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907编辑部

78 Episodes
Reverse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本期我们聊一聊在长春航展和空军开放日上大热的“南天门计划”。2025年9月16日,长春,2025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举行,南天门计划展厅。它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推出的科幻IP,却引发了外界对“六代机”、“战略忽悠”、乃至未来太空战的联想。从242米长的“鸾鸟”空天母舰到可入轨的“玄女”“白帝”战机、再到可供孩子合影的5米高“承影”机甲,“南天门计划”把“天空—太空一体化”的想象做成模型、AR体验与50万字的故事文本。在人类美好的幻想和网友的打趣调侃之下,我们来严肃讨论一下:“南天门计划”到底是什么?它与六代机、现实中的军事研发有什么关系?这些概念背后有多少技术依据?科幻和现实的边界如何分辨?-本期对谈-主播张无为嘉宾谢瑞强 澎湃新闻防务栏目编辑郑淑婧 澎湃新闻明查栏目编辑-时间轴-00:00 南天门计划的由来:神话与航展的交织02:20 展馆直击:机甲、空天母舰与AR体验06:20 寒光、玄女、白帝:未来装备的功能设定09:30 可控核聚变与“人造太阳”计划12:00 南天门:科幻还是现实的预演?15:10 战略阳谋论:会否像当年的“星球大战”?18:00 歼-35的前世今生与珠海航展传统21:00 与《三体》《流浪地球》的科幻脉络对照24:30 外星威胁与小行星防御计划27:20 科普价值与主题乐园:点燃青少年的航空梦29:00 六代机的定义与南天门战机的差异34:30 无人机协同、AI辅助与未来作战模式37:00 南天门是“七代机”甚至“八代机”?39:00 歼-36传闻与外媒的解读41:00 文化产业化:南天门IP的未来43:00 能源革命与太空作战的想象-工具箱-南天门计划是一项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AVIC)旗下中航环球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自主构建的航空科幻IP。该计划目前尚处于概念、宣传阶段,没有实际装备研发或部署。它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公开展览和IP作品上:模型首次亮相于2019年中国空军航空开放日,2022年珠海航展有相关概念模型公开展示,2024年珠海航展呈现改进版“白帝”乙型模型,2025年长春航展上展出更多模型(如白帝乙型、承影机甲、寒光乙型)。截至2025年9月,央视报道该IP已构建50万字剧情文本和近100幅武器装备设定图纸。相关图书(如美术设定集)和动漫、游戏、科普等内容陆续发布,甚至成为青少年暑期热门读物。例如2025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南天门计划美术设定集》整合了全景设定,被宣传为“第一次权威、系统地展现南天门宏大科幻宇宙”。官方仅在宣传层面宣传说“模型结合了现有航天技术,也展现了一些空天前沿概念”。并无公开的实际研发时间表。网友把“南天门计划”与《流浪地球》《三体》以及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相互联想,主要因为三者共享的叙事元素——大规模工程/武器化太空、外星或末日威胁、科技拯救或防御的想象;同时影视/小说的视觉与叙事已经塑造了公众的“太空想象”。1983年3月23日:里根提出“Strategic Defense Initiative(SDI)”,媒体称其“Star Wars(星球大战)”。它是现实世界用太空/先进技术做战略防御的代表案例。2000年7月:刘慈欣短篇《流浪地球》首次发表;后由郭帆执导改编并于2019年上映。2006年(连载)→2008年(单行本):刘慈欣《三体》第一部连载/出版,奠定中国硬科幻对“文明冲突/外星威胁”的叙事基调。约2018–2025:中航环球等开始以“南天门计划”IP形式在航展与媒体上展示大型空天模型和设定,形成公众讨论热点(航展模型、设定集与媒体报道频次上升)。-音乐-The Imperial March (Star Wars - Darth Vader´s Theme) - Fingerstyle Guitar (Marcos Kaiser)-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剪辑:张无为
9月底,一艘名为“伊斯坦布尔桥”的货轮从中国宁波出发,选择了一条极具开创性的航线——穿越北极,目标在18天内抵达英国。相比传统经苏伊士运河的40天航程,时间缩短了一半以上。本期节目,我们将从气候可行性、商业经济性、地缘战略性三个维度,拆解北极新航线的现实挑战与未来潜力。-时间轴-04:34 可行性——为什么现在能走?07:19 经济性——这笔账划算吗?10:58 战略性——谁掌握着未来?-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 聂舒翼剪辑:张无为
