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Full of Mind
Full of Mind
Author: iJoy小果汁
Subscribed: 69Played: 603Subscribe
Share
© 2023 Full of Mind
Description
Full of Mind, aka 福乐满。这是一档主播与嘉宾1v1的茶话会。每一期我会邀请一位好友做跨界访谈。在挖掘嘉宾们擅长领域的同时,我会加入一些心理方面的现象解释,或者认知神经科学的小科普。欢迎大家订阅收听。
Telegram交流群:https://bit.ly/38yl201
Mastodon
Telegram交流群:https://bit.ly/38yl201
Mastodon
16 Episodes
Reverse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Milkshake羊 (https://fom.fm/guests/milkshakeyoung)
Outline
我们的寒暑假
原生家庭的(真)问题
备孕玄学
对孩子的期待
每一个期待可以转化为一个对父母的要求
给孩子找一个合适的爸爸?
要不要孩子的最终决定权属于女性吗?
权力争夺
神话里面为了表达对拥有生育权女性的害怕,做了很多的贬低
教育生态
链接
Byte.Coffee (https://byte.coffee/)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mailto: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Milkshake羊.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Adam (https://fom.fm/guests/adamwang)
折耳根 (https://fom.fm/guests/zheergen)
这是《机器学习与人类学习》 (https://fom.fm/13)节目的番外,节选自我在折尔根播客的读书频道的分享。
达马西奥的这本《笛卡尔的错误》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129112/),用两位罕见的脑损伤病人的案例,推导了 20 世纪末划时代意义的「情绪脑」理论。我们惊讶地发现笛卡尔错了,弗洛伊德也错了,我们一直以来先验的「大脑指挥身体」的理念都错了。人类肉身的局限性,躯体的脆弱性,才是指挥大脑运作,产生人类独一无二理性思想的重要根基。
希望大家喜欢,完整节目可以移步折尔根播客 (http://zheergen.club/episodes/ep17)收听。
2020世界读书日快乐呀!
链接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s: Adam and 折耳根.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斯图亚特 (https://fom.fm/guests/siying)
Cat Chen (http://fom.fm/guests/cat)
[01:21] 人脑是怎么学习的
* 人类对大脑研究的历史
* 对罕见的脑损伤病人的研究
* 从神经元到局部回路到系统:视觉通路是怎么走的
* 从看见到识别,大脑里发生了些啥
[15:26] 机器是怎么学习的
* 什么是机器学习
* 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和强化学习
* 机器有结论不等于机器真的明白
[22:20] 深度学习算法的革命
* 从统计模型走向仿生(赫布理论)
* 深度学习的革命性突破:图像识别、视频识别、语音识别、推荐系统、围棋、自然语言处理
[26:30] 机器太「笨」,人又太「懒」
* 机器需要海量训练集,人类可以从少量数据中学习
* 机器不会触类旁通,很难把知识应用到其他领域
* 机器每一种应用都需要人类特别调节
* 人类其实把“识”的权重提得很高,但是“别”的能力很弱
* 人类对「节能」有令人发指的执着
* 人类看世界认识世界是非常主观的
* 视知觉、表象和记忆之间的联系——我们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deja vu里
[42:41] 机器也有擅长之处
* 信息存储、处理
* 规则限定的复杂计算
[58:07] 从《西部世界》聊到意识的产生
* 迷宫(隐喻):当每一个举动都被赋予一种可能性和选择性的时候,自我意识就产生了
* 自我产生于最初的缺失,即无法被满足的照顾,因为不满足而想要获得满足的愿望,就是自我意识
* 心智来源于整个有机体,大脑是为躯体服务的
* 动物有意识吗
* AI 会有意识吗,或者说它有意识能被我们发现吗
* AI 会反过来操控人类吗
[01:10:40] 机器学习路漫漫,人类更要小心自己
* 机器在很多事情上做得不好,但也许未来能做得更好
* 人类在担心被操控之前,要小心自己对自我的放弃
链接
牛油果烤面包 (https://avocadotoast.live/)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mailto: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s: Cat Chen and 斯图亚特.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B哥 (https://fom.fm/guests/b)
