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贝望录

218 Episodes
Reverse
In this episode, Bessie sits down in Zurich with Kristina Thaden, founder and designer of Thaden, the luxury handbag brand that has already captured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 including a starring role in Emily in Paris. From her early years as an artist and radio host in Germany to founding a brand that embodies “luxury without heritage,” Kristina shares the inspirations, risks, and resilience that shaped her journey.We explore the philosophy behind Thaden’s sculptural “wearable art” handbags, the challenges of producing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luxury sector, and how Kristina is redefining modern luxury through craftsmanship, authenticity, and narrative. From collaborations in China and Italy to being proudly “Made in Romania,” Kristina reveals the global network behind her designs — and why she believes “every legend has its beginning.”Whether you are a fashion lover, aspiring entrepreneur, or simply curious about the intersection of art and business, Kristina’s story is a powerful reminder that creativity, persistence, and courage can build timeless brands.Key HighlightsFrom Artist to Entrepreneur: Kristina’s unconventional path from a 14-year-old radio speaker, musician, and choreographer to chose to launch her own luxury brand at 40.The Birth of Thaden: How a sketch evolved into the sculptural signature bag “The Whole” and why Kristina views her creations as frozen movement — wearable works of art.Luxury Without Heritage: Building a young brand in a field dominated by century-old maisons, and why Kristina embraces the bold belief that “every legend has its beginning.”Crafting Across Borders: Insights into her cross-border production journey — from China’s metal artisans to Italy’s heritage workshops, and ultimately to her current partners in Romania.Pop Culture Meets Luxury: How Thaden bags landed in Emily in Paris, what that visibility means for a young luxury brand, and the opportunities/risks of pop culture exposure.New Luxury Values: Transparency with clients, wearable art as timeless sustainability, and why Kristina believes luxury should be about connection, not just exclusivity.Creativity as Fluid: Kristina's belief that creativity is like water, constantly flowing and not limited to one medium, leading her to explore jewelry, fashion, and furniture design in addition to handbags. The Whole BagThe Little Rocket Bag The Love Curve Bag【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嘉宾】Kristina ThadenFounder,THADENThaden.ch【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后期制作】 Jean(播客公社)【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这一集,我们把酒杯换成了茶杯!英国的下午茶、女王的伯爵茶 VS 日本的抹茶、便利店茶饮——看似优雅或随手,其实背后都暗藏了小心思。本期节目Bessie和美兰从茶文化的冷知识聊起:英国人喝茶时“先加奶还是先加茶”居然是阶级符号?女王最钟爱的伯爵茶必须是60度?日本茶为何在全球最出名的却是抹茶,而不是煎茶或玉露?甚至便利店里的瓶装茶才是日本茶消费的主流?两位主播还聊到英国茶文化如何由王室推动,演变出华丽的下午茶传统;而日本则将茶从僧侣养生延伸至茶道,融入“和敬清寂”的哲思。从丽池酒店的着装风波,到茶室里跪着低头入席的平等礼仪,从精致的英式茶具到日本便利店的茶饮文化,一杯茶,不止能解渴,更能照出东西方社会的仪式感与生活方式。