今年7月底,《南京照相馆》在国内热映,票房很成功。在历史创伤与民族情绪的裹挟下,人们不免会去思考,对于这样一件得到国际公认的惨案,日本右翼究竟是如何看待以及为何这样看待的?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翻看了日本都留文科大学教授笠原十九司的著作《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对于一件在历史上真实发生的事件,如果人为地抹去,必定造成集体记忆的缺失;但如果人为地去塑造集体记忆,历史也只能深藏迷雾中。然而就算承认事实的存在,讲述的方式和态度也会造成事件在一定程度上的真伪难辨。经过近几十年的史料发掘和学术研究,包括日本学者在内的全球多数历史学者普遍接受南京大屠杀是一场大规模,有组织的战争暴行这一结论。但日本的否认派则经常试图转移视线,这其中与日本国内以及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有很大关系。从“五五年体制”至今,日本右翼发起了三次对历史教科书的攻击,然而每当右翼攻击教科书,首先针对的就是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记载。影响史实争论因素过多,我们暂且按下不表,本期播客仅从《南京事件争论史——日本人是怎样认知史实的》一书中探寻日本右翼如何看待南京大屠杀,播客内容全部出自该书。-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李晓萌剪辑:张无为
8月20日,芝加哥大学社科学院院长阿曼达·伍德沃德(Amanda Woodward)在内部邮件中确认:“在即将到来的招生周期中一些项目将暂停招生,包括人类学、科学概念与历史研究、政治经济学和社会思想。其他项目——比较人类发展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将减少招生人数。”这次暂停招生的范围极广:️艺术史、️电影与媒体研究、️古典学、️比较文学、️英国文学、️语言学、️中东研究、️日耳曼研究、️罗曼语言与文学、️斯拉夫语言与文学、️南亚语言与文明、️东亚语言与文明、️音乐学的民族音乐学、音乐史与理论等等。自19世纪下半叶,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移民的聚集,在美国的东部和北部出现了纽约、芝加哥和费城等一系列大城市,芝加哥的发展尤为突出。1848年伊利诺伊-密歇根运河建成,连接了密歇根湖和密西西比河,使得芝加哥成为通往五大湖和纽约的重要水运通道,资本主义在芝加哥获得了近乎野蛮的发展,成为一座工业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商业中心和交易所。在大财阀洛克菲勒的资助下,芝加哥大学成为当时美国高等教育革命背景下多所新建大学中比较瞩目的一大高校。芝加哥学派是一个具有独特风格和影响力的经济学思想流派,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形成,经历了50年代的崛起,70年代至80年代的高峰,直到21世纪仍然保持着活力和创新。它以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为基础,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放任,反对政府过度干预,运用计量经济学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将经济学的分析范围扩展到非传统的领域和问题上。今年特朗普卷土重来,一场学术自由与政治干预之间的风暴愈演愈烈。在私立高校学费不断飙升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加深了人们对人文学科专业性的怀疑。随着高校“反犹活动”声音高涨,特朗普政府以削减科研经费为手段对美国60多所高校开刀。然而芝加哥大学古典学教授克利福德·安多(Clifford Ando)公开指出,政策对于芝加哥大学的影响很有限,真正的问题在于校方领导层理想的堕落,以及他们为实现目标背负的惊人债务——而这在特朗普本次上台之前就出现了。随着芝加哥大学大面积停招博士项目,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当下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和未来呢?