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Author: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Subscribed: 160Played: 2,007Subscribe
Share
©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Description
哲學新媒體 Philosophy Medium 是由一群哲學人組成的新創團隊,目標是結合哲學專業與網路新媒體,用富有創意的方式在社會上傳播哲學內容和推廣哲學教育。2020 年起,哲學新媒體開始製播哲學主題 podcast,歡迎熱愛思辨的你訂閱收聽!
訂閱哲媒,收聽會員限定特集: https://bit.ly/2ZS98fN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訂閱哲媒,收聽會員限定特集: https://bit.ly/2ZS98fN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113 Episodes
Reverse
👤 本集為會員集,敬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https://bit.ly/3Ap01pN
🅱️ 《冰的哲學》第三季最後一集,我們同樣要用一個上下兩千年的問題來作為整季的結論——邏輯不好,哲學就沒法做了嗎?
打從詭辯學派興起的時代開始,人們逐漸意識到語言有其相對的自主性,甚至可以影響人對於現實的認知。亞里斯多德建立三段論邏輯系統,試圖在語言推論中找出對應於現實存在的形式化結構,確保真實與確定知識的可能性。邏輯一路從兩千多年發展到二十世紀前,數學化程度與自主性愈來愈高,但對哲學論辯與書寫的規範都還相對寬鬆。
一直到現在,原本只是一種論證方式的邏輯,反過來變成規定如何書寫哲學論證的規範——這個從英美分析哲學嫌歐陸哲學晦澀沒邏輯、歐陸哲學覺得分析哲學僵硬機械化的相互「叫囂」可知一二。我們要問:哲學問題就是邏輯解謎嗎?定義不清楚、沒有明確的邏輯論證,就不是在做哲學嗎?來聽《冰的哲學》第三季最後一集怎麼說!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QMudjT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播放完整內容,感謝文化部贊助播出。
🅰️ 從西元前四世紀一直到十八世紀,其實邏輯發展的基礎模型一直都沒有太大的變化。但進入二十世紀後,大家一路聽了十八集下來,應該會發現十九、二十世紀邏輯的發展比起之前變動的非常劇烈而且快速,邏輯、數學和語言哲學三者緊緊糾纏在一起。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是,接在佛列格、羅素與維根斯坦之後,二十世紀邏輯實證論的出現。以石里克與卡納普為首的維也納學圈,主張反形上學,以及邏輯和經驗的密切結合,希望建立起一套理論架構,根據被經驗印證與否來判別一個命題是形上學命提還是科學命題。波普後來提出否證論,主張科學命題要有否證性,也就是被經驗否證的可能性。
本集還要特別要講一個波普和維根斯坦兩人發生過的一個暴力八卦故事:著名的維根斯坦撥火鉗事件!(警語:請勿拿撥火鉗對著任何人揮舞。)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povmTj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集,敬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https://bit.ly/3oSiX9y
🅱️ 上一集講到羅素如何找到弗列格邏輯系統裡面的一個 bug,也就是我們上次講的羅素悖論。這一集換成羅素被批評,之後提出了修正自己邏輯理論的描述理論。到底是誰這麼大膽,居然敢批評羅素呢?就是他的學生維根斯坦。
羅素早期的時候主張一種真理對應理論,就是說一個命題「天空是藍色的」之所以有意義而且為真,因為這個命題對應到了一個 fact 事實,而這個事實就像是數字一樣,是一種抽象的存有物。那如果命題為假的時候,「天空是綠色的」對應到什麼東西呢?羅素主張假命題對應的是 fiction「虛實」這樣的東西。
