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Education聽教育

Education聽教育
Author: NER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Subscribed: 41Played: 94Subscribe
Share
© NER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Description
提供教育趨勢、學校資訊及文教新知等,不可不知的教育事!
師培、家長都必須掌握的教育資訊攏底家!
<第八季 社區People眺>
內容為社區大學資源利用,希望能將在臺灣設置推動將近25年、遍及各縣市超過80所,紮根在地與社區,以形塑公民社會、進行知識解放為辦學目標的終身學習教育場域之實踐經驗,邀請社區大學全國促進會與各地社大共同參與,讓社大的經驗、反思、成果,能再次成為台灣社會的養分,同時激發更多的創新與想像。
<第七季特別企劃-技職新領航>
國中教育會考即將來臨,教育電臺在考前1個月特別企劃「技職新領航」系列節目,透過在技職教育中表現優異的學生說明學習歷程與各職類特色,讓學生獲得相關資訊決定自己的升學進路。
<第七季-餐桌遊寶島>
帶領聽眾認識台灣在地農產品、在地飲食文化與特色,並介紹各級學校及民間團體具特色之食農教育學習與體驗活動,培養聽眾食農素養,包括建立均衡飲食、實踐在地農產品消費、減少食物浪費、瞭解農業生產方法及農業科技與研發等。期望透過「產地到餐桌」讓每日飲食可以「吃出好健康」、「吃出好家庭」、「吃出好環境」。
-----
<第六季-地球學習村 >
COVID-19疫情蔓延全球,全球首次發生15億學生的停課潮,顛覆了教育既有的模式,疫情發生以來的2年半,大型開放式線上課程Coursera、edX、Udacity大幅成長,跨國、跨界、跨媒體學習不再是夢想,期待孩子有更好的未來,父母可以跟著一起成長,透過節目讓家長聽見國際教育趨勢與觀察、教育創新轉型方向以及創新的學習模式,讓父母也能跳脫舊思維,協助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246 Episodes
Reverse
本集的線上讀書會,要來繼續共讀《月經不平等—一段女性身體的覺醒之路》。作者在第三章節「血之詛咒」,討論了在不同文化脈絡下,是怎麼看待月經的。在希臘時代的女神崇拜信仰下,月經曾具有神聖意義和力量,甚至讓當時的男性發展出鞭打至流血的成年禮,但後來受到父權文化的影響,經血的神聖性就慢慢消退,甚至成為一種禁忌。 近代東西方文化,都將月經視為一種禁忌。作者在「藏好這血,讓我看不見」,整理了西方社會的月經禁忌,對照著東方社會,從漢朝就有史書《漢律》規定女性在經期間不能進行祭祀的儀式,令人驚訝的是這個文化竟然流傳到現在。除了文化面,近代也有針對生理用品的討論,作者談到衛生棉和棉條的製作原料是否安全無毒,以及月經和女性健康的連結。 從女神的力量到不能說的秘密,跟我們一起線上共讀,從歷史的角度來理解月經,透過討論,邀請大家一起丟掉月經迷思。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馬利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苗栗的泰安國中小,以泰雅族為主要族群,就在離清安豆腐街約十分鐘的山谷地區,校園佔地5公頃,國小和國中部是分開在兩個腹地,國中部有36位學生,身為賽夏族人的絲玉霞校長,非常認同泰雅族的文化,少子化的緣故,民國87年將國小和國中合併成泰安國中小。同樣也是泰雅族人的Yukan老師,已經在這裡教了七、八年的時間,剛開始只是想說教授樂舞,到後來參與比賽獲得優秀的成績,使學生們更有了成就感。身為在地的孩子又是泰安國小校友的香美老師,更是孩子們的長輩,得知學校需要老師,特別返鄉擔任族語專職老師,依據108年課綱的精神,族語課以主題式教學,當天所聽到的是以荢麻球的主題教族語,課堂上都是學生一直在做,而不是老師一直說的方式,除了以主題式教學,國中部也以認證和比賽為主,培養孩子們體驗競賽的氣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記得自己的母語,傳承自己的語言。