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九候论

三部九候论

Update: 2022-12-10
Share

Description

歧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 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 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疎乍数,乍迟乍疾者,日乘四季 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七诊虽见,九候皆从者不死。所言不死者,风气 之病,及经月之病,似七诊之病而非也。故言不死。若有七诊之病,其脉候亦败 者,死矣。必发啰噫。必审问其所始病,与今之所方病。而后各切循其脉,视其 经络浮沉,以上下逆从循之。其脉疾者不病,其脉迟者病,脉不往来者死,皮肤 著者死。

歧伯回答,三部九候之脉,如果都呈细小若有若无时,就是阴脉,如冬天一样,一 旦如此则病人必于半夜死亡。如果脉呈盛大急躁,呼吸短促者为阳脉,如夏日一样,则必 在中午死亡。所以往来寒热的病,都是在早晨死。中焦热盛及但热不寒之病,都死在中 午。得风病死者,都在黄昏死。得水肿病者,都在半夜死。脉形呈忽快忽慢,时强时弱 者为脾气已绝之脉,病人会在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转换处死亡。体消肉脱时,即令 三部九候之脉正常,病人亦死。脉如为大、小、速、迟、陷下等七种脉,若九候脉之同 时出现此类之脉,有时亦不会死。这是因为是外感风寒之病,或女人月事之病,其像七 诊的病,但并非真的,才会如此不会有危险。若有以上七种之病脉,而脉中又无胃气, 此乃必死,此际会出现打嗝与噫气等症,•表示胃气已绝。

因此吾人在诊察病人时,必须细审病人开始病时的症状,还有现在病情的症状,然 后再按脉来循经,察其经络的起伏,经脉上行下行气血走向,何者为顺?何者为逆?举 凡脉速者必无病,脉气来迟者必病,脉气不来者必死。皮肤无油光润泽,摩擦时会涩手 指者,此为阴阳俱绝之征,—亦主死亡。

帝曰,其可治者奈何?

黄帝问,那些可以治疗的,吾人用何法呢?

歧伯曰,经病者治其经。孙络病者,治其孙络血。血病身有痛者,治其经络。 其病者在奇邪,奇邪之脉,则缪刺之。留瘦不移,节而剌之。上实下虚,切而从 之。索其结络脉,剌出其血,以见通之。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 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手指及手外踝上,五指留针。

歧伯回答,病在经上则治其经,用补泻手法去虚实之症。病在表面孙络上,可在其 部位放血。血液循环有障碍时"造成身体疼痛,治在其病的经络上。若病邪停在奇邪之 腑,在奇邪之经脉,可利用刺在井穴上放血,及四肢青脉处放血之缪刺法。病人为瘦弱 体力不足的人,其病没有产生变化时,须用很恰当的刺法去病邪又不伤正气。上实下虚 的病人,须延着经脉察诊,找出瘀结所在,针刺放血,以通其气血。眼珠上吊者,表示 太阳经的脉气已绝断,眼球上翻看人的病人,则是太阳脉气不足状。这些都是决定生死 的要件,医者必明察。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黄帝问曰,人之居处动静勇怯,脉亦为之变乎?

黄帝问道,人的居所与活动状, 还有勇敢怯懦是否会影响到脉呢?



Comments 
In Channel
通评虚实论

通评虚实论

2022-12-2905:13

通评虚实论

通评虚实论

2022-12-2705:14

离合真邪论

离合真邪论

2022-12-2504:58

八正神明论

八正神明论

2022-12-2205:14

八正神明论

八正神明论

2022-12-2105:27

宝命全角论

宝命全角论

2022-12-1905:11

血气形志篇

血气形志篇

2022-12-1805:24

宣明五气

宣明五气

2022-12-1705:25

脏气法时论

脏气法时论

2022-12-1505:23

脏气法时论

脏气法时论

2022-12-1405:18

脏气法时论

脏气法时论

2022-12-1305:14

三部九候论

三部九候论

2022-12-1105:35

三部九候论

三部九候论

2022-12-1005:27

三部九候论

三部九候论

2022-12-0905:00

玉机真藏论

玉机真藏论

2022-12-0705:18

玉机真藏论

玉机真藏论

2022-12-0605:01

玉机真藏论

玉机真藏论

2022-12-0505:01

玉机真藏论

玉机真藏论

2022-12-0304:54

loading
00:00
00:00
1.0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三部九候论

三部九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