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透視大中華
透視大中華
Claim Ownership

透視大中華

Author: RTHK.HK

Subscribed: 664Played: 13,077
Share

Description

《透視大中華》:內地學者建議向生二孩或三孩女性增補貼鼓勵生育
407 Episodes
Reverse
國家統計局早前公布,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3%,按月上升0.1個百分點,其中16至24歲年齡層的失業率相對最高。國務院總理李強的政府工作報告其中一項重點,就是要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 除了年輕人,中年失業亦惹人關注。有從事房地產開發的中年人表示,疫後復常至今未有工作,與他一樣處境的同行有很多,認為與經濟較弱、少人投資開發有關,他準備轉行。 有學者說,經濟復蘇需時,加上高等院校學額早年大幅增加,以致內地年輕人失業率較高。他又相信,部分白領人士為了生計,會轉行做高工資的藍領工種。 記...
在內地,「隱形加班」勞動爭議案的裁決引起關注。有在北京的「打工仔」表示,下班後的深夜、休息日等時間都會收到客戶訊息,大部分要即時處理,難免影響心情或生活。 有內地律師提到,北京的法院早前審理「隱形加班」的索償案,裁定員工在非工作時間仍要按社交媒體訊息工作是加班,認為案件可以在新時代下,保障員工權益。他又說,員工有舉證責任,例如提供聊天紀錄、郵件等作為加班證據。 有學者分析指,內地仍有加班文化,估計不少員工會選擇忍氣吞聲,但認為案件可以提升社會對「隱形加班」的關注。 記者黃貝紋報道
內地連續第2年人口下跌,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于學軍接受本台訪問時說,在國家城市化和婦女教育水平提高的背景下,生育下降是一個必然趨勢。他認為生育數量政策,已經起不到決定性作用,關鍵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令家庭有能力和意願生育。 有內地學者認為,目前計劃生育政策應該聚焦夫妻趁早生育第一個小孩,建議中央向每名願意生二孩或三孩的女性,增加補貼,同時加強女性生育科普知識宣傳,鼓勵單身女性趁早雪藏卵子,為未來的生育計劃做好準備。   本台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李臻昇在《透視大中華》報道。
一連4日的博鰲亞洲論壇年會,星期二至星期五在海南博鰲舉行,將聚焦亞洲共同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已有不少國家的前政府官員、跨國企業代表確認出席。 將會出席的香港中華總商會會長蔡冠深表示,比較關注將會討論到的科技創新議題,希望可以接觸到有關行業的精英,再約他們來港洽談合作。 香港貿發局認為,香港促進區域合作的角色越來越重要,相信未來內地及香港企業投放更多資源在亞洲,將會是大勢所趨。   記者羅煒皓在海南博鰲報道。
疫後青少年境外交流、實習活動重啟,配合本港政府大力推動《青年發展藍圖》落實工作,單是在2023/24年度,就提供超過4800個實習及36000多個內地及海外交流名額,包括鼓勵青年親身體驗國家的歷史文化並了解最新發展。 廣州市穗港澳青少年交流中心表示,近4年已有過千間企業,提供多個實習崗位,吸引超過5000多名港澳青年參加,形容反應正面。 青年聯會主席、立法會議員梁毓偉說,自去年通關後,大批青年到內地交流;政府計劃放寬交流實習的限制,令更多青少年有機會參與有關活動。 記者李嘉雯報道。
