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早晚聽書
早晚聽書
Claim Ownership

早晚聽書

Author: 早晚聽書

Subscribed: 11Played: 57
Share

Description

🎧 早晚聽書 | 每天早晚,為你帶來深刻的閱讀感悟。無論是在清晨的第一道陽光中,或是夜晚的寧靜時光,我們透過書籍探索思想的世界。輕鬆聆聽,隨時汲取知識和智慧,豐富生活點滴,讓每一天都充滿成長的力量。
37 Episodes
Reverse
《重新思考》這本書講述了反思和重新審視問題的重要性,並探討如何突破固有思維方式,不斷完善自我。作者亞當·格蘭特是一位擁有豐富教學和研究經驗的心理學教授,他指出人們普遍欠缺有效的思考工具和重新思考的能力。書中通過大量案例展示如何被固定的觀念所束縛,並提供重新思考的方法。比如,黑莓手機創始人固守舊有觀念而錯失市場機會,冰島前總統候選人通過自我懷疑找到前進動力,以及皮克斯團隊通過衝突達到創新。 #重新思考 #亞當·格蘭特 #學會反思 #思維方式 #心理學 #沃頓商學院 #改變思維 #固定思維 #打破固有 #思維工具 #自我提升 #自我認同 #成功案例 #黑莓手機 #iPhone崛起 #喬布斯 #全觸控屏幕 #即時通信工具 #WhatsApp #自我懷疑 #冒充者綜合徵 #海拉·託馬斯多特 #社交媒體競選 #辯論技巧 #人機辯論 #皮克斯動畫 #衝突管理 #團隊合作 #任務衝突 #關係衝突 #自信謙虛 #創新思維 #學習成長 #觀點分離
#人性 #理解人性 #個體心理學 #阿德勒 #家庭關係 #社會關係 #環境影響 #性格走向 #行為習慣 #理解生命 #人類活動 經典名著長銷書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阿德勒經典之作。 很好的人性讀本,幫助身陷困境的現代人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他人,走出家庭和社會關係的迷宮,找到與自己、他人和社會和諧相處的方法。 真實案例分析與心理學理論相結合,給你通俗易懂的心理學!童年初期的處境毋庸置疑,眼下我們已瞭解到如下真相:從來沒有得到命運垂青的孩子,對人生、對其他人的態度將迥異於自幼便得享人生快樂的孩子。 天生就有身體缺陷的孩子,自幼便開始為了生存進行極為艱苦的鬥爭,這幾乎成了一項基本規律。這種鬥爭多半會讓他們的社會感蕩然無存,他們因此將所有精力都放在了自己和自己留給他人的印象上,對如何跟人合作一點興趣也沒有。 身體缺陷也許會讓人以敵對態度對待世界,而同樣會引發這種結果的,還有過度的社會壓力、經濟壓力。 在孩子還十分幼小的時候,這種決定性傾向便已確立了。這種孩子在兩歲的時候,就時常感覺因為某種未知的原因,自己的競爭準備往往不及自己的夥伴,總是覺得沒有信心,哪怕在很一般的遊戲與活動中都是如此。他們熱切期盼的態度,徹底暴露了他們因之前的艱苦經歷生出的被忽略的感覺。 一定要銘記一點:在生活中,所有孩子都處在不利的地位,難以獨立生存,除非能從家庭中得到某種程度的社會感。 【作者簡介】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人本主義心理學先驅,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代表作有《自卑與超越》、《生活的科學》、《神經病的形成》、《自卑感》等,他將精神分析由生物學定向的本我轉向社會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學,對後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推薦閱讀】 書名:《洞察人性》 原作名:Understanding Human Nature 作者:[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譯者:張曉晨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鳳凰壹力
這是一部暢銷近20個國家和地區的科普著作。作者埃莉·拉丁格是德國一位研究狼的專家,她痴迷於對狼的觀察和研究近三十年,在美國黃石公園的荒野裡深入狼群的腹地,觀察野狼狩獵、交配、哺育後代,書中所有關於狼的描寫都源自她的親身見聞。 #說書 #書評 #說書人 #聽書 #讀書 #有聲書 #讀書會 #暢銷書 #必讀經典 #終身學習 #終身成長 #智慧星球 #智慧人生 #致富#財商#財務系統 #個人財富
