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文學品讀
37 Episodes
Reverse
《隱蔽嫌疑人》—皇冠文化
我將隻身上路,
迎向無止盡的黑暗迷霧。
但我不是最孤寂的人,
而是最幸運的人……
《黑霧微光》—皇冠文化
如果所有的惦念都有迴響,黑霧也終有散去之時。無論生命輾轉顛簸,那些疼惜和善意始終照亮著他,讓他抬頭,看到溫暖微光,彷彿告訴他:勇敢往前走,不要怕。
《終於要與自己和好如初》—皇冠文化
2240個日子過去,
你與自己和好如初了嗎?
去記住,深深地記住,每件事的最初。
你知道嗎,這就是我能想到,
去抵抗殘酷世界的唯一方法。
《時光洗衣舖:開張大吉!諮商心理師洗滌人生的洗衣舖》—皇冠文化
9件待洗物品 × 9篇暖心故事 × 9堂哲學思辨=這間洗滌人生的洗衣舖!
在這裡,你可以:
清洗弄髒的回憶、熨燙不平的情緒、縫補脫線的關係……
《只說給你聽》—皇冠文化
傷痕其實是生命的出口,
暗夜的盡頭總有微光。
生命經疼痛後生長,
因溫柔而擁有力量。
日常是生命裡最美好的奇蹟。
你說,他聽──
陳曉唯最新作品。
《獵女犯:台灣特別志願兵的回憶》—大塊文化
絕無僅有的台灣人被志願成為日本兵的第一手故事,
是被殖民者成為殖民者的武力再去殖民他人的懺情錄。
《過於喧囂的孤獨》—大塊文化
★赫拉巴爾思考最深、醞釀最久的傳世之作
★赫拉巴爾是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米蘭.昆德拉 三十五年了,我置身在廢紙堆中,這是我的love story。
三十五年來我用壓力機處理廢紙和書籍,三十五年中,我的身上蹭滿了文字,儼然成了一本百科辭典……
《渺小一生》—大塊文化
這是一本充滿智慧與情感的出色小說,柳原極其熟練地描繪了一個哀傷的故事,對經驗和記憶的暴虐專橫,進行陰暗而令人難忘的探討。
《飢餓遊戲》—大塊文化
第七十四屆飢餓遊戲即將開始。飢餓遊戲是至死方休的決鬥。
《Punch!青花菜的重擊》—大塊文化
本書收錄的八篇小說正展現了小說家腦中的獨特世界,在這裡幻想與現實緊密相連,不可分割,超自然事件和不尋常的生命體「某天突然」就侵入日常生活中。
但是這樣的幻想,就像是包裹滿滿糖霜的棒棒糖,吸引讀者推開通往另一個現實的大門,只需要經過一段「Loading」的時間,就能頭也不回地適應作者的呼吸,並深深為之著迷。
《靜默之聲:蕭士塔高維契與他的十五首弦樂四重奏》—啟明出版
關於一個既偉大又傷痕累累的靈魂,如何在駭人的大時代中,一邊偽裝、一邊保有自我的人生故事。
《能言善道的沙丁魚》—啟明出版
要不要一起用耳朵聽聽水面下的世界?這想法太詭異了嗎?
然而,在魚兒悠遊其中的這個「無聲世界」裡,大魚、小魚卻全都絮絮叨叨在講話⋯⋯
而且,魚兒們確實有故事要對我們訴說!
《孟子的他鄉:當文化在異地土壤茂密繁盛》—啟明出版
文化是流動的,不固有、不固定,在流動中又會孕育出新的生命。
中文研究者移居日本三十年的生活絮語——
關於飲食、風俗、藝術、自然與生活習慣,喚起文化價值與傳承的思索。
《我寫下你的名字把它留在這裡》—啟明出版
充滿理想滿腦文藝、虛擲光陰追逐情愛、嚮往生活耽溺自然—— 50首詩作,記錄一位少不經事的青年,早已陌生的夢囈與癡想,或許也有希望。
《伊薩卡島》—啟明出版
希臘最重要現代詩人卡瓦菲斯,最鼓舞人心的詩作伊薩卡島,圖像創作者吳睿哲插畫,授權收錄伊薩卡島希臘文手稿,一首詩一本書——
作為禮物,送給正在追逐夢想中的人,作為鼓勵,不要因為遭遇挫折、還到不了夢想之地「伊薩卡島」而氣餒。更重要的,不要匆匆趕路,因為這一路就是所得。
《覺察情緒,好好生活》—有鹿文化
「善用覺察力,穿透心靈盲點。為自己創造、實現美好生活」
人生的諸多「為什麼」,背後都有意義,也都能在身心靈中找得到答案──而且每個人的答案,還不見得一樣。
有情緒,也是沒關係的。情緒沒有好壞,不需要為情緒貼上任何的負面標籤,也不需要因為升起負面情緒而自責。
「情緒」是深入潛意識的管道,能為我們開啟療癒的寶藏。
《綠洲沙龍》—有鹿文化
「旅程收穫最大的,往往是無形的事物──」
旅行撐開了內在的世界,路上的陌生人使你看見內在的陌生人,你探索著世界的同時也探索著自己
新的房間不斷冒出,你覺得自己的胸腔,似乎大得能夠容納下最高的山,最深的海。
這樣的身體記憶,會從此追隨著你。
《暖綠之旅:走,帶你去看一棵老樹!》—有鹿文化
「仰望一棵老樹!看它綠蔭蒼翠,看它蒼勁有神,能與之相鄰相伴,真好!」
老樹美化了城市與建築,安安靜靜記錄著歷史。
王浩一寫下三十種台灣常見樹種,有葉子手繪圖,有記錄老樹的寫真。
站在這些會說故事的老樹下,每一次的仰望,都是深情刻畫老樹佇立的絕代風華。
《玩物誌》—有鹿文化
「所有愛過的小廢物,都是生命中閃閃發光的寶藏。」
收藏品注重物件完美,我偏愛破落,
是以書中所寫及的收藏品,其實多半無甚市場價值。
其價值實是我在那些物件中看見了年少的追求,返顧再三,
那些追求與反抗都很無聊,但也彌足珍貴。
回頭翻翻玩玩,寫一寫,跟自己的年少告別。
書成,正值不惑之年,《玩物誌》是我給自己的四十歲禮物,
全書俱是愛過與錯過的,都值得。
——潘家欣
《我的文青時代》—有鹿文化
陰鬱的文青、叛逆的文青、虛無的文青……中學以後的蔣勳,瘦削蒼白,一頭天生捲髮。他逐漸偏離正軌教育的航道,走向自己迷戀的文青夢想中。
不被世界理解也無妨,躲在角落也不孤獨,因為文學的世界、美術的世界,有許多同行伴侶,像暗夜裡仰望的繁星,不管多麼遙遠,又似乎都近在身邊。
《我的文青時代》回溯蔣勳創作生涯的零座標,也許所有隨手撕碎在風中散去的文字和圖繪,才是真正文青的夢。如果留著,有不同的意義嗎?文青時代,再見面,是否只剩啼笑皆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