內地不少城市積極發展「夜經濟」,其中浙江杭州的「武林夜市」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平均每日有10多萬人次到訪,比往年同期增加大約兩成。負責管理的單位說,夜市除了為小商戶帶來收入,亦希望旅客體驗到當地文化特色和產品。 當地商會代表說,很早以前沒有「夜經濟」可言,是經過近十幾年發展,加上人口結構改變,杭州的夜經濟才愈來愈蓬勃。商會說,市政府除了向市民發放消費券,亦向延長營業時間的商戶提供優惠,並透過增加文娛體育設施,吸引多些人收工後出來消費。   記者林漢山報道
今年是內地疫後全面復常的首個春節,適逢龍年,在北京,有龍獅表演團隊表示,今年商業表演訂單超出疫情前水平,舞龍的需求亦特別旺盛。 至於北京春節期間舉行的傳統廟會亦相隔4年重開,有乾貨檔主將「龍」的元素放入文創產品內,刺激銷量。 本台北京新聞中心記者李臻昇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本周六是大年初一,內地民眾除了回鄉過年,不少人趁長假期出門旅遊度歲,當中以國內遊為主。 不同省市各出奇謀吸引遊客,有內地旅行社表示,一些熱門旅遊景點團費大幅上漲仍然有價有市。今年亦是疫後首個出境遊全面復常的春節,一些長線深度遊旅行團早就爆滿。 有旅遊學者表示,內地旅遊業逐步向好但不平均,各地採取不同營銷手法來爭奪復蘇中的市場。業界亦面對人才流失,服務質量參差,相信要幾年才可以填補缺口。 記者王慧蓓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內地走出新冠疫情至今超過一年,不過,後疫情時期湧現不少問題,當中包括精神健康。有內地精神科醫生說,不少民眾持續擔心染疫,亦有人受到封城氛圍影響精神健康;有學生則因為上網課影響學習表現,還破壞了與父母的關係。 有患上情緒病的心理諮詢師表示,患病令他切身體會最需要的是陪伴及聆聽,毋須有太多說話。 記者黃凱宜報道。
澳門特區政府與澳門馬會上周突然宣布雙方同意提前解約,今年4月1日生效。有港澳馬迷對有40多年歷史的澳門賽馬會結業感到可惜,但認為是必然結果。 有學者認為,澳門賽馬會結業是商業決定,亦是動物博彩走向式微的結果,但對澳門博彩收入或產業發展影響不大。 他又認為,政府可以更好研究,利用收回的土地,協助澳門正在轉型的其他產業發展。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浙江杭州被譽為中國「電商之都」,據統計,當地有近5萬個網絡主播,5千多間直播相關企業。 不少杭州民眾說,大部份日常用品都是網購。有內地大型老牌茶葉企業的網絡推廣部負責人說,自從兩年幾前開始做直播推銷後,茶葉銷售額持續增長,傳統行業通過電商做宣傳,亦推廣「茶文化」,將整個市場做大。 有研究新零售行業發展的學者說,透過網絡直播推銷,商家可以即時解答消費者對產品的疑問,相信未來對零售商來說,開設網店或直播平台會是一種標準配備。 記者林漢山報道
外交部上月起對6國、持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入境後,中國和泰國今年3月起,亦將實施永久互免簽證入境。 以6個國家免簽措施落實一個月計,來華人次上升,超過一半都屬免簽。有大型旅遊平台代表說,政策出台後,航班搜尋量大增。 有廣州導遊預計,暑假旺季生意額將會明顯增加,但很多懂外語的導遊領隊已轉行,人手未足以應付。有酒店業界說,政策推出後,只有馬來西亞旅客增長相對較大,估計今年整體生意依然未及疫情前水平。 記者陳曉筠報道
今日《透視大中華》環節繼續第二集的入境遊系列。外交部上月起,對法國、德國和馬來西亞等6個國家、持有普通護照人員實施免簽證入境政策。 有在Youtube平台發布旅遊影片的馬來西亞網紅說,以往申請簽證去中國較麻煩,措施提高便利程度。有大馬商人就認為,雖然入境程序簡化,但在內地出行有網絡限制,希望日後可以改善。 有學者建議,內地當局可推出外國人專用的短期電話卡和支付軟件。 記者陳曉筠報道