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sasa 邀訪來賓:苗栗縣泰安國中小絲玉霞校長、梁瀚渝Yukan老師、盧香美老師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節目要共讀的書籍,是一本關於月經的好書《月經不平等:一段女性身體的覺醒之路》。作者艾莉絲迪艾波用風趣的口吻討論月經,也分享從小到大接收到關於月經的迷思,是不同文化中的女性,都會共同感受到的困惑。 作者提到:「人們或許會認為,經血的禁忌只是來自對於血的禁忌,以及對身體排泄物所自然產生反感的表現之一。但人類的行為其實也不見得都很自然,而且很明顯地,其他體液像是精液、唾液、淚液或尿液等,並不會像經血一樣激發人的不安。」點出了「月經」讓人不安,其實收到了長期的刻板印象影響。透過本書,作者開啟了讓幾個世紀的女人都沈默的月經話題,也指出因為生理性別而產生的刻板印象和壓迫。 從說女性體內有亂跑子宮的希波克拉底,到毀滅整個體育館的「魔女嘉莉」,月經始終有個神秘力量,讓人又好奇,但又只能竊竊私語。加入這次的線上讀書會,讓我們暢聊月經吧!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 邀訪來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國立教育廣播電臺, 教育, 教育新知, 教育電台, 教育電臺, 教育非知不可, 周聖心,社區,夢想發原地,社會關懷,社大,教育新亮點,教學現場,教育正能量,校園新鮮事,原住民教育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要族群為布農族的南投縣信義鄉信義國小,早在日治時期以前就已設置,乃該鄉的中心學校,這裡的布農族分有郡社和巒社群。同樣是信義鄉布農族人的史強福Dahu校長介紹這裡因為是多元族群,布農族、漢族、新住民,在規劃學校本位課程時,就以在地文化為優先,將課程分成三大類:布農族文化,食農教育、社區踏察。布農族的音樂文化已是世界知名,除了唱歌之外,信義國小在樂器選擇是以杵音和五弦琴為主。 快要失傳的布農族五弦琴,在全昱Langus老師帶領著全校師生的努力之下,又重新改良了五弦琴的材料和設計,讓樂器更容易攜帶和演奏,也使得信義國小成為全台灣第一間推動五弦琴樂器的學校。杵音老師全秀玉Tanivu老師,過去杵音是當地長輩們將搗小米的器具敲打出弦律,並運用在傳遞訊息的工具,後來發現它能夠敲出弦律,就用來做為樂器,教授的對象是該校五、六年級的學生,因為高他們比較能掌控節拍和也能拿得起杵的重量,很有意思是原來每一根杵都會因為粗細大小,而產出不同的聲音,上課前老師都會先敲一敲來調音。 學校教育也可以是找回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場域,信義國小就是這個神奇之所。穿插在節目中的小單元,非常難得邀請到在地耆老分享的人變猴子的故事,千萬不要錯過囉!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sasa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第三集讀書會,要跟大家一起共讀「說女鬼:人家的冥界想像」。台灣女鬼故事中,有一系列被拋棄的女鬼,這與台灣史上各代的移民政策其實大有關係。在明清時期移民到台灣的人,大多是來開墾或是在原鄉無法生存的男性,不可能攜家帶眷,有些「偽單身」的男性在台灣結識了女子,在功成名就要返回家鄉時,自然不會將台灣的妻小帶回家,因此政治、宗教等因素,都會使女性受到很大的壓力,不得不走上絕路。 女鬼故事從男性和女性的角度解讀,可能會得到很不一樣的詮釋,在性別不平等的時代,女性被視為男性自我實現的工具,而女性自身的自我實現和抵抗,反映在這些女鬼身上,凡而是一種取回力量的過程。看到最後我們會發現,最恐怖的不是女鬼,而是這些刻板印象帶給女性的壓迫。 #每周三性別平等EASY GO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 邀訪來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談及西拉雅族,就必定會想到位在台南市的吉貝耍國小,土生土長的漳益主任坎坎而談隨著人口增長,1954年成立東河分校,1957年獨立為東河國民學校,1968年東河國小,2010年在當地族人和學校的倡議與共識下,正名為吉貝耍國小。吉貝耍,西拉雅語音為Kabua Sua,Kabua是木棉,Sua是部落的意思,也就是木棉的部落。宗汶主任介紹學校主要是從藝術課程推動西拉雅族文化,並遵循當地生活方式設計春夏秋冬四季課程,春天為木棉祭,夏天藝術祭,秋天配合西拉雅夜祭和孝海祭,冬天為體育祭。 身為返鄉青年的怡君老師教授西拉雅族傳統工藝,包含十字繡、捻繩、串珠、絹印等,過去西拉雅族住在海邊,時常與海上來往船隻交換物品,因此有了串珠的工藝;另外運用絹印課,會使用傳統圖紋,剛開始有幾何圖型,漸漸地增加生活環境的動物圖案也納入。民國六十幾年,直到高中她才開始學習自己的族群文化,因此希望下一代的孩子能夠更早的認識自己的文化。從101年聚落活力計畫,將西拉雅文化與學校課程結合,學生逐漸認同自己的文化。 婉玲老師則是在學校正名時,因緣際會下設計了與西拉雅族傳說的系列舞蹈,意外地受到各界的關注,學校便將舞蹈做為重點課程,因為學生人數少,每個孩子都必須要上場演出,老師依照孩子的身體素質教導,而先學會的孩子便會主動幫忙教其他的同學。最近也設計新的舞碼,以木棉花部落為主題,將孩子比喻為木棉的種子,在這片土地綻放光芒。孩子們在舞蹈課學到要完成一件事必須要有所付出,也讓老師很有成就感。 西拉雅文化復振真的得來不易,怡君老師和漳益主任都異同口聲的說:「這一切要感謝老人家不斷的堅持與傳承下來。」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Sasa 邀訪來賓:吉貝耍國小 張漳益主任、王宗汶主任、陳怡君老師、連婉玲老師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是線上讀書會,本集將跟大家一起共讀《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第二章節,討論女鬼在生時說不出口的秘密。首先作者從「如何遇鬼」開始,整理了女鬼的報恩、復仇、求援等不同緣由,以及讓人害怕的捉交替故事。 這些存在於他界的女性,之所以會徘徊在人世間,有可能是因為冤情,也可能是因為放不下。面對禮教對於女性的框架,以及傳統認為女性要透過結婚才能獲得香火祀奉,種種壓力使得女性更容易在逝世後,被形塑成一個無人弔祭的鬼魂。 在炎炎夏日,跟著我們一起讀女鬼、識女鬼,解構這些女性/女鬼的生命故事。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謝馬力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位在高雄市桃源區的興中國小,推動布農和拉阿魯哇兩族的文化課程已久,更是以全台灣唯一一間積極復振拉阿魯哇語(Hla'alua)的學校為名。來自排灣族部落的昭如主任在這裡感受到族語保存的必要性,因此學校以兩族併重的方式進行課程規劃,每個孩子都會學習到兩族的文化,甚至布農族的和拉阿魯哇族的學生相互學習彼此的語言。田聖愛主任表示在莫拉克風災後,興中國小以此設計歌舞戲,表演部落當時發生的故事,展開了學校的音樂劇課程;104年在拉阿魯哇族正名後,試著將兩族語演呈現在戲劇當中,連續獲得全國冠軍。蘇元媚主任說今年的布農文化課程著重在認識植物,先讓孩子們認識生活植物,如路邊常見的植物,再更進一步介紹布農族編織所使用的荢麻與構樹,讓學生了解製作過程,以及一塊布的製成不是很容易的事。興中國小的願景是「往後找尋自己的根,往前找到成功的道路」,以自己的文化語言為基底,往前就是帶動學力與資訊、雙語等現代社會所需具備的能力。