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聽師父說

聽師父說
Author: 淨空法師數位典藏
Subscribed: 60Played: 145Subscribe
Share
©2024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Description
淨空老法師,法名覺淨,字淨空,一九二七年出生於中國安徽省廬江縣,俗名徐業鴻。一九四九年旅居台灣。五四年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桐城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與儒佛大家濟南李炳南老教授,學習經史哲學以及佛法十三年,而於佛教淨土宗著力最多。 一九五九年,法師於台北圓山臨濟寺剃度;以恢復聖哲倫理道德教育,弘揚大乘佛法慈悲精神為己任。至今講經教學已逾五十年,從無間斷。首倡「佛教」乃「佛陀教育」正名之說,大開印贈經典及運用影音設備、網絡、衛星電視普及仁慈博愛之全民教育的風氣。至今已印購六千五百套以上的《大藏經》贈送全球高等學府、國家圖書館暨各宗教團體。曾受聘任台北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內學院院長。創辦華藏視聽圖書館、佛陀教育基金會與澳洲淨宗學院。指導新加坡淨宗學會創辦「弘法人才培訓班」。現今全球有百餘所的佛陀教育機構聘請法師為永久導師;成千上萬的聽眾,透過遠程教學向法師學習。
18 Episodes
Reverse
積德修福,佛門裡面造容易;但是佛門裡頭造業,招來的負面果報也很容易。業因果報絲毫不爽,不要以為沒有,它真有。起心動念不能有邪惡,言語造作也要念念心善,吃虧是消災免難最好的緣分。在日常生活當中,受一點氣、受一點欺負,消掉了;你要是不肯消,還記在心上、掛在口上,冤冤相報,沒完沒了,那是最可憐的,學佛學歪了。小事會造成大惡,會帶來來世的災難,又何必?不如不學佛。
佛法修學就四個層次,信、願、行、果報。你要相信,信了之後你要明白,所以要解。解就是研究經教,研究經教能夠幫助你信心、幫助你願心,是一個層次。最重要的還是行,經教所說落行在日常生活之中,真管用;如果學了之後不能行,就是做不到,那造業很重,有很多事情明知故犯,甚至於犯了還不承認,那問題更嚴重了。行離不開戒定慧,從起心動念,那屬於行,行與解要相應、與戒也要相應。後面是果,果報現前。你要拿這四個標準觀察自己、觀察別人,你會看得很清楚,幫助自己提升,這就對了。如果自己要往下墮落,要提高警覺,怎麼樣把它化解。要真幹,不能幹假的。
現在佛教為什麼衰,衰到非常嚴重的關頭?佛陀教育沒有人繼承,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可能就消失了,只有佛教的教學、理論,沒有人修行。行是什麼?行是戒定慧,非常重要!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能成無上道,無論哪個法門,總離不開戒定慧三個字。
學佛的人多,真正成就的人不多,什麼原因?搞錯了、誤會了,把邪當作正,把正當作邪,最後臨命終時保不住,那個時候錯了,來不及了。所以經要常常講,無論在家出家,講經的功德第一大。你講上千經萬論,自己沒有做到,等於沒講。信心從哪裡生的?從講經生的。古人根比我們利,所以「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部經念上一千遍,自己就開悟了。現在開悟不了,妄念太多,障礙住你的悟門。
佛只教我們四個字:信、解、行、證。這四個字是四個階層,第一個是信。表面信的人多,真正信的人並不多。真正信的人多、解的人多、證的人多,佛法興旺。信不足是不理解,真正搞明白、搞透徹了,沒有不相信的。所以就向解中(經典裡面)把信心找回來,找回來之後要修行、要真幹。淨宗最殊勝、最簡單,只要佛號不丟掉就回來了。
為什麼佛號接不起來,煩惱習氣那麼容易接起來?解得不夠,不知道這個法門可貴,不知道這個法門難得。真的,「百千萬劫難遭遇」。遇到了不能成就,大錯特錯!所以遇到了一定要成就,佛號不間斷,這比什麼都重要。利益眾生,淨宗法門第一,自己有信、有解、有行、有證,也幫助別人建立信解行證,這個功德很大。功德是從你影響上說的,你影響的人愈多功德愈大。影響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弘法利生,一個修行一個得度,十個修行十個得度。
