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
鸟瘾综合征

66 Episodes
Reverse
今年的10月22日至26日,第十八届中国鸟类学大会会在广西南宁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喜迎中国鸟类学研究新百年",让我们可以见证鸟类研究技术的百年变迁。从老一辈科研人员用笔手绘鸟类行为,到红外相机捕捉珍贵影像,再到如今AI声纹识别和卫星追踪技术——鸟类研究迎来了科技革命!这次的大会不仅汇聚了学界大咖来分享前沿发现,还专门设置"观鸟与公民科学"论坛,邀请普通爱好者共同参与。在会议前,我们邀请到了大会的秘书长宋老师来和我们简单聊聊这次大会的内容,还有他了解的鸟类学研究过去的故事。
一只本该在西伯利亚栖息的小鸟,居然突然出现在了英国的后院?这些“迷途英雄”就是迷鸟。他们正以它们的意外旅程,让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界最吸引人的法则。迷鸟,是指因天气、导航失误或人为干扰而偏离迁徙路线的候鸟。它们可能是“糊涂蛋”,也可能是生态系统的先驱者。科学研究发现,迷途的行为与地磁扰动、风向甚至基因导航错误密切相关。比如,地磁干扰会让鸟类像人类失去GPS一样迷失方向,而幼鸟因缺乏经验更易“误入歧途”。但这些“错误”也有可能成为演化的契机。比如黄眉柳莺,原本越冬于东南亚,近30年来却逐渐在欧洲形成新的迁徙路线,甚至建立了繁殖种群。迷鸟不仅是气候变化的预警者,更是物种扩散的“播种机”——它们可能携带植物种子跨越海洋,重塑远方的生态系统。对人类而言,迷鸟既是科学研究的宝库,也是经济与伦理辩论的焦点。一只罕见迷鸟的出现能吸引全球观鸟者奔赴现场,创造单日数千美元的经济价值;但是如何对待这些“外来者”——视其为生物入侵风险还是气候难民还是会引发激烈讨论的。迷鸟的故事,是自然与人类交织的史诗。它们用翅膀书写冒险,也为我们提供了理解生命适应力的独特窗口。或许某天,它们的“迷途”会成为一个物种存续的新希望。如果我们可以关注他们,其实我们也是在关注一个变化的世界。00:00 全国多地首次记录罕见鸟02:03 迷鸟现象04:44 鸟类的迷途和迁徙有啥不一样16:31 迷途有关的假说18:54 迷鸟就是钱21:35 生态入侵者还是气候难民参考文献Causes of vagrancy of North Asian passerines in western Europe | DOI:10.1111/ibi.13226Citations: 4Offshore vagrancy in passerines is predicted by season, wind‑drift, and species characteristics | DOI:10.1186/s40462-024-00504-7Travelling birds generate eco-travellers: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vagrant birdwatching | DOI:10.1080/10871209.2017.1392654Vagrants as vanguards of range shifts in a dynamic world | DOI:10.1016/j.biocon.2018.06.006The Yellow‑browed Warbler (Phylloscopus inornatus) as a model to understand vagrancy and its potential for the evolution of new migration routes | DOI:10.1186/s40462-022-00345-2Climate change and rates of vagrancy of Siberian bird species to Europe | DOI:10.1111/ibi.12001Vagrant birds as a dispersal vector in transoceanic range expansion of vascular plants | DOI:10.1038/s41598-019-41081-9Records of vagrant bird species in Antarctica: New observations | DOI:10.1017/S1755267215000378Geomagnetic disturbanc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vagrancy in migratory landbirds Springer Nature | DOI:10.1038/s41598-022-26586-0
