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over《The Real Story》By 報導者專訪《大風之島》導演和樂生青年:哭著走進樂生,笑著走出來——院民的生命力給她們力量和勇氣
專訪《大風之島》導演和樂生青年:哭著走進樂生,笑著走出來——院民的生命力給她們力量和勇氣

專訪《大風之島》導演和樂生青年:哭著走進樂生,笑著走出來——院民的生命力給她們力量和勇氣

Update: 2025-11-12
Share

Description


「如果我們都搬走了,大家怎麼會記得痲風病?」



從1930年代開始,因擔心疾病傳染,台灣從日本殖民時期起將漢生病患者強制隔離在新莊的一座療養院區。一旦踏入「樂生」,一輩子就難以離開。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1950年代已研發出疫苗及治療漢生病的方法,院民不再需要被隔離,但院區門口出現了捷運機廠,附近也蓋了樂生的新大樓⋯⋯一切強調時代「進步」的變化,卻始終和樂生院民的期待背道而馳,人權、歷史遺產、建設發展,始終沒有被決策者好好整合。



為何這個疾病的汙名會麼深,讓漢生患者自己和下一代難以面對?樂生保留運動的學生成員們,如何試圖打破社會的心牆,讓年輕人認識這段歷史,重新走進樂生?



這一集,一起來聽聽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入圍作品《大風之島》的導演許雅婷,以及長期投入樂生運動的林秀芃,細數兩人與院民阿公阿媽們的珍貴回憶。



4:32 很久很久以前的樂生院,曾經是文藝青年的美好國度?雅婷導演看見了什麼?

15:51 歧視的惡性循環:樂生院民為何與家族斷裂?他們的記憶如何傳承?

30:54 是憤青也是文青?運動需要靠文化的力量擴散出去!

42:18 樂青扮演的是什麼角色?什麼原因讓秀芃六步一跪從迴龍徒步到南港?

50:12 為何樂生院民們的聲音,始終無法被聽見?

1:00:02 「找到下一位可以託付的青年,就能離開了」?經歷離別,怎麼面對遺憾?

1:07:20 台灣社運的末班車已經離去?未來的年輕人們,還會走上街頭嗎?



特別感謝音樂藝術家王榆鈞為報導者提供《大風之島》主題曲《大風子》片段,以及導演許雅婷提供紀錄片配樂《一磚一瓦我的家園 II(貝殼)》。



來賓|《大風之島》導演許雅婷、苗栗苑里掀海風創辦人林秀芃

製作團隊|李雪莉、賴育辰、林彥伶

攝影|楊子磊



📍延伸閱讀:

【記錄樂生院20年,「形成我的世界觀」──專訪《大風之島》導演許雅婷】https://pse.is/8bsg77

【梁家瑋/台灣海筆子與樂生院的仙山再相逢】https://pse.is/8bsgry



💰傳遞事實真相,為下一代發聲!支持報導者:https://pse.is/5953dg

如果使用SoundOn和Firstory平台,你也可以點擊單集內按鈕贊助我們。



👉追蹤《報導者》Podcast IG:twreporter_podcast

✉信箱:podcast@twreporter.or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Comments 
In Channel
loading
00:00
00:00
x

0.5x

0.8x

1.0x

1.25x

1.5x

2.0x

3.0x

Sleep Timer

Off

End of Episode

5 Minutes

10 Minutes

15 Minutes

30 Minutes

45 Minutes

60 Minutes

120 Minutes

專訪《大風之島》導演和樂生青年:哭著走進樂生,笑著走出來——院民的生命力給她們力量和勇氣

專訪《大風之島》導演和樂生青年:哭著走進樂生,笑著走出來——院民的生命力給她們力量和勇氣

報導者 The Reporter