什麼叫修行?放下就是。眾生的問題就是放不下,能放下個個往生。這一關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太難了!為什麼這麼難?經教沒透徹,他不懂,雖然也讀經、也講經,沒有透徹。所以他想法、做法全錯了,自己不知道,自以為是。
我這一生非常感謝佛菩薩,遇到走不通的時候,萬緣放下,一心念佛,問題就解決了,很靈驗,不是假的。所以一生想想自己,我以前的老校長,我們離開的時候,題了兩句話給我,真的這一生都被他看透了。這幾個字很簡單——「誠實」,老老實實,沒有說過假話,我在做學生時做到了。第二個「理智」,理智是智慧,不會被人欺騙。第三個是「大方」,這個從哪裡看出來?我都不曉得,我樂於幫助別人,在很困難的時候,沒人幫助我,我有能力幫助別人,還是不放棄這個機會。末後一句老師說,「努力,你會有很大的前途」。
經典上告訴我們,這個宇宙、星球是怎麼來的、怎麼回事情,講得很清楚: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就是佛經裡面講的科學。心現是平等的,識變就不平等了。識是什麼?阿賴耶,阿賴耶是倉庫,善惡種子都丟在裡頭。如果是善,果報就好,正常。像你們看到的花,什麼時候開?年年這個時候它就開,正常。如果念頭不善,妄想很多,它就不正常。所以從這個不正常地方,看到世界人心散亂,帶來的世界就是災難。
災難可不可以免?可以,大家把萬緣放下,所有一切不善的統統停止,地球上災難縱然有,很輕,不嚴重。如果人的貪瞋痴慢疑很嚴重,不知道怎麼對付,天天還想對付的方法,所謂征服大自然,可不可能?可能,也不可能。不可能是什麼?你不善的根在,它會長。能化解的,那就是世道人心,人心都能夠斷惡修善,這世界的現象會變好;如果人心還是不善,世界不會變好的。於是我們就明白了,整個地球上的氣候不正常了,為什麼不正常?人心不正常,唯識所感的。識就是妄想、雜念,妄想雜念都是不善的,所以現出來的現象就是災難。災難能不能化解?所以追蹤到底,教育。現在這個地球上的教育,凡是教給下一代的,是善是不善?如果都是不善的,這個世界就愈來愈辛苦、災難愈來愈多。
學佛的人是最幸運的人,要抓住這個機會,念佛往生淨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是我們自性現出來的。我們的自性什麼時候跟阿彌陀佛相應了,相同,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我們的心就現淨土。所以淨土在哪裡?在你心裡頭。凡夫心是迷的,不放光的,佛菩薩的心放光,都是一顆心。
佛教給我們學什麼?學看破、學放下。看破是對於外面的境緣真正理解,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放下是什麼?雜念沒有了。眼看得清楚,看完之後,沒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是你的眼根接觸外面的色塵,這是真見;看到外面,會起心動念、會分別執著,這是妄想。六根起作用是妄想,叫凡夫。佛菩薩沒有別的,就是他見色聞聲,眼對色、耳對聲、鼻對香、舌對味,統統都不起心動念、都不分別執著,這是佛的知見。用真心,佛知佛見,菩薩是這個境界,這是正確的,沒有煩惱,只有歡樂;你增長的現在說是學問,在提升、在上升,貪瞋痴慢疑這煩惱決定不會起來的。
我們要過真正幸福快樂,像方東美先生講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學佛,你可以做到,這個得大自在。社會的變化,無論東方、西方,你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他們在幹什麼?在造業。業有善有惡,善的三善道,惡的三惡道,不是說假的,不是迷信,是真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六道輪迴、十法界從哪裡?心想生。你心想什麼就現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你保持一個非常好的心念,你就做到聖賢的境界,你一生幸福快樂,不是向外求的,這不是財富。財富是命裡的,過去生中財布施,施得多,這一生你得的多;布施得少,你就得的少。這錢從哪裡來?愈布施就愈多。我們剛剛學佛的時候,身上真是一文錢也沒有。老師教我布施,沒有錢要有布施的念頭,有錢就要真幹,不要吝惜,愈施愈多。一點都沒錯。
