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和平島地質公園與駐點於此的環境教育團隊「環境友善種子」發起了「珠算不如公民科學家算」計畫。研究團隊在2023、2024年初分別標記了200顆瘤珠螺,放回海蝕平台,接著每2個月邀請公民科學家,在原地尋找這些標記的瘤珠螺,了解其生長狀態,作為評估管制區保護成效的參考。本集節目帶你前往基隆和平島,透過環境友善種子和平島部長李盛傑的專訪,來認識這個有趣的公民科學計畫,也帶您參與今年最後一場調查活動,在強勁的東北季風吹拂下,一起摸黑下海找珠螺!
台南,台灣最具歷史的都市。自荷蘭人1624年於台南安平登陸,建立熱蘭遮城,至今已有400年歷史。為了回應台南400的城市巨型事件,台南社大於台南321藝術聚落策畫《走在龍脊上—南方策展.藝術事件》展覽,帶領觀眾從東到西、從城到鄉,深入探索台南被忽略的生態環境、城市規劃、人類與多物種故事。在前往台南觀展之前,就讓台南社大環境小組研究員晁瑞光,帶您走在龍脊上,觀看不一樣的的台南城鄉風貌。
2023年10月29日,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於立法院旁濟南路登場。這是台灣自1989年推動《野生動物保育法》遊行之後,史上第二次以「野生動物」為主軸的遊行,吸引了超過4千人參與,共同為野生動物發聲。第二屆遊行即將於11月10日舉辦,本集節目邀請第二屆遊行總召吳奕達,介紹遊行緣起、分享籌備故事,並闡述本屆遊行訴求。您將會聽到他接下總召的心路歷程——在見證了第一屆遊行帶來的改變後,希望能讓行動持續往前推進,也讓更多人關注到野生動物的生存困境。
龍紋鱝是一種獨特的軟骨魚類,外觀類似鯊魚,因此漁民大多稱牠為龍紋鯊;但若以身體的構造來說,牠的鰓裂位於腹面,比較類似魟魚。目前關於龍紋鱝的研究資料稀少,於是海洋大學環漁系碩士畢業生、雲林縣近沿海作業漁船協進會成員宋岳峰,進行「海洋守護者:追尋龍紋鱝的蹤跡」公民科學計畫,邀請漁民擔任公民科學家,蒐集龍紋鱝的體長、體重、捕撈地點等資料,協助建立棲地地理分布模型。現在就讓宋岳峰告訴您漁民如何參與調查,攜手揭開海洋生物的神祕面紗。
台灣歷史最悠久的生態博覽會「台北國際賞鳥博覽會」,今年在10月19、20日於關渡自然公園隆重登場,吸引近萬人與會!今年鳥博會的主題是「寶島鳥鄰居」,巧妙結合英文「neighborhood」與「bird」兩字,取其諧音訂為「Neighbirdhood」,邀請民眾認識我們生活周遭的鳥鄰居,發現牠們與我們所處環境之間的密切關係。錯過今年鳥博會的朋友,可別錯過這集節目,讓我們透過聲音一起走進這場充滿知識與樂趣的生態盛會!
七月初,宜蘭員山鄉的深溝村熱鬧非凡,因為「深溝釣魚大賽」吸引了全台各地的參與者,來這裡釣魚、摸魚、抓魚!根據統計,今年共有189人參與大賽,累積了2,686筆觀察紀錄,分屬65個物種,其中更有首次在深溝觀察到的新物種。活動外掛「外來種物流中心」也收到近170公斤,共1,903尾外來種魚類,數量是去年的2.5倍,成果極為豐碩。本集節目邀請「農田裡的科學計畫」共同發起人林芳儀,分享深溝釣魚大賽背後的故事。現在就來聽聽這場宜蘭最有趣的公民科學計畫,如何捲動出參與者的自主行動,守護棲地與生態!