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Sasa 邀訪來賓: 高雄市興中國小主任賴昭如Kaljuy 高雄市興中國小主任田聖愛Taubas 高雄市興中國小主任蘇元媚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今年度的線上讀書會來到第三本書,本次選了女性和習俗文化主題的《臺灣女鬼--民俗學裡的女鬼意象》,來和聽眾共同探索傳統文化裡的性別意象。 台灣各地流傳的鬼故事中,有為數眾多的女鬼,可能是被惡意虐待,或是欺騙感情,最終走上悲苦的人生結局,成為了鄉民口中可怕的存在。作者沈秀華透過採訪,爬梳了台灣各地的女鬼傳說,將其整理成書,讓讀者透過性別的視角重新解讀女鬼。 第一章節討論到女鬼的成因,從人為什麼會成為鬼,到芳魂徘徊人間的理由,最後整理了傳統封建文化中女性遭到的壓迫,相當值得思考,歡迎聽眾跟我們跟著作者一起解構這些女鬼的故事。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性別平等EASY GO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謝馬力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僑愛國小位在桃園市大溪區,這地方不是一般大家所想像的原住民族鄉鎮,張校長說因為位於原住民鄉鎮與大都市之間的過渡地帶,成為桃園市復興鄉的族人,以及北上工作族人的匯集地,隨著外籍新住民的遷入,再加上原有的客家、閩南族群,逐漸形成多元族群的地區,儼然是一個小小的台灣族群圖象。而原來僑愛國小主要服務對象眷村軍人子弟,社會人口變化後,也就很自然成為多元文化的小學,僑愛國小在設計校本位課程時,便以多元族群做為基礎而設計。僑愛國小擁有四分之一的原住民族學生,張淑卿主任提到過去,很多學生都不清楚自己來自哪一族,不知道自己的族名,更不用說對自己文化的了解,在多元文化課程中,讓每個孩子都能夠了解彼此的文化,提供各族群舞台展現,最重要的是講對自己的族群。畢業於僑愛國小的燕萍教練,是小時候與父母離開阿美族部落,來到都市生活,過去她也曾經歷迷失,在學校開始推動足球運動,讓她有機會透過足球翻轉了自己的生命,因此當她知道母校有需要足球教練,她就立即回來接手,以身為姊姊的身份,關心學弟妹們的日常生活,帶領大家踢出優異的成績。 都市原住民族的教育發展將是未來重要的議題,僑愛國小如同是先導學校,也展現了全民原教的精神。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妞可 邀訪來賓:僑愛國小校長張志瑋 僑愛國小主任張淑卿 僑愛國小足球教練陳燕萍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長期推動能源教育,位於花蓮的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中部,將能源教育納入課程當中,不僅從幼兒園、國小開始扎根,也將相關的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強化學生對能源的理解與認識,獲得教育部112年度能源教育標竿學校肯定。 「讓學生有感,才會有所行動。」讓國中生認識能源,慈大附中國中部教師林成財說,必須讓學生「有感」。 慈大附中校長李玲惠也表示,學校推動能源教育,不僅因為這是新課綱的19項議題之一,更因為能源關乎地球永續、是現代人,不分國家,都必須要慎重對待的主題,從學校教育的角度,要永續,就必須納入課程當中。 透過課程的系統,為學生建構知識鷹架,再透過生活觀察與習慣養成,讓學生有感,林成財老師強調,社會責任,不分年齡,只要從自身做起,帶環保杯、不買過度包裝的東西,就能對地球永續做出貢獻。 李校長說,推動能源教育並不難,以慈中為例,納入課程後,再融入生活、讓學生養成習慣,同時,學校也營造親近自然的環境,只要從這三個方向著手,任何一間學校都能做到能源教育。 