗?”04:48 大巴经常身背6个Due和我打球05:45 下一期我们请心理医生!06:59 打破圈层的五条建议之“进行困难对话”08:36 本期播客您能收获些什么?10:19 分享在生活中“一句话让人跳的经历”11:50 大巴“这种人我都留给你来教育”12:42 在外面vs在家里13:25 大巴——“我在虹桥当的哥的那些年”14:35 大巴“幸福者退让原则”16:46 “我现在从不跳了”“是,回家偷跳”17:32 大巴的失落18:59 遇见难以沟通的人?我来给你植入一个信念19:50 我再次强调,是原来的同事(现在的同事不要对号入座🤣)20:48 领导”跟你玩老年痴呆”如何应对?22:06 苹果的通话录音,真是有点打草惊蛇了22:43 “今天我必须跟你掰扯掰扯”25:33 一句话让人笑到发疯——“大夫,给我来一胸罩”27:00 那天我在日记写下“我怀疑他在跟我炫技”—————第二部分临床上五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大巴怎么说,我怎么说,以及我的上级和他的“语言艺术”—————27:45 问题一:结节拿掉后肿瘤标志物能降下来吗(肿瘤标志物和肿瘤的关系)——“风铃响,不代表人来了”31:56 问题二:我这个6㎜结节需要开刀吗?——“隐患和威胁”35:44 问题三:我今天住院,今天我就要手术!为什么要等?——“手术就像打仗”38:00 问题四:我的手术在几点?——“”虹桥飞机场的航站楼49:20 问题五:如何应对焦虑的患者“打破砂锅问到底”——————第三部分 医生经常需要进行关键谈话/困难对话——————55:13 我创了一个新词“话感”55:59 谈话应向着目标行进56:29 关于谈话,我的行动清单59:00 《非暴力沟通》观察事实,感受情绪,连接需求,给出建议1:02:39 《关键对话》目标优先,营造安全感,陈述事实而非情绪,探索动机,达成共识与行动01:06:07 美剧中的医患沟通01:09:55 准备开课01:11:10 佛教给我的自悟: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的心01:12:50 总结今天再次感谢大家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Super Dry⚠️干货预警:本期我们回顾自己以普本本科生开局,如何「逆袭」考入梦想的高校并获得理想的工作 offer!通过来时路上真实的经历和故事,我们会分享 8 条具备可复制性、可操作性、理论依据的学习和工作方法,并从底层逻辑拆解这些攀登技巧背后的原理!(本期也是回应观众点菜的一期 ↓。不用谢,@Amy包迪)⛰ 时间线:2:26 惊!同一屋檐下哥哥读专科,弟弟报清华4:14 普通高校的本科生,兄弟咱还有机会么?8:51 博士同窗、工作同事,学习方法却截然不同!12:58 基础和理论可有效帮助跨越事业瓶颈 🫙17:43 如何将学习技巧,平移到提高临床手术技能?21:30 圆哥哥的神秘日记本24:00 要记忆大量知识点?推荐一个实用工具 💡26:59 给正在念书的你,传授一个心法 🫀29:24 如何做中长期人生规划?37:41 一台不容错过的精彩演讲!🎤38:30 让你的目标具象化!43:30 万事基于现实!推荐一本书 📚46:20 “我和上海学生最大的差别,是认知”49:45 一边读着博士,一边高分通过美国执业医师考试55:57 在战斗中学习战斗!57:28 字是人的第二张脸!✍🏻1:01:41 如何使用费曼学习法1:04:37 战胜恐惧、放下面子,避免无用的焦虑1:08:17 改变圆哥哥人生的几本书1:10:33 “想要它发生的事,都是我们吸引过来的” 🌊1:13:45 “再补充一个:费斯汀格法则”1:15:44 结语这期节目聊了许多如何 win a battle 的技巧和心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外部的成功并不一定会带来内在的满足感,只有自己内心满意才是真的赢了。 所以,请不必艳羡别人拥有的外在成就。尽早确立自己的目标,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听完这期节目,假如您还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请试着思考这四个问题: 我最珍视的价值观是什么? 什么活动能带给我深度的满足感和心流体验? 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特质而非身份) 抛开外界的期望和标准,我真正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朋友们大家好,出息了!终于有赞助商了。🎙️本期节目由「小雨伞保险经纪」 赞助播出小雨伞保险经纪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保险经纪公司,以「明白买,放心赔」的品牌主张,为用户提供从家庭风险分析、健康保险方案配置、养老理财方案规划、协助理赔售后等一站式的保险服务,已累计完成 4.8 亿元的理赔,与中国平安、 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80多家保险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服务上千万用户。