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健康超日常
健康超日常
Claim Ownership

健康超日常

Author: 健康超日常

Subscribed: 5Played: 34
Share

Description

從出生到老,個人身心還有家庭,咱們一起來聊聊認識~嬰幼兒預防注射、卡介苗、產前檢查、婦幼照護、母乳哺餵、母嬰親善、戒菸治療、成人健康檢查、結核病治療、各種傳染病的疑難雜症、憂鬱疾患......哎呀呀~一起來認識各式各樣滴健康體制和政府健康與照護資源吧!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31 Episodes
Reverse
v沒確診者到確診的心路歷程 v確診者能做什麼?(莎拉) <防護><疫苗><快篩><常備用藥><就診> v確診者與接觸者的生活態度 一、在家照護方案 生活面~行政規範措施 <疫調、匡列親密接觸者/提報、職場通報> <電子圍籬> <確診者通知書> <居家照護方案> 醫院版vs診所版~ 成人~高齡~的社區照顧方針 二、防疫旅館(評估安置標準) 三、醫院照護現況-姜冠宇醫師、李仁欽醫師 <專責病房/醫院> <治療>~抗病毒藥物/清冠一號 四、孕婦的建議-科普小產婆~婉瑜護理師 五、小兒的照護和預防~Iris老師 六、長照機構的防疫措施_ZC 八、學校有人確診-阿彬護理師 九、一般職場上有人確診 十、被匡列者或確診者 安置與照護的經驗分享 v醫護各種靈魂拷問篇 vQ&A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天堂的微笑😊如何微笑面對剩餘人生,談談安寧照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規範,安寧緩和醫療照顧提供罹患無法治癒 疾病的病人,積極性的全方位照顧。緩和醫療照顧是肯定生命,視死亡為自然的 過程,不提早也不延後死亡,積極提供疼痛及其他窘迫症狀的緩解,提供支持系 統,幫助病人盡可能提升生命品質,幫助家人度過病人生病與其身後期間所遭遇 的種種壓力。 安寧療護服務的目的是為癌症末期病患及家屬提供專業團隊服務,經由完整 的身、心、靈之關懷與醫療,減輕末期病患的身體疼痛、不適應症及心理壓力, 對病患及家屬提供心靈扶持,輔導其接受臨終事實,陪伴病患安詳走完人生最後 一程,協助家屬面對病患死亡,達到生死兩相安的境界。這一集要帶大家認識安寧照護,並帶入現今台灣安寧照護的經驗分享,希望能幫助大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健康超日常》🍀2022醫護最想告訴你~COVID-19防疫&疫苗最重要的那些大小事❤️  前言:醫護人員在疫情心理壓力下還是要肩負防疫照顧的工作,共同呼籲守住社區疫情防線!度過這次危機。 <台灣在地民眾防疫端> 一、COVID-19疫苗接種第一劑、第二劑還有第三劑怎麼打?誰適合打基礎加強劑?一二劑效價的效價維持力? 二、哪裡可以打疫苗?哪裡可以採檢? 三、醫院、職場、家庭防疫和社交規定,生活小細節 主講:張簡晴瑩醫師、姜冠宇醫師 主持:Sarah社區護理師 Q&A抗體量!!四個月之後的抗體如何? 第三劑=追加劑(莫德納 第三劑半劑量) 第四劑~半年或一年之後。更新版的疫苗問世? 獎勵方案~~到1/31 目前衛生所預約 民眾大多不愛年前一周 Q&A不敢打疫苗,怕副作用? 強調~第一二劑打完!! Q&A如果是國外接種疫苗者呢? 維持二級~1/24!!今天本土6 境外移入26 <入境台灣的檢疫民眾配合> 四、入境春節專案的ABC,與檢疫期間注意事項(包含中間快篩+接駁PCR採檢) 主講:Sarah社區護理師 五、入境C方案檢疫中醫師入境防疫措施經驗談 主講:流氓中醫師 主持:Sarah護理師 六、如果家人確診的居家隔離者注意事項(包含轉陽後送) 主講:Sarah社區護理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開場介紹 ✏️臨床護理師Sally簡介 器官捐贈在台灣的推廣狀況? 「器官捐贈」是指一個個體把自身可用的器官,經由手術移植到另一個器官衰竭的病人身上,使他們能夠因得到這個器官而延續生命,並改善生活品質;一般還可細分為「活體器官捐贈」與「屍體器官捐贈」兩類。 器官移植是目前挽救器官衰竭末期病人生命的根本治療方式,也是唯一的途徑。除了能持續生命外更能提高生活品質,使得病人由需要他人照顧的角色轉變為能自我照顧、減緩家庭人力消耗及費用支出,甚至重回到工作崗位積極回饋社會,重返自己的人生舞台。  ✏️科普小產婆(謝婉瑜)護理師及謝媽媽分享: 本身是醫療人員,21歲時發現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罕見疾病,沒有明確病因,肺動脈不斷被破壞,血管增厚,導導致血液輸送受阻,被告知平均能再活3-6年,做藥物治療、復健及追蹤,藥物已經使用最後一線藥物,復發必須做肺臟移植,26歲再度發作,進入肺臟移植排程,肺臟移植少見成功的案例,符合條件者少、捐贈者少且是相對困難項目,統計台灣一年能夠完成約24例,讀研究所同時做肺臟移植排程,醫療處理耗費的時間及精力很多,器官移植需要很多人團隊合作完成,有遇到精神科、社工、心理諮詢師、宗教師、安寧緩和醫療團隊、不同專科醫師、營養師評估,評估就花了三天住院會診及抽血,因免疫數值異常,有紅斑性狼瘡、貝西氏症,最後由免疫科評估追蹤治療活到現在,活下來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遠遠超過當初說的最多6年,現在已經30歲,現在讓自己維持在較好的免疫狀態,如果自己自己的肝腎可以用,非常願意做器官捐贈 原本要邀請學習心理諮商媽媽,因故提前錄音,訪問媽媽一些問題: 1.對器官捐贈的想法? 2.那如果是你的家屬,你的家人要進行器官捐贈呢? 3.在你學過生死學,對於器官捐贈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4.當初你知道我進入器官移植的排程時,你怎麼渡過那個過程? 器官捐贈的知識補充 器官捐贈有分腦死跟心死的判定,由主治醫師判定 腦死判定醫師資格條件: 1.病人為足月出生(滿三十七週孕期)未滿三歲者:具腦死判定資格之 兒科專科醫師。 2.神經科或神經外科專科醫師。 3.具腦死判定資格之麻醉科、內科、外科、急診醫學科或兒科專科醫 師。完成腦死判定訓練課程,並取得證書者。本準則修正前,已領有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所發仍於有效期限內之小兒神經學專科醫師證書者,具腦死判定之資格。 4.第一項第二款之腦死判定訓練,其訓練課程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腦死判定符合條件: 一、陷入昏迷指數為五或小於五之深度昏迷,且須依賴人工呼吸器維持呼吸。 二、昏迷原因已經確定。但因新陳代謝障礙、藥物中毒影響未消除前或體溫低於攝氏三十五度所致之可逆性昏迷,不得進行。 三、遭受無法復原之腦部結構損壞。 心死判定必須在加護病房進行,不會是例如重大車禍心臟停止去判定做器官摘取,這是另外一件事。 腦死判定要排除可逆性的昏迷:藥物、新陳代謝性、高血糖、低血糖、低體溫導致昏迷,排除後進行腦幹功能測試:腦幹反射及無法自行呼吸 應進行二次程序完全相同之判定性腦幹功能測試。第二次判定性腦幹功能測試,應於第一次測試完畢接回人工呼吸器至少4小時後。 可分為活體捐贈及屍體捐贈: 活體捐贈是指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將一顆腎臟或部分肝臟捐贈給五親等以內的血親或配偶,此處所指配偶必須與捐贈者結婚二年以上或生育有子女才可捐贈。目前活體肝臟移植也允許五等姻親或十八歲以上未成年人捐贈,但須經由衛生署活體肝臟捐贈移植審議委員會通過方可執行。 屍體捐贈則來自腦死病患。目前因為器官來源匱乏,大多數想接受他人屍體器官的待贈者,都需耐心等待具有大愛的捐贈者出現。 屍體捐贈摘取後分秒必爭,器官捐贈登錄移植中心調查排程順序、同個區域,非病死或可疑病死,可經由檢察官確立器官摘取同意書也可捐贈器官。 器官捐贈同意書裡親屬捐贈可為配偶、父母、直系血親非親屬,兄弟姐妹、祖父母、曾祖父母,意願徵詢由主治醫師為主 在醫師判定死亡及腦死的狀況下,得以施行器官捐贈。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六條中規定,醫師自屍體摘取器官,需合於下列規定之一: 一、經死者生前以書面或遺囑同意。 二、經死者最近親屬以書面同意。 前項第一款書面同意之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中央主管機關應將其加註於健保卡 目前國內進行移植的器官包括有心、肺、肝、腎、胰等,組織捐贈則包括有眼角膜、皮膚、骨骼、肌腱、心瓣膜、骨髓、周邊血液幹細胞等。骨髓及周邊血液幹細胞,在目前新修訂的器官移植條例中被認定為輸血治療。捐贈者可依個人意願,決定是否同時捐 贈多種器官、組織,以幫助等待移植的病人;而一位等待移植的病人,也可以視情況同 時接受二種以上的器官、組織捐贈 器官捐贈意願書,予以保護隱私,如果所在醫院不能摘取,當地區可移植醫院可派人摘取或協助轉送,遵守醫療四大原則:尊重自主原則、行善原則、不傷害原則、公平原則,台灣目前不會讓捐贈者與受贈者相見。 兒童器官捐贈分享: ✏️兒科實習老師Iris老師分享: 法律上兒科與成人器官捐贈的不同,在判定腦死時間,成人是4小時,滿一歲以上未滿三歲者為12小時、足月出生(滿三十七週孕期)未滿1歲者,間隔24小時。 本身在兒癌病房的臨床經驗,遇到造血幹細胞居多,2-3個心臟移植小朋友小朋友等待移植後的過程煎熬,年紀很越小,機率越渺茫。 造血幹細胞移植常為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的小朋友,尤急性白血病居多,先由兄弟姐妹抽血配對,再不行就由慈濟醫院的骨髓資料庫配對,捐贈者要先打血球生長因子,要打在皮下,會很痛不舒服。 