【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主播】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蒋美兰前数字营销公司「费芮互动」创始人、前电通集团合伙人,现定居日本的零售科技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46]英国茶冷知识:先加奶还是先加茶,原来是阶级之分[02:25]女王钟爱的伯爵茶,温度也有要求[02:52]日本人的困惑是为什么全世界只认抹茶[05:24]英国茶历史:东印度公司和葡萄牙公主的“嫁妆”[08:12]日本茶的历史:从唐朝僧侣带回的点茶法到茶道雏形[11:29]英国茶的品牌鄙视链 vs 日本便利店瓶装茶帝国[19:27]仪式感对比:丽池酒店的下午茶 vs 日本茶道的“和敬清寂”[30:07]茶具与身份:英国人看茶具认身份,日本人则靠茶道见修养[36:19]年轻人茶饮趋势:英国的气泡茶与珍珠奶茶,日本的冷泡茶与抹茶甜点[42:41]茶文化的传承与未来【后期制作】Jean【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中国品牌出海,到底怎样才能从“卖货”走向“品牌”?本期「贝望录」,Bessie对话科沃斯全球品牌与营销副总裁 Johnny一起来聊一聊这家1998年成立的机器人公司,如何从“扫地机器人”这一高门槛、高信任度的新品类出发,凭借长期主义思维与体系化打法在全球市场建立品牌信任、实现从产品到品牌的蜕变,完成从“Made in China”到“Loved by the World”的品牌跃升。扫地机器人不是快消品,而是高客单价、高信任度的“高投入决策”产品。科沃斯如何让消费者愿意为一台近千美元的机器买单?从激光导航的技术突破,到电商与线下并举的渠道布局;从亚马逊生态的深度合作,到本地文化融合的内容打法;从总部统一的品牌表达,到在地化的灵活创意,嘉宾Johnny 带来了一份实践中的“品牌国际化教科书”。品牌建设从来不是广告部的事,而是产品、渠道、内容和团队共同完成的长期主义表达。在出海越来越“内卷”的今天,科沃斯的故事或许能给所有走向全球的中国品牌一些启发。【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嘉宾】Johnny Zhu科沃斯机器人全球品牌及营销副总裁【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跨海电波」@小宇宙苹果播客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远洋出海风浪大,先别慌!能听见电波,你就能靠岸。」,欢迎关注由亚马逊广告出品的出海商业观察类播客「跨海电波」,更多精彩的节目期待你的收听。【本期内容提要】[01:40] 嘉宾从外企到科沃斯的转身[04:40] 2012年科沃斯已经出海到美国、德国[07:20] 品牌不是广告砸出来的,产品才是基石[10:11] 激光导航扫地机器人成为了行业口碑的转折点[13:10] 不只是展会,要体系化传播[16:24] 搜索行为是品牌认知的真实指标[19:38] 国内的“标签投放” vs. 海外的“搜索逻辑”[22:17] 海外消费者最爱“拆机评测”?[27:53] 百花齐放的内容与统一的品牌表达[33:46] 配置专门的团队与亚马逊平台进行深度合作[39:42] 迷你版地宝是产品本地化策略下的经典案例[46:45] 不同国家不同市场要既有分权又有集中管理[54:16] 高客单价产品为什么需要长期品牌建设?[01:02:00] 忠诚度是品牌的真价值[01:08:52] 出海,中国品牌是最好的背书【后期制作】Jean【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每一个体验过伦敦地铁的人似乎都有话要说,本期节目Bessie就融合了自己的体验对这条世界最古老的地铁进行了辣评~从1863年运行至今,依旧保留着“复古”的噪音、车厢和无信号体验的伦敦地铁是不是只是偶尔让人“恨的牙痒痒”?不,伦敦地铁的吵,能吵到你的iWatch发健康警告;贵,贵到单程票价可买半顿中餐;老,老到隧道尺寸卡住了换车厢的梦想。主播Bessie在节目中一边科普地铁历史、票价、线路趣闻,一边调研了它老旧不改的多重原因:比如隧道限制、预算长期吃紧、政绩优先、施工时间受限……以及英式“能用就别修”的佛系哲学。除了这些,还有分享很多冷知识——logo的命名故事、“Tube”绰号的由来、深浅隧道的挖法差别等等。听完本期节目,你大概会理解,为什么伦敦人习惯在地铁上戴耳塞、看纸书,并不是文艺那么简单~【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12]iWatch提示您伦敦地铁噪音已伤耳[01:59]1986年全球收条地铁诞生,顺便也埋下了今日的坑[04:23]伦敦 vs. 上海的路网对比[05:25]地铁票价贵到让你爱上居家办公[08:00]维多利亚线噪音峰值直逼电锯[11:52]隧道小到新车厢塞不进[13:35]TFL财务常年紧绷,换车计划胎死腹中[16:57]政客只爱建设新线路,不爱修旧车[18:26]十年承诺落在纸面,如今依然是“not spot”[22:34]澳洲BAI接手通信,结果一样慢动作[25:10]Roundel与专属字体的八卦[27:36]Tube绰号的来历与隧道深浅差别[31:30]听众留言精选【后期制作】Jean【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来德国留学工作,能带来多少人生的转折呢?本期「贝望录」,主播Bessie在德国汉堡与把中国茶和冥想结合做成了一个生活方式品牌Mind Vacations的创始人贝希开心的聊了聊。贝希的故事从在北京学习德语、赴德留学开始,穿梭于中德经促会、企业项目管理岗位,逐渐积累起跨文化交流与商业运作的经验。在与伴侣的共同发想和尝试中,让她将茶与冥想融合,创立了一个关注身心平衡的品牌。贝希坦言在德国教育体系的“死板“与高要求中,他学会了耐心和坚持;在跨国职场的高效和高压中,她真诚直接又锻炼了沟通和适应能力。在创业的未知路上从初期面对市场教育成本高、认知度低的现实挑战中,贝希和团队通过问卷调研、线上冥想课、线下市集展会,以及参与德国版「创智赢家」节目一步步验证和推广理念。从To C到To B的业务拓展,从媒体曝光到品牌落地,嘉宾坦诚的和盘托出自己取舍、收获和信念。用一次次的尝试与调整,把一个想法变成了可以被更多人体验,为更多人提供帮助的生活方式。贝希的创业之路是一段真正融合文化差异、个人价值与商业实践的旅程,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茶和冥想的结合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在生活中找到内心安放之处。