当城市的夜景愈发璀璨,在我们人类享受光明的同时,这些光却可能让鸟类陷入困境。光污染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夜间迁徙的鸟类依靠星光导航,却被城市强光吸引,导致致命碰撞。美国每年近十亿只鸟因撞楼死亡,1937年华盛顿纪念碑曾在90分钟内造成576只鸟丧生。光线更让鸟类生物钟混乱:紫崖燕因灯光提前8天迁徙,帝王蝶甚至被刺激得夜间迁飞,面临“时差”与食物短缺的致命风险。研究显示,光污染使鸟类活动时间平均延长50分钟——相当于每日“无偿加班”。大眼睛、露天居住、长途迁徙的物种尤为脆弱,它们的视网膜敏感度高,更容易被灯光误导。解决之道清晰而直接:只需关掉不必要的灯。芝加哥调暗建筑灯光后,鸟类死亡率下降60%。科学家更开发出迁徙预测系统,可在鸟群过境时精准熄灯。光污染是少数可即时逆转的环境问题。每一次关灯,都是为夜空重新点亮星辰,让候鸟回归自然节律的举手之劳。利用Birdweather网络进行鸟鸣采集晚睡,还得早起?光污染对鸟类的影响受灯光影响的不止是鸟类关于光污染的一些名词与概念参考文献:Light pollution prolongs avian activity | Science 21 Aug 2025 Vol 389, Issue 6762 pp. 818-821 | DOI: 10.1126/science.adv9472The effects of light pollution on migratory animal behavior | PMID: 36610920 DOI: 10.1016/j.tree.2022.12.006
在这期的节目中,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台湾师范大学的李寿先教授。李教授是一位观鸟者,也是鸟类研究的专家,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李教授的精彩分享,深入地了解了鸟类生态和鸟类科研的迷人世界。对于李教授而言, 观鸟不仅是娱乐,更是科学探索,也有助于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与生存状况。07:00 观鸟的兴趣与科研之路12:29 从集邮到研究20:57 台湾的鸟和观鸟活动31:07 鸟塘和投喂,喂食器怎么说?42:36 旅鸽到底怎么灭绝的?如果想要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您可以添加微信:hotpeaker片头曲:康姆士乐队:你要如何就如何片尾曲:Enigma:Return to Innocence
在鸟类眼睛里的世界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呢?有最新研究发现,大多数的鸟类有令人惊叹的“四色视觉”,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是远超我们的,是生物界的“视觉顶配”!我们人类依靠三种视锥细胞感知红、绿、蓝三原色,组合出约千万种色彩。而鸟类在此基础上多了一维——紫外线视觉!在它们的视网膜上分布着四种视锥细胞,搭配含类胡萝卜素的微型“油滴滤镜”,能精准过滤光线,分辨出紫外线与可见光的微妙差异。这种能力让它们眼中的世界如同开启了“超高清HDR模式”,树叶纹理、羽毛光泽甚至空气中的光影都闪耀着人类难以察觉的神秘色彩。不同鸟类的视觉系统也是“量身定制”的。猛禽的中央凹密布单视锥细胞,造就30万/平方毫米的超高分辨率,让猎物无处遁形;企鹅强化蓝绿光感知,精准定位水下猎物;夜行鸟类则牺牲部分色彩,换取暗夜中的敏锐视力。紫外线还是鸟类的“社交密码”雌鸟会借助紫外线视觉来筛选优质伴侣;蜜蜂、蝴蝶这些传粉昆虫也会依赖特定颜色和花朵互动,演化出精妙的共生关系。这项研究不仅颠覆了我们对色彩的认知,更为现实问题提供新思路。比如,科学家发现紫外线反射薄膜能减少80%的鸟类撞窗事故,为城市生态保护开辟新方向。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间那些翩跹的身影,正穿梭在我们永远无法亲眼见到的,绚烂至极的自然光谱之中。鸟类的视锥细胞和油滴(a–c) 可用于行为学研究鸟类颜色辨别的不同实验范式。(d) 除精细的颜色辨别能力外,近期研究还提出斑胸草雀可能具备"分类性颜色感知"能力。