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Slow Brand
Slow Brand
Claim Ownership

Slow Brand

Author: Slow Brand Studio

Subscribed: 45Played: 83
Share

Description

探讨如何慢慢做品牌,建立与事物、人和世界的长久连结。
59 Episodes
Reverse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NBA总决赛上,达拉斯独行侠以亚军的身份结束了这个赛季。相较于联盟中豪门的星光璀璨,独行侠总是显得“平凡”,但始终保持着不俗的竞争力。今天我们将从球队和品牌的角度,来看看NBA最讨喜的球队老板库班,是如何把一支鱼腩球队打造成如今成绩与商业价值兼备的德州神话。*在本期节目中多次提及的小牛与独行侠为同一支球队,独行侠是18年更换中文名后的新名字,烦请各位听众谅解00:13 球队也是广义上的品牌06:20 库班前小牛队简史09:57 库班发家史16:10 库班是个怎样的人?19:02 德州的特别之处21:26 体育队伍的商业价值26:29 球队盈利与人情味30:08 球队的“爆款”-球星37:45 独行侠的管理模式43:59 要成绩也要业绩45:33 观赛体验也是体育的一部分50:29 为什么库班会卖球队?55:05 库班要竞选总统?|本期亮点|库班发家史1982年库班来到了达拉斯,从调酒师做起成为了一家PC软件零售公司的销售。利用这份工作中获得的知识和极强的销售能力,他创立了MicroSolutions进行软件整合和分销的生意,最终将公司卖了六百万美金。这也正值美国互联网泡沫的开端,库班又利用自己对于硬件和软件的知识,通过投资买卖股票赚了1500万美金。随后不甘寂寞的库班开始新的创业:broadcast.com,将美国的电台节目搬到了互联网上。在互联网泡沫的高点(2000年前后)他以57亿美金把broadcast.com卖给了yahoo,成为了亿万富豪俱乐部的一员。除了亿万富豪,库班的另外两个身份显得更得人心:“热心肠的资本家”与“爱体育的老板”。在他卖出broadcast.com的时候,330个员工里有300人都成为了百万富翁;真人秀Shark Tank上,他给70多家公司投出了2000万美金;在他对外公布的邮箱上,他也会积极持续地回复各种信件。他成为小牛队老板的原因也很随性:因为喜欢篮球这项运动,去达拉斯主场观赛时觉得球场太空,如果自己接手肯定能让更多人来看比赛,因此以一口价2.85亿美金买下了球队(据说他因没砍价多花了1亿)。独行侠的商业价值球队的商业价值往往从财务表现(收入、利润、债务情况)、球迷基础(现场观众人数、电视观众人数和社交媒体粉丝数量)、市场价值(品牌价值和商业收入,例如赞助合同和商品销售)、体育成绩这几个维度来衡量。在库班到来后,这支过去胜率仅有40%的球队拿到了一冠两亚的成绩,曾经空旷的球馆在上赛季上座率排到了前三名,这两点足以佐证他将曾经的鱼腩运营成为一支实力与人气兼备的球队。虽然他是老板不是经理,但他深入球队的决策,特别是在2011年夺冠之后,库班的管理能力收到了一致的赞美。去年,库班以35亿美元的价格将球队73%的股权出售给阿德尔森家族,他们也是拉斯维加斯最大的赌场和房地产开发商sands金沙集团的掌门人,至此库班功成身退,留下了一段堪称完美的老板生涯。独行侠的“爆款”球星对于一个球队来说,直接关乎比赛成绩、票房、周边销售,称他们为球队的“爆款“毫不违和。许多人喜欢独行侠的原因也出自球星对球队的忠诚,或者说球队对球星的忠诚——从诺维斯基一直到如今的东契奇时代。但球星的忠诚从不止钱到位,也有很多场上场下的多元因素。在管理策略上,区别于大多球队直接地购入球星,达拉斯倾向于投资在教练团队上。他们是联盟第一个雇佣全职心理咨询师的球队;他们也是第一个教练团队中,有一个数据专家在比赛期间坐在场边。在05/06年时,联盟只有三四家球队用数据分析帮助分析球员健康和场上表现,独行侠就是其中之一。但严格意义上来说,库班不是一个好的球队经理,在选择球员时他会像投资人一样低买高卖,衡量一个球员的潜力和风险。所以他们的策略从来不是买超级球星,而是围绕着当家球星去打造团队。在诺维斯基时代库班的策略很失败,诺维斯基直到33岁了才拿到队史首冠,险些错失球员黄金年龄。球迷,也是比赛的一部分库班刚刚接手球队的时候,因为成绩不佳看客稀少,他甚至会亲自打电话卖票,也在那时候他有了崭新的想法:要让主场的比赛像party一样没有冷场时间。如果能做出联盟数一数二的现场体验,这样在成绩没这么好的时候也会有人来看球。为此达拉斯主场的球馆内曾有着室内运动馆最大屏幕的记录,也曾不提供WiFi,只为让大家沉浸比赛。当一般的老板在包厢看球时,库班在场边穿着球迷服摇旗呐喊。在“老板也当啦啦队”的狂热氛围中,独行侠的主场一直备受自家球迷与球员的喜爱。另一点有趣的是,达拉斯独行侠的英文名“Mavericks"与如今的中文名“独行侠”都是由球迷投票选出的。在一点点的联结中,球迷也成为了比赛的一部分。Music by I am Fowler - Be Same One
渐渐走进盛夏,Slow Living 城市特辑也将带来更有活力的城市故事。本期的城市故事来自荷兰第二大城市,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鹿特丹作为一个非传统的欧洲城市,在二战后试验性得进行了自我重建。从建筑、城市公共空间、艺术文化到居住人群和语言环境,鹿特丹都体现它作为一个宜居城市的包容性和流动性。我们的建筑师朋友春阳通过他十余年的居住体验,为我们展开对鹿特丹生活的想象。创新、叛逆的建筑是否已经融入鹿特丹的日常?30分钟生活圈鹿特丹人都在做什么?移居鹿特丹可行吗?请听本期播客。|嘉宾介绍|春阳,居住在荷兰14年的建筑师,平时最爱和朋友聚会,喜欢养一些花花草草。热衷于艺术,迷恋古典音乐,也沉迷于电音party; 喜欢在欧洲各个城市游走,通过镜头记录值得纪念的时刻。希望未来可以拥有自己的花园和狗。|时间轴|00:43 嘉宾介绍01:31 乱糟糟的鹿特丹初印象03:43 鹿特丹中央火车站为城市注入活力09:54 具有试验性的建筑:Cube House、De Rotterdam15:22 造型奇特的公共建筑:Depot、The Markthal25:38 建筑师的不加班日常29:51 丰富的文化体验:博物馆、音乐会、电影节40:44 鹿特丹的城市氛围43:55 悠久包容的移民文化49:15 移居鹿特丹可行吗?53:08 宜居城市的必备要素01:02:00 一个小彩蛋|本期亮点|试验性建筑为日常注入活力鹿特丹,在二战后进行大规模的重建,以其创新精神和对建筑艺术的不懈追求而闻名。在这里,试验性建筑不仅是城市天际线的亮点,更是对未来居住和生活方式的探索。当然,试验性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它们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给鹿特丹注入活力,也是每个生活在鹿特丹的人与城市互动的载体。鹿特丹中央火车站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它与周围的城市建筑一般高,向南延伸出特殊的标志形象,与城市中心相连,北部采用常规的设计,与小镇相连,模糊了交通枢纽与生活的边界,将不同城市功能区衔接流畅。作为城市客厅,带有红色的花岗岩当作地砖,像是“红毯”热情得迎来送往。Cube Houses 由皮特·布洛姆(Piet Blom)设计。他将每个住宅空间视为“树屋”,设计成倾斜的立方体形状,以提供更多的窗户和更好的视野。整个建筑群就像一片森林,希望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居住空间同时,建造一个安全的公共空间,具有村庄般的社区感。De Rotterdam 由OMA设计,是荷兰最大的单体建筑之一,具有六种不同的空间功能和属性。它静静得伫立在伊拉斯谟大桥边,塑造鹿特丹独特的城市风景。塔楼的错位设计形成三道缝隙,这些缝隙不仅为建筑带来视觉上的动态效果,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不同的观赏视角。巨大的体量,让人们走在伊拉斯谟大桥上时,都能感受到它的存在。Depot和The Markthal作为MVRDV的代表作,通过独特的大碗和马蹄造型,吸引着众人的视线。Depot通过特殊弧形镜面,让人们通过另一种方式看到鹿特丹的城市全貌。作为世界第一个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典藏库,Depot让参观者可以360度欣赏藏品。