#MindWorks #心智模型 #斯蒂芬·平克 《心智探奇》是著名認知心理學家史蒂芬·平克撰寫的一部著作,探討人類心智的本質和起源。書中提出了兩個主要理論: 心智計算理論 平克認為,人類心智是一套計算系統,類似於計算機。由神經元組成的模塊接受信息,將其表徵為圖像、語言、語法和心理語言等不同格式。這些模塊經過自然選擇設計,通過算法處理信息,做出響應。 自然選擇理論 平克認為,心智模式是由基因組決定的,是自然選擇進化的結果。人類祖先早期獲得的四個優勢促進了心智進化:視覺系統、群居生活、靈巧的雙手和狩獵行為。這些優勢使得人類發展出因果推理能力,從而產生了高級心智。 心智的功能 心智系統賦予了人類四種主要能力: 視覺感知:通過視覺識別和解釋周圍環境。 社會關係:與他人建立和維持關係。 推理:從已知事實或假設中得出結論,包括分類、邏輯推演和概率評估。 情感:產生情感反應,如噁心、喜愛、恐懼等,幫助人類避免風險和選擇有益的環境。 總之,《心智探奇》為理解人類心智提供了全面的框架,凸顯了計算和自然選擇在心智進化中的作用,以及心智賦予人類的基本能力。該著作雖然寫於1997年,但其思想依然具有影響力,為進一步研究心智提供了基礎。 推薦閱讀 書名:《心智探奇:人類心智的起源與進化》 原作名:How the Mind Works 作者:[美]史蒂芬·平克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你不能錯過的《心智探奇》:深入瞭解人類心智的起源,發現心智的無限可能|早晚聽書·智慧相伴 #心智模型 #計算機隱喻 #認知心理學 #斯蒂芬·平克 #自然選擇 #視覺感知 #推理 #情感 #基因圖譜 #群居生活 感謝您關註【早晚聽書】,最具啟迪的聽書頻道!我們相信智慧值得傳播。與書同行,以一本書為鎖匙,開啟財富之門,踏上幸福之路,成就智慧人生。
#AI #人工智能 #AI倫理 本書由福田雅樹、林秀彌和成原慧三位日本學者共同撰寫,探討了在人工智能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人類社會將面臨的倫理和社會挑戰。我們將瞭解人工智能網絡化時代的風險、社會問題以及學者們提出的應對策略。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與人工智能共生的時代開始了。 全球聯機協作的人工智能,將構築一個深度改變人類生活的“人工智能網絡”。 在人工智能網絡化時代,我們將面臨不可預測和控制的風險。我們的社會是否已為迎接迎接這一切做好準備? 科幻小說與生活的邊界即將模糊,“電車難題”不再是腦海中單純的思想實驗。 人工智能是否能像人類一樣,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大數據下無處不在的“人物側寫”,還有“責任的空白”“數字汙名”“就業難民”等全新社會問題,是否會催生新的歧視與壓迫? …… 面對可能出現的倫理難題和社會風險,我們當下又能做些什麼? 圍繞這些問題,日本信息學界、法學界、社會學界、人工智能技術領域的多位前沿學者從國際化、專業化的視角出發,進行了深入探討。 學者們通過“情景設定”的方式,對人工智能網絡化時代的風險和危機進行了預演,並在社會政策和法律應對層面,提出了精彩的建議。 推薦閱讀 書名:《AI聯結的社會》 原作名:AIがつなげる社會:AIネットワーク時代の法·政策 編著:[日] 福田雅樹/林秀彌/成原慧 譯者:宋愛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聽書-《AI聯結的社會 - 面對人工智能的倫理與社會挑戰》|早晚聽書·智慧相伴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網絡化 #倫理 #法律 #隱私 #個人數據 #責任 #刑事犯罪 #可解釋人工智能
#AI2041 #人工智能 #AI時代 李開復博士聯手科幻作家陳楸帆,預測無限接近真實的科技未來 解析未來20年人工智能等科技發展趨勢,思考科技落地對人與人類社會的衝擊 劉慈欣、楊立昆、薩蒂亞·納德拉、瑞·達利歐、貝尼特·米勒等強勢推薦 AI時代已經開啟,在我們面前,機遇與挑戰並存! ☆《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金融時報》2021年度圖書 ☆ 驚豔的科幻小說+深刻的科技分析,預測並描繪未來20年科技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突破性創作 ☆ 洞察人工智能等未來科技發展,當深度學習、自動駕駛、自然語言處理、量子計算等技術走向成熟,以及顛覆性新技術出現併發力之前,人類應做好必要的角色轉換和應對準備。 ☆ 打破時空侷限,置身於境思考人類與科技的未來,審視科技與社會變遷下人的情感、思考和理想。 人工智能專家李開復與科幻作家陳楸帆創造性合作,暢想了 20 年後在人工智能等科技影響下的人類世界。 書中 10 個引人入勝的短篇故事,展示了一系列令人大開眼界的未來場景——身臨其境的沉浸式娛樂方式、自如使用人類語言的虛擬伴侶、 沒有“司機”的完全自動駕駛汽車、能夠以假亂真的照片和視頻,以及基於量子計算、計算機視覺和其他 AI 技術的展開應用。 在這些故事給讀者帶來驚奇體驗的同時,每一個故事之後的科技評論則讓我們進行突破性的深度思考——人工智能能否幫助人類從根源上預防疫情?人們該如何應對未來的職場挑戰?在人工智能主導的世界中,該如何確保文化多樣性?人們如何教導下一代適應人類與人工智能共存的新社會?如何面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問題,及其所隱含的人性拉鋸戰?…… 通過閱讀這些有關未來的技術藍圖與分析,相信你我將能更真切地看到人類未來將要前進的方向。 歡迎進入 AI 未來進行式! 推薦閱讀 書名:《財之道叢書:AI未來進行式》 作者:李開復;陳楸帆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101625 聽書-AI時代《AI未來進行式》|李開復博士與科幻作家陳楸帆合著,本書大膽預測了未來20年內人工智能等科技的發展趨勢,並深入探討了這些科技對人與社會的深遠影響|早晚聽書·智慧相伴
