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Author: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Subscribed: 1,401Played: 63,264Subscribe
Share
© 數位時代 Business Next
Description
【數位時代Podcast】專講科技創新與轉型成長,將複雜的數位技術翻譯為新商業機會,讓轉型決策、資源配置有最前端的觀點與策略思考!
為你說數位、訪專家、談實戰。有想聽的主題或合作提案,歡迎來信: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956 Episodes
Reverse
近五年來改變全球汽車業的兩股力量:特斯拉和中國汽車業。特斯拉從電動車跨足自動駕駛和機器人,不斷創造新賽道吸引資本市場關注,也讓同業疲於追趕;中國汽車業則是抓住國內市場躍居全球最大市場吸收養份,並在政策支持和補貼下強勢出口,將中國推上最大汽車出口國寶座。 全球車市一年約九千萬輛,史上僅有德國福斯和日本豐田有年產一千萬輛的實力,美國通用則接近,但如今都感受來自中國同業的壓力。 當汽車越來越電子化、智慧化,整體從產品開發到用戶行為都跟著改變。傳統開發一款新車需五年時間,如今已縮短到兩年,中間則透過讓更多系統標準化和零件共用,類似電腦和手機。隨著自駕將逐漸取代手駕,擁有汽車的概念將部分被付費取得出行服務和租賃所替代,車廠面對的客戶也會改變,而買車客戶的使用方式也不同。 除了比科技創新,還要比自我破壞再生的能力,而這些正是擅長內捲的中國汽車業每天都在做的事。 范炘觀察,歐美日車廠並非等著挨打,而是正從防守轉為玫擊,從研發、品牌到通路做調整,在2026會有許多新動作和結果出現。 -- 閱讀更多》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5038/physical-ai-taiwan-chance 歡迎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每年的雙11都是電商年度大戲。從酷澎、淘寶、momo到PChome,大家不只比誰折扣多、誰送得快,更比誰最懂台灣消費者。有人搶早鳥、有人打會員制、也有人改打品牌與服務差異化。今年的雙11,你可能看到更多「策略上的戰」,而不只是「價格戰」。今天我們就來解讀2025年的雙11大戰! 本集重點: 1.雙11戰場升級! 淘寶、PChome、momo火力全開,今年戰略有何不同? 2.折扣戰還能打多久?電商業者面臨成本壓力、獲利困境 【延伸閱讀】 包郵免運退場!淘寶雙11改推「超商貨到付款」瞄準無卡族,憑什麼讓小資族清空購物車?》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782/taobao-2025-double11 劍指酷澎!momo雙十一祭5年來最大優惠,能遏止對手或消耗戰保市占?》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920/momo-double11-2025 PChome要回神了嗎?統一入股後首戰雙十一,「兩大新武器」拚營收止跌》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944/pchome-double11-2025 -- 🤩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東京在線》邀請到 台灣數位遊牧者協會理事長 KK,他長期推動台灣與國際的遠端工作與遊牧文化連結,致力於讓台灣成為下一個「亞洲數位遊牧聖地」。節目錄製於日本福岡 RAMEN TECH展會現場,KK 分享他觀察到的日本與台灣在遊牧文化、政策、與產業推動上的差異。 KK 也介紹了日本地方政府如何結合 coworking space 與社群經理,推動「長期居住型旅遊」與地方創生。他指出,福岡正逐漸成為亞洲新興的數位遊牧熱點,不僅生活便利、成本低,還具備友善的創業環境與國際連結。他同時分享協會未來與日本、韓國、泰國等地合作的願景,希望建立「亞洲遊牧圈」,讓亞洲成為全球遠端工作者的新重心。 