-对谈嘉宾-韩方航,澎湃新闻特约撰稿人02:08 美国高校面临特朗普政府政治干预与资金威胁05:52 芝加哥大学停招文科博士引发的学术界反思09:52 芝加哥大学财务危机是因校方加密货币投资失败?13:22 芝加哥学派的影响21:41 新自由主义的现实挑战29:48 美国大学关门潮36:36 美国大学人文教育面临的右翼压力与挑战42:05 人文学科的反思与价值重建:对抗虚无主义的挑战51:35 人文学科与现实政治价值观的冲突01:03:23 理工科热与文科未来:教育格局变迁下的思考01:16:12 文科教育性价比与学历价值的社会反思01:20:11 学历与人文学科: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李晓萌剪辑:李晓萌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末签署的H-1B签证新政引发广泛混淆,下面是帮助判断的几个基本要点:什么是 H-1B? H-1B 是针对“专业职业”(specialty occupation)的非移民工作签证,通常要求受聘者至少具有学士学位并在相关领域任职。雇主需先向美国劳工部提交劳工条件申请(LCA),并按规定支付“实际工资”或“当地占优工资(prevailing wage)”中较高者。新政适用范围与澄清:白宫与相关官员后续澄清称,此次征收的费用主要适用于“新请愿/下一轮抽签周期的申请”,一般不适用于现有H-1B持有人(续签或在美重新入境)。但具体的实施细则、对某些转换或豁免的适用性,仍需由国土安全部(DHS)、国务院与劳工部通过配套规则细化,并可能面临司法挑战。因此短期内不少企业建议在美的H-1B员工慎重安排行程或避免出境。年度名额与抽签:H-1B 每财政年的法定名额通常为65000 个常规名额,加上20000 个面向美国硕士及以上学位持有者的豁免名额。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通过电子注册与抽签制度决定谁获资格提交完整申请;近年来电子注册已成为常态。即时反应:多家大型科技与金融机构(如 Amazon、Microsoft、Google、Goldman Sachs等)被媒体报道已向员工下发内部通知,建议 H-1B 员工暂时留在美国或避免出国;若已在境外,建议尽快返回。印度外交部与印度软件与服务业协会(NASSCOM)已公开表达担忧,称此举可能对家庭与印度 IT 服务交付造成重大扰动。薪酬分布:USCIS报告显示,H-1B 受益人的中位年薪约为 118000美元,但行业内部差异显著:部分高端岗位薪酬远高于中位数,而大量第三方/外包岗位的薪酬偏低。-时间轴-01:30 风暴突袭:10万美元公告引发的“连夜返美潮”04:00 新规影响半径:谁的签证,谁的未来?04:50 虚惊一场还是暗藏玄机?06:00 数据说话:H-1B的“马太效应”07:40 各方反应与深层博弈09:05 全球人才市场的“意外礼物”09:55 回到过去,洞察未来:特朗普移民政策全景回顾11:20 未雨绸缪:风暴中的求生指南-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放轻松。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澎湃国际新闻播客“907编辑部”!作为一名资深“技术怀疑论者”,上周我带着对AI赋能竞技体育的疑问与思考,来到比利·简·金杯(BJK Cup)网球赛总决赛现场。从球场边的观察到与微软技术高管的对谈,本期节目将揭示AI在网球场上如何扮演“副驾驶”角色,将海量数据在几十秒内转化为教练和运动员的“即时锦囊”,解决燃眉之急。同时,我们也深入探讨了AI可能带来的公平性与过度依赖等潜在问题,以及技术方如何通过机制设计和伦理考量来守护“人类主驾”的边界。最终,我们将眼光从网球赛场延展至更普遍的AI发展与应用,并回溯比利·简·金为“让更多人上场”而战的传奇故事。要说为何这次的AI体验,让人暂时放下了心中的那份“怀疑”,因为我切实看到AI如何通过具体的机制设计,让人类在看似被技术洪流裹挟的时代,依然保有选择、判断和修正的主导权。-本期对谈-主播:张无为嘉宾:李冕 (Stanley):微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亚洲新兴市场Go-to-Market 总经理(本期节目还摘取了现场以下嘉宾的部分发言)比利·简·金 (Billie Jean King):网球传奇,同名赛事创始人Jamie Capel-Davies:国际网球联合会技术负责人Monica Robbins:微软全球战略合作伙伴负责人-时间轴-02:15 微软与BJK杯合作揭秘:AI如何实现“燃眉之急”的辅助05:30 AI在BJK杯的实时数据处理与战术洞察12:10 AI的潜在问题:它如何回应“公平性”的质疑?15:55 人是会过度依赖AI而失去主见吗?23:01 网球传奇比利·简·金的AI观25:34 体育行业AI的特点与更普遍的AI应用趋势32:54 比利·简·金的传奇人生与“让更多人上场”的愿景-工具箱-比利·简·金杯(Billie Jean King Cup):创立于1963年,是国际网球联合会(ITF)主办的女子网球团体赛事,每年一度,不仅是世界网坛层次最高、影响最大的国际性女子团体赛,还是女子运动中规模最大的年度团体比赛。