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建築意
建築意
Claim Ownership

建築意

Author: RTHK.HK

Subscribed: 219Played: 6,439
Share

Description

巍峨的古樓、傾頹的殿基
溫雅的兒女佳話,流血成渠的殺戮
在光影可人中,和諧的輪廓,披著風露所賜予的層層生動的色彩
時間上漫不可信的變遷,超出「詩意」、「畫意」的銳感
林徽因稱之為「建築意」

《建築意》,帶你欣賞建築之美,洞察背後每個動人的歷史故事。

逢星期一晚9pm - 10pm,香港電台第五台、香港電台網站rthk.hk同步播出。

主持︰
馮傑
曾卓然(嶺南大學中文系哲學博士)
徐頌雯(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助理教授)【第1 - 19集 西方建築史;第71集 - 第89集 香港規劃史】
黎東耀(珠海學院建築學系副教授)【第20 - 34集 中國建築史;第54集 - 第70集 日本建築史】
Zeno (建築師 x 旅遊達人) 【第35 - 53集;第90集 - 第115集 世界城市規劃個案】

編導: 馮傑
監製︰王雅文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114 Episodes
Reverse
何謂城市的「意」?我想這是包含多個層面。世上每個城市必有其獨特性,我們在探討城市設計時,很多人可能會關注其設計意念(Idea),但我覺得更重要是她背後盛載的意思(Meaning),如何煉成她所表達城市的意象(Image),她有沒有建立一種城市的意識(Identity),而她的存在如何配合或帶領人類文明發展,而體現其中的意義(Value)。因此,要去了解每一個城市,我們必須踏上歷史的時光機,追本溯源,看看人類不同時代的重大發明,如何引發城市的「意」。
吳哥沒落後,高棉國一直積弱,十九世紀中期淪為法國保護地。法國把這個河畔小鎮大改造,變成殖民地的行政中心,建設大量的公共建築物、酒店及民房。法式現代化下的金邊,得到「亞洲明珠」之稱。法國人以巴黎式的城市規劃發展城市,但軸心的建築物並不是凱旋門,而是一座法式現代主義混合吳哥元素的街市大樓,外型像一艘有四隻粗腳的太空船。1953年柬埔寨獨立,但地緣政治不穩令柬國陷入內戰。1975年,政權落入赤柬手中,所有城市人要被迫離開家園,到農村學習改造,一夜間首都變成空城,中學被改建成集中營,囚禁及處決反對分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波斯尼亞加入南斯拉夫王國,與西巴爾幹多民族組成聯邦國家,但在大塞爾維亞主義下,薩拉熱窩(Sarajevo)地位下降,進入衰退期。二戰後,薩拉熱窩平穩過渡,加入了由鐵托建立的共產南斯拉夫,人口不斷膨漲,城市工業化,不斷向西擴展,發展了多個社會主義住房小區。隨著東歐變天,1991年共產南斯拉夫開始解體,斯洛文尼亞及馬其頓相繼獨立,但波斯尼亞因種族及宗教的混和環境,在宣佈獨立後,遭受境內由南斯拉夫支持的塞爾維亞人猛烈攻擊,展開四年的波斯尼亞戰爭。位於山谷內的首都薩拉熱窩被塞軍重重包圍...
薩拉熱窩位於波斯尼亞地區的河谷內,四周被高山包圍,該區在鄂圖曼侵佔前,已有斯拉夫人(Slav)居住,包括塞爾維亞族(Serb)和克羅地亞族(Croats),也有部份與原居民混種,形成種族混集的光譜。中世紀時波斯尼亞的整體民族意識較薄弱,由於位處東西教廷的文化及宗教交滙之地,居民信奉東正教、羅馬天主教及其他本土宗教。薩拉熱窩於1461年建城,當時的巴爾幹半島由土耳其人統治,並以鄂圖曼風格規劃城市——大市集廣場成焦點,大量伊斯蘭建築物,形成迷宮路網的老城區。她的宗教共融是歐洲罕見,有「歐洲的耶路撒冷...
一戰德國戰敗,知識份子非常沮喪,一群創作精英相信烏托邦思想可以改變國家。1919年建立的包浩斯(Bauhaus)學院,其意念影響現代主義建築發展,可惜後來被納粹黨打擊而被迫關門。柏林在國會大火案後被希特拉全面統治,德國向世界宣戰。二戰的德國氣勢如虹,希特拉幻想在戰後將柏林建設為其歐洲帝國的首都,於是推出「日耳曼尼亞」計劃,最後胎死腹中。戰敗後德國被盟軍及紅軍共同管理,柏林一分為二:東柏林成為共產東德的首都,而西柏林則成為西德的一塊飛地。冷戰時代,東德為防國民逃離,建立柏林圍牆。但要將城市分割並不...