移植多少會有合併症,移植後要定期監測抗排斥藥物調整、計畫,注意藥杯的材質,不可以跟特殊水果,像是文旦跟某些藥物不可一起食用 捐骨髓是不是很可怕很痛?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臨床護理師Sally分享: 器官捐贈小組:移植醫師、器捐移植協調師、社工師,志工群 電視劇「生死接線員」故事內容圍繞器官捐贈小組工作及故事分享 ✏️兒科醫師張簡晴瑩醫師(Dr. ChingChing)分享:器官排斥的抗排斥藥物就是免疫抑制劑,移植後的身體必須很珍惜,避免感染 在台灣肺臟、小腸移植成功案例很少,眼角膜最不會排斥 ✏️臨床護理師Sally分享簽署管道: 網站: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https://www.torsc.org.tw/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https://www.organ.org.tw/Default.aspx全國各醫院、衛生所、健保署窗口 免費諮詢電話中華民國捐贈協會0800-091-066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0800-888-067可以與家人朋友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分享自己對器官捐贈的看法與決定 捐贈故事分享: ✏️Paul:10幾歲時看到慈濟有分享骨髓捐贈者與受贈者相見歡活動很感動,18歲就去做骨髓捐贈活動,骨髓捐贈不只救一個人,是救了一個家庭,還在等待配對中 骨髓捐贈分為腸骨捐贈與週邊血捐贈 ✏️Lin Jiayu:爸爸在105年過世做大體老師,三年後去醫院接回家,現場很多人也等著接回家,比原本想像中還要多人。爸爸在生前就三不五時拿捐贈卡片跟我們說他以後要捐大體,所以我們都有心理準備,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好,告別式也依照爸爸的叮囑簡單辦理 ✏️醫療人員第一次看到大體老師學習經驗 ✏️M Inn腎臟受贈者及器官移植志工分享補充 ✏️節目片尾曲: 家庭醫學科潘迪智醫師詞曲創作-當你知道為何受苦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d__s6azD0 各大數位平台:https://lnkfi.re/20210705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開場介紹 ✏️臨床護理師Sally簡介 器官捐贈在台灣的推廣狀況? 「器官捐贈」是指一個個體把自身可用的器官,經由手術移植到另一個器官衰竭的病人身上,使他們能夠因得到這個器官而延續生命,並改善生活品質;一般還可細分為「活體器官捐贈」與「屍體器官捐贈」兩類。 器官移植是目前挽救器官衰竭末期病人生命的根本治療方式,也是唯一的途徑。除了能持續生命外更能提高生活品質,使得病人由需要他人照顧的角色轉變為能自我照顧、減緩家庭人力消耗及費用支出,甚至重回到工作崗位積極回饋社會,重返自己的人生舞台。  ✏️科普小產婆(謝婉瑜)護理師及謝媽媽分享: 本身是醫療人員,21歲時發現有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罕見疾病,沒有明確病因,肺動脈不斷被破壞,血管增厚,導導致血液輸送受阻,被告知平均能再活3-6年,做藥物治療、復健及追蹤,藥物已經使用最後一線藥物,復發必須做肺臟移植,26歲再度發作,進入肺臟移植排程,肺臟移植少見成功的案例,符合條件者少、捐贈者少且是相對困難項目,統計台灣一年能夠完成約24例,讀研究所同時做肺臟移植排程,醫療處理耗費的時間及精力很多,器官移植需要很多人團隊合作完成,有遇到精神科、社工、心理諮詢師、宗教師、安寧緩和醫療團隊、不同專科醫師、營養師評估,評估就花了三天住院會診及抽血,因免疫數值異常,有紅斑性狼瘡、貝西氏症,最後由免疫科評估追蹤治療活到現在,活下來的每一天都是賺到的,遠遠超過當初說的最多6年,現在已經30歲,現在讓自己維持在較好的免疫狀態,如果自己自己的肝腎可以用,非常願意做器官捐贈 原本要邀請學習心理諮商媽媽,因故提前錄音,訪問媽媽一些問題: 1.對器官捐贈的想法? 2.那如果是你的家屬,你的家人要進行器官捐贈呢? 3.在你學過生死學,對於器官捐贈有沒有不同的看法? 4.當初你知道我進入器官移植的排程時,你怎麼渡過那個過程? 器官捐贈的知識補充 器官捐贈有分腦死跟心死的判定,由主治醫師判定 腦死判定醫師資格條件: 1.病人為足月出生(滿三十七週孕期)未滿三歲者:具腦死判定資格之 兒科專科醫師。 2.神經科或神經外科專科醫師。 3.具腦死判定資格之麻醉科、內科、外科、急診醫學科或兒科專科醫 師。