本集重點| ✅ 台日對「數位遊牧」的政策差異與文化觀點 ✅ 日本政府以觀光為主的推動模式與挑戰 ✅ 福岡如何打造亞洲新興遊牧基地 ✅ 數位遊牧者的法律合規與在地合作重點 ✅ 亞洲數位遊牧生態圈的未來想像 - 主持人:Ko桑(柯誠) 本集來賓:KK — 台灣數位遊牧者協會 理事長 🔗 收聽連結:https://meetstartup.pse.is/7mn6le 🎬 Production Team:Meet 創業小聚 🎧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聲歷其境 All Around You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美西時間2025 年 10 月 19 日深夜,公有雲大廠 AWS 發生近年最嚴重的服務中斷事件,持續超過 15 小時,影響 113 項 AWS 服務與數千個依賴 AWS 的應用程式和網站。從 Snapchat、Reddit 到 Alexa,甚至號稱端到端加密的 Signal 都受到波及。這次事件估計佔全球網路流量的 12%,每小時造成的損失高達 7500 萬美元。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 James,邀請 AWS 社群英雄蔣鐙緯 Ernest,深入解析這次 AWS 當機事件背後的技術原因、影響範圍,以及企業該如何應對雲端服務中斷的風險。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AWS 服務中斷的規模與嚴重性:這次 AWS 在 US East 1 區域發生長達 14 小時的服務中斷,影響超過 100 項服務,佔全球網路流量 12%,每小時損失至少7500 萬美元。 2.US East 1 北維吉尼亞州區域的關鍵地位:它是美國網路骨幹交會點、全球 CDN 和 DNS 核心所在地,也是許多企業優先選擇部署新服務的區域。 3.AWS DNS 三層架構機制與Race Condition 競爭狀態導致服務中斷原理:瞭解DNS Planner(計劃者)、DNS Enactor(執行者)、Route 53 三層架構如何運作,以及這次如何因為舊版計劃覆蓋新版而導致連鎖崩潰。 4.企業上雲備援策略的三個層次:Multi-AZ、Multi-Region、Multi-Cloud 三種備援策略的差異,以及隨著層次提高,成本、管理知識和技術門檻如何遞增的權衡考量。學會運用「服務中斷機率 × 持續時間 × 單位時間損失」公式,計算潛在損失並決定備援投資,確保備援成本小於潛在損失才有商業意義。 5.監控數位資產相依性的相關工具,以及雲端原廠工具(如CloudWatch)、第三方工具(如Datadog)、雲廠商 Support 三種監控層次的選擇。 6.雲端服務中斷演習方法:認識 Game Day、重大活動演練、紅隊演練等三種演習方式,讓團隊在安全環境中練習應對,建立反射動作縮短危機反應時間。 這次 AWS大規模服務中斷事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是:雲端不等於絕對可靠。即使是像 AWS 這樣的業界龍頭,也可能因為一個自動化的錯誤導致十幾個小時的服務中斷。但這不表示要放棄雲端,而是要更聰明地佈局並應用雲端。 韌性不是一次性的投資,是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 企業需要用積木的角度來思考,找到適合的雲廠商和服務,透過堆疊積木做成解決方案來處理客戶問題,務必讓雲端成為推動業務成長的助力,而不是單點故障的風險來源。 AWS的官方檢討報告: https://aws.amazon.com/tw/message/101925/ // 𝟮𝟬𝟮𝟱 行銷科技高峰會|𝟭𝟮.𝟭𝟲(二) 隆重登場 🔥 美國微軟、Google、The North Face、Spotify、MarTech 概念創始人、LINE、cacaFly、X台灣廣告總代理,帶你直擊 AI 應用未來 .ᐟ.ᐟ 搶先解鎖⌖高峰會三大重點 ❋ 釐清投報關鍵:啟動 MarTech 投報飛輪 ❋ 打通工具斷層:掌握 Martech Stack 整合路徑 ❋ 解放行銷人:全面升級 ROI 策略腦 現在報名再享 2 大獨家好禮: ✪ 好禮 1:Martech概念創始人40 分鐘精華演講片段回放! ✪ 好禮 2:贈《數位時代》3 期(價值$600元)! ☞ 搶先入席:https://reurl.cc/ZlOmaQ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每一次新技術出現,都是新機會的開始! 