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生命的觸動》每日靈糧

《生命的觸動》每日靈糧
Author: GOOD TV
Subscribed: 134Played: 1,636Subscribe
Share
© GOOD TV
Description
讓金鐘美聲黃介文,每天伴您線上聽靈修~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1612 Episodes
Reverse
你曾經看過令人動容的墓誌銘嗎?也許上面寫著「慈愛的母親 」或「摯愛的朋友」。你希望自己的墓碑上面刻著什麼?什麼樣的墓誌銘是你人生的寫照? 在《使徒行傳》中,我們看到歷史如何記念大衛王,在一篇主要對猶太人群體的講道中,使徒保羅提到了聽眾所熟知的大衛王。保羅回想大衛在位期間的偉大成就,他選材這樣描述大衛:神稱他是「合我心意的人」(22節)。 什麼是「合神心意的人」?對大衛來說,這句話代表他與神有著非常親密的關係(詩篇 63:1, 6-8)。能夠建立這樣的關係,絕對不是只有例行公事地參加禱告會或上教會,而是發自內心渴望親近天父(詩篇 42:1)。 如果你也希望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必須做哪些改變?必須捨棄哪些事?哪些事原本沒有,現在應該要有?求神幫助你做必要的調整,立定心志讓這成為你一生的目標,也是你的墓誌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樂意賜福是神的本性,然而神賜福人的目的,絕對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遠。神不希望祂的福份只停在我們身上,而是渴望這些恩典能流向更多的人。 就像今天的詩篇所說的,主賜福我們,是要讓全地,也就是萬國萬民,都能認識祂的救恩、祂的道路和祂的公義(3-4、7節)。神行動的背後,都有更宏大的計畫。 想到這裡,不禁讓人心生敬畏,心存謙卑,因為神竟然賦予我們這麼重要的使命。祂要信靠祂的人都能參與這神聖的計劃,幫助人認識祂。每一次神賜福,除了使我們得益處,更大的目的是要促進神國的計畫成就。反過來,如果神沒有將我們想要的賜給我們,或許是因為那並不符合祂更高的旨意。但若是所求的是符合神更偉大的計畫,我們就能被祂大大使用。 神賜福與你,不只是為了幫助你,更是要在你裡面動工,透過你影響別人的生命。千萬別讓神的賜福所帶來的快樂和舒適,遮蔽了你的眼睛,看不見神的心意。不妨求問神,你可以如何運用祂的恩惠領人歸向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在這世界上,即使在教會裡,每個人對主的認識都不一樣,甚至差異很大。對基督徒來說,很重要的是,相信聖經沒有錯誤,並且相信聖經向我們啟示,認識三一真神所需要的真理。(約翰福音17:17)聖經無誤如果對這教義沒有堅定的信念,所有的人對神的想法就會變得主觀。聖經是神的意念的匯集,是人受聖靈感動所寫成的,毫無錯誤。(彼得後書1:20-21)正確認識神神是獨一真神,以聖父、聖子和聖靈三位永恆位格表達出來,同尊同榮,但是職分不同,都參與創造,也都參與救恩的計畫。 聖子耶穌藉童女懷孕降生到世上,祂沒有犯罪,卻為我們的罪捨命,死後從墳墓裡復活,升天回到父神那裡。聖靈是我們能力的源頭,祂內住在每個信靠基督的人心裡,啟示真理、轉化我們,並使我們能夠順服神。 造我們的主渴望我們認識祂,這實在太奇妙了!祂邀請我們與祂建立親密的關係,每天我們都能打開神的話語,與三一真神展開心靈對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基督在我們生命中居首位,我們就能經歷許多從祂而來的賜福,包括:平靜的心:當我們轉向主、默想祂的話語,祂必會引領我們「在可安歇的水邊」,讓我們的心靈得著真正的安息(詩篇23:2)。