而The Markthal,这座结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建筑,将传统的露天市集巧妙地融入现代住宅区,创造出一个拥有巨大彩绘拱形天幕的独特空间。其悬挂的玻璃幕墙设计,在视觉上将室内与室外空间融为一体。鹿特丹的试验性建筑不仅展现建筑艺术的无限可能,也引领着每一个生活在鹿特丹的人发现新的魅力。宜居城市里的生活小确幸鹿特丹,这座现代而充满活力的城市,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宜居的理想之地。城市中星罗棋布的音乐厅、博物馆、影院,构成了一个文化网络,让人们在自行车上轻松穿梭,享受艺术的洗礼和音乐的盛宴。无论是沉浸在博伊曼斯·范·伯宁恩博物馆的古典艺术中,还是在Depot的互动体验里探索,或是在家门口的音乐会上感受世界级的演出,让生活在鹿特丹的人感受到这个城市的丰富度,而丰富度就是鹿特丹宜居的集中体现。鹿特丹电影节作为名副其实的观众电影节,更是让影迷们沉浸其中。这些水到渠成的幸福时刻,是生活在鹿特丹的小确幸。“非典型”移民文化荷兰虽非传统意义上的移民国家,但鹿特丹却以其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欧洲首个非荷兰裔居民人数超过本土荷兰裔的城市。这座城市的包容精神,从早期华侨的足迹,到20世纪60至70年代摩洛哥和土耳其移民的涌入,一直延续至今。2025年,由 MAD 建筑事务所设计的 FENIX 移民博物馆将在鹿特丹的城市港口落成。鹿特丹的多元文化背景,不仅促进了英语的广泛使用,更让这座城市在欧洲英语普及率排行榜上名列前茅。鹿特丹对各种文化的好奇心和开放态度,使其成为不同文化交汇融合的熔炉。在这里,人们可以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正宗民族美食。然而,在全球化和政治复杂性的大背景下,鹿特丹的包容性移民政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挑战。那些有趣的建筑:鹿特丹中央火车站Cube HouseDe RotterdamDepotThe Markthal伊拉斯谟大桥那些前沿的事务所:OMAMVRDVBenthem Crouwel ArchitectsWest 8提到的音乐家:Mikhail Pletnev音频剪辑:Cookie
牛仔这个品类一方面代表了时代和观念的进步,以全民服装的姿态打破了服装一直以来作为阶级和身份的象征;另一方面,牛仔是一款不赶时尚的经典单品,能够随着时间生长出属于穿着者自己的变化和痕迹,越久越好。来自荷兰的品牌DENHAM以优质的牛仔裤贯彻始终,优质而非奢侈的定位和对于消费者的洞察让他们脱颖而出,慢慢塑造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圈。本期播客,我们将和DENHAM中国品牌主理人Bisen一起走进牛仔的世界,看看牛仔裤背后的有趣故事。03:39 品牌主理人Bisen的个人经历07:38 特别的线下空间-上海太古汇店VIP Room09:13 如何定义一条好的牛仔裤13:08 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牛仔理念有何不同18:18 DENHAM 如何兼容西方与东方25:04 “牛仔工匠”的定位如何体现在产品和体验上34:14 讲讲养牛这件事43:50 品牌合作:艺术与生活方式53:01 商业与文化的平衡之道01:00:19 未来值得期待的联名|本期亮点|好的牛仔,是一切的前提DENHAM the Jeanmaker由Jason Denham 在2008年创立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品牌从提供最优质、高品质的牛仔裤开始,产品线逐渐扩展到男、女装全品类系列,包括外套大衣,上装,下装及配件。DENHAM认为好的牛仔从好的面料开始:质量、产地、激情、养护是他们一以贯之的核心。细节藏真“如果你想看看牛仔裤的质量高低,就把牛仔裤翻出来。”牛仔裤中优秀的细节总是被隐藏起来,其中缝制的细节,微小细节的处理:例如铆钉、腰封是是否完全对齐都常常被忽略。在牛仔裤的约克线与他臀部裁片的地方尤见功力,这两点的交接点是牛仔裤缝制里面最后的一个部分,由于厚重的面料特性往往被分岔处理,但DENHAM尽可能在有操作空间的面料上实现了完整的缝合。长久陪伴每一家DENHAM都是一家综合的牛仔养护店,他们会在门店为客人提供修改、修复和洗牛服务。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门店的手洗牛仔服务,他们认为手洗除了清洁落色以外,还可以延长牛仔裤的穿着寿命和提升牛仔裤的舒适度,伴随你记录自己的生活。对于破损的衣物,他们也会进行定制化remake,让它以更新的面貌继续陪伴自己的客户。从原色到复古DENHAM深入从原色到复古的全过程,为复制自然落色的艺术而着迷。他们与最顶尖的意大利及日本的牛仔工厂深化合作,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达成褪色与分层立体养成的精妙平衡,为此他们也会赞助“养牛大赛”,将更多生活中产生的极致牛仔之美带给受众。“养牛大赛”是一场针对牛仔裤狂热爱好者们的竞技挑战,在规定的时间内让选手将牛仔穿出自己独有的纹路。DENHAM与国内知名复古论坛33oz 合作,对“养牛大赛”进行赞助,在整个比赛期间不仅提供各式各样的丹宁产品,还推出了“复刻”计划,对那些在“养牛大赛”中表现出色的选手的丹宁产品进行复刻,让经典作品找到自己的市场。DENHAM不仅让这一小众活动变得更加规范和大规模,还鼓励更多对“养牛”抱有观望态度的新玩家积极参与,为推广国内丹宁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希望通过丹宁竞赛的方式,传承这些陪伴牛仔和工人度过漫长人生的经典。RIDE AND MADE从不只是西部牛仔们过去的浪漫,也属于每个生活的人。只做牛仔,但不止牛仔DENHAM在选择合作方时非常看重的一点是将自己定位成Jeanmaker,不贪心可以把所有的品类都做好,但是也想给自己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体验。他们通过这个方向去选择自己的长久合作对象:与本土品牌BELONGS共同制作银饰,与年轻艺术家一起丰富图像视觉,和酿酒师一起为消费者们酿造清酒……在点滴的体验上实现积累,一步步打造更加完整的品牌生态环境。Music by Aves - Candle Lights音频剪辑:Cookie
在每趟旅途的末尾,要不要带些土特产回去是一个总会出现在脑海的问题,但当下让人满意的土特产却不太多见,从土特产衍生出的品牌们似乎也总难尽如人意。本期节目,我们将聊一聊对各地特产的印象,讲述有趣的“土货”们和它们各不相同的品牌化道路。00:11 春末夏初的New News03:29 为什么要聊“土特产”?如何定义“土特产”?09:40 家乡的土特产13:05 从特产发展而来的伴手礼:Tokyo Banana、白色恋人23:40 为什么聊到特产,我们想到品类,而不是品牌?31:42 土特产的“正宗”与“源头”之争37:07 "正宗"土特产如何引领新潮流:微热山丘、乌苏啤酒、良壤蛋卷47:46 土特产进一步发展的可能:Fortnum & Mason、兴隆咖啡|本期亮点|土特产的定义土特产的“土”字为它们定下了朴实的基调,往往很接地气,同时包含的范畴十分广泛——可以是上海的蝴蝶酥或青团这类当地名小吃,可以是澳大利亚的维生素补剂这种地方商品,可以像新西兰的Lululemon通过“全球最低价”被称为土特产,也可以像上海的肉桂卷和咖啡一样借助文化现象被称为土特产。本期的我们将重心放到和原产地紧密结合的食品类土特产上。它们往往与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不同的地理位置因而具备了风味、工艺或是形态上的特征。在它们的故事里,“在地性”“传承与创新”这些有趣的元素频频出现,对地大物博的中国来说是值得被讨论和思考的话题。造出特产:经典伴手礼日本在土特产的宣传和差异化上可以说做到独树一帜,每个车站有大量包装食品琳琅满目地陈列,比如在新泄的大米制品、清酒,福冈各种明太子的衍生物,大阪的calbee,京都的八桥饼,其中Tokyo Banana和白色恋人显得格外特别和有趣。