本集《科技潮什麼》與《數位時代》共同製作,直擊「2025 AWS Startup Day 新創 AI 賦能日」,從國際到在地,拆解 AI 新創的成功方程式。 ▎你將聽到 📌 獨角獸成長法則:Palantir 成為市值數千億美元數據巨頭、Sakana AI 一年衝上獨角獸的關鍵 📌 台灣新創實戰:犀牛盾、完美移動如何將實際的業務痛點轉換為商業價值 📌 AWS 如何支持新創:算力、服務、全球佈署成 AI 新創成長的加速器 一起來聽聽,新創如何將技術應用落地、跑出成長曲線,步步站穩市場。 *本集節目由數位時代與 AWS 共同製作* ----- 🔥 熱門活動推薦 【限時報名】2025 亞馬遜港都創新日 🚀 百工百業齊聚高雄!揭開 AI+雲端轉型真解方!想知道製造、金融、醫療、零售產業如何升級?立即報名 👉 https://pages.awscloud.com/tw-aws-kh-amazon-summit_20251118_KHSummitRegistrationPage/?trk=d35fa7f5-82e3-4a30-bb60-ea4059809882&sc_channel=el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輝達、OpenAI和甲骨文彼此之間上千億美元的投資和採購,讓外界擔心AI競賽是否已分出勝負、大者恆大贏家通吃的格局提前出現。 「不,新創公司反而在這一波更有機會。」台籍矽谷連續創業家、安霸執行長王奉民認為。 拿到哥倫比亞大學電機博士後,他就到矽谷工作迄今超過三十年,創辦過二家公司,也經歷二次滅頂之災。第一家公司成立不久就碰到網路股泡沫,隔年又遭逢911,帳上現金用罄,銀行和投資人都縮手,只能被迫將公司賣掉。2004年再成立第二家公司,在順利發展十多年後,2018年美中貿易戰下美國政府列出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和清單上的中國公司做生意,「安霸有45%的生意就這樣不見。」 安霸原本往來的中國客戶如海康、大華和大疆,分屬安防和無人機領域,王奉民說服董事會和大股東,不賣公司不裁員,反而加碼研發轉往自駕車領域布局,化危機為轉機。如今安霸在矽谷總部有500多位員工,在台灣新竹有300位,先前也收購義大利帕爾瑪ㄧ家有70人團隊做自駕車軟體的公司。 王奉民強調,AI競爭就是人才競爭,要到全世界找人才。近來巨頭間抱團發展的做法,會有利還是不利吸引並留住人才? 他認為急於求大將犧牲彈性和速度,ㄧ方面會有更多收購案發生,對新創是好事;另一方面當規模和市值都大,能給新人的激勵機制和發揮空間受限,人才更想去新創。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你用過跨境電商嗎?日本Mercari平台去年進攻台灣市場之後,一年內會員就突破30萬人!近期還新增了APP服務,把台灣當成第一個海外市場! 本集重點 1.台灣人超瘋Mercari,一年30萬會員怎麼來的? 2.跨境電商暗藏龐大商機,怎麼跟在地的對手競爭? 3.日本娛樂產業大餅還有潛力!Mercari怎麼搶? 延伸閱讀>>>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861/mercari-global-app --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漫步高松發現港邊藝術、品嘗道地烏龍麵;在鹿兒島感受櫻島火山的活力、砂浴溫泉的溫暖;感受熊本黑川溫泉的秘湯魅力、熊本城的壯麗;小旅行大發現,跟著中華航空走進日本另一種風景~ 立即出發: https://fstry.pse.is/89zaf9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這集《AI 兩毛錢》直擊 2025 年秋天最熱的 AI 戰場:從 ChatGPT Atlas、Perplexity Comet 引爆的 AI 瀏覽器之戰,到 OpenAI Apps SDK 宣告 AI 作業系統時代正式展開,再到 NVIDIA GTC 帶來的 AI 工廠、量子協作與 6G 國安布局。 