心靈與思想安靜下來了,我們就容易聽見神對我們說話。剛強的信心:研讀聖經會擴展我們對神的認識,並給我們洞察力和方向。當我們跟隨祂的引導,看見祂如何為我們作工時,我們的信心就會成長。清潔的心:聖經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清楚自己真實的光景,指出需要改變的地方。我們若認自己罪,祂應許必赦免我們的過犯,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壹書1:9)。做好預備的心:無論未來是歡樂,還是艱難,神都會預備我們去面對。透過聖靈的工作,祂預備我們迎接生活中各樣的挑戰(彼得後書1:3)。 保羅的一生,就是讓耶穌居首位的最佳典範,基督成為他生命的主(加拉太書2:20),即使遭遇患難,依然活出喜樂,並得著力量面對一切困境與挑戰。當我們願意像他一樣,將與主的關係放在首要的位置,這些屬天的祝福,同樣也會臨到我們身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在禱告方面,常常重新審視我們的心,這的確是明智之舉。看看耶穌是如何以身作則,教導我們要分別時間親近天父。獨處耶穌常常受群眾包圍,但祂知道祂需要安靜獨處,所以會刻意隱退避開人群,甚至離開門徒,為了要單獨跟父神說話。持守與神獨處的時間無論生活中發生了什麼,耶穌都會刻意保留一段時間,好讓祂在靈裡可以得著安息、專心仰望天父,讓身心靈重新得力。安息什麼是安息?詩篇46篇10節呼籲我們要安靜:「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要持續保有這種內在平安,必須定期停下手中的工作,單單讓心靈感受聖靈的同在。今天的經文,大衛形容就像「斷奶的孩子」,在母親懷裡平靜安穩,完全地滿足。 如果你看這樣的平靜安穩是不可少的,一定會在信仰的路上得著極大益處。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但如果能把心安靜下來,會發現你真的非常需要主同在的平安,那是無價之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以弗所書五章二十節告訴我們:「凡事要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常常感謝父神。」當生活都很順利的時候,要常常感謝神似乎並不難。但是一旦遇到令人痛苦的事情,要表達感恩就沒那麼容易了。 在今天的經文,作者使徒保羅深知,在基督裡的豐盛,足以超越世上的一切痛苦。保羅所視為寶貴的賜福,是信靠主的人都可以從神領受的。 首先,這位獨一的真神邀請我們與祂建立個人的關係。祂是全知、全能、無所不在的神,也是萬物的主宰。第二,造我們的主無條件地愛我們,而且永遠愛我們。第三,祂差祂的愛子來拯救我們,好讓我們能與祂共度永恆。因此,當我們信靠耶穌,就得著釋放,脫離死亡的恐懼。 神賜福不只這些,信靠神的人,就蒙神接納他們成為兒女,並受聖靈的印記。(以弗所書4章30節)祂應許照祂榮耀的豐富,供應我們一切所需用的都充足。(腓立比書4章19節)並賜下祂的話語和內住的聖靈引導我們。 難怪保羅會如此感恩,回顧一下你所列的蒙福清單,想一想,還有哪些事配得感恩。當你這麼做時,就明白保羅所蒙受的福也是屬於你的。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覺得怎樣才算富足?銀行裡有一大筆存款?還是車庫裡停著名車?你也許不會大聲說:「沒錯,就是這樣!」但你的生活方式是否也反應了這樣的價值觀?遺憾的是,很多基督徒被世界的標準所超越,認為富足就是擁有豐厚的財產。 不論你富裕或是貧窮,都可能會有這種觀念。有錢人通常會把金錢當作成功的指標;對窮人來說,則認為金錢是萬能,只要有錢,人生就會舒適和滿足。