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JW 1.5 Generation 美國趣事

38 Episodes
Reverse
花蓮近期因上游崩塌形成堰塞湖溢流,洪水與泥沙重創光復等地。讓我們看見最難的時刻,也看見最美的人心——從志工清淤、物資動員,到素不相識的鄉親彼此幫忙。本集我們談花蓮的感人場面,也對照美國的天災經驗(如 2017 休士頓哈維颶風、2025 LA大火),看看台美社會在災難中展現的相似與差異。最後,聊聊每個家庭的防災備品與心態準備。
這集我們三個——Jeff、William、KT——用自身經驗聊透 H-1B 工作簽證與綠卡的差別、抽籤機制、公司贊助與薪資門檻(以時事討論為題,非法律建議)。William分享從實習、轉 H-1B、卡關多年再重申請到終於拿到綠卡;Jeff談家人醫護移民與入籍流程、改英文名字的小細節;KT補充「抽籤 vs. 資格審」與大科技公司大量申請現象。
我們也討論政策調整背後的邏輯:提高門檻是否真能吸引「高端人才」?對本地薪資與就業公平有什麼影響?穿插在美打拼、低薪撐過去、稅與關稅、以及五月天小彩蛋的輕鬆段落。想來美工作或正在等身份的你,這集很實用也很接地氣。
※本集內容僅為個人經驗分享,非移民法務建議,實際規定請以官方資訊與專業律師意見為準。
標籤(Tags)
H1B、工作簽證、綠卡、抽籤制度、移民美國、入籍面試、公司贊助、薪資門檻、科技業招募、留學找工作、台灣人在美國、1.5 代、職涯發展、身份規劃、移民政策、川普政策討論、AI 與人才短缺、薪資公平、求職心得、生活在美國
延續上一集的討論,我們從「念書 vs. 先工作」聊到「創業點子為何總被別人做出來」——關鍵其實是執行力與長期堅持。本集也分享在美身份與移民的真實經驗、家庭與年紀如何影響風險承擔、以及面對壓力與焦慮的自我調整(冥想、呼吸、運動)。從年輕時的搜尋引擎/美食網站點子,到今天的現實選擇,我們反思:不做會後悔,比做了失敗更可惜。如果你正卡在要不要開始、要不要換軌,這集會給你一記溫柔但務實的推力。
We revisit “school first or work first,” why great startup ideas die without execution, how age/family changes our risk profile, and practical ways to handle stress and anxiety. The theme: discipline and persistence beat inspiration—you’ll regret what you never tried more than what you tried and failed.
Highlights
念研所還是先就業?如何選對「能給你所需資源」的學校
身份/移民現實與政策環境的影響
創業從點子到落地:域名、團隊、技術、現金流與持續執行
中年後的「計算過的風險」與家庭支持的關鍵性
焦慮與壓力管理:冥想、呼吸、運動、節奏感建立
給年輕人的話:年輕是最大資產,失敗是最便宜的學費
在這集節目中,Jeff、William 和 KT 一起探討美國與台灣的創業環境差異。從教育背景到文化期待,從現金流管理到創新與人脈,他們分享了自身經驗與觀察,揭示創業路上不為人知的挑戰與成功故事。美國市場鼓勵冒險與創新,而台灣市場則以穩健與現實著稱。究竟哪個環境更適合創業?一同來聽聽兩地文化下的創業心路歷程。
在這一集《JW 1.5 Generation》節目中,來自洛杉磯的主持人 William 與休士頓的 Jeff 分享他們往返美國與台灣的心得與觀察。兩人聊到每次旅行必買的伴手禮,如台灣美食、老式零食以及美國的保健品與服飾,探討兩地在食品、安全有效期限、價格差異上的趣聞與困擾。節目中他們亦觸及美國槍支文化與安全議題的複雜性,並分享對健康與流行趨勢的看法。透過輕鬆又深刻的對話,帶你一窺跨洋生活的滋味與文化碰撞。
這集 Jeff、William、KT、Ken 大聊「Happy Hour」:從美國公司下班相約酒吧、餐廳也能有全日 happy hour,到台灣多半是「一桌菜吃飽再喝」的聚會文化;還有清晨5點就開門的酒吧、社交破冰小撇步、在職場小酌的界線與安全守則(不酒駕、叫車/代駕),以及在異文化場合聊天的尷尬與解法。笑點與見聞滿滿,也聊到如何用運動話題打通社交任督二脈。最後提醒:開心可以,小心更重要!