完成腦死判定訓練課程,並取得證書者。本準則修正前,已領有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所發仍於有效期限內之小兒神經學專科醫師證書者,具腦死判定之資格。 4.第一項第二款之腦死判定訓練,其訓練課程由中央衛生主管機關定之。 腦死判定符合條件: 一、陷入昏迷指數為五或小於五之深度昏迷,且須依賴人工呼吸器維持呼吸。 二、昏迷原因已經確定。但因新陳代謝障礙、藥物中毒影響未消除前或體溫低於攝氏三十五度所致之可逆性昏迷,不得進行。 三、遭受無法復原之腦部結構損壞。 心死判定必須在加護病房進行,不會是例如重大車禍心臟停止去判定做器官摘取,這是另外一件事。 腦死判定要排除可逆性的昏迷:藥物、新陳代謝性、高血糖、低血糖、低體溫導致昏迷,排除後進行腦幹功能測試:腦幹反射及無法自行呼吸 應進行二次程序完全相同之判定性腦幹功能測試。第二次判定性腦幹功能測試,應於第一次測試完畢接回人工呼吸器至少4小時後。 可分為活體捐贈及屍體捐贈: 活體捐贈是指身體健康的成年人,將一顆腎臟或部分肝臟捐贈給五親等以內的血親或配偶,此處所指配偶必須與捐贈者結婚二年以上或生育有子女才可捐贈。目前活體肝臟移植也允許五等姻親或十八歲以上未成年人捐贈,但須經由衛生署活體肝臟捐贈移植審議委員會通過方可執行。 屍體捐贈則來自腦死病患。目前因為器官來源匱乏,大多數想接受他人屍體器官的待贈者,都需耐心等待具有大愛的捐贈者出現。 屍體捐贈摘取後分秒必爭,器官捐贈登錄移植中心調查排程順序、同個區域,非病死或可疑病死,可經由檢察官確立器官摘取同意書也可捐贈器官。 器官捐贈同意書裡親屬捐贈可為配偶、父母、直系血親非親屬,兄弟姐妹、祖父母、曾祖父母,意願徵詢由主治醫師為主 在醫師判定死亡及腦死的狀況下,得以施行器官捐贈。在人體器官移植條例第六條中規定,醫師自屍體摘取器官,需合於下列規定之一: 一、經死者生前以書面或遺囑同意。 二、經死者最近親屬以書面同意。 前項第一款書面同意之格式,由中央主管機關定之;中央主管機關應將其加註於健保卡 目前國內進行移植的器官包括有心、肺、肝、腎、胰等,組織捐贈則包括有眼角膜、皮膚、骨骼、肌腱、心瓣膜、骨髓、周邊血液幹細胞等。骨髓及周邊血液幹細胞,在目前新修訂的器官移植條例中被認定為輸血治療。捐贈者可依個人意願,決定是否同時捐 贈多種器官、組織,以幫助等待移植的病人;而一位等待移植的病人,也可以視情況同 時接受二種以上的器官、組織捐贈 器官捐贈意願書,予以保護隱私,如果所在醫院不能摘取,當地區可移植醫院可派人摘取或協助轉送,遵守醫療四大原則:尊重自主原則、行善原則、不傷害原則、公平原則,台灣目前不會讓捐贈者與受贈者相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兒童器官捐贈分享: ✏️兒科實習老師Iris老師分享: 法律上兒科與成人器官捐贈的不同,在判定腦死時間,成人是4小時,滿一歲以上未滿三歲者為12小時、足月出生(滿三十七週孕期)未滿1歲者,間隔24小時。 本身在兒癌病房的臨床經驗,遇到造血幹細胞居多,2-3個心臟移植小朋友小朋友等待移植後的過程煎熬,年紀很越小,機率越渺茫。 造血幹細胞移植常為急性白血病、淋巴瘤的小朋友,尤急性白血病居多,先由兄弟姐妹抽血配對,再不行就由慈濟醫院的骨髓資料庫配對,捐贈者要先打血球生長因子,要打在皮下,會很痛不舒服。 移植多少會有合併症,移植後要定期監測抗排斥藥物調整、計畫,注意藥杯的材質,不可以跟特殊水果,像是文旦跟某些藥物不可一起食用 捐骨髓是不是很可怕很痛?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臨床護理師Sally分享: 器官捐贈小組:移植醫師、器捐移植協調師、社工師,志工群 電視劇「生死接線員」故事內容圍繞器官捐贈小組工作及故事分享 ✏️兒科醫師張簡晴瑩醫師(Dr. ChingChing)分享:器官排斥的抗排斥藥物就是免疫抑制劑,移植後的身體必須很珍惜,避免感染 在台灣肺臟、小腸移植成功案例很少,眼角膜最不會排斥 ✏️臨床護理師Sally分享簽署管道: 網站:財團法人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https://www.torsc.org.tw/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器官捐贈協會:https://www.organ.org.tw/Default.aspx全國各醫院、衛生所、健保署窗口 免費諮詢電話中華民國捐贈協會0800-091-066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0800-888-067可以與家人朋友討論、表達自己的想法,並分享自己對器官捐贈的看法與決定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捐贈故事分享: ✏️Paul:10幾歲時看到慈濟有分享骨髓捐贈者與受贈者相見歡活動很感動,18歲就去做骨髓捐贈活動,骨髓捐贈不只救一個人,是救了一個家庭,還在等待配對中 骨髓捐贈分為腸骨捐贈與週邊血捐贈 ✏️Lin Jiayu:爸爸在105年過世做大體老師,三年後去醫院接回家,現場很多人也等著接回家,比原本想像中還要多人。