小雨伞为下班医生听友大家准备了两个「独家福利」:①如果你也想了解自己财务上的风险,或者想建立健康兜底机制,真心推荐大家去咨询一次,一对一专业保险咨询,戳这里预约→ https://www.xiaoyusan.com/shk/wkpage/mid/index.bfe0fd_2023001970.1.html?eva=2023001970②前往「小雨伞」公众号,后台回复【下班医生】预约咨询的同时,还可领取一份免费的女性防癌险本期时间戳:1:40 “双休日,我们从来不……”2:00 “今天我们聊什么?”2:58 大巴平时都做什么运动?6:20 圆哥哥的运动史10:00 篮球、汗水、可乐、毛毛虫面包,是我的高中回忆10:50 世界大赛,我拿过银牌和铜牌13:00 大学期间14:40“我要心衰了,双大腿抽筋”,虞山是我体能训练的转折点15:16 “猛攻心肺”16:38 “开了5年的健身房,我去了3个月,它黄了”18:00 瘦 胖 瘦 又复胖。。。直到我遇见了一本书《 》18:33 一个半月,从“从未跑步”到“拿下半马”19:00 后面又参加了UTMB越野跑21:35 “抗阻后我疲惫不堪,有氧后我神采奕奕,对日常生活帮助最大的肌肉是xx肌肉?”23:10 “有氧肌肉”vs“无氧肌肉”25:15 我亲自试验并受益的耐力训练法——MAF训练法28:18 最新状态,很久没运动了31:00 大巴每年付保险公司大几万?32:58 小雨伞,他来了!35:25 上文献!Sport and longevity:an observational study of international athletes37:14 ***森林图***“学不少英文单词”38:00 “会不会听完这期播客,听众都去买杆去了”39:00 “撑杆跳”——“体操”——“击剑”——“射击/射箭”——“球拍运动”42:59 跟我老婆打网球的体验——“想死“45:00 相扑,减少预期寿命的分析46:55 排球,想象不到吧?再分析一波48:50 登山,跟我们的登山,不是一个登山49:50 “混合代谢特性”——分析一波增加预期寿命的运动,做对了什么?52:25 肌肉,才是抗衰利器~55:25 本研究,不严谨的地方56:00 高尔夫有那么贵吗?57:00 马术到底是练谁呢?1:00:11 一些对预期寿命,稍微有所增加的运动1:01:10 竞走,知道怎么走吗?1:04:00 WHO推荐最科学的运动计划!1:05:00 有氧必不可少~1:07:30 没有器械,也可以练抗阻——《囚徒健身》1:09:00 灵活性训练1:10:15 欢乐中收尾
Hello大家好!我们二位又回来喽~这期不一样了,这期来嘉宾了🍠/🫘🎵@Emma僵吖~。今天没科普,是一期轻松的闲聊。话题起因是我觉得在上海当医生,经常可以碰见一些叔叔阿姨,为了交流更顺畅,学上海话非常有必要,但是太难学了。所以请了一个我们共同的朋友,地道上海小囡。我和大巴从家乡来到上海求学,再到成家立业。我们聊了对上海的印象,一些令人捧腹的事,一些有趣的观察,最重要的是和Emma学了一些上海话。不知道大家还喜欢不聊科普的下班医生吗?欢迎在评论去和我们一起互动交流。希望大家开心,感谢大家的喜欢❤。02:10 “诶!今天不一样啊”,欢迎EMMAAAAAAAAAA!04:20 “都来上海多少年了?05:25 ”上海话我就会说四句“06:15 圆哥哥之前对上海/上海人的印象07:18 发现个心理现象——“旅游者心态”08:15 “卖给上海人”08:55 上海阿姨能有多精致?09:45 来自上海物价的小小震撼10:45 上海停车费有多贵13:33 段子照进现实,“桌子上点菜,桌子下数钱”15:55 上海人相遇的相互试探——个么?嗦??17:00 “好的呀”——到底是好,还是不好?19:00 “蛮”19:45 聊聊上海菜20:50 卖美式咖啡最多的地方,不是美国21:05 驴和兴奋剂,牛马和美式咖啡21:30 如果你让圆哥哥说三个上海特色菜23:20 “大爷,我不是听不见,我是听不懂😂”24:08 “的噶”25:20 “我爱你”的地道说法27:45 上海天气,养皮肤?冬天魔法攻击?不起静电?——电暖器、书虱、汤wuzi、白蚁36:25 “我成上海的根儿啦?36:50 圆哥哥现在对上海人的印象40:30 北方人的满口答应,南方人的先拒再说41:30 “落火”42:10 “我一定要留在上海”44:40 “就你这样的还当医生?”“病史给我问激了”——“语言不清”49:40 勿要50:00 上海话入门必会50:50 进阶:高频生活词58:30 特别温暖的上海话“你一个人当心点”,我理解的另一层意思59:00 发嗲还是骂街,语气很重要59:45 “道歉音大赏”01:02:15 上海话之“常见症状”怎么说01:06:45 尖团音是啥?01:12:00 上海话某些适用场景之停车01:13:20 上海城市特色01:20:00 ”含沪量“和”排外感“的相关性01:24:00 上海人的“精打细算”01:25:20 上海人把讲价当成乐趣01:27:30 和钱无关,“二十”是我的尊严01:28:15 上海停车的小窍门01:30:00 “界限感”01:32:25 上海起外号01:34:55 教大家一句特别温暖的上海话[片首曲] The Nature Sounds Society Japan - Sayama Rain & Вальс H.I.B.R[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后期] @Kami