【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嘉宾】贾贝希Mind Vacations茶与冥想创始人【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1:58]从北京到德国,启程留学开启人生新篇章[05:42]“死板“还是高效?第一次直面德国教育体系的震惊与快速适应[12:10]毕业后的职业选择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方向[20:07]在中德经促会学到跨文化沟通的职场第一课[20:03]转行企业项目管理,在变化中找到职业发展的新方向[26:57]茶和正念冥想结合会发生什么?创业的开始[33:45]为什么我们的starter kit不是一套普通的茶具[40:16]做调研才知道,德国人心里“茶”的样子和我们想的不一样[42:04]App里的冥想课程需要一直继续丰富[47:28]从线上冥想到线下集市有了第一次和真实顾客面对面的经验[53:50]站上德国版《创智赢家》舞台[01:02:15]电视节目带来的流量高峰和后续落差[01:09:04]也想拓展To B的业务[01:16:32]坚持很难,但放弃更难[01:27:36]坚持手工打造冥想课程也是打造独特的体验[01:29:55]如果我重新站上《创智赢家》的舞台,我现在会这么说。[01:32:38]德国创业环境的优势和劣势[01:39:05]欢迎欧洲的小品牌经营者来和「贝望录」联系,期待与你对谈【后期制作】Jean【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本期「贝望录」,我们邀请到番茄口袋的创始人Tracy ,一起走进一个融合了IP、文创、设计与企划的零售空间。从互联网老兵转身线下创业,她在五年间开了 22 家门店,为 14-28 岁的年轻人打造一个充满温度与共鸣的「超级口袋」。为什么一家零售店能让顾客平均停留 35 分钟?她是如何理解“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共创者”?当别人在讲坪效时,她为什么要在每家店设置留言墙并在乎墙上的每一句留言?用一次次活动企划来加深与品牌和用户的交流,用一场场直播来达成用户调研,她将互联网的“数据”与线下的“温度”完美结合,为零售注入了新的活力,这是一期关于梦想、关于温度、也关于创业韧性的真诚对谈,也是Tracy和创业团队共同走出的慢慢来、不迎合但一直向前的创业之路。【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嘉宾】王丽杰 Tracy番茄口袋创始人【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1:02] 互联网老兵为何选择线下“杂货铺”创业?[05:37] 为什么没选择在大平台内部孵化而是出来单干?[09:32] 14-28岁的用户群体:想要一个空间能累积各种小乐趣[13:38] 每家店平均停留35分钟:设计从用户视角出发,让每个角度、每段路径让都“可把玩”[20:20] 面对快速变化的兴趣偏好,如何实现“快上新、快下架”的敏捷供应链?[24:39] 零售是入口,更发力做的是“企划”:为品牌、为IP、也为用户做“企划”来深度交流[27:59] 没人问过的秘密:番茄口袋第一面留言墙,最开始是我写给用户的留言[31:24] 每一家店留言墙都在见证用户的某个时刻,是我巡店必逛之处[36:29] 每家门店都是一店一设计:我想致敬当地的文化和用户[39:25] 200+ 场线下活动让用户自然而然的能“留下来”和“购买”[45:19] 创业初始就遇上疫情的番茄口袋,放慢节奏当磨练[49:35] 即便加盟店也统一运营,用户感受都是直营店[58:58] 关键不是模式,是敏锐度和应对变化的能力[01:01:44] 巡店观察用户是整个团队的必修课,直播是最好的用户调研[01:06:45] 探索出海,但还不是目前的第一目标【后期制作】Jean(播客公社)【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睽违六年,Bessie以创作者身份重返2025年戛纳国际创意节,这一次不是替品牌踩点,也不是为客户跑会,而是作为一名行业观察者,亲历这场全球创意盛会的演变与现实。从Snapchat八年前的摩天轮盛况,到今年仅包下一节观光小火车的“缩水版”营销操作,从AI之父穆斯塔法的高能对谈,到YouTube 20周年的空洞大秀,本期节目将带你看清戛纳的热度退场与余温犹在。创意节还剩下多少“创意”?中国代表为何集体“失声”?出海浪潮正劲,为何中国品牌却在国际舞台稀缺露面?Bessie也特别介绍了戛纳的“音频与广播”奖项,希望不久的将来中文播客能走出国门,参与评选,发声世界。对Bessie来说,戛纳不仅是内容的展示场,更是观察创意趋势、理解全球表达、建立跨文化网络的社交主场。热闹之外,戛纳依然有值得留下的理由。【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12]六年后的戛纳,是旧地重游也是创作者视角初体验[03:57]从摩天轮到观光火车,品牌赞助缩水有多狠?[07:07]在戛纳,播客也能参赛~[08:25]有AI分享的高光场次也有YouTube的空洞分享[13:01]中国代表去哪儿了?参展、演讲、发声的全面缺席[18:41]戛纳为什么值得出海品牌参与?[22:06]除了会场,戛纳真正的魅力是在人群之中[25:44]明年还去吗?当然去,为了创意,更为了人【后期制作】Jean【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本期「贝望录」我们邀请到在上海生活了27年的英国朋友罗飞,与Bessie一起深入聊聊英国独特的酒文化,特别是“Pub”这一承载着历史、社交与社区情感的文化符号。从他童年时期与Pub的初次接触,到英国人对酒驾的态度,再到如今年轻一代掀起的“戒酒潮”,以及无酒精饮品的流行,我们一同探讨酒在英国社会中的角色变迁。Pub不仅是英国人的“第三空间”,连接着工作、生活与社交,也见证了从“豪饮”传统到“无酒精”新风尚的转变。不同文化中,酒如何成为拉近关系的工具,酒后“吐真言”又因文化差异而各不相同。如今,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未来的酒馆或许将更加多元——无酒精、无烟、甚至更注重饮食与体验的“新式Pub”,正在悄然崛起。在酒杯与酒馆的故事里,我们读到的不只是饮酒文化,更是社会观念与生活方式的演进。【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嘉宾】罗飞播客「飞天胡说」主播,纪录片导演【主播】李倩玲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2:26] 在异乡遇同胞:要不要打招呼?