Tokyo Banana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特产,而是一个造出来的特产。它于1991年面世,1992年在羽田机场和东京站开始售卖。Tokyo Banana的母公司为grapestone,最早以咖啡餐具起家,后来开设西式甜点专卖店和甜点餐厅。当时,grapestone想要做一个能够代表东京的特产,于是诞生了这个形似香蕉的西式御果子,也是第一个名字含有“Tokyo”的东京特产。白色恋人则来自北海道的札幌,由石屋制果糖果公司生产。创始人石水幸安看到了1972年札幌冬奥会的商业契机,想要制作具有北海道特色的伴手礼。于是,他的儿子就在原有猫舌曲奇的基础上,在两片曲奇之间加入一层白色巧克力,制成了白色恋人。为了增强辨识度,白色恋人在包装设计上强调地域特色:深绿色的背景上,有利尻山和雪景。同时,石屋制果围绕“白色恋人”IP搭建了一个主题乐园,能玩,能逛,还能吃,包含纪念品商店、白色恋人博物馆与白色恋人的制作生产线,打造声临其境的全方位品牌体验。土特产为何总难拿出手?在国内主流的热食文化下,许多土特产的呈现形式是原始的食材或一道热菜,因此在保存、携带和分享上是个难题。包装缺乏设计感、没有成体系的渠道和宣传,让土特产在传播上具有地域上的局限性。与此同时,特产是否正宗也容易引发争论。以国内最常见的土特产商店——车站中的稻香村为例,就有北京稻香村和苏州稻香村的“正统”之争,前些年还持续打官司来证明各自的“正统地位”。同样的争论几乎在每个地方的特产身上都会发生,而“正宗性”的辩论往往精准到城市、县、街区、一家店、一个人。当众见难以统一,品牌也更难形成。在没有品牌加持的情况下,零散的土特产们难以用鲜明的印象与响亮的名号走出去。如何让土特产引领新潮流:创新或深耕传统口味的凤梨酥往往是冬瓜凤梨馅,讲究皮薄馅多。而来自台湾的凤梨酥品牌微热山丘后来居上,通过主打产品“土凤梨酥”,即用凤梨馅做的凤梨酥,脱颖而出。同时将土凤梨酥和台湾乌龙茶相结合,在店铺提供奉茶的试吃体验。微热山丘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特产,但在产品和体验上做到了颠覆性的创新。而乌苏走的则是另一条道路:实现在地认同,通过口碑塑造品牌影响力。从一个酒精热爱的环境下杀出来的啤酒口味自然是毋庸置疑,但是让一个地方的人都一致地安利和夸奖家乡的酒水,需要始终如一地深耕。土特产的最终阶段:赋予文化属性1707年创立的Fortnum & Mason作为英国的老字号,以茶叶、食品礼篮而闻名。从购物氛围到产品本身,Fortnum & Mason都给人一种“皇室精选”和“质量上乘”的奢华感。作为皇室认证的品牌,他们的产品代表了英国的传统下午茶生活方式,在奢华之余结合田园美学的设计则让他们成为能代表英国文化的特产品牌。除了代表文化的途径,还有一条更为长久与艰难的道路——培育自己的文化。海南兴隆的咖啡大多数产自兴隆华侨农场,在1954年就引进了来自印度尼西亚群岛的罗布斯塔豆种进行种植。兴隆咖啡在烘焙中加入牛油和砂糖,这样的成品在饮用时即使不加糖奶,味道依旧醇厚。2020年泰国正大集团接手华侨农场的咖啡厂,将其改造成咖啡产业园,把控从种植采摘、烘焙,到冲泡的咖啡全产业链。至此,本土化的兴隆咖啡完成了产业化的转变,将自己创造的当地咖啡文化传播和发扬。Music by Aves - Smile音频剪辑:Cookie
作为一个历经178年的国际奢侈时尚品牌,LOEWE正在聚光灯下。从Beyoncé个人世界巡回演唱会期间的系列舞台造型,到Rihanna超级碗中场秀的红色雕塑感皮革胸衣和飞行服,这个来自西班牙的皇室品牌在天才设计师Jonathan Anderson的操刀下,在一众奢侈品中以别样的生机与可爱脱颖而出。本期节目,我们将一同走进LOEWE 首个大型品牌展览《Crafted World匠艺天地》,探寻这个历史悠久的品牌怎样传承和讲述关于手工艺的动人故事。“我加入LOEWE之初便怀揣着一个美好愿景:塑造能够打破工艺、艺术和时尚之间界限的品牌。我希望工艺能如同一门学科般得到更广泛的展现,进而提升人们对于工艺的本质及其潜力的共有认知。”——Jonathan Anderson,LOEWE罗意威创意总监欢迎看过这次《匠艺天地》展览的听友们,在评论中分享你们的观后感。我们将从评论中选出10位听友,送出LOEWE展览主题帆布袋。《匠艺天地》将在上海展览中心持续展出至2024年 5 月 5 日,可通过官方小程序预约观展。00:39《匠艺天地》初印象06:28 LOEWE的创立历史13:45 Johnathan Anderson 操刀的品牌复兴之路22:56 实现传统和创新的平衡28:51 展览的空间和互动设计37:06 为什么说《匠艺天地》是一个最好的品牌展?42:11 LOEWE的西班牙精神体现46:05 什么是工艺美术运动(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53:56 结合工艺和时尚,更好地传承|本期亮点|品牌的传承与革新LOEWE的故事从1846年开始,最早由马德里的一家小型皮革工坊发展而来。1872年,由来自德国的工匠Enrique Loewe Roessberg正式命名为LOEWE。在一位非常喜爱品牌的忠实客户推荐下,LOEWE在1905年正式被任命为西班牙皇室供应商。1996年,奢侈品集团LVMH收购LOEWE,并在2013年任命Jonathan Anderson担任品牌的创意总监。Jonathan Anderson在接手LOEWE之前,感受到奢侈的定义逐渐演变成打造“门槛”,而他想要做的是恰恰相反的。他希望大家能够与之互动,这也成为他加入LOEWE之后的愿景。所以他给到LVMH的提议是在如何把LOEWE作为一个奢侈品牌的基础上,打造成一个文化品牌。在这样的愿景下,他创立了LOEWE基金会工艺奖(LOEWE Foundation Craft Prize),活用工艺中让人们与奢侈品连接的力量。Jonathan Anderson不仅将许多LOEWE本来有的资产发扬光大,注入了他自己的时尚语言和想象力,还让其更聚焦工艺,打造出品牌独有的文化标签。从2015春夏系列开始,他逐步引领起这个西班牙品牌的复兴之旅。现在看到的LOEWE,特别是它在时尚和时装上的美学体系,正是由Jonathan Anderson一手构建的。加入LOEWE之后,Jonathan Anderson还找到巴黎著名的视觉设计工作室M/M,重新设计了品牌的logo,在原有的衬线字体的基础上,做了简化,保留传统的同时向现代化过渡。这跟近几年很多品牌弃用衬线字体,换成更潮流和现代的无衬线字体相比,可以说是反其道而行。但恰恰是他重新设计的品牌的Anagram,由四个字母L构成正方形图腾,比原先的图形更加纤细优雅,成为了LOEWE发展中最重要的视觉资产。他革新的平衡还体现在趣味性上——传承、手工、工艺的故事往往被品牌讲述的很沉重,但LOEWE的很多campaign都展现得很轻松、有趣,呈现出更多奢侈品表现力的可能性——不刻意追寻潮流,但始终保持创意的独立性。《匠艺天地》的展厅“The Atelier 解密工坊”也为工艺的传承和创新这个难题做出了解答:通过展示每款LOEWE手袋制作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品牌如何将数个世纪传承下来的传统和工艺,与21世纪的创新技术相结合。《匠艺天地》:一场对话,一篇论文《匠艺天地》的企划开始于一年前,也就是2023年的5月份。LOEWE带着提案找到了荷兰鹿特丹知名的建筑事务所OMA(大都会建筑事务所)。当时,OMA与LOEWE没有过往合作历史,OMA又是一家在合作选择上非常严谨的设计事务所。是什么打动OMA?正是LOEWE具有一个丰富但从未对外公开的美学资料库。与此同时,LOEWE还给予OMA充分的空间和自由去对品牌进行完整的梳理和思考,最终才呈现出现在我们看到的《匠艺天地》。在OMA的精心编排下,这个展览更像是一部具有八个章节的电影,每个章节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独立的故事。当我们穿越一个又一个空间后,我们就看完OMA在1600平方米的空间里给我们创造的一个关于LOEWE的多维故事。OMA的项目合伙人在《卷宗》的采访中说道:他们当时一头扎进了这个项目里,从马德里到巴黎,从工匠到档案员,通过对话感受LOEWE这个品牌。虽然他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很有效率的行为,非常耗费时间,但他们觉得整个过程非常有趣。也就是这个过程,让他们逐渐明确了设计的想法,找到了展览的方向。这场展览的艺术品收藏也堪称盛宴,从内容的丰富性就可见一斑。