看破放下,哪個先?哪個後?是先看破後放下,還是先放下後看破呢?他(章嘉大師)就告訴我,煩惱障重,貪瞋痴慢疑這些念頭很重,從放下開始;如果所知障重,要求把道理搞清楚搞明白,這個意願很重,就要從看破(開始)。看破是經教,什麼時候起心動念,對於外面境界有懷疑,這個時候要破所知障,也就是說要看破。我們能看破,怎麼看破的?經上告訴我們的,《金剛經》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出世間六根接觸的六塵現象全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帶給你的只是煩惱、習氣,你得不到利益。
我們喜歡讀書,就從破所知障下手,專門讀佛經,搞熟幾部書。入門,從認識釋迦牟尼佛,你不認識他,你學不到東西。他說你先要看釋迦牟尼佛的傳記,給我介紹兩種,《大藏經》裡面,《釋迦譜》《釋迦方志》這兩本書,都是高僧大德們的作品。要認識,佛是我們的榜樣,我們要向他學習。哪個煩惱重,就用什麼方法。
我們要用教育的方法,這是中國古人告訴我們的,問題不能解決,教學為先。只要把教學、教育搞好了,問題就解決。現在的小孩,十年之後,他們就是這個社會的主人,如果沒有把他們教好,麻煩可大了!所以這個要看得準,一定要把教育辦好。中國的教育只有兩個字:一個孝、一個敬,孝順父母、尊師重道。父母給我們身體,老師給我們智慧,這都是很大恩德的人,我們對他要尊敬,要認真努力向他們學習。
人活在這個世間,至少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不講道德、不講倫理,社會就亂了。從小培養他有倫理的觀念、有道德的觀念,然後再加以因果、聖賢的智慧,它出人才,這個重要。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我們要認識它,要好好的去利用它。小學六年,學倫理道德。我們編的這套書(《聖學根之根》),小學教材,中國大概用了上千年。小朋友要能夠背誦、要能夠講解,要能夠落實到生活,小學生就很像一個有學問、有道德的人。中國的聖人是孔子,孔子代表了。這個小學的精神就是要在小學培養成。到中學,四書五經,儒家的東西。到了大學,六年就學一部,就是《群書治要》。學這一樣東西足夠用,你在社會上無論幹哪一行、哪一業,你做領導人、做經理人,都得到很大的幫助。
這個問題與緣分有關係。我們有沒有這個環境,能不能遇到,那是個理想,很難實現的。但是佛、祖師大德教給我們的方法,不限於任何外境都能成功的,這個很重要,那就是放下。我年輕的時候,二十六歲,親近章嘉大師,他老人家告訴我的,就是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在哪裡看破?就在當下,不是過去、不是未來,就是當下。當下你眼睛所看的這個境界,一般人會被境界轉,受境界干擾,這叫凡夫。那真正修行人,他不受這個外環境干擾,怎麼看呢?他知道「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就在當前,是不是真的?是真的。在哪裡?前一秒鐘。後一秒鐘看前一秒鐘,在不在了?不在。會不會回來?不會回來,永遠不回來。那怎麼樣?隨它去吧,這問題就能解決,修行是這個修法的。六根在六塵之處修:眼在色上修,你所看到的一切色;耳在聲上修,一切音聲上修;鼻,在氣味上修;舌,在嘗味上修,飲食嘗味當中修。幹這個的,這是真幹,這不是幹假的。知道這個所有一切境界都不是真的。
所以佛經上有一句話說,「一彈指」,一彈指的時候,經歷過多少個不同的畫面?我們外面境界,它剎那剎那在變,它不是真的,這一彈指、一秒鐘,變了多少次?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十萬個念頭,一剎那它就過去了,再不會回來了。一秒鐘這種情形多少次?三十二億。所以,真正修行成就的人告訴你,這世界上沒有東西,沒有一樣東西你可以掌握到、控制到,是你的,包括我們的身體、包括我們的思想,都不是,這是佛菩薩的境界。所以佛菩薩跟我們不相同,他從這個地方看出「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既然不可得了,你就不必理它了。來隨它來,去隨它去,不要去理它。
在於境緣當中,就是色聲香味觸法。境緣當中修什麼?修不起心不動念。你在我面前,生滅,我不理會你。我根本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就修這個。那我們現在一般凡人是,見色聞聲他起心動念、他分別執著,這就苦不堪言了。苦從哪來?苦從這來的。你要是完全把它看清楚、看明白了,看出它的真相,根本就不去理它,「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你就解脫了,妙極了!