每年有16支国家队有资格争夺这一享有盛誉赛事的冠军头衔。就像男子戴维斯杯一样,这是为数不多的、允许队长在比赛中球队换场过程中指导球员的网球比赛之一。由于允许场边指导,因此,获取比赛实时数据、让球队有机会了解比赛中的实际表现对于后续比赛的战术战略至关重要。2025比利·简·金杯深圳总决赛于9月16日至21日在深圳湾体育中心开赛。八强阵容由卫冕冠军意大利队、东道主中国队与从资格赛突围的六支队伍组成。比赛形式为三场两胜——包括两场单打比赛和一场双打比赛,所有比赛均按照三盘两胜制决出胜负。9月21日,2025比利·简·金杯深圳总决赛落下帷幕,依靠两位单打选手科恰雷托和保利尼的出色发挥,意大利队在决赛中2:0击败美国队,卫冕总冠军。-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街头的Gojek骑手。视觉中国 资料图今年8月底,一帮年轻人再次让世界的目光投射到印度尼西亚这个国家。在这个世界第四大人口国,昔日的全球化曾带来经济的快速跃升,然而也加深了阶级贫富差距以及地区资源分配不公的隐患。在拥有一半适龄工作人口的国家,人口一方面是红利,一方面也可能是刺痛国家的利刃。本期播客我们聚焦印尼年轻人,特别邀请了资深记者与常驻巴厘岛的观察者共同探讨,印尼年轻人会想考公上岸吗?年轻人的收入和消费情况怎样呢?在印尼语作为推崇民族主义高涨的语言载体下,不同语言民族下的人们有着怎样的身份认同呢?在有意塑造政治强人形象的普拉博沃政府下,印尼的华人又是什么样的现状呢?-对谈嘉宾-许振华,澎湃国际新闻记者天骄TJ,常驻巴厘岛学者00:00 深度探索印尼:文化、生活与新闻背后的故事04:08 印尼群岛间的文化与经济差异08:43 印尼资源分配与政府的爪哇偏好15:24 印尼语与国家认同:多元一体下的民族主义情绪18:02 语言政治与族群认同:印尼与马来西亚的语言对比27:35 印尼教育现状与华文教育趋势31:02 阶层不平等与人口红利挑战38:52 印尼社交媒体现象与社会冲突41:54 印尼劳动力市场与贫富差距47:44 印尼就业现状与网红经济崛起55:03 年轻人对公务员和议员的看法01:03:20 印尼中产阶级债务危机01:10:02 印尼民主发展历程与反思01:23:29 印尼华人现状与经商环境变化01:32:38 印尼迁都与新机场计划Rich Brian,原艺名Rich Chigga,2010年逐渐在社群媒体发迹,并通过YouTube学会了英语,2020年,在bilibili出品的说唱音乐类节目《说唱新世代》担任导师,同年10月31日,凭借专辑《The Sailor》获得台湾第11届金音创作奖亚洲创作音乐奖。Warren hue,2002年6月20日出生,是印度尼西亚说唱歌手、歌手、词曲作者和制作人。他从七年级起就读于雅加达英国学校,直至毕业,现居洛杉矶。Rich Brian称其为“亚洲说唱的偶像”。片头曲:Bahas Bahasa 歌手:Barasuara片尾曲:Di Udara 歌手:Efek Rumah Kaca-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李晓萌剪辑:凌卓媛 李晓萌
9月16日出庭时,27岁的路易吉·曼吉奥内身穿浅褐色囚服,戴着手铐和脚镣。当被带离法庭时,他朝观众席看了一眼,并且挑了一下眉毛。这一幕成为当天被讨论最多的话题,热度远超案件本身。当2024年12月4日纽约曼哈顿街头的枪声响起,有人将其视为谋杀,但更多人却从中看到了“当代罗宾汉”的身影。被捕前,路易吉·曼吉奥内在美国读书网站GoodReads上列出的最爱名言之一是“适应一个病入膏肓的社会并不是衡量健康的标准”,这句话出自印度哲学家吉杜·克里希那穆提。本期节目,我们从美国联合健康CEO布莱恩·汤普森遇刺案及案件嫌犯路易吉·曼吉奥内被民众“英雄化”的现象切入,深度剖析这个案件背后,美国医疗体系积重难返的“三不管”困局。-时间轴-01:30 枪声、声援与“民间英雄”05:42 失灵的庞然大物——美国医保的困局11:16 改革的幻觉-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剪辑:张无为
移民问题正持续撕裂英国社会。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超10万名反对移民的人在英国首都伦敦游行,这是该国近年来最大规模的右翼示威之一。极右翼的崛起,实际关乎情绪、叙事与平台等多方。当伦敦街头冲突升级,真正点燃人心的火并不只在现场。本期我们把英国极右翼从边缘到中心的路径一一拆解:从海峡到算法,从小报到首相府,谁在推着怒气走向主流?-时间轴-01:46 海峡上的小船与城市里的账单04:44 从卢顿到“X”的广场,极右如何被算法加速08:54 小报的叙事与主流的默许,如何把“他者”写进制度-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李晓萌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9月10日12时10分,31岁的美国保守派意见领袖、特朗普的坚定盟友查理·柯克在犹他谷大学演讲现场遭枪击身亡。