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聖嚴法師的有聲書
聖嚴法師的有聲書

聖嚴法師的有聲書

Author: 法鼓山

Subscribed: 38Played: 8,256
Share

Description

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

法師一生著作等身,時以文字、演說教化、感化無數人心,不但思想行誼攝化眾生,尤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身範,處處都見禪慧與悲願。

法師生命歷程極為豐富,對當代影響又如是深廣,我們特別將法師的著作委請專人朗讀錄製成一本本「聖嚴法師的有聲書」,與您分享法師的生命菁華與智慧,願大眾歡喜受用,在安定時富足,艱苦時堅強,迷惘時無懼,幸福時自在。

邀請您來聆聽與細細領略…。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294 Episodes
Reverse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十四集(25之14):真假禪師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十三集(25之13):知與覺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十二集(25之12):指與月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十一集(25之11):正與邪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十集(25之10):本與末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九集(25之9):真與假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八集(25之8):來與去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七集(25之7):宗通與說通──禪與教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六集(25之6):自力與他力──禪與淨土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五集(25之5):老鼠入牛角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四集(25之4):矛盾與統一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三集(25之3):禪詩與禪畫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二集(25之2):日日是好日
禪的生活,就是在矛盾中求統一,在來與去之間超脫自在。 --- 朗讀者:劉忠繼 --- 第一集(25之1) 1. 自序 2. 時空與生命
佛教在歷經二千多年的傳播後,其根本精神在流布期間,摻雜諸多異質的成分,而有了曲解及湮沒。為了導正信念,究竟佛法的基本認知,書中列舉了七十項淺顯而實際重要的問題,讓人們真正了解佛教,一窺真貌。 --- 朗讀者:袁光麟 --- 第十七集 (17之17) 1. 羅漢、菩薩、佛陀是什麼? 2. 佛教有統一的行政組織嗎?
佛教在歷經二千多年的傳播後,其根本精神在流布期間,摻雜諸多異質的成分,而有了曲解及湮沒。為了導正信念,究竟佛法的基本認知,書中列舉了七十項淺顯而實際重要的問題,讓人們真正了解佛教,一窺真貌。 --- 朗讀者:袁光麟 --- 第十六集 (17之16) 1. 佛教的真理是什麼? 2. 和尚、尼姑、居士是什麼? 3. 禪師、律師、法師是什麼?
佛教在歷經二千多年的傳播後,其根本精神在流布期間,摻雜諸多異質的成分,而有了曲解及湮沒。為了導正信念,究竟佛法的基本認知,書中列舉了七十項淺顯而實際重要的問題,讓人們真正了解佛教,一窺真貌。 --- 朗讀者:袁光麟 --- 第十五集 (17之15) 1. 佛教的苦相當於基督教的罪嗎? 2. 佛教相信上帝的存在嗎? 3. 佛教對於中國的貢獻是什麼?
佛教在歷經二千多年的傳播後,其根本精神在流布期間,摻雜諸多異質的成分,而有了曲解及湮沒。為了導正信念,究竟佛法的基本認知,書中列舉了七十項淺顯而實際重要的問題,讓人們真正了解佛教,一窺真貌。 --- 朗讀者:袁光麟 --- 第十四集 (17之14) 1. 佛教徒對於全部佛經的態度怎樣呢? 2. 佛教的典籍真是難懂難讀的嗎? 3. 佛教徒禁看異教的書籍嗎? 4. 佛教以為異教徒是罪人嗎?
佛教在歷經二千多年的傳播後,其根本精神在流布期間,摻雜諸多異質的成分,而有了曲解及湮沒。為了導正信念,究竟佛法的基本認知,書中列舉了七十項淺顯而實際重要的問題,讓人們真正了解佛教,一窺真貌。 --- 朗讀者:袁光麟 --- 第十三集 (17之13) 1. 禪宗就是禪定嗎? 2. 什麼叫作頓與漸? 3. 最好修學哪一宗?
佛教在歷經二千多年的傳播後,其根本精神在流布期間,摻雜諸多異質的成分,而有了曲解及湮沒。為了導正信念,究竟佛法的基本認知,書中列舉了七十項淺顯而實際重要的問題,讓人們真正了解佛教,一窺真貌。 --- 朗讀者:袁光麟 --- 第十二集 (17之12) 1. 佛教是主張人性本善論的嗎? 2. 佛教共有多少宗派? 3. 唯識就是唯心嗎?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