#算力 #算力時代 #AI #數據處理 關注科技前沿、未來趨勢的人;對經濟、算力、數據產業感興趣的人;希望給家人、朋友、同事開闊視野的朋友,都可以從本書獲得啟發。 《算力時代》一書強調算力對信息處理的重要性,將其劃分為人類科技發展史中的重要主線。算力發展經歷了從手動到電子計算工具的演變,而電能成為驅動算力的主要方式。 大數據的出現並非因其本身需求,而是得益於算力提升。算力支持數據的收集、分類和應用價值實現。雲計算和邊緣計算是滿足大數據時代算力需求的兩種形式。 算力網絡是連接和傳輸算力的網絡,其目標是讓算力像電力和自來水一樣可隨時獲取。我國的“東數西算”項目旨在平衡東西部數據和算力需求。全球算力競爭激烈,已成為大國戰略競爭焦點。掌握先進算力是時代發展所需。 推薦閱讀 書名:《算力時代:一場新的產業革命》 作者:王曉雲;段曉東;張昊 等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ISBN:9787521738858 聽書解讀《算力時代:一場新的產業革命》 | 探索算力的未來 |早晚聽書·智慧相伴 #算力 #計算能力 #信息處理 #數據處理 #大數據 #雲計算 #邊緣計算 #算力網絡 #東數西算 #數字經濟 #全球算力指數 #國家綜合實力 #算力時代 #人工智能 #AI
#AIGC #人工智能 #生成內容 《AIGC:智能創作時代》一書探究了人工智能對工作的影響。 在本視頻中,我們將深入解讀《AIGC:智能創作時代》一書的精華內容,帶您瞭解人工智能在創作領域的最新進展。從機器學習到智能創造,從PGC、UGC到AIGC,本書詳細闡述了這場深刻的生產力變革,及其對我們工作與生活的深遠影響。通過生動的比喻和有趣的案例,本書向關注未來科技的從業者、創業者、投資人和政府部門科普了AIGC的商業落地場景和行業應用案例。趕快點擊觀看,迎接全新的智能創作時代吧! 人工智能對工作的幫助: 提升效率:AI可快速生成格式清晰的內容,如新聞報道和代碼註釋。 提供創意思路:AI可生成大量內容供創作者選擇,從中尋找靈感。 擴展創新邊界:AI可引入隨機性,幫助創作者產生新穎的創意。 人工智能創造的新機會: AIGC產業形成了一張產業地圖,提供了廣泛的機會: 上遊:數據服務(數據查詢、轉換、標註等) 中遊:算法模型(算法訓練、研究機構) 下遊:應用拓展(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領域的AI應用) 其中,下遊的應用拓展蘊含著豐富的商機,例如: 文本領域:營銷文案生成、電子郵件改進。 音頻領域:製作音樂和動畫。 教育領域:個性化教育、幫助聽障人士學習。 總之,AIGC為人類帶來了創造力和工作效率的新機遇,值得我們探索和利用。 推薦閱讀 書名:《AIGC:智能創作時代》 作者:杜雨;張孜銘 出版社:中譯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3月 ISBN:9787500173458 快速解讀《AIGC:智能創作時代》,本書探究了人工智能對工作的影響,生成式人工智能,一場科技與藝術的碰撞 |早晚聽書·智慧相伴
#自動駕駛 #特斯拉 Self-driving-Car 書籍背景與主要內容 DARPA無車“大挑戰賽”的歷史 硅谷巨頭和汽車製造商的參與與挑戰 自動駕駛技術發展中的關鍵人物和事件 自動駕駛技術對未來交通的影響 一本講述整個世界如何聯合起來重塑全新駕駛與出行方式的動人故事。 特斯拉、谷歌、優步等科技巨頭在自動駕駛賽道上的角逐 一本關於無人駕駛汽車開發過程中戲劇性與曲折性故事的精妙之作。 自動駕駛汽車是近年來最值得誇耀的技術突破之一。但事實證明,早期有關自動駕駛汽車將很快上路的承諾還為時過早。亞歷克斯·戴維斯在《自動駕駛之爭》中講 述了自動駕駛從起源直到今天的曲折動人的細節。 故事從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開始,該機構負責開發一種與無人機類似的陸基無人車,可以在戰區作戰而不危及人類生命。接著,該機構接連三次舉辦無人車“大挑戰賽”,吸引了許多有遠見之士,其中不少人是學生和業餘愛好者,他們把自動駕駛這項技術從電影式的幻想變成了接近現實的技術。這些年輕的挑戰者很快就與硅谷巨頭(谷歌和優步)聯繫在了一起,打算為全世界提供一種全新的駕駛方式。很快,汽車製造商也加入了這一探索,有些製造商是自己獨立研發,有些是與科技巨頭合作。