貪婪同樣困擾著富人和窮人。 許多基督徒沒有意識到:只要在基督裡就是富足的。沒錯,你可能還是有帳單要繳,但只要信靠耶穌,你就可以大膽宣告:神已經把最豐盛的福分傾倒在我身上(以弗所書2章4-7節)。 今天的經文說,神已經把各樣屬靈的福氣賜給我們(第3節)。你有沒有注意到這句話的動詞是什麼時態?作者用的是完成式:「已經賜給」,意思就是這些祝福早就已經賜給你了。而且神不是零零星星地給一點點,而是極其慷慨地傾倒在我們身上。 不要只看你銀行存款的數字,不妨安靜禱告,把你所擁有的祝福一一列出來。緊接著,我們就能進一步發現神賞賜給我們最精選的禮物。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我們信靠神,就可以百分百地相信祂會供應我們一切所需,以下是從主而來幾個寶貴的賜福:蒙赦免信靠耶穌,你的罪就得潔淨,不只過去的罪,包括你現在的罪和將來的罪(以弗所書1章7節),都被洗淨。得自由基督信仰讓我們從依靠行為稱義的捆綁中得釋放,也就是我們不用憑靠自己的努力贏得神的喜悅。祂用無條件的愛愛我們,並且藉著祂的兒子成全了救恩。我們所當行的,就是接受這滿是恩典愛的禮物(約翰福音8章36節)。與主聯合我們所敬拜的不是遙不可及的神,而是滿有慈愛的天父,祂知道我們生命中的大小事。聖經說我們已經「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以弗所書1章13節),也就是我們永遠與天父聯合。承受永生你若已經在神裡面受了印記,就永遠屬於祂。祂將你緊緊握在手中,沒有人能把你從祂手中奪去(約翰福音10章28-29節)。 神賜下許多美善的事物讓我們享受,但我們不能把安全感建立在這上面。今天就向祂獻上感謝,祂過去供應你,將來也必繼續看顧你。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小孩子在主日學會認識一個真理,那就是神是良善的。這幾個字看似簡單,卻隱藏著神極為奇妙又深奧的屬性。神是完全的神,也是聖潔的神,換句話說,祂是一切公義的標準。父神的良善會透過祂的行動顯明出來,所以祂的一切作為都是正直良善的,因為祂不會違背自己的本性。 神是不改變的神(瑪拉基書3章6節),神對待我們的方式,不會因為我們的行為而有所改變,決定因素是在於祂的屬性。當我們悖逆,破壞了與天父的關係,慈愛的天父會管教(希伯來書12章6節),目的是為了恢復我們與祂的關係。 從很多方面都可以看見主的美善,祂是創造我們的主,我們每個呼吸都是祂所賞賜的;祂是慈愛的牧人,祂看顧我們、供應我們一切所需。而祂的美善最極致的表現,就是十字架,祂甘願背負我們的罪,讓我們可以恢復與祂的關係。 我們信心的基礎就是相信神是良善的神,這真理使我們在順境中有喜樂,在逆境中堅定相信。即使不明白神的作為,也依然能信靠祂,知道祂是美善的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有些人一直被困在罪疚感裡,好像走進死胡同,怎麼也出不來。原因各有不同,有人是因為還持續活在罪中,但也有人卻一直感到羞愧,被錯誤的罪疚感折磨。無論罪疚感的根源是什麼,得勝的方法其實都一樣。 首先,要知道救主已經把我們的羞愧帶到十字架上(希伯來書12章2節)。我們不可能為自己贖罪,唯有耶穌能償還我們的罪債。但我們還是必須找出罪疚感的來源,然後帶到神的面前。也就是,不管我們做了什麼,如果在神眼中那是罪,我們就必須認同神的看法。換句話說,就是承認自己犯了罪。第二步是悔改,轉離錯誤的方向,走上神所喜悅的道路。 用這樣的方式處理罪疚感,我們心裡就會湧出平安和喜樂,取代羞愧的重擔。更美好的是,我們還可以得著智慧去幫助人,也就是坦然分享過去所犯的錯,讓身邊的人從中看見主的恩典與作為。藉由我們的見證,神就能觸摸到那些需要得釋放的人。 戰勝罪疚感,是不容繼續拖延的戰役。轉向主,求主幫助你面對罪疚的根源,是時候邁開大步,走向神所賜的喜樂。