AI 瀏覽器之戰開打,重新定義資訊入口OpenAI 發布 Apps SDK:ChatGPT 正式邁向平台化,變身 AI 作業系統OpenAI 全套工具鏈亮相,估值直逼 5000 億美元NVIDIA GTC 宣告 AI 工廠時代:從 6G 、量子加速,到美國本土晶片製造,一場科技國力的總動員AI 商業模式成熟:黃仁勳說「AI 不是泡沫」,因為企業真的開始掏錢了 了解更多國際新創圈大小事 👉🏼 https://meetstartup.pse.is/4jhd5u 📍鏈結矽谷創新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矽谷 Hub:https://sv.startupisland.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到了 2025 年,AI 已經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從辦公室的文書處理到創意產業的內容生成,幾乎每個領域都在重新思考工作流程。在醫療這個高度專業、甚至攸關生命的領域,AI 的導入卻格外謹慎,也格外值得關注。當 ChatGPT 可以開始回答複雜的醫療問題、當 Claude 可以閱讀並分析病歷、當程式碼可以用自然語言來撰寫,醫療現場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 James 邀請台北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腫瘤內科部專研醫師林協霆 Lizard,分享他如何從凌晨 4 點手動整理資料的痛苦中,透過自學程式與 AI 工具,不僅改變自己的工作流程,更在醫院擔任起 PM 角色,成為醫療與資訊部門之間的重要橋樑。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從零開始的程式學習之路:醫師如何找到學習動機 林醫師分享,學程式最重要的是要有明確、勢在必得的決心去解決問題。他在心臟內科重症加護病房輪訓時,每天凌晨 4 點必須從寒冷的加護病房中醒來,把每個病人的最新抽血資料人工散打進 Word 檔案。這個痛點成為他學習程式的強大動機,即使當時只有看完 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 的基礎,他仍硬著頭皮在沒有 ChatGPT 的年代,花了兩個禮拜完成自動化系統,徹底改變了這個工作流程。 2.AI 輔助臨床研究:10 分鐘完成過去 2-3 週的工作 林醫師展示了 AI 如何革命性地改變臨床研究流程。過去做統計分析,從收集資料、選擇統計方法到產出結果,可能需要 2-3 週時間。現在他直接把原始資料貼給 AI,AI 不僅能理解資料結構,還會主動建議適合的統計方法,例如建議使用 Kaplan-Meier 存活分析或傾向匹配性分析(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只需要一個中午休息的 10 分鐘,就能快速看出資料是否有研究價值,獲得初步結果再決定方向。 3.Vibe Coding 工具的演進:從 ChatGPT 到 Claude Code 從 2022 年 12 月 ChatGPT 推出開始,林醫師就知道可以用它來解釋 bug、幫助寫程式。早期還需要大量複製貼上(copy and paste),但隨著工具演進,從 Cursor、Windsurf 到 Claude Code,程式開發門檻越來越低。Claude Code 特別友善,只需要給一個指令就會自己跑程式、自己 debug、自己寫成報告,讓完全沒有程式經驗的醫師也能在短期內學會操作,大大降低臨床繁瑣業務的負擔。 4.醫師擔任 PM 角色:破解醫療與資訊部門的溝通鴻溝 醫療資訊部普遍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最大問題是醫療人員不懂得如何描述需求,資訊人員聽到後又不知道要做什麼,導致做出來的工具往往不符合期待。林醫師加入醫院資訊部後,能夠自己刻出 UI 介面,讓大家看到具體需求,再由資訊同仁串接資料流。他在 GitLab 上直接修改程式碼、在沙盒測試環境中開發,把開發與維運分得清楚,讓資訊人員能專注在維護系統這件更重要的事情上。 5.病患也用 AI 查資料:醫病關係的新變化 林醫師分享了一個案例:病人聽完治療計畫後說「你講的跟 ChatGPT 講的一樣」。他認為這反而能節省時間,因為門診時間有限,無法向病人解釋所有細節,例如化療藥物的副作用、如何緩解等。如果病人能用正確的關鍵字查詢,ChatGPT 給出的內容基本不會太離譜。但他也會看病人的教育程度,如果病人查的是「能量」、「斷食」等偽科學內容,就會在現場糾正想法。 