在哪裡修?眼在色上修,耳在音聲上修。接觸外頭境界的時候,就曉得別理會它。可是這個要真看破,看破就了解事實真相,事實真相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今天量子證實。那就是換句話說,佛教裡頭有科學。他用這個方法讓我們把心靜下來,真的不要隨著外頭虛幻的環境,來擾亂我們的清淨心。心永遠保持清淨、平等、覺,沒有高下。
大乘經裡面講得很多,佛在哪裡?佛在你心裡頭。你心裡本來有佛,不動,你就見佛;動,見不到佛,你見到是世間這些境界。不動什麼?不動是佛境界,是自性起心動念變現出這個宇宙。所以宇宙是從哪來的?心想生。你要是沒有念頭,這宇宙就沒有了,所以整個宇宙不是真的,入這個境界。
自己掌控不住,用念佛的功夫,我換一個念頭,阿彌陀佛,把這個就給它隔開了。阿彌陀佛念久了,這個境界現前如如不動,這定功,這叫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往生自在了。極樂世界也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是真心變的;我們這個境界妄心變的。妄心是什麼?裡面有分別、妄想、執著,還有貪瞋痴慢疑,這是妄心,現的是幻境。不了解就上當了,就被它欺騙了。欺騙就很痛苦、很冤枉,不知道真相。所以佛法實在你要是真實契入,你才佩服它的確高明,不費功夫,真的,是得來不費一點功夫。
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培養自己的愛心。
過去這些人,因為自己不知道,做錯很多事情,請他原諒。我們這念佛,把念佛的功德迴向給他,同生極樂國,這樣就對了。也不必過分去追悔,過分追悔就是煩惱上加煩惱,我們要在煩惱上把煩惱解除化開,這就對了。
戰爭最可怕,打仗,殺人太多。現在戰爭比過去更殘忍。現在你看一顆原子彈下來,上十萬的人沒有了。太可怕了!這些人不知道因果,知道因果,不可以做武器。怎麼可以用這個做武器?所以我們了解,這一生得人身,第一個願望就是求生極樂世界,永遠沒有戰爭,我們到這個地方去。這個地方,佛法大乘八萬四千法門,每個法門都能成無上道,沒有把握;有把握,只有往生,只有這一個有把握。只要我們相信,不懷疑,你每天去念他。最後嚥這一口氣是阿彌陀佛,決定得生!我過去學了不少法門,八十五歲那一年,統統丟掉的,專念阿彌陀佛。想的還是做有把握的事情,可靠;沒把握的冒險,我不願意做了。
閉關是好事情,為什麼要閉關,要搞清楚。如果我們沒有很多雜事來擾亂,就不必閉關。環繞環境不好,讓我們身心不安,我們求個安靜,這才跟大家宣布閉關。所以閉關是有這些條件的,不是隨便可以閉關的。
閉關你看看,老師也沒有了,同學也沒有了,孤陋寡聞。所以閉關還要一定的基礎。譬如你學習這部經論,這部經論跟老師學,聽老師講解,統統搞明白、搞清楚之後了,想深入、想專心,摒棄一切萬緣,我用幾個月的時間、幾十天的時間閉關,專學這部書,深入。這個是對的、正確的。如果閉關還是有妄想很多,錯了。
我們學經教,用心要專,訣竅就是放下;你要不放下,你永遠不能入門。什麼方法入門?放下就入門。這個世間拉拉雜雜的事情統統丟掉,不必去理會,清淨心現前。清淨心念佛,功德無量;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功夫全破壞了,不得利益。所以清淨心重要。怎麼清淨?放下就清淨了。老師傳給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了解這個世間一切法,假的,不是真的,你就不會再留戀它了,沒有一樣是真的。接受這些老人的教誨,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念到心清淨的時候,功德自己知道;臨終走的時候佛來接引,自己知道。
跟真正善知識在一起,說話很簡單,幾句話,一生受用不盡。我們年輕時,不認識佛法,也沒有人講清楚,所以總認為這是宗教、是迷信,不願意接近。我是二十六歲,找到一個老師,方東美先生,我跟他學哲學。他給我講了一部「哲學概論」,最後一個單元,佛經哲學。我感到很奇怪,我說:「佛教是宗教,它怎麼會有哲學?」他說,「你不知道,你年輕,釋迦牟尼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我從來沒聽說過,「大乘經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我從這裡入門。他又告訴我,「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這句話把我帶到佛門。