[04:42] 外国人在中国:对其他外国人的复杂感情[05:40] 从一家Irish Pub室外的儿童游乐场说起[07:27] 罗飞第一次去Pub的经历:不到一岁就“泡吧”[10:04] Pub vs. Bar的建筑风格与历史:老木头、花园与梦想[12:28] Pub老板的“神父”生活:居住与工作一体[14:53] Gastro Pub的兴起:传统Pub的餐饮升级[16:24] 连锁Pub与独立Pub:个性化与品牌化的选择[19:38] Pub是英国人的“第三空间“,有花园的Pub才能带娃[21:22] 英国的饮酒年龄与习惯:15岁开始喝酒很正常?[24:13] 英国人买房看Pub:衡量社区文化与价值的标准[26:14] 酒驾在英国是合法的吗?[28:12] 喝酒的微醺意识,人和动物都喜欢[31:01] 从中英酒文化差异看英国人的“内疚文化”[42:45] 罗飞的戒酒之路:从“宿醉”到“焦虑”[46:11] 年轻一代的饮酒观念:选择不喝酒的“新常态”[48:37] 英国Pub的现状:数量减少与消费群体变化以及无酒精饮品的兴起[54:26] 上海的酒文化:独立小酒馆与个性化体验[56:26] 英国Pub的个性化来自于它的历史和故事以及Pub起名的讲究[59:27] 罗飞的“Queen's Head”故事:酒后吐真言的难忘经历***英国Pub起名冷知识***-常见结构:形容词 + 名词 / 名词 + 名词,如:• The Red Lion(红狮)• The White Horse(白马)• The Crown & Anchor(王冠与锚)• The Dog & Duck(狗与鸭)• The Fox & Hounds(狐狸与猎犬)-来源分类•王室或贵族象征:The Crown(王冠)、The King’s Arms(国王的徽章)•动物:The Black Swan(黑天鹅)、The White Hart(白鹿)•宗教/历史图腾:The Cross Keys(十字钥匙,教皇象征)、The Angel(天使)•行业与职业:The Coach & Horses(马车与马)、The Carpenter’s Arms(木匠之徽)•寓言与幽默:The Drunken Duck(醉鸭)、The Pig & Whistle(猪与哨子)-为什么仅用两个词组成?•便于记忆和识别,尤其在文盲率较高的过去,Pub的标志通常是图像标牌,人们靠视觉辨识。•很多Pub历史悠久,延续了几个世纪前的命名传统。•搭配酒旗与招牌时,两个字更容易视觉呈现。【后期制作】Jean (播客公社)【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一东一西,两位老朋友,隔空举杯,从苏格兰威士忌到东京居酒屋,这集我们开场就喝“最懂醉”的东西——酒!本期节目Bessie和美兰从酒文化冷知识聊起:你知道英国啤酒起源竟和修道院有关吗?女王爱喝的鸡尾酒配方有被公开吗?日本的清酒为什么是婚礼的神圣之酒?职场文化里帮谁倒酒竟然暗藏人情世故?两位主播还聊到两个国家对酒类的法律、传统和创新有多较真:只有在苏格兰酿造的才能叫“Scotch”,英国的“真艾尔啤酒”运动是怎么抵制工业啤酒的?日本年轻人又是如何把传统清酒、梅酒玩出奶茶甜品的新花样?从居酒屋到酒吧,从“下班后一杯”到街头禁烟令,东西方的酒文化里,藏着的不只是微醺,更是社交与生活方式的投影。听完这期,你会发现,文化的相似与不同,有时竟然藏在一杯酒里。【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主播】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蒋美兰前数字营销公司「费芮互动」创始人、前电通集团合伙人,现定居日本的零售科技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12]为什么第一集要从“醉”东西讲起[01:00]英国酒文化冷知识:修道院里酿出的啤酒和英国女王最爱的鸡尾酒[03:27]日本酒文化冷知识:清酒在婚礼上的含义和职场里的敬酒礼仪[05:10]英国四大酒类&“Scotch”为什么那么较真[11:28]日本六大酒类&年轻人的花式兑酒新喝法[22:55]英国酒吧Pub的前世今生与饮酒潜规则[31:40]日本居酒屋的10个隐藏规矩你知道吗?[38:12]“下班后一杯”饮酒文化在英日都有,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家”[44:26]下集预告:从酒到茶,东西方的仪式感【后期制作】Jean【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我们是从零售业和广告业出身的一对老朋友,现在分别住在日本和英国,聊的是文化,但背后是我们对生活方式、品牌哲学和商业形态的好奇。”——李倩玲 & 蒋美兰,「东观西望」栏目发起人一东一西,一日一英,两位老朋友,因为距离太远、想聊的天太多,决定一起开启一档全新系列节目。这是「贝望录」的全新子栏目「东观西望」,由Bessie李倩玲与她一辈子的好友——现定居日本的蒋美兰共同主持。两个女人,伴着苏格兰威士忌和日本抹茶,和你一起探讨文化、品牌、零售、科技等方方面面的观察与洞察。我们将从日常细节抽丝剥茧,拆解“东西”方的差异与共鸣,用不同视角解构同一个世界。· 为什么说日本人连跌倒都要道歉、英国人有一套“假道歉真甩锅”的精致话术?·在地铁上吃饭、讲电话,到底是“没素质”还是“太不自在”?·为什么在东京扔垃圾要读16页说明书、在伦敦每天只收一种垃圾?·火车便当、冷三明治,两个“铁路大国”吃出完全不同的仪式感·日英文化对望:如何从茶、酒、铁路、王室等等谈到品牌传承?【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联合主播】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蒋美兰前数字营销公司「费芮互动」创始人、前电通集团合伙人,现定居日本的零售科技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12] 一档从友情出发的新节目:为什么叫“东观西望”?[07:07] 从横滨到伦敦,我们是如何相互带路认识对方城市的零售魅力?[08:42] From Scones to Sushi,小查给我们节目起的名字[10:17] 快问快答①:日本人 vs 英国人,是谁更爱说对不起?[15:02] 快问快答②:为什么在日本地铁上没人吃东西?英国人吃苹果也要小心?[20:44] 快问快答③:垃圾分类,哪个国家才是“变态级”?[30:56] 接下来我们还会聊些什么?王室、铁道、茶酒、百年品牌统统都有[34:12] 欢迎听友投稿我们感兴趣的话题,说不定你就会上节目啦!【后期制作】Jean(播客公社)【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FM、网易云音乐、QQ音乐、荔枝播客、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真正的国际化,不是你把中国产品卖出去,而是他们把你的产品当自己的产品卖出去。”