柏林原是由兩個於施普雷河旁的小村組成,是布蘭登堡這個小城邦的首都,只建有小皇宮及教堂,規模不大。十六世紀,馬丁路德在德意志地區提出宗教改革,布蘭登堡成為新教(Protestant)的一員,柏林因開放的新思維令城市吸納大量新移民,逐漸發展成為普魯士帝國的核心。十八世紀,腓特烈大帝(Peter the Great)推動啟蒙運動,柏林除了是軍事要塞,也是歐洲的工商業及文化重城,巴洛克及洛可可的豪華建築,沿著菩堤樹下大街而建,全市充滿文化藝術氣息,華麗的無憂宮及壯嚴的布蘭登堡大門先後落成,成為德國的建築...
歐洲發現新世界,除大規模掠奪資源外,亦發現很多「新」的食物及原料。亞馬遜盆地內橡膠樹全球獨有,其生產的橡膠伸拉性強,又防水。十九世紀初,全球進入工業革命,奇妙的橡膠引來歐洲注意,成為工業材料的新寵兒,所以價格高昂。大量歐洲殖民者深入熱帶森林,開設橡膠種植園。位於兩河交滙處的瑪瑙斯(Manaus),成為橡膠貿易的基地,雖位置偏遠,仍不斷吸引財富,變成暴發戶的天堂。十九世紀末,瑪瑙斯進行新的城市規劃,成為巴西最早有電力及現代化的城市之一。有錢自然要求品味,許多漂亮的新古典及歐式建築物落成,並計劃在亞...
瓦爾帕萊索(Valparaiso)是智利重要的港口城市,十九世紀才開始發展,當時經麥哲倫海峽的船隻都停泊於此,把南美及南極的資源運到歐洲,滿足工業革命的需要。城市迅速富起來,吸引大量歐洲移民湧入尋找商機,商家及專才把歐洲知識引入城市,幫助港口及銀行金融業發展。城市設計也變得歐洲化,沿海平地逐漸建成大量精美的歐式建築物,新古典式的銀行及豪宅在城市核心索托馬約爾廣場(Plaza Sotomayor) 一帶出現,她的富麗被暱稱為「太平洋的寶石」(Jewel of the Pacific)。可是,貧窮的...
20世紀初,烏克蘭短暫獨立後,被迫加入蘇聯,共產基輔迅速發展成為蘇聯第三大城市。二戰後城市急需重建,經過多輪設計比賽後,赫雷夏蒂克大街及主廣場以史太林式的建築風格包裝,成為蘇聯最受關注的城市改造計劃,也是極權統治下的宣傳品。但共產統治下,烏克蘭經歷大饑荒及切爾諾貝爾等人為災難,人民對蘇聯統治極不信任,基輔更成為反蘇的橋頭堡。1991年烏克蘭獨立後,仍受到俄羅斯干預,基輔終於爆發2004的橙色革命。2014年的烏克蘭革命,公民佔領獨立廣場,在寒冬中齊向親俄政府說不。基輔由俄羅斯發源地,演變成反俄前...
公元9世紀,一群維京人跟隨東歐的河道,來到黑海附近的第聶伯河(Dnieper River)中游地區,他們稱為羅斯人(Rus)。當時,東斯拉夫人遇見強悍的羅斯人,覺得他們精明能幹,於是邀請他們整頓及管治各部落。羅斯人把基輔(Kiev)重建為首都,陸續統戰周邊民族,形成一個強大國家------基輔羅斯 (Kievan Rus),俄羅斯民族由此發源。基輔在11世紀進入黃金時代,城市以典型中世紀的圍城設計,並建造了東正教的聖地:聖蘇菲亞大教堂及洞窟修道院,啟蒙俄羅斯及烏克蘭的傳統建築。後來蒙古侵略基輔羅...
17世紀,西班牙在美洲大陸搶掠資源,遺棄第一個殖民地聖多明哥 (Santo Domingo),法國乘機逐漸把殖民者送到西班牙島(Isla Hispaniola)西面開荒,其後正式與西班牙達成協議,割去島西面的三份一,建立聖多明克(St-Domingue),並從西非運入大量黑奴到農田工作,高峰期黑奴人口佔九成,聖多明克因而致富。為了擴展勢力,法國人在南方另建防禦力較佳的新首都:太子港(Port Au Prince)。18世紀末,聖多明克成為新世界最富有的殖民地。同時,革命之風吹至加勒比海,聖多明克...
1492年,哥倫布向西航行尋找到東亞的路線,誤打誤撞到了加勒比海,並發現了加勒比海第二大島西班牙島 (Isla Hispaniola)。他在島的南面建立了西半球第一個歐洲殖民地城市——聖多明哥 (Santo Domingo),新世界的歷史由此展開。聖多明哥建有美洲第一條街道,第一間教堂、第一座總督府等,城市佈局成為日後西班牙殖民城市的設計參考。後來西班牙把發展重心移入美洲大陸,聖多明哥開始荒廢。17世紀,法國從搶走西班牙島西面的三份一,建立當時新世界中最富有的殖民地法屬聖多明克(St-Domin...
20世紀的墨西哥城欠缺完善的城市規劃,只能局部發展。政府為應付人口膨脹而衍生的房屋問題,於1960年展開全拉美最大型的公屋項目,把現代主義帶到墨西哥。工程進行時,竟發掘出埋藏地底的特拉特洛爾科聖殿部份遺址,使阿茲克特文明重現天日!墨西卡人當初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利用湖田及河道建城,創造了一個與湖水共存的生命體。反觀今日的墨西哥城,美麗的湖水早已抽乾,山谷的農地亦已破壞,自然失衡,被視為集貧窮、毒品、污染及罪案於一身的城市。在當權者的無能及貪瀆,以及美國的干預下,這個歷史名城該如何自救?
