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九候论
Description
帝曰,决死生奈何?
黄帝问,那决定病人死生之法又如何?
歧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痩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 得者生,参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 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通数者死。中部之候,虽独调,与众藏相失者死。中部之 候相减者死。目内陷者死。
歧伯答道,病人体形硕大而脉反细小,兼之呼吸短促者病危矣。病人体形消瘦脉却 反大,兼又胸中胀满者必死。
凡人外形与脉气相符合者生,参差不调和者乃病也。凡三部九候之脉皆失者死。又 全身上下左右的脉出现有的正常,有的失常,此人已病也。若到了上下左右的脉皆失, 无法度衡量者亦死。中部之脉气正常,而上部下部脉已失,此人亦死,如中部之脉象愈 弱,亦主死亡,凡目眶内陷者亦死。
帝曰,何以知病之所在?
黄帝问,如何才知病之所在呢?
歧伯曰,察九候独小者病,独大者病,独疾者病,独返者病,独热者病,独 寒者病,独陷下者病。以左手足上,上去踝五寸按之,庶右手足当踝而弹之。其 应过五寸以上,蠕蠕然者不病。其应疾中手浑浑然者病,中手徐徐然者病。其应 上不能至五寸,弹之不应者死。是以脱肉身不去者死。中部乍躁乍数者死。其脉 代而构者,病在络脉。九候之相应也,上下若一,不得相失。一候后则病,二候 后则病甚,三候后则病危。所谓后者,应不俱也。察其府藏,以知死生之期。必 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真藏脉见者胜死。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 戴眼。
歧伯回答道,如诊察九候脉气独有一处呈微小状者此部必病。独有一处脉大者,该处 亦病。独有一处急数者,这就是病处。独有一处脉迟者,其部亦病。独有一处脉浮者亦 病。独有一处脉细小者,其亦病。独见J部凹者,也是有病。所以诊何脉知其失常乃知 病处。
又可用按住病人足踝上方五寸之处,弯起右手手指使平齐,抵住足踝,敲打该处, 若回音能傅到左手且按处有虫在蠕动似的感觉,则此人健康无病。如果传音过快,有如 水涌般,使人觉得刺激很强,则为有病兆。若传音很慢,病人反应迟钝者,亦有病。若 回音不能传到左手五寸处,或敲打也不会反响者,此人必死。又病人病至肉消骨软,且 无法走路者亦死。
诊察出病人中部之脉忽快忽慢者,亦为死症。如果脉呈代而钩状,也就是脉跳动时常 一止,而且脉形如长钩一样,有力而满溢状,就表示病邪居在经络上。是故三部九候之 互相呼应,上下一致,切不可不协调。.其中一候脉失常则有病,二候之脉同时失常,则 病严重了。若三候之脉均失常,则病已危矣。一旦能察其脏腑之病根所在,就可测岀病 人的生或死之期。所以医师必先知何为正常之脉,方可区分出何为病脉。凡一见真脏脉 知为何脏病,从而推知所被克之时节,而预知其死亡期。又如病人的足太阳脉气已无, 其足必屈曲而不直,死时眼向上吊。
帝曰,冬阴夏阳,奈何?
黄
帝间,所谓
“冬阴
夏阳”的意思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