创作者地区十分多元:从印度的丝带制作者、厄瓜多尔的挂毯艺术家、南非的编篮艺术家再到中国的竹编匠人、陶瓷匠人,藏品的质量佳,范围广。同时藏品的材质丰富而特征统一:包含了橡木作品、陶瓷作品、马鬃编篮作品、纺织作品等等,带着同样浓厚的手工气息。展览把LOEWE的设计和创意过程展现在人们面前,像moodboard一样让我们看到这些产品背后的启发来自哪里。但也可以说这场展十分个人,Jonathan Anderson作为策展人似乎把自己在LOEWE的这十几年,总结和记录成一篇论文,充满了真诚、松弛、可爱和一点点古灵精怪。丰富而浪漫的西班牙精神《匠艺天地》展览里专门设置了一个章节叫“感官西班牙”,由四面环绕LED的展厅构成,播放着知名摄影师拍摄的广告片。广告背景都是西班牙的自然人文风光,譬如地中海波光粼粼的海面和安达卢西亚的瓷砖宫殿。西班牙精神在LOEWE上的映射,首先是手工艺传统与当地的美妙风景交织融合。比如这两年很受欢迎的basket编织篮,就满载地中海的海滩上的松弛感。LOEWE也从西班牙民族服饰中找寻着自己的灵感:西班牙弗拉门戈舞者传统服饰上的裙摆褶饰被应用到Flamenco手袋上的设计。工匠使用管状皮绳,手工编织成标志性的盘统结,向两侧拉动结饰时,会在包袋的顶部形成漂亮的褶皱皮革效果,令人联想起裙摆的褶皱。西班牙文化中的多元包容也孕育着更多的可能性,正如毕加索曾经说过:“你能想象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在展览中也可以看到了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甚至怪诞的的物件。展览里“时尚不设限”章节呈现了69个男女装的造型,涵盖了自Jonathan Anderson上任以来所设计的代表作品。比如广受关注的二次元像素风系列,像雕塑和盛开花朵般的时装系列,都令人大开眼界。Jonathan Anderson开放地把自己的创意过程与他喜欢的、痴迷的东西分享出来,形成了同观展者一种对话。手工艺与现代生活《匠艺天地》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不期而遇的对话”,有九个互动展厅。这九个互动展厅把过去十年间LOEWE与手工艺人和大师们的合作项目,变成沉浸式体验,让观众重新去思考“工艺”是什么。这其中包含了陶艺大师Ken Price的新墨西哥工作室、编织大师John Allen的地毯。LOEWE近期推出的中国年系列的玉雕工艺以及与吉卜力工作室的合作系列都有一个专属空间。这些作品用极富创意的方法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创作的魅力。有三个房间专门展示19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大师作品:William Morris的壁纸,William De Morgan的拼花瓷砖,以及纺织品和壁纸设计师C.F.A. Voysey的画作。工艺美术运动是一场始于19世纪后半叶的文化运动。主要在英国兴起,随后影响到欧洲和北美。在1880年到1920年间达到高峰,是对工业革命期间大规模生产方法的反思和回应。工艺美术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强调手工艺的美学价值和制作过程中的人性化。LOEWE支持和发扬光大的,正是这种将有“人”的温度的工艺和材料,用一种有创意的方式,为日常生活带来美和功能。工匠精神(craftsmanship)常常被大多数品牌作为一种排他的特质,体现奢侈和稀少。而LOEWE将工艺和工匠精神视为一件包容性很高的事情,让受众能够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工匠”这个词,也在这个过程中回到本身的态度上:不是一种包装的方式,而是一种创作的状态和对生活的感触。LOEWE呈现工艺的方式很真诚,并没有刻意强调稀缺、也没有太多不必要的、沉重的传承和使命感。这可能就是Jonathan Anderson想要打造的“culture brand”的含义。|延伸阅读|When in Doubt, Tweak the Logo卷宗专访OMA|LOEWE“匠艺天地”展览是如何诞生的最近大火的LOEWE到底还有多少惊人的设计Dialogues: The David Zwirner Podcast - Episode 54 | Jonathan Anderson*图片来源:展览实拍及网络资料Music by Raz Burg - Moonlit Fiesta音频剪辑:Cookie
从保罗纽曼迪通拿,到潮人穿搭余文乐,劳力士昂贵、有面的形象一直为人称道。影视作品的高频露出,大咖领袖的处处垂青,许多出众人物的腕上都由它装点。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标配、土豪的气质、炫富的工具……许多的中性甚至贬义的标签加身,但它的价值却从未有人质疑。这就是劳力士的魅力和特质所在。00:12 劳力士与表主的第一印象08:00 创立故事12:24 一战下成为瑞士表企16:28 蚝式与恒动22:45 二战中成就可靠义企24:16 石英危机中的超车28:08 时代造企业?浅聊油车电车37:47 对供应链超强的掌控能力40:41 向上收购,直贴受众45:57 元首表,还是劳48:53 为何劳能如此经典?|本期亮点|三渡时代危机,转为自身机遇创始人汉斯·威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一开始从瑞士进口机芯、表壳还有零部件,完成组装后再对外发售。同时他十分重视劳力士品牌权威度的建立,1910年将两块表送至英国乔城天文台(Kew Observatory)接受测试并获得“A”级证书。由此,劳力士也成为首只获得该官方认证的腕表品牌,继而蜚声国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社会反德情绪高涨,“威尔斯多夫”这个传统德国名字还是为汉斯的公司招来了不少压力,同时随着英国政府开始征收战时高额关税,他们本来就是做进口生意的,公司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为此1915年汉斯将公司从伦敦永久性地搬迁至瑞士比尔,更名为Rolex Watch Co. Ltd. (劳力士手表公司)。1919年,公司又迁往了瑞士日内瓦,次年汉斯在日内瓦完成了劳力士钟表公司(Montres Rolex S.A.)注册。至此,劳力士成为了真正的瑞士本土钟表品牌,同时借助于战时军官士兵们对手表的爆发式需求,整个公司迅速回归到上升模式里,顺利渡过一战危机。1943年二战争期间,纳粹几乎快切断了瑞士制表商与主要市场的联系,瑞士边境德国集中营里的数万名盟军战俘成为了汉斯的目标客户。他向英国军官发送劳力士手表,并亲自将手表运到集中营里,每块手表都附有一张票据,凭此票据在战争期间订购的劳力士手表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只需战后补上即可。将商业和义举相结合的非凡营销计划,使得劳力士品牌又一次成功渡过二战危机,并迅速从众多瑞士制表商里脱颖而出。1969年世界首枚石英腕表由日本钟表品牌Seiko在东京推出,平均每月的误差在5秒以内,比当时任何其他腕表都更精确,且能持续工作一整年,是大多数机械表的250倍。同一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了冲击,美元贬值,瑞士钟表的价格猛涨受到冲击,石英革命由此开始。劳力士是当时唯一一家在近15个国家拥有子公司的瑞士钟表品牌,这让他们能够规避并更好地处理货币波动,同时在工艺上稳扎稳打,机芯完成了从Cal.1570到Cal.3035,再到Cal.3135的三代升级,成功从同行中脱颖而出。经典耐久,蚝式恒动1926年劳力士的蚝式(Oyster)腕表诞生。独创的旋入式表背、外圈、和表冠,成为世界首款防水防尘手表。汉斯·威尔斯多夫在吃牡蛎开壳时生发灵感,便以“Oyster(蚝)”命名该腕表。蚝式表壳的表壳、表耳、表盖,是用特殊技术从整个钢材上扣下来的,使得一块表的几个部件本身形状很好地贴合,提高了手表的密闭性。因此,蚝式表壳具有非常好的防水防尘性能。这使劳力士手表的机芯特别耐用。1927年,英国人梅赛德斯( Mercedes Gleitze )戴着劳力士的蚝式手表成功地横渡英伦海峡。她游了十几个小时到达终点后,劳力士毫无损失,蚝式防水防尘性能一举成名。