[00:07] 别让算法吃掉了你的脑子
* 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让人们不节制地获取爆炸式推销(所谓的Flow)
* 形象代言比思想原创更重要的时代
* 算法推荐 Vs 自主搜索
[16:21] 社交和内容媒体对人的行为塑造
* 点赞、转发和follower数据化后的竞争心理
* 对观点的背书强化了自恋
* 信息发布的权力颠覆,媒体素养变弱
* 开放平台的消亡
* 苹果为什么值得被尊敬?——有真人推荐
[34:51] 文学的消亡
* 受教育群体对阅读的耐受力直线下降,从莎士比亚原文到140个字
* 网络小说满足人的妄想欲望,越来越没有真正的”苦难“文学
* 娱乐的几个取向:1. 拟人化;2. 拟物化;3. 万物皆可idol化;4. 爽文与妄想
* IP榨干了文学最后的商用价值——朋克偶像孙悟空
[45:57] 音乐的消亡
* 音乐从单纯的审美退化为功能性服务
* 与视觉艺术相比,音乐从媒介带宽来说无法匹敌
*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会为了生计上选秀,做电影配乐
* 大部分人不在意音乐的好坏,算法推荐强化了音乐的背景角色
[54:34] 电影的消亡
* 电视剧和流媒体的崛起,可以通过收视率来决定影视作品未来的走向
* 爆米花电影的量产模式
* 电影中哪些可消费的元素被放大了
[01:04:59] 其他艺术形式的消亡
* 拍照快闪网红展览越来越多
* 除了收藏价值,艺术的精神表达价值正在消亡
[01:14:06] 不能只有外在满足而失去内在愿望
* 不要出卖思考来满足自己的本能
* 世界在洗脑,我们在狂欢——娱乐至死的时代,我要做一个“戒瘾”的人
链接
主唱死了:http://zhuchangsile.xyz (http://zhuchangsile.xyz/)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B.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帽子君 (https://fom.fm/guest/hat)
天才的世纪是怎么出现的
文艺复兴至少做了一件事情:人性/理性的回归
从文艺复兴开始,人们更多的去尝试新的技术,探索各种新的领域
十七世纪理性主义开始成熟
人们都在追求一种清晰明了的形象,追求一种和谐的结构
古希腊时期数学家大多是哲学家,十七世纪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也都是数学家
试图为哲学寻找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普遍有效的和可靠的认识方法
希望以很少的几个确定的基本概念为依据,创立一种无所不包的庞大哲学体系
数学家是一种职业吗?数学家之间相互合作还是相互竞赛?
17世纪数学的主要进展:解析几何和微积分
笛卡尔
笛卡尔的生平
解析几何的重要性
尺规作图对高次曲线不适用
用转换的思路解决问题(开创了之后几百年到现在的潮流)
我思故我在:确定出发点的可靠性
二元论
与柏拉图的二元论对比
带着上帝思考哲学问题(偶因论)
物质的大脑如何产生意识?
莱布尼兹
牛顿-莱布尼茨公式到底是谁的
超越定义和证明的理解
人们在使用微积分时还不能定义无穷小,微积分严格的定义和证明19世纪中期的才有
单子论的数学意义和心理意义
宇宙是由无数个在不同程度上与灵魂相像的单子组成的,这种单子是终极的、单纯的、不能扩展的精神实体,是万物的基础
莱布尼兹对于微积分的理解和单子论是有关系的,把微分和积分,当成对单子的分离和聚合
人类与其他动物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生物与非生命存在物的区别亦如此
引发我们行为的因素通常是潜意识,意味着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接近于动物
潜意识是什么时候发现的?
牛顿
开拓了数学和物理学之间的联系
开普勒三大行星定律的严格数学推导
万有引力定律
用计算去理解物理问题,减少人们对魔法或者巫术的依赖,这会影响人们的心理么?
人类认知是螺旋向上的
淘汰一个固有的观念是很难的
链接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帽子君.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B哥 (https://fom.fm/guests/b)
什么是主流文化,什么是亚文化
我们为什么需要亚文化
在法律范围内对爱好/生活方式的重构,本身是不应该被约束或感到焦虑的。而“合群”或者“身份”的焦虑却让很多人不但要向法律认同,同时要向主流文化认同。这却不是普适的。
对资本主义主流文化异化劳动的批判或逃避(hit or run)
「积极抵抗」和「消极厌世」的两种亚文化
生存需要资本主义,生活不需要
资本主义诞生之初也是从对宗教,或者说更严苛的卡尔文主义的反叛而来
从「上帝死了」到「主唱死了」,后消费主义的反抗
生本能?死本能?