呃,那如果是對命題的否定「天空不是藍色的」又對應到什麼呢?這問題可就愈來愈複雜、存在的東西也愈來愈多了。維根斯坦就是針對這一點提出批評,讓羅素修改了理論,來處理「現任法國國王是個禿頭」這種假命題。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 https://bit.ly/3JpjVUr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播放完整內容,感謝文化部贊助播出。
🅰️ 今天這一集要跟大家介紹一個二十世紀在英美哲學裡面非常重要的哲學家,羅素。羅素的作品很廣泛,從文學作品一直到數學都有,最有名的大概就是羅素和懷德海一起寫的《數學原理》。看起來羅素好像是個數學家,但其實算是幾個早期分析哲學家裡面真的有比較多傳統哲學作品的哲學家。
大家可能都聽過鼎鼎有名的「羅素悖論」,像是說謊者悖論或者理髮師悖論,但這些都只是羅素悖論的一種而已。悖論和兩難有什麼不同?羅素為何要提出這個悖論?而這個悖論又和前兩集談到的弗列格形式邏輯系統有什麼關係?來聽聽有蓉的介紹。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vbhmPZ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播放完整內容,感謝文化部贊助播出。
🅱️ 上一集跟大家介紹德國數理邏輯學家弗列格。他的研究專注在證明一件事情,就是算數真理可以被化約到邏輯真理。雖然嚴格來說,弗列格並沒有真的成功做到這件事情,但他這個嘗試仍然在哲學史上有很重要的影響,而且這個影響還要回到康德身上。怎麼說呢?這就得講一下他們兩人對於「數學判斷是分析還是綜合的?」這個問題的不同看法了。
弗列格用函數形式所建構起來的邏輯系統,徹底擺脫了亞里斯多德詞項邏輯中、語詞與存在範疇之間的緊密連結,用指涉 (reference) 來連結語詞和其指稱物的關係,建構所有簡單命題的真值條件。這個轉折也促使弗列格區分了指涉與意涵 (sense) 兩者,讓我們注意到「理解一個命題」跟「一個命題為真的條件」是不同的事情。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PmDkre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集,敬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https://bit.ly/3c3Hfug
🅰️ 本集要介紹的就是邏輯史上舉足輕重,更是當代分析語言哲學的始祖弗列格 (Gottlob Frege)。有聽說過哲學史上「語言轉向」這個詞的人會知道說,由於弗列格對羅素與維根斯坦的影響,使得這位數學家兼邏輯學家被認為是開創當代數理邏輯與分析哲學的奠基者。
弗列格的邏輯系統是以算數 (arithmetics) 作為模型,最大的特色是以論證為單位,所以關鍵在於把邏輯關係當作數學意義上的函數 (function) 來看待。他希望按照算數的方式,建立起邏輯上的公理,並建立整個邏輯的推論形式,最終的是希望讓邏輯成為數學的基礎。
他這個夢想是否能達成呢?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 https://bit.ly/3yxXAyV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集,敬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https://bit.ly/3AnPLOX
🅱️ 上一集我們介紹了萊布尼茲在什麼意義上開啟了現代邏輯,這一集我們要更進一步來討論,萊布尼茲的邏輯系統確切來說如何掌握他所謂的「思想法則」。對他來說,在實在這一端、存在物的特定關係,可以完全對應到思想內部的概念關係。所以只要找出思想內部的法則,就可以理解世界的原理。
萊布尼茲一方面建立起,以否定 negation 和連言 conjunction 為基礎的形式邏輯,取代亞里斯多德的詞項邏輯,另一方面提出了有別於阿維森納時間性條件句的模態邏輯,來理解真理的偶然和必然性質——就是他的可能世界理論。
學者們發現,萊布尼茲在十七世紀發展出來的邏輯系統,和布爾在 1847 年發展的形式邏輯高度相似。但這個早了快兩百年的超前佈署,在哲學史上卻沒有太大的影響——這又是為什麼呢?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 https://bit.ly/3P5YZDF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播放完整內容,感謝文化部贊助播出。