但隨著道路測試的進行,人們發現,在沒有人類幫助的情況下讓汽車自動駕駛,這個挑戰比預期的更為嚴峻。 《自動駕駛之爭》探索了改變人類交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前沿未來,介紹了該行業的關鍵人物,從DARPA成立初期的熱情,到他們日益意識到:雖然人工智能還沒有為高峰時段的交通狀況做好準備,但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做好了重塑人類出行方式的準備。 作者簡介 · · · · · · ▲《大西洋月刊》編輯,負責報道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曾是《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高級編輯,負責交通領域前瞻性、趨勢性方面的深入報道。 ▲曾是《連線》(WIRED) 雜誌的編輯,並於2016年在該雜誌開辦了交通版塊。除了自動駕駛 汽車,他還涉足從自行車道到電動航空等基礎設施設計與建設的方方面面。 ▲發表多篇關於駕駛的精彩文章,內容不僅涉及通用汽車在“生產出普通消費者也能負擔得起的遠程電動汽車"方面如何擊敗特斯拉,還涉及新興的飛行汽車行業,以及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公司的X實驗室。 書名:《自動駕駛之爭》 原作名: Driven: The Race to Create the Autonomous Car 作者:【美】亞歷克斯·戴維斯 譯者:李雨嘉 出版社: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年:2023-6 ISBN:9787573906977 聽書-《自動駕駛之爭》精華解讀,自動駕駛汽車的挑戰與突破:你不知道的幕後故事。探索未來交通:自動駕駛汽車的誕生與挑戰。|早晚聽書·智慧相伴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智力與幸福 #Daniel Keyes 從心智障礙變成最強大腦,他才明白,理解是最大的殘酷。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是一部廣受好評的心理科幻小說,探討了以下問題:如果一個人通過手術提高智商,他會變得更幸福嗎? 主人公查理·高登是一個心智如兒童的32歲低智商男子。經手術改造後,他的智商飆升至天才水平。雖然他獲得了知識和能力,但他的生活卻變得越來越複雜和痛苦。 朋友們因他的改變而疏遠他,他與老師兼愛人艾麗斯的鴻溝擴大。此外,查理髮現手術有一個毀滅性的副作用:智力提升的快有多快,退化的也快。 在智商下降的過程中,查理瞭解到友誼和愛比智力更重要。他將自己對人類的思考總結在一封錯字連篇但發人深省的信中。 小說探討了理性和情感之間的關係,以及智力提升對人際關係和幸福感的影響。作者丹尼爾·凱斯認為,沒有愛的智力最終會導致心理崩潰。 解讀 這本書既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也是一個關於人性的發人深省的思想實驗。它提出了一種假設:幸福與智力之間並不總是正相關,並提醒我們友誼和愛的無價價值。 聲稱能改造智能的科學實驗在白老鼠阿爾吉儂身上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下一步急需進行人體實驗。個性和善、學習態度積極的心智障礙者查理·高登成為最佳人選。手術成功後,查理的智商從68躍升為185,然而那些從未有過的情緒和記憶也逐漸浮現。 【作者簡介】 丹尼爾·凱斯(Daniel Keyes,1927—2014)出生於紐約,擁有布魯克林大學心理學學位。1950年代早期進入《漫威科幻故事雜誌》(Marvel Science Stories)工作,隨後轉換跑道,成為時裝攝影師與中學教師。後獲得布魯克林大學英美文學學位。 1959年,凱斯在《奇幻與科幻雜誌》首度發表短篇處女作《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贏得雨果獎的肯定,1966年擴展成長篇後又再榮獲該年度星雲獎,一舉囊括了科幻小說最重要的兩項大獎。這部探討心智障礙主角查理·高登與白老鼠阿爾吉儂在醫療介入後,身體與心理變化的作品,曾三次改編為電影,首部改編電影《查理》(Charley)男主角克裡夫·羅伯遜拿下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殊榮。日本NHK電視臺也在2003年改編成電視劇《獻花給倉鼠》,法國、波蘭與英國則先後改編成舞臺劇。第二次改編的最新日劇由野島伸司編劇,於2015年4月播映。 在《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大獲成功之後,凱斯又陸續推出了《第5位莎莉》、《24個比利》、《比利戰爭》及回憶錄《阿爾吉儂、查理與我》等作品,其中《第5位莎莉》與《24個比利》均以探討多重人格障礙為主題,也使得凱斯成為讀者心目中最擅長以醫療背景描寫人類心理的作家。