听友群请加V:hotpeaker参考文献:Bird colour vision – from cones to perception | Current Opinion in Behavioral Sciences 2019, 30:34–40 | DOI:10.1016/j.cobeha.2019.05.003Sexual Dichromatism in the Yellow-Breasted Chat Icteria virens: Spectrophotometric Analysis and Biochemical Basis | Journal of Avian Biology Vol. 35, No. 2 (Mar., 2004), pp. 125-134 (10 pages) | DOI:10.1111/j.0908-8857.2004.03101.xTaking a Bird’s-Eye View...in the UV Recent studies reveal a surprising new picture of how birds see the world | Recent studies reveal a surprising new picture of how birds see the world | BioScience, Volume 50, Issue 10, October 2000, Pages 854–859 | DOI: 10.1641/0006-3568(2000)050[0854:TABSEV]2.0.CO;2Ultraviolet-reflective film applied to windows reduces the likelihood of collisions for two species of songbird|DOI: 10.7717/peerj.9926
一只鸟的脚可能藏着一些秘密?为了这个秘密就要摸遍500只以上标本的脚皮?从猫头鹰耳朵直通眼球的诡异解剖,到噪鹃头顶的“秃头”真相;从蓝色羽毛泡水变粉色的发现,到不同食性鸟类散发的面包香或小鱼干儿味……科学浪漫从未消失。标本是过去的信使,也是未来的邀请函。今天和我们聊天的朋友是飞雪渡尘,她有很多身份, 是科普作者, 是志愿者, 是摄影师,最重要的也是一名专业的标本制作和用研究者。 我们就一起来听听飞雪的故事吧。 她的公众号:旧茔纪 她的小红书:Corvidae飞雪的作品:皮展皮展小鷿鷈翠鸟蓝耳翠鸟黄脚三趾鹑也欢迎您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 可以添加VX:hotpeaker
2014年4月27日,美国田纳西州的坎伯兰山脉中,几只金翅虫森莺(Vermivora chrysoptera)突然集体逃离繁殖地,消失在了佛罗里达海滩。它们提前感知了即将肆虐的“怪兽风暴”,并精准避开了84场龙卷风的致命袭击,这要比我们使用的各种高灵敏的气象设备发现得更早。这些体重仅9克的小鸟可以通过次声波(频率低于20赫兹)预判灾难。超级单体风暴产生的次声波可传播数千公里,而金翅虫森莺的耳蜗能敏锐捕捉这一“死亡低音”,在风暴到来前的24-48小时就集体跑路了。他们的这种能力挑战了传统认知:专性迁徙的候鸟并非机械遵循遗传程序,而是能灵活应对突发环境变化。研究还揭示了次声波在鸟类导航中的关键作用。信天翁可以借助次声波定位上升气流,完成单程上万公里的迁徙。次声波不仅是“气象卫星”,更是迁徙路线的天然导航图。“鸟类风暴预言”揭示了自然界的精密协作:当科技仪器沉默时,9克的小生命以亿万年进化赋予的感知力,演绎着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存博弈。或许正如科学家所言,我们仍需向这些“会飞的核能电池”学习,破解更多自然密码。金翅虫森莺 - 9g体重的小家伙漂泊信天翁 - 翼展3.5米, 体重...和两岁小孩儿差不多可以添加V:Hotpeaker 来加入听友群哦!
有的鸟类不仅能飞,甚至还拥有像蝙蝠一样的“回声定位”技能!我们早就知道了蝙蝠可以用超声波在黑暗中为自己导航,其实,有的鸟类也能玩转声音魔法,这就是金丝燕和油夜鹰的绝活。来自东南亚的金丝燕是燕窝的制造者,它们生活在幽暗洞穴中,发出“tik tik”的点击声。简单的声音反弹后,就能帮助它们避开大型的障碍,但是, 他们的视力仍然是主角,所以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它们就“闭嘴”了。科学家实验证明,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放飞时,它们能闪避障碍,这种能力被称作“粗略声纳导航”。更酷的是南美洲的油夜鹰(又称“嚎泣鸟”),它们夜行,住在洞穴里、以油脂含量大的果实为食,鸣管更强壮,能发出地铁进站般响亮的“哒哒”声(近100分贝)。密集声波让它们能精准闪避3厘米大小的障碍,听觉系统进化复杂,完全靠声呐在黑暗中生存。不幸的是,高脂体躯让它们曾被土著用作“油料”,幼鸟极易成猎物。这些鸟类的声纳技能是趋同演化的奇迹:与蝙蝠毫无血缘,却在类似环境独立发展出相似本领。回声定位证明,生物无高下之分,每个物种都在生存道路上努力奋斗。金丝燕和燕窝爪哇金丝燕人工燕巢油鸟其实还是挺精神的加入听友群:V - hotpeaker我们的第5000名听友,Tommysama 您可以通过上面的微信联系我们。