冲破常规的另类
另类是「自我培养」的人,不受管辖,思想独立,自由自在,热爱工作但不疲于奔命
异质性群体(松散而独立)
亚文化的「圈层」(教主、经书、信徒)
国内亚文化群体的现状
亚文化群体的自我标签化和去标签化
和主流文化发生冲突应该怎么办?
链接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46121487-1844)
《格调:社会等级与生活品味》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33543530)
《Black Mirror》 (https://www.netflix.com/title/70264888)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https://www.goodreads.com/book/show/52042357)
《Bomb City》 (https://www.imdb.com/title/tt4351548/)
《嫌われ松子の一生》 (https://www.imdb.com/title/tt0768120/)
《主唱死了》 (http://zhuchangsile.xyz/)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B.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李邦斯 (https://fom.fm/guests/libangsi)
为什么选择《面纱》这本书
毛姆主张“小说家的目的不是教育,而是娱乐”,当然这里的娱乐是指在精神上获得愉悦,他的小说创作观是寓教于乐。他认为“小说应津津有味的读,如果它不给以乐趣,对读者而言,它就毫无价值。”因而他创作的故事可读性很强,在不知不觉中常常达到引人入胜的阅读效果,最后读者或多或少会得到启迪。
一个男性作家写的女性心理成长史,中间有一次疫情
女性心理成长:男孩是通过成人礼成为男人的,而女孩是通过男人成为女人的
疫情是面“照妖镜”:
每天接触真实的生死会让人紧张兴奋,这种生理反应和爱情来了是一样的,所以很多援助过灾区的人之后会在一起
一个大事件来了的时候,会打破兴趣壁垒,让他们重新向一个更大的群体认同(客座他乡的英国人,面对同样困难的助人者)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英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
他是学医出身,这一专业背景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冷静客观的创作风格;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主要是指20世纪20至30年代),他是非常成功的作家,深受读者喜爱。
主要作品:《人性的枷锁》《月亮和六便士》《面纱》《秘密情报》《寻欢作乐》《巴黎的异乡人》《刀锋》。
毛姆的创作继承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当时现代主义盛行的潮流下,依旧注重小说的故事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面纱》的故事
在序言里毛姆明确表示《面纱》是他唯一一部由故事情节而不是人物形象为契机发展而成的小说。
皮娅的故事是《面纱》的雏形,但毛姆注入了现代性的观念。
但丁《神曲》“请记住我,我就是那个皮娅,锡耶纳养育了我,而马雷马却把我毁掉,那个以前曾取出他的宝石戒指并给我 带上的人”。
毛姆当时的房东的女儿是这样向他解释的:皮娅是锡耶纳的贵妇,她丈夫怀疑她红杏出墙,把她关进马雷马的一处有毒瘴的废宅中。她迟迟未死,最后她丈夫把她从窗口扔下去。
故事梗概:漂亮、轻佻又头脑空虚的英国女子凯蒂, 为了避免自己变成一位老姑娘匆忙中嫁给一个拘谨、不善言谈的细菌学家瓦尔特,婚后的生活单调乏味,由于和丈夫之间的性格差异,凯蒂很快就和已婚男子、殖民官员查尔斯.查理偷情,发现奸情的瓦尔特虽然没有当面发作,但为了惩罚妻子,他把妻子带到了一个偏远的遭受霍乱肆虐的小城——湄潭府,在那里瓦尔特投入地工作,帮助减轻瘟疫的痛苦,但自己最终也死于瘟疫。凯蒂在封闭的小城也经历了人性的回归,她后悔偷情,在瓦尔特弥留之际乞求得到原谅。在瓦尔特死后,凯蒂回到英国,最终和孤老的父亲去往另外一个海外殖民地生活, 她最终认识到:“假如她沿着眼前这条越来越清晰的小路前行—不是诙谐的老韦丁顿说的那条不归路, 而是修道院里的嬷嬷们无怨无悔地行于其上的路——或许所有她做过的错事蠢事,所有她经过的磨难,并不完全是毫无意义的—那将是一条通往安宁的路”。
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解构《面纱》