6.AI 時代的醫學教育反思:從背誦到批判思考 GPT-4 在美國醫師執照考試(USMLE)中有 90% 以上正確率,這引發林醫師對醫學教育的深刻反思。他認為醫學教育常常要求學生背太多,但思考為什麼要背這些東西的時間太少。當 AI 可以立刻查到某個基因在某個癌症的表現率是 35%,這種數字還值不值得成為考點?應試教育所篩選出來的背誦能力,在 AI 時代可能變成不重要的能力。真正重要的是溝通能力、批判思考能力,以及理解醫學不只是科學,更是經濟、政治、社會多重因素建構的知識體系。 7.醫師角色的轉變:從「小斧頭」到「大劍」 林醫師用《刀劍神域》的比喻說明醫師角色的轉變。過去醫師就像被賦予天職,只能用小斧頭在自己的專科領域深耕。但 AI 的出現等於給了醫師一把大劍,可以在數秒內分析影像、快速提出鑑別診斷、搜尋文獻、生成病歷摘要。他舉例說,值班時遇到腸胃道出血這種不熟悉的情況,把資料丟給 ChatGPT 深度搜尋,立刻能找到最新文獻和建議,讓病人當下得到適合的治療,隔天再請專科醫師確認。這讓醫師有機會跨越專科限制。 節目中所提的: 「更好的健保雲端 2.0」Google Chrome擴充功能》 https://pse.is/8aplqc 李坤峰醫師部落格「後山腰子科醫師」介紹文章》 https://kunfengleemd.blogspot.com/2025/01/NHIcloudanalyzer.html // 𝗠𝗘𝗘𝗧 𝗧𝗔𝗜𝗣𝗘𝗜 創新創業嘉年華 ⎞𝘿𝙖𝙣𝙘𝙞𝙣𝙜 𝙬𝙞𝙩𝙝 𝘼𝙄 .ᐟ ⭓*⎛ 𝟭𝟭.𝟮𝟬-𝟭𝟭.𝟮𝟮 花博爭艷館 ▍一年一度盛會,只有3天 免費入場,報名索票👉🏻https://pse.is/8ap4xx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台大至今僅有五位教授服務超過40年,來自人文社會專業的廖咸浩是其中之一。本身寫詩寫文章、教西洋文學和科技人文學多年,也曾擔任台北市文化局長。他在史丹佛大學取得文學博士學位,親身見證矽谷在1980年代的變化,目睹台灣工程師在當地創業的多個故事。 雖然有深厚外語和文學底子,但廖咸浩強烈反對小孩子過早學外語,特別是在十歲以下。他認為應學好母語,並以此培養閱讀、寫作和口語表達能力到一定程度後,再學其他語言才好吸收;在母語能力不足下學外語會導致都學不好。 尤其進入AI時代後,翻譯變得容易,不同語言間的轉換機器可以做的更好,但是文字作品中要表達的情緒和意念,卻需要透過大量閱讀而理解,而這個能力更廣意説就是創造力,具體就是講故事的能力。 跟隨而來的,是對故事理解而產生的共感能力,這是人所獨有而稀缺的。AI可以透過演算法設為討好用戶,但這不是共感。另一方面,AI不只討好用戶,更會根據使用偏好專推同類型內容,造成同溫層和資訊繭房現象嚴重;要打破這些,需要用戶回到線下實體溝通社交,回歸人是社會動物的一面予以平衡。 🤩歡迎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去年淘寶狂砸20億新台幣做「免運補貼」,成功讓新客數翻倍。但今年雙11前夕,淘寶卻決定不再主打補貼,改推台灣人最熟悉的「超商貨到付款」服務,同時引進「88VIP」的會員制度。究竟這樣的政策轉變背後有哪些目的?又將如何改變台灣跨境電商的版圖呢?今天的記者茶水間我們一起來聊聊~ 本集重點: 1.淘寶的策略為何從「補貼戰」轉向「超商貨到付款服務」? 2.「88VIP」會員制度推行的背後究竟有什麼盤算? 3.淘寶的策略轉換將會如何改變台灣電商市場? 延伸閱讀》包郵免運退場!淘寶雙11改推「超商貨到付款」瞄準無卡族,憑什麼讓小資族清空購物車?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782/taobao-2025-double11 -- 🤩歡迎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東京在線》邀請到 Connie,泰科動力(Techman Dynamics)業務經理。這家台灣新創專注於倉儲自動化,結合自主移動機器人(AMR)與自研模組化系統,提供整合硬體、軟體與現場導入的完整解決方案。節目錄製於日本福岡 Lantech 展會現場,Connie 分享團隊如何以靈活的客製化能力,成功打入競爭激烈的日本市場。 自 2022 年起布局日本,泰科動力以「客製化」為突破口,鎖定勞動力短缺帶來的自動化需求。