海岸開發、生活廢水、遊客爆量,再加上氣候變遷等多重挑戰,讓小琉球潮間帶的生態面臨巨大壓力!為了保護珍貴的自然資源,今年7月起,屏東縣政府針對杉福、漁埕尾、肚仔坪3處潮間帶實施收取觀光保育費,費率為每人新台幣60元。各時段進入各潮間帶人數以300人為限,同時要求須有生態導覽人員陪同進入,避免人為破壞。本集節目邀請屏東縣政府農業處長鄭永裕,帶我們了解小琉球潮間帶收取觀光保育費的脈絡與初衷。
你可知道,小琉球曾經是全台珊瑚覆蓋率最高的區域!在半個世紀前、1970年代,小琉球的珊瑚覆蓋率高達60到80%,是海洋生物的天堂樂園;但如今,小琉球珊瑚覆蓋率最高僅約30%,部分區域甚至不到一成。分析原因,人類活動如土地開發、過度捕撈、廢水排放,都是導致珊瑚逐漸衰退的主因。更令人擔憂的是,全球氣候變遷帶來的「海洋熱浪」,導致珊瑚大規模白化,甚至死亡。現在就讓我們透過海生館研究員樊同雲的專訪,拉出歷史縱深,了解小琉球珊瑚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可能的復育行動。
關渡,大台北地區最重要的水鳥棲息地。每年秋風起,便有成千上萬的冬候鳥來到淡水河口,於此停留、棲息。與這場候鳥遷徙景象同時發生的盛會,還有已經邁入第19個年頭的「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2024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的策展主題為「生態,作為一個思考」,邀請了6位國內外藝術家與緯創資通志工進行創作,帶來7件作品,試圖探詢永續的概念。在造訪關渡自然公園之前,就透過本集節目來認識2024關渡國際自然藝術季的精彩之處!
雙截蜻蜓喜歡穩定的草澤環境,根據過往資料,北部淡水河流域的大漢溪、基隆河河岸,都有雙截蜻蜓的觀察紀錄,甚至桃園、南投、屏東等地的濱溪帶草澤都有雙截蜻蜓的身影。如今,卻只剩下新北市樹林、鶯歌的大漢溪河濱草澤,有相對穩定的族群。根據台灣蜻蜓學會編撰中的蜻蜓紅皮書初稿,雙截蜻蜓被列為國家極度瀕危等級(NCR),需要您持續關心。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台灣蜻蜓學會秘書長李宜龍,走訪雙截蜻蜓在鶯歌與樹林的可能棲地,找尋牠們的身影,也思考如何拯救雙截蜻蜓。
綠蠵龜是我國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根據研究,小琉球不只是綠蠵龜的覓食地,也是牠們穩定產卵的棲地;小琉球島上7處沙灘,全都有綠蠵龜的產卵紀錄。為了瞭解綠蠵龜母龜對小琉球產卵棲地的利用情形,並探討人類活動與氣候變遷對綠蠵龜的生殖行為影響,海洋保育署自2021年起委託台灣咾咕嶼協會執行研究計畫,蒐集產卵個體、產卵時間、產卵行為過程、產卵數量、地點選擇、孵化過程、孵化率等諸多資訊,進行整理分析。本集節目專訪咾咕嶼協會海龜研究專案經理林駿宏,告訴您綠蠵龜母龜生殖研究背後的熱血故事。
小琉球垃圾問題多!為了減少垃圾對這座美麗島嶼的負擔,海湧工作室與台灣咾咕嶼協會結合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的力量,舉辦淨灘活動,邀請民眾組隊參加。活動以「海灘貨幣」做為獎勵,清理越多垃圾的隊伍,就可以獲得海灘貨幣,於島上超過100間店家折抵消費。除了淨灘之外,咾咕嶼協會與海湧工作室也發揮創意,持續推出各種減塑、減廢行動,如「雨衣琉著用」與「咕咕幣/咕咕碗」計畫。現在就讓我們共同參與小琉球的淨灘活動,也看海湧工作室與台灣咾咕嶼協會如何發揮創意,讓減塑、減廢成為小琉球的全民運動。