爸爸在生前就三不五時拿捐贈卡片跟我們說他以後要捐大體,所以我們都有心理準備,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好,告別式也依照爸爸的叮囑簡單辦理 ✏️醫療人員第一次看到大體老師學習經驗 ✏️M Inn腎臟受贈者及器官移植志工分享補充 ✏️節目片尾曲: 家庭醫學科潘迪智醫師詞曲創作-當你知道為何受苦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Dd__s6azD0 各大數位平台:https://lnkfi.re/20210705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題大綱: 一、認識病人自主權利法、簡介概念 二、執行推廣(進行方式簡述,分享目前實際執行上遭遇的困難癥結點、常見誤會與問題解答) 三、層次拉高,病主法背後的意義為何、與安寧緩和的差異、我們追求的善終在哪裡 四、Q&A聽眾互動:各醫事人員等可討論 錄音:戰男 ➡️邀請 📍家庭醫學科-潘迪智醫師 📍社工師-黑糖 📍日照中心機構創辦者-戰男 📍命案現場-盧拉拉 📍西米老師 📍殯葬YouTuber-小冬瓜 📍精神科RenChinLee醫師 📍小兒科Ching Ching Yang護理師 📍小兒科Dr. ChingChing醫師 📍流氓中醫師 📍助產師-科普小產婆 📍臨床及社區護理師群 📍各醫事人員、各領域朋友 ➡️歡迎 📍居家照服員-服經 📍家庭醫學安寧緩和專科-朱為民醫師 書寫最新病主法相關書籍-《預約。好好告別:人生最後的期末考,讓我們好好說再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病人自主權利法」是在2019年正式施行的新法,內容主要是保障病人在特定臨床條件下保有醫療決策之自主權 📎預立醫療簽署 在本人意識清楚,可以表達的狀態下,至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機構預約進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簽署”預立醫療決定書(AD)”-->法律生效,健保卡註記 當遇到5個臨床條件,選擇自己期待的醫療照護方式。 1.末期病人 2.處於不可逆轉之昏迷狀況 3.永久植物人狀態 4.極重度失智 5.政府公告之難以忍受之疾病 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醫師、護理師、社工師或心理師組成 適用對象:完全行為能力者、 未成年已結婚者,或年滿20歲(除授監護宣告者以外) 簽立條件: 本人自願且具判斷能力 本人+2等親家屬(如有醫療委任代理人須一同參加)+見證人或公證單位協助 費用:約3000-3500元/人,依照機構規定,可能多人前往費用算一起 地點:可搜尋”全台預立醫療諮詢醫院地圖” 醫療委任代理人 可以是親屬,不可以是財產繼承人,不可是器官受贈者 📎2項緩和醫療決定比較 1.AD (Advance decision預立醫療決定書) 根據”病人自主權利法”,只能自己意識清楚狀態簽署決定,可指定或不指定醫療委任代理人,有5種條件較寬鬆。選擇任何可能延長生命的必要措施(心肺復甦、機械維生、血液製品、特定疾病專門治療、感染抗生素等)跟人工營養、流體餵養。需自費諮詢 2.DNR (Do-not-Resuscitate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根據”安寧緩和醫療條例”,病人清醒或不清醒,可能是自己或醫療委託代理人決定,啟動條件嚴苛,只規範末期病人的選擇權利。選擇是否心肺復甦術跟延長瀕死過程的維生醫療。不需付費 備註:同意書文件名稱區分為”預立安寧緩和醫療暨維生醫療抉擇意願書”、”不施行心肺復甦書”等,清醒與不清醒狀態而有所不同,依照當下情況由醫療人員給予建議及簽署 📎安樂死跟預立醫療的差別 1.安樂死:台灣不合法,是由給予加工方式加速死亡過程 2.預立醫療:不加工,讓病人照簽署的照護條件下依病程自然死亡 📎獨居、找不到親屬的人怎麼辦 可以由兩位見證人協助完成預立醫療決定 📎簽署以後可以到醫療機構更改意願,非簽署以後就像生死狀不能改。當疾病發生,本人意識還清楚情況,醫生會再次詢問確定 📎善終選擇、宗教信仰等分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戰男:分享經歷父親死亡的過程及思考 *盧拉拉:提早想好如何善終,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 *服經:分享經歷長輩死亡的過程及思考 Youtuber茶餘飯厚Radio EP81 居服員| 我阿公伏地挺身都比你厲害 feat.