這集我們聊到「公共廁所文化」的差異,剛從台灣回來的 William 分享台灣的便利與乾淨,Jeff 則爆料在美國遇到的驚悚經歷。從台灣的蹲式馬桶、美國的超大縫隙隔間,到高速公路休息站的和加油站的恐怖廁所、夜店廁所收小費文化,甚至還有親身遇到「屎山」、「野外上廁所」、「露營房車大爆炸」的荒謬故事。
笑料不斷,但也讓我們更懂得不同文化下的生活差異。聽完你會覺得,能在乾淨的廁所安心蹲著,其實是一種幸福!
這集我們把焦點放在台中與台灣獨特的社交文化──從KTV初體驗、酒店文化到酒桌禮儀,聊到美國與台灣截然不同的娛樂與交際方式。
我們分享了第一次走進KTV的尷尬與驚喜、台灣「經濟KTV」的密碼文化,以及在酒精與友情交織下的社交經驗。
節目中更延伸到婚禮傳統、家庭教育、甚至猶太文化對「自制力」與「成功」的啟發。
從派對文化到人生教訓,從跨文化比較到個人成長,我們一起思考──如何在差異中找到共鳴,並把這些經驗分享給下一代。
這集我們從暑假閒聊開始,聊到 William回台灣的最新體驗──24 小時室內匹克球場、7-11 超神服務、便宜到嚇人的牛肉麵,以及台灣人點飲料的「神速暗語」。也分享了在台灣不敢開車、不敢騎機車的心路歷程,還有 Kevin 的賭場秘訣與郵輪經驗。話題最後又繞回到台美工作文化與休假制度的差異,從交通到生活成本,從便利到文化衝擊,笑料與共鳴滿滿的一集。
在這集超真心又超好笑的 JW 1.5 Generation Podcast 中,Jeff、KT、Ken、William 帶你回顧那些年我們的「台灣胃」
我們聊到:
🍱 從Santa Barbara學生時代最愛的亞洲餐廳
🥢 到現在在LA、Houston還是只想吃台灣味
這集滿滿青春的記憶,邊吃邊聊,邊笑邊心酸。你也有台灣胃嗎?
📍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青春黑歷史
📱 收聽Apple Podcast、Spotify 或 YouTube上 JW 1.5 Generation!
Ken這集徹底解鎖黑歷史!
大學的他,為了追女孩煮了滿鍋魷魚羹,卻因為「先上廁所」結果連一口都沒吃到……
更驚人的是,他國中時曾經營「大麻事業」——有一次沒貨,把雜草、蒲公英、茶葉混一混,裝進袋子賣錢,結果賣給黑幫頭頭?!事後整整兩週,他都在校園裡躲人,準備被痛打一頓。
沒想到真正被找到那天,對方卻說:「這是我抽過最爽的草。」
全場三人聽傻,這集完全是青春版的《毒梟》混搭《料理王》!
📌爆點一次看:
Ken追女生煮魷魚羹,結果連湯都沒喝到
國中自行創業「販草」,結果遇到大尾
躲兩週以為要被揍,竟反被稱讚
紐約小套房回憶錄:睡袋、廁所、煙味
熱血男孩的青春菜單:火鍋、hot dog, pizza、炒牛肉
延續上一集Ken回憶的畢業舞會風波,這一集KT終於親自上場,坦白自己與前女友之間的恩怨情仇,還有與美麗韓國舞伴的曖昧回憶。
車上詭異的沉默、舞會上的眼神交錯、背後的哭泣聲……
這一晚,青春與愛情交錯的尷尬與遺憾全面揭露!
Jeff、William與Ken一邊挖掘、KT一邊試圖解釋──
這集笑中帶淚,是我們1.5代最青春的一頁!
這集我們邀請到Ken登場!從五歲來美、在白人區長大,到高中、UCSB一路的青春故事,滿滿回憶直接大爆料~
🎓 畢業舞會修羅場:Kevin的前女友、KT、韓國妹、還有Ken,竟然同車出場!誰跟誰有故事?誰尷尬到爆?
🌿 抽大麻吃爆篇:計畫型吃貨行動!大家先衝Costco囤好 pizza、熱狗、飲料,才開始抽。抽完之後直接掃光整桌,彷彿進入食神模式,每口都超享受!
🍻 暴風雨+伏特加醉爆篇:Ken那晚原本是想去找喜歡的女生,結果冒著風雨硬開車衝過去,一開門卻是她前男友站在那裡!整個超傻眼、超受傷,轉頭就開車來找我們喝酒。結果加入後直接開喝伏特加,喝到整個人躺平,最後警察上門敲門:「你們朋友是不是快掛了?」現場瞬間安靜又尷尬,整個荒謬到不行🤣
這集真的是青春的精華版:戀愛的心碎、友情的力挺、笑中帶淚,大家千萬別錯過!
