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少、工业园多、旧城改建难...中国城市用地,有哪些问题?
Update: 2023-04-28
Description
![]()
当我们试图理解城市时,土地制度是一个不可绕开的话题,城市成其所是的过程是土地制度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结果。
21世纪的前十年,某个地块拍出“地王”是报纸常见的城市新闻,时至今日,城市中不少人仍面临“大城市的床与小城市的房”之间的艰难抉择。
高昂的居住成本背后是资源的错配。不同城市间建设用地指标与公共服务、就业机会的不平衡配置,以及同一城市内部的工业用地与住宅用地的不平衡分配,使得城市化“化了土地,没有化人”。
如何认识城市的房价问题?有哪些土地政策与制度的变化左右着房价的涨跌?为什么从土地制度去理解城市至关重要?中国的城市与城市化,土地制度又有何特殊之处?
在《人地之间:中国增长模式下的城乡土地改革》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教授陶然试图回应这一系列问题,他认为,土地的城市化不等于人的城市化,“高质量发展”需要兼顾两者。
如此城市CityTells,站在2023年,于人地之间,回望中国城市与城市化。
![]()
—— 本期嘉宾
陶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
—— 本期主播
郝汉
![]()
—— 收听时间线
09:05 二十年前,中国城市商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价格差距并不悬殊
14:17 中国大城市既有过度集聚又存在集聚不足
22:33 城市化,“化”了地,没有“化”人
23:41 “大城市的床与小城市的房”的抉择背后可能是资源的错配与浪费
24:50 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下,中国人的居住状况本应有另一种可能
33:56 城市更新既要拆除重建式更新,又要进行有机更新
56:20 文创园区使得城市焕发新活力,但城市的功能最终仍然要回归到居住
—— 制作团队
澎湃新闻thePaper试说新语工作室
![]()
—— 引导收听
![]()
Comments
In Chann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