1931年,劳力士的机芯制造商埃格勒Aegler研发了全球首创的自动上链专利机制──恒动摆陀;这项专利被视为是现代自动上链机芯的基础技术,摆陀能够360°旋转,上链效率大为提升,同时也相应大幅减少了上链频次、降低了表冠部件的磨损,从而提升了腕表的整体防水性能。同年基于恒动摆陀技术,经典蚝式恒动(Oyster Perpetual)型腕表由此诞生,这一技术也成为了劳力士所有自动腕表的基础设计。领袖的腕表,杰出的代表劳力士领袖表的身份可谓由来已久,但溯其源头,可以归结到1946年劳力士生产出了第5万枚官方认证的瑞士天文台手表,汉斯·威尔斯多夫将其赠送给了瑞士民族英雄吉桑将军,随后第10万枚表的赠送对象则是通过吉桑将军将表赠予了英国首相丘吉尔,第15万枚天文台表赠予二战期间盟军欧洲最高统帅艾森豪威尔将军,即著名的黄金日志型赠表。随着1953年艾森豪威尔成功当选美国第34任总统,日志也收获了“元首表”的称呼。劳力士另一经典表款迪通拿的名字也起源于著名赛道迪通拿——著名赛车运动员马琴坎贝尔,在所有赛车比赛里都佩戴劳力士手表,帮助验证劳力士在陆地上高速运动时的可靠性。1924年到1935年期间5次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通拿海滩路线打破了汽车极限速度。自上而下的的掌控力劳力士是瑞士唯一一个可完全自主冶炼所有种类贵金属的品牌,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制作整个腕表所有配件的品牌。甚至手表上使用的黄金和铂金都是自制的,所以能严格保证品质过关。虽然现在的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同时也使用机器协助(如在连接引脚时,协助对准零件,按下表针),但是每只劳力士的机芯和表链、表针、表盘工艺,都是由手工组装而非机器装配。2023年8月,劳力士发出通告称将收购全球最大钟表珠宝经销商Bucherer宝齐莱。同时,宝齐莱还身兼劳力士相关品牌官方售后服务中心的多重身份。其与劳力士最早合作可以追溯到1924年,已有近100年的合作经历。在早期,因为宝齐莱作为经销商,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劳力士算是Bucherer的小弟,为了卖的好,手表上都得打上Bucherer的名字。而劳力士采用的是很强势的供货制,经销商没有采购权。在过去的业务合作中,Rolex其实掌控了宝齐莱的销售表现,所以即便LVMH此类大集团肯花巨资收购Bucherer,也不能保证未来的生意,因为他们只是买到了渠道,而仍然没有控制核心资源——劳力士的供货量。对劳力士来说,这是一件让品牌未来更稳健发展的关键一步。有了自己的零售和销售网络,劳力士与消费者的互动将更为直接。不过这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其他劳力士的经销商有些紧张,因为这是劳力士很明确要加强直营的一个信号。|延伸阅读|A Brief History of the WristwatchRolex sales top $17 billion but MoonSwatch is the big winner in 2023Rolex Acquires BuchererMusic by Monako - Get Hit音频剪辑:Cookie
Slow Living 城市特辑今年将作为独立板块继续为喜欢城市、喜欢城市生活的朋友们带来精彩、丰富的故事。本期特辑我们选择了多次上榜Monocle城市排名的全能型宜居城市——墨尔本,通过嘉宾Lyla六个月的旅居体验,以管中窥豹的方式一起感受在那里充满平衡感的生活。从RMIT和Melbourne Art Book Fair,到Prahran 和Fitzroy的街区,怎样的环境才能孕育兼容并包的人文艺术?“脱机”状态下的松弛生活如何在生活的各个角落中显现?精品咖啡在都市生活中如何融入日常?贵在坚持的“小生意之道”在城市中如何站稳脚跟?请听本期播客。另外,如果有居住在鹿特丹、柏林的朋友们,我们也欢迎你们毛遂自荐,来分享你们与城市的故事。|嘉宾介绍|Lyla是一位居住在上海的独立内容策展人、编辑设计师和社群构建者。通过个人工作室iroha,Lyla致力于通过讲故事的艺术将人、品牌和创意文化联系起来。偶尔从事平面设计、插画和绘画,她乐于探索个人艺术和专业作品之间的动态平衡和创作自由。典型的爱狗人士,也喜欢上了与猫相处,有认证的精品咖啡爱好者,最近偏爱自然酒:-)00:10 嘉宾简介02:49 偶然旅居墨尔本的体验08:02 充满善意的松弛生活08:18 墨尔本的日常:每天会做哪些事?14:30 像海绵一样吸收,城市改变生活16:49 艺术环境氛围的熏陶26:51 精品咖啡发源地的咖啡体验42:12 上海咖啡为何没有达到相同高度?59:12 趣味小店沉淀中融入合群,“小生意”怎么做?77:42 平衡的小生意,营造平衡的生活|本期亮点|城市节奏,让生活丰富却松弛在特殊的时间节点下,Lyla开启了在墨尔本的城市旅行。这座宜居城市以意料之外的温情接纳来自各处的旅行者,让人们以轻松温馨的节奏在同一片大地上生活。“艺术之都”自带阳光和海滩,贴合自然,清晨的徒步,夜晚的小酒,在“脱机”状态下的生活显得轻快舒缓。丰富的公共城市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给予了艺术更多创作的空间,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如同海绵浸润着有趣而年轻的文化。Prahran 街区Prahran square城市里的mural art墨尔本艺术书展Lyla的手绘明信片简单地去喝“精品咖啡”虽然墨尔本是精品咖啡的发源地,但当约定俗成的咖啡文化融入生活以后,却有着更为稀松平常的喝咖啡态度。当咖啡店遍布每个社区的时候,每家咖啡店的数量也许并不是很多,但对来自社群的信任感业内的影响力不会因此减少。喝一杯咖啡,也可能是遇见一个人,听一段故事,留下一些印记,以及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文化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受到墨尔本咖啡文化的影响,Lyla作为生活在上海的精品咖啡爱好者,希望通过STANDART的平台,以及自己具有故事性的表达,将与上海的咖啡文化,传播给世界各地的伙伴。墨尔本的Coffee SceneCoffee SupremePrahran Market - est. 1864聋哑学校里的Tradeblock Coffee咖啡馆里的留言本Standart 咖啡杂志“小生意”里苦中作乐的“大智慧”Fitzroy街区的独立书店「Happy Valley bookstore」、唱片店「Plug Seven Records」、画廊商店「Signed & Numbered」让我们记住了每个店主:拥有独立唱片厂牌的Chirs,世界各地淘唱片的Ari 以及既开画廊又作学问的Laura。这些店主们不仅仅是经营者,更是店铺的创造者和设计者。他们用自己的热情和努力,让这些店铺吸引顾客,建立奇妙的联系。对他们来说,经营这些店铺不仅仅是一项生意,更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是由于他们多年来的亲力亲为,这些“小生意”才能够在这里扎根,并经历起伏不定的时刻。当我们用“business wellbeing”这样的视角去思考这些“小生意”时,它们才能够持久经营下去,不断为社区带来价值。Happy Valley bookstore-独立书店Plug Seven Records-唱片店Signed & Numbered-画廊商店|那些有趣的地方|RMIT-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Melbourne Art Book FairPrahran 街区Fitzroy 街区Tradeblock CafeCoffee SupremeMarket Lane CoffeeSeven Seeds Coffee RoastersHappy Valley bookstore-独立书店Plug Seven Records-唱片店Signed & Numbered-画廊商店Music by Colour Yes - Mudita (Special Edition)音频剪辑:Cookie