Connie 分享團隊如何透過自研的「魔術方塊式倉儲系統 Nxional」與「衛星艙(Satellite Warehouse)」概念,打造高達 90% 的空間利用率,滿足日本市場對即時配送的高標準。她也談到日本企業文化中對細節的極致要求,以及團隊如何以「積極+耐心」策略,逐步建立信任與合作基礎,實現在地化經營。 |本集重點| ✅ 台灣物流機器人如何打入日本市場 ✅ 「衛星艙」概念:以小型自動倉儲重構物流網絡 ✅ 日本企業文化中的高細節驗收與長期溝通 ✅ 客製化成為新創進入日商體系的關鍵 ✅ 海外新創在日本市場的經營策略與心法 - 主持人:Ko桑(柯誠) 本集來賓:Connie — 泰科動力(Techman Dynamics)業務經理 了解更多Meet Global 👉🏼 https://pse.is/7rqvqs 📍鏈結東京產業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Tokyo Hub:https://tokyo.startupisland.tw/ 🎬 Production Team:Meet 創業小聚 🎧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聲歷其境 All Around You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生成式AI興起,許多人開始擔心設計師是否會被AI取代,但真正該問的是:你想成為什麼樣的設計師?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微軟AI加速工作室首席設計師陳翰申Hanson,深入探討AI時代設計師面臨的選擇與機會。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能力與技能的本質差異:掌握ability(能力)與skill(技能)的區別,了解工具操作屬於技能層面,而系統性思考、創新和跨領域協作才是核心能力。 2.大設計師vs小設計師的定位策略:認識兩種設計師路徑的差異——大設計師專注系統層面思考和創造新流程,小設計師則在特定領域追求極致品味和專業深度。 3.AI時代的非線性設計挑戰:學習如何處理用戶意圖的不確定性、多Agent系統協作,以及evaluation評估機制的重要性,掌握新時代設計思維。 4.正確的AI工具使用心態:理解每天使用AI工具時的兩種選擇——培養可被AI取代的技能,還是鍛煉不可被AI取代的人性化理解能力。 對於想要長期發展的設計師,Hanson提出兩個核心建議。首先是培養對AI的基礎理解,不需要成為資料科學家,但要理解基本概念。當達到Principal Designer等級時,不是工程師告訴設計師怎麼做,而是設計師告訴工程師應該如何建立產品。其次是系統化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這是世界上沒有東西能夠取代的。他特別強調,每天使用AI工具時都面臨兩種選擇:培養能被AI取代的能力,還是培養不被AI取代的能力。就像《魔鬼終結者》中的阿諾,透過理解人性來幫助人類對抗沒有人性的AI,設計師也應該用AI來培養自己獨特的人性化理解能力。 // 🔥數位時代「2025行銷科技高峰會」活動資訊🔥 Hanson將在12月16日參加數位時代舉辦的「2025行銷科技高峰會」,討論人與AI協作如何加速團隊工作流程。 詳細資訊》https://edm.bnext.com.tw/martech-trend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台灣四周環海,海洋資源豐富,除了漁業,近年最熱門的是建置離岸風電設施,向海討電。 東方風能是一家提供海上施工的工程公司,業務包含建置風電設施及拉海纜(包含電纜和光纖),以及後續維護,類似一條龍服務。因此,他們的工程船隻長年在海上,從初期施工到之後的運營維護都要做,也自行開發出結合無線通訊和物聯網iOT的技術,協助海上現場和陸上後台管理。 目前台灣在亞洲的離岸風電佈署走在前頭,東方風能的案場主要在台灣,但也開發其他地區案源,明年會有一個在挪威的案子開始施工。 在離岸風電施工過程中,對附近海洋生態難免有破壞,事前環境評估、施工期間降噪和配合生物活動適時減少工程量等,都必需遵守;對岸上居民可能受影響而給予補償和提供就業機會等,也是業者要兼顧才能長期穩定營運關鍵。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特力屋,這家陪伴台灣人超過30年的居家修繕通路,最近宣布即將登上興櫃,成為特力集團旗下首家獨立掛牌的零售公司。