《24個比利》也由美國華納電影公司改編成電影《擁擠的房間》(The Crowded Room)。 凱斯的作品在全球已翻譯成三十種以上語言,銷量超過600萬本。1988年,布魯克林大學頒發榮譽校友獎章給凱斯;2000年,美國科幻協會則頒發“終身榮譽作家獎”,以表揚他在科幻小說上的卓越成就。2014年6月15日,凱斯因肺炎併發症在佛羅裡達州南部的家中過世。 推薦閱讀 書名:《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原作名:Flowers for Algernon 作者:[美]丹尼爾·凱斯 譯者:陳澄和 智力與幸福:從《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看人生的意義。從低智商到天才:查理·高登的悲歡歷程。|早晚聽書·智慧相伴
#AI伦理 #人机对齐 #人工智能 AI与人类的未来:读懂《人机对齐》的关键点 如今的“机器学习”系统已具备非凡能力,能够在各种场合代替我们看和听,并代表我们做决定。但是警钟已经敲响。随著机器学习飞速发展,人们的担忧也在与日俱增。如果我们训练的人工智能(AI)做的事情与我们真正的目的不符,就会引发潜在的风险和伦理问题。研究人员称之为对齐问题(the alignment problem)。 畅销书作家布莱恩•克里斯汀用生动的笔调,清晰阐释了AI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问题。在书中,我们将认识第一批积极应对对齐问题的学者,了解他们为了避免AI发展的局面失控,付出的卓绝努力和雄心勃勃的计划。克里斯汀不仅精练地描绘了机器学习的发展史,并且亲自深入科研一线同科学家对话,准确呈现了机器学习最前沿的进展。读者可以清晰认识到,对齐问题研究的成败,将对人类的未来产生决定性影响。 对齐问题还是一面镜子,将人类自身的偏见和盲点暴露出来,让我们看清自己从未阐明的假设和经常自相矛盾的目标。这是一部精彩纷呈的跨学科史诗,不仅审视了人类的科技,也审视了人类的文化,时而让人沮丧,时而又柳暗花明。 【作者简介】 布莱恩•克里斯汀(Brian Christian)畅销书作家,他的《算法之美》(Algorithms to Live By,与Tom Griffiths合著),入选了亚马逊年度最佳科学书籍和MIT技术评论年度zui佳书籍;《人机大战》(The Most Human Human)广受好评,入选了《纽约时报》编辑选书,也是《纽约客》年度最受欢迎书籍。他的作品赢得了多个奖项,入选了《美国最佳科学和自然写作》,被译成了19种语言。克里斯汀拥有布朗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哲学和诗歌学位,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访问学者。 【推荐阅读】 书名:《人机对齐》 原作名:The Alignment Problem 作者:[美]布莱恩•克里斯汀 译者:唐璐 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年:2023 ISBN:9787571021733 听书-25分钟带你了解AI伦理新书《人机对齐》AI如何学习人类价值观?跟畅销书作家布莱恩•克里斯汀一起探索AI对齐问题与人类未来|早晚听书·智慧相伴
#做对产品 #产品开发 #听书 在这段30分钟的视频中,我们将深入解读谷歌前工程总监阿尔贝托·索维亚的重磅新作《做对产品:为什么有些产品注定失败,有些产品却能大获成功,来自谷歌与斯坦福的产品工具和产品战术》。这本书揭示了为什么有些产品能够大获成功,而有些却注定失败。通过实际案例和故事,索维亚提出了“预型”的创新方法和8大预型,帮助你在低成本的情况下打造爆品。不论你是想创造下一个谷歌,还是想开一家人人喜欢的餐厅,这本书都将为你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实践意义。不要错过! 这本书能为你 1.介绍一种新的概念和方法,教你用最小的投入去验证一个创意是否可行,从而提高做事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风险。 2.提供丰富的案例分析,帮你透彻理解这种概念的思路和步骤。 3.通过展示这种方法,体现市场反馈数据的重要性,帮你重视收集、分析数据,更好地优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推荐阅读 书名:《做对产品》 原作名:The Right It:Why So Many Ideas Fail and How to Make Sure Yours Succeed 作者:[意大利] 阿尔贝托·索维亚 译者:徐毅 出版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湛庐文化 出版时间:2021年9月 ISBN:9787557696030 听书-半小时搞懂《做对产品》:揭秘成功产品的谷歌与斯坦福策略 |早晚听书·智慧相伴