美国联邦调查局与美国酒精、烟草、火器和爆炸物管理局已介入调查,目前嫌疑人动机仍不明。特朗普下令全美降半旗,拜登及国会两党领导人罕见同声谴责政治暴力。这起案件是孤立事件,还是正在走向常态的政治暴力链条中的一环?从特朗普去年两次遭遇刺杀未遂,到州长寓所遭纵火、州议员夫妇遇袭,美国是否已逼近“用枪口解决政治”的危险临界点?本期,我们将还原事件时间线并聚焦两个关键追问:美国是否步入“街头枪杀政治人物”的时代?为何部分特朗普反对者走向极端化?-时间轴-00:55 查理·柯克如何成为“保守派青年运动”的旗手05:50 嫌疑人与动机:已知与未知07:45 政治暴力的新时代?11:55 反对者为何走向极端化?-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日本首相石破茂去年9月上台,执政不到一年如今黯然落幕。他曾在一个晚宴上说“当首相太累了,没有什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彼时,“倒石破”势力正在敦促提前举行自民党总裁选举,变相加速换届。本期我们邀请日本条线记者陈沁涵,解读9月7日石破茂以“避免党内分裂”为由宣布辞去自民党总裁的来龙去脉——从参众两院选举溃败、日美关税谈判到党内派系角力,拆解为什么他拖到这个时间点下台、幕后谁在推动,以及接下来日本政治会往哪走。-时间轴-01:31 石破茂如何苦撑两个月06:27 党内意见分裂09:07 关键会谈与时间节点12:01 复盘石破短命首相的原因16:36 几次“续命”尝试20:56 推动石破下台的关键力量26:16 潜在接任人选轮廓32:37 回顾去年的总裁选举幕后运作41:03 自民党双少数后的治理难题45:31 日美关税谈判的结果与争议点-参考文章-解读|石破茂决定辞职,日本或再次陷入“一年一相”政局-制作团队-主播:张无为嘉宾:陈沁涵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9月3日上午,中国以一场盛大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上万名受阅官兵、数百台(套)地面装备、百余架战机,编成45个方(梯)队庄严接受检阅。本次阅兵式上展示了许多新式武器,主要特点是以新型四代装备为主体。其中高超声速导弹、“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以及无人作战装备等备受外界关注。此次阅兵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这些亮点背后有什么讲究?今年美国、俄罗斯与印度也都举行了阅兵仪式,不同国家的阅兵仪式有什么不一样?我们邀请了澎湃资深防务编辑谢瑞强来跟我们聊聊本次九三阅兵的关键信息。-时间轴-00:35 资深防务编辑关注什么?05:52 “东风-5C”液体洲际战略核导弹为什么热搜第一?21:42 无人作战装备的亮点?29:50 新组建的军事航天部队有什么讲究?35:35 中美俄朝阅兵有何不同?40:45 资深编辑防务报道13年的感受?-制作团队-主播:大大卷 张无为嘉宾:谢瑞强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一门四总理,代代无善终。”钦那瓦家族的起落,一直在泰国政治舞台上上演悲喜剧。2025年8月29日,泰国再次爆发震动政坛的风暴:宪法法院裁定被停职的总理佩通坦·钦那瓦违宪,即日起解除其职务。这一决定宣告了她短暂而纷乱的总理生涯的终结,也让长期盘踞政坛的钦那瓦家族再度陷入迷局。故事从哪里开始?这场“电话门”风波如何引发司法风暴?深埋其中的权力格局、家族恩怨和潜在悬念,又将如何继续发展?今天我们将回顾这一事件始末,挖掘背后的历史脉络和政治博弈,展望未来可能的局势变化。-时间轴-02:05 “可能有人不喜欢泰国总理,所以放出录音”07:10 泰国政治的“紧身衣”11:35 钦那瓦家族“下台魔咒”与“14楼住院案”17:00 佩通坦下台后的泰国政局洗牌,新一轮总理角逐与潜在的“鱿鱼游戏”联盟20:30 泰国政治动荡对中泰关系影响-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 许振华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奉承外交正在风靡白宫,韩国总统李在明成功跻身讨好白宫的领导人名单,当然也毫无例外,换来的是毫无可视化外交成果的BE美学。仕途坎坷的李在明,当选总统八十多天,内政外交都还处在三把烈火熊熊燃烧的阶段。此次奔赴白宫,李在明从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中学到了什么?又是如何幸免“泽连斯基时刻”的?从前作为韩国最大在野党的领袖,李在明称得上是反日、反美斗士,然而当选总统后立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坚持初心还是选择投机?总统这个位置,坐得可还舒服?