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科博做伙講
科博做伙講
Claim Ownership

科博做伙講

Author: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ubscribed: 64Played: 425
Share

Description

「科博做伙講」是一個用臺灣台語介紹科學以及科博館研究的podcast。
主持人張博士是哺乳動物化石的專家,專家開講必定不凡!

想知道更多科博館的資訊嗎?歡迎追蹤: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nmnsTaiwa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nmnstw/?hl=zh-tw
▸官網◂ http://www.nmns.edu.tw/

片頭音樂:by Piero Peluche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44 Episodes
Reverse
您還記得林旺與馬蘭嗎? 亞洲象林旺曾經走過烽火的戰場,在臺北市立動物園與馬蘭相伴相生, 這對動物明星、大象夫妻,深受大小朋友的喜愛,且伴隨著你我的成長,而林旺與馬蘭的完整骨架是如何重新站立起來? 且聽張博士娓娓道来...。 01:40 伴隨著四、五、六年級生共同成長的記憶 05:10 在臺北市立動物園標本庫房喜見林旺馬蘭骨骸 10:15 群策群力完成林旺馬蘭骨骼裝架 11:20 向戰功彪炳的林旺爺爺致敬 14:37 林旺與阿沛隨著國軍部隊轉進臺灣 17:15 還給阿沛男兒身 23:50 林旺與馬蘭在動物園相伴廝守 32:15 從骨頭看出馬蘭長期被林旺家暴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守護標本,走遍野外穿梭調查蛇與蜥蜴,兼具展覽與教育重則並推動全臺巡迴展覽,請來聽聽這位「博物館職人」的工作心路歷程。 03:19 40年在博物館的職涯退而不休 07:20 走過百年歷程的國立臺灣博物館 11:48 博物館研究人員兼具了展示設計與教育推廣的多功角色 15:25 全臺蛇類大調查 19:15 在龜山島的新發現--龜山壁虎 29:30 來自民間的長毛象捐贈並促成全臺巡迴展 39:40 對新一代博物館從業人員的期許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劉克襄老師暢談日籍自然生態學者鹿野忠雄的貢獻,以及劉老師深受其影響,而開始身體力行踏遍臺灣, 劉老師也鼓勵大家多多走向野外,重新認識臺灣之美。 02:46 透過文學深刻描述自然生態 07:30 發掘鹿野忠雄的傳奇 23:50 追隨鹿野忠雄的腳步行腳臺灣 27:50 傳承與創新,重新認識臺灣 32:05 臺灣的高山、土地所帶來的感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本集張鈞翔博士特別邀訪知名自然書寫作家-劉克襄老師, 劉克襄老師從童年談起,從成長、求學、服兵役到進入社會,如何愛上大自然,以及如何將自然觀察融入文學創作。 歡迎大家一起來收聽! 04:00 在大自然中看見生活的價值 06:20 童年生活緊密地與大自然連結  15:30 從寫詩的文青轉變成自然觀察愛好者 22:20 海軍服役時的砲彈演習卻驚訝看到群鳥竄飛 29:40 退伍即後加入台中鳥會、東海野鳥社學習賞鳥 32:05 開始結合自然科學與文學的創作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主題:動物世界的霸凌事件 近來新聞媒體報導霸凌事件頻頻,那麼野生動物的世界呢? 本集張博士從動物行為學的角度探討種種動物行為,包括霸凌、互利、利他與合作,同時也對人類社會的霸凌事件提出反思,歡迎大家一起收聽﹖ 2:28 什麼是霸凌?霸凌的定義為何﹖ 4:20 其實在動物世界裡霸凌是很常見的。 9:50 動物為了生存競爭、搶奪資源,而產生霸凌事件。 14:12 犀牛照角,見面就鬥! 19:05 動物世界的互利共生、片利共生與寄生行為。 21:50 動物的親緣選擇與利他行為。 26:25 人類社會霸凌事件的反思。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授專訪EP39 博物館的資深園丁—張譽騰教授專訪 --科博館開館即將邁向40年,當年創館的艱辛歷歷在目,這集張鈞翔博士特別邀訪張譽騰教授,張教授細數在科博館的工作點滴、博物館的教育推動、博物館學的實踐,以及對博物館人的鼓勵與期許,歡迎大家細細聆聽。 03:13 環繞博物館志業於一身的張教授、張主任、張所長、張館長、張理事長、張次長… 05:30 浸潤在省立臺灣博物館的工作學習環境 10:40 轉進科博館追隨漢寶德館長 14:33 在漢館長的引領之下真正成為博物館人 20:30 在臺南藝術大學實踐漢寶德先生的博物館教育理念 30:30博物館與博物館學的專業發展 39:35在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推動國際交流 47:20 博物館是美麗的世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38 蛇年行大運