当城市公园里的一群乌鸦围着同类尸体聒噪盘旋时,我们常常会认为这是鸟类的哀悼仪式。但是科学家凯莉·斯威夫特的实验,在这个行为的基础上,又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真相:这并非葬礼,而是一堂关乎生死的“危险情报分析课”。实验揭秘:死亡现场的侦探行动斯威夫特在西雅图展开了一系列精巧实验。当戴着面具的志愿者手持乌鸦标本出现时,94%的乌鸦立即发出刺耳的“哇哇”警报,并召集同伴组成“侦探团”。若同时出现乌鸦的天敌红尾鵟标本,集结规模更会激增至平均20只——这表明乌鸦能理解“天敌捕杀同类”的逻辑关系。而面对鸽子尸体时,乌鸦反应冷淡,说明它们只对同类死亡高度敏感。学习与记忆:都市生存的智慧密码通过这个实验,乌鸦展现出了他们惊人的学习能力:空间避险:在经历了“凶案现场”后,有17%的乌鸦在数小时内不敢返回觅食点,在之后的数日内还会保持警惕。人脸通缉令:只需要一次观察,乌鸦就把面具人的面孔刻入到了记忆里。在六周亿后,有超半数的个体还能认出“嫌疑人”,并且发出警示鸣叫。即使该人物后续三次无害出现,通缉令也未被撤销——在自然界,谨慎远比误判安全。群体情报网:鸣叫不仅是驱赶威胁,更是传递关键信息:“此地有险情,此人需警惕!”对照组的启示实验中鸽子的反应形成鲜明对比:66%的鸽子无视手持同类尸体的面具人,径直飞向食物。这印证了乌鸦的危机处理能力在鸟类中尤为卓越。生存逻辑的终极答案 乌鸦对死亡现场的激烈反应,实则是进化赋予的生存策略。通过一次事件,它们能完成三重学习:锁定危险个体、标记高危区域、建立群体警报系统。这种将死亡转化为生存情报的能力,让它们在危机四伏的自然与都市环境中生生不息。下一次目睹乌鸦“葬礼”,请记住:那黑色羽翼下跃动的,是历经千万年锤炼的生存智慧。它们不需要眼泪,只需一双锐利的眼与一个高效的群体大脑——这正是自然赋予这些“黑羽侦探”的终极武器。实验的主角 - 短嘴鸦短嘴鸦的敌人 - 红尾鵟实验流程实验地点地图参考文献Wild American crows gather around their dead to learn about danger | N. Swift, John M. Marzluff DOI:10.1016/j.anbehav.2015.08.021背景音乐片头:No angles | Bad Blood X | Bastille & Ella Eyre片尾:It is too late | Tapestry | Carole King
长期以来,科学界普遍认为鸟类主要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进行交流的,在嗅觉社交功能方面就被忽视了。然而,有科学家对小型海鸟凤头海雀的研究,彻底打破了这一偏见!这种生活在北太平洋、拥有夸张冠羽和荧光鸟喙的海鸟,身上会散发出奇特的柑橘香味,而且这种气味在繁殖季会浓度激增。它们还有独特的“翎颌嗅”行为:求偶时,它们会将喙深埋伴侣后颈——气味最浓郁处,形成一场独特的“闻香识伴侣”仪式。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化学分析确定了气味成分,并用巧妙的“T型迷宫”实验证实:凤头海雀不仅喜欢同类自身的气味和人工合成的同款“香水”,还能避开不喜欢的味道(如麝香),首次为鸟类中存在真正的社交气味信号提供了强有力证据。这并非孤例。戴胜用恶臭粘液防御天敌和护蛋,麝雉因独特的发酵消化系统被称为“会飞的牛”并散发牛粪味,鸮面鹦鹉也有明显独特气味。这些发现揭示了一个被长期忽视的感官世界。嗅觉通讯在鸟类社会行为(如配偶选择、亲缘识别、巢区标记)中的作用远超想象。加拿大专家伊恩·琼斯感叹:“自然界总是比我们想象的更奇妙。”凤头海雀等“香水鸟”的发现,也正在引领我们重新认识鸟类如何感知和沟通这个世界。凤头海雀 - 冠羽,荧光喙板和珠光白色虹膜凤头海雀在闻香T型迷宫实验褐头牛鹂成年麝雉麝雉幼鸟翅膀上的小爪子鸮面鹦鹉参考文献:Hagelin, J.C. The citrus-like scent of crested auklets: reviewing the evidence for an avian olfactory ornament. J Ornithol 148 (Suppl 2), 195–201 (2007).| DOI:10.1007/s10336-007-0185-6A tangerine-scented social odour in a monogamous seabirdJulie C. Hagelin, Ian L. Jones and L. E. L. Rasmussen Published:07 July 2003 |DOI:10.1098/rspb.2003.2379Crested Auklets Current Biology Volume33 Issue 22 Ian L. Jones1 ∙ Bruce E. Lyon| DOI: 10.1016/j.cub.2023.10.004