外交部本月起,對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6個國家持普通護照人員實施免簽證入境政策。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表示,正積極出台「入境旅遊促進計劃」,為入境遊客提供更多高質量旅遊產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務。 有內地旅遊業專家預期,入境遊對GDP的貢獻將會增加,但不能夠被高估,目前仍有多個不利因素,例如是外國人的上網同電子支付問題。 有內地外交學者表示,當局有政治上的考慮,希望透過友好國家的旅客,突破西方輿論封鎖,打破歐美對於中國的妖魔化。 記者仇志榮報道
今個月20日是慶祝澳門特區成立24周年,除了官方的升旗禮和慶祝酒會,經過三年疫情後,民間亦逐步恢復餐聚或者慶祝活動。不過,慶祝規模及力度,仍然需時復元。 澳門演藝人協會副會長戴顯揚說,今年慶回歸活動不算明顯,亦可能部分團體希望留下資源,等待明年慶祝25周年時才盛大舉辦。 有澳門的商會代表就說,會趁今年底回歸慶典月舉辦活動時,嘗試加入新元素,希望幫助仍然經營困難的中小企。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報道。
國務院早前修訂港澳律師在大灣區執業試點的規定,包括將報考資格的執業門檻由5年降至3年。 有執業將近3年的本港律師表示,部分客戶在內地有業務,若取得大灣區律師資格,可以為客戶提供一條龍服務。有首批大灣區律師表示,取得相關資格後,接獲的委託明顯增加,當中大部分屬內地客戶。 有立法會議員相信,大灣區的機遇對不少香港律師有吸引力。 記者黃貝紋在《透過大中華》報道
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術日益普及,透過程式下達指令,短時間內可以產生文字或圖像。內地早前實施有關生成式AI的規管辦法,有內地專家說,應用AI的時候應讓公眾知道,又認為規範AI可以制約不當發展。 有內地藝術家及插畫師認為,AI目前未能完全替代講求創造性的藝術工作,不過他們指出,AI對某些工種有替代性,亦擔心AI會產生出難分真偽的內容,認同需要立法規管。 記者任浩鋒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主管港澳事務的國務院常務副總理丁薛祥上星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各界港澳青年代表交流團,關心港澳青年面對學業、就業、創業和置業的「四業困難」。 身兼澳門團團長及全國青聯副主席的澳門衛生局局長羅奕龍表示,丁薛祥想要傳達的重要訊息是鼓勵港澳青年在不同時代要有不同的擔當,他們未來亦會調整青年工作方向。 身兼立法會議員的澳門培正學校校長高錦輝認為,澳門青年擁有愛國觀念,要融入國家發展,最重要是加強他們的競爭力,又希望年輕一代的眼光要放遠一些。 駐澳門記者鄭月明在《透視大中華》報道
台灣新北市早幾年率先引入寵物長期照顧政策,指定市內過百間動物醫院或機構,提供如人一樣的安老院動物長照服務。最近更提出,興建全台灣首間長照寵物醫院,附設動物醫療園區。 有台灣的寵物長照中心負責人表示,會為高齡貓狗提供基本日常生活,以及簡單安寧舒緩服務,幫輕寵物主人的照顧壓力。有動物醫院醫生表示,台灣越來越重視動物福利,寵物長照服務近年需求大增,但這方面的人手不足,建議設立獸醫助護的資格認證及制度。 記者王慧蓓在今集《透視大中華》報道
廣州每日有數百萬部電動單車在城中穿梭,除了方便市民出行,亦協助外賣員工作。不過,近年涉及充電的火警時有發生,當局早前已經禁止入屋充電,衍生戶外充電的商機。 廣州市發改委早前規範充電收費,要求電費與服務費分開計價及收取。有充電企業負責人表示,新規範下,電費至少便宜兩成。有企業負責人則期望,當局確保充電設備場地收取合理服務費。 有廣州市前政協委員認為,電動單車在廣州如此普及,充電設備已成為公共服務,政府應加強規範,不能任由充電企業之間「打亂仗」。   記者仇志榮報道。
loading
Comments 
Download from Google Play
Download from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