本期「贝望录」,我们联合亚马逊广告官方播客「跨海电波」共同推出中国品牌出海系列节目,在法国戛纳创意节期间,对话美的家用空调欧洲大区市场推广负责人Renee,拆解美的空调如何以一个几乎前所未有的创新品类「PortaSplit」在高门槛、高标准的德国市场破圈。为什么说“不是把中国产品卖出去就叫国际化”?从“local for local”到“全链路共创”、从“线下先行”到“善用平台生态”,这是一堂品牌出海的实战教科书:· PortaSplit 是什么产品?是如何在欧洲市场打下一场漂亮仗?· 如何用本地消费者语言重新定义“空调”?“PortaSplit”这个名字背后有什么洞察?·打入德国市场的底层策略是什么?为什么美的选择先线下、后线上?·亚马逊平台除了是电商渠道,还能帮品牌做什么?·怎样建立对中国品牌的信任感?靠KOL种草,更靠数据与产品力?·什么是真正的“国际品牌思维”?从文化角度重构讲故事的方法论【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嘉宾】黄佩玥 Renee 美的集团 家用空调欧洲大区市场推广负责人【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跨海电波」「远洋出海风浪大,先别慌!能听见电波,你就能靠岸。」欢迎关注由亚马逊广告出品的商业观察类播客「跨海电波」,更多精彩的节目期待你的收听。【本期内容提要】[01:02] 从戛纳创意节开始的一次特别录制[03:54] 从翻译专业到公关,再到品牌出海:一条跨文化的职业路径[08:23] 为什么美的将欧洲定为出海战略第一站?挑战的背后是话语权[13:24] 德国人用不了空调?PortaSplit 的产品设计如何从“痛点”出发[16:31] “移动 + 分体”,如何给一个新品类命名并被消费者理解[18:48] 命名也是营销:PortaSplit 如何拿下双关键词搜索红利[22:09] 售价1000欧,为何德国人愿意买?从信任感建立到价值锚定[25:15] 一位德国粉丝为美的拍了16条视频,为什么?[29:45] “Local for local”不是口号,而是品牌国际化的基础设施[32:01] 从OBI开始:为何美的选择线下先行?[36:30] 线下种草、线上转化,渠道策略的节奏如何把控[38:30] 不止电商,亚马逊如何成为出海品牌的“超级合作伙伴”?[42:02] 跨国团队共创,从宝贝页面到球星广告的打法细节[44:45] 在戛纳上台演讲:美的如何走到国际创意舞台中央[51:47] 想要走出去的中国品牌:Renee给出的三点真诚建议【后期制作】小朱【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本期节目Bessie将目光对准了一条至今仍未修好的“高铁”——HS2(High Speed Two)。作为英国继2007年HS1之后的第二条高速铁路,这条号称振兴北方经济的超级工程,从2009年提出构想至今已过去16年,却仍旧只完成了伦敦到伯明翰的部分路段。为什么一个高铁项目从提出、立项到真正动工要花8年?为什么预算从最初的370亿英镑飙升到800亿还不够用?又是什么让它从最初的Y字形布局被“截肢”成如今的一条腿?Bessie用细致的资料与个人观察,带你揭开这个“英式工程奇观”的真实面貌。民主程序的极致、生态考量的极致、政治算计的极致,背后到底是制度之优还是执行之殇?从最初的铁路文化到现实的工程荒诞,Bessie也分享了她常居英国之后面对英国交通系统的真实体验——铁路老旧、火车频繁停运、地铁天天出状况,在一边吐槽一边感慨中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财政大臣,这高铁,到底还修吗?【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1:10]为什么英国的HS2要修16年还没修完?中国的高铁38个月就搞定[02:10]英国是全球铁路的发源地,铁路密度也排名世界前列[03:30]“遗产铁路”不只是情怀,还贡献了高额旅游收入[05:30]铁路密度对比中英德美,英国不输[06:54]HS2最初是Y字形,从伦敦延伸到曼城与利兹[08:20]这个项目为什么广受欢迎,却迟迟无法动工?[09:54]为什么光准备期就拖了8年:拆迁、征地、环保、考古、生态评估…[13:28]竟然要迁移5万座墓地?每一步都复杂到匪夷所思[14:59]预算从370亿飙升至800亿,钱到底花在哪儿?[17:25]原计划的Y字形被砍掉两条手臂,只剩伦敦-伯明翰一段[18:55]七任英国首相接力建高铁,为何没有人敢喊停?[21:40]英国政府对“面子工程”有多执着?[22:58]从地铁频故障到火车罢工,Bessie也在学习面对交通处变不惊的哲学[27:46]为了300只蝙蝠,花了1亿英镑修防噪隧道[30:00]英国人“躺平式信任”政府的文化背后,是不是太能忍了?[30:30]如果你是财政大臣,你还修吗?[31:28]听众留言精选���Apple 播客要过20周年生日了!欢迎大家在Apple播客App和网页版查看Apple 播客推出的20年特别策划,有更多创作者们的故事与洞察,和编辑精选的节⽬清单期待给你带来惊喜!【后期制作】小朱,Jean【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本期「贝望录」我们邀请到一位在英国创业的年轻人小瑾,她和她的联合创始人共同创立了多语种远程医疗在线问诊平台“Oh My Doctor”。小瑾从文科背景误打误撞进入医疗领域,亲身经历了英国NHS医疗体系的挑战,尤其是漫长的等待时间和语言障碍。本期节目中,小瑾将详细介绍英国的医疗体系、她创业的初衷、以及“Oh My Doctor”如何通过提供母语医生和当日问诊服务,解决在英华人乃至国际游客的就医难题。同时,她也分享了在异乡创业的心路历程、如何寻找和管理医生资源,以及平台未来的商业模式和发展愿景。【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嘉宾】小瑾英国多语种线上医疗问诊平台Oh My Doctor主理人正在英国医疗领域创业的文科生Email:info@ohmydoctor.com / WeChat:GPUK2025【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10] 从文科生到医疗创业者[03:18] 为什么选择在英国创业:从打工人到追求100%主导权[07:43] 英国医疗体系解析:NHS的分级诊疗制度与就医流程[10:27] 英国NHS不得不说的弊端[14:22] 在英国医疗领域创业的资质要求与挑战[16:40] 英国医生问诊模式与中国差异:更长的问诊时间与尊重患者意愿[19:15] 私立医疗服务,解决等待与语言痛点[22:58] 按问诊时间收费,无需商业保险[25:23] 如何解决医生资源问题:NHS医生兼职私立医疗,寻找华语医生[35:49] 平台未来发展:拓展小语种服务与B2B合作[45:20] 转诊流程和医药分离[54:57] 给在英国创业的朋友们的建议【后期制作】小朱「播客公社」【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本期「贝望录」的海外商业观察系列,我们邀请到一位在英国从留学到职场、再到创业探索中不断进阶的Affiliate Marketing(联盟营销)从业者。