有研究显示,我们人类对鸟类的审美偏好是有跨文化一致性的。这项研究通过全球公民科学项目"iratebirds"收集了40万份评分,经过数据分析后可以表明,羽毛呈现红/蓝色、具有夸张冠羽或长尾、体型较小的鸟类最受青睐。这种对于鸟类的颜色偏好可能是和我们的进化有关。鲜艳色彩会经常和健康还有美味新鲜的食物关联,小体型的动物也更容易触发我们人类源自内心的保护欲。不过很显然,这种"颜值即正义"的现象也会带来和保护相关的悖论:高吸引力的物种更容易受到非法贸易的威胁,而那些相貌平平的濒危物种又难以获得足够的关注。那这样的偏见只存在于普通人之间么?其实,令人意外的是,即使科学家也同样存在着审美偏见。在2025年《Royal Society B》的一项研究中揭示,在过去的55年间,高颜值的鸟类被研究频率是普通物种的3倍,甚至是专业的期刊封面也更倾向使用"漂亮鸟"的照片。这种偏见同样可能会导致对生态重要性高但外观平凡物种的研究不足。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建议,保护工作需平衡"魅力物种"的宣传效应与对低调物种的公平关注,就像是生态系统需要所有"齿轮"协同运转。公民科学:iratebirds程序和评分办法科学家对于鸟类研究的偏好喜欢我们的节目么?欢迎您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 大家一起交流!加V:hotpeaker
从朋克风竖起冠羽的凤头鹦鹉到梳起优雅发髻的戴胜,这些"头顶有戏"的小家伙们可不是为了取悦两脚兽的审美,它们的冠羽是经过千万年T台走秀(自然选择)和相亲大会(性选择)打磨出来的实用装备。冠羽既是鸟类的"心情晴雨表"(兴奋时炸毛,害怕时贴头),又是"健康检测仪"(寄生虫会让羽毛暗淡),还能当"防身武器"(突然展开吓退捕食者)。达尔文老爷子早就看穿一切:鸟类搞这么花哨纯粹是因为"异性相吸"的审美。但现代科学家用草雀实验玩出了新花样——给从没有冠羽的草雀戴上人工小帽子。结果雌鸟们对白帽子帅哥一见钟情,活像追星少女见到爱豆,把82%的时间都花在"白帽子欧巴"身边。而雄鸟的反应很直男:"光头的妹子才是真爱"。这个实验还暴露了草雀时尚圈的潜规则:* 白色yyds:就算祖上八代没戴过帽子,骨子里还是觉得白羽毛最潮* 颜值即正义:实用功能(如筑巢用的白羽毛)会偷偷变成审美标准* 性别双标:雌鸟看脸,雄鸟看...至今没搞懂在看啥下次见到炸毛的凤头鹦鹉,别忘了它可能正在用冠羽发朋友圈:"今天也是精致鸟鸟呢~" 这些随风摇曳的羽毛,每一根都是进化论写的诗集,比人类任何时尚杂志都更有内涵。毕竟,人家玩"头上风景"的时候,我们的祖先还在用树叶当遮羞布呢!头戴白色冠羽小帽子的斑胸草雀冠鱼狗 Crested Kingfisher(Megaceryle lugubris)八哥 Crested Myna(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黄颊山雀 Yellow-Cheeked Tit(Machlolophus spilonotus)太平鸟 Bohemian Waxwing(Bombycilla garrulus)白喉红臀鹎 Sooty-headed Bulbul(Pycnonotus aurigaster)凤头䴙䴘 Great Crested Grebe(Podiceps cristatus)戴胜 Eurasian Hoopoe(Upupa epops)所有照片来自鸟瘾综合症团队BGM:San Francisco (Be Sure to Wear Flowers In Your Hair) Scott McKenzie Forrest Gump (The Soundtrack) 1967------------------------------------------Summer Wine Nancy Sinatra & Lee Hazlewood Nancy & Lee(1968)Reference:* “A Taste for the Beautiful”: Latent Aesthetic Mate Preferences for White Crests in Two Species of Australian Grassfinches | January 1999 The American Naturalist 152(6):792-802 | DOI:10.1086/286209* Andersson, M. 1994. Sexual selecti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N.J.