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LINKING STUDIO【經典聯聯看 EP32】50 種經典說書|《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民族研究是不斷與自己的重塑,轉型傳統與主流社會對話
【經典聯聯看 EP32】50 種經典說書|《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民族研究是不斷與自己的重塑,轉型傳統與主流社會對話

【經典聯聯看 EP32】50 種經典說書|《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民族研究是不斷與自己的重塑,轉型傳統與主流社會對話

Update: 2024-10-25
Share

Description


主持人|涂豐恩 聯經出版總編輯

來 賓|孫大川(Paelabang Danapan) 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



本集《經典聯聯看》邀請到臺灣原住民文化的研究者與實踐者,東華大學原住民民族學院榮譽教授孫大川,領讀專長研究人類學及文化社會學者李亦園的早期著作《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本書研究內容與陳奇祿重疊,同樣是1950-60年代早期研究,但切角大不相同。李亦園先生研究主題偏向祭典儀式、自然信仰等精神文化層面,觸及到原住民當下的生活處境、政治的位置、經濟的情況……等,他關懷的是活生生存在的人,而非將原住民視為標本來研究。



與陳奇祿研究議題的差異

李亦園教授與陳奇祿在研究風格上存在顯著差異。儘管兩人都研究台灣原住民社會,但李教授更關注無形文化資產,特別是儀式、信仰等文化內涵,而陳其路則偏重於物質文化的研究。李教授的研究觸及當代原住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別是政治、經濟與社會問題,如都市適應、青少年酗酒等現象。他的研究反映了台灣原住民研究的轉向,從早期的民族誌描述逐步轉向現代社會問題的探討,並為原住民在當代社會中的文化適應提供了重要見解。



啟發原住民文化的傳承與創造

我們不應該讓人以為這些傳統祭儀與歌舞是無源之水,實際上,它們有著深厚的歷史根基。若要深化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必須與傳統對話,而非被其束縛。這種對話能產生辯證的力量,而不是盲目創新,否則就如同斷了線的風箏,無法積累或連結。李先生在這方面的貢獻不可忽視,他的早期文化研究雖然已經有新的學術發展,但仍留下了重要紀錄,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台灣原住民的文化。



🎧本集重點

01:54  李亦園與臺灣研究背景

04:50 與陳奇祿先生研究的比較

08:30  本書中談論的臺灣平埔族研究

17:00  以書中片段延伸對原住民貢獻的影響

21:45 從原住民學者的身分如何看待非母族人書寫的歷史

24:15  今天原住民可以主流語言跟主流社會對話



📙聯經50書單: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



本集書單:

📙《遠空:國分直一,跨越時空的回憶與學問探索》:https://linkingthink.com/LS161438

📙《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POD版)》:https://linkingthink.com/LS1u00027

📙《原住民文學選集:小說【四冊套書】》:https://linkingthink.com/LS18473301

📙《原住民文學選集:詩歌【兩冊套書】》:預計2024/11/21出版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經典聯聯看 EP32】50 種經典說書|《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民族研究是不斷與自己的重塑,轉型傳統與主流社會對話

【經典聯聯看 EP32】50 種經典說書|《臺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民族研究是不斷與自己的重塑,轉型傳統與主流社會對話

孫大川、涂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