用结构主义文学批评进入故事层,我们可以将小说的故事压缩,从而得到一个普遍的叙事公式:冲突—→对抗—→淘汰。
维持这一套叙事公式运行的动机是A≠B,即凯蒂及其社会阶层的价值观念≠凯蒂内心的价值观念。
如果A战胜了B,在小说中就会体现为凯蒂在沃尔特死后毫无悔意,这就成为一个悲剧。(向好的希望之后无可挽回的恶化)
如果B战胜了A,那就是小说的结尾,凯蒂因此成长,有了爱与责任,得到了人性的提升。
将叙事公式带入小说进行扩充我们可以得到几个重要的故事片段:
骄傲的凯蒂即将成为剩女(已无夫婿可选)。这是一个下降调。
与沃尔特结婚。这是一个上升调。
与查理偷情被发现,沃尔特将其带到有瘟疫的湄潭府。这是一个下降调。故事的调性迅速恶化。
凯蒂逐渐了解沃尔特,看到了他身上崇高的、善的一面。这是一个上升调。
沃尔特感染瘟疫死去。这是一个下降调。
凯蒂回到英国,得到成长。这是一个上升调。
上声调在小说中处于主导地位并最终取胜,最终女性意识觉醒的凯蒂真正掌握了自己人生的方向。这是小说现代性意义的表现之一。
从Kitty谈女性成长
原生家庭
强势的母亲,没有话语权的父亲
吝啬与控制感非常相关,作者在这里刻画的 Kitty 母亲是一个典型的肛欲期人格
母亲的势力和肤浅让她从小认同了对父亲的瞧不起(陌生人)
最后的和解(不再用性来作为自我评价的指标时)
投射与内摄
爱是什么,好的丈夫是什么,这个部分内化得非常模糊,似乎是满足我要求的就是爱(对方的需求,不存在的)
她的美貌容易成为别人对好妻子的投射对象,而她却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食爱少女”的空虚
Charlie 不渣死,Walter 很难有机会。Kitty 的成长需要一个“好客体”的彻底破灭,这个意义上 Charlie 完成了他的使命
成长
男孩是通过成人礼成为男人的,而女孩是通过男人成为女人的
Walter 的成人礼是从科研走向临床
Kitty 的成人礼是 Charlie 给的,性的通道也是心的通道
但当 Walter 成人以后,他所有不假思索做的伟大的事情,都催化了 Kitty 意义感的重生
修女对亲密关系的评述,爱情观
别人依靠信赖的感觉,价值观
不假思索选择的潜移默化(比如照料生病的 Walter),人生观
Walter的“助攻”与互文手法
恋爱中犯了不比出轨小的错误
恋尸癖(喜欢想象中的那个你而无法接受你的改变),Kitty 对他来说只是一厢情愿的喜欢,他同样没有去想对方的需求
他们俩实际都非常害怕失去爱和连接(我恨我曾经允许自己爱过你)
在爱情中失去自我,努力成为不是自己的样子
陷入负性循环
Kitty 的举动是在一遍一遍大声说看见我,Walter 的举动是害怕付出后的受挫而主动走远
Kitty 出轨被发现以后他进入了一个相对原始的防御中
否认(不能当场揭穿)
吞没(你再说我就掐死你)
占有(你必须跟我去疫区)
同归于尽(不打疫苗,吃生菜色拉,我对你的终极惩罚是我的离开)
走出自虐式的惩罚
Kitty 鲜活的生活态度
自己骗不了自己的下意识反应
评价
互文的关系(什么是互文?在叙事上呈现为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凯蒂对中国(中国人)、对瓦尔特以及对自我的看法形成了互文,都是一个揭开面纱的过程。
超我非常强大,压抑也会比较深
防御机制非常强大(掩盖、隔离自己脆弱的情绪:羞耻、痛苦、无助)
毛姆笔下的中国(想象与无意识立场)
肮脏丑陋的中国,恬静美好的中国都是中国。西方视野下的东方就是这么矛盾。
满洲格格的出现,增添神秘色彩,本质上是为了博眼球,方便他卖书(大误)。
评价
本质上毛姆笔下的中国只是一种想象,作为小说的叙事背景只不过是一种文化猎奇。
同样的叙事背景也可以替换到世界上其他地方,并不影响故事的核心进程。
Walter之死与小说的现代性意义
伦理的反叛
从偷情-惩罚的伦理模式来看,毛姆让偷情者活下来,却让惩罚者死去。打破读者的阅读期待视野,一方面制造了叙事高潮,但另一方面巨大的落差,也让读者不得不思考沃尔特的惩罚(将妻子带入瘟疫横行的陌生环境)是有罪的。
拒绝家暴
毛姆让弥留之际的沃尔特最后说出“死的是狗”,以这样一种讽刺的方式表达了对沃尔特的这种惩罚行为的不赞成。这是小说现代性意义的表现的另一方面。
链接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李邦斯.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饭稀饭 (https://fom.fm/guests/fansy)
Show Notes
互联网的浪潮是否让广告业也发生了变化
形式、媒介、内容以及供需关系发生了变化
品牌、平台、广告公司的角色发生变化
广告是通过内容传播以影响受众的消费决策
广告的媒介和形式
消费者眼中的广告业
广告是怎么被监管的
广告套路不是骗局
消费者、广告法与市场监督
做广告有哪些需要决策的环节?