#網絡極化 #社交媒體 #信息繭房 這本書指出,社交媒體中的“社交媒體稜鏡”會扭曲人們對自己的認知和他人觀點的看法。 在這個30分鐘的視頻中,我們將深入解讀克裡斯·貝爾的《打破社交媒體稜鏡:探尋網絡政治極化的根源》。這本書揭示了社交媒體如何扭曲我們的自我認知和對他人觀點的看法,探討了網絡極化的深層原因。通過精妙設計的在線實驗和深入訪談,作者挑戰了關於回聲室、境外勢力和激進算法的常見神話。對社交媒體的社會影響感興趣的朋友,以及對網絡噴子行為感到好奇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 社交媒體稜鏡的扭曲: 誇大極端意見:極端言論獲得更多關注,讓人誤以為極端主義更普遍。 淡化溫和意見:溫和派因懼怕攻擊或認為理性討論無用而沉默。 社交媒體稜鏡造成的原因: 身份認同需求: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尋求歸屬感和認可,導致極端意見獲得重視。 地位感的追求:極端言論者通過攻擊對手,在自己的陣營內獲得地位。 應對社交媒體稜鏡: 認識稜鏡:意識到社交媒體的扭曲,避免情緒化迴應。 認識稜鏡中的自我:反思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形象與實際情況的差距。 打破稜鏡:循序漸進地接觸對立觀點,避免極端化,關注問題而不是立場。 作者的行動建議: 自下而上:改變個人使用社交媒體的習慣,減少極端主義。 自上而下:創建不助長極端化的社交媒體平臺。 舉例:一個匿名討論平臺,促進理性討論,減少政治極化。 推薦閱讀 《打破社交媒體稜鏡:探尋網絡政治極化的根源》 作者: [美]克裡斯·貝爾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潮汐Tides 原作名: Breaking the Social Media Prism : How to Make Our Platforms Less Polarizing 譯者: 李坤 出版年: 2024-3 ISBN: 9787213112201 聽書-打破社交媒體稜鏡:探索網絡政治極化的根源 | 26分鐘書籍解讀《打破社交媒體稜鏡》|早晚聽書·智慧相伴
#模因 #迷因 #meme #社交媒體 本書結合心理學理論,解讀社交媒體為何如此吸引人。 模因理論: 模因:文化傳播的基本單位,具有複製、突變、傳播性,就像基因之於生物演化。 模因機器:模因傳播的載體,包括文字、圖像、音視頻等。 社交網絡類型與內容傳播: 本我網絡(匿名興趣導向):用戶注重興趣社群,對共同體敏感,分享內容以反映真實自我。 超我網絡(展示理想自我):用戶關注理想化形象,分享內容以接近理想。 自我網絡(現實社交拓展):用戶尋求他人認可,分享內容以加強現實自我。 作者的應用經驗: 參與度公式:(點贊數+評論數+分享數)/ 總覆蓋率 內容五大原則:提供價值、使用模因機器、增加敘事性、設定KPI、保持品牌一致性。 不同社交網絡的內容設計: 本我網絡:與社群喜好保持和諧,提供符合標籤性、激勵性的內容。 超我網絡:展現理想價值,與代表理想特質的網紅合作。 自我網絡:注重共鳴性,讓人分享時能體現自我關懷。 社交媒體戰略經驗: 1. 多傾聽受眾需求 2. 多渠道運營 3. 先講體驗,再講故事 4. 多實操磨練內容 5. 不要盲目蹭熱度
#經濟學 #幸福生活 #稀缺 一本可以用得上的經濟學使用指南,教你使用經濟學來獲得幸福生活。 為什麼要學經濟學?為什麼經濟數據不可能客觀?為什麼6%的增長是一個“奇蹟”?為什麼經濟學號稱可解釋所有事物,卻無法預測經濟危機?為什麼大部分人明明消費超過任何歷史時期,幸福感卻沒有增加? 劍橋大學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家張夏準教授,從基本概念出發,以開放態度解讀各個經濟學派觀點,簡潔幽默地揭示每個經濟角色的行動邏輯。啟發你看清更真實的環境背景,明智理性地對日常經濟事務做出決策。教你做一個經濟思考者,創造更有活力、更穩定、更公平、更幸福的生活。 張夏準教授寫這本書目的是向讀者呈現思考經濟的方式,而不是灌輸經濟概念。他並沒有期望讀者能夠記住全部甚至大部分。但是希望讀者記住這個要點:“誰獲益?”(Who benefits ?) 一個經濟主張的意圖很容易被識破。例如,經濟學家解釋,給富人減稅,他們就能享有更多的投資成果,因此就會有更大動力去投資和創造財富。當富人創造了更多的財富,就會花得更多。這樣窮人就有更多的就業和收入。這套被稱為“供給經濟學”的理論,也成了很多國家經濟政策的基本信仰。 可是:為什麼讓富人更賣力工作需要先讓富人更富,讓窮人更賣力工作需要先讓窮人更窮? 所以,有些措施看似價值中立,背後卻牽涉到政治和道德判斷。但如果有經濟學家宣稱自己的分析“科學”、價值中立、惠及大眾,就需要我們獨立思辨,清醒認知政策與環境為個人帶來的利弊。