自己的海洋自己顧!為了迎戰棘手的海洋廢棄物,小琉球有一群熱血民眾於2009年成立了「小琉球海洋志工隊」,除了6月底至9月中旬暑假期間,或遇到連假、颱風等特殊狀況外,每週三中午12點,志工便開始集合、著裝、背上氣瓶,潛水清除海底的漁網與廢棄物;小琉球周邊海域水深25、30公尺範圍內,都是清理範圍。除了清除海底廢棄物外,小琉球海洋志工隊也協助進行珊瑚調查、淨灘活動,希望能夠恢復小琉球美麗的海洋風貌。現在就讓我們透過志工隊隊長龍王鯛、發言人天使魚,與隊員Nemo、獅子魚的分享,看這群熱血的志工隊成員如何守護海洋,讓湛藍大海生生不息。
大茅埔,位於台中市東勢區的南側,東倚屋背山(龍神山),西面大甲溪,為台灣中部地區最完整的客家聚落,建庄超過200年。2018年起,返鄉青年吳哲銘與在地耆老、青年,自發組成「大茅埔調查團」,透過不間斷的調查行動,為故鄉注入源源不絕的活水。現在就讓我們前進大茅埔,看大茅埔調查團如何透過不間斷的行動,重振家鄉的生命力,也在永續的道路上持續前進。
新北市瑞芳區依山傍海,自然資源豐富。但你可知道,這裡有一個夏天獨有的生態景觀?就是黄昏時分東亞摺翅蝠成群出洞覓食、萬蝠群飛的畫面,絕對讓你嘆為觀止!位於瑞芳濱海公路旁的蝙蝠洞是全台最大的東亞摺翅蝠繁殖地,每年清明節後便有許多雌性東亞摺翅蝠聚集於此,開始生育小蝙蝠,數量可能高達數十萬隻;寶寶誕生成長後,立秋時節,蝙蝠母子便會陸續飛離瑞芳。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參加8月初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的蝙蝠觀賞活動,認識東亞摺翅蝠,也跟牠們說「明年見!」
為了評估台灣各類群動植物的受脅程度並與國際接軌,農委會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近年依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公布之紅皮書名錄類別、標準及相關指引,編纂出版鳥類、陸域爬行類、兩棲類、淡水魚類、陸域哺乳類、維管束植物等6本紅皮書名錄,其中鳥類在今年更新了第二版紅皮書。我們究竟該如何理解紅皮書名錄所記載的資訊?新版台灣鳥類紅皮書名錄又告訴了我們哪些鳥類面臨的危機?本集節目專訪生多所生態系經營組林瑞興組長,為您深度剖析。
鳥松濕地公園位於高雄市鳥松區,是全台第一座以濕地為主題的生態公園,現由高雄鳥會認養管理。為了有效移除魚虎、泰國鱧等入侵魚種,高雄鳥會近年與擬餌釣社團合作,每年進行單日一次性的移除作業,更於2023年起,仿照歐美「釣魚證」模式,邀請釣魚志工先接受課程訓練與考核,通過者核發釣魚證,平常預約時段便能前來施釣,移除入侵魚種。本集節目專訪高雄鳥會鳥松濕地公園主任蘇昱任,帶您了解鳥松濕地公園如何移除入侵種魚類。請容我們再次叮嚀,千萬不要把家裡面的動植物,隨意地放置、棄置在公園裡面!
熊鷹,台灣最壯碩的留棲性猛禽,喜愛棲息在低海拔至中高海拔的原始森林環境,為森林生態系食物鏈頂層的指標物種。2021年起,玉管處委託生態紀錄片導演梁皆得,與屏科大野保所孫元勳教授團隊合作,拍攝紀錄片《雲端上的白鷹》,完整記錄玉山國家公園南橫地區熊鷹家族的繁殖育幼生活史過程,包含小鷹「Uli」出生、育雛到離巢的完整紀錄。現在就讓我們跟著孫元勳教授認識熊鷹,聆聽梁皆得導演聊拍攝熊鷹的甘苦。
今年51勞動節,將近20個包括生態、保育、勞工、原民、地方創生等各領域的公民團體,發起「照顧生態綠領就業」倡議,呼籲政府與企業投資生態綠領就業發展,才能讓台灣順利達成30x30目標。新政府該如何投資生態綠領就業,讓照顧自然系統成為為一份有尊嚴、理想的工作?本集節目以NGO組織觀察到的生態綠領工作現況出發,提供可行之政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