「睡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想说但没说的话。如今,“凌晨四点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故事已经不会再引发人们太多焦虑了。我们越来越清醒地意识到睡眠的深刻意义,至少年过三十的大巴和圆哥哥是这样认为的。本期节目我们会讨论多种关于睡眠的科学理论,如代谢清楚、免疫重构、记忆巩固等,提到动物以及远古人类的睡眠习性,还会结合医生的个人经验和文献所得,讲讲如何科学管理睡眠时间。另外圆哥哥还做过一期视频,详见:【我是如何治好我妈二十年的顽固失眠的?-哔哩哔哩】 https://b23.tv/64RjUiu😴 时间轴:02:05 你的睡眠手表里究竟藏了什么奥秘?03:45 为什么讲活物都会睡觉05:05 关于能量节约、代谢清除和记忆巩固,睡眠三大理论11:30 “我现在熬夜能力真不行了”14:15 入眠都跟什么有关系15:45 我身边的“守夜人后代”20:50 一个人到底睡多久算够?23:30 睡眠拢共分几步28:45 一躺就着的人,睡眠效率是 100% 吗?33:30 你的梦乡,医生的梦想35:50 这些能熬夜的人是怎么办到的38:15 “喝完咖啡我睡的更熟了”42:00 时差与睡眠,奇妙的「地方时」48:30 瞧,那群爱睡午觉的人53:00 我尝试过的「非主流」睡眠方法58:05 睡前我该听点什么1:05:05 周末补觉,到底有用吗?希望各位朋友能从中本期节目中获得有趣的知识和实用的建议,最终帮助自己的重拾婴儿般的睡眠 👶🏻 如果你还有什么提高睡眠质量的 tips,请千万分享在评论区里,那些半夜睡不着的人都等着看呢。[片首曲] The Nature Sounds Society Japan - Sayama Rain & Вальс H.I.B.R[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后期] @Kami
大家好,我们又回来啦。今天儿童节,我和大巴来相聚,又是一个亲子局,这回人齐了,“倾巢出动”,详见封面,感受下氛围。我每次值班特别忙,第二天都感觉有点症状,具体表现在心脏早搏,就是心脏会特别容易“咯噔”一下。这就是头一天休息不足、疲劳、兴奋导致的症状。猝死屡见不鲜啊,而且有年轻化趋势。那么今天我们就从下面几个部分给大家依次解剖:人为什么猝死、猝死前的征兆、哪些人是猝死高发人群、如何远离猝死、遇见别人濒临猝死我们如何做。聊天当天我刚下夜班,开头有点沉闷,后面越发精彩,尤其最后的彩蛋一定能让你满怀期待,一定要听到最后。❤️2:27 进入正题——“猝死”的定义3:57 巴姥爷一路走好🕯️————猝死的机制——————06:34 “平均15秒就有1个人猝死”07:44 猝死第一大原因“❤️&🧠”08:35 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每一滴血都要由此泵出11:05 “其他肌肉都能休息,唯独??不行”11:48 心肌是怎么梗死的?15:10 “如果你把心脏想成房间”15:55 题外话:我每次值完夜班后,心脏容易偶尔“咯噔”一下17:52 圆哥哥亲历路人“羊角风”19:23 遇见有人癫痫发作,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我看谁上来就掐人中)21:27 “猝死”、“肺栓塞”和“经济舱”✈️25:22 “这时候也没什么纲常伦理了”26:20 大巴又学一成语“靴子落地”28:30 呼吸机厂家,打钱!—————猝死的前兆———————30:15 猝死前身体给我们的6️⃣大信号!(及其具体解释)☝️“胸闷、胸痛”🥈“心悸、心跳异常”🌂“呼吸困难或窒息感”4️⃣“突发晕厥、意识丧失“🖐️“极度疲劳、虚弱”🪀“眼前发黑、肢体麻木”37:32 ⚠️哪些人是猝死的高危人群⚠️—————如何远离猝死———————38:45 那么我么该怎么做呢?(一共五条,不剧透了)——遇见别人濒临猝死,我们如何做?——42:19 你跟“感动中国”就差一个接下来5分钟要播放的内容42:51 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复苏43:08 “之前是ABC,现在是CAB”43:56 第一步:确认现场安全,不当“保龄球”44:52 第二步:判断意识、呼吸、脉搏,“别睡了,地上凉”45:48 第三步:启动急救,寻求帮助,不说“谁来帮帮我”46:40 C——Chest/Circulation 胸外按压位置、深度、频率(影视中的胸外按压,无一标准)50:13 A——Airway 开放气道50:45 B——Breathing 人工呼吸51:52 AED闪亮登场,如何使用?53:25 “不是我救了你,是播客救了你”56:17 “大曹”——结尾彩蛋