服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oOxj-PWtyQ *朱為民醫師:即使是醫護人員,遇到家人生病、面臨生死也會手足無措。東方文化不喜歡討論死亡,從家庭教育做起,死亡是一件自然開放的事 *Sally:推薦生死書籍日本著作《獅子的點心》 *Ching Ching Yang護理師:推薦兒童生死書籍日本著作《雲上的阿里》,有youtube影片檔,適合兒童準備當天使議題。兒童臨終思考 *西米老師:分享長輩死亡的過程及思考,自己長輩在臨終前跟每個人和解,大家可以多跟身邊長輩分享,讓他們不要那麼害怕死亡,也許他們害怕的是人生中的”不圓滿” *推薦電影 《父後七日》 《回眸》(大悲學苑) 《點燃生命之海》安樂死話題 *推薦連續劇 《生死接線員》器官捐贈故事 《天堂的微笑》安寧緩和醫療故事 *鳳凰酥:推薦書籍《陪你到最後,安寧護理師的生命教育課:春落下的幸福時光》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小冬瓜: 分享接觸傅達仁安樂死故事,癌末後對死亡是豁達態度,這個決定為自己也是拋磚引玉 對於安樂死,醫師可能也會有「我不想殺人」的心聲探討 病人自主權利法或及善終的環境若有更多人去關注,可以有更多的討論跟優化 死亡咖啡館:用比較輕鬆的方式討論生死話題,最早是郭慧娟老師開始辦理 *科普小產婆:與家人做ACP簽AD的經驗分享 *RenChinLee醫師:精神科常見病人到嚴重情況,後悔怎麼沒有早點讓病人在有自主意識時去做這個決定,這個討論生死風氣剛開始,可由生命教育去推廣 *Dr. ChingChing:兒童6歲以後就對死亡有認知,目前的法條條件,小孩子選擇的權利少,希望未來討論與修法能做得更好,範圍再更大 *流氓中醫師:分享長輩死亡的過程及思考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題大綱: 一、個案分享:第一型(柳丁Liu)及第二型(Patrick Hsu)分享 二、壓力與血糖關係補充(李仁欽醫師) 三、糖尿病營養介紹(營養專科群,主力Cindy) 四、第一型糖尿病及中醫補充(張簡睛瑩醫師) 五、莊立奇、李仁欽、張簡睛瑩等醫師群、護理師群等補充 六、Q&A(請大家傳小飛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題大綱: 一、個案分享:第一型(柳丁Liu)及第二型(Patrick Hsu)分享 二、壓力與血糖關係補充(李仁欽醫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題大綱: 三、糖尿病營養介紹(營養專科群,主力Cindy) 四、第一型糖尿病及中醫補充(張簡睛瑩醫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題大綱: 五、莊立奇、李仁欽、張簡睛瑩等醫師群、護理師群等補充 六、Q&A(請大家傳小飛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咱ㄝ健康作伙顧❤️認識糖尿病與日常保健 本集介紹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 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慢性病,一旦罹患,終其一生都不可疏忽血糖控制,以避免其威脅生命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本集重點摘要 一、糖尿病症狀介紹    1.衛生所Sarah莎拉護理師:每年定期追蹤罹病者的工作內容    2.臨床護理師-雨芹:臨床工作的實務分享    3.莊立奇醫師分享糖尿病與飲食結構與文化會影響糖尿病的發生率 二、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    1.莊立奇醫師:若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先天胰臟功能產能不好加上後天的過                 勞及飲食未控制,會導致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    2.李仁欽醫師:糖尿病若有家族史,應注意新陳代謝症候群及危險因子。平                 時在看診時,可以免費檢查胰島素的數值。     國民健康署代謝症候群: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21     危險因子: http://diabetes.hlshb.gov.tw/circulatedview.php?menu=2894&typeid=2894&circulated_id=892    3. 