運氣還算不錯,不到半年我認識章嘉大師,這是個密宗的大師。我向他請教:「方老師讓我認識佛教,您老人家有沒有方法帶我進入佛門?」我提出這個問題,他看著我,看了差不多一個小時,一句話不說。實際上他是什麼?我們不了解,以後知道了,看我心定下來才跟我講;心不定下來,還有妄念、妄想,不說話。一定要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個時候他講東西給你聽。講得很短,一二句話,為什麼?三句話你的念頭起來了,你的妄想又起來了,他又不跟你講了。跟他在一起坐在大廳裡面,坐一二個鐘點一句話沒有是很常見的事情,沒有廢話。我跟他差不多坐了一個小時,最後告訴我,「有」。有,我們心就震動了,沒了,不說話了。必須你的心清淨了,沒有妄念、沒有分別執著,他跟你講;講了之後你聽了,有分別有執著,不講了。好老師,真難得!我跟他三年,一個星期見面一次。怎麼進來?看破、放下。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中國儒家,《大學》裡面講的,也是把看破放下列在第一位,一樣的;用的文字不一樣,佛教用看破放下,它用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放下,致知就是看破,文字不一樣,意思完全相同。所以古聖先賢他們都是同一個階級,孔子如果生在印度,印度人稱他作佛陀;釋迦牟尼佛如果生在中國,中國人一定稱他作孔子,稱他為子。稱呼不一樣,他們用功入門完全相同。
所以不放下不能入門,學再多、聽再多,都不得真實利益。真實利益是我們眼見、耳聽、身體接觸境界,接觸境界怎麼樣?不起心不動念,對了;你還會起心動念,這就錯了。不分別不執著;境界更高,那是菩薩,大菩薩,不起心不動念。難!要在這練功。見到這個人,我喜歡他,完了,掉下來了。為什麼會起這個念頭?或者見到這個人,我討厭他,討厭是造業,造惡業;恭敬、讚歎,造的是善業。都不許可,善惡都不造,心才清淨。清淨心就是真心,跟佛的心相應。所以入門,理論、方法統統相同。
這個世界什麼都是假的、什麼都是空的,眼見的、耳聽的、身體接觸的,全是假相。《華嚴經》上佛教給我們,觀察世界森羅萬象,是像看連環圖畫一樣,一個畫面走了,第二個畫面來了,像電視畫面、電影畫面。實際上世界是畫面,一秒鐘頻率捲上去多少個?佛法裡面講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你怎麼能說它是真的?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也就是十萬次的三十二億念。無法想像,太快了!什麼是你的?什麼都不是,都是假的、都是空的,教我們徹底放下。徹底放下,你就見到真相。真相就像我們看電影,看到電影的底片放在放映機裡頭。早年不是電視,我們看這個電影,一秒鐘二十四張(二十四次)。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實的環境,一秒鐘,速度之大跟今天量子力學家證實的一樣。為什麼是假的你就知道了,真的是假的。假的要去留戀,上當了,虧吃大了!假的怎麼樣?放下,不要去留戀它、不要去想它。
所以,佛經裡頭有科學,現在的量子,佛經上講得很多。所以學科學的人,對這個有很清楚的概念。徹底放下,不要去想它。看見的、聽見的、接觸到的,學什麼?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動念是佛,不分別執著是菩薩、阿羅漢。佛菩薩、阿羅漢在哪裡?在我們自己,我們講頭腦裡,不在外面。佛的智慧大家都有,只是現在你迷失了。怎麼迷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所以佛法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教我們六根在接觸六塵境界,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接觸的時候,不起心不動念,你是佛;不分別不執著,你是菩薩、阿羅漢;你要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你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要受這些苦難,佛菩薩不受,我們要學佛菩薩。
什麼是功夫?什麼是禪定?不起心動念是禪定,不分別執著是我們的功夫。真能解決問題!災難來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就來接引你,不受災難。好好念佛,有信心、有願心,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經上講的話句句都是實在的話,沒有欺騙人,問題是我們信心、我們的願心,是不是真想去。真想去,你的生活很快樂、自在。