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因為做了違背良心的事而感到內疚,這就是罪疚感,會有這種感受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無緣無故長期活在悔恨之中,那就不正常了。神設計罪疚感是為了要提醒,我們已經犯罪,必須悔改。但撒但會扭曲這些情緒,把我們囚禁在罪疚感裡面。這就是為什麼長期活在羞愧當中的人,會對神的愛感到不確定。 正確的罪疚感,是神用來催促我們悔改的工具,是我們幫助回歸正路的指引,是禮物。但魔鬼卻製造錯誤的罪疚感,讓我們對那些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感到自責。這種不健康的罪疚感,在律法主義的教會或生活中很常見,一些思想或行為被貼上「錯誤」的標籤,導致人們因為做或想一些事而感到羞愧。 自我定罪會阻礙我們與耶穌的關係,無法嚐到與主同行的滿足感。那些被囚禁在罪疚感裡面的人,無法享受主的平安,反而因為害怕被主拒絕,拼命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而且總覺得神的懲罰隨時會臨到,因而無法真正信靠神。 耶穌來不是要定我們的罪(羅馬書8章1節),祂恢復我們的生命,使我們因信稱義,得以坦然無懼站在神面前,脫離罪疚,這是耶穌最大的渴望,就是除去你一切的羞愧,今天就將一切都交給耶穌,祂必使你得自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基督徒在教會裡和教會外的表現如果不一致,會大大影響人們對福音的看法。我們的信仰應該展現在生活的各個領域,包括職場。 外在的行為會反映我們內在的信仰,如果宣稱我們是基督徒,那些同事、上司、下屬,就會把我們的態度和行為,與耶穌畫上等號。你的同事是否能從你的工作表現看到神的美好? 我們來看聖經是怎麼說的,首先,就像今天經文所說的,我們應該把自己視為僕人,並把他人的益處放在自己的需要之上。接著就是要意識到,我們真正的老闆是主基督,要誠實努力地工作,知道所有賞賜都是從祂來的(歌羅西書3章23節)。此外,因為世上一切的權柄都是神所設立的(羅馬書13章1節),因此,除非上司要我們做的是違背聖經真理的事,否則就要甘心順服。最後一點,要知道我們的同事、上司和老闆,在造物主眼中都是有價值的,都應得到尊重(約翰壹書4章7-8節)。 即使工作很辛苦,同事不好相處,我們都要像是為主做的。也就是我們要有喜樂的心和僕人的態度,勤奮做工,尊重他人。想像一下,如果所有基督徒都有這樣的工作態度,職場將是多麼美好的地方!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一般人不認為自己需要什麼太大的改變,很多人承認自己某些方面需要稍微「調整」,他們通常還會補充說明:「但基本上我是個好人。」然而事實上,天父不接受人類「還可以」的標準,祂要給我們更好的。神想要看到的是,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完全降服於基督的樣式。因此,祂會著手進行翻修的工程,把現在的我們,改變成祂兒子的形像(哥林多前書15章49節)。神重新塑造我們的工作中,一個必要的步驟,就是除掉我們生命中一切不合神心意的方面。這個過程往往令人很不舒服,但這絕對是值得的。神針對那些不榮耀祂的習慣、態度和關係。祂透過環境催促我們關注這些方面,好讓我們將這一切交託給祂。 也就是說,我們的意志要願意接受神的改變。在轉化我們的過程中,祂工具磨塑的痛苦,可能暫時遮蔽祂設計的美善。但對主來說,沒有什麼比一個委身、無論如何都順服的跟隨者更榮美的了。降服於祂,讓祂將你重新塑造成祂心目中的兒子或女兒。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耶穌教導門徒如何禱告之後,提醒他們不要讓「不饒恕」停留在心裡。