EP38 蛇年行大運

2025-02-0430:17

EP38 蛇年行大運 恭賀新喜,蛇年行大運!張博士將與大家談談蛇的形態特徵、生態功能與文化傳說,同時也歡迎各位參觀科博館,來趟尋蛇之旅。 2:20 生肖排行第六的蛇「跑」得有多快? 6:50 蛇行大法—特殊的移行方式 9:20 野外直擊,打草驚蛇 11:10 蛇在東方與西方傳統文化的多樣面貌 14:42蛇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19:30 蛇的祖先有腳,與蜥蜴是近親 24:53 歡迎來趟科博館尋蛇之旅…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好山好水好所在--蘭陽博物館陳碧琳館長專訪 --透過陳碧琳館長的詳細介紹,引領各位瞭解蘭陽博物館的建館歷程、建築外觀與展覽內容等各項特色,蘭陽博物館更是國人同胞到宜蘭觀光旅遊的入門首選,歡迎大家一起來! 06:22 為家鄉服務貢獻的陳碧琳館長 08:32 蘭陽博物館的緣起 12:20與地方特色充分連結的建築外觀 15:45 館內展場的設計方向與視覺特色 24:26 里山里海及賞鯨活動更加塑造蘭陽特色 30:08 地震及颱風對博物館的影響及應對措施 34:02 歡迎過年期間來蘭陽博物館一遊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36 性別主流化-兼談生命演化史中的雌雄之別 本集張博士以生物演化的角度切入, 探討性別主流化的相關議題與理念。 理解大自然生物的雌雄現象, 且讓我們攜手打造性別友善的環境, 推動社會的包容與進步! 01:17 性別主流化是國際趨勢 06:05 職場的性別比例與家庭分工狀況 10:12 如何達到性別平等的目標? 12:31 生物世界的性別差異是怎麼形成的? 16:27 為什麼孩子既像爸爸又像媽媽? 19:35 動物世界的母系社會與父系社會之多樣風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35 巨獸之路