衛生所Sarah莎拉護理師:衛教民眾控制飲食的重要,多方攝取不同營                              養之食物,避免血糖過高。衛教成人健檢的                              重要性。    4.潘迪智醫師:糖尿病已確診之患者應注意之事項。    5.張簡睛瑩醫師:分享與病患溝通的過程及成效。    6. 莊立奇:老人飲食分為兩個部分            (1) 老人飲食的盲點            (2) 要與長輩告知多吃一點及均衡飲食是什麼    7.Hana護理師:社區服務個案分享。 三、糖尿蹦治療與照護   1.denel醫師::糖尿病是一種系統性的疾病,可能伴隨其他血管之類的疾     病,不要輕忽糖尿病的傷口的照顧,並且要注意血液循環的重要性,這樣     可以避免截肢的狀態。   2. Sarah莎拉護理師:要鼓勵長輩多運動,可以預防肌少症,並且讓血液循     環可以更通順。但是控制血糖時,也要注意低血糖的危險徵象。       低血糖的危險徵象: https://heho.com.tw/archives/166091   3.18:51醫師:糖尿病患者飲水量要注意:若醫師沒規定要限水的話,要多補               充水量。   4.如果飲食、體重控制的好且血糖波動度梅那麼大的話,就不一定需要吃     藥控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咱ㄝ健康作伙顧❤️認識糖尿病與日常保健 本集介紹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 糖尿病是無法治癒的慢性病,一旦罹患,終其一生都不可疏忽血糖控制,以避免其威脅生命並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本集重點摘要 一、糖尿病症狀介紹    1.衛生所Sarah莎拉護理師:每年定期追蹤罹病者的工作內容    2.臨床護理師-雨芹:臨床工作的實務分享    3.莊立奇醫師分享糖尿病與飲食結構與文化會影響糖尿病的發生率 二、糖尿病的預防與保健    1.莊立奇醫師:若有糖尿病的家族史,先天胰臟功能產能不好加上後天的過                 勞及飲食未控制,會導致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    2.李仁欽醫師:糖尿病若有家族史,應注意新陳代謝症候群及危險因子。平                 時在看診時,可以免費檢查胰島素的數值。     國民健康署代謝症候群: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221     危險因子: http://diabetes.hlshb.gov.tw/circulatedview.php?menu=2894&typeid=2894&circulated_id=892    3. 衛生所Sarah莎拉護理師:衛教民眾控制飲食的重要,多方攝取不同營                              養之食物,避免血糖過高。衛教成人健檢的                              重要性。    4.潘迪智醫師:糖尿病已確診之患者應注意之事項。    5.張簡睛瑩醫師:分享與病患溝通的過程及成效。    6. 莊立奇:老人飲食分為兩個部分            (1) 老人飲食的盲點            (2) 要與長輩告知多吃一點及均衡飲食是什麼    7.Hana護理師:社區服務個案分享。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咱ㄝ健康作伙顧❤️認識糖尿病與日常保健 三、糖尿蹦治療與照護   1.denel醫師::糖尿病是一種系統性的疾病,可能伴隨其他血管之類的疾     病,不要輕忽糖尿病的傷口的照顧,並且要注意血液循環的重要性,這樣     可以避免截肢的狀態。   2. Sarah莎拉護理師:要鼓勵長輩多運動,可以預防肌少症,並且讓血液循     環可以更通順。但是控制血糖時,也要注意低血糖的危險徵象。       低血糖的危險徵象: https://heho.com.tw/archives/166091   3.18:51醫師:糖尿病患者飲水量要注意:若醫師沒規定要限水的話,要多補               充水量。   4.