來賓|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校長李玲惠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中部教師林成財 慈濟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中部學生朱芸、李沛珣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 邀訪來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屏東縣牡丹鄉的石門國小,石門部落位在屏東南方的恆春半島,大家常聽到的牡丹社事件、石門古戰場、羅發號事件等關鍵詞,都是發生在這個地區,是一個充滿歷史文化的區域。初任校長就來到石門國小的周淑琴校長,介紹kabana石門,也稱為「大河邊的部落」,過去因為建造水庫,引來了許多族人遷移至這塊土地上,經由過去勤勞耕作的長輩精神:分勞、分憂、分享的精神,進而成為新排灣人,更重要是未來可以為部落供獻己力。Kivi主任同樣也是是初任就回到石門國小擔任教職,身為在地族人的使命感,使得她和老師們在推動文化課程已經十年,她談到先設定了願景目標,參考108課綱,從文化出發,來發展未來學生圖象;石門國小很重視教師能力的養成,當我們想要孩子具有探究式能力,很重要的就是老師們也要有探究式精神;但課程設計的過程不容易,要打破舊有的觀念,運用新的做法,光是一個願景與課綱的融合就花了一年的時間,不過當我們將學習權交給學生,孩子們所呈現出來的成果是從心發出,真正的理解課程內容與自己生命的關係。 一樣是當地出生的Sauljaljuy老師,從一開始就都是在石門附近的小學教書,因此對於這塊土地有著深厚的理解,運用自己的專業,透過南岬縱騎課程讓學生們實際走訪恆春半島,她堅持孩子們必須親自己走過一遍,他們才可以了解歷史故事背後的意義,而她更強調的是學生們如何從自己的眼光,以批判思考的方式看待自己的歷史事件,建構自己的觀點,而非跟從主流呈現的故事脈絡。來自高雄的媜汝老師,喜歡上這塊土地,而留下來教書,她帶著學生進行行動攝影展課程,教導相機使用技術後,引導學生在拍攝圖象背後的意義,在高年級的階段運用這些過去的照片,找出能夠具體展現未來之路想要長成的模樣。從過去由老師決定的課堂場景,在石門國小轉變為由學生決定,主動探索自己的生活環境與生命。 貼心提醒,這一集有雨聲和風聲為背景,讓大家身歷其境。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妞可 邀訪來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打造親子皆可使用的空間,花蓮縣政府耗資3千萬,將成立於1960年,後來閒置的廢棄校園,重新翻修,在2022年,正式成立「花蓮婦幼親創園區」,從照顧國小學童,搖身一變,成為縣內家庭可以共榮、共好的地方。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 邀訪來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很難想像在樹林區有高達六千多名原住民族人口,樹林高中更是唯二在都市地區設置了原住民族專班的學校。剛到任三年的曹校長,在新北市服務多年,他分享著樹林高中是新北市原住民人口數多的高中,學校為了讓原住民學生在都市學到自己的文化,原專班除了一般學科外,加入了許多原住民族文化、遷移史、傳統歌舞、傳統服飾等課程,讓學生們不致於因為離開家鄉而忘記了美好的傳統文化。擁有原舞者背景的Ansyang老師,每年都會以一個族群做為主題,從田野採集,到歌舞編排,讓學生們真正可以深入學習該族文化所衍生出來的歌舞,而不是留於表面的認知,老師強調對文化的尊重,也帶給學生們看待文化的態度。犁百老師隨著自己的家人定居在桃園大溪區,也為了專班的孩子們,特別到樹林開設傳統服飾課程,從最基本的技巧開始教導,雖然她本身是阿美族人,面對其他族群的孩子,她也會找尋各種資源以回應學生們的需求,到了三年級每位學生都要完成一件自己的傳統服飾,當她談到在畢業典禮時,學生穿著自己的衣服,都讓她有著滿滿的感動。 