杂志行业的创新标杆,“世界公民”的手中读物——Monocle作为一本多元读物,无论是取材范围、话题广度乃至表达形式都称得上丰富多彩。在创始人Tyler Brûlé深刻的影响下,Monocle兼具新闻出版的专业度和对生活方式和设计的敏锐洞察,以出众的排版与品味为创意阶层打开一面观察世界的单片眼镜,发布城市榜单,定义更好的生活。但单片眼镜终有其局限性,它的美好价值与单薄视角同时兼具,我们又该如何更合理的认识、看待它?请听本期播客。00:14 一本世界公民读物05:56 一本视觉盛宴读物06:55 一个多元出版物12:35 多种媒介保持“思想领先性”18:01 Monocle的核心受众——创意阶层23:57 创始人Tyler Brûlé三重奏:战地记者——创办《Wallpaper*》——创办Monocle30:11 首先传统,然后创新32:31 高段位的广告和软文36:20 杂志的终局是做地产?40:14 Monocle的城市榜单的权威性源于所服务人群43:20 Monocle的城市榜单——用可量化的指标定义宜居48:08 单片眼镜的局限性56:48 消遣的美好,生活的必需?59:45 分享环节:中国哪里最宜居?|本期亮点|以“丰富度”见长,成就世界公民读物 Monocle的内容从国际新闻到旅行推荐,取材范围广阔,内容极具丰富度;同时排版、纸张和印刷,具备极强的丰富性,堪称视觉盛宴读物。结合精良的制作,几乎没有留白的特征让它具备了“琳琅满目”的营养感。 除了一年10册的常规刊物,还有两本年度刊物:Forecast预测全球趋势,强调创新思维;The Escapist聚焦旅行。特刊The Entrepreneur从企业家的视角去洞察和发现不同的商业机会。 Monocle还与柏林著名的出版公司Gestalten合作“The Monocle Guide to…”指南系列,探讨如何打造舒适的家、商业乃至社会环境。多元出版物结合多种媒介,实现思想“领先性” 2007年,Monocle推出Monocle 24,广播品牌,提供另一种声音。同时,持续做零售实体店铺,举办论坛、为城市排名,以内容为主平台,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触达用户,保持一种思想上的”领先性“。 在内容层面上,创始人Tyler Brûlé以传统为先,然后创新与他的出身关联紧密:从时事新闻起家再到创办《Wallpaper*》,最终创办《Monocle》。Monocle的内容在许多方面与主流文化风向背道而驰,几乎不关注名人,关心的话题看似小众,但又有普世的意义。核心受众:和城市生活双向影响的创意阶层 Monocle的核心受众——创意阶层,既是城市生活的深刻体验者,也是城市生活改变的中流砥柱。 这些人收入较高,对生活质量有追求,但工作强度较大,经常要出差、飞行,特别是国际性的差旅。他们感兴趣的从时尚、艺术、政治经济到旅行相关,乃至不同地方的本地文化,都是Monocle的切入点,在满足知识获取的同时为这群收入较高但仍然没有达到富裕阶层的人,定义一种新的“高端”或是“奢侈”。 这些高净值人群,催生了Monocle上高段位的广告和软文,有时会以报道或者推荐的文章出现,也就是所谓的advertorial软文。全球宜居城市排名的依据和准则 Monocle的城市榜单的权威性源于所服务的创意阶层——他们的生活跟城市息息相关,同时也是城市生活体验的创造者。有效的创意阶层振兴城市,城市也希望通过这些创意阶层,形成新的创意产业,将城市推上更大的舞台。 与此同时,Monocle采用了可量化的指标定义宜居。最早具备11个维度,22个指标,从经济、社会文化和基础设施、城市政策、国际间的通达性、医疗水平、交通情况、安全性、气候、营商环境、城市设计、自然环境等角度入手评判,如今已经达到60多个指标。单片眼镜的局限性——“视角很广,层面单薄” Monocle的丰富度源于视角的“广度”,但在一定程度上没有看到“更多层面”的世界——是具有单片眼镜的局限性的,而现在对于“好”或“美”的定义更加的分裂和细分,Monocle带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权威,在审美和生活方式上标准具有相似性而不够包容。 文章《Nowhere Mag》的名字就是在讽刺以全球视野著称的Monocle,文章作者Kyle Chayka说Tyler Brûlé 不是一个世界公民,而是一个在世界这个超大购物中心里面的买东西的顾客。 所以,Monocle究竟是消遣的美好,还是生活的必需,这交由时间检验,但Monocle存在的意义是追求美好。|延伸阅读|Tyler Brûlé如何将《Monocle》从飞行杂志发展至今 Planet Monocle 成功孕育成功:《Monocle优秀企业指南》 Nowhere Mag Monocle品牌:品味塑造的一课 Monocle好生意指南,空洞创业文化的解药Music by T. Bless & the Professionals - Prelude in E Minor
说到“Slow Fashion”(慢时尚)你会想到什么?是一件陪伴了一段时间的衣服?是一个喜欢了很久的品牌?时尚作为一个快速迭代的概念,往往和“Slow”这个词扯不上关系。但不少的品牌,依旧在这个大浪淘沙,迅速更代的产业中寻找着更恒久的纽带,用轻松有趣的形式和足够出众的品味建立起全新篇章。本期播客我们试着从几个较为熟稔的品牌入手,日本品牌Visvim,来自美国纽约的Bode,以及英国的Toogood和Story mfg.,和大家聊聊他们如何通过以旧作新、拥抱工艺和自然制衣,创造故事,长久陪伴。00:28 Slow Brand节目的新尝试01:17 New News04:21 什么是Slow Fashion?07:36 Visvim基础印象09:20 奢侈品和潮牌的主观判断11:53  Visvim的风格是什么?16:52 Visvim有情节的材质与有趣的工艺19:00 一次“昂贵的试穿”22:28 Visvim零售体验25:44 秀气的BODE28:17 现代生活,“以旧做新”33:08 BODE One of a Kind的奢侈34:45 BODE的灵感来源-“家庭生活”37:17 从男装到女装42:27 不是面料可持续,是讲故事可持续45:15 Toogood-“五感体验”48:38 既强调几何又要舒适感51:56 无心插柳,Toogood的设计没有边界55:38 如何“穿衣服”?59:23 Story mfg. 天然制衣01:03:10 Story mfg. 的正向影响01:07:06 春天做什么?Visvim创始人——中村世纪泥染工艺John Mayer in Visvim;Albacore ShirtFUN BOY THREE(从唱片到鞋款)Visvim F.I.L 东京Visvim 表参道Visvim中目黑BODE(创始人Emily Bode、Quilted Jacket)BODE(纽约下东区店、洛杉矶店)Harry Styles in BODEToogood姐妹有体积感的设计及Roly Poly象腿椅2013伦敦设计周作品-7x7 Seven Designers for Seven Dials没有边界的设计Story mfg.(创始人Saeed & Katy)Slow Made正向产品宣言延伸阅读:Emily Adams Bode Aujla Launches The Long-Awaited Bode Women’s LineBricks-and-Mortar Is Dead. Let’s Open a Store.Welcome to BodeworldBODE 虽有「美版 VISVIM」之称,但不是 JB 重复上身的全部原因打败 FOG 等品牌,BODE 为何能持续获得 CFDA 年度男装奖项?来自 Erica Toogood 的回信 —— 关于剪刀、石头、布把树与风穿在身上,Story mfg. 只是讲述自然的故事吗?FAYE TOOGOOD《DRAWING, MATERIAL, SCULPTURE, LANDSCAPE》by Alistair O'NeillMusic by Rue Knight - Lying to Myself (Instrumental Version)PS: 为免歧义,更正节目中“Toogood”发音,请见谅。