📚 本期两位外科医生从医学专业和人文视角,聊聊我们这几年读过的几本非专业类医学(医疗)相关书籍,分享我们对执业、疾病以及生命的思考。这些书中,有的从技术到人文,探讨医学的局限性与生命的复杂性;有的从患者的就医之路讲述慢性病患者的"久病成医"与自我赋能;还有描述了因生活与工作难以平衡而身处困境的医生,发出"家是唯一可以撒谎的地方"的无奈感叹...🕙 时间线4:301️⃣《打开一颗心》(Fragile Lives)作者:斯蒂芬·韦斯塔比(英国心脏外科医生)关键词:心脏外科、生命脆弱、医者反思读书切片: 韦斯塔比从屠宰场杂工到顶尖外科医生的传奇成长。 "掉在地上的心脏还能用吗?"——手术室里的惊险与抉择。 术后患者的心理困境:一位人工心脏患者因长期并发症自杀,引发对"医疗胜利"的重新思考。 "外科医生的格言:看一次,做一次,再教一次。"(See one, do one, teach one.)24:002️⃣《绝对笑喷之弃业医生日志》(This Is Going to Hurt: Secret Diaries of a Junior Doctor)作者:亚当·凯(英国前妇产科医生,现喜剧作家)关键词:英式幽默、住院医生血泪史、医疗体制读书切片: "夜班如地狱。与之相比,迪士尼乐园像天堂。" 实习生的崩溃:"医学院学的知识远不够应付病房的悲喜剧。" 查房真相:"像一只被施了迷魂咒的小鸭子,记下领导的每一条指示。"关联作品:改编英剧《疼痛难免》(This Is Going to Hurt)。38:203️⃣《无国界病人》作者:师永刚(主编、 作家/肾上腺皮质癌幸存者)关键词:抗癌十年、中美医疗差异、患者视角读书切片: 从协和到MD安德森:跨国求医的"接力式治疗"。 300页病历成"抗癌指南":医生主动复印学习。 医疗建议:重大决策时寻求"第二意见"(Second Opinion)。52:154️⃣《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作者:周国平(哲学家)关键词:父爱、生死哲学读书切片: 记录女儿妞妞从确诊视网膜母细胞瘤到离世的556天。 "明知她会死,却要陪她长大"——爱与绝望的并存。 "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56:205️⃣《当呼吸化为空气》(When Breath Becomes Air)作者:保罗·卡拉尼什(美国神经外科医生)关键词:医患双重身份、死亡意义读书切片: "医生的最高使命,不是对抗死亡,而是让患者活到最后一刻仍是自己。"69:356️⃣《目光》作者:陶勇(中国眼科医生)关键词:医患信任、医学温度读书切片: "医学的本质不是用技术战胜疾病,而是用信任重建希望。"图片自圆哥哥朋友圈———————————————————————————🎙️ 希望这些书让你更理解医学的温度,更珍惜当下的健康与宁静。书单当中哪本最打动你?你还读过哪些有温度的医学书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阅读故事![片首曲] Вальс H.I.B.R[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剪辑] @Kami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失踪人口回归!你们的医学相声又双叒上线啦~本期偶数番号节目,我和大巴决定对老祖宗的智慧"下毒手"!从"响屁不臭"到"笑一笑十年少",我们将用爆笑脑洞解剖这些俗语里的医学玄机。温馨提示:本节目可能产生"知识以奇怪姿势钻进脑子"的奇幻体验,请系好安全带准备笑出腹肌!"🔥【高能预警】你以为这是正经科普?Too young!我们硬是把医学冷知识聊成了相声现场——我负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大巴负责把科学梗碾碎成笑料最终成果请自行鉴定:这到底是知识盛宴还是段子狂欢?00:52 开场闲聊,02:15 回答观众问题“你们有稿子么?”02:40 我们的录制习惯逐渐固定,我是偶数,大巴是奇03:28 正式进入主题“名言俗语中包含的医学知识”04:23 1️⃣“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12:55 2️⃣“响屁不臭,臭屁不响”20:15 3️⃣“不干不净,吃了没病”26:58 4️⃣“小病不断,大病不犯”26:35 5️⃣“An apple a day, keep doctors away”30:48 6️⃣“You are what you eat”35:15 7️⃣“食不言,寝不语”50:30 8️⃣“老人忌跌”54:30 9️⃣“笑一笑,十年少”57:26 🔟 “An ounce of prevention is worth a pound of cure.”61:24 ⑪“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61:46 ⑫“Running is the best medicine”69:23 ⑬ “Use it, or lose it”72:32 ⑭“小儿无诈病”73:29 ⑮“A child’s illness is written on the mother’s face”💡【幕后花絮】剪辑时本人笑到打鸣:原来我们扯了这么多野路子!强烈建议搭配听众弹幕食用:"这是可以说的吗?""奇怪的医学知识增加了!"📣【互动时间】→ 哪个俗语解释让你笑到头掉?欢迎用时间戳安利给其他听众→ 来battle!你还知道哪些"伪科学"俗语?评论区等你来考倒我们——————————————————————————————[片首曲] Вальс H.I.B.R[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剪辑] @Kami