不只是一場財務重組,更代表著特力屋從「賣五金、賣工具」,轉型成「賣服務、進家庭」的新階段。今天我們來聊聊:這場從傳統五金通路到「居家服務生態系」的商業變革。 本集重點: 1.不是單純財務操作,而是母公司布局新成長曲線的起點 2.從「上門安裝」變成「進家庭、創需求」,特力屋如何用服務創造回流與信任感? 3.從賣商品到賣體驗、從通路到服務,台灣零售業的轉型啟示 特力屋要興櫃了!特力集團上市逾30年,為什麼這時才讓「小金雞」出征投資人市場?》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754/tlw-ipo -- 🤩訂閱數位時代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bnext_official --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這一集我們邀請到從台灣第一家在NASDAQ上市的創業家,一路走到創投合夥人的瞿志豪,聊聊全球創投生態的巨大變化——從資金集中效應、Venture Studio的崛起,到AI浪潮如何重塑新創機會。他以實戰經驗拆解「創投寒冬」的本質,也對台灣創業者與投資人提出直白而犀利的建議。 重點摘要:矽谷和台灣創投正在改變型態Venture Studio崛起:從「補習班」到「家教班」 AI浪潮衝擊:六成以上投資湧入AI台灣早期投資資金稀缺、晚期投資太好賺,唯有放眼全球市場才有突破口創投將走向「自己養題目」的新型態,台灣生態系需與美國更緊密串聯 了解更多國際新創圈大小事 👉🏼 https://meetstartup.pse.is/4jhd5u 📍鏈結矽谷創新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矽谷 Hub:https://sv.startupisland.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OpenAI在這個月推出的Sora 2不僅在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更同步推出短影音APP產品,快速領先佔據北美地區AppStore下載榜,展現了對消費級市場的野心。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Loopy創辦人徐子薇Weiwei,深入探討Sora 2如何改變AI影片生成的遊戲規則,以及這項技術將如何重塑內容創作、IP商業模式,甚至是我們對「真實」的認知。 聽完這集你可以學到: 1.Sora 2的技術突破,為什麼Sam Altman在臺北101街景前騎YouBike、講臺灣口音的中文能這麼不違和?以及它與Veo3、Seedream、Kling等影像模型的根本差異。 2.Sora App的Cameo與Remix功能的社交產品哲學:精心設計的使用者體驗。OpenAI設計Sora App邀請制與地區限制策略:算力、社交裂變與監管考量。 3.當影像能以假亂真讓人分不清,創作門檻降低,是否需要對AI生成的內容進行標記?不同是帶面對真實性的認知差異會如何從「證據」到「創作」開始典範轉移。 4.認識AI世代的新興次文化:從Therian(暫譯獸亞人,知道自己是人類,但認同自己內心是動物靈魂的人)、紙片人(二次元(2D)動漫、遊戲等平面作品中的角色)到義大利腦腐(Italian Brain Rot,AI動物迷因,如穿著Nike球鞋的鯊魚Tralalero Tralala、轟炸機鱷魚Bombardiro Crocodilo)的文化演變。 // 有關Loopy: 徐子薇Weiwei創辦的Loopy是一個iOS動態化桌布的產品,提供給大家的是把任何喜歡的角色或圖片,不管是用相機真實拍攝、畫出來的或生成出來的照片,都可以去把它動態化,變成iPhone上面的動態桌布。 https://bnmedia.pse.is/loopyapp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當俄國西洋棋王卡斯帕洛夫在1997年輸給IBM深藍電腦(Deep Blue),這是AI第一次在專項技藝上贏過全球職業冠軍,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時代。卡斯帕洛夫當下的反應是憤怒和屈辱,強烈懷疑棋局有做假,直到多年後才釋懷。 