#習慣 #改變習慣 #習慣心理學 #養成習慣 原書亮點 1. 本書作者溫迪·伍德是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和商學的資深教授。她從事習慣研究30餘年,是多個心理學領域學術期刊的副主編,也是習慣研究領域的權威人士。 2. 書中糾正了許多關於習慣的錯誤認知。作者提出,習慣是另一個自我的運行方式。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出長期改變,需要讓兩個自我有效地配合。 3. 書中提出了習慣形成的三個基礎,並且講解了多個具體案例,幫助我們更好地養成習慣,做出改變。 《習慣心理學》強調改變的根基在於培養習慣,而非意志力。習慣是無意識的“習慣性自我”的反應。要改變習慣,需要調整環境、重複行為、提供獎勵三個要素的配合。 環境:創造合適的環境,提供行為的觸發點或驅動力,減少阻礙因素(摩擦力)。 重複:不斷重複行為,但重複的頻率和重要性不如環境。 獎勵:及時的獎勵促進習慣形成,不確定性獎勵尤為有效。 評估是否養成習慣的標準是:即使沒有獎勵,也能繼續行為。培養習慣的過程遵循如下步驟: 1. 構建環境,提供行為的觸發點。 2. 增加摩擦力,阻礙不良行為。 3. 提供驅動力,鼓勵良好行為。 4. 重複行為,形成習慣。 5. 給予獎勵,形成行為閉環。 【作者簡介】 溫迪·伍德(Wendy Wood) 美國南加州大學心理學和商學資深教授,習慣領域研究大牛,從事習慣研究30餘年。她的研究聚焦於習慣和態度如何指導行為,旨在探究人們如何更好地調節、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她是多個心理學領域頂級學術期刊的副主編,並在《華盛頓郵報》《洛杉磯時報》發表過作品,《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時代週刊》等媒體對她的研究進行過專題報道。
#投資 #止損 #投資人必讀 #通向財務自由之路 #交易心理學 交易心理學大咖、《通向財務自由之路》作者範·K.撒普推薦的五本投資交易書之一 2014年Axiom商業圖書獎金獎圖書 納西姆·塔勒布寫作《黑天鵝》的靈感來源之一 暢銷美國20年,交易心理學裡程碑之作 全美專職投資者、投資博客指定閱讀,投資人必讀經典 虧損在真實的投資世界裡是無法避免的,而控制虧損才是大師與庸人的區別所在。本書作者年紀輕輕就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升至董事的高位,卻又因為一連串的驕縱自大,賠掉一切,包括他的財富、聲譽和工作。 在本書中,作者誠實、坦白地重新檢視了導致自己做出災難性決策的過程,深入探索了這些投資失策背後的心理因素。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建立一個簡單的決策框架,從而在交易中避開常見的心理陷阱,保持清醒頭腦,將可能的虧損控制在非常低限度。 適合誰聽 1. 對投資理財感興趣的人。 2.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人。 3. 希望在選擇面前做出理性決策的人。 《止損》是一本經典投資心理指南,強調了從失敗中學到經驗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從失敗中學習 作者吉姆·保羅經歷了一次重大虧損,使他意識到關註失敗案例更有啟發。 學習成功的經驗不一定會帶來成功,但導致失敗的問題會。
#不去討好任何人 #老好人 #活出自我 《不去討好任何人》一書深入探討了討好型人格的特徵,總結出四個典型表現: 1. 無法拒絕別人請求:討好者因害怕失去愛、關係不穩定等原因,難以拒絕他人的要求。 2. 主動行方便:討好者渴望被認可,主動幫助他人,但內心可能感受不到快樂,反而陷入疲憊。 3. 不發脾氣,始終微笑:討好者壓抑負面情緒,保持笑容,但內心深處可能積攢了憤怒。 4. 自我道德標準極高,自我譴責:討好者對自己要求嚴格,不能接受任何瑕疵,容易陷入自我譴責和受害者心態。 這些表現的根源在於討好者內心的脆弱、對他人評判的恐懼、邊界感的模糊、攻擊性表達不暢,以及內化了嚴厲的父母形象。 擺脫討好型人格需要: 調整錯誤信念:認識到愛和安全感不是通過討好獲得的。 停止壓抑自我:接納真實的自己,建立相對穩固的自我形象。 勇敢向外索取:大膽向他人提出請求,讓別人有機會愛和幫助自己。 【作者簡介】 滑 洋,心理學原創視頻博主/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美國催眠協會催眠師 ◎ 心理諮詢從業8年,累計諮詢個案時長2000+小時。專業擅長精神分析治療、催眠治療、家庭治療。中國海普斯諾動力催眠學院催眠師,廣州潤德心理特聘專家。 ◎專注領域:討好型、內向型、自卑型人格的自我成長,情緒察覺與自我認知提升,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 ◎500個原創視頻 / 16+自媒體平臺 / 7個自媒體獎項 覆蓋主流自媒體平臺,小紅書、知乎、頭條、百家號、B站、微博...... 2021年度心理視頻獲騰訊、小紅書、知乎等平臺7項獎勵,平臺認可度高。 ◎她的初心與使命:將療愈帶給千萬個心靈,是我想要帶給世界的禮物! 推薦閱讀 書名:《不去討好任何人》 作者:滑洋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3年2月 ISBN:9787115605177
