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Claim Ownership

香港電台:古今風雲人物

Author: RTHK.HK

Subscribed: 13,383Played: 377,362
Share

Description

介紹古今中外歷史人物,透過這些傳奇人物的風雲事跡,加深大家對歷史的認識。

主持︰張偉國、羅永生、曾卓然、譚家齊、范永聰

逢星期六晚上8:00至8:30,香港電台第一台播出。

香港電台文教組製作



香港電台文教組專頁<藝文一格>
rthk.hk/artitude
757 Episodes
Reverse
1624年(明天啓四年)年底,鄭成功出生後不久,鄭芝龍與李旦離開平戶,原因不明。有說法是李旦被平戶藩主驅逐出境,另一個說法是李旦應荷蘭人邀請,調停荷蘭與明朝之間的矛盾。年幼的福松(鄭成功)仍留在平戶,由母親田川氏(翁氏)撫養。 李旦及鄭芝龍船隊停靠在另一家海商(海盜)集團所建立的港口今日台灣中部的北港(今台灣雲林縣北港鎮一帶),海盜的首領名顏思齊,家鄉是漳州府海澄縣青礁村(今屬廈門市海滄區)。顏思齊年輕時參加海商(海盜)集團,由於精通武術,性格豪爽,很快成為領袖之一,為了方便在馬尼拉經商...
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自稱:「少年時已(意尚未成年),不肖,浪跡江湖時,髪尚被面」。據史書記載,芝龍少時聰明英俊,氣宇軒昂,性情蕩逸,不喜讀書,而臂力過人,喜歡耍拳弄棒。其父做過泉州府庫吏,有五個長到成年的兒子;分別以龍、虎、豹、麟、鳳為名。 芝龍是兄弟中的大哥,父親過世後,成為一家之主。明天啓元年(1621),鄭芝龍十七歲,帶著兩個弟弟芝虎、芝豹跑到廣東投奔在澳門做生意的母舅黃程。葡萄牙人自嘉靖年間以澳門為居留地,發展對華貿易,形成了廣州-澳門-馬尼拉的三角航線,由於明朝政府不准許葡人到內...
鄭成功原名鄭森,父親鄭芝龍,原名鄭一官,家鄉是福建省泉州府南安縣石井鄉水頭村。鄭家是當地土豪,世代從事海外貿易。在明朝,明太祖實行鎖國政策,明令嚴禁海外貿易,除政府指定的朝貢之外,有所謂「片板不得下海」,違者處死的說法。因此從事海外貿易,是干犯死罪的違法走私行為,被朝廷視為「江洋大盜」或「海盜」。 但由於福建、浙江、廣東沿海,耕地少、人口多,而走私海外貿易,利潤豐厚,不少地方土豪勾結官府及沿海衛所駐軍,明目張膽放洋出海謀求暴利。當然,有利可圖,必有矛盾,海商(海盜)集團之間,各自形成勢力...
奧朗則布(1618-1707年)的統治標誌著莫臥兒帝國的巔峰,同時也預示了其衰落的開始。他的政策,尤其是宗教政策,對帝國的未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本章將詳細探討奧朗則布的各項政策及其對帝國衰落的影響。 奧朗則布實行了嚴格的伊斯蘭政策,與前幾代統治者的寬容態度形成鮮明對比。1679年,他重新徵收非穆斯林人頭稅(jizya),這一舉措激起了廣泛的不滿。他還禁止修建新的印度教寺廟和修復舊寺廟,甚至下令拆除一些著名的印度教寺廟,如馬圖拉(Mathura)的克沙瓦寺(Keshava Temple)。奧...
奧朗則布(1618-1707)是莫臥兒帝國第六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真正強大的統治者。他的統治時期(1658-1707年)見證了帝國領土的最大擴張,但同時也埋下了帝國衰落的種子。奧朗則布的統治充滿矛盾和爭議,他的政策對莫臥兒帝國的未來產生了深遠影響。 1657年,沙賈汗病重,引發了皇子們之間的繼承戰爭。奧朗則布通過一系列軍事行動和政治陰謀,擊敗了他的兄弟們,並最終在1658年登上皇位。他軟禁了自己的父親沙賈汗,直到後者在1666年去世。 奧朗則布是一位出色的軍事指揮官,在他的統治下,...
沙賈汗(1592-1666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位皇帝,統治時期為1628-1658年。他被譽為「建築大師」,在其統治期間,莫臥兒建築藝術達到了巔峰。沙賈汗時期不僅是建築的黃金時代,也是莫臥兒帝國文化和藝術全面繁榮的時期。 沙賈汗最著名的建築成就無疑是泰姬陵(Taj Mahal)。這座為紀念他摯愛的妻子慕塔茲·馬哈爾(Mumtaz Mahal)而建的陵墓被認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奇蹟。泰姬陵建於1632年,歷時22年完工。它融合了波斯、中亞和印度的建築風格,以其完美的對稱性、精緻的大理石雕刻...
沙賈汗(1592-1666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五位皇帝,統治時期為1628-1658年。他被譽為"建築大師",在其統治期間,莫臥兒建築藝術達到了巔峰。沙賈汗時期不僅是建築的黃金時代,也是莫臥兒帝國文化和藝術全面繁榮的時期。 雖然沙賈汗主要以其建築成就而聞名,但他在政治和軍事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他鞏固了莫臥兒在德干地區的統治,成功抵禦了波斯薩法維王朝的入侵,並在中亞地區擴大了影響力。 沙賈汗時期,帝國經濟總體上保持繁榮。國際貿易蓬勃發展,特別是與歐洲的貿易。然而,大規模的建築工程也給帝...