她从曼大毕业后,进入英国本地电商平台,从事亚洲市场相关的品牌营销工作,逐步深入“affiliate marketing”(联盟营销)这个在欧美极为普遍、但在国内认知度仍不高的领域。嘉宾结合自身经验,详细拆解了联盟营销如何通过第三方渠道帮助品牌引流、提升转化,同时也分享了她如何从一个“在英国做中国市场”的尴尬位置,转型为深耕本地市场的策略顾问。嘉宾的职业路径不仅反应了当代留学生在跨文化职场中的身份平衡、自信建立和“软技能”成长也是从外部驱动到内驱力驱动的创业者缩影,从找工作解决签证问题、到破圈社交,从一名海外留学生成长为具有文化翻译能力立志帮助中国品牌在欧美市场实现增长的创业者,嘉宾的分享值得每一位正在考虑海外发展或品牌出海的听众参考与共鸣。【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嘉宾】Angela (zhangsongwei28@gmail.com)海外Affiliate Marketing(联盟营销)从业者,目前在英国做数字营销和Affiliate Marketing(联盟营销)项目管理,帮助中国品牌在欧美市场实现增长微信@zhangsongwei28_ (请备注「贝望录」)小红书@Angela说出海营销【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58]从来英国求学到留在英国工作创业[03:12]我第一份工作是在英Look Fantastic,抓住了美妆电商亚洲扩张带来的机遇[07:32]在英国做中国市场最先面临的挑战是中外营销文化的碰撞和沟通的挑战[10:45]什么是affiliate marketing?不仅仅是KOL,更是一套“引流渠道网络”[14:22]再换工作是因为我希望可以从服务中国市场的角色转变到深耕英国本地市场[20:13]在英国如何跨文化社交?主动破圈的实践经验分享~[26:49]英国职场文化观察:信任感、边界感和成长节奏[32:11]“we are doing business,we are not saving life.“令我找到了work-life balance的力量[36:33]英国流行的career break文化让我了解休息不是例外[37:06]你自己要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你要过怎样的生活[42:11]affiliate marketing/联盟营销全景图:返利网站、媒体、内容、慈善平台等都可以“引流”[51:44]如何通过联盟营销找到“对的人”,说“对的话”[57:19]海外主流追踪平台的运作逻辑与合作管理策略[01:04:10]如何在海外做联盟营销的资源积累与建立networking[01:06:51]中外电商生态差异:为什么官网成为海外品牌首选阵地?[01:07:32]品牌建设 vs 平台销售:出海品牌该如何取舍[01:11:25]中国品牌出海建立品牌官网和耐心建设品牌资产是极其重要性[01:20:40]从打工人到“文化翻译者“再到创业者[01:25:09]从外部驱动到内驱力觉醒这是我职业生涯中最大的转变和成长[01:31:50]联盟营销的未来趋势和合作模式还有很多,播客就是其中一个[01:36:02]欢迎交流合作,期待与你一起探索更多的可能【后期制作】小朱【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这两年热衷出海不是新鲜事,从传统的代工制造到自主品牌出海,从单纯的产品输出到文化价值传递,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当红利消退,靠砸钱赢流量的时代正在远去,出海之路常因文化隔阂与营销低效受阻,特别是作为中小企业,该如何找到一条“有利润、可持续、有品牌资产沉淀”的出海路径?本期「贝望录」,我们邀请到Meta大中华区电商业务中小企业副总经理Tony尹志高,一起拆解中小企业出海的策略与实践,「为什么说独立站是中小企业在海外打造/提升品牌自主性的关键一步?」兴趣电商如何从“投放”升级到“复购+品牌”组合拳?」「出海的各个成长阶段,中国品牌常犯的三大误区是什么?」「如何用 Meta 平台做最小闭环的出海测试?」「AI赋能营销工具除了衡量动销表现,如何评估品牌成长?」出海不是一锤子买卖,出海营销也不只是投广告,是建立品牌认知、沉淀复购用户、理解市场文化的长期工程。【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嘉宾】Tony Yin 尹志高Meta大中华区电商业务中小企业副总经理【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1:03] 从Facebook到Meta的34亿用户版图[07:08] 兴趣电商时代的消费行为变迁[11:31] 独立站的海外优势:DTC模式如何重塑品牌与消费者关系[15:24] 品牌驱动vs.产品驱动,海外市场的消费心理差异解析[18:22] 从品牌到产品vs.从产品到品牌,出海成长路径的不同选择[20:53] 床上用品品牌案例:如何通过消费者洞察发现细分市场机会[24:51] 善用营销工具进行市场/产品选择验证:从假设到数据驱动的决策[30:31] AI赋能的营销显著简化广告投放流程,从用户画像标签到实时匹配[35:24] 男性时装品牌案例:如何降低32%获客成本[41:26] 泳池机器人案例:从场景叙事定制营销内容来提升投放ROI[51:03] 短视频营销可以复制国内模式,但必须创作本土化[58:48] 营销工具可以衡量销量ROI,但如何评估品牌资产的累积?[01:03:50] 出海企业/品牌面对的共性误区与应对[01:09:15] 为什么中长期来看出海仍然值得去做【相关资源】《DTC全阶段增长策略白皮书》:https://reachtheworldonfacebook.com/news/dtc-fullstage-growth-strategy-playbook?bnr=false#downloadForm更多讯息,请扫码关注公众号:「Meta海外营销官方账号」【后期制作】小朱【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2025年初,苏格兰遭遇20年来最强风暴 Eowyn,超十万户断电、损失高达数亿英镑。然而,比暴风更令人“震撼”的,是灾后的恢复节奏。暴风周五离境,Bessie 却在下周一搭火车时才被告知列车停运——原因是“树还没清完,周末没人上班”。