当"4+4"精英培养模式引发热议:· 医生的成长之路究竟需要多少年轮沉淀?学医、实习加规培,5年时间是否真的不够🕰️· 如何客观评价一位医生的业务能力?怎样能遇到靠谱的医生👨🏻‍⚕️本期聚焦医学教育体系改革,从标准化培养流程到规范化临床思维培养,到人文技巧与科研能力的共生关系。对话两位经历过我国最完整医学培养体系的医生(就是主播本播)👓时间轴 (由@星期一_3Myn 总结)00:00-02:00 前言02:01-07:28 我国医学学制07:29-17:30 身边“4+4”培养体制的同事实例以及对于“4+4”培养体制的看法17:31-20:10 医生的评价体系20:11-26:07 美国规培制度26:08-30:40 如何评价医生的医疗水平、医技医德30:41-37:24 对于不同体制下学医时长的见解37:25-38:04 对于事件当事人的评价38:05-45:25 总结—————————————————[背景音乐] Love Mode-Joakim Karud[剪辑] @Kami
你一定听过很多“弃医从XX”的故事,似乎弃医转行后总能大有成就😎  今天,我们2位交大外科博士、三甲外科医生,想聊聊为什么学医依然是一个值得坚持的选择。这期节目,我们会从学医的初衷聊起,分享苦涩但回味无穷的学医经历,尤其是有关那个神秘而阴森的学科 --- 解剖学💀!你会听到解剖实验室里发生的真实故事,以及一些冷门解剖小知识。当然还有课程表里其他你闻所未闻的课程!此外,我们也会谈谈医学教育「现代化」,以及医生如何看待漫长的医学培养周期、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医生等话题。无论你是正在学医的学生,还是对医学感兴趣的朋友,这期播客都希望能带给你一些新的启发和思考⭐️ps. 这期节目标题我们本想起作:《我开始学医的九十十一二三年》,夹带一些对医学漫长培养周期的小牢骚。但聊着聊着,我们发现,在行医这条路上我们已经越陷越深,甚至痴迷。如今哪怕我们已经工作了不少年,也依然还是个医学生,永远在探索健康奥秘的路上求知 🐿当然,关心解剖实验室故事的听众也不老少,早就有人点过菜了:🕖 时间轴:02:55  学医人的「叛逆基因」:从中山先生和饺子导演说起05:05 高考志愿の医学诱惑,回忆当初是怎么上的「贼船」12:10 我在医学院里学数学 📚16:20 回忆杀:医学生的「魔鬼课程」18:00 生理实验课名场面,手抖女生的「外科天赋」⚠️ 21:50 慎入:解剖馆奇妙旅行!40:50 你还不知道的7️⃣个解剖冷知识55:45 神秘的课程表vs个性十足的医学院教授 🕵🏻‍♂️01:02:00 我眼里的医学教育未来式-------------------本期责编:@大巴剪辑:@Kami片头曲:Вальс H.I.B.R片尾曲: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
下班医生最新一期,来自B站观众点菜。之前做过一期“现代医学能否救活腰斩”,观众的疑问就像雪花一样飞来,比如"凌迟能救活吗""砍头能救活吗"...😣硬生生在评论区凑出来了满清十大酷刑,于是本期节目应运而生。我和大巴作为两个外科医生,今天就来用现代医学视角分析一下,“古代酷刑”😰本节目不含有任何血腥内容,全都是知识和科普。鉴于本期话题特殊,就不放图了,全凭各位脑1:50“今天聊点刺激的”2:30 提到的视频4:10 挖一坑🕳️5:02 大巴又学到一新字——彘,你写对了吗6:25 第一酷刑:凌迟🔪6:20 “你觉的人真能被剐3000多刀吗”7:04 “在北京当鸭是挺惨的”🦆9:00 又挖一坑,这就俩了。行刑方法以及现代视角分析14:04 第二酷刑:腰斩🪓16:43 第三酷刑:剥皮🍌21:45 知识点“休克的五种分类”23:47 第四酷:鸩毒,大巴又学一新字🤢25:15 大名鼎鼎的毒素及其毒理学机制28:28 让我内心深处震撼的一个恐怖亲身经历:在无尽的后悔中眼睁睁看着自己“活活闷死”30:48 从最“安详的”死法了到氧气、二氧化碳的转运33:30 接触到有毒有害物质正确的做法是什么🍄35:46 第五酷刑:烹煮🥘36:33 为什么没有人能发烧到43℃?🤒36:55 阿汤哥“速冻抗衰”-140℃【更正】🥶38:00 大巴又学一新典故“请君入瓮”(详细见下)39:30 烧伤的一些搞笑偏方43:48 知识点“烧伤分级以及体表面积计算”🔥47:07 第六酷刑:车裂47:27 “马德堡半球实验”(详细见下)🐎48:22 第七酷刑:宫刑🪒48:58 再挖一坑,这就仨了。50:20 第八酷刑:杖刑📏51:00 第九酷刑:绞刑🥨51:44 第十酷刑:站枷54:52 结尾彩蛋责编:圆哥哥剪辑:Kami片头:Вальс H.I.B.R片尾: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请君入瓮最早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二一引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唐秋官侍郎与来俊臣对推事。俊臣别奉进止鞫兴,兴不之知也。及同食,谓兴曰:“囚多不肯承,若为作法?”兴曰:“甚易也。取大瓮,以炭四面炙之,令囚人处之其中,何事不吐?”即索大瓮,以火围之,起谓兴曰:“有内状勘老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咸即款伏。