如果飲食、體重控制的好且血糖波動度梅那麼大的話,就不一定需要吃     藥控制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重點摘要 一、從失智微電影探討失智議題安德森Anderson給阿嬤拍攝的表演前導短片-親愛的陌生人【第一篇】便利商店-阿嬤還記得最愛喝的飲料 【第二篇】黑暗中的逃跑-臨時需安排照顧者 【第三篇】無以名狀的日常-兩年來嚴重症狀展現 【第四篇】阿嬤的雨夜花-阿嬤以為家裡是醫院,假裝帶她去一樓唱唱歌再回家 二、失智據點工作人員分享失智據點課程(Evelyn)音樂治療(Kaku)三、失智友善分享荷蘭失智村(Iris Lin旅荷台人分享,Sally護理師代述)->參考文章 失智村ceo訪談 : https://astheysaid.com/innovators/2018/12/18/de-hogeweyk ->「獨立特派員第459集(荷蘭失智友善超市)」: https://youtu.be/nrW-g4dUq7o英國的失智照護Dementia Friend分享(留英台人PacKitty放射師分享)新北示範點-湯泉社區(ZC護理師分享)新北市衛生局打造失智症共照網絡的新店區湯泉社區,與便利商店、診所合作,鼓勵社區志工接受專業訓練,能夠辨識出失智症患者,遇到問題時緊急聯繫里長及社區警衛處理,創造出一個對失智長者友善的照顧環境。Young記憶會館(Sally護理師分享)台北市成立全台第一個專為年輕型失智症家庭所提供的「Young記憶會館」服務,專屬於年輕型失智症家庭的多元服務。每周一至周五會提供患者預防延緩失能的活動,周六有Young咖啡坊~以自身親臨店裡感受到被失智患者服務的那份溫暖,也體驗到送錯餐的服務。 ->Young記憶會館FB: https://www.facebook.com/YOD2017 ->線上預約: https://www.surveycake.com/s/KpwPR  四、Q&A聽眾互動 (李仁欽醫師、潘迪智醫師、 護理、社工、個管......等回應) 親愛的陌生人(安德森Anderson為自身阿嬤失智症量身打造的的劇場,因疫情暫停演出),詳細劇場資訊歡迎追蹤安德森Anderson,若大家有知道任何政府或基金會相關資源可以支持失智症議題的藝術創作申請,歡迎聯繫安德森Anderson,很需要社會資源協助策展計劃,讓失智症這個議題持續在社會上被關注。 安德森Anderson劇場編導|演員|戲劇老師|節目主持人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nderson__2021__/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nderson2021actor 八月表演工作室 August Acting Studio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YeZs4osk9W-3_Lx8Vk7nQ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ugust_2021_/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ugustactingstudio/ 節目片尾曲 理想混蛋【我還沒有作好被打倒的準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bf5wlWSXP8&list=RDDbf5wlWSXP8&start_radio=1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重點 一、從失智微電影探討失智議題 安德森Anderson給阿嬤拍攝的表演前導短片-親愛的陌生人【第一篇】便利商店-阿嬤還記得最愛喝的飲料 【第二篇】黑暗中的逃跑-臨時需安排照顧者 【第三篇】無以名狀的日常-兩年來嚴重症狀展現 【第四篇】阿嬤的雨夜花-阿嬤以為家裡是醫院,假裝帶她去一樓唱唱歌再回家 親愛的陌生人(安德森Anderson為自身阿嬤失智症量身打造的的劇場,因疫情暫停演出),詳細劇場資訊歡迎追蹤安德森Anderson,若大家有知道任何政府或基金會相關資源可以支持失智症議題的藝術創作申請,歡迎聯繫安德森Anderson,很需要社會資源協助策展計劃,讓失智症這個議題持續在社會上被關注。 安德森Anderson劇場編導|演員|戲劇老師|節目主持人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nderson__2021__/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nderson2021actor 八月表演工作室 August Acting Studio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7YeZs4osk9W-3_Lx8Vk7nQ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ugust_2021_/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augustactingstudio/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