从铁路瘫痪、维修延误到应急响应的“拖延症”,这场个人出行受阻,也成了一次对英国灾难管理体系的深度观察:究竟是安全考量、人力不足,还是制度性“慢半拍”?节目后半段,Bessie 还聊到了英国风暴命名制度与民众参与机制,欢迎大家留言参与给风暴命名。【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10]一场暴风揭开英式应急节奏的真相[01:10]风暴Eowyn来袭,苏格兰遭遇20年最强风[03:27]超11万户断电、数亿英镑损失,重创商业损失严重[05:18]周一搭车却扑空,原来“周末没人上班”[06:28]搭乘公共交通的应变考验开始[08:22]公共交通瘫痪背后:苏格兰400处铁路受损[09:11]“人身安全大于效率”:英国志愿维修的节奏逻辑[10:38]英国风暴如何起名呢[13:07]如果你来给风暴命名,你会怎么取名?欢迎留言[14:35]听众留言精选【后期制作】小朱【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在全新单口系列「英伦奇葩说」中,Bessie 以一颗“烂牙”的就诊经历为起点,开启了她搬回英国后,与本地制度和文化习俗正面交锋的生活记录与观察。这个系列聚焦她在英伦日常中的所见所感,特别是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设计与文化差异。通过轻松又犀利的讲述,Bessie 希望带你一边听她吐槽,一边重新审视我们对”生活在别处”的想象。在笑声中获取信息,在文化对比中拓展视野,也为那些身处异乡、在制度缝隙中摸索的人们,提供一丝理解与共鸣。本集为本系列第一期节目,Bessie从落地英国就袭来的牙痛讲起——从2024年12月牙疼发作,到2025年4月终于拔到烂牙,耗时四个月,亲身体验的英式“慢医疗”是有多慢又多奇葩呢?面对牙医注册困难、急诊无解、预约漫长等重重关卡,Bessie不仅详细还原了她在苏格兰小镇就医的全过程,更深入剖析了英国医疗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包括GP与专科的分工、医学院招生限额、医生人力不足与对海外医生的高度依赖等问题。希望这期建立在Bessie的痛苦经历与理性思考之上的内容,除了让大家跟随她体验一段牙疼血泪史,也可以展开一次关于医疗体系的跨文化观察。【本节目由Withinlink碚曦投资协作体出品】【主持】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10]开启“英伦奇葩说”系列单口节目来说一说适应新生活过程中有趣的那些事儿[01:25]落地就开始的牙疼带来了这期“牙疼启示录”[02:13]看牙之前要先注册,在我住的镇上等注册竟让等了三年多[04:07]牙科急诊初体验[05:24]靠盐水止疼跨年之后幸运注册,但仍需继续等待看诊[06:44]等待一个半月终于初诊之后要继续等待一个多月等待治疗[09:05]历时四个月,终于拔掉了疼的牙[10:12]从我的一颗烂牙来剖析英国医疗体系[10:48]英国医疗体系中的GP和专科医生流程[12:53]牙医和眼科医生及验光师也分别属于独立的医疗体系,需单独注册[13:32]医学院招生限额所以医生短缺?[17:58]英国与其他国家在医学院招生政策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23:51]英国对于海外医生来执业有三种注册路径[25:06]为什么英国如此“慢医疗”?[27:18]是制度僵化还是国民太能忍耐?[28:10]请分享你的“英伦就医奇遇记”【后期制作】小朱【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本期「贝望录」是Bessie,与纪录片导演罗非、播客人杨一在狂喜播客节现场展开的对话。两位住在英国的“外乡人”和一位住在上海的英国人一起畅聊文化适应的荒谬与真实:杨一讲述了注册英国公司却因缺办公地址被银行拖延4个月的经历;Bessie则搬回苏格兰人口3000的小镇,成为镇上“年轻人”;而罗非分享他如何在中英之间游走,在中国如何进行纪录片制作。三位主播的讨论从饮食、街头语言、口音差异,到文化习惯和身份焦虑等议题。话题还涉及“讲不同语言时是否变成不同的人”,以及“英文中的性别与政治正确”等有趣的问题,最后他们也讨论了异国生活中的孤独感,以及建立和维护跨文化关系的重要性。除了在不同文化里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通过嘉宾的讲述也会让大家更了解多元文化和生活的多样性。【谈话的人】杨一「杨一的花园·会员计划」主理人罗飞纪录片导演,「飞天胡说」主播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0:10]三人组合怎么来的?两个住英国的华人+一个住中国的英国人[06:33]杨一在英国注册公司的故事[10:55]Bessie搬回苏格兰小镇,3000人的小镇[16:44]国王十字的城市更新与伦敦街头的“Chill”状态[18:20]英美薪资结构对比:伦敦人怎么活下来?[27:00]英国口音乱斗:苏格兰+利物浦=听力炼狱[36:30]英语表达会改变你的人格吗?语言切换的副作用[38:40]华人移民会普遍关注安全问题,在伦敦也要格外关注飞车党等安全隐患[42:51]伦敦的homeless是生活方式?杨一的英国街头观察[47:50]现场问题:在异乡重新发明自己:罗飞做不做脱口秀?[49:57]现场问题:如何在异乡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生活系统”?[53:00]现场问题:学习中文如何影响你的思维,性格,和行为?[55:40]天气到底有什么好聊的?small talk才是真挑战[58:30]现场问题:女性主义在英文当中带来什么变化吗?[01:00:45]现场问题:留学生的孤独是常态?[01:06:45]现场问题:异国生活你会倾向呆在泡泡里面吗?[01:11:45]现场问题:英国的posh和中国的富二代有什么区别?英国阶级划分与华人阶级的对比[01:19:30]现场问题:罗飞在上海生活这么久,最大的变化是什么?[01:20:50]现场问题:英国最吸引和打动杨一的是什么?[01:26:05]现场问题:罗飞作为一名纪录片导演,在中英两国做表达有差异吗?[01:27:55]现场问题:三位主播会在目前居住的地方养老吗?「第四届狂喜播客节·贰狂+」将在2025年11月1-2日在上海举办下面扫码报名,限量超级早鸟票发售中 【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本期「贝望录」是Bessie,六层楼、小畅和吕洞宾在第三届狂喜播客节贰狂上的女性义诊主题round3深度对话。四位嘉宾围绕睡眠健康和女性生理周期的关联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现场回答了非常多的现场提问。