衍生典故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则天皇后天授二年》:“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勣谋反,太后命来俊臣审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成语故事: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其中有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罚,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皇帝怪罪下来,我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事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进瓮里吧。”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我有罪,我招供!”马德堡实验马德堡半球(德语:Magdeburger Halbkugeln,英语:Magdeburg hemispheres),亦作马格德堡半球,是1654年时,当时的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于神圣罗马帝国的雷根斯堡(今德国雷根斯堡)进行的一项科学实验,目的是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而此实验也因格里克的职衔而被称为“马德堡半球”实验。当年的进行实验的两个半球仍保存在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中。现实也有供教学用途的仿制品,用作示范气压的原理,它们的体积也比当年的半球小很多。若把半球的空间抽成真空,就需再用十六匹马才能拉开
本期话题来自上周的两台腹腔镜探查手术,两位患者腹腔里的终末期肿瘤的表现与他们本该热烈而朝气蓬勃的年纪完全相反。甚至这种状况,以他们发病前的症状无法解释、与家族史无法匹配、用CT也无法确证。令手术台上的医生唏嘘不已。我们不禁在问:那些患癌的年轻人,到底哪里做错了?本期节目您将听到:1️⃣ 为什么身边多了这么多年轻的肿瘤患者?援引自谷雨数据的报道:防癌科普中国行《中国中青年防癌科普报告》显示:一生中,男性患癌风险比女性高50%-60%。但在15-39岁期间,女性比男性患癌风险高出50%。2️⃣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发病率?🌏 研究认为,55岁以下的成年人中,衰老速度越快,患早发性癌症的风险越高。而东亚年轻人,恰恰是“感到很累”的群体之一。👨🏻‍🦲30多岁掉发、白发,并不少见,这都是劳累的标志。而一个经常加班、点外卖、长期工位坐着的年轻人,很难避免这几点。3️⃣ 这些年里我治疗过的年轻癌症病人4️⃣ 到底是什么癌在盯上年轻人(肿瘤的致病因素)📌 甲状腺癌:(尤其乳头状癌)在年轻人中较常见,很多是因体检时B超发现甲状腺结节后确诊。📌 乳腺癌:年轻女性乳腺癌往往更具侵袭性,易发生三阴性乳腺癌或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策略不同于老年患者。📌 肺癌:肺癌年轻化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污染、遗传易感性、基因突变、吸烟/二手烟、生活方式及职业暴露等。📌 肠癌:早发性(≤50岁)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与年轻人饮食西化、肥胖增加有关。📌 胃癌:30-40岁年轻人很多都是弥漫型胃癌,进展快、恶性度高,必须高度警惕。5️⃣ 预防早癌,我们可以怎么做?📚 一篇最新研究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的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中,来自华盛顿大学Yin Cao教授团队的在读博士生Ruiyi Tian报道了一种可能性——加速的生物学衰老(Biological Aging)与癌症早发具有联系,相关报告以News形式发表在AACR旗下期刊Cancer Discovery 上。与随生存时间变化的实际年龄不同,生物学年龄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生活习惯、压力和遗传,生物学年龄越年轻往往与个体更好的生理状态相关,且不与实际年龄完全对应。作者指出研究分析的数据全部来源于英国,因此需要在更广泛的人群中确认这一联系。在证实生物学年龄衰老过快与癌症早发的关系后,未来或能有更多癌症预防策略,比如通过抗衰老的senolytics药物清除受损和衰老细胞来降低癌症风险,更简单的方式则是增强锻炼,保持充足睡眠,这也有益于保持更年轻的生物学年龄。⭐️ 预防肿瘤之我见6️⃣展望最新的抗肿瘤治疗进展→ 新一代免疫治疗(PD-1/PD-L1、CTLA-4、TIGIT抑制剂) 🔬🎯→ ADC(抗体偶联药物)—— 精准靶向化疗 🎯💊→ 个性化CAR-T / TCR-T细胞疗法(突破实体瘤) 🦠🛡️7️⃣ 外科医生力荐!您可能会用到的几种抗癌规范治疗渠道愿癌症,不再是人生的终点------------------------本期责编:@大巴剪辑:@Kami片头曲:Вальс H.I.B.R片尾曲: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