我們要看到,十歲的小孩,十年之後他就是大人;二十歲的小孩,十年之後,大概重要的事業他們會肩負起來。所以關係太重要了,只有教育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要重視年輕人,下一代、再下一代,至少我們要顧及兩代人,把他們教好,讓他們能知道人與人是一體的。慢慢的要了解認識,地球愈來愈小了,科學技術的發達,地球確實是個地球村,地球村不和諧,人就沒有福報了。
用什麼?宗教教育。所以宗教回歸教育,神聖的教育。一切眾神都是講愛眾生。愛眾生首先自愛,自己要愛自己,然後把我的自愛去愛別人,去愛這個地球。古聖先賢好東西很多,也都要把它再找回來。西方發展是向著科技,科技不能不要,但是傳統更重要。傳統是教我們做一個像上帝一樣愛人的人,這個很重要。
宗教教育是什麼?愛的教育,用神聖來代表。神聖是大公無私,他的愛是付出的,不講求回報的,這是真愛,父母對子女的愛,真愛。所以這個愛的教育,要在很小時候培養他,二三歲的時候,他慢慢懂事了,接受這個教育。一家能夠生活在幸福、快樂、歡喜的這種氛圍之下,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現在一般的家庭都很苦,財富不能解決,很多企業家擁有財富,家庭並不幸福、並不快樂,每天憂慮的事情很多,這是病痛。我們如何幫助他?這要靠神聖的教育、要靠愛的教育。
漢學的根就兩個:一個是孝親;一個是尊師。先要把這兩樁事情講清楚、講明白;真的把它搞清楚、搞明白,自己做到了就影響社會。社會有人帶頭,把孝做出來,孝對父母;悌做出來,悌是兄弟姐妹,你兄弟姐妹和,就家和萬事興;對外是朋友,都在生活當中。所以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漢學是生活,生活是漢學,是一不是二。尊師重道太重要了!人家憑什麼教給你?傳的是道,道尊貴,不是金錢可以買到的。
無論在哪個行業、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把《聖學根之根》這套教材,能夠做到,表現在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我做到了,這就管用,就能幫助這個社會化解衝突、化解對立,慢慢的走向安定和諧。
人一生當中,不跟任何人對立,你跟我對立,我不跟你對立,人自在,高興。不跟人對立,都是一家人、都是炎黃子孫、都是佛菩薩弟子,希望走向世界大同。只要發這個心就成功。為什麼?祖宗保佑你、三寶加持你,我這一生給你作證。我是什麼念頭都沒有,只知道一直做下去,遇到有難關自然就化解。
所以要有信心,相信因果報應,我們做的是善事,決定有善神保佑,不要害怕。我是什麼依靠都沒有,無論是人事、財,我一無所有。剛剛出家,章嘉大師教我布施,我說我沒有錢。他問我,一毛錢有沒有?我說一毛錢可以、一塊錢可以。你就從一塊、一毛開始行布施,最重要的要有這個心、有這個願,不在乎錢多少。所以就愈施愈多,一點沒錯。所以我們現在真正可以說完全依靠佛菩薩,路都是佛菩薩鋪好的,我們平平安安的走過去。
在這個地球上,教育是一樁重大的事業。我們說是為什麼要辦教育?辦教育有實際的需要,不能不辦。怎麼辦?用什麼樣的宗旨、理念來辦?然後再推想到,教育要完成教育的一個任務、理想。用什麼做教育的宗旨?要用什麼來做教材把學生教導出來?在中國古人的思想裡面,一個人一生應該可以分三個階段:童年、青少年、成年。教育就是按著這三個階段來定宗旨、選教材,最後社會來檢驗,達到這個目的、達到目標。
進小學,小孩年齡不超過十歲,教他怎麼樣做人,所謂是做人的教育,應該怎麼樣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倫理的人。倫理是人與人的關係,一個家庭裡,有父子、有兄弟,這是屬於倫理。我們一般講家族,這屬於倫理。倫理是做人的根、是做人的本,像一棵樹一樣,樹植下去,讓它慢慢長成,首先要生根。所以小學是做人的教育,懂得哪些事情應該做、哪些事情不應該做。不應該做的永遠不能做,應該做的要認真去做,要發揚光大去做。首要第一個是利益家庭,利益社會,利益我們同一個族群。中國用這種教育的內容,都教孝道,稱之為道,人要懂得孝道。孝道是以父母為代表,父母養你、教你,恩惠最大,所以對父母要盡孝;盡孝裡最重要的是念念想著父母。父母養個孩子,孩子知道多麼辛苦、多麼不容易?把孩子養大,孩子長大之後,用什麼來報答父母?