祂說,如果我們不饒恕人,天父也不饒恕我們。但是千萬不要誤解耶穌的意思,不原諒他人,並不會因此失去救恩,卻是我們破壞了與神的團契,因為不悔改的心態攔阻我們常常認罪、轉離惡行。 饒恕更多是意志的行為,而不是心靈的行為。我們往往不想憐憫那些錯待我們的人,但主卻呼召我們要饒恕(馬太福音5章38-40節)。懷恨在心,久而久之會變成沉重的負擔。雖然要饒恕實在很難,但主耶穌知道,饒恕對我們才是最好的。支取祂所賜的憐憫,並祈求祂幫助你放下怒氣和怨恨。當你決定倚靠主的恩典向前行,也養成習慣,常常為傷害你的人禱告。如果神感動你,也可以主動為你的錯誤的態度或行為,尋求對方的原諒。 苦毒的心與我們在基督裡的新身分,是不相稱的。這是為什麼聖經一再強調饒恕。放下重擔吧,耶穌應許,我們若信祂、遵守祂的道,就必得著自由(約翰福音8章31-32節)。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得勝,是神對每個基督徒的心意,但有時候,我們卻發現自己不斷落入同樣的罪。我們真心想要做對的事,但為何還是一直失敗? 第一個原因是「不完全的悔改」。有時候,我們會為罪哀傷、難過或感到羞愧,卻沒有真實的悔改。悔改不是流淚或自責,而是改變對罪的看法,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罪,也就是用神的眼光。如此,我們的心就會轉離罪,不再持續犯錯(箴言28章13節)。 第二個原因是,不夠認識我們在基督裡的身分。我們是神的兒女,基督住在我們裡面。我們若明白這個真理,就了解罪並不適合我們的身分,我們不再為自己的過犯找藉口。當我們對自己的屬靈身分,有正確且合乎聖經的認知,我們才能真實的悔改。 當我們把這兩個真理放在一起時,就締造強而有力,對抗試探的工具。天父渴望我們得勝,記住耶穌基督是我們生命的源頭,倚靠祂,我們就能得勝有餘。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大多數的人,生活中都會有感到孤單寂寞的時候。然而我們信靠主的人永遠不會孤獨,因為神已經賜下聖靈陪伴我們,祂永遠不會離棄我們。 沒有人能保證永遠陪在我們身邊,因為時間、距離,甚至死亡,都會使人分離。但感謝神,耶穌差聖靈來住在我們裡面,並且照祂所應許的,總不撇下我們,也不丟棄我們(希伯來書13章5節)。 人類原本就不是要獨自生活的,按照神的設計,當我們得救,聖靈就住在我們裡面,那一刻,我們的生命才算完整。不過,有時候我們可能會故意忽視聖靈。譬如,有些人堅持按照自己的方式過基督徒生活,有些人則認為讀經和默想神的話不是很重要,可有可無。這樣的人會常常感到不滿足,因為心裡的平安總是稍縱即逝,反而是孤單會像個長住在心裡的老朋友,揮之不去。 聖靈是我們的「保惠師」,意思就是「與我們同行的伴侶」。如果我們與祂保持距離,我們就與祂疏遠,就是與天父保持距離。然而,若我們願意邀請聖靈帶領我們,敞開心明白神的計畫,祂會用超乎想像的方式,扶持、鼓勵我們。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經文中的法則要如何應用在生活裡?這方面很多人的觀念並不正確。一般認為,應用聖經的原則只要三個步驟:「聽見」、「相信」,然後「應用」,但事實上沒那麼簡單。除了這三個步驟,還要「探索」和「發現」,才能真正付諸行動。 所謂的「探索」,就是要研讀經文,了解上下文,明白這段經文對你有什麼意義,以及教導我們認識神的哪一個屬性。此外還要思考,這段經文和聖經其他的教導有什麼關聯。深入查考神的話,我們的心思意念會變得柔軟,真理的種子能在我們裡面扎根。 當我們繼續深入探索經文,當新的感動從字裡行間跳出來,我們會感到這段經文無比真實,會發現神法則運作的原理,也會知道該如何應用在生活裡。當我們這樣做的時候,神豐富的真理就成為我們自己的,越多將真理存在心裡,就越能由內而外地影響我們。 