在都市裡傳承文化語言有種種的困難,原住民的歌舞與服飾,不是如市面上看到只有一種形態,而每個圖案皆具有該族的文化意涵,樹林高中願意承接起這艱鉅的任務,使原住民族的文化也能夠在都市被傳承與保存,一起向這些都市中努力的師長們致敬吧!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妞可 邀訪來賓:新北市樹林高中校長曹永央 新北市樹林高中老師林源祥Ansyang 新北市樹林高中老師犁百‧辛系‧拉拉庫斯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節目介紹全臺第一所由廢校轉型為綜合式長照機構的成功案例─臺東縣長濱鄉的忠勇國小,如今化身為臺東縣私立耆福綜合式長照機構。面對臺灣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挑戰,教育部推動廢校活化,忠勇國小的轉型不僅讓校園重新注入生命力,更成為地方高齡友善的重要基地,一起來聽機構團隊與長者們的分享。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邀訪來賓:廖怡瑄 臺東縣私立耆福綜合式長照機構主任 / 陳冠宇 職能治療師 / 張文翊 音樂治療老師 / 黃碧仙 照服員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新社國小位在花蓮縣豐濱鄉的海岸線上,居住在這裡的族群有在山上的,也有在海邊的,學區含括了阿美族、噶瑪蘭族、撒奇萊雅族、布農族的部落,因此學生們已經很熟悉與不同族群的族人相處。校長余光臨來自屏東,在新社國小已進入第7年,當我們進入校園就看到在地的多元的族群文化與自然資源。校長提及剛來到新社時,恰巧部落有一群返鄉青年,他認為學校課程發展必須要與社區做結合,便邀請這些青年進入學校共同研發課程與教學,也因為這群老師們的思維方式與傳統培育出來的老師不同,他們來自部落,也想要回饋給部落,學校成為部落的實驗教育基地,在五、六年的共同努力之下,已規畫出一定的課程規模。布農族的Kalang老師,在傳統植物課程中,特別介紹單葉鹹草tinmez,這個植物在過去因為農藥的進入,使得單葉鹹草漸漸消失在東海岸,老師們在去年九月開始透過學校的課程,將單葉鹹草重新帶回族人的日常生活中。吳麗雲老師,大家都叫她Laura,跟著先生回到新社定居後,運用自己的人類學專長,一起與社區復振文化,她在學校教授酒釀課,這個課程來自於噶瑪蘭族的水稻文化,其中包含酒釀製作,因為國家對製酒政策的限制,酒釀曾經消逝了多年,學校與社區結合下,復振了酒釀文化,酒釀不只是為了飲用,而是思考酒釀在文化中的意涵,更重要的是與噶瑪蘭族的歲末祭祖、海祭、豐年祭等文化儀式有關。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妞可 邀訪來賓:新社國小校長余光臨、新社國小老師簡予承Kalang、新社國小老師吳麗雲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帶大家來屏東的北葉民族實驗小學,北葉國小學生組成包含排灣族群及魯凱族群,學校因應不同族群學生而安排了對應的文化課程,讓孩子可以在校園中習得自身母體文化,並透過課程及活動安排,讓孩子互相認識、理解彼此文化,進而培養孩子多元的文化敏感度。 認識自己是斜坡上的民族是北葉民族實驗小學辦學重點,學校採取領域課程與文化課程雙軌方式進行,今天要跟聽眾一起分享的是北葉國小人人都喜愛的大武山課程,讓孩子認識排灣族聖山並了解大武山對於族群的意義。 這門課不只需先具備山林相關知識、野外簡易急救技能,更要訓練好體力,因為北葉國小的畢業成年禮~就是要爬大武山呢!聽到這裡,相信你也跟妞可一樣期待今天的節目~ 快跟著夢想發原地~一起出發! 北葉國小~我們來啦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妞可 邀訪來賓:高至誠 北葉民族實驗小學校長 / 阿得 北葉民族實驗小學主任 / 羅宜婷 北葉民族實驗小學老師 / 曾大衛 屏東縣泰武鄉民代表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嘉義縣布袋鎮菜舖里正義國小是嘉南平原第一所廢校小學,當初因學童人數銳減,在1991年廢校後,歷經30年的荒廢時間,終於在2019年重新開學,而迎來的第一批新生是平均年齡80歲以上的阿公阿嬤。