🅰️ 前一集我們提到,大概要到了十四世紀威廉奧坎的時候,才正式開始提出放棄亞里斯多德三段論,用新的邏輯系統加以取代。但是奧坎並沒有成功建立起能夠真的取代三段論的新系統。一直到十七世紀的萊布尼茲,才建立起建立現代形式邏輯的雛型。
博學多聞的萊布尼茲被譽為是「現代亞里斯多德」。在他的時代,邏輯訓練已經成了像以前修辭學訓練一樣稀鬆平常,但大家學的邏輯基本上還是亞里斯多德三段論的延伸,所以萊布尼茲的邏輯作品有一部分也是關於三段論理論,不過他最核心的邏輯研究其實希望發展出一套更強大的普遍運算系統,讓這個系統可以用機械的方式,從少數的真命題生產出所有事實性真理。
要了解萊布尼茲的形式邏輯,就要來看看它和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有何不同之處。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byxgN7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播放完整內容,感謝文化部贊助播出。
延續上次介紹的假設性三段論和模態邏輯,本集專注在大家一定都有聽過的邏輯式子上,若P則Q,讓我們來一探究竟,邏輯式子的規則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為什麼它的真值表看來會這麼難以理解。
從亞里斯多德的範疇邏輯三段論到阿維森那的條件性命題三段論,邏輯史上的這個轉折非常重要。加上模態邏輯處理的偶然、必然、可能、永遠不可能等關係,邏輯系統的使用範圍變得非常寬廣,邏輯也變得非常複雜,逐漸好像可以把所有可以描述的事情都放進邏輯系統裡面來處理。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bfDilG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集,敬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https://bit.ly/3QoO9tY
在哲學系上過邏輯的人一定有聽過兩個名詞:模態邏輯和奧坎剃刀。但大家在教這些概念的時候,很少提到這兩個東西來自中世紀。本集要介紹中世紀的邏輯發展,尤其是模態邏輯,也希望順便跟大家介紹一下同時代阿拉伯哲學家阿維森納發展的條件性邏輯。
等一下,不是講西方哲學怎麼扯到阿拉伯去了?這又是另一段很少人提到的哲學史,其實阿拉伯哲學在十三世紀之前是非常重要發展且保存亞里斯多德哲學文獻的地方,也是因為有阿拉伯哲學家的翻譯與註解,很多亞里斯多德核心的邏輯作品才重新被歐洲哲學家認識。
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三段論的大前提怎麼從「人會死」變成了「如果貓肚子餓,貓就會去抓老鼠」這種條件性判斷。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Hj0DPB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集,敬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https://bit.ly/3MZ5Ca7
🅱️ 作為〈5-A 亞里斯多德的十三種邏輯謬誤〉的副線集,本集要介紹屬於亞里斯多德歸類在語言之外的謬誤,簡單來說就是那些不是因為自然語言在使用上本身的含糊性質而產生的錯誤推論。內容包括:丐題謬誤、錯誤歸因、偶然謬誤、肯定後件謬誤、侷限謬誤、複合問題謬誤。
同時也介紹高中生命教育裡面教的九個謬誤:人身攻擊謬誤、以偏概全謬誤、輕下斷言謬誤、非黑即白謬誤、歧義謬誤、稻草人謬誤、滑坡謬誤、形式邏輯謬誤、訴諸群眾謬誤。高中老師同學們,這麼優質的課程不聽一下嗎?
🗓️ 2022/6/7 台北時間晚上8點【線上座談】與主播面對面:為什麼哲學是冰的?為什麼邏輯有歷史?https://bit.ly/38OAprb
歡迎聽眾報名參加,線上來問主播有蓉哲學問題!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Mdm6ud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2022/6/7 台北時間晚上8點【線上座談】與主播面對面:為什麼哲學是冰的?https://bit.ly/38OAprb
歡迎聽眾報名參加,線上來問主播有蓉哲學問題!