消费者洞察
消费者的journey设计
品牌一致性
创造需求
广告投放的精准度
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
主播带货是对品牌忠诚的颠覆吗
代言人与细分流量
降价是销售层面的影响因素
在生活方式上打动消费者
链接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饭稀饭.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饭稀饭 (https://fom.fm/guests/fansy)
嘉宾介绍
一开始是怎么进入现在这个行业的?
广告人的工作日常是什么样的?
广告中的心理学讨论
什么是好的广告:有效性 Vs 美誉度
挖掘原始情绪
恐惧、焦虑与自卑
散布恐慌,引发顾客囤货
你去健身房的初衷?健康or身材?
害怕被孤立(皮肤病,秃顶等)
利用情绪的策略:
指出一个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的问题
加剧消费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焦虑
出售解决方案
e.g. 绿箭口香糖;重疾保险
捆绑负罪感
亲子教育
幼儿过度卫生安全(奶瓶消毒柜)
半成品食物(母亲的负罪感)
父母养老保险
健身卡/减肥餐
胎教与潜意识
对一生的影响
维度:气味、音乐、儿时记忆
遗传式的品牌忠诚度
e.g. 超市的案例,菲律宾可比克咖啡
被禁止的洗脑广告
从众与同侪压力
曲奇罐实验
病毒营销
榜单和爆款的魔力
产品植入(apple)
反同侪压力,叛逆和酷
个性化浪潮
不同群体消费者间的矛盾
网红店的困局:小众悖论
成瘾
世界上最容易成瘾的声音:第三位是手机震动
研究表明,人们对手机不是上瘾,而是真爱
购物成瘾
购物带来愉悦感
逃避抑郁,甚至是解决焦虑的手段
品牌成瘾和依赖
不喝星巴克就没法上班
球队输球就无心工作
为了苹果手机通宵排队
制造渴望
图像:可乐的“汗珠”
声音:易拉罐打开的声音
游戏化营销
“差一点点就要赢”的感觉
“永不充值”“轻松爆装备卖钱”刺激
Foursquare 的游戏机制
怀旧营销
肯德基:原味鸡回到1987年
人为什么要怀旧?
回到过去有安全感的生活体验 - 童年
回到过去巅峰的生理条件 - 黄金年代
追求愉悦感:同之前所说的“胎教”的联系
有机食品,传统古方
名人效应
距离产生美,仙尘效应
和恐惧“未来的自我”不同,名人效应是“向往理想的未来自我”
名人定义的扩展
专家也是名人
爱豆的带货能力
KOL vs KOC
链接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饭稀饭.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灾难与谣言的正反馈
谣言的传播是对人类心理需求的迎合
迎合掌控感
迎合固有信念
迎合最坏可能
谣言的自我服务动机加重了偏见和群体的分裂
灾难与谣言之间的正反馈循环
癔症性的情绪
现在最大规模的集体癔症不是疑病,是在一个个带有情绪煽动的观点背后发泄情绪的现象
群体心理的特征
低智
夸大的自信
情绪化而敏感
道德两极分化
恐慌与防御机制
愤怒——最有力的伪装
焦虑——爆发式情绪使别人认同
否认——往往是第一反应
隔离——投身于给自己力量的其他事情
幽默、理智化——写段子和做播客都是防御的一种
链接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陈韬 (https://fom.fm/guests/tao)
嘉宾介绍
免疫学研究什么范畴?
