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消灭无聊印度计划生育失败了吗?
印度计划生育失败了吗?

印度计划生育失败了吗?

Update: 2022-07-22
Share

Description

本文作者:梁云风

印度人口即将超过中国

最近,印度人口再创新高的新闻在国内互联网上热议。

根据今年7月11日“世界人口日”联合国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人口展望》报告,2023年,印度将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到2050年,印度人口或将达到16.68亿。

2019年,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预测印度将在2027年超越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仅仅三年时间,这个时间被提前了四年。这固然有中国人口增速下降的原因,但印度的“穷追猛打”可能才是主要原因。

截至2022年,印度人口为14亿1200万人,虽然仍少于中国的14亿2600万人,但差距已经很小。

目前全球人口为79.42亿人,印度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7.78%,几乎相当于美国、印尼、巴西、孟加拉国和日本的人口之总和。

中印作为全球排名前二的人口大国,一向被拿来作比较。我做过一个简表,对比中印两国人口变化情况。

,单位:亿

观察发现,中印两国人口差距于1991年到达顶峰,此后差距逐渐缩小。一方面是1990年代后中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政策在城市得到广泛的推广,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在邓小平南巡后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经济此后经历了20多年的“起飞”阶段,女性地位大大提升,避孕工具与意识也越来越成熟,再叠加生育成本的激增,中国人口终于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降了下来。

特别是2011年之后十年(2011-2022),中国人口增长了0.79亿,而印度增长了2.3亿,中印之间的人口差距终于拉近到只有1400万,这也是联合国预计2023年印度人口将全面超过中国的原因。

很多人就纳闷了,印度不是在1952年就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吗,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失败了吗?


印度版“计划生育”

印度实施计划生育的时间比中国早多了。

1952年,建国仅五年的印度政府就出台了“全国计划生育政策”(NFPP),绝育成为一种强制性政策。按当时官方的说法,有两个以上孩子的男人就要绝育,以“消除贫困”为名强化了人口控制计划。

但由于医疗资源、财政和人力限制,该计划的执行并不到位,也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印度总和生育率依然接近6.0。

1966年,印度政府开始把绝育作为工作重点,设定硬指标来促进已婚育龄妇女使用避孕药具。1975年,当时的印度总理英吉拉·甘地决定加大力度实施强制性节育,并将其称之为“国家家庭福利方案”(NFWP),在此期间,警察奉命动员男性公民实施输精管结扎术,政府公务员有动员绝育手术的指标,他们自己也往往要以绝育证书作为升职、分房、带薪休假的凭证。

这次的“绝育运动”持续了19个月之久,共完成绝育手术800多万次。但与印度庞大的人口基数比起来,这个数量微乎其微,而且一度引发骚乱,这也成为英吉拉之后下台的一个重要原因,后任政府不得不收缩政策。1980年印度的总和生育率仍高达4.9。

随着人口基数的膨胀,印度政府继续寻求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2000年5月,印度人口跨越10亿大关,执政的印人党政府宣布成立由印度总理担任主席的“国家人口委员会”以推进“二孩政策”。

与中国类似,经济的增长才是最好的“避孕药”,2000年后,随着“二孩政策”的推进和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印度生育率出现了较快的下降趋势。

根据2020年12月公布的第五次“印度全国家庭健康调查”数据,2019~2020年度印度的总和生育率已降至2.2,印度22个邦和联邦属地中有19个生育率已降至 2.0,首次低于世代更替水平(2.1)。

从人口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目前印度的总和生育率是最理想的状态,既避免了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社会抚养成本过大,又得以享受充足的人口红利。

不过,从内部实际情况来看,印度同样面临着人口出生率不均衡等现象。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邦的整体生育率已下降到1.9,但北方邦等部分地区总和生育率仍高达2.7,远高于印度平均水平。

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背后还有复杂的社会阻力和政策盘算。比如印度社会的种姓制度、重男轻女传统,导致印度国内女性的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根据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发布的2020年度的《世界人口白皮书》显示,近20年的时间内,在全球共1.4亿离奇消失的女性中,有4600万名是印度女孩。在印度女孩是“负资产”,比如出嫁需要给男方高昂的陪嫁彩礼,很多家庭不生男孩不罢休,也导致印度的生育率一直偏高。

此外,因为印度国内宗教原因,特别是印度教与穆斯林教的矛盾,执政的印人党认为,穆斯林教徒的生育率一直高于印度教徒,认为穆斯林群体迟早会通过高生育率挤占印度教徒社群人口空间,因此必须对其生育加以控制。所以很多评论者认为,目前印度在北方邦、阿萨姆邦等区域实行的计划生育,仍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总体来看,印度的生育率基本得到控制,说印度计划生育政策失败的,有点言过其实,印度实则正面临着人口红利的窗口期。


人口红利还是人口负担?

中国是成功收获人口红利的典型。

所谓的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因此,作为“世界上最年轻的国家”(平均年龄在29岁左右),印度能不能复制中国的经验收获人口红利,成为下一个迎来经济飞速增长的大国,也一直被讨论。

根据专家分析,印度人口红利的窗口期始于2018年,当时,适龄劳动力人口的增长速率开始超过其被养育人口(14岁或以下的儿童和65岁以上的老人)。这一状况预计将持续37年,直到2055年。

那么印度有没有可能像中国这样抓住这个窗口期呢?

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看,人口膨胀带来的利益不一定会实现,人口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东亚和拉丁美洲经历了相似的人口变化趋势,时间上也基本差不多,但最后东亚获得了经济成功,而拉美经济发展却不如人意。只有抓住这个“人口机遇”,将其转化为经济增长源泉才能称得上是“人口红利”。

这说明,人口抚养比下降产生的人口红利,只是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能否获得人口红利并加快经济增长,还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劳动年龄人口是否拥有就业所必需的技能,这背后是教育在支撑;二是社会是否有足够的就业机会来吸纳劳动年龄人口。</p

Comments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印度计划生育失败了吗?

印度计划生育失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