卖着平实的货物,深入各种各样的运动场景,悄然间迪卡侬的风暴已经降临。有人说它只是“平替”,却忽视了背后庞大的家族与愈发丰富的自有品牌。从经销商起家到庞大的品类支撑,迪卡侬究竟是如何建立自己的“蓝色帝国”,将运动以更简单的方式传递给世界?请听本期播客。00:28 公司简介01:19 早期的发家史与背后的穆里耶家族04:00 家族的成功之道和管理制度11:42 “家族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优劣之分?19:15 迪卡侬的初印象20:49 丰富的产品品类26:55 迪卡侬是“平替”吗?34:30 迪卡侬在怎么卖东西?40:05 仓储式超市Costco引发的思考44:54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自有品牌?49:17 “没有逻辑”的品牌命名54:25 反过来的名字,有担当的可持续57:00 预言环节:未来会做什么,怎么做?早期的迪卡侬及背后的穆里耶家族蓝色产品迪卡侬的产品与研发中心自有品牌的起点-自行车品牌架构 Brand Architecture自有品牌的裂变延伸阅读 王健飞-《互联网与中国后现代性呓语》 Design by Decathlon Decathlon's Story 幕后:躺赢的迪卡侬 迪卡侬成功背后:一个私域社群就是一家运动俱乐部 迪卡侬你学不会,也不配学 迪卡侬,成年人的“迪士尼”乐园相关节目 Acquired - CostcoMusic by Novembers - Pour Me a Cup of That
如果下周不会相见,那就提前祝各位新年快乐!非常感谢大家有一年的相伴,在此也真诚地聊一聊今年我们各自的感受、变化与对明年节目的想法,欢迎各位踊跃评论,分享你们的观点,为明年Slow Brand的再度起航贡献宝贵的意见。同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觉得圣诞新年最合适的礼物,我们会选出2位,送出Short Sentence赞助的姜饼挂件礼盒(评论截止2024年1月5日)。Short Sentence是2015年创立于上海的女装品牌。每一年的节日季,短句的节⽇礼物商店都会以精选礼物和冬⽇关怀,打造⼀个“过节目的地”,让每个⼈感受到真实的节⽇温度。今年的短句限时⼩酒馆,和上海、成都和深圳三个城市里精选的8个小酒馆联动,推出节日的限时节日菜品和酒单,欢迎线下打卡相聚。00:32 开场尬聊环节02:02 今年主播心中最喜欢的节目04:30 今年未能播出的节目们06:09 明年节目可能会发生的改变13:50 希望未来输出的话题18:41 问答环节:推荐喜爱的书籍、影音30:53 2023最值得一逛的店36:22 最棒的购物体验39:25 收到最好的礼物45:18 今年的改变和未来展望Music by Labi Siffre, Crying, Laughing, Loving, Lying书籍推荐《那个苹果也很好》-栾颖新《纯粹理性批判》-Immanuel Kant《Stay true》-Hua Hsu《The Inner Game of Tennis》-W. Timothy Gallwey剧集推荐超异能族 Moving爱乐之城 La La Land爆裂鼓手 Whiplash过往人生 Past Lives门店推荐Labor & Wait(伦敦)惠食佳Slowood(香港)礼物推荐手机相册APP-翻糖应季食物
关于滑雪,关于户外,似乎已经是颠来倒去被讨论的话题,但以科技驱动,艺术为伴地学习自然,却让Goldwin脱颖而出。鲜有人知北面紫标、nanamica等一众户外翘楚都出这家成立于1950年的公司,更出乎意料的是这个横跨performance、lifestyle和fashion的“功成名就”者,依旧走在可持续的最前端。可持续在服装行业是否是个伪命题?先锋的材料与克制的设计将造就怎样的产物?请听本期播客。01:11 以滑雪起家的极致功能性03:50 投身运动服制作的契机07:02 从集团旗下品牌分类城市机能14:45 可持续的一大步——酿造蛋白19:53 克制的设计和细腻的感受30:45 自然、科技、艺术的探索之旅——Goldwin 037:59 可持续在服装上的应用是伪命题吗?42:31 Goldwin Tech LabGoldwin最早的针织厂和滑雪毛衣C3-Fit和华夫格面料Goldwin集团旗下品牌分布第一款使用Brewed Protein™纤维的产品-Planetary Equilibrium Tee的“配料表”酿造蛋白的生产、利用和回收路线Alpine Codex Group的创意campaignKOGEI Next在北京的展览Goldwin 0系列新品Goldwin“城市户外穿搭”lookGoldwin Tech Lab延伸阅读KOGEI NextGoldwin CEO 访谈循环经济方法论Music by Ikoliks -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今天你被多儿“劝学”了吗?今天你获得连胜了吗?一款名叫Duolingo——多邻国的数字产品让全球陷入了语言学习的风潮中。那只其貌不扬的猫头鹰多儿更是用它略带荒诞的形象吸引了大众大视线。由使命驱动的Duolingo是如何诞生的?多儿的诞生是出于一个玩笑嘛?“没有门槛”教育平台究竟还能走多远?请听本期播客。00:45 数字产品可以靠使命驱动实现商业化吗?06:19 那只讨人厌的猫头鹰10:15 多儿的进化史和品牌吉祥物的意义14:38 劝学天团和多邻国的社交媒体操作18:02 来自危地马拉的创始人20:56 从Crowd Sourcing出发的初创使命25:48 探索“没有门槛”教育平台的商业模式32:05 为了培养“上瘾”学习习惯的游戏化产品设计38:35 以指标为中心的组织设计42:18 疫情催生的DET45:18 从语言学习到终身学习Music by Ziv Grinberg-It's Fun Being a Cat发明了CAPTCHA和reCAPTCHA的创始人Luis Von Ahn喜欢Dua Lipa,芭比和Taylor Swift的Duo 多儿多儿形象的演变劝学天团和“多儿劝学”的部分桌面小组件。(图/小红书用户@momo)为全球提供无门槛的优质教育作为公司愿景从语言学习到全面学习吸引硅谷科技人才的广告牌延伸阅读试图松弛的中国人,又被这小绿鸟卷回来了案例研究|多邻国Duolingo:是我,绿色猫头鹰和多邻国那只猫头鹰扯上关系后,松弛人生就到头了语言考试解密 | 什么是多邻国英语测试?对话多邻国CEO|不撒大钱、不投硬广,多邻国如何靠“催命式劝学”拿下近亿月活?How Duolingo Made it Big in EdTech with Free Language Learning?Why Gen Z is obsessed with the Duolingo OwlTim Ferris w/ Luis von Ahn — How to Be (Truly) Mission-Driven, 10x Growth, and MoreMeaningful metrics: How data sharpened the focus of product teams
在气温骤降的冬季,我们再次将视线聚焦到“家”。一个有小孩的家需要什么?可能是一个计时器,是一把椅子,是一个台灯,也可能是一个电子存钱罐。当设计成为日常生活的一个解决方案,它需要慢慢来。而作为一个为孩子们设计的品牌,为何不做有“童趣”的设计?本期节目,我们与2017年成立于北京的Pupupula的创始人Sic一起聊一聊,这个起初有点“天真”的儿童家居设计品牌,是如何陪伴孩子们成长,同时经历品牌的自我迭代。01:40 Sic的个人介绍02:38 从做互联网,到做儿童用品的契机05:08 Pupupula名字的由来10:27 Pupupula的定位15:11 2018年“全家福”小游戏的发声19:38 理想中受众的样子23:11 Pupupula的设计理念和开发心得30:23 为什么不开线下店呢?33:56 再来一次还会选择做Pupupula吗?35:18 拾起初心做“婴儿床”40:36 一些“预期之外”的产品故事42:51 初创团队要做的功课是什么?45:51 什么样的产品具有自传播力49:21 对Pupupula的期待53:53 对长效品牌的理解2018年“全家福”小游戏小笨钟几几系列、小灯泡、身高尺踹踹婴儿床
Jellycat其实是一个我们不算陌生的品牌,就算你没有听过,也一定见过它家公仔的表情包。诞生于孩童戏谑之言的品牌名,与柔软治愈的手感都让品牌的形象深入人心。当我们将视角回归品牌,许多的好奇也油然而生:独特的设计和乌托邦般的美好是如何打造的?优越的毛利是否合理?与生俱来的“幽默感”有何价值?请听本期博客。00:38 如何结识Jellycat03:35 品牌简介与来历07:26 名人圈的推广和认可08:40 价格和利润的讨论:更善意的商业应该如何?15:42 大家都爱的玩具是什么样的——对比乐高21:52 “抽象”外形与精彩的二创30:41 出乎意料的“幽默感”37:56 基于品牌原型的讨论48:04 乌托邦般的快乐Music by Ian Post - Super Duper我们喜欢的JellycatDJ Skeleton Bob & 运动系列名人圈的推广二创,@艾嘛嘿儿,@Cici小花生衣橱每个品牌都需要的“幽默感”:<Funny business>品牌人格化-Brand Archetypes