銀髮學生中最年老的是高齡100歲的莊翁兜阿嬤,阿嬤分享她保持健康的方式就是讓自己很忙碌,而現在讓她最忙的是每天早上9點要準時搭校車(復康巴士)上學去,這也是菜舖社區長輩們的日常。 一手推動廢校認養的就是返鄉農夫蔡吉隆,當時擔任社區協會理事長的他,不忍心看到自己就讀6年的小學變成荒蕪廢墟,甚至成為社區治安死角,因此決定與居民一起努力申請重建閒置校舍,讓這所擁有在地居民共同回憶的部落中心能再次回到社區的懷抱。 重獲新生的校園結合高齡長照、青農基地、食農教育、老人食堂等多功能場域,因為整體設計理念包含校舍與校園的步行動線,提供全年齡使用者散步休憩的服務設施,也兼顧友善環境生態與景觀綠化,促使校園榮獲2024全球卓越建設獎的最佳環境文化類銀獎殊榮。 正義國小在廢校30年後重獲新生,看著自己就讀6年的小學終於恢復昔日光景,蔡吉隆與社區居民突破許多挑戰與困難使學校能夠重啟,而讓他們堅持下去的動力就是長輩們的笑容。被廢棄30年的小學終於重回社區,開啟老中青三代互助互學的共好生活,正義國小的廢校再生,展現農村社區團結的生命力與行動力。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邀訪來賓: 嘉義縣布袋鎮菜舖社區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蔡吉隆 現任理事長莊正得 綠色照顧員曹美真 銀髮學生莊翁兜、李金蒼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苗栗縣泰安鄉泰興國民小學,屬於泰雅語澤敖利語言別。校園、村落也都以澤敖利語為大宗,因此文化課程設計上,更可以具指標性進行教學。學校藉由規劃十五大課程主題,針對一至六年級的學生進行教學,讓孩子在國小階段便能具有更全面及更深厚的文化素養。 泰雅族是原住民族人口第三多的族群,也是原住民族分布地域最廣的族群。細看泰雅族的遷移歷史,會發現族人是沿著河流移動,同一個流域的部落便會結成聯盟。遷移軌跡見證了泰雅族祖先的團結與智慧,這樣的精神也持續流傳於泰興國小喔!校內教師進行共備課程時一點都不馬虎,除了要熟知自己的領域之外,彼此還要了解對方教學的內容及進度,並在夥伴有需要時立即協助,因此雖然校內泰雅族教師不多,但大家都非常熟悉泰雅族群文化呢! 登上泰雅族聖山-大霸尖山是學校給予畢業學生的珍貴禮物,其實不只是學生,老師們也在每一年的自我懷疑與掙扎中愛上了這項課程,因為唯有親身經歷與全力以赴,你才能發現箇中美好滋味。如同肩負傳承文化使命一般,必須要勇往直前、不怕辛苦,才能收穫美好果實。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妞可 邀訪來賓:苗栗泰興國小賴秀慧老師/張世強老師/謝挪亞文化指導員/謝伃馨老師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雲林縣元長鄉新生國小鹿北分班,受到少子化的影響2017年已無學生就讀,閒置約8年後,今年由鹿北社區與朝陽科技大學USR團隊展開共學計畫合作,將把廢校活化為雜食糧學教育推廣中心於是,鹿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吳學展表示,他們把一間廢校重新轉化成「雜食糧學教育推廣中心」,也代表為這個地方帶來新的希望。 #每周三教育新亮點 #每周日夢想發源地 #更多校園新聞請教育電台官網 ----- 主持人: 邀訪來賓: ----- Apple|Spotify|Google|KKBOX|Firstory|SoundOn 搜尋訂閱:Education聽教育 ----- ▍教育電臺 ▍官網:https://bit.ly/39ISswV ▍粉絲團:https://bit.ly/nerpodcastlink ▍線上收聽:https://bit.ly/3cyxB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