基督徒如果說不出神在他生命中的作為,很可能是因為他未能將聖經的教導活出來。光是「聽見」和「相信」,真理還不能成為自己的(雅各書1章22-25節)。惟有親自探索,發現真理與你生命的連結,並應用這概念讓神使它發揮作用,這個原則就是你的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老爺爺買了新玩具,要送給小孫子。他稍微看了一下說明書,就把它丟到一邊,開始自己動手組裝。但不知道為什麼,玩具總是裝不好。幾個小時過去,他實在很受挫,只好再次打開說明書,照著上面的指示一步步來。很快地,他就把玩具組裝好了,小孫子也開心地玩了起來。 其實老爺爺知道,玩具製造商提供了正確的組裝方法,只不過他以為自己可以完成。很多人也是這樣看待聖經,沒有把神的話當作生活的操作手冊,只有在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的時候,才會打開聖經,稍微翻一下。 聖經教導我們認識神,知道祂是一位什麼樣的神、祂有什麼想法、什麼是祂做事的法則。認識神的法則,能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決定,使祂得榮耀。聖經也是神給我們的人生指南(提摩太後書3章16-17節)。今天的經文告訴我們,我們若想要討神喜悅,就必須在凡事上遵行聖經的原則(9-10節),而想要活出聖經的原則,唯一的方法就是閱讀聖經、研讀聖經、默想聖經。 神的話是無價至寶,聖經隱藏豐富的寶藏,許許多多的故事,都教導我們如何事奉主,在凡事上尊崇祂。聖經的教導,引導我們活出合神心意且有意義的人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能夠對彼此負責的關係是美好的關係,能擁有這樣的關係是人生莫大的祝福。聖經中有許多美好的榜樣:耶穌向父神負責(約翰福音8章28-29節)、教會順服基督(以弗所書5章24節),保羅也覺得應該要向安提阿教會交代(使徒行傳14章27節)。當我們有人可以分享失敗、軟弱、成功和渴望時,我們會在幾個方面受益。 首先,互相問責能幫助我們培養責任感。此外還能激勵我們作個誠實正直的人,不致於做錯誤的決定。此外,常常自我檢視,就會要求自己誠實、謙卑。 問責夥伴能清楚看見我們的軟弱,因此能提出勸告、鼓勵,或是出於愛心的提醒。我們希望生活中找到這樣的夥伴,但這樣的人必須是聖靈充滿,能夠給我們敬虔的建言。同時,我們也希望他能照我們的本相愛我們、接納我們,並且勇敢面質的人。 這樣的人要去哪裡找?也許就在教會裡,或者是你的朋友當中。今天就開始禱告,求神賜給你一位能夠對彼此問責的好夥伴,也求神幫助你成為別人這樣的夥伴。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我們看了以利亞多麼勇敢地挑戰巴力的先知,而今天的經文則是聚焦在約沙法王身上,他得知大軍來襲,就尋求神的引導與力量,並呼籲全國百姓一同尋求神。他們的榜樣教導我們,大有能力禱告,需要具備什麼條件:倚靠神以色列百姓的禱告流露對主耶和華極深的倚賴。他們知道靠自己無法得勝,因此求神親自介入。專注於神的計畫即使承受極大壓力,甚至面臨失去性命的危險,以利亞仍堅持照著神的方式行事(列王紀上19章1-2節)。約沙法號召全國百姓禁食禱告,同心尋求主的心意。以利亞和約沙法都是向神尋求對策,也都有明確的目標,最後才得以成功克服艱難。動機純正兩位領袖的意念都是以神為中心,也都是以完成神的旨意為目標。相信神的信實兩個人都毫不猶豫地在眾人面前祈求神幫助,以利亞求神考驗450個巴力先知;約沙法則是吩咐以色列全國上下同心禱告。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禱告似乎沒什麼果效,求神幫助你效法以利亞和約沙法的榜樣,並且預備好看見神的回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