  阿克巴的文化政策創造了一個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促進了不同文化傳統的交流和融合。這種多元共融的文化特色成為莫臥兒帝國的重要標誌,也為印度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阿克巴時期被認為是莫臥兒文化的黃金時代,其影響一直延續到後世,塑造了印度多元文化的特質。然而,這種文化政策也面臨挑戰,如何在融合中保持各文化傳統的獨特性,以及如何平衡不同文化群體的利益,都是阿克巴及其繼任者需要面對的問題。
阿克巴大帝的統治不僅見證了莫臥兒帝國的政治和軍事擴張,更開創了一個文化繁榮的黃金時代。他的文化政策以包容和融合為核心,旨在創造一個多元共存的文化環境,這不僅豐富了莫臥兒帝國的文化內涵,也為印度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語言與文學發展方面,阿克巴大力推動波斯語和印地語的發展。波斯語作為宮廷語言得到廣泛使用,同時他也鼓勵印地語文學的創作。阿克巴支持將梵語經典翻譯成波斯語,如著名的《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翻譯項目。這不僅促進了文化交流,也為後來的印度-伊斯蘭文化融合奠定了基...
阿克巴大帝(1542-1605年)是莫臥兒帝國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最偉大的統治者之一。在他長達49年(1556-1605年)的統治期間,莫臥兒帝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擴張和繁榮,奠定了帝國的黃金時代。阿克巴不僅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也是一位富有遠見的改革者,他的政策和改革對印度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 阿克巴繼位時年僅13歲,在攝政大臣拜拉姆汗的輔助下開始統治。 1556年,他在第二次帕尼帕特戰役中擊敗了蘇爾王朝的軍隊,鞏固了莫臥兒的統治。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阿克巴大幅擴張了帝國的...
1526年4月21日,在德里以北約90公里的帕尼帕特平原上,一場改變印度歷史進程的戰役爆發了。這就是著名的第一次帕尼帕特戰役(First Battle of Panipat),它不僅標誌著莫臥兒帝國的誕生,也開啟了印度歷史的新紀元。 戰役的雙方是中亞征服者巴布爾(Babur)和德里蘇丹易卜拉欣·洛迪(Ibrahim Lodi)。巴布爾率領約12,000人的精銳部隊,而易卜拉欣·洛迪指揮著一支約10萬人的大軍。儘管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巴布爾的軍隊擁有先進的火器技術和靈活的戰術,這最終成為決...
巴布爾(1483-1530年)是莫臥兒帝國的創建者,他的人生經歷堪稱傳奇,從中亞的流亡王子到印度次大陸的征服者,展現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作為成吉思汗(Genghis Khan)和帖木兒(Timur)的後裔,巴布爾將中亞的軍事傳統與新興的火器技術相結合,開創了印度歷史的新紀元。 巴布爾於1483年出生在費爾幹納(Fergana),這是位於絲綢之路心臟地帶的小國。費爾幹納位於東西方文化交匯處,這種環境培養了巴布爾開放包容的文化視野。 12歲時,巴布爾繼承了父親的王位,開始了動盪而輝煌...
德里蘇丹國統治北印度長達三個世紀(1206-1526年),為莫臥兒帝國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礎。這一時期見證了伊斯蘭文化與印度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塑造了獨特的印度-伊斯蘭文明,並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為後來的莫臥兒帝國提供了寶貴經驗。 德里蘇丹國始於1206年,由奎布丁·艾巴克(Qutb-ud-din Aibak)建立。在其三百多年的統治中,共有五個王朝更替:奴隸王朝(Mamluk Dynasty, 1206–1290)、哈爾吉王朝(Khalji Dynasty, 1290–1320...