本期内容来自一位观众点菜,让我们一起盘点那些,人体“无用”的器官。我们从「切掉哪些器官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无感」开始聊起→进而聊到「切掉哪些器官不影响存活」→最后上升到哲学问题「当人体被无限分割,什么使“我”成为“我”?」本期就不放时间轴了,原因有二:1️⃣是会让大家丧失惊喜感,剥夺大家“诶呦我超!这也可以?”的瞬间;2️⃣是我懒得弄。但是在大巴的坚持之下,我还是百忙之中弄了一下:4:05 小时候没有,长大了可能会有,有的人长得好不用动,有的人长得不行需要拔🦷7:51 这玩意在嘴里站岗的,发炎肿起来很疼,小朋友肥大了会打鼾,长了结石会很臭🪨12:12 估计听众身上已经没这东西了,医学生 DNA 觉醒,居然还有妙用?🧬16:50 切了它,XX从定时排放,变成 7×24h 不间断排放🚘20:45 “焦糖玛绮朵”好好听课📒24:50 切它换 iPhone?烤着吃是圆哥哥的最爱!检测糖尿病还用得着麻烦蚂蚁?🐜29:20 每个人的第一套房子🏠33:10 这个器官切掉的也不少,切掉后每天第一件事儿就变成了———吃药💊38:28 这个大家估计听都没听过,但是切掉之后会发生想不到的并发症,甚至有一起震惊全国的恶性伤医案件就跟他有关———“🈳XX 综合征”40:40 人体解毒工厂,自愈能力很强👍42:25 大巴天天切,被人天天问的一个器官48:06 这个万万不能都切掉🔪50:50 这个器官可以做成一道名菜😋54:30 额。。。🤦‍♂️58:40 自此之后是哲学相关内容:幻肢痛 Reaction 【真正的外科医生评估游戏《合金装备V》里snake角色的伤势!-哔哩哔哩】 https://b23.tv/9odWF86【「粉丝提问」腰斩后,现代医学可以救活吗?-哔哩哔哩】 b23.tv本期责编:@圆哥哥剪辑:@Kami[片首曲] Вальс H.I.B.R[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背景音乐] Clean Air Cafe Music BGM channel有任何好的想法、灵感、疑问、建议,欢迎评论区互动~最后感谢「焦糖玛绮朵」,谢谢你提供的灵感,每期都能看到你的留言。下面给到部分参考资料,一些生涩的医学概念,配合图片使用更佳:智齿 (Third Molars)(横着长的就是阻生齿)扁桃体 (Tonsils)阑尾 (Appendix)胆囊 (Gallbladder)脾脏 (Spleen)甲状腺 (Thyroid Gland)鼻甲 (Nasal Turbinates)人生切割术
医院是最微妙的人性试验场,和患者的每一次对话都是关键谈话。本期播客两位年轻医生围绕自己处置过的医患危机,引发对在医院里沟通之道、如何建立信任的思考,也为医学后生分享一些浅薄的经验。🧐真实案例:6个医患沟通典型案例覆盖门诊、病房全场景实用方法:沟通话术、危机处理流程、情绪管理方法体系洞察:防御性医疗困局与破局之道时间轴:06:15  案例1️⃣:倔强患者老马🐴食管肿瘤患者术后发热引发家属信任危机,家属围堵质问医生,揭示长期住院患者的情绪压力传导链。08:00 信任崩塌的连锁反应😱分析老马案例中家属情绪失控的深层原因:"当患者不配合治疗时,医生90%的精力耗在沟通而非医术"。15:00 案例2️⃣:危重患者的生死托付🚑颅脑外伤患者家属互助献血支援手术,展现医患共同承担风险的默契:"信任让医生敢为1%的希望冒险"。30:32 门诊百态与沟通艺术🩺趣谈各类门诊患者:数据可视化白领、叙事型老阿姨,总结信息传递的三层法则(专业术语→通俗解释→情感共鸣)。35:05 住院部的温情故事🏥"充电宝患者"发哥案例,探讨长期住院患者与医护的情感纽带:"有时患者的笑容比抗生素更治愈"。37:00 新生代医生培养哲学👨‍⚕️传授规培生沟通心法:不当面否定、保护患者信任感、"医学是人与人的学问,不是人与病的学问"。44:03 「实战模拟」危机处理实战教学❗模拟家属深夜质问场景,拆解冲突化解四步法(空间隔离→上级支援→行政报备→录音留证)。54:13 医学的边界与人文温度🧡反思肿瘤患者焦虑管理:"当医学无法承诺治愈时,医生要成为患者情绪的锚点"。[片首曲] Вальс H.I.B.R[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背景音乐] Clean Air Cafe Music BGM channel[剪辑] @Kami
他们说医生一辈子只能值800个夜班,谁先值完谁先走。你是否好奇过医生值夜班是如何度过?为什么值班Call机总是烫的,咖啡总是凉的?这期节目我们聊聊医生的夜班生存指南,揭开值班背后的心酸、难忘,甚至让人破防的瞬间。相关视频:· 圆哥哥:「心外科生死120小时」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6F411v7FA/?spm_id_from=333.337.search-card.all.click· 大巴:「夜班医生沟通的自我修养」 http://xhslink.com/a/foYUK2FzGib6[片首曲] Вальс H.I.B.R[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背景音乐] Clean Air Cafe Music BGM channel[剪辑] @Kami