欢迎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加V :hotpeaker
盛夏时节,有很多幼鸟摇摇晃晃离开巢穴,开启了他们自己的独立生存的冒险。有最新科学研究揭示,这种看起来自然的"离家"行为,实际上是父母和他们的后代之间的一场进化博弈。美国科学家托马斯·马丁团队通过35年研究发现,幼鸟离巢时间和捕食风险密切相关:在地面筑巢的暗眼灯草鹀因为捕食者的威胁,幼鸟仅11-14天就要离巢,而安全的树洞巢穴比如白眉山雀则可延迟到21天。父母为降低"团灭"风险会催促幼鸟离巢,甚至停止喂食,在巢外诱导他们出巢,尽管这可能导致幼鸟因飞行能力不足而死亡率骤增。德国学者对青山雀的研究更颠覆认知,有84%幼鸟选择清晨离巢,但生存率与离巢时间无关,反而取决于体重和发育成熟度。原来"赶早"可能只是达到身体标准的自然反应,而不是传统认为的避险策略。这些发现展现了自然界的精妙平衡:雏鸟渴望多赖巢发育,父母则需权衡个体存活与种群延续。下次当我们遇见毛茸茸的幼鸟,我们可以多份观察少份干预,因为它们正上演着亿万年进化铸就的生存剧本。背景音乐片头:A New Day Has Come - Céline Dion A New Day Has Come片尾:Home - Michael Bublé参考文献Age and performance at fledging are a cause and consequence of juvenile mortality between life stages - Science Advances 20 Jun 2018 Vol 4, Issue 6 |DOI: 10.1126/sciadv.aar1988L. A. Gosselin, P.-Y. Qian, Juvenile mortality in benthic marine invertebrates. Mar. Ecol. Prog. Ser. 146, 265–282 (1997).G. J. Eckert, Estimates of adult and juvenile mortality for labrid fishes at One Tree Reef, Great Barrier Reef. Mar. Biol. 95, 167–171 (1987).Why do nestling birds fledge early in the day? - Animal Behaviour Volume 174, April 2021, Pages 79-86 |doi.org/10.1016/j.anbehav.2021.01.026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 还请您订阅,帮忙转发。 也欢迎您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 V:hotpeaker
今年年初,Hopf 教授与太太在巴林共同见证了他们观鸟清单上的第 8000 只鸟,这是一项令人惊叹的成就。Hopf 教授的观鸟之路始于童年,在祖父充满生物多样性的花园里,他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一副双筒望远镜和一本专业的野外识别手册《英国和欧洲鸟类野外指南》让他彻底“入坑”,并养成了记录观鸟清单的习惯。不同于许多现代观鸟者,Hopf 教授坚持“老派”的观鸟方式。他更看重使用双筒望远镜进行细致观察,并坚持用笔记本记录鸟类特征,而非依赖相机或应用程序即时识别。他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享受观鸟的乐趣,并提升观察力。尽管分类学不断变化,他仍保持着对鸟种清单的热情,认为它记录了每次发现的喜悦。几十年的观鸟生涯充满了难忘的故事和惊险瞬间。从在委内瑞拉“加新”数百种鸟,到与如今的太太在澳大利亚因观鸟结缘;从为白背啄木鸟的屡次错过而懊恼,到在中国四川瓦屋山意外邂逅小熊猫。他也曾遭遇过野象袭击、险些与走私犯相遇的危险经历,不过,他确实喜欢咱们国内安全的氛围。他强调观鸟不仅是视觉体验,更是多感官的融合。