印度次大陸的宗教多元性是其文化特色的核心之一,塑造了這片土地獨特的精神面貌和社會結構。這種多元共存的格局不僅影響了印度的歷史進程,也為莫臥兒帝國的建立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景。 印度教(Hinduism)是印度最古老、影響最為深遠的宗教。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吠陀時期(Vedic period)。印度教不是一個單一的宗教體系,而是包含了多種哲學思想、信仰和實踐的集合。它的核心概念包括業力(karma)、輪迴(samsara)和解脫(moksha)。印度教的多神信仰體系中...
印度次大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印度河流域文明(Indus Valley Civilization),又稱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之一,與古埃及和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同期。這個文明大約始於公元前3300年,鼎盛於公元前2600年至1900年間。它以精巧的城市規劃、先進的排水系統和統一的度量衡標準而聞名。莫亨佐-達羅(Mohenjo-daro)和哈拉帕(Harappa)是這個文明的兩個主要中心。 大約在公元前1500年,一群被稱為雅利...
包拯離任權知開封府事之後,據《宋史》記載,他「遷給事中,為三司使。數日,拜樞密副使」。三司使是宋朝最高財政官職,掌管戶部(戶口紀錄、田賦等)、度支(朝廷開支、會計、出納)、鹽鐵(國營事業)等三大領域。樞密副使是樞密院的第二把手,從二品職位。宋朝樞密院掌管朝廷軍政,與掌管政務的中書省並稱「二府」,是宋朝最高政治決策機構,二府長官,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樞密使」、「樞密副使」、及「三司使」並列為正、副宰相。可見宋仁宗重用包拯,當時是嘉祐六年(1061年)。然而,沒有多久,嘉祐七年...
慶曆六年(1046年)正月,包拯完成出使契丹任務,準備回國,契丹官員忽然摒退左右,向包拯作出投訴:宋朝邊境的雄州(即舊日的瓦橋關,升格為州,是宋朝面對契丹的邊防重鎮。今河北省雄縣,近年設立雄安新區)新開東南便門,招納不少契丹南京(即幽州,又稱燕京,今北京市舊城廣安門一帶)奸細,要求包拯「說與雄州」(即提醒雄州官員,不要收集契丹情報。意思是不要破壞兩國友好)。包拯即時反駁:雄州假如真的招納奸細,己早有城門,新開東南城門,與兩國友好何干?貴國是否疑心過重? 包拯奉使回朝之後,改任戶部判官,主...
宋仁宗慶曆三年(1043年),包拯任職端州知州三年期滿,奉調回京,擔任「權度支判官兼勾當京東排岸司」官職。這是一個重要的財務、漕運職位,負責調配開封東面大運河(又稱「汴河」或「通濟渠」)從長江下游杭州、蘇州、揚州等地輸送往開封的糧食、物資倉庫交卸,掌握宋朝朝廷的經濟命脈。可知執政宰相、甚至宋仁宗,對包拯的清廉正直早已聽聞。 幾個月之後,包拯得到御史台長官(御史中丞)王拱宸的推薦,調任「監察御史裏行」(裏行即見習)。宋朝的「御史台」和「諫院」的地位非常重要,各級御史、諫官可以對任何政務提出...
宋仁宗天聖五年,包拯中進士之後,並沒有按照慣例出仕為官,而是推遲了十年。據《宋史·包拯傳》記述:「始舉進士,除大理評事,出知建昌縣。以父母皆老,辭不就。得監和州稅,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歸養。後數年,親繼亡,拯廬墓終喪,猶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數來勸勉。」也就是說,吏部曾經任命過包拯一些官職(大理評事、建昌知縣、監和州稅等),但他都拒不赴任,理由是「父母皆老」他要在家鄉侍奉雙親,直至雙親先後去世,守孝完畢之後,才在家鄉父老觀勉之下,出仕任官。這已經是他中進士之後十年。而他的同科進士,如韓琦、吳奎...
包拯,廬州合肥縣人,生於宋真宗咸平二年,即公元999年。包拯家族是宋初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農村庶民。 自從在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借陳橋兵變,取代後周,建立宋朝之後,朝廷軍政大權改由文官掌管,中央派遣文官治理地方府、州、縣。這就是歷史教科書上所說的「重文輕武」政策。 宋真宗曾經撰寫過一首《勸學詩》,其中「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成為勉勵士子努力讀書的名句。民間也有詩句云:「天子重賢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 ,唯有讀書高」。可見當時民間讀書風氣之盛。包拯二十八歲時,考中...
loading
Comments (20)