-时间轴-00:25 李在明的“翻墙”往事01:10 抵达与“最低规格”接待03:37 峰会前的“3500亿美元”博弈05:46 特朗普的“下马威”06:40 熟读《交易的艺术》11:32 白宫里的谄媚讨好22:34 李在明的大礼:钢笔、高尔夫推杆与1500亿26:00 韩国的“造船牌”28:57 “周到的”对华对朝政策34:07 躲过尴尬,但拉锯战才刚开始-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李晓萌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不久前,我们得知在加沙遇难的记者人数又增加了。每一次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都会被刺痛,因为本质上,我们和他们——那些在现场的同行,在做着一样的事情。他们用生命抵近现场,而我们,在“不那么近的地方”,面对着另一重战场:如何获取信息、如何甄别真伪、如何处理撕裂的叙事?当“平衡”成为一个被反复质问的词,报道加沙,和报道任何一场其他战争,到底有什么不一样?这背后,还有所谓的“方法论”可言吗?这期播客,源于我们编辑部内部一次无法回避的谈话。当同行在前线倒下,我们这些后方的记录者,更感沉重。我们决定,把这些严肃、坦诚甚至有些痛苦的内部讨论,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从以色列学者的反思,到加沙青年的“哈密瓜种子”;从“两国方案”为何越来越像一个乌托邦,到我们自己挥之不去的“报道创伤”。我们想邀请你来听一听,一群普通记者在面对历史洪流时,那些真实的困惑、挣扎与微小的坚持。-本期对谈-主播:张无为嘉宾:马栎程 澎湃国际视频部记者陈 睿 澎湃国际视频部记者刘 栋 澎湃国际新闻部记者李怡彬 澎湃国际新闻部记者李怡清 澎湃国际新闻部副总监兼主编-时间轴-00:04:56 我怎么找到加沙的第一位受访者00:15:13 加沙日记:记录“活着”,就是最大的意义00:25:38 “是谁教会你游泳的?”00:28:59 一张触目惊心的饥荒照片,激起我作为记者和父亲的本能00:36:56 三万册藏书当成燃料烧掉00:50:50 报道苦难是否等于“煽情”?00:58:58 叙事之争:我们如何理解巴以问题的根源?01:15:14 在信息迷雾中,如何警惕“西方中心论”的隐性偏见01:34:06 “两国方案”的困境:一个正在消失的答案?01:42:30 如果能去现场:记者们想带回怎样的故事?-延伸阅读-《故国曾在:我的巴勒斯坦人生》(Once Upon a Country: A Palestinian Life),作者:巴勒斯坦哲学家萨里·努塞贝(Sari Nusseibeh)。《黑泽废墟》(Khirbet Khizeh),作者:以色列作家伊兹哈尔·斯米兰斯基特稿|加沙战火中的人们(上):生存、记录与抵抗特稿|加沙战火中的人们(下):“我们要决定谁更‘值得’那最后一瓶药”加沙日记①丨青年拉赫曼:“我还活着,明天28岁了”-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剪辑:张无为 詹雨乐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澎湃国际新闻播客“907编辑部”!今天是2025年8月25日,星期一。当地时间8月22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短期内,通胀存在上行风险,就业存在下行风险,可能需要“调整政策立场”。这一表态无疑暗示了“降息”的可能性,点燃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但也有分析认为投资者应保持谨慎,担心美国经济面临滞胀风险,市场人气可能过于乐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视觉中国 资料图【00:15】在今天的微解读时间,我们就来看看鲍威尔释放的信号背后,对全球市场、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12:25】俄罗斯外交部8月24日公布了俄外长拉夫罗夫接受美媒采访实录,透露了俄美领导人阿拉斯加会晤细节,以及对俄乌冲突解决进程的看法。【13:55】随着访日游客数量回升,日本多地正加速推进住宿税改革。调查显示,住宿税按住宿设施档次分级征收:每人每晚在约10元人民币到50元人民币不等。【15:40】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公司xAI已将其去年主推的Grok 2.5模型开源,观察者提醒,公开权重与完全放开训练代码或使用限制不是同一概念,后续许可细节将影响社区接受度与商业应用。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 詹雨乐剪辑:张无为