当城市发展进入下半场,购物中心陷入同质化的时候,我们还能去哪逛逛呢?不如我们将视角转向逛街传统的地方-百货。百货是什么呢?百货是一个大型买手,百货可以是我们生活的重要见证者,百货也可以是一所生动的业余艺术学校。伦敦的Liberty、巴黎的Le Bon Marche、东京的伊势丹百货,虽然是三家风格迥异的百货,但它们都历经百年,带着自己的个性感染着每一个到访的人。本期节目就来听听它们的故事吧。02:43 多久没有逛百货了?04:23 百货的发展以及百货与城市的关系08:31 百货的商业模式13:37 购物中心同质化引发的思考16:16 百货好逛在哪里?17:57 从品牌的视角看百货21:58 伦敦Liberty的再体验25:27 被称为“东方百货”Liberty的诞生29:12 Liberty是英国田园生活方式的拓展33:20 世界上最早的百货Le Bon Marché-乐蓬马歇34:47 Le Bon Marché的优雅氛围和挑剔选品39:05 Le Bon Marché是一所生动的业余艺术学校44:27 货品齐全的新宿伊势丹百货47:33 未来百货的解法:细分领域?价值再创造?Music by Idan Balas - Dreams in Transition一些改造的百货百货购物袋Liberty:英国田园生活方式的拓展Le Bon Marché 乐蓬马歇:最iconic的百货商店伊势丹百货:大而全又精
首先,敬祝各位听众国庆愉快!一群亚洲的年轻人自17年开始爆红,给嘻哈爱好者们带来了全新风潮和别样体验。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注到他们背后的“推手”——88rising上,这个建立于少数族裔基础,却在文化碰撞融合领域大放光芒的文化平台。它是如何发掘这群大胆有趣的艺术家们,又在为何而歌?请听本期播客,一起走近这家用创作,缓慢而坚定地推动着文化的交汇的品牌。00:57 为什么会有这个的选题?09:04 创始人Sean Miyashiro的历程14:15 88rising的创建背景与文化含义17:30 海外亚裔可能经历的不平衡19:35 少数族裔如何更为恰当地进行文化传播?24:20 88rising和旗下艺人的成长30:47 和其他厂牌有什么不同?39:28 基于流量的变现方式46:01 能否长存?如何延续?88 Rising在纽约的办公室创始人Sean MiyashiroHeads in the Cloud 云思妙想音乐节神曲《Midsummer Madness》的阵容88 Rising x Guess 合作系列延伸阅读The Cosmic Success of 88risingThe Work Diary of 88rising’s Pan-Cultural HitmakerHow 88rising Is Making a Place for Asians in Hip-HopThe rise of creative titans 88rising: “Asian people have wanted this for a long time”已经成功出口转内销的更高兄弟,却在二专陷入了尴尬Music by Ori Brinker - All for the Future
上半年播出的Slow Living 城市特辑引起了很多听众的共鸣,在留言中我们看到大家对不同城市生活方式的感悟以及新的城市提案。城市特辑回归特辑,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具有地中海风情的伊比利亚半岛,加泰罗尼亚大区的首都-巴塞罗那。巴塞罗那在很多人眼中有它该有的模样:高迪、阳光、海鲜饭、Tapas,但巴塞罗那还可以有其他模样,需要生活来在这里的人,到过这里的人来定义。本期就让我们与长居在巴塞罗那的Effie一起,感受巴塞罗那闲散的工作、吃不完的一日五餐、热烈的社区Fiesta,也一同聆听她在巴塞罗那的人生故事。本期节目由【NET-A-PORTER 颇特】赞助播出。【NET-A-PORTER 颇特】是全球时尚奢品平台,一直致力于为都市女性,提供跨越季节的时尚灵感,陪伴大家度过每一季。9月恰逢【NET-A-PORTER 颇特】进驻中国的四周年,【NET-A-PORTER 颇特】的天猫店和中国版APP有新季首降、满额礼赠的周年庆活动。通过【NET-A-PORTER 颇特】客服,发送密令“SLOWBRAND”,就可领取“满2000-300”的额外优惠券。听众朋友们,可以在即将到来的秋冬季为衣橱增添新衣!01:47 巴塞罗那如何成为城市生活的首选?04:24 巴塞罗那的初印象和再印象08:43 巴塞罗那的气质和时尚氛围18:12 除了高迪,巴塞罗那还有这些建筑22:20 巴塞罗那是城市,也是很多个有趣的社区27:06 具有画面感的社区Fiesta和社区氛围32:20 总之八月就不要来巴塞罗那,太热啦35:54 “慢半拍”日常好像也是可以的41:15 吃不完的“一日五餐”45:08 西班牙人真的很懒吗?47:03 度假&旅行,跟随自己的状态来51:38 Effie的选择:像“养老”一样去生活巴塞罗那的鸟瞰景象-理性与感性交织在山上在海边圣保罗医院社区Fiesta一些额外的分享: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蒙锥克山上的跳水台
当设计天花乱坠时,“品牌背后的品牌”容易被大众遗忘,但浪潮退去后,他们又会成为坚实的依靠。源于缅因州的L.L.BEAN就给人带来了这样这般印象,起源户外却不走硬核,用有温度的陪伴照料着恶劣环境下的缅因州人们和自家员工,在经济下行时期的“无限退货”让受众安全感满满,和不歇业的门店一起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和依靠。百年已过,带着些粗粝与平实的“叔味感”品牌仍在续写自己的故事。它是如何起源、又如何承续的?请听本期播客。00:35 品牌初印象03:20 和发源地新英格兰地区的联系06:38 “无限退货”政策10:55 24小时不闭店16:07 一以贯之的邮购业务26:42 经典单品:鸭靴与冰包Boat & Tote35:20 生于户外,服务生活39:43 念经简介公司概况41:25 闲话合理继承44:16 什么是有人情味的公司创始人Leon Leonwood Bean和他设计的缅因狩猎鞋24小时开业的Freeport旗舰店公司总部边上就是美国的邮政办公室早期和现在的L.L. Bean产品画册J.Crew的邮购目录 - 美式休闲风的“圣经”定制“冰包”Boat and ToteBe An Outsider at Work - 在城市里搭建室外的共享办公空间L.L.BEAN X BEAMSL.L.Bean的员工延伸阅读工匠之心的 L.L. Bean:一家不靠电商却越卖越火的百年老店All Night Long at LL Bean'sSubverting a Preppy Classic在美国私校里,怎么穿的有钱又合群除了猎鸭靴,L.L.Bean还有什么?L.L. BEAN - WHY HAS THE BRAND BEEN FORGOTTEN?L.L. Bean Tries to Escape The Mail-Order WildernessL.L.Bean 2022 Year-in-Review@ironicboatandtote@lostjcrewMusic by Paper Planes - Polaroid Pictures
作为生长的地方,我们的“家”曾是何样,又变成何样?时至今日,国内的家居产业经历过怎样的风潮,又呈现什么形态?本期节目我们将继续与飞行主播——在无印良品MUJI工作了8年员工Chet一起回顾国内家居市场的脚印,试着探讨更为合适的未来出路。木墨,梵几等国创品牌的层层递进,从传统印象到百花齐放,是实用主义的胜利还是设计至上的王道?btw:本期我们也聊到一些装修布置的小技巧与对家居选择的偏好,如有帮助,不要吝啬点赞关注喔👍00:00 理想之家01:24 从实体走向电商的家居03:57 如何挑选更为适合的家具?10:42 AR试家具不是梦?12:10 国内家居品牌快速崛起的助推剂14:15 对长存家具品牌的猜想16:15 不同品牌的实践做法17:15 市集、设计与教学者——木墨、梵几与Cabana23:00 选家具是选风格还是选品牌?35:12 理应解决痛点,而非创造噱头43:30 既要 又要 还要1:02:03 对不合理设计的吐槽节目中提到的一些产品👇Monstructure概念组装床有十条腿,觉能加倍(被)睡?可以随意组合的USM吱音的相随沙发
loading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