促成這場比賽的,是台籍電腦科學家許峰雄,從博士研究到進入IBM擔任專案主管,花了12年時間。嚴格來說,許峰雄自認不是AI專家,他的專長是半導體晶片設計,他想出和那個年代完全不同的電路設計方法,在棋步運算效率高出千倍以上,從而讓原本在棋王看來連業餘水準都不到的機器棋手,在幾年內突飛猛進最後反超。 許峰雄認為,關鍵因素有兩個:首先,有算力就有棋力,摩爾定律定期讓每一代新晶片算力提升,時間拉長打敗棋王只是早晚的事。圍棋又比西洋棋複雜許多,2016年DeepMind的AlphaGo打敗韓國世界冠軍李世石,在許峰雄看來就是算力提升棋力再提升的邏輯,並不驚訝。 其次也是真正造成不同的,是類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的研究,是區隔Deep Blue和DeepMind技術的重大分水嶺。Internet的普及和相應而來的海量數據,讓演算法和大語言模型加快發展,這些都是奠基在類神經網路和深度學習技術上,讓近三年的生成式AI發展日新月異。 因此,雖然過去六十多年來AI發展歷經多次泡沫,但許峰雄認為最新這一波的方向和技術扎實,不是泡沫。而談到目前對哪些研究題目感興趣,晶片背景出身的他,關注的重點之一是極紫外光曝光機EUV之後,該用什麼技術處理光的問題,讓電路間隙持續縮下,摩爾定律能繼續下去。 從在台大唸書到卡內基麥倫讀博士,一直到IBM及微軟工作,許峰雄總是按興趣自己找題目自己讀資料研究,曾被同學稱最常待圖書館和實驗室的人。持續的自我驅動和自學能力,是他經歷技術變革的不變經驗。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想像一下,未來你的電動車充電一次,就能從台北直奔墾丁,再沿著海岸線兜風回家,中途都不用煩惱哪裡可以充電,這就要靠能源界的新寵兒「固態電池」! 本集重點: 1.固態電池是什麼?為何說比鋰電池更安全? 2.解密固態電池的三大優勢:安全、高能量密度、長續航 3.量產難題:成本高、產線重建,台廠機會在哪裡? 延伸閱讀》 圖解固態電池原理與結構是什麼,台灣機會在哪?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84209/2025-solid-state-battery -- 🤩有合作需求請洽:podcast@bnext.com.tw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東京在線》邀請到 張書維,TMYTEK(稜研科技)董事長與創辦人,專精毫米波(毫米波與次毫米波)技術,服務客戶遍及全球35個國家,並獲日本多家頂級企業青睞。 書維在創業前曾於中研院及哈佛史密松研究中心進行米波研究,也協助台大教授打造波數成型電路,累積了深厚的技術研發背景。他的故事從技術科學家到創業CEO,呈現台灣新創如何在高門檻的毫米波領域拓展國際市場。 |本集重點 ✅ 技術研發轉向新創CEO的心態轉變與挑戰 ✅ 毫米波與電子掃描陣列天線(ESA)技術解析及應用 ✅ 如何在日本市場建立信任、拓展商業合作 ✅ 技術模組化與 AiP 封裝策略,打造競爭護城河 ✅ 從研發到市場教育,技術新創國際化的實務經驗 - 主持人與來賓資訊 主持人:Ko桑(柯誠) 本集來賓:張書維 — TMYTEK(稜研科技)董事長、創辦人 LinkedIn: https://www.linkedin.com/in/su-wei-chang-81686a63?originalSubdomain=tw TMYTEK網站: https://tmytek.com/ 了解更多Meet Global 👉🏼 https://pse.is/7rqvqs 📍鏈結東京產業動態,關注Startup Island TAIWAN Tokyo Hub:https://tokyo.startupisland.tw/ 🎬 Production Team: Meet 創業小聚 🎧 Editing and Post-Production: 聲歷其境 All Around You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一般的LED不會自己發光,OLED會自己發光,但min LED又不會自己發光“ 啥??????記者知道自己在說什麼嗎? 數位時代關於面板,甚至是關於科技的內容,還是別看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