大家好,欢迎来到澎湃国际新闻播客“907编辑部”。今天是2025年8月21日,星期四。【00:25】热闹一周的特朗普斡旋俄乌大戏,很遗憾没有迎来大结局。就在外界猜测美俄乌三方会晤地点是布达佩斯、土耳其还是别的地点时,俄外交部泼来冷水,说要先从专家层面一步一步来,进而到高层会晤。从阿拉斯加安克雷奇至今,俄罗斯都释放出了什么信号?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强大的欧洲领导团陪伴下,与特朗普对齐颗粒度了吗?故事远没有到大结局的时刻,然而特朗普已经在期待着拿诺尔贝和平奖了,对他来说,死后上天堂可能是最重要的。【08:25】特朗普强势接管首都华盛顿之后,副总统万斯高调慰问国民警卫队,却遭到社会的嘘声,要求“解放华盛顿”。万斯给出的“占领”华盛顿联合车站的理由很简单,说那边犯罪率高,然而真的如此吗?【10:20】美国严格审查签证发放再迎新动作,将对申请在美国居住或工作的人进行“反美主义”筛查。无人知晓“反美主义”具体指什么,但观察人士认为美国即将进入“麦卡锡主义”的肃杀环境。在此情况下,美国已经吊销了6000多份学生签证。【12:05】美国高压下,印度并不打算腿软,面对8月27日额外加征25%关税的威胁,印度反而加紧与俄罗斯抱团,并恢复了向俄罗斯下单买油。【13:20】21日是被停职的泰国总理佩通坦39岁的生日,但当天她亲赴宪法法院出席关于其涉嫌违宪的调查听证会,就其与柬埔寨参议院主席洪森通话引发的争议接受质询。钦那瓦家族命运将走向何方?【14:30】新加坡淡马锡控股公司正酝酿多年来最大规模改革,或将业务一分为三,以提高回报率和效率。【15:45】20日,金正恩接见朝鲜人民军海外作战部队主要指挥员,高度评价“其指挥朝方参战部队在俄方收复库尔斯克的战役中取得胜利”。【16:25】加沙危机持续引人关注,哈马斯接受了新的停火协议,然而以色列却选择了无视,继续推进全面占领加沙的军事行动,并批准了在约旦河西岸地区建造大型非法定居点的计划。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李晓萌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澎湃国际新闻播客“907编辑部”!今天是2025年8月18日,星期一。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举行会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在会后确认,他将于18日前往美国与特朗普会晤。17日当天,欧盟、北约以及多个欧洲国家的领导人先后确认,将在18日与特朗普及泽连斯基一起举行会晤。根据白宫方面最新公布的日程安排,美国东部时间18日下午1点15分,北京时间8月19日凌晨1点15分,特朗普将在白宫会晤泽连斯基。美东时间下午3点,北京时间明天凌晨3点,特朗普将出席与欧洲领导人举行的多边会议。特朗普曾表示,如果他与泽连斯基的会晤顺利,将着手安排美俄乌三方会议。德国总理默茨希望三方会议在欧洲举行。【06:50】在今天的微解读时间,我们就来看看,从柏林、巴黎、伦敦、罗马、赫尔辛基、布鲁塞尔,集体飞越大西洋前往白宫的欧洲大陆政要们,能否成功说服特朗普,将他的“交易艺术”置于多边主义和国际法原则的框架之下。因为,这不仅是对乌克兰命运的考验,更是对欧洲能否在面临“不可预测”的美国伙伴时,主动塑造自身安全未来的一次验证。此外,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还将为你快速梳理几条值得关注的国际动态:【01:50】17日,以色列举行了2023年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抗议,数以万计的民众走上特拉维夫街头,呼吁政府结束加沙战争,并尽快达成人质释放协议。【03:40】塞内加尔孕产妇死亡率高。塞内加尔兴起“丈夫学校”,让男性走进课堂学习分担家务、关心母婴健康,用改变父权思维来拯救更多生命。【05:30】随着酷暑近年来席卷欧美,“男士上班短裤”成为热议:舒适与规范之争,折射出气候变暖下的职场新困境。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 朱润宇 徐叶 詹雨乐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大家好,欢迎来到澎湃国际新闻播客“907编辑部”!今天是2025年8月14日,星期四。(拼接图)视觉中国 资料图再过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就将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最大城市安克雷奇举行会晤。赴美前夕,俄罗斯总统普京在14日筹备俄美元首阿拉斯加会谈的俄高层会议上表示,美方政府正采取相当积极且真诚的努力,旨在停止军事行动、化解危机,并达成符合冲突相关方利益的协议,为国家之间以及欧洲实现持久和平创造条件。普京过去25年与五位美国总统会晤48次。从克林顿时代的爵士乐表演,到布什的钓鱼之旅,再到奥巴马的尴尬合影,关系从合作到对抗。特朗普第一任期与普京会晤六次。