14世紀,中部美洲的墨西卡人(Mexica) 得到神靈指示,走到墨西哥中部的湖上建造了人工島城市------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人工島高峰期有20多萬人居住,是當時美洲最大的城市。她的北端是姊妹城邦特拉特洛爾科(Tlatelolca),是當時最大的商業市集,每天有6萬人做買賣。墨西卡人隨後不斷擴張,建立了阿茲克特帝國(Aztec Empire),成為當時中部美洲最強大的文明。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驚嘆特諾奇蒂特蘭的宏大漂亮,卻利用火槍施以襲擊。最後,阿茲克帝國滅亡,特諾奇蒂特蘭...
在漫長的中世紀,歐洲及中東地區的人,對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色非洲幾乎一無所知。14世紀,身為虔誠回教徒的馬里帝國君主曼薩穆薩(Mansa Musa),決定親自到聖城麥加一趟,於是率領約7萬人,由西非穿越撒哈拉,到達開羅。曼薩穆薩這次朝聖,帶著無盡的黃金,令中東及歐洲人大開眼界。馬里帝國是西非歷史中的強盛文明,在13至15世紀時是一個強大的伊斯蘭帝國。位處帝國邊緣的城市傑內(Djenne),是西非最古老的城市,全城用泥沙建造,而市中心矗立的傑內大清真寺,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泥造建築物,13世紀已出現,...
根據也門傳說,挪亞的兒子閃姆(Shem)跟隨一隻小鳥的指示,來到阿拉伯半島南端一翠綠山谷,決定在此落地生根,這裏便是今日也門的首都------薩那(Sanaʽa )。薩那是一個神秘的城市,它有超過2500年歷史,但歷史記載不多,亦鮮有歐洲探險家留下記錄,就像在歷史中消失近1500年。探訪薩那舊城,仿如坐著時光機,當置身在中世紀的也門高樓之中,感覺就如活在《一千零一夜》般迷幻。薩那曾是古代示巴女皇的國土,經歷埃塞俄比亞王國的耶教統治,曾受阿拉伯及鄂圖曼的回教文明洗禮,但其城市設計卻沒有集各家之大成...
二十世紀的亞美尼亞歷史,可算峰迴路轉,就正如查理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在著名小說《雙城記》的前言所寫:「那是最好的時代,那是最壞的時代。」亞美尼亞由民族覺醒到爭取獨立,備受周邊列強打壓。經歷一戰被鄂圖曼種族清洗後,建國美夢又被蘇聯粉碎。最後,捱過七十年的共產統治後,終於成功立國,成為民主化國家。首都葉里溫坐上這列亞美尼亞過山車,與族人同甘共苦,其城市設計便更形重要,因為她背負著整個民族的期望,亦承傳亞美尼亞的文化傳統。經歷種族滅絕,獨立失敗,民主落空後,亞美尼亞裔建築師亞歷...
亞美尼亞民族發源於亞美尼亞高原(Armenia Highlands),圍繞著阿拉臘山(Mount Ararat)發展,是耶教文明的先驅。當基督教仍遭羅馬帝國嚴厲打壓時,她選擇於公元301年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基督教國家,所以她擁有最古老的教堂,影響早期基督教的建築設計。中世紀開始,亞美尼亞被伊斯蘭世界所包圍,耶教文化在逆境下茁壯成長,雖沒有被波斯、阿拉伯或鄂圖曼等回教文明侵佔,但四面楚歌,只可委曲求存,波斯、鄂圖曼、沙俄其後相繼瓜分她的土地。 一戰期間,亞美利亞民族被鄂圖曼土耳進行種族滅絶,約...
一代建築大師貝聿銘()於本年5月16號辭世,享年102歲。其經典作品多不勝數,一座座聳立的建築作品,堪稱為現代主義藝術品。6月3日晚9pm-10pm,香港電台第五台《建築意》,請來兩位建築界人士,一同從建築美學角度,品味貝聿銘經典作品。 嘉賓︰ 1) 馮永基教授 (本港著名建築師,香港中文大學榮譽建築師、建築學院兼任教授) 2) 許允恆 (網名「建築遊人」,曾於倫敦、北京撰寫建築專欄;《築覺》系列書籍作家)
一戰後,鄂圖曼帝國正式崩潰,黎巴嫩由法國託管,法國城市設計師René Danger於1930年提出城市規劃圖,目的是改善基建系統及衛生情況,與及把斷開的城市脈胳連接,解決功能分區和交通流動問題。而且作為新的首府城市,最重要是建構城市的意象,他希望利用紀念性的城市空間設計,作為貝魯特的標誌,所以他毁滅了中世紀舊城,換上現代化的法式殖民地城市設計。這樣的破舊立新,與當時才冒起的黎巴嫩民族主義剛好匹配,對貝魯特人的身分認同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