👍 本集播放完整內容,感謝文化部贊助播出。
🅰️ 今天要介紹的是很常出現在邏輯課程,或者給非哲學系的思辨課程裡面的題目:謬誤。大家一般會把英文 fallacy 當作「謬誤」的同義詞,但亞里斯多德一開始的命名則是 paralogism,有別於三段論 syllogism。這三個詞彙有什麼差別呢?且聽主播道來。
亞里斯多德總共整理了 13 種不同的謬誤,又分為兩大類:因語言而形成的謬誤和語言之外的謬誤。本集先介紹 6 個因語言而形成的謬誤。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MMb0NF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播放完整內容,感謝文化部贊助播出。
🅱️ 本集是第四集內容副線,舉出更多例子來說明亞里斯多德的三段論以及他的邏輯系統。適合邏輯初學者收聽。
亞里斯多德認為存在結構跟三段論詞項之間的關係結構完全相符,每一個存在物都是一個樹狀分類圖下最後一個類裡面的個體,所以存在物分類範疇的關係秩序就是邏輯關係的基礎——注意,是基礎,而不是邏輯本身。
這兩者有什麼分別呢?差別可大了。亞里斯多德將三段論的推論形式根據肯定與否定、全稱與特稱等不同排列組合,整理成十四個可以得出有效推論的邏輯公式,還分別取了不同的名字。我們今天就來看看他當初是怎麼找出像芭芭拉 (Barbara) 、瑟拉倫 (Celarent) 這些邏輯形式。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PqdZgr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集,敬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https://bit.ly/3P7oHZ7
🅰️ 本集要初步介紹亞里斯多德的邏輯系統與三段論證,以及他如何改造來自柏拉圖的傳承。
上一集介紹柏拉圖對所有關係建構提出簡單的規則,認為所有關係基本上都是從兩個關係「同」與「異」排列組合而來,而且還可以統整出四種一與多之間的關係。
亞里斯多德就覺得柏拉圖這種把所有關係都化約到「是」與「不是」或「同」與「異」,很麻煩、很複雜、很容易搞錯,都沒有考慮到使用者介面問題。他就想要用一個分類更明確、每個關係都已經界定好、定義好使用規則和範圍的方法,來取代這種是又不是、又是又不是的念經操作。
我們可以稱亞里斯多德整個邏輯系統建構的過程是在把關係實體化的過程。那什麼叫做關係實體化呢?「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的這種三段論證又是怎麼來的呢?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 https://bit.ly/3vYEvpr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集,敬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https://bit.ly/3LF15Jg
🅱️ 本集是第三集副線 3-B,對主線〈柏拉圖:觀念的秩序與關係的秩序〉裡面的內容做一些延伸、補充與案例說明,適合初學邏輯的朋友收聽。
邏輯要能夠出現,第一個就是要把語言藉由內部語意上的指涉所建構出來的事物秩序,跟實際上不依賴任何人的事物秩序分開來。柏拉圖的貢獻就在於他注意到這樣的區分,並發現不僅是觀念本身有秩序,秩序本身也有秩序,讓我們初次以形式的方式來理解關係本身,踏出了邏輯史上關鍵的一步。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OWcTZx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播放完整內容,感謝文化部贊助播出。
🅰️ 前面第二集說完了詭辯論證橫行的神邏輯時代,這一集要從在邏輯誕生的準備過程當中有著非常關鍵貢獻的柏拉圖說起。柏拉圖沒有建立自己的邏輯系統,但對於智者們可以自圓其說的鬼扯,他找出了一套破解之法,分為以下三個主張:判斷之間是有關聯讓真假值有連帶性、連帶是觀念上的關係而不是物理上的關係,還有矛盾不可能作為組織實在的秩序。
要怎麼用這三個主張去對付智者的詭辯呢?來聽主播有蓉在本集介紹柏拉圖與智者塞拉西馬柯 (Thrasymachus) 針對「何謂正義?」的辯論,說明哲學家如何破解神邏輯。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 https://bit.ly/3OCE8rT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播放完整內容,感謝文化部贊助播出。
🅱️ 本集是第二集〈神邏輯時代:詭辯學派與邏輯的誕生〉副線,對主線裡面的內容做一些延伸、補充與案例說明。
前一集 2-A 講到智者出現的歷史契機:人們開始注意到語言有它的獨立自主性,可以透過種種使用技巧去說服人相信一個自圓其說、但脫離現實的世界。本集介紹第一個以「智者」自稱的普達哥拉斯 (Protagoras),還有他的名言「人是萬物的量尺」是怎麼推論出來的。
透過詳細說明普達哥拉斯提出的詭辯論證,以及柏拉圖如何回應與拆解這樣的詭辯,希望可以讓聽眾們更具體了解到,在這個神邏輯時代,智者和哲學家的工作有什麼不一樣?為什麼都是在做推理,一個是詭辯、另一個是有效論證?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https://bit.ly/3JU7Bu1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集,敬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https://bit.ly/3KFUBti
🅰️ 我們今天一下要回到一個遍地都是神邏輯、詭辯學派 (sophist) 橫行的時代。大家可能會懷疑,明明要講邏輯,為什麼還要從神邏輯的時代開始,為什麼還要去介紹那些詭辯嘴砲的人,為什麼還要認真討論像是「白馬非馬」這種莫名其妙又感覺自找麻煩的說法?