在面对未知病原体时,一般研究思路是怎样的?
病毒与致病菌
病毒和细菌分别是什么,它们在治疗上有什么区别?
抗生素是什么原理,为什么对病毒没有效果?
报道中从动物传人,到有限人传人,到持续人传人,似乎时间跨度很短。病毒的变异速度很快吗?跟宿主有关系吗?
病原体都是通过哪些方式传染的,又是通过哪些方式攻破免疫系统的?
免疫系统
人体有几道免疫防线?
什么是抗体,他们是怎么产生的呢?
打喷嚏是一种清除病原体的反应吗?
什么是我们日常说的发炎/炎症
白细胞分为哪几类,它们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抗原提呈细胞有哪些,他们识别和放哨的机制是什么?
病毒感染与自身免疫攻击
什么情况下免疫系统会攻击人体
什么是细胞因子风暴?
为什么很多烈性肺炎病毒会造成自身免疫攻击,导致呼吸衰竭和多脏器衰竭?
生态学与人口学角度的反思
动物作为病毒进化的宿主
人类对自然界基因库的探索
人类大规模迁徙(比如春运)对传染病爆发的影响有多大
链接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陈韬.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Baby Song》--Thom Gunn
从母亲私密舒适的子宫
From the private ease of Mother's womb
我落入灯火通明的房间
I fall into the lighted room.
为何他们不把我放回去
Why don't they simply put me back
放回那温暖潮湿的黑暗之地
Where it is warm and wet and black?
但周遭一切纷至沓来
But one thing follows on another.
异于母亲体内的世界
Things were different inside Mother.
我原充实且愉快地漂浮
Padded and jolly I would ride
在她那完美舒适的内部
The perfect comfort of her inside.
他们把我裹入沙沙作响的床
They tuck me in a rustling bed
我躺在里面 狂怒 弱小 发红
--I lie there, raging, small, and red.
我可能会睡着 我可能会遗忘
I may sleep soon, I may forget,
但我绝不会忘记我的懊悔
But I won't forget that I regret.
环绕她的子宫 一场血雨倾盆而下
A rain of blood poured round her womb,
而所有时间在这屋外咆哮
But all time roars outside this room.
出生:人的第一次创伤
弗洛伊德:出生行为是对焦虑的第一次体验,因而是焦虑感的来源与原型。
奥托·兰克《出生的创伤》:
出生的分离,心理上的打击比生理上的难受更重要。它会烙印在潜意识中,影响人的一生。
既想体验快乐,又害怕重复创伤的模式,催生无数心理问题和文学桥段。
分娩式分离的意象
为什么动物的出生不会带来创伤
如果没有这样痛苦的创伤,人类是否也就达不成如今这样演化的成就?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人的创伤水平?
母亲在身体上和情感上都要保护婴儿,让婴儿的内在感到安全。
母亲把那些无法消化的情感,脱毒后喂给婴儿。
婴儿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命名”这些强烈的情感过程,这样的经历能让他们在早期存活下来,并学习自己脱毒这些创伤带来的东西。
人的一辈子,提升的都是与创伤共处的能力。
链接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李邦斯 (https://fom.fm/guests/libangsi)
嘉宾介绍
为什么选择文学作为专业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些什么?