#說話 #溝通 #說重點 《開口就能說重點》這本書旨在教讀者如何在短短一分鐘內傳達最重要的信息。作者齋藤孝提出了一分鐘訓練法和河流模式說話術,以增強概括能力和有效溝通技巧。 本書是日本著名溝通大師齋藤孝最受歡迎的作品之一。他隨身攜帶秒錶,提倡簡潔表達,在日本掀起了一場簡潔說話術風暴。在本書中,齋藤孝強調說話簡明扼要又讓人印象深刻跟天賦沒有關係,一切都取決於練習,並由此設計了一整套的簡練表達系統。本期音頻將通過講解作者的核心表達方法,幫你有效提高溝通水平。 一分鐘訓練法包括使用三色圓珠筆和秒錶,在限定時間內標註並概括主題演講中的關鍵點。通過反覆練習,可以提高提煉內容和組織語言的能力。 河流模式說話術將溝通比作過河,需要在聽眾與演講者之間放置墊腳石(知識基礎)來跨越知識隔閡。通過視覺化、層層遞進的方式,可以提高聽眾的理解和興趣。 在實際應用中,齋藤孝提供了三種常見溝通場景的技巧: 提問:提前記筆記,並對不懂的地方提問; 商量:採用構圖式溝通,在紙上記錄雙方觀點,直奔主題; 道歉:明確道歉,說明情況,提出解決方案,涉及利益時巧妙應對。 有效溝通不僅能提高個人價值,還能促進工作和人際交往的順利進行。掌握《開口就能說重點》中的技巧,可以幫助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表達出最核心的內容,從而提升溝通效率和影響力。 推薦閱讀 書名:《開口就能說重點》 原作名:1分で大切なことを伝える技術 作者:[日]齋藤孝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譯者: 林欣怡
#認識自己 #接納自己 #積極心理學 #有效改變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一書由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博士撰寫,指導人們識別和改變生活的困難。 你將聽到: 1.為什麼很多教導你如何改善自我的方法都是無效的? 2.焦慮情緒是不是一種病?需要去改變嗎? 3.為什麼說當眾演講其實人人都能做到? 4.童年創傷到底對我們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改變難易度決定因素: 生物層面:基因、生理機制等對改變的難度有重要影響。 證據層面:支持或否認問題的證據越多,改變越困難。 力量層面:信唸的力量越強,改變越困難。 改變難易程度: 基本無法改變:體重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酗酒(生物上癮)、性取向。 很難改變:焦慮(正面意義)、抑鬱、憤怒。 比較容易改變:驚恐症、對動物/事物的恐懼。 改變方法: 識別最困擾自己的問題。 專注於最難改變的生物層面的問題。 建立樂觀和自信,同時保持現實。 投入精力和資源改變可以改變的行為和心理。 為改變深層行為和心理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核心思想: 改變是可能的,但需要根據問題的深度瞭解改變的難度。通過改變認識,可以改變感受、行為,最終改變命運。書中強調切合實際的樂觀,幫助人們在有限的資源下聰明地實現自我完善。 《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被稱為“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的代表作,中文版由湛廬文化引進出版。本書是塞利格曼為你實現幸福成功的人生所設立的一個最好的起點。當你想要解決困擾你人生的種種問題時,這本書可以幫助你接受自己“本性難移”的部分,換個方式去解決問題;還能幫助你瞭解自己“人定勝天”的部分,從而助你四兩撥千斤,輕鬆化解問題,迅速得到自我提升。 本期音頻由湛廬文化創始人韓焱為你解讀,告訴你應該如何正確認識困擾你的問題,以及如何做出有效的改變。 你將聽到: 1.為什麼很多教導你如何改善自我的方法都是無效的? 2.焦慮情緒是不是一種病?需要去改變嗎? 3.為什麼說當眾演講其實人人都能做到? 4.童年創傷到底對我們的人生能產生多大的影響? 推薦閱讀 書名:《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原作名: What You Can Change and What You Can't 作者:[美]馬丁·塞利格曼 出版社:萬卷出版公司/湛廬文化 譯者:任俊
loading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