EP35 巨獸之路

2024-12-0334:54

EP35 巨獸之路 張博士與您分享臺灣的巨獸-古菱齒象, 古生物學家透過從澎湖水道海底打撈上來的珍貴化石, 從化石的形態測量,進而推算出這些動物的體重,重塑牠們的生態樣貌, 原來就在臺灣的周遭,曾經有超過10噸的巨獸在此棲息悠遊。 06:28 探尋臺灣第四紀巨獸的化石 10:35 古菱齒象的名字由來 14:50 從化石中解讀動物的祕密與體重的推測 23:57 動物的體型越大越占優勢嗎? 30:51 現存動物的體重大揭密 研究全文參考: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277379124002622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34 臺灣考古大揭祕 來聽張博士和清華大學邱鴻霖教授談臺灣考古, 考古學家憑藉著「上窮碧落下黃泉」的精神, 加上「動手動腳找東西」的行動力, 梳理考古遺址與人骨遺骸的脈絡關係, 用第一手證據來書寫臺灣的史前歷史。 一同來場無字天書的考古蒐尋、解謎與保存之旅吧。 03:16 從哲學轉換到考古的領域   05:06 考古現場巧遇先人遺骨的機緣  08:31 野外考古遺址工作的四大標記要項   15:20 玉見卑南,臺灣史前玉器文化 17:44 從墓地看當時社會縮影,從遺骸看個人生命史  20:43 由死看生,法醫與考古學家哪不同? 25:23 左鎮人年代大翻轉! 32:10 鑑古知來 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33 臺灣生態保育嶄新的一頁 在這個生物資源豐富的寶島,生態環境需要我們的關注, 那麼我們如何成為參與生態調查的公民科學家,為保護生物多樣性貢獻力量? 又該如何促進國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共生,維持生態的平衡? 讓我們一起聆聽張博士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楊嘉棟所長的專業解答。 04:50 雖不起眼卻是不可或缺的苔蘚生物 09:04 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的轉型與使命  13:30 臺灣野外調查工作的甘苦談 17:32 救治傷病動物,訓練重返大自然的專業急救站 20:40 南安小熊上學去 烏石坑低海拔試驗站之旅 25:08 為推廣生態理念的里山里海倡議 30:05 公民科學家 小兵立大功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32 瀛海探奇在科博 張博士邀請科博館生物學組資深的李坤瑄副研究員, 分享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精彩的無脊椎動物, 包括從潮間帶至數千公尺深的海膽家族, 以及在科博館展出的大王魷魚, 歡迎大家來科博館參觀神奇的海洋生物! 03:58 綜覽包山包海的無脊椎動物 05:10 海洋生物專家的學習歷程  07:22 臺灣常見海膽的種類以及食用海膽 11:00 又刺又毒的海膽 在自然界有天敵嗎? 17:27 沙錢海膽親緣關係的研究 19:36 科博館展場三大地標之一:大王魷魚 28:16 臺灣適合潛水的好所在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31 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正式成立 張博士與您分享科博館的新鮮快訊, 綜覽從宏觀氣候到微小世界,富涵科學新知的近期特展, 細說本年度7月下旬新登場的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邀請大家實踐親海、知海、愛海的里山里海生活。 02:58 新的podcast生力軍 英文版的科博Say hello即將上線  07:39 全球沸騰時代到來 節能減碳愛地球  10:02 跟著各特展 前進大自然 14:24 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的緣起 17:42 臺灣海洋保育面面觀 27:00 造訪中臺灣海洋保育亮點:溼地之美、中華白海豚與露脊鼠海豚 30:09 淺談里山里海倡議與韌性自然 32:32 不容錯過的海洋公民科學家體驗活動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30 臺灣野生動物的現況與展望 本集邀請到畢生致力於臺灣野生動物研究的林良恭教授, 與張博士一同帶來深入高山峻嶺的探索, 分享野外直擊野生動物的經驗, 並引領我們關注與實踐臺灣生物的永續發展。 05:13 延續日本研究精神,深入探索臺灣哺乳動物的生態 12:11 野生動物的第一線觀察 15:21 潑猴退散,猴塞雷的防治法 19:18 最難忘的野外工作經驗--斷崖驚魂記 22:40 臺灣高山是野生動物的寶庫 36:18 期許以科學研究求真的職人精神來做生態保育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9 人類世的反思!? 何謂人類世?這跟我們人類有什麼關係呢? 漫漫地球歷經四大階段: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 寒武紀大爆發開啟了地球大量生物的奇異多樣, 而中生代的恐龍大滅絕,卻造就哺乳動物的新生崛起, 隨著人類的發展走向人類世,帶來的是與地球的共存共榮? 還是人類對地球的環境破壞所產生的警訊!? 請聽張博士的慢慢道來…。 03:15 人類世!一個嶄新的地質年代 09:00 地球四個時期-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顯生宙 14:36 寒武紀大爆發-大量地球生物的顯生奏曲 16:55 中生代恐龍開始稱霸陸地 18:26 隕石撞擊地球,陸上霸主易位! 21:18 人類大世紀,主宰地球!? 26:20 人類世的界線是從何時開始? 30:05 人類世的定義在學術上爭議不斷 33:55 人類世帶來的反思…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8 哺乳動物攻擊與防禦 本集張博士帶領大家進入「奇幻自然」之哺乳動物世界, 栩栩如生的標本展示,彷彿真實地跳躍於眼前, 一幕幕的攻防戰場景都被定格在畫面上。 述說著哺乳動物崛起於生命演化的歷程, 讓我們一同探索這個令人著迷的生物類群吧! 03:46 栩栩如生的哺乳動物展示 04:38 恐龍滅絕後,隨之到來的是哺乳動物的新生崛起 09:38 會生蛋又會哺乳的奇異生物-鴨嘴獸 12:30 在育兒袋中長大的有袋類動物 15:40 攻擊防禦 各擅勝場 22:32 植食與肉食動物 視野大不同  28:10 奔跑吧 展現生存競爭的優勢 31:34 捕捉跳躍的瞬間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7 真菌生命力 孢子傳播出奇招 本集張博士與生物學組黃俞菱博士分享, 在生活中密不可分、無所不在的真菌世界。 讓我們尋找並觀察如童話般的神奇野菇, 細說從野外採集到館內保存的過程。 在「奇幻自然-動一動」主題中, 黃博士將帶領大家探索孢子的傳播妙招。 04:01 對真菌情有獨鍾的原由 05:52 分享臺、日、美三地不同的學習經驗 08:54 帶著臺灣 LV 上山採集去  12:51 真菌與植物的距離 15:46 眼不見微菌 解密微真菌大小事 22:45 從野外到蒐藏庫的真菌典藏旅程 28:12 臺灣現在有多少真菌種類呢?  30:08 5/4 「遇見科學家」 孢子運動會 談真菌傳播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6 植物世界的奇妙之旅  本集張博士與植物專家陳志雄博士來開講, 分享自臺灣高山的野外採集,到找尋龍膽的來龍去脈。 在「奇幻自然」中呈現種子多元的求生妙招, 以及茄科家族豐富又有趣的知識, 歡迎大家一起體驗這段令人驚嘆的旅程 04:01 開啟研究植物的契機  09:50 遇見臺灣高山植物特有種:龍膽與小蘗   11:49 臺灣的龍膽起源在何方? 14:07 揭秘採集百寶袋 17:42 到展場找找 Eggplant !? 23:50 種子傳播 各顯神通 32:21 4/21 「遇見科學家」種子與果實之賞析 34:54 辣度大挑戰:紅色辣椒更辣嗎?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EP25 海洋探索 鯨奇連連 本集由張博士與鯨豚專家姚秋如博士分享 與鯨豚海上相遇的幸運時刻, 在充滿驚奇與奧妙的海洋生態, 透過長期的調查研究與保育實務, 讓大家了解有關海洋哺乳動物的生態行為, 一同走進這些海洋精靈的奇幻世界。 05:11 從保育調查邁向鯨豚研究之路 07:19 在海水的環境中小寶寶如何攝取母乳?  10:09 潛水高手!高效換氣和肌紅素作用 13:00 船上科研工作 鯨豚數量調查與水文資料記錄 17:00 海上賞鯨靠 "人品" !? 19:48 把握4-9月 來尋找臺灣近海常見的鯨豚 25:57 鯨豚救援行動 成功野放的經驗分享 29:13 追呀追 不同種類的鯨魚補食方式 34:24 4/14 「遇見科學家」館藏鯨豚標本、研究器材大公開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loading
Comments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