邏輯系統為什麼會出現?為什麼有沒有邏輯會變成一個問題?甚至到了今天我們不會去懷疑為什麼要有邏輯。為什麼不能說:「這個世界就是結果論!贏的人永遠是對的」?這一切要從西元前六世紀的土地糾紛訴訟,產生出一批專業遊說者的故事開始說起。
👂 聽起來!練練你的邏輯力!
👏 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限定內容: https://bit.ly/3Kzer9r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說話要有邏輯?為什麼許多人嘲笑的「神邏輯」會是個問題?為什麼我不能神邏輯?為什麼不是我想怎麼想就怎麼想?我就是認為白馬不是馬,或好學生就是要聽話,有什麼問題嗎?
邏輯是什麼?是一堆看起來像數學一樣,抽象難懂的符號演算?是福爾摩斯破案用的推理工具?是防止別人用話術和心理偏誤讓你掉入思考陷阱的救命繩?
談過了自然科學史與人文科學史,《冰的哲學》第三季的主題要來挑戰「邏輯」。不過我們不是要教大家形式邏輯或分析哲學,而是要從哲學史的角度去探究為什麼會出現邏輯系統,為什麼某些系統會被淘汰、哪些系統又為什麼可以取代別人。
這一季內容預計一樣從古希臘講到現代,由神邏輯大亂鬥的詭辯學派開始,談柏拉圖、亞里斯多德、歐幾里德、中世紀、康德與黑格爾的邏輯學,一直到當代形式邏輯的出現以及面臨的挑戰。
由於內容豐富,每一集預計會區分主線與副線兩部份。主線部份談哲學史,副線則對主線裡面的內容做一些延伸、補充與案例說明。108課綱讓高中生開始學邏輯與哲學思考,也希望這一季的節目能幫助到為邏輯教學所苦的高中老師與學生。
訂閱哲學新媒體,節目正式開播後,將能收聽會員限定內容喔!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 https://bit.ly/3lhxDO9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
👤 本集為會員限定集,請登入網站後收聽完整內容: https://bit.ly/3UEKOs0
《超驚嚇新儒家》第十集完結篇要介紹新儒家第三代杜維明。杜維明的處境與上一代新儒家(第二代)完全不同。他預設了西方現代的多元架構,認為沒有必要去證明儒學傳統比別的精神傳統更優越,只須說明自己的立場,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即可。
留學哈佛並在美國大學任教的杜維明可說是中西文化觀點對話的一個橋樑,主張儒家價值的現代化,並以詮釋學的方法來理解與詮釋儒學傳統。他希望大家以平實的史學家態度配合開放的哲學家心靈來面對儒學的研究工作,不需要過度吹捧。
畢竟,吹過頭很容易就會落入扭曲虛假的幻想,就如 2020 年美國恐怖片《逃出夢幻島》(Fantasy Island) 一樣,美夢變噩夢。有一個神祕的島嶼能讓你美夢成真,五位因為比賽勝出而獲得前來夢幻島資格的主角,坐著小飛機抵達這島嶼。島主許諾會為他們每個人訂製他們的願望,並幫他們實現。有人想要永不結束的派對、有人想要挽回當初沒答應的求婚、有人想要一圓從軍夢,而有人想要報復當年霸凌自己的同學...。當願望一旦實現就無法中止,大家開始意識到美夢成真不見得是件好事!
膽小的人不要聽唷!
恐怖片×新儒家!本季每週二播出新集,
👏 歡迎訂閱哲學新媒體,收聽會員專屬的 podcast 節目: https://bit.ly/3fKeOni
---
Send in a voice message: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message
Support this podcast: https://podcasters.spotify.com/pod/show/philomedium/sup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