在第25集,我們聊聊當年為什麼決定留在美國。
After UCSB, KT 上班, William 念碩士、Jeff 進牙醫學校,到後來工作與創業的機會,種種人生選擇讓我們沒有第二個念頭回台灣。
但聊著聊著,話題竟然意外轉回到學生時期和 Jeff 一起回台旅遊的回憶,還有 William 出差時的爆笑故事 OMG!
我們也想問問你們:
如果你是我們,你會選擇留在美國,還是回台灣發展?為什麼?
留言跟我們分享你的人生選擇與故事吧!
在這一集中,JW 和 Kevin 分享了他們在 UCSB 念書時的打工回憶,從Wendy's 翻漢堡、擦地板、咖啡店到學生餐廳,什麼都做過,還接過外送服務的工作!William 更在回台灣時教英文賺旅費。最羨慕的還是 Jeff 和 Joseph,他們幸運地拿到華人教授的高薪研究助理職位,出門聚餐都能點活魚,真的太爽啦!
節目中還偷偷爆料,KT 在台灣打工時竟然有一段小小戀愛火花?!這集滿滿回憶與笑點,千萬別錯過!
在這一集《JW 1.5 Generation》中,JW 和 KT 分享了他們在美國第一次接觸大麻的經驗。從 Ken 哥在 Santa Barbara 帶 Jeff 入坑,再傳到 William,最後 KT 也跟 SB 幫一起體驗,一連串爆笑又尷尬的回憶接連上演:
吃光冰箱裡的食物、笑到停不下來、講笑話還沒開始就先大笑,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這麼放鬆!
我們也討論了 CBD 和各類大麻產品(如軟糖、餅乾、捲煙)對於幫助放鬆、助眠、提神的不同效果,以及美國與台灣對大麻法律的巨大落差。
👉 如果你也曾對「weed」充滿好奇,這集絕對不能錯過!
近期台灣發生了令人心痛的兒童虐待事件,引發社會各界對於兒童保護(CPS)制度的關注。在本集節目中,JW 和 KT 分享了自己在美國與 CPS 打交道的真實故事。Jeff 講述了他與兒子有關的案件、KT 談到女兒的經歷,以及 Jeff 朋友與高中兒子之間的故事。整個過程涉及到社工、律師、警方等多個角色。
除了美國的經驗,我們也聊到當年在台灣成長時,學校與家庭對體罰的不同觀念與做法。從過去到現在,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令人省思。
歡迎收聽這集帶有反思與警惕的特別節目。
在本集裡,Jeff 和 William 分享了他們人生中那些跌到谷底的時刻。William 剛結婚沒多久,家裡就被闖空門,所有嫁妝和貴重物品全被偷光,還背了2~3 萬美金的信用卡債。Jeff 也有過戶頭不到100塊美金的時候,遇到一位奶奶帶著孫女說需要車費,結果被騙走僅剩的現金。更有一次,本來沒錢不想去拉斯維加斯,結果被朋友硬拖去,喝醉通宵,還在脫衣舞俱樂部被刷了20支舞,最後刷了800多塊美金,還得辦現金預借來還卡費。
事後回想起來,這些故事好笑又心酸。但正所謂「凡殺不死你的,必使你更強大」。希望聽眾朋友們能從中得到些共鳴與勇氣!
這集故事又瘋又精彩!當年的「壞人」豬竟然又出現了,之前開著偷來的車,害我們全被上銬送進警局。這一次,洛杉磯的好兄弟Mass打給我們,決定策劃一場正義行動,讓這個豬哥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壞事。不但欺騙女友,還讓她打三份工幫他買了一台全新的改裝好的車,最後竟然無情拋棄她!
然而,行動過程竟意外演變成愛情三角習題,女方身旁的男生藉機告白,現場氣氛瞬間尷尬爆表...
青春的我們,熱血又中二,做了許多瘋狂又好笑的事。快來聽聽我們當年的正義計劃,重溫那些年少輕狂的回憶!
大學一開始都沒方向?在這集裡,KT 和 JW 回顧我們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UCSB)的求學歷程。大家都從「未定科系」開始,最後卻意外走出各自不同的路:
KT靠中文、日文、籃球、保齡球補學分,終於湊滿180學分經濟系畢業
William 硬撐數學系,只差一點點2.2的門檻
Jeff 拿了超過240個學分,商學、生物都不放過,準備牙醫和經濟系雙拼
本來在聊科系怎麼選,話題竟然飄到KT大三的戀情?!只講了一點點,我們趕緊拉回來,KT感情戲請期待 Part 4~
這集我們也聊到選系的啟發:如果你已經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早點確定科系、專心念書會更有效率;但就算一開始迷惘,人生也會把你帶到該去的地方。
那四年,不完美但很值得。現在回頭看,我們都說:「早知道就再認真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