在鸟类保护方面,他能感受到德国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他认为,栖息地丧失和景观同质化是对鸟类最大的威胁。他鼓励观鸟者积极参与鸟类保护协会,共同守护这份热爱。观鸟不仅教会了他耐心和观察力,也让他的人生充满故事。达到 8000 种鸟的里程碑对他意义非凡,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他计划继续追逐未见的鸟类科属,特别是新西兰将是他的下一个目标。他坚信观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旅程,它不仅能带你见识世界各地的风光,更能让你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与灵魂伴侣分享这份独特的快乐。Twitter上关于Hopf教授的报道第8000只鸟 灰连雀 Grey Hypocolius / Hypocolius ampelinus两位巨佬!提到的鸟旋木雀 Eurasian Treecreeper / Certhia Famillaris普通䴓 Eurasian Nuthatch / Sitta europaea白背啄木鸟 White-backed Woodpecker / Dendrocopos leucotos榴红八色鸫 Garnet Pitta / Erythropitta granatina斑尾榛鸡 Chinese Grouse / Tetrastes sewerzowlBGM片头 Ein Liebeslied / Eisblume Ewig片尾 Still Loving You (2015 - Remaster) Scorpions/Love at First Sting
今年年初,Hopf 教授与太太在巴林共同见证了他们观鸟清单上的第 8000 只鸟,这是一项令人惊叹的成就。Hopf 教授的观鸟之路始于童年,在祖父充满生物多样性的花园里,他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了对自然的热爱。一副双筒望远镜和一本专业的野外识别手册《英国和欧洲鸟类野外指南》让他彻底“入坑”,并养成了记录观鸟清单的习惯。不同于许多现代观鸟者,Hopf 教授坚持“老派”的观鸟方式。他更看重使用双筒望远镜进行细致观察,并坚持用笔记本记录鸟类特征,而非依赖相机或应用程序即时识别。他认为这样能更好地享受观鸟的乐趣,并提升观察力。尽管分类学不断变化,他仍保持着对鸟种清单的热情,认为它记录了每次发现的喜悦。几十年的观鸟生涯充满了难忘的故事和惊险瞬间。从在委内瑞拉“加新”数百种鸟,到与如今的太太在澳大利亚因观鸟结缘;从为白背啄木鸟的屡次错过而懊恼,到在中国四川瓦屋山意外邂逅小熊猫。他也曾遭遇过野象袭击、险些与走私犯相遇的危险经历,不过,他确实喜欢咱们国内安全的氛围。他强调观鸟不仅是视觉体验,更是多感官的融合。在鸟类保护方面,他能感受到德国生物多样性的下降,他认为,栖息地丧失和景观同质化是对鸟类最大的威胁。他鼓励观鸟者积极参与鸟类保护协会,共同守护这份热爱。观鸟不仅教会了他耐心和观察力,也让他的人生充满故事。达到 8000 种鸟的里程碑对他意义非凡,带来巨大的满足感。他计划继续追逐未见的鸟类科属,特别是新西兰将是他的下一个目标。他坚信观鸟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旅程,它不仅能带你见识世界各地的风光,更能让你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与灵魂伴侣分享这份独特的快乐。Twitter上关于Hopf教授的报道第8000只鸟 灰连雀 Grey Hypocolius / Hypocolius ampelinus两位巨佬!提到的鸟旋木雀 Eurasian Treecreeper / Certhia Famillaris普通䴓 Eurasian Nuthatch / Sitta europaea白背啄木鸟 White-backed Woodpecker / Dendrocopos leucotos榴红八色鸫 Garnet Pitta / Erythropitta granatina斑尾榛鸡 Chinese Grouse / Tetrastes sewerzowlBGM片头 Ein Liebeslied / Eisblume Ewig片尾 Still Loving You (2015 - Remaster) Scorpions/Love at First Sting