孝再往上擴大,從家裡踏出門檻就是社會,行之於社會,我們就稱它道德,它是這一生當中處事待人接物的根本。東方的教學,祖宗的教學,第一個教你做人,要把做人的基礎打好,你將來不會做壞人,你一生都是好人,好人最快樂。
中國過去的老祖宗確實有智慧,我們很冷靜的觀察,讀古人留下來的這些書籍,很顯然的能夠看到,中國人懂得教育,中國人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崇尚文教的族群、崇尚文教的國家。文化教育,它用這個來解決問題,無論大小問題都是教學為先,把教學擺在第一,教你去解決問題。
你說教育為什麼?是為你將來一生幸福。你的學術、道德愈高,在社會上很容易得到很好的地位,過幸福美滿的一生。它有目標,有教學的理念、方法,教學的宗旨,方方面面都講到。
第一是會做人,第二個你會做事,叫扎做事的根。做事的根是什麼?四書五經,要讀這些書,深入倫理道德,你會把事情,很認真負責做得很好,同時鍛鍊,將來再向上提升一個階級,為國家做事、為政府做事,現在人為企業做事。上下都信任,這個人沒有問題,讀過聖賢書,不會有壞主意,老闆相信你,你也相信老闆,你們一條心,為一個事業而努力,放心!到十五歲以後,十五歲到二十歲,大學教育,也學一本書,《群書治要》。
我們要努力,努力要把這套書做到,你能讀、能背、能夠做出來,落實在生活當中。做出來,大家相信;沒有做出來,假的、騙人的,那人家就不會相信你了。做到,就是在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傳統文化這麼好,這樣殊勝的內容,純正的目標,應當要把它做出來。做出來就產生影響力,一個傳一個、一個傳一個,將來孩子都學。所以小學是基礎的基礎,一定要從小學做起。學習的人愈多,影響的力度愈強。
中國古聖先賢教給我們的一句話,「教學為先」。教什麼?我們今天講的小學、中學、大學,是分三個階段,三個階段有三個階段的目標。小學目標是什麼?小學是扎做人的根;中學是做事的教育,你長大了,你在這個社會上從事哪個行業,你用什麼方法謀生,扎做事的根;大學就是今天所說的治國平天下的教育,你從事於社會的活動、社會的安全,世界和平、國家興旺,天下太平,那是大學教的。你看這三個階段多完美!
中國教育之好、之美、之善,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家。中國教育誰來負責?家庭負責,私塾。私塾是自己家庭的學校,在哪裡?每一家都有祠堂,祠堂的兩邊有兩個房間,教室。那做什麼用的?辦私塾用的、家教用的。中國過去把孩子教好了。孩子受的什麼教育?聖賢教育。他將來長大了、成人了,聖人;聖人太高了他做不到,賢人;賢人還做不到,他做君子,好人。人人都受過好教育,所以社會安定、社會和諧,關鍵都在這個教學。
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國五千年來的經驗是教學為先;解決問題是用會議、是用教學,長期是教育,短期的是會議。學習宗教的愛心,我們在十幾個宗教,請他們從各個不同宗教的經典裡面找到共同點,這個共同點就是「上帝愛世人」,每個宗教的經典都講到。所以有些人問我,宗教你說是教育,它是什麼教育?我說據我所知道的,宗教教育就是神聖的教育,神愛世人。我們要向宗教學習,向神學習。學習什麼?學習神無條件愛心,對一切大眾做出最究竟、最圓滿的付出,希望世界上的大眾都能夠把宗教變成一家。上帝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希望我們向他學習。
要把上帝愛世人帶回家庭,你用什麼來治家?用上帝大公無私的愛,一家和睦。再能提升到工作的場所,無論是在哪一個行業,我們要把這個行業都看作是自己的公司行號。誰是老闆?人人都是老闆,人人都是這個公司的董事長。依照上帝愛心來從事於事業,這個公司就是家庭,老闆就是父母,員工是兄弟姐妹,衷心為公司工作,公司做得很興旺。
要從哪裡做起?希望下一代做得比我這一代還要好,不能一代不如一代,要一代比一代聰明,一代比一代有智慧,一代比一代更努力。帶給下一代的是社會的安定和諧。誰帶給他們?我們這一代有責任。倫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聖賢的教育,宗教是神聖的教育,把這些美好的留給下一代,不要留鬥爭,不要留爭好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