如今,阿拉斯加峰会是他们的第七次会晤,气氛未知。【05:40】在今天的微解读时间,我们将视线聚焦,从莫斯科到基辅,从华盛顿到布鲁塞尔,再到德里和平壤,这场“特普会”之前的外交热线此起彼伏,像一张拉满的弓弦,将阿拉斯加推到全球视线的正中央。特朗普试图以商人的谈判术压迫与诱使对手让步;普京则早早布局,争取在会谈中掌握主动;泽连斯基拼尽全力,防止乌克兰在谈判桌上被边缘化。未来24小时,停火与否、领土归属、制裁松绑,将决定着无数人的生死与未来。此外,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还将为你快速梳理几条值得关注的国际动态:【02:10】美国财长贝森特表示,此前,美国企业对华销售部分先进半导体芯片的15%收入上交国库的空前协议,可能会扩展到其他行业,并否认了有关国家安全的担忧。【03:30】最新民调显示,韩国社会的生育偏好在近30年间发生显著变化,从过去的“重男轻女”转向“更想生女孩”,希望生女孩的比例位居全球首位。【04:40】近期国际舞台上,美印关系骤然生变。曾被视为美国制衡中国重要伙伴的印度,在外交上正经历一场深刻的重新校准。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 徐叶 詹雨乐剪辑:张无为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
Stories behind the paper,欢迎来到“907编辑部”!当我们谈论德国,脑海中浮现的总是“严谨、高效、准时”的刻板印象。然而,现实果真如此吗?本期节目,我们从一篇在网上引发热议的万字长文《德国泡泡》聊起。文章作者胡春春老师,一位“德国通”,为我们亲口讲述了他今年7月在德国经历的一场“囧途”:从出发就搞不清站台,到半路因技术故障延误,再到因乘务员没能准时换班而全车空等半小时,最后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极限赶上回国飞机……这场啼笑皆非的“德铁囧途”不仅是一段个人经历,更折射出德国社会正在发生的深层变化。我们跟随胡老师的观察,探讨了德国铁路系统背后更广泛的“体系性失灵”,以及德国人从昔日的骄傲,到如今普遍以自嘲面对这一切的复杂心态。对话从德铁延伸到德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被官僚主义困扰的企业家、在战争阴影下焦虑的民众、在“和平主义”与“现实政治”间摇摆的精英……我们试图一层层戳破那些关于德国的“泡泡”——既包括外界对德国的美好滤镜,也包括德国人周身的那些隐形屏障。当奔驰开始拆解中国的电动车,而我们还在吐槽德国的火车,这种强烈的反差背后,中德两国该如何打破过往的经验滤镜,促进更真实和与时俱进的互相理解?这期节目,将带你重新认识一个你既熟悉又陌生的德国。-本期对谈-主播:张无为嘉宾:胡春春,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所执行所长朱润宇,澎湃新闻记者朱郑勇,澎湃新闻编辑-时间轴-00:03:43 一次简单的转车之旅,为何会变成观察德国社会的“指标性”事件00:11:23 到底有多离谱?换站台、被赶下车、技术故障、等乘务员换班……复盘囧途中的各种“幺蛾子”00:23:36 德国乘客的反应:为何面对如此混乱,车厢内却听不到激烈的争吵,只有礼貌的自嘲?02:07:46 润宇在德国的两次乘车经历:“火车准点才是中了头彩”00:35:13 德国正在变成一个“能人社会”?当制度不再高效,一切只能依靠个人能力解决00:40:09 昔日辉煌如何成为今日的包袱?从两次工业革命的荣光,到德国社会当下的发展“失焦”00:45:19 与一位德国企业家的聊天:从吐槽官僚主义、税务系统,延伸到对俄乌战争和巴以冲突的看法00:58:17 当军费开支远超基建投资,德国民众和精英如何看待这种资源分配01:14:17 和平主义的泡泡:在一个“和平集会”上,一位年轻人的尖锐提问,揭示了德国社会的代际分歧与主流观念01:26:33 德国的焦虑:能源危机、中企竞争、汽车产业告急……德国发展模式的根基正在动摇01:29:57 奔驰拆解“问界”,保时捷CEO开小米?德国企业感受到了真实的压力01:41:35 以德国为方法:我们观察和研究德国,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自己01:51:00 彩蛋:与胡老师聊德国播客,为什么一期6、7个小时干货满满听不累?-参考文章-德国泡泡:一场充满悬念的旅程与体系性失灵的德国(上)德国泡泡:一场充满悬念的旅程与体系性失灵的德国(下)德国泡泡:“借古喻今”的演讲与抱团取暖的和平主义者们-制作团队-监制:吴挺统筹:李怡清文案:张无为剪辑:张无为 詹雨乐 徐叶欢迎大家关注订阅,也可以给主播留言进群畅聊,同时你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国际湃”、B站“907放送”找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