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聽書一三五凌晨三點吃涼麵|EP2.男子流動
凌晨三點吃涼麵|EP2.男子流動

凌晨三點吃涼麵|EP2.男子流動

Update: 2021-06-28
Share

Description

註:當地人在傳統語言中自稱「諾蘇」,在使用漢語時自稱「彝族」 本書最主要的田野地是在利姆鄉(化名),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昭覺縣。有人稱這塊區域為大涼山,也就是諾蘇傳統最濃厚的地區。 一般將利姆的諾蘇人視為彝族的一支,但這涉及非常複雜的民族劃分和認同研究,Poscast中暫不處理。

上一集,我們談到作者在田野調查剛開始時,遇到的鬼故事。這集我們要討論這本書裡面提到的一個重點:諾蘇男子在改革開放後流動到四川大城市的經歷,作者認為到大城市闖蕩經歷是諾蘇男性男子氣慨的展演,也是那一代諾蘇男性共同的成年禮。就像原著的論文名 Passage to Manhood:Youth Migration, Heroin, and AIDS in Southwest China

諾蘇男性青年透過流動到都市和用藥與毒品交易意圖完成他們的群體化性別想像(男性想像)、金錢想像、社會地位想像、資本主義現代性想像。而這些種種挑戰也可視為中國自清末被納入全球體系乃至共產黨改革開放以來的轉型陣痛。

本集說了很多關於諾蘇青年的故事,聽起來都與政府及大環境的因素有關,但是不應該將諾蘇人僅僅視為大環境下的犧牲者,這點在作者的敘述中可見到,即是涼山確實經歷過兩股巨變浪潮:革命時期的社會主義和80年代初期革開放所帶來的資本主義,兩股力量的拉扯造就了中國特殊的情況,這些外來力量與傳統的勢力在每個諾蘇人中交織拉扯,作者也在書裡試圖用很多在地人觀點和個人生命史,理解諾蘇人在面對這些事件時做出的不同反應,所以貿然將他們的身分限縮於受害者,無法看到諾蘇人之間的差異,並且忽略了諾蘇人作為時代敘事的一環,在大環境浪潮下的可能性。

本集重點: 在1956年解放前,涼山貴族曾大量種植罌粟,鴉片在當時是一種新奇的奢侈品
諾蘇人「現代化」的過程
諾蘇人對男子氣慨的崇敬
流動青年在城市遇上海洛因/愛滋
---
參考文獻:
劉紹華(2013)。我的涼山兄弟:毒品、愛滋與流動青年。群學
劉紹華(2010)。中國西南諾蘇(彞)地區的集市與現代性。思想戰線,36(1),22-27
曲比阿果(2015)。當代涼山城鎮彝族畢摩、蘇尼現狀調查——以美姑、喜德縣城為例。宗教學研究,2,179-184
李小芳、阿華(2020)。作為通過儀式的涼山彞族「尼木措華」及其象徵意義-基於甘洛縣格爾家支的田野調查。原生態民族文化學刊,3,151-156
劉湘萍、高建輝(2019)。論古代畢摩的培養與教育。廣西民族師範學院學報,3,1-4

---
主持人:趙旃、簡楷芳
製作:王揚、趙旃、簡楷芳、陳曼荷
節目統籌:陳曼荷
書籍名稱:〈我的涼山兄弟〉
博客來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72678?sloc=mai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凌晨三點吃涼麵|EP2.男子流動

凌晨三點吃涼麵|EP2.男子流動

羽白群學-展藝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