比较的内核
心理学与文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文学研究的工具,文学是心理学研究的素材
文学中的母题研究很像心理学的原型
心理学议题也同时是经典的文学桥段
加缪其人
长得帅,是那种充满正义感但又优雅稳重的硬汉
出生在法统的阿尔及利亚,本身是一个“局外人”
46岁车祸去世,今年正好60周年
不承认自己属于存在主义,却被存在主义封神
鼓励反抗,其实是期望从存在的荒诞感中去寻求阳光和幸福
思想困境造就思想:西方理性主义崩塌,世界大战爆发
《局外人》
195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
简单的故事线,第一人称视角,原始心理活动的白描
第三人称视角下的“格格不入”,创造出人的动物性与社会规则之间的荒诞对立
默尔索,向死而生
默尔索是一个缺乏自我,以生命体验做着本能反映的人
他如同孩子一般,忠于自己的感知,而从人际关系中抽离
枪击事件让他最极端地卷入到社会游戏中
性与生死,是对母亲去世悲痛的防御,这种强大的情绪如果不经修饰冒出来,可能会让他人格崩解
只有“正常”需要被反复确认,而“不正常”冲破了规则,反而是相对自由的
动机决定了我们对行为善恶的界定
只有冲动或激情才能避免我们堕入“虚无”的空洞世界吗
有关存在主义心理学
存在是不需要证明的,但存在感需要
性与生死的刺激能带来强烈的存在感,大部分人会通过升华这种感受,用成功的快乐代替
当存在感消失时,人就会陷入存在的焦虑
存在的焦虑有三层,默尔索在1和3之间跃迁着
大部分人都在第2层身份焦虑中,过完了西西弗斯式的一生
关系中也能带来存在感
直面存在的焦虑时,意义不再重要,人会体验到孤独
相关阅读
《局外人》
链接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李邦斯.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提纲
希帕蒂娅之死
同理心的发展史
人性本善还是本恶
同理心的泡泡
每个人都是旁观者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主播
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
帽子君 (https://fom.fm/guests/hat)
嘉宾介绍
为什么喜欢数学?
数学系都学些什么?
数学家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
数的直觉-自然语言的抽象化
最早的计数可能出现在文字之前
语言出现以后,依靠量词用来表示真实世界的属性,数词渐渐抽象出来
人类把数作为共同性质抽象出来,并采用与大多数具体事物无关的某个语音来替代它
数学产生的标志
人类社会属性的认知,就是一个把真实世界抽象化的过程
形的直觉-几何
几何-尼罗河的馈赠
对自然的观察
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的数学发展
希腊人的出场
思想环境:宗教和祭祀不再限制思想,城邦社会的唯理主义,可以去两大河谷文明学习
毕达哥拉斯
柏拉图-最早对证明的强调
柏拉图和他建立的学园,在数学史上有什么贡献
无理数的认识,人对未知的定义
数学家舍弃全盘的勇气——反证法
什么是演绎推理?
芝诺悖论
从应用题到证明题的认知蜕变
能看到的不是真实-表现与本质的分离
观察者对世界认识的偏差
柏拉图之后的古希腊数学家
亚里士多德
欧几里得与《几何原本》
非欧几何的发现
同时代的中国算数
质数无穷多的证明
人对∞的想象
在朴素唯物主义中一枝独秀的理性主义
尾声&下期预告
联系我们 (mailto:hi@fom.fm)
订阅方式 (https://fom.fm/subscribe) Special Guest: 帽子君.
各位听众,新年好,我是小果汁 (https://fom.fm/hosts/ijoy)。2020年,我的个人播客 Full of Mind (https://fom.fm/subscribe) 全新上线了。这期节目是FOM与世界见面的预告片,我想跟大家分享,做这档播客的初衷,我自己的构想,我想请到的嘉宾,以及未来我们会聊到的主题。
一开始我对这档节目的定义是《我们这一代的30岁思想群像》。但是这样一来就注定这个节目长久不了——过了30岁还做不做呢?
于是就取其中思想一词,把它拓宽到 mind 心智,既包括思维,也包括感知、情绪、认知等等。 Full of Mind 既是充满思想的意思,又是聚焦于思想的意思。我想去挖掘每一位嘉宾的想法,他们擅长的领域,再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视角作一点评论,甚至一起探讨一下人类思维的进程。如果能做到以上任何一点的一小步,就算是完成我的初心了。
第一期节目讲数学史,嘉宾是帽子君 (https://fom.fm/guests/hat),敬请期待。
Top Podcasts
The Best New Comedy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Busines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Sports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True Crime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24The Best New Joe Rogan Experience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The Best New Dan Bongino Show Podcast Right Now – June 20The Best New Mark Levin Podcast – June 2024
United States
干货满满
亚文化,是一撮人心中热爱的、并为之付出时间、精力甚至是大量金钱的事物。我其实很佩服这些人认真沉浸的态度与努力,但应该注意的是,亚文化毕竟有别于主流文化,不应该破圈出圈,影响圈外其他大部分人的生活。 存在即合理,世界上有多样的文化,我们要学着去理解、尊重与包容,求同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