鸟塘拍摄的问题一直以来的争议颇多,每位朋友全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和自己的结论。 但是鸟塘起到了什么作用?是促进了鸟类的保护还是干扰到了鸟类?还有一个问题就是, 我们是不是因为一些其他不文明拍鸟的现象,又迁怒到了它的身上?最近, 我们在云南的百花岭想探索一些自然徒步和野外观察的线路,从鸟类到动植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漫山的萤火虫辉映着漫天的星辰,看到了丛林中树木上的野生木耳和菌菇,穿越了林间的云,吹了高黎贡山上的风,听到了怒江的奔腾,也在虫鸣声声中酣睡。百花岭是国内最早开展鸟塘的地点,鸟类的资源非常丰富。现在虽然是淡季,虽然我们在探索线路的过程中行色匆匆, 还是在野外记录到了90多种鸟类, 它们五彩斑斓,灵气十足。在客栈里,我们和原来的老支书,现在的客栈经营者杨老师一起闲聊起了关于鸟塘的这些事儿。野生木耳野生草果探线途中捡到的白鹇羽毛徒步观鸟路线种的瀑布高黎贡山一角和怒江录音中的灰太狼灵芝家客栈的火塘江边路线的栗喉蜂虎洗完澡的绿喉蜂虎巨松鼠还有很多的图片因为尺寸问题没有上传,各位朋友可以在听友群里或者我们的其他平台上看到哦。如果感兴趣我们的内容, 还请您订阅,帮忙转发。 也可以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中 V:hotpeaker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我们在中国观鸟记录中心提交的记录会被“标红”?我们国内哪里的观鸟记录提交的最多?在野外做鸟类调查怎么来安排时间?在南极有那些有意思的事儿?今天的节目我们请来了以为朋友张谦益,第五届北京飞羽,第六届管理层,北京飞羽公众号游记写手,“北飞故事会”栏目编辑,来和我们一起聊聊。如果喜欢我们的节目,请您订阅,并且帮忙转发哦!另外,您还可以加入我们的听友群 V: hotpeaker
端午以后,夏天就真的来了,观鸟的朋友一定见过鸟儿张开翅膀晒太阳,他们不是在摆Pose,而是它们对抗寄生虫的“天然杀虫剂”!科学家发现,阳光的高温和紫外线能杀死虱子、螨虫等寄生虫,连斗篷兀鹫都靠晒太阳来减少羽毛里的虫卵。除了晒太阳,鸟类还有“梳妆秘籍”——用喙啄羽、脚爪挠痒,甚至互相帮忙清理“死角”。长喙鸟挠痒更勤快,而梳状爪子的鸟寄生虫更少!有些鸟还会玩“土浴”“水浴”,沙子灰尘一裹,寄生虫无处可逃。更绝的是,它们连巢都“香薰”!艾草、野胡萝卜、烟头纤维……鸟类可以算是“自然界的驱虫大师”了,就连咱们端午挂艾叶的传统都和鸟类的智慧不谋而合!这一次的节目我们来聊聊鸟类防虫的十八般武艺。友情提醒:繁殖季遇到落单小鸟别乱摸,保持距离才是对它们的保护!晒太阳的斗篷兀鹫.....羽毛上的虱卵.....自己梳理和异种梳理挠痒痒和齿状的爪子土浴和水浴如果对我们的节目感兴趣, 可以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 hotpeaker
鸦科家族!从乌鸦到松鸦,他们之所以被称为是鸦科大佬,是有原因的。研究发现,乌鸦能使用工具获取食物,甚至会‘计划未来’——比如提前藏坚果,等冬天再挖出来。更绝的是,它们能识别人类面孔,记住谁对它们友好或敌对!松鸦更是‘记忆大师’,能记住上千个藏食地点,还能互相‘偷学’技巧。科学家甚至发现,它们会假装藏食物迷惑竞争对手,这个操作已经胜过很多动物了。他们的聪明不仅体现在生存技能上,还表现在社交行为中。它们会合作捕猎、安慰同伴,甚至‘玩游戏’解闷。本期内容由Remo小朋友供稿欢迎您加入到我们的听友群, 您可以添加我们的微信:hotpeaker。
鸟导和导游是有区别的, 他们是专业的观鸟向导,他们需要可以精准地识别鸟类,通过鸟类的叫声、外形、行为快速辨认还要帮助团员发现平时难以察觉的物种。同时,还需要讲解鸟类习性:介绍鸟类的食性、繁殖、迁徙等知识,让观鸟体验更具教育意义。那除此之外, 他们还要承担哪些工作?这期节目我们邀请了国内广受好评的专业鸟导,关翔宇还和大家一起聊聊鸟导要做的工作, 承受的压力和所需的专业知识。 ******插播:我们的“听飞羽”鸟鸣漂流计划的第一期招募在本期暂时结束了。 如果您对这个项目有兴趣, 还可以继续添加我们的听友群,我们正在准备第二套设备,会很快开通第二条漂流线路。******关老师带队在条子泥滩涂观鸟乌林鸮黑喉绿阔嘴鸟仓鸮蓝胸佛法僧苏拉威西八色鸫以上照片为关老师在带队时拍摄关老师的微信公众号:观翔羽BGM片头:Speed of the Sound of Loneliness - John Prine / German Afternoons片尾:Never Grow Old - The Cranberries / Wake Up and Smell the Cof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