本期以临床视角揭秘人体暗藏的修复力。从消化道重建后的快速恢复,到肝脏切除1/3仍能再生如初;从腰斩患者靠现代医学+自体修复涅槃重生,到冰冻三小时心脏停跳的"借尸还魂"。人类在进化中刻入DNA的自愈代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大。那些让外科主任都惊叹"这也能活?"的病例,叙说着千百万年来生命的韧性。• 03:45全胃切除患者靠小肠代偿重获消化功能,术后2个月竟能吃拌面• 11:12腰斩工人存活20年的医学奇迹:被十吨卡车碾断后如何重生• 17:18嘴唇撕裂伤24小时自愈的"金刚狼"式修复现场• 31:43肠道菌群暗藏的"第二大脑":治愈精神还能合成维生素• 36:03心脏停跳3小时冰冻人复活:ECMO复温背后的生死博弈[片首曲] Вальс H.I.B.R[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背景音乐] Clean Air Cafe Music BGM channel[剪辑] @Kami(封面图片来源《哪吒2:魔童闹海》哪吒从七色彩莲中复活片段,侵删)
本期我们请来了健康保险领域专家、内地纯外资险企的寿险顾问@Erman,探讨年轻人最关心的医疗保险相关话题:1️⃣ 基本医疗保险的三大类型•社保医保(城镇职工医保):单位缴纳+个人缴费,覆盖范围广,有个人账户。•城镇居民医保(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门诊报销较少,住院有保障。•新农合(城乡居民医保):农村地区适用,报销比例较低。2️⃣ 异地就医 & 报销流程•如何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医保全国联网,省市之间如何结算?)•哪些医院可以直接刷医保?哪些需要手动报销?•异地就医的报销比例比本地低吗?3️⃣ 10万手术费,医保能报多少?•医保报销 vs. 自费部分(住院、药品、器械、特殊检查)。•如何理解“统筹基金”、“起付线”、“封顶线”?•什么情况下医保报销比例高?(公立医院 vs. 私立医院)4️⃣ DRG 付费改革:医保新模式?•DRG(按病组付费)是什么意思?(医保不再按项目报销,而是按病种定额)•DRG对患者的影响?(报销更透明、降低过度医疗,但选择权减少)•医院 & 保险公司的博弈?(医院如何控制成本,保险公司如何调整赔付?)5️⃣ 商业保险的作用 & 价值•商业保险的种类(百万医疗 vs. 重疾险 vs. 意外险)。•医保不能覆盖的部分,商业保险能补充吗?•案例分析:一个癌症病人医保能报多少?商业险能赔多少?6️⃣ 如何用3000块撬动800万的医疗保障?•百万医疗险怎么买?(3000元/年可覆盖大额医疗费用)。•哪些人适合买?买的时候注意什么?(年龄、健康告知、免赔额)。•不同收入群体的保险配置方案?(低收入 vs. 中产 vs. 高收入)。7️⃣ 90后医保 & 保险避坑指南•常见误区:医保≠免费医疗,社保不等于商业险。•如何避开保险销售套路?(高返还型保险 vs. 高杠杆型保险)。•商业保险值不值得买?买错了能退吗?🎙️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医保+商业险方案?•适合学生党、自由职业者、普通职工的最佳组合方案。•你买了商业保险吗?欢迎分享你的经验!时间轴:02:21 中国医保分类: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现统称城乡居民医保)。  05:01 医保缴费差异:职工医保终身缴费(单位+个人),居民医保需每年缴纳。  06:42 异地就医流程:通过小程序备案,按参保地标准报销,无需降低比例。  09:09 医保账户结构:统筹账户(国家承担)与个人账户(自付部分)的区别。  11:02 商业保险分类:惠民保(普惠型)、补充医疗险、重疾险(一次性赔付)。  13:20 案例:商业保险在DRG付费下的优势(覆盖达芬奇手术等自费项目)。  17:16 保险赔付流程:上传诊断书后快速到账,无需复杂审核(如车险定损)。  21:23 DRG付费政策解析:按病种定额支付,限制过度医疗,但可能影响治疗选择。  25:20 DRG下商业保险必要性:覆盖医保外项目(如先进疗法、高价药物)。  27:37 高端医疗险价格:30岁投保约3000元/年,覆盖私立医院及直付服务。  30:08 原研药与仿制药差异:商业保险可覆盖未纳入医保的前沿靶向药。  31:16 保险诚信问题:篡改病史属骗保行为,医生需如实记录。  34:25 既往症处理:结节消失后可申请撤销责任免除,需提供医疗证明。  36:28 保险配置建议:低收入家庭优先配置意外险+医疗险,中产增加重疾险。  [主咖] @圆哥哥 @大巴 @Erman[片尾曲] Из-за острова H.I.B.R[片首曲] Вальс H.I.B.R[背景音乐] Clean Air Cafe Music BGM channel[客座剪辑] @Kami
这期节目我们重磅探秘外科手术室----这个在您眼里冰冷肃穆的房间。从患者独自躺在手术台上的复杂情绪,到局麻与全麻下截然不同的手术氛围;从麻醉前的紧张气氛,到手术开场后年轻医生与主刀医生的不同心境;从急诊、限期、择期手术的差别,到突发状况时手术室里的惊慌与从容。你对手术室所有好奇和疑惑,我们今天将为您解答,而且是以外科医生的沉浸式视角。本期客座剪辑:@Kami
load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