关于激素波动与睡眠障碍,特殊睡眠疾病,生命周期健康管,睡眠干预策略,性别差异认知,心理健康和情绪稳定等话题,大家都可以在对话中找到答案。【谈话的人】六层楼前三甲医院妇科大夫,女性健康科普博主,《当个事儿》主播小畅电台DJ,《小畅翻牌|开小灶》主播吕洞宾上海交通大学硕士、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包括心境障碍、睡眠障碍等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2:34]睡眠是各个年龄段都会遇到的问题[03:55]主播们的睡眠问题[06:58]女性的睡眠障碍更不容易被诊断出来[08:59]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肥胖强相关[11:35]男性不在乎折寿或没命,但非常在乎“影响交友和表现”[14:08]婴儿般的睡眠是最糟糕的[14:45]不宁腿综合征[17:48]夹腿综合症[21:57]被激素硬控一生的女性有哪些特有的睡眠困扰?[25:00]现场提问:更年期和60+中老年女性的睡眠治疗[26:32]“更年期”被污名化[27:50] 激素替代疗法不能自行乱用[30:26]女儿如何顺利带更年期妈妈去医院治疗[32:37]正确面对更年期对老年期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34:46]现场提问:深度睡眠时间短要不要看/心理科门诊看诊时间好短[37:18]现场提问:市面上的心理咨询是否靠谱?[39:13]现场提问:长期依赖安眠药需要干预吗?呼吸暂停综合征如何自查?[45:06]调整失眠和睡眠动力的关键:白天千万别补觉[47:34]Bessie:抑郁症的治疗必须要有安眠药的搭配吗?[51:21]现场提问:睡梦中多梦的困扰[55:35]现场提问:沙发上好睡,正经上床却睡不着/听音频的入睡方式OK吗?[01:01:12]睡得时长少但没影响白天,算什么水平?(天选牛马)[01:02:46]如何让情绪更稳定?情绪正常是一种什么状态?[01:08:11]Bessie好奇六层楼作为自媒体大V是否有数据焦虑?[01:09:59]主播们调节自己情绪的自救方法[01:15:10]现场提问:未婚未育40+需要注意啥?[01:15:31]Bessie姐提醒姐妹们情趣用品买起来![01:18:15]自查睡眠习惯[01:21:15]现场提问:确定关系之前如何向对方提出体检要求[01:22:26]现场提问:一直不来月经可以吗?[01:24:37]现场提问:为什么男性入睡可以那么快!!!![01:26:10]现场提问:5+月经量在递减还能生育吗?[01:26:39]现场提问:入睡困难,半夜易醒,怎么办?[01:27:18]现场提问:短效避孕药对于月经干预的用法和禁忌【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本期「贝望录」是Bessie,Steve和Cici在第三届狂喜播客节贰狂上有关原生家庭塑造和职场发展展开的深度对话。三位嘉宾结合个人职业历程,探讨原生家庭对职场发展的隐形塑造力。对话聚焦了代际影响的多面性:体制内家庭的稳定向往与保守枷锁、重男轻女环境催生的独立意志、离异家庭的情感缺口对职场社交能力的影响等。三位主播结合心理学视角,也探讨了打破桎梏的经验的路径。最后现场问答环节延伸至延迟退休、大城市职场选择等现实议题。希望整场对谈在代际传承与自我重塑的张力中,为听众提供了理解职业困境的新维度。【谈话的人】Steve心理咨询师,心理科普译作者Cici拳击x心理社群INNER WILD的创始人,曾任中国顶级创意公司合伙人李倩玲 Bessie Lee广告营销行业资深从业者,商业观察者【本期内容提要】[02:00]三位主播各自的职业生涯简介[08:22]Steve自我剖析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职业天花板[15:33]父母对孩子没有期待,会让孩子恐惧未来[19:44]Bessie的原生家庭:逃难,重男轻女,体制与权威[30:09]一直努力摆脱窘迫的父母对孩子的未来有可能有宽阔的想象吗[37:42]体制内家庭带来的天花板:舒适圈和保守观念[46:15]如何找到对抗家庭和地方文化枷锁的力量?[52:30]保守家庭的天花板:风险厌恶和金钱教育缺失[60:15]如何度过迷茫和缺少信心的职场初阶段?[01:05:41]社交上擅长察言观色在职场上有哪些价值和代价?[01:15:15]现场问答:父母离异对自己职场状态的影响[01:20:50]现场问答:如何看待延迟退休?[01:30:35]现场问答:放弃老家资源背景来大城市独自打拼会后悔吗?【收听方式】推荐您使用Apple Podcast、小宇宙APP、喜马拉雅、汽水儿APP、荔枝播客、网易云音乐、QQ音乐、Spotify或任意泛用型播客客户端订阅收听《贝望录》。【互动方式】微博:@贝望录微信公众号:贝望录+商务合作:beiwanglu@withinlink.com
許多中國大型基建so-called“高效率”是在以無數"蟻民"的家園, 無視環境資源, 透支子孫後代福祉為代價, 三峽大壩如是, 2008京奧如是,天價香港西九龍高鐵更是, 。。。。女主播用英國高鐵 HS2 說明西方國家的"低效率"令我非常詫異, 你明明有機會看到整個項目的所有信息, 請不要用你的平台誤導被封在高牆裡的你的聽眾(他們已經嚴重信息缺失了). 如果唱好牆國是你的求生之需, yet 讚美英國會讓你很難堪嗎?
吳先生是經濟學人中文版的編輯吧? are you telling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ory? 我是"The Economist" English version 的訂戶, 希望你的牆國聽眾也能看到我能看到的version, to get better idea on 產業鏈的變化,印度和越南可以是第二個中國嗎?也許不會, 但中國的“黃金”時代已經不可逆轉。。。。世界用了40年的時間看清了這個極盡功利又無誠信可言的競爭者的真面目
no offensive, full of hit air, 我是說那位“嘉賓”. 反而覺得“貝望錄”的主播有很多非常impressive的論點, in terms of "communication" skills. 節目裡嘉賓被問到“表達”和“溝通”的區別,用“垃圾”形容他的答案可能有些不厚道, 不過真心覺得我浪費了我的"有價”時間up to this minute, 果斷turn of the podcast 😴😴😴
frankly speaking, the most terrible one so far. 沒有主題,答非所問,the worst of all.... 不知受訪者想表達什麼
賺錢不易啊。。。no kid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