Ar Ed

今集非常精彩。開始解釋一些日本人的有趣思維的起源,而且部分思維方式更是流傳至今。

Nov 23rd
Reply

Ar Ed

今集非常精彩。開始解釋一些日本人的有趣思維的起源,而且部分思維方式更是流傳至今。

Nov 23rd
Reply

Grace Lai

好聽但講嘢可唔可以慢啲呀!!! 太快感覺好嘈吵呀!!!

Dec 3rd
Reply

sandra yip

超級喜歡這頻道。 主持人前因後果說得很清晰易明,再加上每次配合主題的音樂,令節目更出色。原本不是讀歷史的我亦聽得不亦樂乎,有時間便要追聽下去😆😆

Apr 26th
Reply

Will Anna

.this is meaningful

Feb 23rd
Reply

Will Anna

.

Feb 23rd
Reply

firemen z

note:重要人物 近代重要人物,章太炎,蔡元培,王国维,秋瑾,李叔同,嵇康,许秀常。等等

Oct 13th
Reply

Jack Cheung

好節目,好好聼,多謝。

Sep 14th
Reply

William Lo

很好的近代史學習材料。感謝。

Dec 9th
Reply

melody xjd

能不能有国语版。

Nov 12th
Reply

木子风林

没有香港,没有广东的繁荣,大陆的改革!

Sep 29th
Reply

Calvin CHAN

實在精彩!

Aug 9th
Reply

Jobs Adolf

唔系大陆来的,你们一定要做好这些节目呀,大陆听不到

Jul 11th
Reply

Pbpbpbbbb

會唔會出Karl Marx啊?

May 7th
Reply

Kwok Ki Fung

粵語才好聽

Mar 22nd
Reply (3)

Chung Man Cui

佢哋就係講中文呀

Mar 20th
Reply

JGo丶

没有国语版么?

Jan 25th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